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产科人力资源配置现状,通过对产科人力资源分布的公平程度进行测量,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44个抽样地市的助产机构2010年产科人力资源配置与服务数量等情况进行信函调查,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产科人力资源分布公平性.结果 2010年我国每万人拥有产科医务人员2.2人,每平方公里拥有产科医务人员0.05人;2010年我国产科医生、助产士及护士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为0.196、0.204,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499、0.518.结论 我国产科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结构欠合理;产科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公平性较高,按地理面积分布公平性较差.我国应加强产科人力资源的规划建设,有效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政策.
作者:胡文玲;金曦;杜立燕;罗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胎盘床动脉血流检测,探讨其在胎盘功能不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①选择37~40孕周羊水过少的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胎盘床动脉及脐动脉血流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②产程中统计羊水量;③产后取部分胎盘组织送病理、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观察组孕妇胎盘床动脉血流RI、S/D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PI变化不明显(P>0.05);脐动脉血流仅S/D较对照组升高(P<0.05),RI、PI变化不明显(P>0.05);②观察组的胎盘绒毛具有合体细胞结节、细胞滋养细胞、基底膜增厚、纤维素样沉积及坏死的阳性绒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羊水粪染、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等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①胎盘床动脉血流RI、S/D在评价胎盘功能方面较脐动脉血流S/D具有更早的临床价值;②胎盘床血流RI、S/D升高系胎盘绒毛病变所致,可用于预测和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李晓云;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吉尼和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的取出原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取出吉尼和吉妮致美IUD的妇女455例,吉尼组311例,吉妮致美组144例,分析取出原因及出血、断裂、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吉尼IUD和吉妮致美IUD取出主要的原因是月经过多和点滴出血,吉妮致美IUD断裂是取出困难的主要原因.结论 吉尼IUD和吉妮致美IUD作为新型节育器应注意其取环的高危性.
作者:王莉;宋华勤;张文辉;李丽;田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管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为妊娠期未作监测,分娩前确诊为糖尿病,妊娠期间没有进行相关治疗;观察组孕妇为定期体检,并于妊娠28周内确诊为糖尿病,经规范化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娩前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管理对于妊娠结局有明显的改善,能够减少产妇妊娠并发症.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衡阳市2006-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有效的科学干预措施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收集衡阳市2006-2011年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卡,并进行个案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衡阳市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小,死亡率下降幅度越大.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前五位分别是意外死亡、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肺炎和出生窒息,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79.18%.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预防意外死亡,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作者:王珍;段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青岛市崂山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以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 收集2004-2011年托幼机构春季儿童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8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低体重儿童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儿童肥胖检出率及视力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贫血儿童检出率及龋齿儿童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经趋势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管理,龋齿、肥胖、贫血和视力异常的儿童是干预重点.
作者:唐爱萍;杜继鹏;曹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美洛西林用于剖宫产术前预防性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71例剖宫产术前30~60min一次性应用美洛西林7g静脉滴注,并与同期的100例术后预防性应用美洛西林3.5g静脉滴注1日1次共5次的两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分析对比.结果 术前组在易感因素明显高于术后组的情况下,使术后病率从12%降至5.63%,切口感染率从7%降至1.41%,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从10%降至2.82%(P<0.05),有统计学意义;呼吸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利影响.结论 足量美洛西林在剖宫产术前一次性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无影响,且用药时间短,抗生素用量少,无肠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或念珠菌增殖现象,值得推广.
作者:马永琴;王香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活跃期停滞时促进产程进展的疗效.方法 将476例活跃期停滞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8例),观察组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和地西泮10mg,对照组只予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观察两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的时间、分娩结局、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时间平均为(172.31±24.11)min,剖宫产率17.6%,阴道分娩率82.35%;对照组活跃期时间平均为(220.32±35.23)min,剖宫产率29.0%,阴道分娩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应用在活跃期停滞时疗效明显,能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对第二产程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朱雪霞;周丽霞;杨承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在社区内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2011年7-9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妇科行妇女病普查病例1056例,其中455例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图像可疑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异常病例24例,阳性率5.27%; 601例行宫颈刮片检查.结果 可疑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异常病例8例,阳性率1.33%.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相对宫颈刮片检查明显提高了宫颈疾病筛查的阳性率,可作为宫颈癌普查方法.
作者:周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定量检测185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7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IgE抗体,并对过敏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5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过敏原以户尘螨阳性率高(80%),其次是蟑螂(43.8%)和猫狗皮屑(31.9%).男女性别组间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均有检出,但以中青年患者居多.结论 户尘螨是诱导该185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例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
作者:曾文;罗福东;曾丽;闵玲;麦荣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绝经前期妇女避孕情况,寻找适用的避孕方式.方法 收集早孕要求人工流产(人流)或药物流产且年龄超过40岁的妇女298例,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40岁以上要求人流妇女占同期人流总数的8.4%.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失败是主要原因,其中无避孕措施的109例,占36.6%;避孕失败181例占60.7%.结论 医务人员应指导绝经前期妇女知情选择适合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
作者:田禾;宋华勤;魏欣;王莉;唐增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政策干预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7月-2012年6月的年报统计资料,对政策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政策干预效果显著,推进了妇幼保健工作,有效保障了妇女儿童健康.因此,在贫困地区推广这项政策十分必要.
作者:张小兰;胡秉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可能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产科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1月在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出生的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均因客观原因未进行产科产前干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经过应用硫酸镁、糖皮质激素及吸氧等进行产科产前干预的26例高危孕妇并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分析两组的相关产科因素.结果 观察组孕周、出生体重轻、生物物理评分、胎儿血氧饱和度低、脐血流(S/D)高、新生儿Apgar评分(在1min和5minApgar评分低)与HIE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大部分与胎龄、出生体重及产前宫内胎儿窘迫有关,对一些有相关产科高危因素的孕妇通过应用硫酸镁、糖皮质激素及吸氧等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大程度减少脑瘫发生和残疾程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赵承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睢县中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31/33)和57.58%(19/3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3.64%(21/33)和30.30%(10/33),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相较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冠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1例患者在第1个月月经来潮后第2~5天,按照操作指南由专人行宫内放置LNG-IUS术(德国拜耳公司产品).结果 24个月后,与放置LNG-IUS前相比,51例患者的痛经全部得到改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体积、盆腔囊肿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CA12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值显著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出现痤疮7例,月经间期出血12例,全身肿胀2例,面部色素沉着2例,脱发1例.结论 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抑制子宫内膜增长,改善患者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临床症状,副作用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我国人工流产(人流)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流术中的镇痛需求越来越高.在行人流术时临床医师都在积累经验,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以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性.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从2010-2012年采用两种无痛可视人流术,即:局部浸润麻醉(宫颈旁阻滞麻醉)下可视人流术及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并确诊为早孕要求人流的孕妇,按《妇产科学》[1]中人流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100例患者,年龄18~42岁,停经≤70d.随机分为两组:局麻组50例,用利多卡因在宫颈旁作局部浸润麻醉;静脉麻醉组50例,手臂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停经天数及孕产次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秋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超声检查在大规模妇女乳腺癌普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做到早治疗,进行有效的群体性防治.方法 对6008例妇女乳腺癌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触诊增生(乳腺病)1 774例,检出率29.52%,乳腺良性肿瘤58例,检出率0.97%,乳腺癌1例,检出率1.66/万;超声检查1 837例中增生765例,检出率41.64%,乳腺良性肿瘤52例,检出率2.83%,乳腺癌前病变1例,检出率5.44/万,乳腺癌1例,检出率5.44/万,可疑恶性1例.结论 在乳腺癌检查中超声检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青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栾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2例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孕母的新生儿在出生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 82例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新生儿中,2.44% (2/82)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30.49% (25/82)曾出现一过性高TSH血症,67.07% (55/82)甲状腺功能正常,未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25例高TSH血症的新生儿全部在出生后3个月自动恢复正常.孕母甲状腺自身抗体和妊娠期间药物剂量调整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结论 患AITD的孕母分娩的新生儿常常在出生的第1~3个月轻微的TSH升高,FT4水平正常.但大多数的新生儿的TSH水平无需干预能完全恢复正常.对该类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作者:周永贤;闵玲;赖有行;林倩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造成高危妊娠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母婴健康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广西孕产妇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规范》中的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的孕妇进行筛查,并建专册管理和追踪随访.结果 围产保健门诊登记建卡的孕妇2172例,筛出高危妊娠827例,发生率为38.08%.高危因素发生率的前3位依次为:≥2次流产史、年龄≥35岁、剖宫产史.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监测,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医院产褥期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实际效果.方法 实验组(100例)接受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与以往接受常规服务的常规组产妇(100例)做对比研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母乳喂养成功率上,乳腺病发生率、新生儿便秘,脐部感染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开展产褥期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保健即能把医疗护理过程延伸到产妇家中,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又能及时解答他们所咨询的母婴保健问题,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婴儿患病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冬霞;马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9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母婴结局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围产儿并发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GDM对母婴结局危害较大,临床工作者应加强GDM相关知识宣教及血糖监测.
作者:吕晓宁;徐大改;刘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95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等,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595例,其中男315例,女280例,体重3.2~14kg.全组患者均一期手术.体外循环采用1:4冷含血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转流中控制血细胞压积(HCT)0.20~0.25.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MUF),手术结束时HCT 0.35~0.40.结果 全组术后均入ICU治疗,呼吸机辅助3~136(10.3±6.6)h.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发生率8.74%.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2.35%.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院外死亡3例,失访63例,其余患儿生长发育改善,体重增加.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建立专业的团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汪毅;李亚雄;张雅永;王翔;王小燕;邹弘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准确掌握出生缺陷资料、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等可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效果提供依据.现将无锡市锡山区云林社区成立以来2010-2012年度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月1日-2012年9月30日之间出生,由本地孕妇及在锡山区居住满1年流动孕妇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期间发现的出生缺陷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诊断性引产的胎婴儿);按照江苏省三网监测统一标准进行出生缺陷儿统计.
作者:张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采取干预措施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 从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60例出现头位难产症状的患者,年龄20~32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采取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产程观察以及体位选择等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舒适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P<0.05).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与产妇的舒适程度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分娩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产妇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头位难产对分娩结局的不良影响,降低产程时间与新生儿窒息率,有助于提升产妇的临床舒适度及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童亚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与胎儿宫内窘迫、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的,妊娠晚期常规进行胎儿电子监护的1890例产妇为观察组;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使用传统监护方法分娩的1786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孕妇孕期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情况:观察组胎儿窘迫1015例,占53.70%,对照组601例,占33.99%;分娩结局:观察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正常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监测胎儿可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窘迫和缩短宫内窘迫时间,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毛滢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儿科病房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结果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 通过实施人文护理,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关怀,让患儿及家长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所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作者:姜凌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2004-2010年新疆14个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死因顺位、死亡地点和评审结果.方法 采用各地市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不明显,2003年以后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4个监测县(市)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略有反弹.死因顺位前两位以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2008年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取代产科出血位居死因顺位之首;死亡地点在家中的比例减少,在医疗机构的增多;可避免死亡的孕产妇比例增加.结论 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除了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但2010年死亡率有所回升,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仍是当前妇幼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晓军;唐述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基层医院产科婴儿被盗的护理安全措施.方法 在产妇家属中筛选1名主要责任人,分别在入院时、分娩后、夜间、出院前对其进行婴儿防盗安全教育,并签署书面知情告知书.结果 实施家属系统化安全教育以来,绵竹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未发生一起婴儿被盗事件,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依从性提高.结论 基层医院对产妇家属实施系统化安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可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安全管理的依从性,有效杜绝婴儿被盗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仲萍;牟建容;邓兴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邱隘镇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对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4家托幼机构保健人员18名,保健人员配备不足,尤其医护专业的保健人员仅11.1%,专业构成不合理,年龄有老化趋势;部分保健人员无法胜任卫生保健工作.结论 托幼机构需按园规模,根据在园儿童数配备足够的专职保健人员,保健机构加强对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
作者:徐银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与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的关系,及其在判断先兆流产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先兆流产患者(先兆流产组)、4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以及46例保胎成功患者(保胎成功组)、14例保胎失败患者(保胎失败组)血清中的IL-6、IL-8水平.结果 ①先兆流产组血清IL-6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胎成功组治疗后血清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IL-6水平降低、IL-8水平升高可能与先兆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IL-6、IL-8可作为判断先兆流产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宫晓玲;张江萍;赵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荣成地区近6年出生缺陷情况及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主要畸形手册》中制定的24类主要出生缺陷的诊断标准,由市妇幼保健院审核全市近6年《出生缺陷报告卡》、产前筛查资料和围产保健册.对该地区2006-2012年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分析2009年实行农村妇女免费服用叶酸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后的资料.结果 出生缺陷有明显下降趋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2006年为41.98/万,2007年为54.71/万,2008年为81.25/万,2009年为68.22/万,2010年为71/万,2011年为48.24/万,2012年为45.00/万.结论 继续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婚前保健知识的指导,扩大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叶酸的覆盖面,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把握当地政府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为孕中期妇女免费提供产前母血清筛查和超声大畸形筛查,以提高孕中期出生缺陷的检出率,及早干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邓爽;于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到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选择24周以前确诊为GDM的患者36例为A组,24~28周确诊为GDM的患者58例为B组,两组患者采用膳食控制、适度运动、血糖控制以及胰岛素等方面的治疗,对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娠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血糖难以控制及发生酮酸中毒.糖尿病可使妊娠期孕妇高血压疾病、难产、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发生率增加.结论 早期糖筛查利于及早的发现部分GDM,而GDM的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肖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地区淮河流域出生缺陷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辖区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制度,进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出生的544例出生缺陷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妇的自我保护、孕产期保健、监测方法和手段有很大关系.结论 应加强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及围产期保健工作,对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春燕;孙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1-2010年阳泉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阳泉市三区两县2001-2010年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表,回顾性分析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资料.结果 阳泉市2001-2010年统计活产数为99 815人,孕产妇死亡54例,死亡率54.10/10万.前4位死因分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27.28%)、产科出血(22.22%)、妊娠合并内科疾病(18.52%)、羊水栓塞(14.81%);死亡地点主要是县级医院(46.30%)、家中(24.07%)及转诊途中(12.96%).结论 做好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增加妇幼保健工作资金投入,加强对贫困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实行住院分娩,加强基层医疗及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继续深入开展“降消”项目,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笑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陪伴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从2012年1-8月间在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26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使用陪伴分娩,对照组64例无陪伴分娩.结果 观察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陪伴分娩减少了产妇对分娩的不适、疼痛和焦虑,给产妇增加了信心和安全,促进产程进展,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许会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关系及护理.方法 对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卫生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338例头位妊娠且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者44例.结果 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对胎膜早破者应积极处理,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以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吴玉宇;王红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政府统一规划、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群众参与、医疗保健机构实施的系统工程,是集预防保健、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为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确保各个筛查环节高效且准确的运行,我们自2010年起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信息平台,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建设背景1.1 信息平台是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有效手段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多部门协助、多环节运作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筛查质量,甚至延误患儿的确诊和治疗,引发医疗纠纷.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条码技术建立信息平台,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保证筛查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秦成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在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肌注射;对照组74例静脉滴注缩宫素20u+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24h)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356±150)mL、(468±160)mL,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8%、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以上产后出血高危妊娠中常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降低了这部分高危妊娠的产后出血率,其效果好,用药方便.
作者:朱红娣;蒋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应用超声多普勒在产前测量脐动脉血流已经超过20余年,通过测量脐动脉等多个血管血流可预测胎儿状况.多普勒测量发现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或反流(absent or reversed end diastolic velocity,AREDV)通常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动脉AREDV常常与胎儿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脑室旁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坏死性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远期神经发育损害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等相关.对高危妊娠如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等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脐动脉血流可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对脐动脉AREDV需要严密随访和及时分娩.本文对多普勒脐动脉AREDV的病理基础、围产结局和处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黎婷;樊尚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一 推广HPV DNA检测技术的意义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宫颈浸润癌中HPV DNA的检出率几乎为100%,在宫颈癌前病变中HPV的检出率为75%~100%[1].目前,世界范围内90%的宫颈癌是由HPV 16、18、45、31、33、52、58和35所导致的,因此这些亚型又被称为高危型HPV.其中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亚型为HPV16和18,它们可导致5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 (CIN2),70%的CIN3和宫颈癌,感染HPV16/18(+)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比HPV阴性女性高35倍[2].因此,HPV是引起宫颈癌变的首要因素.但同时大量研究结果也显示,尽管世界范围内有70%~8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HPV感染[3],但其中90%以上会在两年内自动清除,只有极少数在持续感染同一类型高危型HPV一年以上的妇女,才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且从宫颈HPV感染至进展为宫颈癌需要10~20年的时间[2].由此可见,通过筛查和早期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目的.因此,随着各国研究者们的不断努力和改进创新筛查技术和手段,目前HPV DNA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的筛查方法.
作者:狄江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子痫前期是指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尿蛋白量≥0.3g/24h,伴或不伴多器官受损.大多数子痫前期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和/或分娩后48h内.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等典型临床表现[1].然而,有些子痫前期并不出现上述典型表现,也不在上述时间段内出现,这些病例称为不典型子痫前期[2].患者在妊娠20周以前或分娩48h以后发病,出现子痫前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征,但缺乏典型的高血压和蛋白尿.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根据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解释,只有终止妊娠能够终治愈,延误诊断可能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本文介绍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不典型子痫前期-子痫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
作者:樊尚荣;李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采用列举的办法,普及孕期检查知识.向孕妈妈介绍孕期检查的项目、次数、时间,对常被人们忽视的唐氏综合征筛查、妊娠糖尿病筛查、TORCH产前筛查作深度说明,同时推荐孕期可以自我监测的3项内容,引导人们对孕期检查的重视,帮助孕妈妈有计划进行孕期检查,有效防止具有严重遗传病、智力障碍以及先天畸形胎儿等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周保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某女,43岁,因放置宫内节育器10余年,反复不规则阴道流血多次,于2010年10月就诊.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10/30天,经量正常,无痛经,无血块,2000年4月患者在当地镇医院放置宫内节育器,型号为活性165中号,术后每年妇女查体均显示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有性生活20年,顺产后18年,近5年于月经间期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腰酸,阴道分泌物水样,量多,带血,无异味.以往在当地医院及区级、市级多家医院就诊,均给予B超检查,常规妇科检查后止血消炎处理,未做过宫颈癌相关检查.病情时好时坏,疗效不明显.患者来烟台开发区妇幼保健站时为月经干净4天,要求取环.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查体合作,五官正常,四肢活动自如.全身皮肤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内口7~8点处充血,表面光滑,无明显宫颈糜烂,子宫前位,大小活动度好,双附件未扪及异常.阴道分泌物化验正常.腹部B超:膀胱充盈可,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肌壁回声无异常,子宫内膜清晰,0.5cm,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
作者:陈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