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
  • 国际刊号:1001-5949
  • 国内刊号:64-1008/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62
  • 周期:月刊
  • 发行:宁夏
  • 语言:中文
  • 邮发:74-1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6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基础医学
宁夏医学杂志   2014年7期文献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6年发生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子宫动脉栓塞组和子宫切除术组.结果 栓塞组25例患者于术后4~ 22 min得到有效止血,成功率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子宫动脉栓塞组11例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子宫全切除术组,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难治性产后出血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丽;丁月萍;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4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患病率以及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孕妇其子代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能对母儿产生不良结局和严重并发症,早筛查、早诊断及早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田玲;朴海善;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剂量丙泊酚合并舒芬太尼在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方法.方法 采用小剂量丙泊酚合并舒芬太尼间断静脉给药.将12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丙泊酚合并舒芬太尼组60例,哌替啶合并异丙嗪组60例,比较2组内脏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丙泊酚舒芬太尼组优48例,良9例,优良率95%;哌替啶异丙嗪组优40例,良6例,优良率76.67%.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哌替啶异丙嗪组(P<0.05).结论 异丙酚合并舒芬太尼组控制上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比异丙嗪哌替啶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牛立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术式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经腹子宫切除术TAH)、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TLH)3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脱垂子宫患者应用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以TLH组手术时间长,TVH组时间短;TAH组术中出血量多,且术后排气、下床及住院时间均较TLH组、TVH组长;3组中以TLH组住院费用高.结论 3种术式均安全可行,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意愿和经济能力、术者的技术水平及医院设施等综合考虑.

    作者:马丽君;樊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龄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及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在高龄产妇群体中的发病风险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同期收治的81例适龄组(20 ~ 30岁)和81例高龄产妇(≥40岁)组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体重和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高龄产妇妊娠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与适龄组比较,高龄组围产结局以早产(P<0.05)和剖宫产(x2 =11.27,P<0.05)几率较高;高龄组围产儿平均体重(3 183.28±517.40)g低于适龄组围产儿平均体重(3 661.26 +610.5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之适龄产妇,高龄产妇是妊娠高血压发病的高危群体,应尽量鼓励让生育适龄妇女选择佳年龄期孕育胎儿.

    作者:张小芸;苏迎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等比重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髓麻醉剖宫产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和比重布比卡因脊髓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ASA分级1~2级的剖宫产患者,按脊麻注入不同浓度和比重布比卡因溶液分为3组,即等比重组(D组1):0.75%布比卡因1 mL加生理盐水2mL稀释至3mL(0.25%)后注入3mL;等比重组(D组2):0.75%布比卡因1mL加生理盐水5mL稀释至6mL(0.125%)后注入6mL;重比重组(G组):0.75%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mL稀释至3mL(0.5%)后注入1.5 mL.分别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达到高平面所需时间、高镇痛平面及产妇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3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G组麻醉时效较长,发生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多于等比重组(P<0.05);等比重组发生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例数D1组多于D2组(P<0.05).结论 不同浓度和比重7.5 mg布比卡因脊麻液可以满足剖宫产手术需求,0.125%布比卡因6mL等比重液用于脊髓麻醉剖宫产手术血压心率更平稳,母婴更安全.

    作者:邢月琴;赵智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LTH)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有子宫全切指征的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组),另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炎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LTH组与LAVH组的术中出血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抗炎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LTH组明显短于LAVH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梅兰;温米琴;哈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眼轮匝肌局部封闭治疗睑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眼睑痉挛的方法.方法 对90例98只眼睑痉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眼轮匝肌局部封闭治疗,药物组成:地西泮0.5 mL(2.5mg),维生素B1注射液25 mg(0.5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L(混合液共计1.5 mL),好转或未愈者重复注射2~4次.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临床观察3~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6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睑痉挛采用药物行眼轮匝肌局部封闭治疗效果肯定,操作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陈淑香;哈芸;李静;杨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腔镜诊治宫腔残留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治流产后宫腔残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人工钳刮清宫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在人工流产中能有效清除宫腔残留,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英;殷菊琴;杨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曼月乐放置时间不同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比较LNG-IUS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商品名:曼月乐)在放置时间的不同对治疗月经过多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各种原因引起月经过多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诊刮后3~5 d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对照组于月经第5~7天宫腔内放置曼月乐,比较2组PBAC评分、痛经、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痛经均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变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闭经、环脱落、环下移、下腹痛.结论 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明显减少月经量,并且能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对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也有抑制作用,但诊断性刮宫后放置曼月乐其脱环率小于宫腔内直接放置曼月乐.

    作者:马亚楠;陈雯;杨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92例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出血微创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2例鼻出血患者采用坐位或半坐位进行渐进性局部麻醉,于患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在前鼻镜或鼻内镜下查找出确切的出血部位,对出血点做点状微创治疗.结果 1次治愈174例(90.6%),2次治愈16例(8.4%),3次治愈2例(1%),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渐进性局部麻醉下在鼻内镜或前鼻镜下查找出确切的出血部位,对出血点做点状微创治疗是鼻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宗焕;许正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腔镜和阴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宫腔镜与阴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9例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其中拟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3例,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87例.对比分析93例患者的术前阴超和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3例,与病理符合率100%,敏感度93.55%,特异度97.97%,假阴性率6.45%,假阳性率2.03%;阴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1例,符合率43.68%、敏感度81.58%、特异度82.33%、假阴性率66.67%、假阳性率2.36%.结论 宫腔镜较阴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及敏感度、特异度更高,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雨卿;张平;岳淑琴;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中学学生管型毛发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管型毛发(Hair casts)的病因.方法 对某中学3225名在校学生进行了管型毛发调查分析.结果 管型毛发83例,均为女生,总检出率为2.57%(83/3 225);扎辫者77例,占92.77%.在农村学生总检出率(59.04%)和颞顶部检出率(48.20%)均高于城镇学生(40.96%,3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积极对学生进行管型毛发知识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了解其患病的相关因素,要给予重点评估并进行合理控制,以降低管型毛发的发生.

    作者:周向斌;姜恩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涂凡士林与植物油在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凡士林与植物油外涂预防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发生的情况.方法 选取新生儿急救科住院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凡士林外涂)60例和对照组(植物油外涂)60例.观察比较凡士林和植物油在预防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尿布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尿布性皮炎的发生率为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凡士林外涂预防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效果明显优于植物油外涂的预防效果.

    作者:尹光霞;丁维;李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32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因异位妊娠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日、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时间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日、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康复时间,并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作者:高银萍;李倩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41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收治的41例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41例甲亢性心脏病中男性14例,女性27例;甲亢的临床表现为41例患者中23例(56.1%)有高代谢综合征,30例(71.2%)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32例,占78.1%.并发心律失常30例,占73.2%;出现一侧或双侧心房增大22例(53.7%).结论 甲亢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是明确诊断.

    作者:吕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肇事肇祸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研究

    目的 对有无肇事肇祸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进行比较,并对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的家庭功能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对临床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法,使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CV)、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Ⅱ)、肇事肇祸评级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有无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肇事肇祸分级的患者情感反应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无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无差异,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分级越高,家庭情感反应功能越差.

    作者:刘苗苗;张静芳;白红娟;田涛;徐卫国;李林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年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青年人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结果 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2例,以后循环缺血症状为首发1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2例,以肢体感觉异常、偏瘫、皮质盲及眼征表现3例,伴消化道出血2例,伴肺部或尿路感染2例.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颅内多发的损害为多部位梗死灶,梗死部位分别为:丘脑11例,小脑8例,脑干10例,枕叶4例,颞叶内侧面2例.结论 青年人TOBS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高血脂、长期吸烟等,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以后循环缺血症状为主要首发症状,头颅磁共振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周益平;吴胜军;晁丽娜;黄坤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09-2012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3年血培养标本病原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Bac T/A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 109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药敏实验采取KB纸片法,对不同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09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230株病原菌,阳性率10.9%,其中ICU 36株、普外科34株、儿科33株、呼吸内科18株、综合内科15株等.葡萄球菌属检出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不动杆菌属以鲍曼不动杆菌多见.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较以前分布范围广、耐药性高,正确利用血培养仪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帮助,加强微生物检验工作者与临床医护的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张静;张立平;邓丽;朴文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TERC基因与TCT、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一致性的确定

    目的 探讨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与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TCT、HPV检测的120例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病理检查和hTERC基因的检测,终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hTER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细胞学分级的递增而增加且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hTERC与TCT两者联合(71/71)检测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癌的比率高于单独使用TCT检测的比率81.44%(79/97).结论 hTERC基因检测是TCT和HPV检查方法的有力补充;三者联合,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随访.

    作者:韩淑霞;李晓雯;赵俊杰;李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检测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预测胎儿RhD基因型的研究

    目的 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来预测胎儿RhD基因型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微量DNA抽提技术,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1例RhD阴性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用男性性别决定基因(SRY)确定胎儿DNA的存在,以未有妊娠史的健康女性和健康男性作为阴性和阳性基因对照.对53例孕男胎的RhD阴性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进行RhD基因外显子7、10和内含子4的特异性扩增,与孕妇产后采集的新生儿脐血RhD定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①81例RhD阴性孕妇中53例经产后证实为男胎,母血浆中检测到男性性别决定基因(SRY)特异性扩增的51例,灵敏度为96.2%,特异性为93.3%,准确率为97.5%,说明存在胎儿DNA.②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RhD基因型检测,53例中有49例胎儿DNA的RhD基因型与表型相符,准确率为92.5%.结论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hD阴性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来预测胎儿RhD基因型,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可用于新生儿RhD溶血病的诊断和预防.

    作者:陈淑红;王宁萍;胡红梅;苏迎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纤维蛋白原与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肿瘤标记物125(CA125)水平,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0例与同期住院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50例,检测血浆FIB与CA125.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浆FIB与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 Ⅳ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与Ⅰ~Ⅱ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IB与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浆FIB、CA125测定值水平间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率为70%,高于各标志物单独检测.结论 血浆FIB与CA125水平联合检测对评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霞;杨尧华;赵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淋巴管密度致(l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YVE-1、VEGF-C在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5例CIN Ⅲ及76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通过LYVE-1的表达计数LVD,统计分析LVD、VEGF-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①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Ⅲ到宫颈鳞癌,LVD逐渐增高(P<0.05).LVD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Ⅲ到宫颈鳞癌,VEGF-C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VEGF-C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VEGF-C的表达与LVD之间呈正相关(r=0.719,P<0.05).结论 淋巴管生成在宫颈鳞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YVE-1、LVD及VEGF-C与宫颈鳞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相关,LYVE-1的表达水平及VEGF-C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彩虹;吴蔚;魏春娥;张雪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OPN与MMP-9在子宫腺肌症内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检测OP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分离培养的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探讨OPN与MMP-9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测定分离培养的内膜上皮细胞中OPN与MMP-9 mRNA表达.结果 OPN mRNA在子宫腺肌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均高表达,无明显的周期变化;MMP-9 mRNA在子宫腺肌症分离培养的上皮细胞的分泌期高表达,较增殖早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与MMP-9 mRNA在人正常子宫内膜中分离的上皮细胞增殖期低表达,而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与MMP-9在子宫腺肌症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玉锋;哈春芳;马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V-DNA基因分型检测在CIN患者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HPV-DNA基因分型检测在CIN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并治疗的CIN患者,术前行HPV-DNA基因分型检测,之后按诊治规范施术.在治疗后再次进行HPV-DNA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34例接受手术的CIN患者,术后随访0.5 ~1.5年,2例术后病变残留;10例病变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同一型HPV持续感染为CIN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切缘阳性、CIN分级、是否累腺与术后复发无相关性.结论 同一型HPV持续感染为CIN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PV-DNA基因分型检测对于CIN患者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洪炜;赵福英;屈海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浆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胎盘早剥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重度子痫前期组33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7例,正常妊娠组82例,非妊娠组组71例,分别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值,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值高低依序是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组、健康非妊娠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子痫前期及孕晚期并发胎盘早剥者与非胎盘早剥者的血浆D-二聚体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的早期预测及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华;戴宁兰;柏学民;潘丽华;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在腹腔镜监测下负压吸引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监测下负压吸引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收集术前经阴道B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妇科检查诊断,并经腹腔镜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6例,均在腹腔镜监测下行负压吸引+清宫术.观察病灶大小、术中出血情况,并比较其手术前后血HCG值变化、超声下病灶大小变化及月经恢复情况等.结果 6患者术中1例术中子宫穿孔,行病灶缝合术;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L,且均一次性吸刮干净,无1例妊娠物残留及再次清宫;术后血HCG水平下降明显,超声下病灶缩小明显,住院时间短,月经恢复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监测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负压吸引术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远;哈春芳;年妍;刘玉峰;杨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特点及手术技巧探讨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剔除大子宫肌瘤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大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74例,其中经腹腔镜手术治疗44例,经腹手术治疗30例.通过比较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2个月子宫恢复情况,探讨经腹腔镜剔除大子宫肌瘤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等.结果 2组肌瘤直径7 ~ 13.8 cm,平均(9.84±1.7)cm,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经腹组手术时间短于腔镜组,腔镜组(84.0±20.9)min,经腹组(56.7±1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腔镜组(119.7 ±51.6)mL,经腹组(107.0±49.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腔镜组(13.3±2.1)h,经腹组(24.3±3.1)h;平均住院天数腔镜组(3.6±0.6)d,经腹组(6.3±0.9)d均明显短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肌瘤经腹腔镜微创手术安全可行,正确的术前评估结合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

    作者:年妍;马远;康东红;杨眉;哈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OPN与MMP-9表达及腺上皮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内异症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细胞侵袭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和MMP-9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及其抑制剂干预前后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表达的变化.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穿膜实验的方法检测了雌激素及其抑制剂干预前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雌激素干预后,内异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和MMP-9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未加药组比较,17β-雌二醇浓度为1 nM及10 n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作用后,内异症腺上皮细胞迁移和侵袭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17β-雌二醇浓度为1 nM及10 nM时,细胞迁移距离及穿膜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MMP-9的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形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受雌激素调节,有可能作为反映内异症进展的生物学指标和治疗的靶点.

    作者:杨眉;蒋春樊;年妍;刘玉锋;马远;哈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麻醉2例

    1 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62岁,体质量60 kg.4年前因脑梗死入住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左侧颈总动脉狭窄、脑梗塞,并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此次因头晕加重,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入院.入院后行颈动脉三维重建提示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支架,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可见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约60%.诊断:①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支架植入术后狭窄;②陈旧性脑梗死;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拟行左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6年,收缩压高达180 mmHg,近1个来月规律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 mg·次-1,1d2次)和替米沙坦片(40 mg·次-1、1d1次)治疗,术前血压控制在125 ~ 140/80~ 90 mmHg.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作者:邱玉雪;李亮;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对宫内节育器定位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对宫内节育器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宫内节育器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观察节育器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宫腔、肌壁的关系,并与宫腔镜、腹腔镜、开腹手术诊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形态完整显示52例,节育器完整显示率50.9%(52/102);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形态完整显示100例,节育器完整显示率98.0%(100/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相对宫腔位置显示81例,位置显示率为79.4%(81/102);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相对宫腔位置显示99例,位置显示率为97%(99/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宫内节育器形态完整显示率及相对宫腔位置显示率均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有助于明确宫内节育器异常的诊断.

    作者:王海燕;梁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2.5mm时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妊娠11~ 13+6周孕妇NT测值,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共收集病例570例,9例胎儿NT≥2.5 mm,发生率为1.75%.随访胎儿临床结局,其中2例为染色体异常,2例终分娩正常新生儿,5例存在严重心脏畸形.NT检测正常胎儿中1例于孕中期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确诊为法洛氏四联症,新生儿死亡).结论 胎儿NT增厚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大.

    作者:张广意;何玲;沈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CV核心抗原检测在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方法在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HCV Ag定量检测、抗-HCV和HCV RNA检测等3种方法,对138例进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比较各种检测方法HCV感染符合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 138例血液透析患者,HCV Ag阳性19例(13.77%),抗-HCV阳性10例(7.25%),HCV RNA阳性25例(18.12%).HCVAg定量检测HCV检出率(13.77%)高于抗-HCV(7.25%);与HCV RNA检测结果比较,HCV Ag检测符合率(94.2%)高于抗-HCV检测符合率(86.96%).所有抗-HCV阳性标本(S/CO:10.16 ~ 167.41)应用HCV Ag均可检出.结论 HCV Ag定量检测可以提高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的检出率.

    作者:刘柘;王姿;马盼;周学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血气分析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血气分析的变化,分析影响术后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间的危险因素,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处理水平.方法 对回顾性分析98例先心病患者手术前、术后2、6、12 h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心功能等级、心胸比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中心肌保护方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6、12 h的血气分析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术前降低,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肺内分流Qs/Qt逐渐增大.术后并发症7例(7.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2.04%),术后早期死亡3例(3.06%).结论 先心病脏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可造成肺损伤,尽管术后ARDS发生率较低,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血气分析监测在先心病术后的病情进展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君其;王霈;边虹;李有金;陈家华;陈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春期卵巢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10 ~ 19岁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手术治疗且均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检查.良性肿瘤93例占88.57%,其中88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5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交界性肿瘤共4例占3.80%,其中3例行卵巢肿瘤剥除,1例子宫+右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恶性肿瘤8例占7.61%,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结论 青春期女性卵巢肿瘤多为良性,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青春期女性应定期行妇科B超检查.青春期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手术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并术后联合化疗为佳.

    作者:杨志娟;宋琳琳;张雪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肿瘤患者的化疗周期往往较长,化疗间歇期患者通常带管出院,若院外护理不当,PICC导管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导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留置时间缩短[1].我院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护理,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施PICC初次置管的12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7月-2014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收住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年龄16~ 73岁,平均(43.00±3.50)岁.

    作者:张月娟;官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106例临床护理体会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因具有手术视野清楚及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在临床上日益普及.现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的106例LAVH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患者,年龄32~73岁,中位年龄49.5岁.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症1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20例,官颈癌Ⅰa期1例,子宫内膜癌12例,其中合并单侧或双侧卵巢囊肿18例,有盆腹腔手术史16例.

    作者:林莉芝;吕娟;汪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OP患者行网片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致.传统手术方式主要是阴道前后壁修补或行子宫全切,但是治疗效果欠佳[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POP的发病率在逐步升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其生存质量.据统计,我国POP发病率占65岁以上老年妇女的15.56%[2].目前,手术仍为POP的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本院妇科2011年9月-2014年1月对48例POP患者进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马彩英;李娟;米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30例护理体会

    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官产及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延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如能早期认识,发现并及时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后遗症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本文就我科术后30例典型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血栓患者30例,年龄24 ~ 55岁,平均(46±5)岁.剖腹产术后15例,官外孕术后1例,子宫切除术后14例.30例均行经腹手术,手术时间1~4h,平均2.5h.发病部位:肺栓塞8例,下肢栓塞21例(左下肢15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

    作者:吴学琴;庞金辉;连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使用促排卵药物后出现的一种医源性并发症.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大剂量使用外源性的促排卵药物过度刺激卵巢,引起卵巢病理、生理改变和全身激素水平的变化,继而引发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体液外渗到组织间隙内,造成胸水、腹水以及全身水肿.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导致血液浓缩,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1].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带动促排卵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从而使OHSS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作者:李彩艳;姜银芝;史金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预后差,经积极救治幸存者仍可遗留不同程度胰腺功能不全,其胰腺坏死、坏死感染的病死率分别为10%和30%[1-2],相关病理进程导致的腹痛、呕吐、发热、休克等表现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支出.本研究拟通过SAP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了解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2013年6月在彭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SAP患者共40例,年龄24 ~ 55岁.入选条件:①临床确诊SAP;②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障碍及精神性疾病病史;③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杨彩秀;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法在静脉输液时手卫生依从性效果评价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相互商讨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应用品管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质量改善的目标[1].为了改善和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时手卫生的依从性,探讨品管圈方法在控制院内感染、减轻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开展了主题为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时手卫生依从性的QCC活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洁;邸晓君;杜晓霞;黄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成组护理工作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分析

    急诊科工作性质特殊,突发事件抢救多、急危重病人多,且病人的流动性大,易诱发护患矛盾和纠纷.因护理岗位多、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相对不足,造成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大,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要求[1].临床实际工作表明,急诊护理质量的高低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直接的相关性[2].我科于2012年7月起实行成组护理工作模式,将4个部门的护士统一调配使用,经过1年多的临床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香玉;来颖;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卵巢良性肿瘤围手术期卵巢功能的检测与评价

    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与卵泡数量的下降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某些卵巢良性肿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巢功能[1].因此,在卵巢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正确的检测与评估卵巢的储备功能,并在术中进行积极的防范与干预,对预防卵巢早衰,提高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 外界因素指标1.1 年龄:卵巢大小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卵巢的储备功能也会出现逐渐下降的的趋势.研究表明,妊娠率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20~30岁女性具有佳的生育能力,年龄>35岁女性将进入生殖的高风险期.

    作者:卢玉凤;白治苗;哈春芳;杨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GnRH-a在抗癌期间的卵巢保护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许多肿瘤患者得到了治愈,但64%的成年女性病人经历肿瘤治疗后伴随至少一项卵巢功能衰竭的症状,这使得生育力保存技术在年近40岁的女性肿瘤患者中变得尤为重要.尽管卵母细胞、胚胎的深低温冻存是保存青年女性化疗患者生育力的方法,但由于其涉及卵巢刺激及一系列IVF程序,多数患者更希望能够用药物来减轻化疗期间的卵巢损伤.Huser等收集了自2004-2009年154个新近被诊断为癌症的青年妇女行生育力保存咨询的资料,这些患者平均年龄为29.4岁,人均拥有孩子0.7个.医疗机构为她们提供了卵母细胞、胚胎、卵巢低温冻存,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抗癌治疗的方案.结果显示治疗期间,实施GnRH-a的123例,占79.9%;选择卵巢组织冻存的15例,占9.7%;还有20例占16.1%,选择了多个技术的联合保存途径.这个结果提示,更多的患者愿意选择非创伤性的药物保护方案[1].因此,药物预防化疗期间的卵巢损伤有着巨大的医学需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对化疗患者卵巢保护作用脱颖而出.

    作者:裴秀英;哈春芳;王燕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激素补充治疗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0P)是一种全身性骨组织以单位体积内含量减少,骨密度(BMD)下降,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骨病[1].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日趋严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对妇女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也显著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维持改善绝经后妇女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减少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顾文莉;张雪玉;杨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对降低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

    目的 分析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醋酸甲羟孕酮(MPA)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癌症患者80例分组,干预组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组40例,对照组40例.疗程2个月,采用Zung焦虑量表(SAS)评定效果.结果 开始治疗第2周起,干预组SAS分数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第4周开始,干预组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可明显缓解癌痛、减轻化疗副反应、降低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

    作者:杨丽娜;马薇春;刘英华;师卫华;陈素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