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TERC基因与TCT、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一致性的确定

韩淑霞;李晓雯;赵俊杰;李海宁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摘要:目的 探讨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与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TCT、HPV检测的120例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病理检查和hTERC基因的检测,终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hTER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细胞学分级的递增而增加且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hTERC与TCT两者联合(71/71)检测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癌的比率高于单独使用TCT检测的比率81.44%(79/97).结论 hTERC基因检测是TCT和HPV检查方法的有力补充;三者联合,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随访.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和阴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宫腔镜与阴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9例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其中拟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3例,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87例.对比分析93例患者的术前阴超和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3例,与病理符合率100%,敏感度93.55%,特异度97.97%,假阴性率6.45%,假阳性率2.03%;阴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1例,符合率43.68%、敏感度81.58%、特异度82.33%、假阴性率66.67%、假阳性率2.36%.结论 宫腔镜较阴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及敏感度、特异度更高,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雨卿;张平;岳淑琴;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OPN与MMP-9表达及腺上皮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内异症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细胞侵袭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和MMP-9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及其抑制剂干预前后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表达的变化.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穿膜实验的方法检测了雌激素及其抑制剂干预前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雌激素干预后,内异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和MMP-9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未加药组比较,17β-雌二醇浓度为1 nM及10 n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作用后,内异症腺上皮细胞迁移和侵袭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17β-雌二醇浓度为1 nM及10 nM时,细胞迁移距离及穿膜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MMP-9的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形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受雌激素调节,有可能作为反映内异症进展的生物学指标和治疗的靶点.

    作者:杨眉;蒋春樊;年妍;刘玉锋;马远;哈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剂量丙泊酚合并舒芬太尼在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方法.方法 采用小剂量丙泊酚合并舒芬太尼间断静脉给药.将12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丙泊酚合并舒芬太尼组60例,哌替啶合并异丙嗪组60例,比较2组内脏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丙泊酚舒芬太尼组优48例,良9例,优良率95%;哌替啶异丙嗪组优40例,良6例,优良率76.67%.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哌替啶异丙嗪组(P<0.05).结论 异丙酚合并舒芬太尼组控制上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比异丙嗪哌替啶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牛立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腔镜诊治宫腔残留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治流产后宫腔残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人工钳刮清宫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在人工流产中能有效清除宫腔残留,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英;殷菊琴;杨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曼月乐放置时间不同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比较LNG-IUS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商品名:曼月乐)在放置时间的不同对治疗月经过多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各种原因引起月经过多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诊刮后3~5 d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对照组于月经第5~7天宫腔内放置曼月乐,比较2组PBAC评分、痛经、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痛经均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变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闭经、环脱落、环下移、下腹痛.结论 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明显减少月经量,并且能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对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也有抑制作用,但诊断性刮宫后放置曼月乐其脱环率小于宫腔内直接放置曼月乐.

    作者:马亚楠;陈雯;杨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OP患者行网片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致.传统手术方式主要是阴道前后壁修补或行子宫全切,但是治疗效果欠佳[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POP的发病率在逐步升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其生存质量.据统计,我国POP发病率占65岁以上老年妇女的15.56%[2].目前,手术仍为POP的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本院妇科2011年9月-2014年1月对48例POP患者进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马彩英;李娟;米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成组护理工作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分析

    急诊科工作性质特殊,突发事件抢救多、急危重病人多,且病人的流动性大,易诱发护患矛盾和纠纷.因护理岗位多、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相对不足,造成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大,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要求[1].临床实际工作表明,急诊护理质量的高低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直接的相关性[2].我科于2012年7月起实行成组护理工作模式,将4个部门的护士统一调配使用,经过1年多的临床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香玉;来颖;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肿瘤患者的化疗周期往往较长,化疗间歇期患者通常带管出院,若院外护理不当,PICC导管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导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留置时间缩短[1].我院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护理,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施PICC初次置管的12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7月-2014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收住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年龄16~ 73岁,平均(43.00±3.50)岁.

    作者:张月娟;官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TERC基因与TCT、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病理诊断中一致性的确定

    目的 探讨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与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TCT、HPV检测的120例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病理检查和hTERC基因的检测,终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hTER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细胞学分级的递增而增加且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hTERC与TCT两者联合(71/71)检测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癌的比率高于单独使用TCT检测的比率81.44%(79/97).结论 hTERC基因检测是TCT和HPV检查方法的有力补充;三者联合,有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随访.

    作者:韩淑霞;李晓雯;赵俊杰;李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淋巴管密度致(l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YVE-1、VEGF-C在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5例CIN Ⅲ及76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通过LYVE-1的表达计数LVD,统计分析LVD、VEGF-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①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Ⅲ到宫颈鳞癌,LVD逐渐增高(P<0.05).LVD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Ⅲ到宫颈鳞癌,VEGF-C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VEGF-C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VEGF-C的表达与LVD之间呈正相关(r=0.719,P<0.05).结论 淋巴管生成在宫颈鳞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YVE-1、LVD及VEGF-C与宫颈鳞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相关,LYVE-1的表达水平及VEGF-C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彩虹;吴蔚;魏春娥;张雪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92例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出血微创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2例鼻出血患者采用坐位或半坐位进行渐进性局部麻醉,于患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在前鼻镜或鼻内镜下查找出确切的出血部位,对出血点做点状微创治疗.结果 1次治愈174例(90.6%),2次治愈16例(8.4%),3次治愈2例(1%),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渐进性局部麻醉下在鼻内镜或前鼻镜下查找出确切的出血部位,对出血点做点状微创治疗是鼻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宗焕;许正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法在静脉输液时手卫生依从性效果评价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相互商讨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应用品管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质量改善的目标[1].为了改善和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时手卫生的依从性,探讨品管圈方法在控制院内感染、减轻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开展了主题为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时手卫生依从性的QCC活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洁;邸晓君;杜晓霞;黄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激素补充治疗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0P)是一种全身性骨组织以单位体积内含量减少,骨密度(BMD)下降,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骨病[1].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日趋严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对妇女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也显著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维持改善绝经后妇女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减少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顾文莉;张雪玉;杨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对宫内节育器定位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对宫内节育器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宫内节育器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观察节育器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宫腔、肌壁的关系,并与宫腔镜、腹腔镜、开腹手术诊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形态完整显示52例,节育器完整显示率50.9%(52/102);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形态完整显示100例,节育器完整显示率98.0%(100/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相对宫腔位置显示81例,位置显示率为79.4%(81/102);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102例节育器相对宫腔位置显示99例,位置显示率为97%(99/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宫内节育器形态完整显示率及相对宫腔位置显示率均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有助于明确宫内节育器异常的诊断.

    作者:王海燕;梁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106例临床护理体会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因具有手术视野清楚及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在临床上日益普及.现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的106例LAVH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患者,年龄32~73岁,中位年龄49.5岁.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症1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20例,官颈癌Ⅰa期1例,子宫内膜癌12例,其中合并单侧或双侧卵巢囊肿18例,有盆腹腔手术史16例.

    作者:林莉芝;吕娟;汪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中学学生管型毛发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管型毛发(Hair casts)的病因.方法 对某中学3225名在校学生进行了管型毛发调查分析.结果 管型毛发83例,均为女生,总检出率为2.57%(83/3 225);扎辫者77例,占92.77%.在农村学生总检出率(59.04%)和颞顶部检出率(48.20%)均高于城镇学生(40.96%,3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积极对学生进行管型毛发知识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了解其患病的相关因素,要给予重点评估并进行合理控制,以降低管型毛发的发生.

    作者:周向斌;姜恩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在腹腔镜监测下负压吸引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监测下负压吸引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收集术前经阴道B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妇科检查诊断,并经腹腔镜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6例,均在腹腔镜监测下行负压吸引+清宫术.观察病灶大小、术中出血情况,并比较其手术前后血HCG值变化、超声下病灶大小变化及月经恢复情况等.结果 6患者术中1例术中子宫穿孔,行病灶缝合术;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L,且均一次性吸刮干净,无1例妊娠物残留及再次清宫;术后血HCG水平下降明显,超声下病灶缩小明显,住院时间短,月经恢复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监测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负压吸引术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远;哈春芳;年妍;刘玉峰;杨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特点及手术技巧探讨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剔除大子宫肌瘤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大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74例,其中经腹腔镜手术治疗44例,经腹手术治疗30例.通过比较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2个月子宫恢复情况,探讨经腹腔镜剔除大子宫肌瘤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等.结果 2组肌瘤直径7 ~ 13.8 cm,平均(9.84±1.7)cm,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经腹组手术时间短于腔镜组,腔镜组(84.0±20.9)min,经腹组(56.7±1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腔镜组(119.7 ±51.6)mL,经腹组(107.0±49.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腔镜组(13.3±2.1)h,经腹组(24.3±3.1)h;平均住院天数腔镜组(3.6±0.6)d,经腹组(6.3±0.9)d均明显短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肌瘤经腹腔镜微创手术安全可行,正确的术前评估结合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

    作者:年妍;马远;康东红;杨眉;哈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41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收治的41例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41例甲亢性心脏病中男性14例,女性27例;甲亢的临床表现为41例患者中23例(56.1%)有高代谢综合征,30例(71.2%)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32例,占78.1%.并发心律失常30例,占73.2%;出现一侧或双侧心房增大22例(53.7%).结论 甲亢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是明确诊断.

    作者:吕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4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患病率以及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孕妇其子代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能对母儿产生不良结局和严重并发症,早筛查、早诊断及早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田玲;朴海善;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