学术投稿

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并发肠套叠1例报告

王志发;席亚鸣

关键词:淋巴瘤, 肠套叠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腹痛1月余,加重伴呕吐、腹胀1d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部阵发性隐痛,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d患者右下腹出现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持续时间较前延长,伴有呕吐、腹胀,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血性液体,伴有乏力、纳差等,无寒战发热、无便血黑便,大便稀烂,次数减少,小便正常.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20余年.查体:体温36.9℃,脉搏8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0/80 mmHg.腹部平坦,未见腹壁曲张静脉,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稍紧,右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麦氏点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6次/min.入院检查血常规、生化、CAE、AFP、CA125、CA199等均未见异常;粪便常规提示潜血:阳性(+)、红细胞:+++/HP;腹部彩超见右下腹见条索状扩张肠管,大小约85 mm×26 mm,考虑肿大阑尾可能性大.入院后考虑为腹痛查因:阑尾炎?肠炎?积极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炎等相关治疗,患者腹痛症状并无明显缓解,随后行腹部CT检查见右下腹见同心圆形结肠影,回肠末端套入结肠之内,长约10.7 cm.肠壁间脂肪间隙尚清楚,增强扫描各肠壁强化明显,其前端的肠壁不规则增厚形成软组织块影,考虑右下腹肠套叠(回结肠型),其套叠前端肠壁改变考虑有占位病变存在.随即在全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套入盲肠和升结肠,套入部分长约15 cm,套入的回肠末端部可触及肿瘤样物直径约4 cm,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解剖标本见:小肠近回盲瓣3 cm 处有一隆起型肿物,大小4 cm ×3.5 cm,切面灰白,浸润至肌层,结肠长12 cm,周径8 cm,回肠与结肠套叠.术后病理提示:(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弥漫阳性,ucHL1背景,中有较多阳性细胞,CD79(+),CD3(-),CyclinD1(-),P53约80%(+),CK8(-),ki?67约70%(+),CD30(-),Bcl2(-), EMA (-), ALK (-).后临床诊断:①回盲部弥漫性大B细胞瘤;②肠套叠(回?结肠型).术后病情好转后转入血液内科化疗.现随访一年余,恢复良好,复查CT、PET?CT等检查未见肿瘤转移迹象。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体外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体外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例体外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液体复苏过程中的监护、抗生素的应用、尿量的监测、高热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结果:患者住院16 d,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作者:王素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研究分析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且针对此种职业暴露危害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手段.方法:对我院手术室2014-11/2015-10在职的32位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然后统计职业暴露的类型,数量,从而对职业暴露采取防护措施.结果:可以规范实行标准的防御比率为52.3%,预防用品的使用比率为61.5%,锐器所伤之后能够正确实施治疗的比率为83.2%.结论:当今环境下,手术室护士随时有可能处于职业暴露的危害当中,加强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知识的教育培训;严格要求和督促手术室护士进行规范操作,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和杜绝职业暴露的时机,并能够做好自我防御.

    作者:姚二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70)与观察组( n=7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均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淑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分级护理应用于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了解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应用分级护理的临床护理操作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2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并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与观察组( 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性酒精中毒救治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救治过程中配合分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急救护理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极大程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推动和谐护患环境建设,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蔡吉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合适的护理方式以及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将要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体位加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加合适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联合改良截石位以及合适的护理方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案例式教学在放射诊断进修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式教学法在放射诊断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进修人员20人,随机平均分为A组( n=10)和B组( n=10),A组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采用CBL教学法,教学内容为脑部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诊断,时间为3个月.采用理论考试方法评价教学前后两组的学习效果.结果:A、B两组基线时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2.2±7.6)分、(68.8±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A、B 两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8.8±7.6)分、(90.9±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B组对神经上皮肿瘤影像诊断知识的掌握能力明显高于A组.结论:C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在放射诊断进修教育中推广.

    作者:陈志晔;刘梦琦;马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行早期胃癌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胃镜配合腹腔镜在早期胃癌切除手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诊治的54例早期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胃镜定位下的腹腔镜胃癌局部切除手术对其进行医治,观察手术的有关指标、手术结束后患者恢复的指标、手术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与病理学的结果。结果:本研究54例患者都经过手术过程中胃镜准确地定位,并且顺利完成了腹腔镜手术,没有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都痊愈之后出院。结论:胃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胃癌的优势较为明显,微创的效果较好,并且患者近期的疗效比较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运用认知行为护理对其术后自护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12/2015-05我院收治的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7)和试验组( n=3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护理,评估两组实施护理后的术后自护能力,同时对其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在自我护理技巧、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在总满意度上占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积极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对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非常有帮助,且利于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宇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富蕴县人民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146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 n=73)和对照组( n=73),对照组患者予以一般形式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的恢复效果(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领域以及社会领域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平;陆巧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7)和观察组( n=37).对照组按常规神经内科标准治疗,观察组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的总体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经相应方案治疗,观察组的总治愈率达94.6%,与对照组的78.4%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方案实施前,两组的NIHSS、ADL评分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两项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药效理想、安全,且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礼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3级11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为教学对象,分为改革组( n=55)和对照组( n=55).改革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和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结果:改革组学生总评成绩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革组学生认可和支持形成性评价体.结论:形成性评价得到了学生认可,有利于提高外科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作者:苑杨;冶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薏苡仁提取物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薏苡仁提取物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采用冷水浸提和热水煎煮两种方法提取薏苡仁的有效部位,分别记作样品A和样品B,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成样品A高剂量组( n=12)、低剂量组( n=12),样品B高剂量组( n=12)、低剂量组( n=12)以及对照组( n=12),通过小鼠实验比较两种样品的抗炎、镇痛和镇静作用.结果:样品A高剂量组镇痛和镇静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A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样品B抗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样品 B 高剂量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B高剂量组镇静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薏苡仁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但是作用强度与给药剂量和提取方法有关.

    作者:吴建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4-03收治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护理干预前后临床效果.结果:45例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治疗习惯性便秘184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的疗效.方法:184例习惯性便秘患者均有典型的脾肾虚的症状和体征,治疗给予自拟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口服.结果: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判定,痊愈71例,显效60例,有效4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74%.结论:术归蒌菔硝蓉通结汤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宗学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管理探讨

    在医院的急诊医疗中,重点病种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佳方案,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能够加强急诊抢救的信息化建设,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治的成功率和抢救的效率。本研究剖析了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余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麻气道管理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麻气道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4/2015-03收治的96例手术中实施全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n=52)和对照组( n=44),观察组全麻后采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对照组全麻后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气道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儿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相较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麻气道管理中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全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酒精中毒致震颤谵妄25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震颤谵妄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状况.方法:将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震颤谵妄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例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结果:研究分析的结果显示,由于应急方式不当饮酒的有10例,饮酒平均年龄(18.6±4.9)岁,每天饮酒量为(259.6±20.3) g.其中由于戒酒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有14例,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同时还伴随着肢体震颤.在对患者脑部进行CT扫描的过程中发现有17例出现脑部萎缩.在经过临床诊治后有20人痊愈,3人好转.结论:临床中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震颤谵妄的原因并不明确,但是可以确定与患者戒断具有一定的联系,对患者实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崔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切口切除术对甲状腺瘤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5-03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施行小切口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尚文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8)及对照组B组(n=37)。 A组应用热疗联合标准静脉化疗治疗,B组单纯应用标准静脉化疗治疗,化疗进行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A组CR 3例、PR 21例、SD 12例、PD 2例,有效CR+PR 24例(63%)。 B组CR 0例、PR 12例、SD 14例、PD 11例,有效CR+PR 12例(32%)。所有病例均能完成治疗计划;A组对癌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结论: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具有一定优势,深部热疗具有独特的辅助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岩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指征。方法:选取2011-10/2015-10我院收治的30例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及CT表现,总结治疗效果,得出临床特点和手术指征。结果: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包括明显头痛、病情变化迅速和前额叶、双侧额叶存在血肿等。当发现患者脑水肿范围扩大且双侧侧脑室前角增大成钝角时应立即实施手术。结论:对冲性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具有颅内血肿量较少,但引发头痛较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以提高救治率。

    作者:乔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