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2096-0867
  • 国内刊号:31-2114/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联盟期刊
  • 护理淡定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病伤严重度指数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伤严重度指数(IISI)在院前急救及转运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50例院前急救转运的危重患者,应用IISI对病情或伤情进行紧急评定,指导急救人员实施现场急救,安排合理转运.结果 50例患者中非创伤类患者33例,分为需住院12例(36.36%)、监护/手术20例(60.61%)及可能死亡1例(3.03%);创伤类患者17例,分为重伤14例(82.35%),危重2例(11.76%)及可能死亡1例(5.88%).结论 院前急救及转运危重患者应用IISI快速评定创伤和非创伤的伤病程度,有利于及时展开有效的现场急救及安全转运,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伍静;钟远健;钱虹;韦江;钟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饮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80例鼻咽癌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患者均在院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干预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随访3个月后营养状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正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谢东霞;胡柳;安德连;陈素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相关处理措施.结果 24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2例(13.2%),其中一侧导管堵管18例(7.4%),导管脱出5例(2.1%),拔管困难4例(1.7%),皮肤过敏2例(0.8%),置管后血肿1例(0.4%),拔管窘迫综合征1例(0.4%),拔管后血栓1例(0.4%).经对症处理后,均能保证患者管道留置期间的安全.结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期间加强对管道的观察与护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够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的安全使用.

    作者:杨爱民;周建萍;周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病区助理服务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区助理服务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慢性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服务模式,实验组实施病区助理服务模式,观察2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及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ESCA量表4个维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CDSES量表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区助理服务模式能够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自我效能.

    作者:李勤;袁静华;陆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院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10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内门诊复查时行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调查.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就诊时间≤6 h、无合并症、无吸烟史、遵从医嘱的患者出院后MID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AMI患者出院后MIDAS评分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就诊时间、合并症、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史、合并心力衰竭、遵医行为这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遵医行为与AMI患者出院后MIDAS评分存在复相关关系.结论 遵医行为是影响AMI行PCI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丽娜;苏严琳;朱丽萍;卢回芬;周焕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的精细化护理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观察2组置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置管相关感染总发生率5.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对预防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宋秋萍;唐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效果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监控对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效果.方法 5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干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饮食安全知晓度进行调查,记录患者噎食发生情况和2组患者责任护士的急救处理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饮食安全知晓率72.00%(18/25),高于对照组的36.0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2例呛咳,1例噎食;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呛咳,3例噎食.研究组责任护士从发现到抢救时间、平均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监控对降低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风险、缩短噎食急救处理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健康宣教对脑卒中患者一级亲属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脑卒中患者一级亲属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50例脑卒中患者一级亲属采用全面健康宣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干预、树立积极心态、发病后应对措施及居家随访干预.评估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脑卒中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记录脑卒相关危险因素异常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评分.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3和6个月时脑卒中患者一级亲属脑卒中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6个月时脑卒中危险因素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6个月时一级亲属体质量指数(BMI)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酗酒、吸烟及缺乏锻炼比例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讨论对脑卒中患者一级亲属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脑卒中健康知识知晓度,有效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文;吕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护理配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腹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准备、手术体位及术中配合经过.结果 15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手术配合相关问题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熟练掌握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术前访视患者,手术物品准备充分,规范使用腔镜系统,正确摆放手术体位,积极预防和处理护理相关问题,能够保证手术配合质量和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作者:温晓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中协同护理干预的策略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心功能及负性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干预.观察2组入院时及干预后第7 d末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值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LVEF值均提高,NT-proBNP值均下降,且研究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NT-proBN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HAMA和HAMD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缓解消极情感状况.

    作者:雷震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10月晚期肿瘤患者260例设为对照组,于2014年1月开展QCC活动,选取2014年1月—5月晚期肿瘤患者257例设为实验组.观察2组压疮发生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QCC圈员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15%(3/260),高于实验组的0.39%(1/2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压疮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QCC后圈员QCC手法、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精神、个人表达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QCC活动规范了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流程,是持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

    作者:张姬;许映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女性尿道综合征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评价2组疗效,记录2组尿频、尿急、尿痛的持续时间和治疗后症状评分,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尿频、尿急、尿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治疗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2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尿管软镜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缪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2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移位和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36/37),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吉萍萍;卢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组,其中83例年龄≥70岁为高龄组,41例年龄60~69的岁为非高龄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高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98.8%(82/83),非高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97.6%(40/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91.6%(76/83),非高龄组为97.6%(40/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1%(25/83),非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3%(19/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安全、有效.充分术前评估、准确的术中配合、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是高龄患者手术成功、术后康复的必要条件.

    作者:陈晓晶;徐馥;杨莉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体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评价2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矫正视力达4.8者占75%(30/40),对照组占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为4例.观察组满意率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促进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蒙静蓉;王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设为观察组.2组分别随机抽取300例消毒后外科手术器械进行病原菌检查,另抽查300例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消毒情况.结果 观察组外科手术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液合格率、无菌干包率、器械清洁达标率、灭菌物品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陈寒艳;莫惠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性治疗术前不同备皮方法的效果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性治疗术前2种备皮方法 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入住心内科并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性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和备皮剃毛,观察组术前准备中不作剃毛处理,对于毛发太长影响手术视野者则采用剪刀剪短.观察护士备皮时间、患者接受度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备皮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备皮方案接受度为75.45%(83/110),高于对照组的37.27%(4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备皮方法 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性治疗手术中对术后皮肤感染情况无影响,并可降低时间成本,减少患者心理不适感.

    作者:周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时预防外渗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110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52和实验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流程输注葡萄糖酸钙,实验组采用基于文献和临床实践制定的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护理规范.观察2组患儿静脉补钙过程中钙剂外渗和局部钙化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钙剂外渗发生率为7.70%(4/52),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为13.45%(7/52);实验组未发生钙剂外渗,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为1.72%(1/58).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局部钙化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的护理规范,能有效地预防钙剂外渗导致的损伤.

    作者:晏玲;杨莉;青旭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焦点解决模式在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往往伴随负面情绪[1]. 糖尿病会加重抑郁病情,抑郁症也会直接影响患者血糖的调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合并负性情绪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其饮食、用药、运动和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并发症进展较快,生活质量下降[2].

    作者:陈依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健康知识需求的研究进展

    党的十八大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的年度抽样调查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45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34 . 24%. 卫生部《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指出,中老年人平均患有3. 1 种疾病,占据死因前3 位的慢性病为心脑血管病250万、恶性肿瘤140 余万、呼吸系统疾病 128万,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 34 . 0%、19 . 3%、17. 9% [2].

    作者:袁迎迎;韩佳奇;廖世国;李永军;袁静;杨庆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癌晚期患者疼痛评估和人文关怀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肝癌晚期患者疼痛评估和人文关怀护理经验.方法 肝癌晚期患者9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评估2组患者疼痛感觉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80%(44/45),高于对照组的91.10%(4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晚期患者给予临终前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疼痛程度.

    作者:卢燕;吉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信公众平台在产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产后延续性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抑郁情况,比较2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健康知识掌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产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后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抑郁情况,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对减少产后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小英;王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结核合并矽肺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肺结核合并矽肺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肺结核合并矽肺患者38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氧疗和气道护理、并发症护理、肺功能锻炼、心里护理、家属指导、隔离措施和院外指导.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8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矽肺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对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好转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邓吉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口腔局部麻醉手术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口腔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口腔局麻手术750例,分析潜在风险因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口腔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患者心理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和科室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要保持手术环境的安静、健全口腔局麻患者术前访视、加强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等.结论 建立健全的手术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杜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90例发生高渗性液体外渗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n=670)和对照组(n=620).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观察2组2~3级液体外渗肿胀的消退时间以及4~5级液体外渗皮损的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6h的新生儿占59.4%(386/650),高于对照组的44.3%(26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损恢复时间≤7 d的新生儿占80.0%(16/20),高于对照组的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高渗性液体外渗时采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促进消肿和皮损恢复.

    作者:胡琴燕;孙韫;王楠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8例接受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干预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有效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呕吐、腹泻、乏力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性规范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陈盈;刁小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灸导致心脏、肝、脾损伤1例的护理体会

    针灸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 针灸广泛适用于各类疾病,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 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副作用小,尤其是对许多慢性病、疑难杂症有特殊的效果,深受老年患者的喜爱[1].

    作者:云青;李玉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产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重度脂肪肝患者的术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 ~30% [1-2].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妊娠合并症,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以妊娠晚期及产后多见,发生率为1/1000~1/12000[3-5] ,严重威胁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安全.

    作者:沈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合并垂体瘤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BPDCN )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首发症状以皮疹为主,可表现为孤立的多发性肿块、结节或斑块,病程进展迅速,可累及淋巴结、软组织、外周血及骨髓,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与染色体的突变和缺失有关[1-3].

    作者:陶文文;周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Pad视频动画宣教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血管护理中实施iPad视频动画宣教的价值.方法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iPad视频动画进行护理宣教.评价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iPad视频动画宣教开展前后科室护理人员护理素质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2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ad视频动画宣教开展前护理人员理论考试优秀率、护理操作优秀率和日常工作出错率分别为81.0%,80.0%和7.0%,开展后分别为93.0%,96.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ad视频动画宣教可调动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邓倩;朱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概念图在急诊护士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概念图在急诊护士缺血性脑卒总相关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某两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缺血性脑卒中指南相关知识.将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与试验组80例,分别采取概念图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培训.观察培训结束后,2组护士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相关知识评分.结果 完成培训后,试验组缺血性脑卒中基础知识、溶栓知识、溶栓各时间段要求、转运以及交接相关知识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概念图教学方式引进护理培训,教学内容围绕临床护士需要进行,激发护士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指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王鑫;王乐;郭伟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汽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汽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药汽疗联合NB-UVB照射治疗,同时予以健康指导、皮肤护理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后8周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患者总有效率92%(46/50).治疗过程中出现烦热和胸闷不适2例,经调整汽疗温度和汽疗时间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汽疗联合NB-UVB光照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周家梅;孙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有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中医护理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腹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饮食调护、腹部按摩、中药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腹胀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腹胀改善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蒋争艳;潘美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联合利福平加入炉甘石洗剂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利福平加入炉甘石洗剂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脓疱疹患儿随机分为A、B和C组,各30例.A组常规使用适量百多邦外涂,B组使用金银花药粉对患处进行熏洗,C组使用金银花粉对患处进行熏洗后,用加入利福平的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治疗3d后评价3组疗效和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记录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总有效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利福平加入炉甘石洗剂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疗效更加确切.

    作者:曾晓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气管切开手术的重症患者按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护理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碱剩余指标水平,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碱剩余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可改善通气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伟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 92例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予以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86.96%(40/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5%,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改善患通气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3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应用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是临床抢救患者、获得进一步生命支持不可或缺的手段[1].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UEX )是成人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它可造成患者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等,甚至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作者: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改良小型号吸痰管持续浅层吸痰在人工气道患者体位排痰中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小型号吸痰管持续浅层低压吸痰在人工气道患者体位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体位引流拍背后常规吸痰,实验组患者体位引流后边拍背时边应用改良小型号吸痰管持续浅层低压吸痰.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和吸痰后10 min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吸痰时患者状态、吸出痰液颜色、吸痰后肺部听诊情况,3 d后复查胸片.结果 排痰前10 min 2组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心率、血压均较对照组平稳,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气道患者体位排痰时边拍背边应用改良小型号吸痰管持续浅层低压吸痰法安全舒适,与常规吸痰方法 比较,患者吸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排痰效果更好.

    作者:欧美金;谢书芬;吴维珠;张翠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开胸术后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导致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术后排痰情况、抗生素使用、病理类型分层、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展开分析,总结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27例(48.21%).年龄≥65岁患者感染率高于年龄<65岁患者,吸烟患者感染率高于非吸烟患者,排痰效果好的患者感染低于排痰效果差的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低于没有使用的患者;痰培养阳性患者感染率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肺癌开胸术后护理中,应注重患者术后排痰、抗生素使用,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术后呼吸道感染.

    作者:万迎春;李海红;陈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34例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为临床护理方法 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加强患者临床监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防治.结果 MEWS评分3~4分患者1例(2.9%),MEWS评分5~9分患者26例(76.5%),MEWS评分>9分患者7例(20.6%).18例(52.9%)患者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15例(44.1%)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1例(2.9%)患者对临床护理不满意.结论 对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运动康复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护理在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自行锻炼,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AROM)、腕关节AROM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AROM(屈曲)、腕关节AROM(背伸、桡偏)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点、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贲洁琳;蒋燚;姚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术后76例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完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小琴;袁红;王霞;夏林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标准化护理流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依据标准化护理流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24 h、48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48 h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标准化护理流程,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甘燕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