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SPECT/CT在99mTc-MDP显像脊柱单发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99mTc-MDP骨显像脊柱单发病灶病人,于99mTc-MDP骨显像后进行单发病灶的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所有病例中22例进行其他影像学(CT和MRI)符合、7例随访1年证实、5例病理证实及2例18F-FDG PET/CT证实,并进行相应的脊柱单发病灶的骨转移效能分析.结果:SPECT/CT99mTc-MDP显像的脊柱单发病灶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灵敏度为70%,特异性为96.15% ,符合率为88.89% ,阳性似然比为18.18,阴性似然比为0.312 ,阳性预测值为0.875,阴性预测值为0.893.结论:SPECT/CT细节应用了诊断级螺旋CT诊断脊柱单发病灶中极有价值信息,同时利用了99mTc-MDP骨显像的亲肿瘤特性,提高了脊柱单发病灶的骨转移性肿瘤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秦永德;孙晓琰;王塞岗;谢彬;巴雅;吕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寻找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与维吾尔族正常人、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与哈萨克族正常人以及2个民族2型糖尿病人之间外周血白细胞mRNA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2个民族2型糖尿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后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同源性分析.差异条带经反向Northern blot验证.结果:发现2个民族糖尿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均存在差异片段,但差异并不集中在某个民族的正常人或2型糖尿病人中,而是离散分布.筛选出的12个差异表达明显的 cDNA片段高度同源于人类染色体上的某些区域,但50%以上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结论:发现的12个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2型糖尿病有关.
作者:邹林樾;张朝霞;卓菲娅·克依木;魏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居民的血脂水平,初步建立维吾尔族血脂参考范围.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的600例健康维吾尔族居民,男、女性分别按年龄分为5组,检测血浆TC、TG、HDL-C水平,计算LDL-C值.结果:维吾尔族居民血脂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男性41~50岁组及>50岁组TG、TC水平与≤20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31~40、41~50、>50岁组TG水平与≤2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41~50岁组及>50岁组TC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21~30岁组HDL-C水平与≤20岁组、31~40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20岁组LDL-C水平与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20岁组外,男、女性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地区、实验室应建立本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血脂参考范围,以供临床对检验结果的诊断价值作出正确判断.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证候学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诊断标准的1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就诊时或入院3 d内,用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收集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情况,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结果:不同证型间患者性别、血红蛋白、血沉分布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分布不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0,P=0.038).结论:RA疾病不断发展,证候相应不断变化、发展,由实转虚.血红蛋白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RA发病之内因.血瘀的病变贯穿RA证型从实证到虚证演变之始终.
作者:肖明霞;安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20例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CT检查,重建技术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 (VR).以手术及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检出动脉瘤122个,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 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119个,漏检3个颈内动脉床突下的动脉瘤,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25 0.结论:减影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党军;刘文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需要行放射治疗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对照组64例仅行常规放射治疗.对患者每周进行评估,观察记录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程度、深度及持续时间,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出现2级以上损伤例数多于观察组(P=0.000),观察组1级皮肤反应的症状如红斑、干性脱皮、瘙痒、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在照射剂量40 Gy以下1级损伤发生率为35.0%,对照组为8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磺胺嘧啶银乳膏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若峥;赵春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尝试提取人体肠道菌群总DNA,为研究肠道菌群结构提供依据.方法:以人体粪便为样本,使用PBS多次清洗,离心样品,沉淀粪便中的菌体.使用裂解液、溶菌酶和蛋白酶K等裂解菌体,用酚/氯仿方法抽提DNA,以提取到的肠道细菌总DNA为模板进行ERIC-PCR扩增.结果:电泳显示样品DNA条带明亮,少数样品DNA存在降解现象;ERIC-PCR扩增得到较清晰的指纹图谱.结论:经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单、实用、经济,适用于肠道菌群结构的研究.
作者:张雪雁;李琳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阻断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对大鼠脑缺血氧化应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amiloride Ⅰ组和amiloride Ⅱ组,每组8只.分别于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间点取冰冻脑片一张进行组织细胞HE染色,其余脑组织制作匀浆,采用生化试剂测定其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I/R模型组MPO和NO的含量均高于amiloride Ⅰ组和amiloride Ⅱ组(P<0.05),amiloride Ⅰ组高于amiloride Ⅱ组(P<0.05).结论:ASICs 通道阻断剂amiloride通过抑制脑缺血氧化应激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为amiloride阻断ASICs通道而抑制Ca2+超载.amiloride药理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展群岭;ZHANG Xiao-ning;李华;呼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国低海拔地区吐鲁番维吾尔族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为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设计,选择2005年9月~2006年8在吐鲁番地区医院确诊的门诊及住院的维吾尔族哮喘患者86例(哮喘组)及同期眼科门诊就诊病人86例(对照组).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及常见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检测中、重度哮喘患者及其对照者血清炎症介质S-ECP、T-IgE水平检测.结果:维吾尔族成人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呼吸道感染、家族史(一级亲属)、气候变化、过敏史、S-IgE阳性(P<0.05).哮喘组中、重度哮喘患者血清S-ECP、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道感染、家族史、气候变化、过敏史为维吾尔族成人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S-ECP、T-IgE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作者:王晶;齐曼古丽·吾守尔;李霞;何元兵;克丽别娜·吐尔逊;文进;居来提·木塔力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肾活检确诊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患者222例,维吾尔族51例,汉族171例.对维、汉族患者的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维吾尔族MsPGN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76±11.85)岁,汉族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25±10.14)岁,有明显差异(P<0.05).维吾尔族MsPGN患者出现血尿的比例(74.51%)较汉族患者(58.48%)高(P<0.0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维吾尔族MsPGN患者Lp(a)水平较汉族患者的低(P<0.05).结论:维、汉族MsPGN患者在年龄、血尿和Lp(a)水平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徐世茹;刘健;岳华;宋艳芳;包晓玲;张艳;荣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新疆可食用棕色林蚁(Formica rufa L.)主要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方法:使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E、D3、B1、B2、B6、B12及烟酸、叶酸等含量;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锰(Mn)、硒(Se)、锌(Zn)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新疆棕色林蚁的维生素E、B1、B2、B6及烟酸、叶酸、锰、铁、锌、钙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铜的含量较为合理,铅、镉含量极低.结论:新疆棕色林蚁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其综合应用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作者:刘金宝;殷永;陈兆慧;刘晓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 年收治的95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95例中80例采取手术治疗,Miles手术39例,Dixon手术25例,Hartmann手术6例,手术单纯造口10例.结果:9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血便、粘液血便、大便次数改变、肛门坠胀和疼痛、腹痛、腹胀及骶尾部疼痛.病理分期以高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居多,行根治性切除、Hartmann 手术及单纯造口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36.25%).结论:重视老年直肠癌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阿不都外力·吾守尔;居来提·阿不都克力木;何铁汉;张亮;刘成;刘兵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MV)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141例慢乙肝患者HBsAg(+)、 HBeAg(+)、 HBV-DNA≥1×105 copies 、ALT≥80 IU,并除外甲丙丁戊肝炎、自身免疫肝炎、各种肝硬化及各种脂肪肝.均服用LMV 100 mg/d,口服,持续5~7年.11例服用LMV 6个月后加用α干扰素600万U,隔日1次肌注,持续1年.发生YMDD变异后,加复阿德福韦酯(ADV)10 mg/d,口服.上述指标每3个月检查1次.结果:42例HBeAg转换为抗HBe,HBV-DNA转阴,ALT复常,获完全并持续应答(29.8%),4例叠加α干扰素治疗后HBsAg消失,抗HBs转阳,获临床治愈(36.4%).6例发生YMDD变异而反跳者经过加服ADV再次获得完全应答.结论:LMV价格合理,安全性好,口服方便,是治疗慢乙肝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
作者:翟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提取和分离新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异黄酮类活性成分光甘草定(Glabridin,GB)的工艺.方法:用丙酮粗提光果甘草提取物,用氧化铝和硅胶柱层析法分离不同极性的组分,用制备型薄层层析法和重结晶法进行纯化,再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紫外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果甘草的干燥根中分离获得GB纯品,原制备工艺得到优化.结论:本方法在少量快速制备GB纯品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淑燕;木合布力·阿布力孜;巴哈尔古丽·卡哈尔;何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乳腺癌相关基因产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nm23的表达,并与普通切片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PR、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31.94%、26.57%、73.61%.普通切片免疫组化染色EP、 PR、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36.81%、29.37%、75.00%.2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有良好的科研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梁莉萍;赵峰;郭云泉;房新志;柴敏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941例共1 088件修复体分为前牙组和后牙组,前牙烤瓷修复体626件,后牙烤瓷修复体462件,对2组修复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牙组烤瓷修复体成功595件(95.1%),金属烤瓷修复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9%,其中崩瓷和龈炎发生率高(1.4%).后牙组修复体成功430件(93.1%),并发症发生率为6.9%,其中崩瓷发生率高(3%).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 ,P>0.05).结论:金属烤瓷修复体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为进一步提高修复成功率,在临床和技工操作中应严格规范操作程序.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4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血检测CRP、FBG、IL-6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RP为(5.86±3.28) mg/L,FBG为(4.17±1.35) g/L,IL-6为(151.08±26.72) ng/L,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对照组CRP、FBG、IL-6 均无相关性(P>0.05);冠心病组IL-6与CRP及FBG均呈正相关(P均<0.01,r分别为0.67、0.65、0.86).结论:血清IL-6、CRP及血浆FBG增高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3项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玉琴;段凤梅;买买提·阿不都热衣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辅酶A、酚磺乙胺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辅酶A、酚磺乙胺注射液与氟尿嘧啶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分别于25℃、37℃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氟尿嘧啶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pH值和氟尿嘧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氟尿嘧啶与辅酶A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性状、pH值和氟尿嘧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可以与辅酶A配伍应用,但不能与酚磺乙胺配伍应用.
作者:赵凤荣;高炜炜;王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TSP)、微血管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erbB4蛋白3项指标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14例维吾尔族和31例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外科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P、MVD、erbB4蛋白表达.结果:维、汉族IDC中TSP、MVD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B4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bB4基因可能促进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种族特异性.但TSP、MVD表达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不具有差异.
作者:陈再蓉;阿米娜·热合曼;吕新全;吐尼沙·牙库甫;吉利力·依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7例经胸CDFI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房间隔缺损封堵适应证进行筛选,筛选出23例,术中实时监测封堵器形态、放置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随访观察并评价封堵疗效.结果:23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21例术中CDFI显示过隔血流完全消失,2例封堵器周边微量残余分流,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P<0.05),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ASD封堵治疗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即刻疗效评价及术后恢复状况随访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华;陈晓峰;段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中医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医医院2005年2月~2006年1月住院病人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及用药频度(DDDs)作为分析指标,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结果:中医医院常用麻醉药品中吗啡控释片用药频度大,其次是可待因片.口服剂型用量占总用量的78.6%.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科室主要集中在肿瘤科、肛肠科、普外科、呼吸科、肾病科、沁尿科、心血管科.结论:中医医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较为合理.
作者:胡兰;赵晓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FEV1/FVC%、MVV%、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 、术前血钾<4.0 mmol/L 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马合木提江·木合塔尔;伊力亚尔·夏合丁;张铸;吴明拜;张力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嗓音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喉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喉部声带良性病变(声带小结、声带息肉、Reinke 水肿、声带囊肿等)和癌前病变及早期声带癌分别采用显微切除技术、外侧微瓣技术、内侧微瓣技术、粘膜下注射技术、粘膜剥脱及粘膜表皮剥脱术切除病变组织,观察了解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对发音质量的影响.结果:56例声带息肉、淀粉样瘤、声带小结、声带囊肿和3例Reinke 水肿者中,53例术后1~2周后获得正常发音,2例声带息肉、1例Reinke 水肿患者留有轻微嘶哑.3例乳头状瘤及5例癌前病变者均在术后2~6周内恢复并接近正常发音,1例乳头状瘤行二次手术.1例Reinke 水肿、2例声带癌、1例声带卡波西肉瘤和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治疗后的发音效果均比肉眼切除手术好.结论:嗓音显微外科技术是一种能在去除喉部病变同时可以大限度保留声带发声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曲亚明;亚力坤·亚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2006年在我科及急救中心收治的70岁以上第一次发病的3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岁以上脑出血中非高血压性病因者11例(28.20%),安静状态下发病者10例(25.64%),头痛、呕吐8例(20.51%),意识障碍11例(28.20%),平均出血量44.2 ml,破入脑室14例(35.90%),死亡21例(53.84%).死亡原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常见,占76.20%(16例).结论:7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尽早行相关检查确诊,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以期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吐尔逊·沙比尔;杨新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MED)与传统开放式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同期、随机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后路纤维内窥镜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50例(治疗组) ,应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47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结果:2种方法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相近,但MED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费用相对低廉.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术的情况下,MED术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宏;徐江波;王浩;缪晓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ras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0%(9/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6.6%(1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2.1%(2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0.0%(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8.4%(8/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32.1%(9/28)、68.0%(17/2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β-catenin、p21-ras基因表达异常与乳腺导管上皮癌变有关,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徐国华;刘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退休教师体型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退休教师382人进行体质检查.测量身高、体重,依据体质指数对体型进行分型;生化检测血糖、血脂水平;B超检查肝、胆、脾、肾等.结果:男性身高(169.02±5.66) cm,体重(70.74±9.19) kg;女性身高(157.91±5.66) cm,体重(61.05±10.47) kg,男女性身高、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收缩压高于女性(P<0.05);其它指标男女间未见差异(P>0.05).体型正常者225人(58.90%),超重与肥胖者140人(36.65%);女性超重与肥胖者明显多于男性(P<0.05).超重和肥胖体型者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型正常者,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肥胖者胆囊炎、胆结石、肝内囊肿检出率高于其他体型(P<0.05);女性超重和肥胖体型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检出率明显高于体型正常者(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体型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体型正常者,预防肥胖是提高退休教师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者:冷爱枝;徐程;陈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1世纪,医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医学生的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者:杨新玲;吐尔逊·萨比尔;张丽萍;张小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也在逐渐深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阿地力·莫明;贺多敏;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思维是人类理性活动的基本方式,思维能力是具人类特色的能力.影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
作者:向红;曾红春;刘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者:谢增如;田征;乌米提·艾拜都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作者:王鹿;姚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以来处于领先地位.随着世界高等医学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的大好形势,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与公众对医学教育与医学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教育已经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必须逐步走向世界.
作者:姚萱;蔡坚;简党生;买买提·牙森;史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10 h,平均6.5 h;出血量200~1 000 ml,平均387 ml,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 ml,术后4~6周患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晰,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汪清;杨建昆;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方法与适应证.方法:于2004年5月~2007年2月对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39例、肾结核15例、肾癌7例、肾盂癌4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h,平均2 h;出血10~200 ml,平均78 ml.11例肾恶性肿瘤随访3~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康复快,适用于多种肾良、恶性疾病.
作者:汪清;张宇;杨建昆;马力克·伊斯哈科夫;王胜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 年9月我院收治2例前列腺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8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视野清晰、止血可靠、创伤小、腹腔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清;倪泽称;王胜军;马力克·伊斯哈科失;郭峰;陈文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经过后腹腔镜手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在后腹腔镜下16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周围压迫组织松解术,14例行Y-V成形术,10例行离断成形术.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患者静脉肾盂造影(IVU)均提示造影剂通过良好,肾积水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创伤小,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可以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汪清;张宇;杨建昆;王胜军;马力克·伊斯哈科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电视腹腔镜下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2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共清扫178个淋巴结,其中6个淋巴结有肿瘤细胞;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30~142 min,平均82 min;出血量30~120 ml,平均58 ml.结论: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膀胱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汪清;杨建昆;张宇;王胜军;马力克·伊斯哈科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桡动脉位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腱之间,因其位置表浅易触及搏动,故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于动脉采血.但因桡动脉血管解剖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特点,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和穿刺时病人的痛苦.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了桡动脉采集血标本的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芬;单丽萍;张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目前胆道镜除了用于临床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胆道的治疗,尤其是用于胆道结石的取石、胆管狭窄扩张术及支架植入等治疗.我院2004年1月以来对356例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纤维胆道镜胆管结石取石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夏拥军;马金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妊娠期妇女被视为正常人生的特殊阶段[1] .因此,产科护理与其它专科护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就是产科护理的特点[2].
作者:平风娟;王彦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不同程度水肿为特点.该病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
作者:唐云;谢陵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踝关节损伤多见于闪扭、撞跌,临床上以闪扭较常见.踝关节损伤可分为内翻、外翻、内旋、外旋等类型,以内翻型致外侧副韧带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为多见,其主要特征是走路跛行,轻者外踝下方肿胀、压痛,稍重者内外侧均有肿胀、压痛,若韧带完全断裂者,除肿胀、压痛明显外,还可出现皮下淤血、关节功能障碍,韧带完全断裂可在断裂处扪及断裂凹陷[1].
作者:白玉萍;苗建霞;周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发生率为46%~82%[1],其可导致肺毛细血管破裂、肺间质水肿、炎性介质释放、气道分泌物增多.
作者:陈静玲;范玉华;祝君艳;关新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前,肺癌已成为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发病率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女性占第二位.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但临床上约86%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作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症哮喘约占哮喘患者的20%,提高危重哮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主要环节.
作者:秦勇;陈再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中良好的根管预备和工作长度的准确测量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文君;高晓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粘膜病的首位[1].
作者:吴小川;罗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耳模是连接人耳与助听器的声学耦合器,它是依据患者耳甲腔、外耳道的形状模制而成,对于耳内式或耳道式助听器来讲,助听器的外壳就是耳模.
作者:刘艳慧;郑艳;马文娟;司峰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冠状动脉瘘指左、右冠状动脉与心脏或大血管存在先天性异常交通,多为先天畸形,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冠状动脉异常.本文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998~2006年11月收治的25例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努尔巴哈提·黑沙;柏丽莉;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尽管静脉给药疗效十分肯定,但胃镜下治疗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作者:刘婉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氯胺酮作为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在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具有使交感神经兴奋、唾液腺分泌增多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术前用药,以减轻其不良作用.
作者:张希;陈红;蔡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已成为我国人口第二位死因.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成为当前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某综合医院2002~2005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死因顺位、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新疆阿克苏地区恶性肿瘤发病规律,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罗文伟;杜凤玲;卢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创伤及各种类型滑膜炎多累及关节软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及慢性炎症、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是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法正;杨青坡;蔡佳;李前凯;张晶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胰腺结核是临床上少见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往往被误诊为胰腺肿瘤或胰腺炎症.随着结核菌耐药性和各种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近年来国外有关胰腺结核的报道有所增加[1,2].
作者:阿合提别克·塔布斯;阿不都斯木·艾沙;杨旭;段永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粗大、行走长的周围神经,由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组成.经常因锐器伤、火器伤、骨盆骨折、髋关节病变、臀部肌肉注射等原因引起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症状.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CR技术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已得到广泛应用.CR系统可显著降低X线曝光剂量,减少对新生儿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影响,降低X线设备能耗,延长使用寿命.
作者:许林;吴继宾;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以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作者:崔洁;程祖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也称急性意识障碍,是伴有注意力、感受、思维、记忆、精神运动和睡眠周期障碍的短暂性的器质性脑综合征[1].
作者:周朝君;汪凤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