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0岁.超声表现:左肾下极内侧与胰腺尾部之间探及9.3 cm×6.5 cm等回声实性肿物,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有完整包膜,与左肾、胰腺分界清楚,后方与脊柱紧邻.肿物内部可见条索状高回声分隔(图1).
作者:陈榴斌;李莉蕊;陈振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儿男,8岁.发现心脏杂音4年,活动后乏力,易感冒,经常头晕、头痛.查体:发育正常,颜面红,皮肤黏膜无紫绀,无杵状指(趾).
作者:吴晓萍;张永恒;郑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儿男,6岁.发热5日,发现肝、脾肿大2日,出现口角歪斜1日.体格检查示:腹软,肝肋下约4~5 cm,脾肋下约8 cm.右侧腹股沟可触及2个绿豆大小的淋巴结,无压痛,活动度可.曾于外院给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病情无好转.
作者:张春燕;肖江喜;谢晟;蒋学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57岁,主因腹胀、腹痛20余日入院.该患者2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且无排便排气,未做任何处置.
作者:王志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31岁,因间歇性右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一日余,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05年9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一日忽感右中上腹部疼痛,疼痛为间歇性钝痛,尤以餐后为重,伴恶心、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吐物系胃内容物,无寒战高热,无咳痰,无心慌气短,无肩背部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一周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作者:张小杉;冯天鹰;哈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右侧下肢静脉曲张20余年,发现右小腿包块1年多,无疼痛等特殊不适.查体:右小腿肿胀、增粗,皮下静脉明显扩张、纡曲,尤以站立后明显,皮肤干燥、萎缩、脱屑并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硬结.
作者:何瑜;贺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男,42岁.左侧膝关节外伤3天后,该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发热.拟诊为左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法洛四联症、心功能Ⅱ级和痛风,收入我院骨科治疗.
作者:董岩青;于春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46岁.下腹胀痛2天,发热1天就诊,两天前无明显诱因下腹胀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有发热,体温38.3℃,月经规律,腹平软,无压痛.
作者:王兴滨;高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永存动脉干又称主动脉-肺动脉共干,是一种少见的预后极差的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5%~3.0%.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动脉干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优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惠芳;张素阁;刘兰芬;尹虹;王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男,57岁,四年前发现右上臂肿块,其间肿块逐渐增大,无肩臂疼痛及麻木感.查体于右上臂可触及一5.0 cm×6.0cm的肿块,质中等,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整,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肿大.
作者:许华宁;陈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33岁.1 h前患者因过度悲伤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牙关紧闭、双目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抖动伴神志不清,持续3~4 min自行好转.半小时后再发抽搐,表现同前,持续2~3 min后自行好转.
作者:马天璇;张德智;关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36岁,因右侧胸痛、干咳、胸闷3年,加重10余天而入院就诊.检查:右第7肋以下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郑冬;陈宁;赵亮;费军;张朝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孕妇26岁.孕2产1,孕24周,诉丈夫有双手及左足畸形,儿子双足畸形,要求超声检查胎儿有无发生手足畸形.按产科超声系统检查程序,依次检查胎儿头颅、颜面部、脊柱、内脏、四肢及胎盘、羊水等.
作者:林惠通;吕国荣;李少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37岁.2006年7月11日,自感腹痛,未行特殊处理.休息后无明显好转.晨6:00点起床后出现晕厥1次,持续约2 min,醒后如常.7:50再次出现晕厥1次,伴头晕、乏力、恶心.晕厥时致左前臂外伤,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朝旻;孙厚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38岁.两周前患者因尿频、尿急、尿痛,时有排尿不畅、中断等症状收住我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何志兵;陈敏;周洲;李光;杨全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63岁.5天前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物,来我院行CT检查.临床上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其他不适症状.
作者:韩敏;刘恩涛;张盛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急性缺血再灌注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探求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合理化指标.方法 14只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开胸,于第一对角支起点以下套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LAD结扎前,结扎后30 min,再灌注后30 min,60 min,120 min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组织速度图,用SRI软件分析左室各节段纵轴方向上收缩期应变率曲线的变化,Simpson's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EDV)及收缩末容积(ESV).心肌缺血程度通过心肌特染病理切片确定.结果 14只犬中12只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后30 min,左室前壁缺血节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P<0.05),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SC),再灌注30 min后缺血节段收缩期应变率进一步降低,再灌注60 min及120 min后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结扎前水平,LVEF,EDV,ESV于冠脉结扎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变率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可作为评价局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定量指标.
作者:林萍;任卫东;刘长宏;夏稻子;武俊;王月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PLE实现功能性肺叶切除(FPLT)后对靶肺及非靶肺的病理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健康犬18只,随机分成2组,A组12只,B组6只.A组行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及封堵器堵塞靶支气管,B组为对照组.A组分别于14天、28天、56天各处死4只取肺组织,B组各处死2只,测定肺纤维化的程度,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肺动脉靶肺肺小动脉管壁面积指数(AI)和中膜厚度指数(TI)增高.结果 FPLT术后A组动物组织病理学显示靶肺呈纤维化改变,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部分闭塞;非靶肺未见明显纤维化,无血管重构现象出现.结论 通过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PLE后靶支气管封堵器堵塞可达到功能性肺叶切除术目的 .靶肺肺小动脉出现血管重构现象,有利于术后通气-血流比失调的调节,对肺循环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罗庆华;甘万崇;胡文极;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兔血管内膜损伤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用临床应用型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方法 用动脉球囊介入扩张兔一侧颈总动脉后高脂饲养12周,分别在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2、4、8、12周末取外周血检测血脂水平并MRI检查;同时在球囊扩张后12 h、6周、12周末取损伤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脂喂养后第2周开始,血脂水平进行性升高;球囊扩张后6周起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12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壁高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到第6周时,血管平滑肌层增厚,内膜面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血管腔轻度狭窄;12周后,损伤侧颈总动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结论 用介入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加高脂饲养方法可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临床应用型MRI可成功检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作者:马占龙;滕皋军;麦筱莉;孙军辉;张洪英;牛焕章;余辉;李国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12只接种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裸鼠,当肿瘤体积达1.0 cm3左右时,采用HIFU照射治疗肿瘤的外侧约1/2.于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分别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镜下见靶区内肿瘤组织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 HIFU能够有效治疗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可望成为治疗卵巢癌有前途的新方法.
作者:吴蓉;胡兵;姜立新;朱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而又适合超声评价的动脉血栓模型.方法 2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分别采用FeCl3化学腐蚀法(A组)、注入凝血酶法(B组)及动脉钳夹+挤压血管外膜法(C组)建立动脉血栓模型.结果 A组及B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腹主动脉血栓模型.C组兔股动脉梗阻性血栓模型成功建立,但实验段腹主动脉未见血栓形成.FeCl3腐蚀法形成的血栓为一种混合型血栓.结论 FeCl3诱发的血栓模型可靠、形成简便、快捷,结构更接近于临床自发性血栓形成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有助于血栓症诊断与治疗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卞爱娜;刘平;刘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化学位移成像在MR引导下VX2兔行经皮穿刺乙酸化学消融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备18只肝VX2瘤兔,在1.5T磁共振扫描仪引导下,应用FRFSE T2WI化学位移成像完成实验模型及经皮肝穿刺乙酸化学消融VX2瘤兔术中的扫描.结果 50%乙酸注射的相关部位信号明显的增加.在对VX2瘤兔行经皮肝穿刺乙酸化学消融时,化学位移成像乙酸弥散范围(大层面)与大体标本肿瘤的坏死范围(大层面)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936).结论 化学位移成像能够用于监控MR引导化学消融肝肿瘤时乙酸的分布.
作者:李振伟;胡道予;夏黎明;王承缘;胡军武;冯定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通透性的改变及超声微泡对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前列腺增生组、超声辐照微泡治疗前列腺列增生组(UM+BPH组).UM+BPH组注射白蛋白微泡并对前列腺局部用UGT 1025型超声基因转染仪辐照.各组电镜观察其前列腺血管及细胞膜变化、计算前列腺指数(prostatic index,PI),并测定前列腺组织中台盼蓝含量.结果 电镜观察可见UM+BPH组微血管基底膜变薄,部分血管周围有红细胞漏出,前列腺上皮细胞结构疏松,线粒体内可见空化;BPH组前列腺指数为2.88±0.03,UM+BPH组为2.88±0.02,较正常组1.57±0.04均明显增加(P<0.05);前列腺组织中台盼蓝的含量:UM+BPH组为(8.54±0.23)×10-9 g/L,较BPH组[(2.54±0.11)×10-9 g/L]及NP组[(4.20±0.22)×10-9 g/L]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大鼠BPH时,组织通透性有所下降,超声辐照白蛋白微泡可以增加前列腺组织的通透性.
作者:张唯力;戴君勇;魏武然;王志刚;冉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PF)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EC)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制作BLM损伤PF模型,分别在第3、7、14、28天(各5只)行HRCT扫描后、检测外周血中vWf水平、肺血管造影及制作电镜标本.对照组方法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大鼠外周血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3天组为著(P<0.01).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主要见于3、7天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见于7天以后.蜂窝肺则见于14、28天组,以28天组为著.实验7、14天组肺动脉远端纹理明显增粗,分支增多,血管周围显示模糊,28天组肺动脉远端纹理纤细,分支减少,近端肺动脉增粗.实验3天组EC变性、坏死,部分区域见EC增生,7、14天组均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分布于靠近基底膜的纤维化区域.结论 HRCT能较准确反应PF的病理变化及病程,EC损伤与PF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崔光彬;王玮;杜滂;魏龙晓;宋立军;殷倩;南海燕;颜林枫;魏经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超急性与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扩散加权成像病变区和周围区ADC值以观测半暗带的存在形式和演变过程.方法 测量67例次超急性期与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DWI图像高信号区和其周围区ADC值,对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行MRI随诊至发病48 h以后.对数据依时间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高信号区的ADC值均较对侧相应部位ADC值减低.病变中心区ADC值减低明显.病变中心至周边ADC值呈由低到高不同程度的增加.病变外周区域ADC值也较对侧轻度减低.结论 ①缺血的超急性、急性期病灶的周边区有缺血半暗带,且这一时间窗在缺血后的24 h内都可能存在.②病变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DWI高信号的外周区域也存在半暗带.病变运动相对静止后,部分外周扩散轻度异常区代表良性缺血区.
作者:许强;张云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MRI侵袭特征与VEGF、bFGF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术后收集新鲜标本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分析MRI侵袭性表现与VEGF和bFGF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垂体腺瘤相关MRI侵袭表现中,向海绵窦、鞍底侵袭不同程度间的VEG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bFGF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向鞍上生长的不同体积肿瘤的VEGF、bFGF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垂体腺瘤MRI侵袭特征与VEGF mRNA表达的上调有关.
作者:刘凡;王小宜;刘运生;廖伟华;王润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微导管栓塞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例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天内)的患者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瘤腔栓塞术,针对手术成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患者恢复情况以及6个月随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1例患者接受了急诊栓塞术,共栓塞动脉瘤12个.手术成功率100%,致密填塞率83.3%,死亡1例.结论 后循环动脉瘤急性期微导管栓塞术可有效降低急性期动脉瘤二次出血发生率.
作者:刘一之;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在颅内感染和脑出血患者初期颅高压的相关变化,进而预测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并比较TCD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对42例颅内感染患者128次腰穿和45例脑出血患者138次腰穿测压前均行TCD检查并记录血压.结果 随着ICP升高,颅内感染和脑出血TCD均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速度(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速度(Vd)减慢,血管博动指数(PI)增大.颅内感染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脑出血(P<0.01),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明显低于脑出血(P<0.01).颅内感染TCD参数、平均动脉压(MAP)与ICP、CPP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1.026+17.165×PI;CPPe=1.411-17.091×PI+0.971×MAP.预测和实测ICP、CPP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0.910.ICP预测差值在5 mmHg内阳性预测率为63.28%,CPP为62.5%.脑出血TCD相关参数与ICP、CPP的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7.096+20.474×PI+0.053×MAP CPPe=7.096-20.474×PI+0.947×MAP.预测和实测ICP、CPP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0.977,预测差值在5 mmHg内阳性预测率均为89.91%.结论 颅内感染多合并炎性血管痉挛,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参数改变可较准确预测ICP、CPP,对脑出血的预测准确性好于颅内感染.
作者:安红伟;王群;袁惠娟;陆兵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星形细胞瘤中代谢物特点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和1H-MRS扫描.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LGA)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7例和胶质母细胞瘤(GBM)7例,并分成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用机器自带波谱软件进行分析,检测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参照区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和肌醇(mI)代谢物浓度,比较两组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及各组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与对侧正常参照区NAA/Cr、Cho/Cr及NAA/Cho比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星形细胞瘤波谱表现为NAA/Cr和NAA/Cho比值降低,而Cho/Cr比值升高.两组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分别与对侧正常参照区NAA/Cr、Cho/Cr及NAA/Cho比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区Cho/Cr比值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分别是1.97±0.77、3.11±2.64,坏死区Lac值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分别是1.18±0.86、3.50±1.39,水肿区Cho/Cr比值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分别是1.05±0.46、1.37±0.41.强化区Cho/Cr比值、坏死区Lac值和水肿区Cho/Cr比值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合常规MRI,1H-MRS可提高对脑星形细胞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级的准确性,并提供一个定量分析的方法.
作者:张辉;苏晋生;李军东;刘起旺;杨晓棠;王效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 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本组72例88个动脉瘤,D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100%;DSCTA与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DSCTA可检出全部床突下与颅骨紧贴的动脉瘤,图像信噪比略下降,但增加了血管对比度,图像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增加.结论 DSCTA同常规CTA相比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使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DSCTA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避免有创的DSA检查.
作者: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张志伟;何怡红;孙晓川;牟君;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三维超声包括实时三维和动态延时三维技术,有多种成像模式,包括正交三平面、超声断层显像、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反转成像、小投影模式,恰当地应用不同的成模式,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关结构和(或)血流的诊断信息.三维图像直观,并可离线分析、远程会诊,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实时三维超声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涛;吴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分子影像学可广义定义为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描述和测量,而磁共振不仅具有非侵袭性,在活体成像中有着极精细的空间分辨率和极佳的组织分辨率,还可在活体器官的细胞或亚细胞水平定性与定量生物学过程.所以,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作者:文明;李少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餐前后早产儿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变化与喂养耐受性的关系,以期通过胃肠血流动力学改变来预测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40例早产儿第一次喂养及足量喂养[100 kal/(kg·d)]餐前餐后SMA血流参数变化,并记录有无发生喂养不耐受及达足量喂养的天数.结果 ①第一次喂养,不耐受组餐前餐后血流无明显变化(P>0.05),耐受组血流有明显变化(P<0.05).足量喂养时,耐受组与不耐受组餐前餐后血流均有明显变化(P<0.05).②第一次喂养餐后Vtam的增加与达足量喂养天数呈负相关关系(r=-0.337,P<0.05).结论 喂养可使SMA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可根据第一次喂养餐前餐后SMA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别是Vtam的增加)来预测喂养风险,从而帮助调整早产儿喂养方案.
作者:李燕;冯敏;刘继章;陶溢潮;王晓敏;马芬;吴小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比较,评估其对介入治疗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评估介入治疗疗效66例次,病灶78个,介入治疗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同期CT/MRI/DSA检查(超声造影前后2周内),包括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38例次46个病灶,射频(RF)消融治疗13例次15个病灶,经皮乙醇注射(PEI)治疗15例次17个病灶.超声造影显像将病灶分为有增强和无增强两类.结果 介入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44个病灶(56.4%)动脉相局部增强区,34个病灶无增强.同期CT/MRI/DSA诊断41个病灶(52.6%)有肿瘤复发/残存,以后者为对照,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评估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的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78.4%,符合率为83.3%.TACE、RF、PEI三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中,超声造影对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高,分别为92.0%,85.7%,89.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且更适于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作者:吕珂;姜玉新;戴晴;朱庆莉;谭莉;夏宇;孟华;高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肿瘤组织VEGF-C、VEGFR-3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其阳性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肺腺癌某些CT征象与VEGF-C、VEGFR-3表达,LMVD值间的关系.结果 VEGF-C、VEGFR-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某些CT表现与之有相关性.结论 VEGF-C/VEGFR-3结合形成信号通道可促进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肺腺癌淋巴结增大等CT征象与其表达强度及淋巴管生成有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作者:王雪芹;王滨;张永峰;李丽新;曹贵文;孙业全;王秀春;宁厚发;杜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在乳腺较小肿块(≤2 c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92个乳腺良、恶性较小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数、血流信号的形态特征、多普勒血流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216个大于2 cm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组进行比较.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较小肿块的血流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58.1%和83.0%,且其差异较>2 cm组更显著;以超声检测的血流数作为乳腺癌诊断依据,虽然敏感性较低,但其特异性明显高于>2 cm的肿块,且血流数越多,诊断特异性越高.穿入型血流对乳腺恶性肿块、环绕型血流对良性肿块的诊断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敏感性低,与>2 cm组相似.在乳腺较小肿块中,恶性肿块的血流RI、PI、Vmax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以RI≥0.72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84%,较>2 cm组更高.结论 乳腺较小肿块内的超声血流数显示,尤其是较多的血流数,相对较大的乳腺肿块来说更可能提示恶性病变,血流RI值测定对较小乳腺癌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作者:许萍;王文平;陈为民;王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以超声特征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75个乳腺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特征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用ROC曲线法评价Logistic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7个特征分别为:弹性成像评分(OR=5.735)、病灶边缘(OR=8.421)、病灶内微小钙化,(OR=8.755)、CDFI分级(OR=1.767)、内部回声不均匀(OR=0.276)、后方回声衰减(OR=3.282)、后方回声增强(OR=0.396).Logistic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结论 以超声特征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作者:沈建红;罗葆明;欧冰;冯霞;杨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心肌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6例,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用TDI技术分别测量左室二尖瓣环水平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与血流多普勒指标E峰速度(E),A峰速度(A)、E/A及E峰减速时间(EDT)进行比较,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ED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Em及Em/Am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E、A、E/A、Sm、A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敏感.
作者:董静;张平洋;何晓红;张幼祥;吴成权;张建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LightSpeed VCT后置滤过器C2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以期获得在保证优良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4岁)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GE LightSpeed VCT机,采用120 kV,640 mA,0.35 s/360°,层厚0.625 mm,pitch 0.22~0.24,Bowtie选用large body模式.采像后对每例原始图像分别进行使用后置滤过器C2和不使用C2的重建,得到有/无C2后处理的两组图像(UC2组和NUC2组).①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以双盲法对两组图像从冠脉节段的显示数目、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1~4分(4分为优)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有分歧的由两人共同商讨后达成一致;②分别选取两组图像中面积相等的感兴趣区(ROI,面积为100 mm2),在相同轴位图像上(均为左冠状动脉主干自左窦发出的层面)测量升主动脉中心部的噪声值(均值及标准差),比较UC2组和NUC2组图像噪声;③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值差异进行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UC2组和NUC2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1±0.31)分、(3.72±0.29)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UC2组和NUC2组噪声值均值分别为22.13±4.21、27.08±4.74,UC2组较NUC2组的图像噪声下降约1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使用后置滤过器C2重建,可在不增加曝光剂量的情况下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由此为进一步降低射线剂量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高建华;孙宪昶;李剑颖;王贵生;李娜;戴汝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以磁共振为对照,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MSCT成像技术和屏气法MRI电影技术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MS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20例,均自愿参加.全部病例均行心脏MSCT和MRI检查.结果 MSCT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相关性高,r值=0.72~0.92.MSCT所测EDV、ESV、SV和MM值较MRI偏大,MSCT所测EF值较MRI偏小.结论 本研究显示64层螺旋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3.0T磁共振两种方法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一次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
作者:高波;郭启勇;岳勇;侯阳;雷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以3.5~4 ml/s速率分别注射10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和40~50 ml生理盐水.计算夹层组和非夹层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将两组的图像质量按优、良、差和失败进行分级并行比较.结果 非夹层组与夹层组真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夹层组假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夹层组真、假腔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团注追踪法主动脉成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需要,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主动脉CTA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红;徐文坚;李绍科;郝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IBS)技术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 13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45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80~240 mg/m2.B组4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 mg/m2.C组为对照组,40例,未给予化疗.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A、B两组化疗前后及C组左室后壁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室间隔右室侧1/2及左室侧1/2心肌的平均背向散射积分(IBS)、随心动周期变化的背向散射积分幅度(CVIB),计算各层校正背向散射积分(IBS%)以及CVIB的跨壁梯度(TGCV)、CVIB的跨壁梯度指数(TGI).结果 A组与C组、A组化疗前之间常规超声参数(LVDd、LVDs、IVSTd、LVEF、FS、E/A)及CVIB、IBS%、TGCV、TGI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间常规超声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及B两组化疗前之间常规超声参数(E/A除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参数E/A、CVIB、TGCV、TGI显著减低、IBS%显著升高,与A组、C组及B组化疗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可作为早期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手段之一.
作者:崔洪岩;夏稻子;礼广森;王月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以关节镜为金标准,评价经过改良的脂肪抑制三维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FS-3D-TrueFISP)对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经过改良的FS-3D-TrueFISP序列及脂肪抑制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S-3D-FLASH)对21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序列(FS-FSE-PDWI)扫描,将各序列诊断结果与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相对照.结果 与关节镜结果相对照FS-3D-TrueFISP序列对于软骨缺损行病变的敏感性、特异度及表示准确度的Kappa值分别为83.3%、99.2%、0.77;FS-3D-FLASH序列相应各值分别为80.5%、97.7%、0.68;FS-FSE-PDWI序列分别为57.1%、97.6%、0.60.结论 经过合理改良后的FS-3D-TrueFISP序列对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用这一技术有助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的诊断.
作者:岳云龙;韩鸿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组成像(MPR)技术和空间成像(InSpace)功能辅助设计腰5骶1(L5S1)椎间盘侧后方穿刺路径的可行性,并分析影响穿刺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81例临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常规扫描,B31S medium smooth+2.0 mm层厚重建,利用MPR和InSpace观察,测量所需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共55例(67.9%)适合直接穿刺,穿刺参数:穿刺高度(3.80±1.19)cm,距后正中线距离(9.00±1.69)cm,进针深度(11.99±1.62)cm,与水平夹角(42.71±7.88)°,与尾侧夹角(26.22±7.61)°.②不适合直接穿刺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因髂嵴阻碍穿刺5例;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的增生其中因关节突关节阻碍8例,因椎间隙狭窄7例;穿刺至椎间盘但未位于椎间盘中央区6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可协助确定L5S1椎间盘侧后方直接穿刺的可能性并精确定位穿刺点及确定穿刺参数;影响L5S1椎间盘穿刺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髂嵴高度并非唯一因素.
作者:关文华;韩铭钧;韩焱;李颖勤;田素伟;刘小彬;赵洪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儿童髋关节滑膜唇皱襞嵌顿症(LPEH)超声表现特征.方法 对18例确诊为LPEH的病例进行患侧、健侧髋关节内外结构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LPEH患髋关节囊平均厚度较健侧增厚[(0.33±0.07)cm vs(0.25±0.05)cm,P<0.05];关节腔内积液1级0%,2级22%(4/18),3级78%(14/18);内下隐窝宽度较前隐窝明显增宽[(1.13±0.35)cm vs(0.55±0.21) cm,P<0.05];内下隐窝内见嵌顿滑膜唇皱襞呈稍强回声占位性团块(长0.51~2.50 cm,宽0.50~1.20 cm),88%(16/18)嵌顿皱襞内未见血流信号;所有病例治疗后患髋超声复查恢复正常.结论 儿童LPEH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可作为诊断、监测治疗儿童LPEH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菊先;刘利君;彭明惺;杨志刚;向波;罗燕;彭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方法 对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Bath 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分两步研究分析本组病例的X线平片表现.结果 根据BASRI-hip分级法,10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计188个髋关节中,1级54个髋关节,2~4级134个髋关节.此102例计188个髋关节主要X线表现为:股骨头囊变(130/188),髋臼软骨下囊变(伴或不伴髋臼增生)(128/188),髋关节间隙一致性狭窄(119/188),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12/188),股骨头增大(101/188),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56/188),股骨大小粗隆附着病(41/102).其中,符合BASRI-hip分级法1级标准的54个髋关节合并存在的X线征象有: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18/54),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14/54),髋臼软骨下囊变(11/54),股骨头囊变(6/54)和股骨头密度减低(5/54).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征象包括: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髋臼软骨下囊变,股骨头囊变和股骨头密度减低;其中,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髋臼软骨下囊变和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强军;周志宏;高万勤;傅建斌;李云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对60例HT患者进行常规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多点穿刺活检结果对照.结果 局灶性回声减低型7例(11.7%);弥漫性回声减低型40例(66.7%);多发结节型13例(21.6%).10例(16.7%)甲状腺内可见强回声光斑.HT组甲状腺上动脉PSV及RI值较正常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T组有51例甲状腺内血流增加.结论 高频超声对HT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霞;黄道中;张青萍;康劲松;刘俐敏;刘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对颈动脉脉搏波放大指数(AI)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不同年龄正常人145例、高血压患者48例、糖尿病患者26例、终末期肾病20例的AI;正常健康人分为5个年龄组:20~29岁23人,30~39岁22人,40~49岁35人,50~59岁34人,≥60岁31人.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AI值有无差异;比较本组各年龄组ET检测的AI与其他方法测得同龄人的AI;比较上述各疾病与同龄正常人AI的差异.用SAS6.12做统计分析.结果 AI无性别差异但有年龄差异:在上述5个年龄组的AI测值分别为5.2、7.6、12.8、16.2和20.8;各年龄组ET检测的AI与其他作者其他方法测定的AI相关性良好;高血压、糖尿病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AI均较其同龄人增高.结论 ET技术中的脉搏波放大指数AI能较好地反映颈动脉弹性情况,随着年龄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终末期肾病患者的AI明显增高.
作者:罗燕;庄华;李永忠;蔡迪明;王一江;李德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溶液中加入药物的方法制作雷帕霉素释放BES的可行性及载药量准确性;明确裸BES、雷帕霉素释放BES及ASODN涂层BES与金属支架在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方法 应用高分子材料PLLA制作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采用溶液中加入药物的方法制作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释放支架;采用表面涂层方法制作生物可降解反义寡核苷酸涂层支架.应用HPLC法对雷帕霉素释放BES的载药量进行检测.对三种支架进行径向支撑力测试并与金属支架比较.结果 制作出BES基杆直径为0.5 mm,扩张后直径为4.5或5.0 mm,长度均为15 mm.三种BES外观无明显区别;雷帕霉素释放BES平均载药量为181.4 μg,与支架制作过程中的设计载药量基本一致;支撑力测试结果表明:三种PLLA支架径向支撑力略低于金属支架;裸BES与涂层BES径向支撑力相似,略高于雷帕霉素BES.结论 生物可降解材料PL-LA制作的裸支架、载药支架及涂层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均略低于金属支架,载药支架径向支撑力略低于裸支架及表面涂层支架.溶液中加入雷帕霉素的方法含量可靠,可以代替支架表面多孔构型的加工工艺.
作者:贾楠;肖越勇;张金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组织的B超图像纹理表现,探讨利用B超图像纹理实现射频消融疗效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离体猪肉治疗区域B超图像的纹理特征,对组织凝固坏死和非凝固区域的图像纹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消融过程中组织凝固坏死和非凝固区域的B超图像纹理特征有显著差异;灰度均值、对比度等多个纹理特征具有区分猪肉组织是否发生凝固坏死的能力.结论 B超图像的纹理特征能有效反映组织的消融效果.
作者:吴凝;阳维;陈磊;张素;陈亚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VM分类器用于脑功能识别的可行性、有效性与优越性,为脑电信号处理及功能识别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参考.方法 对400组实测的正常人在睁眼和闭眼两种状态下的脑电信号,选取四种核函数分别构造四种SVM分类器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脑功能进行分类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比较讨论了由四种核函数构造的SVM分类器性能,并提出了脑电信号特征参数从低维到高维的组合变换新方法.结果 由RBF核函数构造的SVM分类器为适合脑功能的分类识别,正识率高可达96%.结论 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用于脑电信号处理及功能模式识别是可行的、有效的、并初步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
作者:谢松云;张海军;赵海涛;张振中;杨金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提取冠脉造影图像中血管的中心线.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Hessian矩阵和Gabor滤波的血管中心线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Hessian矩阵将血管提取,然后根据Gabor滤波器的方向响应特性利用跟踪策略对细化后的血管图像进行校正,得到血管中心线,并提出了精度评价方法.结果 将该算法用于随机抽取的图像,均取得高精度的血管中心线以及较理想的血管宽度.结论 该算法对于造影图像冠脉中心线提取精度较高,并能同时求得血管宽度.
作者:李颖超;刘越;王涌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为研究心肌的机械运动提供一种直观有效的工具,服务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弱化解剖结构的左室三维标准模型,将左室心肌分成16节段,每节段分成三层.通过心肌节段在功能映射上的桥梁作用,利用图像配准的原理将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DTV)中的速度信息映射在标准模型上,利用三维模型多角度、多层面的特点来观察心肌的局部运动特点以及速度传播的方向等运动情况.结果 通过标准模型的速度信息(颜色)映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内层模型的颜色较亮,而中层模型则比较暗淡,根据图像的颜色编码方式,可知越靠近心内膜则心肌的速度越大,证明此模型的有效性和直观性.结论 本文建立的功能映射三维标准模型能有效直观的反映出心肌局部运动情况,并能实现同一节段不同层次间的速度差异对比.
作者:汪伟;朱云飞;李德玉;汪天富;林江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提出一种更加有效的血管增强方法.方法 分析冠脉X射线造影(XRA)图像特点,采用一个新颖函数来判别血管,结合Hessian矩阵和多尺度滤波对血管进行增强.结果 采用该方法增强临床获取的冠脉X射线造影图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快的计算速度.结论 本文提出的增强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刘越;王涌天;周寿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一种X线下可显影新型高分子尿道支架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中掺入硫酸钡(BaSO4)制成螺旋形尿道支架.结果 这种高分子尿道支架可在X线下清晰显影,并且在支架长期植入过程中持续保持相同程度的显影效果.支架植入过程中,无炎症反应.支架弹性和力学强度无改变.结论 由于高分子尿道支架的可显影性,便于进行术后检查,判断支架的位置、支架降解破碎的程度.同时不改变聚乳酸支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作者:孟波;王存龙;朱宁;刘岩;崔福斋;孟庆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经过50年的探索和研究,超声医学已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从其发展历程中得到启示,汲取经验,发扬成绩,不断改进,迅速提高,争取更大的胜利!
作者:王新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是我国28本专业期刊中具有特色的一本,在2006年的评审中,是本专业仅次于中华放射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第二的期刊.
作者:祁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快速成像的序列的出现,线圈技术的新进展,以及特定靶器官的MRI对比剂的研发与应用,使得MRI从单纯的形态学研究向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逐渐从宏观走向微观.
作者:戴建平;姜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