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国际刊号:1008-5572
  • 国内刊号:14-1223/R
  • 影响因子:1.2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7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 外科学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 例.结果 49 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3个月.结果优34 例(69.4%),良11 例(22.4%),差4 例(8.2%).结论认为DHS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有固定牢固、下床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重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股骨上端骨质量及手术的规范操作.

    作者:陈永坚;高林山;林卫海;戚春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32 例脱出游离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再次受力或治疗不当,出现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结合MRI、CT即可对该病作出诊断,手术疗效是满意的.结论确诊该病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尤其MRI可提供佳的病理形态影像学表现,指导手术.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应采取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的术式.

    作者:杨斌辉;王玉东;刘继超;李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曲克芦丁香豆素片在骨科的应用观察

    肢体外伤后造成的单纯软组织损伤、闭合性骨折以及肢体手术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虽然有些肿胀可以通过抬高患肢逐渐消退,但需时较长,而且有一些肿胀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严重的可以造成肢体坏死的后果.

    作者:吕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自锁髓内钉闭式穿针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闭式穿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阐述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16 例肱骨干骨折自锁髓内钉闭式穿针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9.3个月,疗效评定: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优11 例,良4 例,可1 例.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自锁髓内钉闭式穿针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固定可靠,病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选择适当病例应用效果独特.

    作者:杨太明;朱裕成;杨伟民;杨春;高先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12 例胸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12 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0%.结论 AF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松青;胡金荣;李忠民;郑志祥;何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继发于脊髓空洞症后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报告一组继发于脊髓空洞症的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6 例脊髓空洞症合并肘部Charcot关节炎的患者通过详细的临床体检、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肘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并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结果所有患者功能明显改善,即使在肘关节强制后仍然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对于脊髓空洞症合并肘部Charcot关节炎患者,如果出现手部功能的减退,应高度可疑有继发性尺神经卡压,一旦确诊,手术治疗要持积极态度.

    作者:徐前锋;徐华;王孝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分析自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11 例锁骨远端损伤的疗效.结果 1 例病人因肩袖卡压,出现外展受限,内固定取出后功能未受影响.其余病人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肩关节活动良好.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损伤符合局部的生物力学环境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作者:周恩昌;刘士明;唐萍;张文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DIKFIX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51例

    目的观察DIKFIX PDLLA可吸收螺钉在治疗松质骨骨折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DIKFIX可吸收螺钉治疗51 例,其中内踝骨折38 例,肱骨髁部骨折3 例,胫骨平台骨折7 例,距骨骨折2 例,尺骨鹰嘴骨折1 例,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手术部位红肿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51 例中,48 例伤口一期愈合,3 例开放性骨折二期愈合.51 例其中46 例经1个月~1.2年随访,无1 例在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瘘道形成,无骨折再移位,均骨性愈合.结论 DIKFIX PDLLA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儒民;崔杰;刘瑞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用95°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应用95°动力髁螺钉治疗9 例患者.结果 9 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3个月,无不良现象发生.结论股骨粗隆下骨折95°动力髁螺钉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损伤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随着影像学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普及,使医学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使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也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供了依据,但是采用的手术方法各家不一,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3月间采用颈椎前路手术--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 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宏喜;刘强;史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逐年增加,股骨粗隆部骨折也成为老年常见损伤之一.我院从1999年4月至今收治股骨粗隆部骨折49 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23 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强;房晓彬;张玉兴;顾鹏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吻合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方法用吻合静脉的腓肠神经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6 例患者的踝周、胫前部、足跟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皮瓣的供血特点.结果 15 例成活,1 例部分坏死.结论吻合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皮瓣静脉回流好,成功率高,是踝周、胫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作者:蒋雪生;沈鹏;姬亚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近4年来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方法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避免可能导致术后效果不良的操作.结果 32 例病人经过随访,效果优良.结论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方法及手术细节正确,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良方法.

    作者:温国宏;曹文华;王达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肌腱联合移位治疗痉挛性脑瘫手畸形

    痉挛性脑瘫所致手的畸形临床常见,由于手部功能的重要性、精确性和复杂性,治疗脑瘫手的手术方式较多,各作者报道的手术效果各异.我科近年来应用类似于桡神经瘫多肌腱联合移位的方式治疗痉挛性脑瘫手畸形,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昌;于振武;王汉林;马文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实心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长管状骨常发生骨折的部位,骨折多系高能量损伤,临床治疗困难,传统方法多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或石膏外固定,易造成切口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肢体短缩、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采用实心胫骨髓内钉(UTN)治疗28 例胫骨骨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岩;陈日勇;胡燕;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36 例腰椎滑脱患者,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20 例,Ⅱ度滑脱10 例,Ⅲ度滑脱6 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和神经症状,行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36 例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根据Asher的疗效观察项目:优:28 例,良6 例,可2 例,差0 例,优良率达94.4%.结论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作者:任亮;张国平;冯建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B超在新生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血源性骨髓炎临床并不少见,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已有脓肿脓腔形成的患儿,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是,由于患儿手术耐受性差,患肢不易稳定固定,容易引起冲洗管堵塞,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脓腔治疗新生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振武;刘玉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原则和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将80 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86 例,在充分术前准备情况下,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GardenⅡ型13 例,Ⅲ型27 例,Ⅳ型46 例.全身健康状况综合评定,良好、中等和差者分别占45%、36%和19%.随访6个月~5年.结果疗效按Harris髋关节置换效果及术后X-Ray评定标准[1],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优良满意率93%,术后3~4周均扶双拐下地活动.达到伤前活动能力(92%);无1 例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下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双利;王金堂;李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示指背侧皮瓣移植失败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示指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4月至2003年9月经治的25 例应用指背侧皮瓣的临床资料.拇指末节背侧缺损12 例,尺掌侧缺损11 例,虎口开大者2 例.拇指末端缺损大面积2.6 cm×4.5 cm,小面积2 cm×3 cm,虎口开大者皮肤缺损面积分别是3 cm×7 cm和4 cm×8 cm.第1掌背动脉偏示指型的16 例,中间型的4 例,偏拇指型的2 例,缺如型的1 例.虎口开大者行示指背侧轴形皮瓣局部转移的2 例.结果 25 例示指背侧皮瓣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因第1掌背动脉存在变异,行示指背侧皮瓣手术时要因型而异,不解剖分离第1掌背动脉、静脉、神经,按要求保留筋膜蒂的宽度.

    作者:刘义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跟骨整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评价跟骨整复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36 例4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按paley分型,剪力骨折8足,舌型骨折13足,中央塌陷型11足,粉碎型10足.对36 例42足跟骨骨折用撬拨复位跟骨整复固定器固定治疗,随访33 例38足,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8.4个月.结果按Marg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g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本组38足优良率84.2%.结论撬拨复位跟骨整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波;白左明;纪斌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多指中节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多指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9 例应用腹股沟连蒂皮瓣修复多指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29 例皮瓣全部成活,3周后断蒂分指,一期剔薄皮瓣修复手指外形.随访3~18个月,除4 例出现屈肌腱Ⅱ区粘连,3个月后行粘连松解术,手的抓捏握持功能和外观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股沟连蒂皮瓣是修复多指中节软组织缺损实用有效且可靠的方法,技术要求不高,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林芳;陈长河;赵科;陈文恒;罗仕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TSRH钉棒结构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钉棒结构治疗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SRH钉棒结构治疗各种脊柱侧凸22 例,术前平均Cobb角62°,22 例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测量入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术后再次行CT扫描,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经3~1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平均18°,矫正率为72.5%;平均手术时间3 h 20 min,平均出血量1 050 mL,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置钉准确率96.8%.结论术前采用标准俯卧位CT扫描,根据扫描图象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由于内固定部件较少,所以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

    作者:阮永平;徐荣明;周雷杰;胡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1999年3月至2003年7月,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枕颈融合治疗难以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并脊髓压迫11 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并寰椎前脱位7 例,齿突发育不良并寰椎后脱位4 例.结果寰枢椎脱位获得不同程度的复位,脊髓压迫解除,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枕颈部3~5个月骨性融合.结论对于难以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枕颈融合术,不但固定较牢固可靠、简便,有利于植骨融合,而且还有一定的复位作用.

    作者:欧国潮;叶君健;卢生香;赵庆松;邱植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9例浮膝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将39 例浮膝损伤,按Fraser分型方法分为4型,Ⅰ型11 例,Ⅱa型9 例,Ⅱb型13 例,Ⅱc型6 例.所有病人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4 例骨折愈合,3 例股骨不愈合,2 例胫骨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后愈合,2 例胫骨感染,经清创、引流、皮瓣转移等而治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结论对浮膝损伤的治疗,视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适当内固定,其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好.

    作者:高先亭;朱裕成;杨太明;郑红兵;杨春;朱艾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AF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目的分析和评估轴形内固定(atlas fixator,A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按Megerl法置钉常规摄定位X线片.42 例中39 例获得随访,平均21个月,观察内固定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23.2°,压缩椎体高度均恢复40.2%,14 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患者,12 例有明显改进(2 例FrankelA级无明显改善).结论 AF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节段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减压和复位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程银树;武进;汤瑞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疼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1年半内33 例有1周~3个月腰背疼痛体活动受限需镇痛治疗的老年患者(男9 例,女24 例)年龄为56~87 岁,经临床CT、MRI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在C臂X光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果 31 例(92.9%)患者24 h内疼痛消失,2 例(16.1%)疼痛减轻.治疗效果采用WHO标准CR+PR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技术,能迅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的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作者:黄永杰;余江;刘英杰;董彦;梁智勇;杨伟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探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102 例胫骨骨折均采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有关适应证、手术时机、扩髓与否、膝前疼痛、腓骨处理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102 例胫骨骨折有98 例得到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7.5个月,结果评定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87 例,良11 例,差0 例.以上病人均无继发性骨筋膜综合征、膝前疼痛、感染、钉体或锁钉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发生.结论非扩髓胫骨髓内钉适合胫骨骨折治疗.

    作者:张清华;张光武;刘家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椎间盘、脊柱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4年间在我院骨科椎间盘、脊柱手术后的并发椎间隙感染的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4 例患者保守治疗,3 例行手术治疗,均症状缓解,痊愈出院.结论椎间隙感染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治疗;早期诊断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尤其B超,是决定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陈光胜;张丽萍;童肖广;黄楚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踝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18例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超踝外固定支架对18 例胫骨Pilon骨折进行手术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13个月,平均10个月,均达骨折临床愈合.取支架时间为术后6~8个月.功能评定结果:优11 例,良4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83.33%.结论超踝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兴礼;赵锦胜;张少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异体骨和异体骨骨水泥在骨骼重建方面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异体骨和异体骨骨水泥重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42 例,行异体骨植入的20 例,异体骨骨水泥(异体骨粒与骨水泥体积比为1:1混合)重建的22 例.结果 42 例患者随访3个月~2.5年,平均1.3 a.其中20 例用异体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7个月,平均5.2个月.22 例异体骨水泥中有2 例骨不连,其余均愈合,愈合率为90.9%,愈合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0.5个月.结论异体骨和异体骨骨水泥在骨缺损的重建上疗效优良,异体骨应用范围更广,治愈率更高,异体骨骨水泥在治疗良、恶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上性能优越,尤其适应于生存时间长的骨肿瘤的保肢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刘列;任海霞;薛民权;赵春成;肖文兴;高浩;刘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对策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适合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52 例,根据开放性骨折的分度、污染程度及年龄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临床观察结合X光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经4~60个月随访,319 例达到骨折临床愈合;315 例创面一期愈合;321 例关节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31 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结论彻底清创、早期有效应用抗生素、采用简单恰当而有效的固定,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凡伟;廖光禄;刘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患者36 例,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随访时间1~4 a,平均2.6 a.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7.9个月;24 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2 例,改善率91.7%;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9.4°,1~4 a后随访,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1°.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融合和截瘫恢复,矫正后凸畸形.

    作者:唐接福;李峰;满益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风险性预测及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生活能力水平与手术并发症之间关系的研究,为老年骨科患者提供佳的手术方案,从而减少围手术期致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将189 例60 岁以上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各脏器系统检验结果确定手术时机及手术种类,研究组则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确定所进行手术的种类.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出现各类并发症11 例,并发症发生率12.79%,死亡1 例,死亡率1.16%.对照组出现各类并发症50 例,并发症发生率48.54%,死亡6 例,死亡率5.83%.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活能力水平是评估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的重要的指标,以此为依据选择老年人所需进行骨科手术的种类,可以明显降低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索鹏;石亚萍;陈坚;王浩杰;周永顶;梅汉尧;陈永源;杨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D HORIZON 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CD HORIZON 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 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从前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CD HORIZON内固定术,术后经3~30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结果 17 例术前腰痛、间歇跛行症状完全消除,下肢乏力基本消除,术后1个月戴腰围行走800~1 500 m,2 例术前双下肢肌力0级,术后2个月恢复至4级.手术优良率90.5%.结论前路CD HORIZON 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达到有限化的椎管扩大、融合和固定,不过多干扰脊髓,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余铮;罗新乐;李振宇;闫洪印;颜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h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以椎间盘变性、颈椎力学性能异常为始发因素[1~2].CSM发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3],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3个阶段[4].

    作者:林梓凌;林应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股骨颈应力性骨折1例

    1 病案摘要患者,男,18 岁,某部新战士.因反复进行障碍训练一周后右髋部疼痛半个月,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疼痛与气候变化无关,徒步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无外伤史及午后潮热、盗汗史.

    作者:汤敬东;王志忠;杨增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有限内固定和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

    自199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有限内固定和单侧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35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益民;安美华;刘在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青壮年、老年骨与关节结核临床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直是结核病高发区,且南疆高于北疆[1].本文收集叶城县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儿童、青壮年、老年骨与关节结核患者265 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小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异丙酚用于四肢急性关节脱位复位的体会

    四肢急性关节脱位后,虽然复位多在瞬间内完成,但患处疼痛肿胀明显,加上患者精神紧张,很难配合医生施行手法复位.以往的关节脱位复位大多在安定、氯胺酮复合麻醉下进行,近年来,异丙酚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它具有体内无积蓄、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而彻底的优点.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为18 例急性关节脱位患者施行手法复位时采用了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皖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聚乙烯颗粒对植入体周成骨的影响

    目的观察聚乙烯颗粒对植入体周成骨的作用.方法建立植入体无菌松动的动物模型,定期向连通植入体-骨界面的关节腔内注射聚乙烯(UHMWPE)颗粒.结果植入体周骨小梁表面碱性磷酸酶(ALP)阳性染色的细胞减少;植入体表面骨结合率术后6周为15.06%±1.70%,12周为18.38%±2.49%,20周为24.20%±3.68%,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植入体周骨小梁密度术后6周为20.45%±7.79%,12周为19.16%±7.77%,20周为15.74%±9.05%,6周时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12、20周时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聚乙烯(UHMWPE)颗粒在髓腔内植入体周微环境中阻碍新骨形成.

    作者:余存泰;徐中和;杨庆铭;邓廉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抗菌素骨-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明胶及戊二醛交联明胶作为缓释剂的缓释效果.方法用不同浓度明胶通过超声和负压双重复合法制备庆大霉素抗菌骨,采用微生物测定法测定其体内外释放特性.结果未复合明胶抗菌骨,其药物体外释放仅能维持7 d,8%、12%明胶抗菌骨能维持12 d,14 d,25%明胶抗菌骨药物体内释放维持14 d,而戊二醛联明胶未起到进一步的缓释作用.结论明胶可作为局部用药的缓释剂,而戊二醛交联对明胶缓释效果无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春源;张育敏;李宝兴;杨文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但临床上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并不少见,据报道其发病率为2.5%~13.5%[1~4].由于病理生理上的特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手术治疗上与青壮年有所差别,我们自1997年以来共手术治疗60 岁以上老年椎间盘突出病人42 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汪武任;王昌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治疗的15 例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结果 14 例骨折愈合,肘关节伸屈活动丧失平均28.2°,旋前活动丧失平均30.7°,旋后活动平均丧失25°.结论尺桡骨骨不愈合常见原因为创伤重及治疗不当,接骨板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立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同侧下肢骨折

    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治疗上比较困难,且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13 例,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随访1~22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文;帅克宁;王军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近年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润生;白海;郭进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使用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骨盆单纯耻骨联合分离是创伤骨科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损伤,处理方法常见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院自1997~2002年使用单侧工字形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治疗单纯耻骨联合分离12 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吉爱提;王宏;阿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克氏针加针尾圈钢丝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伤,手法整复外固定因固定不可靠已较少应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钢板固定、记忆合金固定、张力带固定等,以普通克氏针髓腔固定为常用,但其缺点是针体极易松动滑移脱出.为此笔者设计了改进术式即克氏针加针尾圈钢丝固定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戚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10例体会

    血管球瘤通常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多发于四肢末梢内层的网织层内,特别好发于手指、足趾处.本院自1999年来共收治10 例手指血管球瘤病人,经手术彻底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崔庆远;王祥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针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近十余年来,带锁髓内针以其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经典的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技术是闭合复位,C型臂监控下穿针和锁钉.但在许多基层医院,由于缺乏C型臂影像增强设备,大大地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03年8月在无C型臂的条件下开展了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关平;梁建科;柳光元;韩勇;张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肩胛骨骨折是少见的损伤仅占所有骨折的0.5%~1%.由于肩胛骨周围有肌肉和胸壁保护,所以只有高能量创伤才会引起骨折.临床上常见于多发伤病人,本文总结18 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探讨其损伤类型及手术适应证.

    作者:徐建军;张立岩;陈日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尺骨闭合穿针治疗儿童孟氏骨折

    目的观察:通过尺骨闭合穿针对儿童孟氏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2年10月间收治儿童孟氏骨折患者,用尺骨闭合穿针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效果优85%,良13%,优良率97.9%.

    作者:李俊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82例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膝关节镜手术以创伤小、痛苦小,功能恢复快为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我科至今共收治膝关节疾病患者182 例,均使用膝关节镜手术.由于术中出血较少,对膝关节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好,病人易于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培秀;裴素菊;张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的护理体会

    近几年来,应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日趋广泛.从1994年起,我们骨科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患者123 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治疗和护理不当,易发生局部皮肤坏死,针眼感染.

    作者:沈凯秀;段芙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脊髓损伤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护理

    脊髓损伤后,给病人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研究表明,急性脊髓损伤后8h内进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对脊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1].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对30 例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大剂量MP冲击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聂燕;张凌;何瑾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创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总结救治16 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认为:四肢创伤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肢疼痛及其性质,观察患处局部感觉、表面皮温并积极治疗原发伤,去除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早期切开减压,减少或杜绝各种诱发因素,尽可能地预防或减轻肢体水肿,是防止伤肢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疽、致残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存;杨艳芬;许丽芬;吴佩忆;高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的先驱--奥斯汀·摩尔

    奥斯汀·摩尔(Austin Moore)1899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莱娜州.摩尔从南卡的wfford学院获得了他的工科学位,并从那进入了南卡医学院,第一次接触到了矫形外科.南卡医学院的Willran H.Johnson教授对他的指导激发了摩尔机械力学的天赋,并加深了他对关节运动的理解.

    作者:苏钟毅;尹芸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