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术后24、48、72 h谵妄发生情况,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出院前总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彩凤;高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围手术期间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2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崔益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引流液的量与色,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CT血肿量减少.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后,需进行全方位、科学、有效的护理.
作者:邵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植入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40例,均行CRT-D植入术,对其进行术前护理、出院时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并发症、左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经有效的护理,无切口血肿、电极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植入CRT-D患者进行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左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 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麻醉恢复专项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后跌倒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给予患者麻醉恢复专项护理干预,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彭晓瑜;戴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WHOQOL-BREF评分除认知功能维度外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实施持续性护理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方式护理,观察2组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度为96.92%(63/65)高于对照组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应用于骨科护理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入院和术前焦虑状况.结果 实验组中、重度焦虑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态.
作者:俞广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7d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0度-Ⅰ度疼痛程度患者比例为71.4% (40/56)高于对照组的42.9% (2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6.4% (54/56)高于对照组80.4% (4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赖冬华;白巧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术后的监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准确把握输液、输血的调控,及时监测血气分析,做好肺部护理,观察尿液及心包纵膈引流情况,维持心功能,保证组织灌注.结果 本研究中患儿死亡1例,死亡率1.4%.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低钾血症8例、肺部感染6例.结论 良好的术后监视护理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刘晓红;胡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结果 末次随访时,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状况评分优良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Fried-man-Wyman评分优良率为94.59% (35/37),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 (3/37),低于对照组的29.7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能促进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顾红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管理干预对慢性高血压病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0例慢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除常规健康宣教外,不施加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管理干预,对比干预后2组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高血压病患者开展社区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静;王绍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身心影响.方法 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时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SF-36简明健康问卷的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时GAD-7、PHQ-9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出院时(P<0.05,P<0.01);其中观察组GAD-7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时SF-36量表评分各条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出院时(P<0.05,P<0.01),其中RP、VT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红网;许红梅;雷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1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 (68/70)高于对照组的88.57% (6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95.71% (67/70)高于对照组的85.71% (6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病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血液病房PICC导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对照组分别为17.5% (8/40)和27.0%(11/40),观察组为5.0%(2/40)和10.0%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控制血液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值得借鉴.
作者:李兰英;阮兰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状况及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疲乏评定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透析相关性疲乏(DRF)发生率为80.83%,其中轻度DRF为9例(7.50%),中度DRF为59例(49.17%),重度DRF为29例(24.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性贫血及矿物质-骨代谢紊乱是DRF的危险因素,自我管理行为是DRF的保护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能有效缓解患者的DRF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新美;吴建华;朱小玲;张勤;陈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哮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出院时,观察2组25%肺活量大呼气速度(FEF)、50% FEF、75% FEF及呼气流速峰值(PEFR),并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25% FEF、50% FEF、75% FEF及PEF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实验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老年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
作者:黄燕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COPD患者85例,采用简易健康量表(SF-36)、自护能力量表(ESCA)及健康行为量表进行调查,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 SF-36总评分为(71.55±3.99)分,患者ESCA量表总分为(75.96士3.45)分,健康行为总评分为(116.98±21.75)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健康行为总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自我护理技能、生理功能、心理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呈正相关(P <0.05或P<0.01).健康责任感与自我护理技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呈正相关(P<0.05).心理健康与生理功能、心理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针对患者健康行为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炎;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音乐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音乐干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结果 术后实验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1.1% (8/38),低于对照组47.5% (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个体化音乐干预可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季烨;孙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黄敷脐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60例T2DM伴便秘症状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大黄敷脐组和对照组,各30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常规护理,大黄敷脐组在对照组上给予大黄粉加薄荷油敷脐,24 h更换1次,7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排便和便秘改善情况.结果 大黄敷脐组总有效率93.3% (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20/30) (P <0.05);大黄敷脐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困难程度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大黄粉、薄荷油敷脐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便秘症状.
作者:姜锡;万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方法.方法 选取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98例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10 s持续注射后等待10s再拔针,注射后不按压,如有出血和血肿按压3-5 min.另选取同期患者122例为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
作者:陆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式.方法 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沟通,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术后随访,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发症方面,术后面部感觉迟钝36例、咀嚼困难2例、面部肿胀3例、角膜炎1例.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经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后应积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毛冬兰;印红梅;李安宝;王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治疗患者压疮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178例行285例次CBP治疗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n=127)和干预组(2014年1-12月,n=158).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CBP患者、家属及护士规范管理.结果 CBP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由对照组的10.24%(13/127)下降至于预组的1.27% (2/158),满意度由对照组的70.87%(90/127)提升至干预组的94.30% (149/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CBP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牛冬花;张海燕;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邳州市中医院手术室的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估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前(2012年8月-2013年8月,设为对照组)和改进后(2013年9月一2014年9月,设为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评定指标(消毒隔离、急救器械和药品、护理文件书写的合格率;医生和患者满意率;规范操作血液净化标准知晓率;考核相关知识、操作规范、分质量分机用物及护士考核感染阳性区域的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院内感染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作者:曹东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开展眼科日间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2014年12月眼科日间病房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普通病房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2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2组平均住院费用、床位使用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于普通病房日间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人均住院费用下降,床位使用率、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开展眼科日间手术可减少人均住院费用、增加床位使用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曹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新送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从护士、送检员及检验科三方面寻找原因血液标本重新送检发生原因,提出并实施有效对策.结果 实施干预后,血液标本重送率(0.83%)显著低于实施前(2.93%),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送率,提高护士血液标本的采集理论和操作水平.
作者:周玉梅;秦国兰;耿在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腔镜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腔镜手术100例相关资料,设为对照组;于2013年1月开展腔镜精细化管理,选取2013年1-12月腔镜手术100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和外科医师满意度,以及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配合考核结果.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手术患者和外科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考核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规范、细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丁小娟;顾若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安全环节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观察组给予系统性安全环节管理干预.记录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 (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中加强系统性安全环节管理,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电子交班报告在优质护理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病区护士对交班报告的要求,设计电子交班记录报告,充实交班记录的内容,改进记录形式.结果 实施后护士书写交班时间较实施前缩短,护士对病情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改良电子交班报告缩短了护士书写交班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包章艳;环晓峰;侯雪琴;顾政;吴春燕;于美;郑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的认知程度及干预措施.方法 针对40名责任护士开展关于病区危重患者“八知道”调查.结果 分别有26名(65.0%)、29名(72.5%)、30名(75.0%)和26名(65.0%)的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问题、意识状态、心理状态、排泄困难处理基本认知;3名(7.5%)责任护士对护理措施完全认知,20名(50.0%)责任护士对阳性体征未认知,29名(72.5%)责任护士对治疗方法部分认知;本科学历总分高于中专学历和大专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管0~20个床位护士的认知程度均分高于21 ~ 30个和30个以上床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学历的责任护士有助于提高危重病情的认知程度,合理的分配责任护士所分管的危重患者数,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蔡艳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6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临床资料,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护士安全护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和患者疼痛不适等;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的高危时间段是中午和夜间.结论 妥善固定气管置管、每日监查评估、有效沟通、镇痛镇静、安全约束、舒适管理、增加晚夜班人力及实行晚夜间小组长负责制、微信群实时交流考核等能有效保证气管插管在位安全.
作者:鲍敏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院前急诊护理包括现场急救护理、转运护理及院前溶栓处理.结果 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干预,患者均安全转送至急诊科或心血管内科给予静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5例死亡(10.42%).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诊护理,能够使患者安全、及时的到达医院进行就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谢妮;刘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 收集2009年8月-14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危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在此期间发生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情况,系统性评价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结果 分析显示Ⅲ级医疗事故发生概率高,和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有关;Ⅰ级医疗事故发生和缺少护理专业性技能相关.结论 强化院内急诊室护理人员责任心,提升职业素养与法律意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降低急诊室护理风险意义重大.
作者:梁艳;周焕芝;张五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4±0.2) 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1±1.2)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0.5) min和(25.3±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8.0%(2/25),低于对照组32.0%(8/25).结论 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分诊评估和急诊停留时间,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生率,值得借鉴.
作者:施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322例次ICU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2015年1-7月对94例次ICU患者实施护理改革.结果 322例次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55例(17.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4%(42/55).感染原因主要和年龄、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实施护理改革后的感染率为5.3% (5/94).结论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加强护理制度管理,注重老年ICU患者护理,能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作者:李建英;黄伟民;吴晓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开展品管罔活动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于2014年4月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选取2014年4月-2014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入院心电检查时间、心内科会诊时间、使用溶栓药物时间、患者入导管室时间.结果 观察组入院心电检查时间、心内科会诊时间、使用溶栓药物时间、患者入导管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抢救护理实践中,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滞留时间,优化急诊流程.
作者:蒋丽芬;吴荣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氯氮平可抑制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镇静催眠作用明显,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氯氮平临床使用广泛,但因自杀、误服等原因,氯氮平中毒在临床上时有发生[1].氯氮平中毒是较严重的临床急症,多见于精神疾病这一特殊人群中,病死率10%~12%[2].另一方面,急性肺水肿是心内科急症之一,精神疾病患者往往由于精神症状或口服精神药物的影响,主诉不准确或没有不适主诉,临床医生和护士积极落实病情观察和急救措施尤为重要.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于2014年7月收治氯氮平中毒合并肺水肿患者1例,经治疗,病情好转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爱琴;李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妇科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2组术后康复状况及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组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何翠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反复移植失败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给予68例反复移植失败的宫腔镜手术患者一对一口头讲解与书面材料相结合的术前宣教、心理护理及详细的术后指导,观察干预前后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及对富腔镜手术治疗的顾虑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有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占88.24% (60/68),干预后则为10.29%(7/68),对宫腔镜手术治疗有顾虑的患者占92.65%(63/68),干预后则为8.82% (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状态,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葛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处理方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头位难产初产妇(难产组)和36例正常分娩初产妇(正常分娩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正常分娩组产妇胎头下降停滞30例(83.33%),胎膜早破18例(50.00%),宫颈水肿20例(55.56%),第二产程延长7例(19.44%),原发宫缩乏力导致的潜伏延长24例(66.67%);正常分娩组胎头下降停滞11例(30.56%),胎膜早破2例(5.56%),宫颈水肿2例(5.56%),第二产程延长1例(2.78%),原发宫缩乏力导致的潜伏延长6例(16.67%),难产组各临床表现发生比率均高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难产组产妇行剖宫产17例(47.22%),经阴道分娩19例(52.78%),无产妇死亡.结论 对初产妇的临床表现进行识别,及时纠正胎头异常情况,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秋玲;张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产科留置导尿产妇中的应用.方法 240例留置导尿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症状自评量表(SCL-9)得分、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组产妇泌尿系统感染率(1.67%)低于对照组(1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导尿管留置时间、SCL-90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92.50%)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科术后留置导尿产妇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增进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术后的舒适度,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佳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期妊娠胎膜早破一直归属于难免流产范畴,因流产率高,并发宫内感染的概率大,原则上应终止妊娠,不采取保守治疗[1].另一方面,鉴于目前不孕症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且孕妇家庭保胎的意愿强烈,因此针对胎膜早破孕妇,孕期是否处理得当对围生儿预后至关重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12月12日收治1例双胎妊娠孕12+4周胎膜早破孕妇,经保守保胎治疗,于38+1周剖宫产分娩两例活产女婴,出生后随访,均发育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谢月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和出血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16次/例,共1 280例次)分成8个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结果 按压时间越长出血率越低,其中按压8 min与按压9min时比较,按压9 min时出血率低于按压8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压5、6、7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按压8、9、10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结论 在口服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静脉穿刺时适当延长局部按压时间,能够有效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
作者:沈雪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2组康复效果,比较2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出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1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促进肢体康复效果.
作者:朱炳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中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根据中风护理单元内容进行护理,评估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功能及应对方式.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退避维度外,观察组应对方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风患者进行中风护理单元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及应对方式,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韦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温泉浸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伴失眠患者71例,分为观察组(n=37例)和对照组(n=34例).对照组实施原发病基础治疗和耳穴贴压护理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温泉浸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变化,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入睡预备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入睡预备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或P<0.01).结论 温泉浸浴配合耳穴贴压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技术.
作者:何洁;何安琪;王筱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根据人院日期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对比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发病后10 d,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积极预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姚明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 5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饮食护理,护理前后连续观察7d,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体质量增加量、能量摄入量及蛋白摄人量.结果 经过饮食护理,患者的体质量、能量摄入量及蛋白摄入量均较护理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给予长期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饮食护理,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苗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除常规药物控制血糖,观察组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随访1年,对比2组血糖控制情况、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及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情况和护理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韦少娟;余均知;李云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在住院患者营养筛查中的作用及培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及2014年10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化疗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的100例患者的营养筛查状况资料.结果 2013年7月尚未对护理人员进行营养筛查培训,漏筛率达13%,且与营养师筛查符合率仅为45%.实施营养筛查培训后,2014年10月调查结果发现漏筛率为0%,且与营养师筛查符合率为78%.结论 对护理人员开展营养筛查培训工作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营养筛查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作者:李素珍;方建萍;赵久红;杨沅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痔疮手术前后饮食宣教减少术后疼痛和出血的效果.方法 行痔疮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宣教,观察2组术后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观察组切口疼痛分级0级例数、出血分级0级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在痔疮手术前后进行饮食宣教可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出血,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邱小青;李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肺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作用.方法 60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强化观察.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为93.4%(28/30);对照组为5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患者,应强化院内观察,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食管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81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手术方法介绍,配合要点及术前准备.术后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8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支架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精细化的护理措施对于术后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丽君;李正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治疗卵巢肿瘤中人性化护理的辅助作用.方法 选取卵巢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中社会情感、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和躯体功能4项内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卵巢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