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4年10期文献
  • 结节性筋膜炎1例

    患者女,57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乳上方小包块就诊.超声所见:右乳上象限显示一1.0 cm×0.8 cm的较强回声团,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物周边及内部均未见血流(图1).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右乳腺实质性肿物,不除外乳腺癌.

    作者:蒋苏齐;王占江;王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右肝发育不全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35例右肝发育不全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我院1997年9月-2004年3月超声检查发现右肝发育不良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39.76岁.10例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体征;剑下或右上腹不适、隐痛13例;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黄疸12例;白蛋白降低6例;血小板降低12例.35例中,33例经过造影剂增强CT检查,13例经过DSA检查,诊断与超声检查基本一致.19例经手术证实.

    作者:李锐;郭燕丽;贾树蓉;杨美玉;丁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

    患儿女,5岁,足月剖宫产.出生后七个月时发现右眼结膜外侧淤血点,本次因右侧眼睑肿胀伴眼球突出并多次鼻衄来院.查体:右侧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右侧面部皮肤血管怒张.

    作者:王力力;华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阴茎畸胎瘤1例

    患者男,49岁,因排尿困难,尿流细5年余,近日加重就诊,临床疑前列腺病变,要求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阴茎中段背侧可见一 0.8 cm×0.5 cm杂乱高回声团,边界清楚,外形不规则,后方有声影(图1),CDFI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插入导尿管时其处感觉阻力增大,但可以通过.导出尿中无红细胞及其他异常.手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畸胎瘤.

    作者:李拴虎;郭秀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膀胱巨大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47岁,以尿频、尿痛伴间断性排尿困难一年,加重一周就诊.妇科检查示:盆腔及生殖系统均正常.膀胱充盈下超声检查,见膀胱前壁向腔内突出巨大实性肿物,约9.8 cm×7.2 cm×7.8 cm大小,表面光滑,内部回声不均质(图),CDFI示其内血管不丰富.

    作者:李拴虎;郭秀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肝假性动脉瘤1例

    患者男,74岁,入院1个月前因胆囊多发性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内有鲜红色血液喷出,缝扎止血.术后10天出现呕血、黑便,消炎、止血治疗后缓解.术后14天再次呕血.

    作者:马苏美;邹全;陈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组织谐波成像、CDFI及CDE在原发性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脾脏原发性肿瘤较少见,目前文献多为散在病例报告.本文采用组织谐波成像(tissue harmonic imaging,THI)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 CDE)观察15例原发性脾肿瘤,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晓潇;王薇;郑笑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眼眶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

    患儿男,9岁,主因发现右眼眶外侧皮肤包块,伴疼痛1个月入我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发现右眼眶外壁皮肤有包块隆起,局部压痛明显,无明显红肿、头痛及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眶泪腺区肿瘤,有骨破坏,遂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右眼眶外壁皮肤局部隆起,范围约4 cm×5 cm大小,扁平,无红肿,压痛明显,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

    作者:高建华;叶道斌;鲁小中;黑砚;刘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患者男,37岁,因心悸气短7年入院.查体:BP 105/70 mmHg,口唇无紫绀,无贫血外貌.心界向左下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缺血.冠脉造影:冠状动脉未见病变.

    作者:吴晓萍;菅轶佳;陈燕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根部肿物1例

    孕妇,25岁,妊娠20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脐带根部显示一混合性肿物,大小约2.8 cm×2.2 cm,其壁光滑、完整,内部可见实性回声及少部分液性无回声区,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在其旁通过.肿物与脐带由同一包膜包裹.包块的实质部分显示稀疏血流信号.

    作者:李灿霞;李丽;李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双侧肾上腺巨大囊肿1例

    患者女,41岁.发现上腹部肿物1年.查体:右季肋部隆起,可触及一直径约10 cm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CT:右侧腹部见一巨大囊实性病灶,自膈下至左肾下级水平,大截面约17 cm×19 cm,肝脏明显受压变薄,下腔静脉及胰腺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右肾受压向下移位.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其前壁见点状钙化,下前壁见结节状影,增强扫描囊壁及结节明显强化,内液密度无强化.

    作者:彭洪娟;赵斌;蔡世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活体1H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大鼠脂肪肝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方法对比,初步探讨1H MRS在脂肪肝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5只正常和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4只轻度,3只中度和6只重度)SD大鼠在临床用场强 1.5 T 核磁仪上进行磁共振成像(In phase和Out phase序列) 和1H MRS多体元化学位移成像自旋回波序列(2D CSI SE)对比检查.结果 1H MRS示5例正常肝脏在1.25 ppm位置不能见到正常波形;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内甘油三酯(-CH2)n实测和理论谱形吻合均佳,化学位移值为0.89~1.31 ppm;波峰下面积随脂肪变程度增加:正常与轻度脂肪肝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中重度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1H MRS与磁共振成像Out phase序列相对In phase序列信号降低率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基本一致;与组织病理学分级高度相关(r=0.93,P<0.05).结论 1H MRS是磁共振抑脂成像(In phase和Out phase序列)诊断脂肪肝的互为补充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明霞;田建明;陆建平;金爱国;曾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携ICAM-1 单抗超声造影剂体外评估兔腹主动脉内皮损伤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携ICAM-1 单抗的超声造影剂评价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FITC标记自制含氟碳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及携ICAM-1 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新西兰大白兔8只,高脂饮食建立内皮损伤动物模型后,取兔腹主动脉做冰冻病理切片,随机分两组,分别滴加非靶向造影剂、靶向造影剂,比较两种微泡内皮分布情况及相应荧光染色度的差异.结果靶向造影剂组内皮黏附微泡明显增多,荧光染色较强.结论携ICAM-1 单抗的造影剂微泡可靶向黏附于损伤内皮,据此可评价早期内皮损伤.

    作者:李馨;高云华;谭开彬;刘平;卞爱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背向散射积分评价缺血心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疗效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检测兔缺血心肌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移植后移植细胞的存活性和侧支循环的改善情况.方法 30只实验兔建立心梗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心梗前1天、心梗后4天、移植后4周获取左室前壁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变化曲线图,同时测出IBS和CVIB.结果 MSCs移植后4周,移植组IBS明显降低、CVIB显著升高(P<0.05).结论背向散射积分能够检测兔缺血心肌MSCs移植后移植细胞的存活性和侧支循环的改善情况.

    作者:陈新军;郭瑞强;周青;陈金玲;孙有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洛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室收缩功能影响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洛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洛沙坦组(L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以假手术大鼠(S组)为正常对照.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扫查.结果 C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容积、左室相对重量显著增加;射血分数、球形指数及左室轴向上二尖瓣环、侧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下降.L组M型及二维超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二尖瓣环处速度指标亦有显著改善.结论 QTVI结合二维超声能较全面、精确、定量评价洛沙坦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覃勇;邓又斌;陈斌;常青;刘红云;刘静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和CT表现.方法对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46岁,平均30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的MRI、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肿瘤均位于双侧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近Monro孔处;左侧侧脑室4例,右侧侧脑室2例.肿瘤呈不规则形(2例呈类圆形),密度不均、边缘清晰; MR T1WI以等信号为主,混有少量高信号及点状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为不均匀等到高混合信号,增强后不均匀低到中等强化.瘤体内常见囊变、钙化、出血.CT表现为肿块呈不均匀高密度影,4例(66.7%)可见不规则状钙化,边缘清晰. 结论 CNC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作者:张金安;唐新华;苗宝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DTI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与神经纤维束关系.方法 GE 3.0T扫描仪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例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0处,分布于右侧颞叶、双侧额叶、右侧底节区、左侧枕叶.测量病灶及正常侧FA、ADCaveg、RA行统计学分析,DTV 1.5显示神经纤维束.结果病灶及正常侧ADCaveg无明显差异(P>0.05);FA及RA差异有显著性(P<0.05).DTI fiber tracking病灶内有神经纤维及通过病灶穿行.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内有神经组织存在.

    作者:孙学进;戴建平;李少武;陈红燕;庞瑞麟;李振兰;孙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脑星形细胞瘤GFAP表达与MR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应用MRI定量分析评价GFAP表达强弱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2例,计算下列MRI定量指标:T1WI、T2WI上的相对信号强度(RSI0)、增强后相对信号强度(RSIGd)及信号强度增加百分率(EP).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标记GFAP,对照MRI定量参数与GFAP标记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恶性组与偏良性组之间, MRI定量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 RSIGd及EP与GFAP呈负相关.结论 RSIGd及EP可以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瘤的GFAP表达强弱和病理分级.

    作者:文利;张冬;邹利光;王文献;张哉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孤立性脑转移瘤:动态增强MR表现与VEGF表达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价的孤立性脑转移瘤血管通透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相关性.方法 24例孤立性脑转移患者于术前行DCE-MRI检查,分析肿瘤不同区域强化斜率,测定标本VEGF表达.结果肿瘤强化呈环形16例,结节状4例,靶心样4例.在环形强化中,肿瘤边缘呈高通透性,边缘VEGF高表达12例;在结节状和靶心样强化中,边缘与中心区均表现为高通透性,边缘VEGF高表达为6例,中心区高表达为5例.VEGF表达与DCE-MRI强化斜率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 DCE-MRI可以用于脑转移瘤血管生成调控的监测.

    作者:赵京龙;张贵祥;胡运胜;吴继红;李玉洁;周根泉;张悦萍;缪竟陶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影响因素的探讨

    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开展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颈内动脉内插入尼龙线的方法不用开颅、可再灌注,损伤小,故适用范围广泛.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是研究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许多学者在动物的选择、尼龙线的制备、放入方法和深度、并发症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就影响这一模型的各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胡凌;高培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MR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DWI是一种较新的MR成像技术,图像对比与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不同有关,水分子的运动用表观扩散系数表示,DWI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DTI可用于评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扩散.DTI主要用于评估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本文主要对DWI、尤其是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小明;史瑞华;李勇刚;胡军武;张景峰;徐安辉;张伶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放射性AnnexinⅤ活体细胞凋亡显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肿瘤治疗的目的之一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细胞凋亡早期,由于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在细胞表面,导致与其有高特异性结合的放射性AnnexinⅤ的摄取增加.放射性核素标记AnnexinⅤ体内凋亡显像具有无创、可早期预警和能够定位、定性的特点,将在肿瘤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监测肿瘤治疗疗效,评价肿瘤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同时在抗肿瘤新药研发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荣福;刘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结果 GIST发生于小肠8例,胃部4例,肠系膜1例.肿块向腔外生长者居多,多呈圆形或椭圆形.13例中,良性5例,其中4例直径小于5 cm,密度多均匀,边界清,强化均匀;恶性8例,其中7例直径大于5 cm,密度多不均匀,内部有单发或多发坏死,边界多不清,强化不均匀,4例出现转移.结论 GIST的CT表现没有特异性,但MSCT对其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别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巍;郭启勇;王玉;范国光;卢再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肾脏及肾肿瘤CT灌注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肾脏及肾肿瘤的CT灌注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1例受检者肾脏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参数包括:层厚3 mm,在对比剂注射后第7 s开始扫描,间隔扫描时间为3 s,共扫描12层,对比剂按1 ml/kg计算给药,经肘前静脉单相注射,注射流量为3 ml/s.取得正常肾脏 (n=13)及肾肿瘤(n=9)血流量(BF)图.结果正常肾皮质BF为(157.3±20.5) ml/(min·100 ml),恶性肿瘤BF为(85.4±43.8) ml/(min·100 ml).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肾脏及肾肿瘤的血流量.

    作者:刘可夫;刘斌;余永强;张家文;吕益忠;胡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GE Signa Twinspeed 1.5T磁共振肝脏扩散加权成像的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高场强双梯度磁共振机(GE Signa Twinspeed 1.5T)的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方法对20例正常肝脏进行扩散加权成像研究,分别改变重复时间(TR)及扩散敏感系数(b值),测定ADC值、信噪比、图像质量等.结果 b值固定,TR值改变,正常肝组织平均ADC值差异不显著(P>0.05);TR值固定,b值改变,ADC值随b值增大而减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b值越大,图像质量越差;b≥800 s/mm2时,图像几乎难以观察.结论 ADC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行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时,可适当减小TR值,以缩短扫描时间及患者的屏气时间,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作者:尚全良;肖恩华;贺忠;谭利华;司徒卫军;白末了;袁术文;杜万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8例肝结核的声像图、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肝结核可分为三型:弥漫型(8例),实性团块型(8例),脓肿型(2例).结论弥漫型可能为粟粒型肝结核的声像图特点,实性团块型为结核性肉芽肿伴干酪样坏死的声像图特点,脓肿型为干酪样坏死伴中心液化的声像图特点.超声结合临床对肝结核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邱逦;卢强;文晓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20例(25个病灶)的影像资料.结果 4/4个病灶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92%(22/24)病灶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高密度或明显高密度;96%(23/24)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38%(8/21)病灶在延迟后平衡期扫描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52%(11/21)为等密度;50%(12/24)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或瘢痕.60%(9/15)病灶在MR的T1WI为等信号,40%(6/15)为略低信号或低信号; 27%(4/15)病灶在T2WI为等信号,73%(11/15)为略高信号或高信号;15/15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中等强化;11个病灶在延迟扫描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67% (10/15)病灶内可见纤维分隔或瘢痕.B超检查,65%(15/23)个病灶呈低回声,5个呈等回声或稍强回声病灶,3个呈高回声.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MRI显示其病理特征优于CT和B超.

    作者:赵心明;李槐;徐锋;欧阳汉;周纯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正常成人右室Tei指数的研究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量右室Tei指数的可行性.方法应用TDI获取59例正常成人三尖瓣环的运动频谱,测量舒张期波形终末至下一心动周期舒张期波形起始的间期(a')及收缩期波形的起止间期(b'),用(a'-b')/b'计算TDI-Tei指数,并与传统脉冲多普勒显像(CDFI)所测Te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TDI所测a'、b'及TDI-Tei指数与CDFI所测的相应a、b及Tei指数分别呈直线相关.结论 TDI技术可用于测量右室Tei指数,并与CDFI所测值相关性好.

    作者:章鸣;周启昌;彭清海;范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尿毒症患者心肌病变的超声组织定征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定征背向散射积分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检测,以探讨尿毒症心肌组织特征以及超声背向散射参数评估其心肌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背向散射积分联机分析技术,对40例尿毒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心脏常规检查及心肌背向散射参数(IB%、CVIB)测定.结果尿毒症患者左心房明显增大,左室壁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弱,其IB%较对照组增大,而CVIB减小(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肌组织特征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背向散射技术可定量客观地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病变.

    作者:江翠华;汤燕芳;储继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多排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肺血栓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PE的2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CTPA)及间接法深静脉造影(CTV).结果 CTPA检出12例急性PE,间接法CTV检出深静脉血栓8例.1 mm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及其内血栓的显示高于3 mm有效层厚图像(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促进急性PE的诊断.

    作者:龚静山;徐坚民;夏占统;李莹;陈宇;胡丽霞;张景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超声评价正常成人左室心肌应变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正常成年人左室心肌应变率(strain rate,SR)参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观测55例健康志愿者不同左室壁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房缩期SR峰值,并分析年龄、性别、心率和体表面积的影响.结果不同左室壁之间SR参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与收缩期和舒张早期SR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房缩期SR呈正相关.在≥60岁组,舒张早期SR显著降低,而房缩期SR显著升高.结论左室心肌应变率不存在部位差异,舒张期应变率参数受年龄影响显著.

    作者:王建华;郑淋;杜昕;王岳恒;尹洪宁;毛天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HHD)患者的心脏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73例HHD和75例健康对照组各心腔大小、瓣口血流速度和瓣膜返流,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并利用三尖瓣返流速度计算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HHD患者82.7%有不同程度房室腔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大多正常或高于正常;88%HHD存在瓣口返流,其中二尖瓣、三尖瓣中-重度返流; 14例HHD患者有瓣膜增厚,27例可见二尖瓣脱垂;肺动脉增宽和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62.6% 和73.3%.结论 HHD可引起不同房室腔扩大,左房扩大常见,右室扩大多于左室扩大;HHD常合并瓣膜反流,部分患者瓣膜增厚;肺动脉增宽和肺动脉高压是HHD的普遍现象.

    作者:杨炳昂;张海鹰;林凌;钟文津;刘起珠;林东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对11~14孕周胎儿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在11~14孕周诊断胎儿结构异常的价值.方法对75例11~14孕周有高危妊娠病史或经腹检查不满意以及经腹检查怀疑胎儿有异常的孕妇进行了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并与胎儿引产结果对照.结果在75例受检胎儿中,发现胎儿结构异常12例,随访9例,除1例足内翻漏诊外,均与阴道彩超检查结果符合.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对早期诊断胎儿结构异常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慧芳;佘志红;罗奕伦;卢峻;姜燕;吴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宫内早孕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宫内早孕的MRI表现,评价MRI对早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人流术后经病理证实的35例宫内早孕的MRI、超声表现.结果早孕胚胎、胎儿的MRI表现呈囊性结构;以蜕膜信号为参照,早早孕孕囊壁呈等T1、短T2信号,早中期、早后期孕囊壁呈短T1、短T2信号;T1WI,28例(80%)孕囊可见胚胎/胎儿结构,T2WI上16例胚胎/胎儿结构与孕囊液呈高信号,不能区分;MRI显示早早孕、早中期的卵黄囊、胚外体腔、羊膜囊及胎心搏动不如超声(P<0.005);7例(20%)孕囊壁和蜕膜间点状慢性出血;29例(82.9%)子宫肌层和结合带T2WI出现结节状低信号.结论 MRI对宫内早孕诊断有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显示胚胎细微结构不如超声;孕囊壁短T2信号是孕囊颇具特征性的MRI表现.

    作者:江魁明;李冰;彭唏;董天发;李志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慢性上颌窦炎影响因素的CT分析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及解剖变异与慢性上颌窦炎的关系.方法对CT诊断的52例单侧慢性上颌窦炎进行两侧对比分析.结果患侧与健侧筛泡截面分别为(77.75±33.51) mm2和(34±20.27) mm2(P<0.01).两侧分别有19个及10个大筛泡.患侧伴有32组筛窦炎,对侧21组.鼻息肉11例,单发于上颌窦炎侧9例,对侧仅1例,双侧1例.结论大筛泡、前中组筛窦炎症、鼻息肉与慢性上颌窦炎有关.

    作者:崔盾;高勇安;曾祥柱;卢长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不同类型青光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113例不同类型青光眼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6例(6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AG)40例(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CAG)37例(71只眼)及正常人40例(80只眼)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测定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组青光眼的OA,SPCA 及CRA 的PSV和EDV有明显下降,尤以EDV的下降显著(P<0.01),而RI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② ACAG组与CCAG组眼部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 POAG组三支动脉的EDV较ACAG组及CCAG组减慢,而RI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各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参数均呈低流速高阻状态.结论不同类型青光眼均存在局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CDFI对视神经乳头血流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用药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晓红;廖天江;严灿荣;刘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 MPR图像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外伤性眼眶损伤患者,分析轴位、多方位MPR图像显示眼眶骨折的能力.结果 68例中,轴位像显示骨折63例,效果佳者39例,主要为眶内、外侧壁骨折;冠状位像显示骨折68例,佳者共66例;矢状位图像显示骨折43例,佳者共27例,主要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华;巩若箴;王涛;张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数学认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通过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的估计和加法实验,利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来验证三重编码模型.实验结果与三重编码模型大多一致,少量不同,提示三重编码模型还需要改进.

    作者:张秋阳;骆姚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磁共振q-空间扩散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q-空间成像在1.5T 临床用设备上的可行性.方法对12名成年健康志愿者分别用不同的q值进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水分子的位移分布.结果通过对所有被试的平均,能够获得水分子的扩散位移轮廓分布.结论使用q-空间成像可以提供活体内的水分子扩散的定量信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德军;包尚联;马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利用逆向迭代法修正MRI图像中刚性运动伪影的研究

    目的提出逆向迭代修正法(IIC)和基于直方图的熵准则函数,消除MRI图像中刚性平移运动伪影.方法利用该熵函数建立的准则,IIC方法通过两个连续的步骤来消除仿真运动伪影:①在所有可能的运动方向上添加逆向相位差;②利用熵判断函数估计出实际的运动方向和位移,从而消除运动伪影.结果为了检验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模板和医学图像的仿真实验,验证了逆向迭代修正法(IIC)和基于直方图的熵准则函数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结论 IIC方法能够有效消除MR图像刚性平移运动伪影.

    作者:周杰;侯正松;温志波;陈武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肝静脉阻塞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肝静脉阻塞性Budd-Chiari综合征(HVBCS)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83例HVBCS患者经历了下腔和肝静脉造影,71例实施介入治疗.结果 83例HVBCS分为中央性肝静脉阻塞(COHV,n=65)和广泛性肝静脉阻塞(EOHV,n=18)两型.65例COHV型皆成功地实施了PTA(n=46)和支架(n=19)治疗,64例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6例EOHV型接受TIPS治疗,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例,2例发生了分流道再狭窄.结论 COHV型适应于PTA和支架治疗,疗效满意;EOHV型可采用TIPS治疗,长期疗效尚不够满意.

    作者:徐浩;祖茂衡;李国均;顾玉明;张庆桥;魏宁;许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肝炎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多重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2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和12例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P<0.05),门静脉、脾静脉流速流量明显增加,呈高动力状态.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5),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若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运用可缓解门脉系循环高动力状态、降低门静脉压力.

    作者:冷振鹏;吴静;卢金生;王萍;华扬;李铎;李建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化疗栓塞术后的复发转移类型并评价与复发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接受二次以上栓塞治疗的原发性HCC病例,根据影像表现将复发转移分为原位复发、肝内复发、门脉浸润及远隔转移四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5例病人共复发133例,实际复发率54.29%.133例复发组中复发176例次,其中原位复发、肝内复发、门脉浸润及远隔转移分别占13.07%、 35.23%、 32.39%及 19.32%.HBsAg阳性,AFP升高(大于或等于400 IU/ml),脾大,肝功差(Child B,C级)及肿瘤病灶多血供(P<0.05)是HCC栓塞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HBsAg阳性、肿瘤多血供及不良肝功与复发的关系尤为密切(P<0.01).结论原发性HCC如合并有HBsAg阳性,AFP升高,脾大,肝功Child B、C级,及病灶多血供等因素,应是栓塞后复发转移的高危人群,并尽早复查复治.

    作者:戴旭;韩铭钧;苏洪英;赵钟春;冯博;张曦彤;徐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微扰理论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微扰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的非简并态微扰理论;量子人体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量子人体的变分法;量子人体与时间有关的微扰理论;量子人体的跃迁几率;量子人体的光的发射和吸收以及量子人体的选择定则,为数字人体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热红外技术研究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热红外技术基础和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热红外技术应用.在热红外技术基础中介绍了热红外、黑体、比辐射和辐射照度及热惯量;在热红外技术应用中概述了方法和优点等.为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热红外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67Ga-Citrate和99Tcm-MIBI核素显像与CT诊断头颈部肿瘤的评价

    目的探讨67Ga-Citrate(Cit) 和99Tcm-MIBI显像与CT诊断头颈部肿瘤的价值.方法 4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接受67Ga-Cit和99Tcm-MIBI显像及CT检查.结果 23例良性肿块,67Ga-Cit、99Tcm-MIBI显像和CT检查阴性者分别为18、19、20例;25例恶性肿瘤,67Ga-Cit、99Tcm-MIBI显像和CT检查阳性者分别为24、13、12例;67Ga-Cit、99Tcm-MIBI显像和CT的灵敏度分别为96.0%、52.0%、48.0%,特异度78.3%、82.6%、87.0 %,准确度 87.3%、66.7%及66.7%.结论 67Ga-Cit诊断头颈部肿瘤较99Tcm-MIBI、CT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作者:左书耀;王叙馥;王国明;张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8F-FDG PET鉴别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复发和坏死的价值

    目的评价FDG PET鉴别脑肿瘤治疗后复发和坏死的价值.方法 32例临床怀疑复发的恶性脑肿瘤病人,18例脑胶质瘤,14例脑转移瘤,分别于治疗后6~23个月行FDG PE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将FDG 摄取分为3级,≥2级视为复发.后诊断以病理活检(18例病人经过病理活检)或CT、MRI检查以及长期临床随访为准.结果 PET检出的21例复发病灶中,20例为真阳性;11例坏死病灶中,6例为真阴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86%.结论 FDG PET可以有效鉴别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复发和坏死.

    作者:孙爱君;孙磊;王荣福;刘健;吕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骨及软组织肿瘤复发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骨及软组织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术后可疑复发患者,进行32例次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15例次)或临床随访(17例次)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共检出20例次局部复发中的19例次,灵敏度为95%,其中13例次接受了针对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无复发或转移的12例次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中,阴性10例次,特异性为8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0%、91%和91%.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及软组织肿瘤复发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付占立;林景辉;张春丽;胡怀湘;范岩;王荣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发挥核素显像优势,提高肿瘤诊治水平

    自18世纪末Vivchow和Cohnheim在病理学上用低倍光学显微镜描述肿瘤特征以来,人类与肿瘤的斗争已进行了上百年.进入21世纪,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痴呆并列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仍然任务繁重.

    作者:马云川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8F-FDG PET对不典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初步应用

    目的研究不典型肺结节18F-FDG PET 影像类型、显像特征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不典型肺结节行18F-FDG PET显像,根据肺结节代谢水平和结节以外放射性摄取灶进行影像分型.结果单发高代谢肺结节(Ⅰ型)72例、单发低代谢肺结节(Ⅱ)35 例、多发高代谢肺结节(Ⅲ)6例及多发低代谢肺结节(Ⅳ)6例.Ⅰa型、Ⅰb型、Ⅰd型多为恶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95.4%、100%;Ⅱa型和Ⅱb型良性居多,准确率为91.6%和92.8%,以上5种亚型占全部病例78.9%.结论利用18F-FDG PET代谢影像类型和特征,可对不典型肺结节的良恶性作出进一步鉴别.

    作者:马云川;陶艳清;冯瑾;李德鹏;苏玉盛;张琳瑛;尚建文;彭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18F-FDG PE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的分析

    目的分析亚临床感染和肺癌转移所致的18F-FDG PE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的不同特征.方法对300例健康体检者和1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FDG PET显像,以肉眼和SUV相结合的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 9.67%的健康查体者见纵隔淋巴结浓聚,年龄51~90岁,淋巴结分布较规律, SUV 2.06±1.01;纵隔转移淋巴结分布规律性较差,SUV 3.16±1.34.结论肺癌转移和老年亚临床感染均可致纵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须根据年龄、病史及淋巴结显像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徐白萱;尹大一;姚树林;陈英茂;李波;付鹏;田嘉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99Tcm-HYNIC-TOC显像诊断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

    目的评价99Tcm-HYNIC-TOC显像对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患者进行99Tcm-HYNIC-TOC显像,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47例,非神经内分泌肿瘤19例,良性疾病20例.静注99Tcm-HYNIC-TOC 350~400 MBq后1、4 h行全身显像,阳性区域行单光子发射/X线透射断层显像(SPECT/CT).结果 99Tcm-HYNIC-TOC显像阳性38例,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34例,非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良性疾病1例,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是81.4%、99.5%和88.0%.结论 99Tcm-HYNIC-TOC显像可有效帮助诊断及定位神经内分泌肿瘤、评价手术或其他疗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景红丽;李方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