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2年1月~2000年3月间收治的7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78例重型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有38例,感染发生率为48.7%,感染部位以腹腔、胃肠道、呼吸道占前3位;G-杆菌11株(55%),真菌5株(25%),G+球菌4株(20%);并发医院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为94.7%,病死率为68.4%,均明显高于无医院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继发各种医院感染,影响预后.
作者:王卫兵;袁福兵;王春莉;刘健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估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环丙沙星或哌拉西林)至出血停止后3 d;B组除常规治疗外,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统计两组在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A组医院感染率为20.4%,B组医院感染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医院感染者再出血率为61.5%,高于无感染者的17.5%(P<0.001),表明医院感染与再出血率有关;A组死亡率为20.4%,低于B组的47.9%(P<0.001).结论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再出血率,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吴诗品;于杰;彭红;周建良;金林;陈文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二氧化氯(ClO2)破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原性的效果与戊二醛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 ClO2消毒效果较戊二醛好,浓度40 mg/L时可将HBsAg抗原性破坏,戊二醛浓度则需为200 mg/L;pH值对ClO2和戊二醛的消毒效果有影响,在酸性环境中(pH值6.0时),ClO2的破坏效果佳,碱性戊二醛则在碱性环境中(pH值为8.0时)效果强;20%小牛血清即对ClO2的消毒效果有明显影响,而50%以上的小牛血清才对戊二醛有影响.结论 ClO2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消毒剂.
作者:陈学杰;黄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特点及体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出现感染性发热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前留取血、痰、尿及分泌物标本,体外分离细菌菌株并测定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医院感染细菌以G-杆菌多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G+球菌感染主要为肠球菌属;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大多数G-杆菌对半合成青霉素耐药,5%左右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为内源性菌,耐药菌株增加,其原因与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及医院交叉感染有关.
作者:常乃柏;胡云剑;刘辉;魏建平;顾惜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细菌谱分布,揭示感染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1 201例临床感染标本分离培养鉴定后,监测常见分离菌的耐药菌株(MDR).结果标本混合感染率6.2%,1 275株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56.5%)为主;葡萄球菌属(16.0%)、酵母样菌(15.8%)、假单胞菌属(13.7%)、埃希菌属(13.2%)、克雷伯菌属(11.7%)等是感染菌谱的主要菌群;葡萄球菌属主要是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对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72.4%、16.3%、66.1%;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占5.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分别占23.2%、28.2%、10.5%.结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是感染菌谱中的主要病原菌,MDR的增多和混合感染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应改进治疗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MDR的产生和播散.
作者:李传杰;卢美群;韦勇法;吴克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调查广州市3所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按1∶1病例-对照配比原则,对14个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所医院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6株,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118株,其中MRSA45株,MSSA73株;确定为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医院感染的MRSA64株;MSSA44株,经χ2检验(P<0.05)显示医院感染MRSA所占的比例高于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ICU病房;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其次为手术切口、血液感染和皮肤感染,医院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呼吸机、感染前发生其他医院感染、使用多种抗生素、住ICU病房.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重点科室的监测,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韦莉萍;靳士英;李春梅;徐德兴;齐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第二代ELISA法检测血抗-HCV;临床资料包扩:年龄、性别、血透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和血制品史和量、合并HBV感染、肾脏移植史、CAPD史、ALT异常史、肝炎史、结核史以及医院感染史等.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血制品史和量、肾移植史、医院感染史、ALT增高史显著性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HCV感染的原因为输血和医源性传播.结论结果提示要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减少输血和隔离抗-HCV阳性患者,对控制HCV感染意义重大.
作者:汪年松;竺艳娟;周水森;唐令诠;廖履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是用湿式法防止无菌医疗器械的污染,但事实上一些先进国家的医院在实践中已认识到湿式保存法易引起污染,并对器械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早已改用了干式保存法.我院供应室特对湿式保存法和干式保存法做了几组试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侯策;李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儿于2000年10月19日因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收住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患儿因发热、肺部呼吸音粗糙,反应差,经管医生考虑患儿合并肺部感染,于22日下午给患儿拍片以便确诊.
作者:郑勇;覃衢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调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325例.男178例,女147例,年龄大87岁,小1岁.总住院日为11 716 d,住院天数长240 d,短7 d,平均院感日5.9 d.
作者:徐美菊;李兴学;郭玉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67岁,因跌伤头部致双侧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行血肿引流术后患者一直持续发热(37.5~39.5℃),并伴有昏迷.
作者:忽胜和;李春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鼻咽喉镜主要由金属与水银镜面材料制成,不能承受高压灭菌,为选用可靠的化学消毒方法,我们进行了观察研究.
作者:杨小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提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降低MRSA的漏检率,我们通过改良培养条件,对40例纸片法和仪器检出的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菌株进行MRS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红;哈桂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医院感染管理监测中,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3~6个月需测定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在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测定方法为距灯1 m处,经过标定后的紫外线测强仪开灯5 min后稳定强度为所测紫外线消毒灯的辐射强度.笔者在监测中经过反复测试发现用紫外线辐射计测定紫外线灯管强度,其探头的位置放置正确与否与测得结果有很大的差别.为此,进行了实验.
作者:洪晓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掌握病区细菌感染及细菌耐药状况,更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连续收治的37名中大面积烧伤住院患者进行了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创面细菌耐药性已经非常严重.结论对烧伤的抗生素应用需重新认识,大面积烧伤抗休克期应用抗生素是否合理值得探讨.
作者:杨苓山;孙建忠;张志宏;牛高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密切关系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给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ly培养基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幽门螺杆菌,并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从30例胃病患者胃粘膜中培养出HP21株,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4.8%、0%、4.8%.结论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HP培养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6.7%、87.5%;目前HP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硝唑、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仍是治疗HP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华;喻华;程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菌流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采用20种抗菌药物纸片,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监测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 1 819株细菌中957株(52.6%)革兰阴性菌,862株(47.4%)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ESBL阳性率分别是31.0%和30.0%;46.9%葡萄球菌为甲氧西林耐药株,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7.7%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60%,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性明显增加,亚胺培南对大多数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结论近年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合理使用和控制滥用抗生素.
作者:杨健;陈升汶;卢月梅;何林;朱克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方法用纸片确证试验对住院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进行ESBL的测定.结果共检出产ESBL细菌5个属、10个种,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ESBL检出率为32.2%、14.6%和12.0%;各病区产ESBL细菌的分离率以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分别为34.4%和24.5%,其次为保健病房和呼吸病房,为17.5%和6.3%,其他病房为5.1%.结论神经科ICU病房是产ESBL细菌高发区.
作者:苏芬;滕林;安玉亮;刘德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重视和加强对进口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方法抽查了8个国家、19种产品、多种型号的进口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对其采购、包装、储存、使用、处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进口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与国内产品相比,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监测和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结论应尽快制定与国内产品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监测和使用处理管理.
作者:何多多;张玉强;刘同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结合工作实际,纵观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和未来,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对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结论强化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新形势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国利;彭子奇;贾氢;孙绪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方法针对我国现阶段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不足,借鉴新加坡医院手术室管理的先进经验,采取一系列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结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结论建立有效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制度及措施,是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手术室人员的自我防护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兰萍;张红;丁小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了解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病毒的污染状况,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问题.方法抽查口腔手机,应用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发现应用1%PVP碘消毒后的口腔科器械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7%,而应用STATIM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9 min,无包装灭菌,可达到消毒灭菌效果.结论常规消毒的效果不可靠,而STATIM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的效果可靠.
作者:魏琴;吕思平;梁庆红;蒋莲萍;何晓岚;邹寿椿;李汉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内窥镜经2%戊二醛消毒后两种不同清洗方法的残留量.方法通过UV-240分光光度计,测定消毒后内窥镜清洗前后戊二醛残留量.结果两种不同清洗方法戊二醛残留量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清洗后戊二醛残留的绝对量有差异(0.05<P<0.1).结论内窥镜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消毒后的清洗,大可能减少戊二醛的残留量.
作者:刘小红;李芳;李学辉;张引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氧空气消毒机在供应室的消毒效果.方法与紫外线消毒法进行比较,观察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紫外线消毒及三氧消毒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均能达到卫生部颁布标准,而三氧消毒后空气洁净度比紫外线消毒维持的时间长,且消毒无死角.结论运用三氧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既安全可靠又能控制因外源性感染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作者:高秀清;赵建琴;刘岩;马守兰;徐建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贯彻<消毒管理法>,强化医院消毒工作,提高医院消毒质量.方法对全院11个科室整改前后的消毒质量按GB15981-1995、GB15982-1995进行检测.结果整改前空气合格率59%,医用物体表面合格率57%,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0%,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74%,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57%,整改后上述检测项目合格率均达100%.结论应加强领导及强化医务人员消毒意识,提高消毒工作的质量.
作者:蔡玉瑾;王凯;胡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采用空气消毒洁净器空气消毒进行评价.方法与常规采用消毒液、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方法比较,用空气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确定空气消毒洁净器净化消毒效果.结果空气消毒洁净器能在有人场合连续消毒除菌,在日常医疗工作中人员活动频繁的情况下,对病房自然菌的杀菌率达79%以上,还可消除室内异味,增加空气新鲜感,改善空气的洁净度,确保病房空气细菌数达卫生学标准.结论空气消毒洁净器是理想的安全、有效、无毒、无害的空气消毒用品.
作者:张晓云;王国权;范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凡士林纱布条经压力蒸汽灭菌1次后的灭菌效果.方法将干纱布条40层放在铝饭盒内,将1~3 cm纱布条或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片或生物指示管、132℃灭菌化学指示管或132℃蒸汽灭菌包内卡、留点温度计、放在设定的监测层中间,然后在干纱布条上铺1块纱布块,将凡士林膏75 g均匀;涂抹在纱布块上,盖好盒盖,常规压力蒸汽灭菌1次后做细菌培养或生物监测.结果细菌培养无菌生长率98.1%,嗜热脂肪芽胞杆菌杀灭率100%,总无菌生长率99.9%,指示卡和管达灭菌标准,盒平均温度129.8℃.结论凡士林纱布条压力蒸汽灭菌1次,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作者:王芳军;吴涛;杨双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院感染就其病原体来源仅可分为两类.一是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亦称交叉感染 (cross infections),病原体是来自患者以外的地方,如其他患者、外环境等;这类感染可随着医院消毒方法逐渐丰富,消毒水平迅速提高,消毒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并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得以完全控制、乃至基本消灭[1].另一是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亦称自身感染 (autogenous infections),病原体来自本身,主要是患者的正常菌群,这类感染虽然经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不懈努力也不可能消灭,但却可有效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特点是:由外源性转变到内源性,后者已约占医院感染病例的70%.表明内源性感染在医院感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2],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进展,体内肠源性医院感染正备受关注[3].
作者:夏德发;杨卫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治疗妇产科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片300 mg bid,连续用药7~14 d;对照组(30例)口服丹锦片300 mg tid,连续用药7~14 d.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33%、81.25%、6.67%,对照组分别为66.67%、64.29%、1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妇产科感染十分有效、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夏薇;康佳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近两年1 247株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201卡测定17种抗菌药物抑菌浓度,按NCCLSM7解释结果,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10种抗菌药物MIC90.结果非发酵菌占临床总细菌分离率28.8%,其中醋酸钙不动杆菌多占42.7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35.28%与6.89%;83%感染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96%患者存在各种高危因素;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高占63.4%,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12.18%,泌尿道占8.26%;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100%;头孢他啶耐药率较其他三代头孢低,但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亚胺培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及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对非发酵菌耐药率低(8.2%~32.8%),与三代头孢及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发酵菌耐药率高,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各种高危因素.
作者:潘发愤;李庆兴;郑宇;董培红;余一骏;周铁丽;舒雪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以利于对ESBLs细菌的监控和治疗.方法采用头孢拉定、头孢拉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双组纸片对主要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为24.5%,高于单用头孢拉定、头孢拉定/克拉维酸的21.5%或单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的18.6%检出率;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15.6%,高于单用头孢拉定、头孢拉定/克拉维酸的13.5%或单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的11.4%检出率.结论多种药敏纸片的联合运用可提高ESBLs的检出率.
作者:黎四平;陆小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酸化离子电位水(EOW)冲洗阴道的清洁效果.方法用EOW冲洗阴道壁、穹隆部及宫颈,持续2 min后取标本进行阴道清洁度、支原体检测,同时采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冲洗作为对照.结果 EOW组(40例)经过1次冲洗后阴道清洁度由Ⅱ~Ⅳ度(35例)转为Ⅰ度者16例,占45.71%,经过3次冲洗后阴道清洁度转Ⅰ度者为28例,占80%;支原体感染22例,经过3次冲洗后,转阴12例,转阴率为54.5%;EOW的清洁阴道作用和支原体转阴率均明显优于苯扎溴铵组(P<0.01).结论 EOW是用于妇科手术前阴道冲洗的有效消毒剂,其消毒效果明显优于苯扎溴铵,EOW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对环境无污染,制作方便.
作者:宋亚丽;杨淑宁;刘晓平;杜文辉;孙春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降低神经内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神经内外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开展目标性监测前,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44%,开展后1998年1~12月为7.26%,1999年1~12月为5.63%.结论目标性监测可有效地降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李斗;赵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找出造成器械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假阳性反应的因素.方法在加与不加中和剂的情况下,分别采集器械标本进行HBsAg检测,以及直接抽取消毒剂标本进行HBsAg检测,观察结果.结果对器械标本进行HBsAg检测存在假阳性反应.结论消毒剂本身对检测存在干扰现象.
作者:陈海燕;潘春琴;应素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颌面部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颌面部感染原因.结果 36例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中,易感染的主要诱因是年龄、原发疾病、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抗生素应用以及病房内外环境等.结论防治措施应从做好病房感染监控工作,做好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工作等着手,实施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消毒管理,切断感染源传播途径,提高老年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加强支持疗法,提高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参与意识,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
作者:王瑞萍;邓大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输液所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5例由输液所致T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方法.结果输液所致TSS均发生于4~9月份,输液余液和血培养均为阴性;全部病例均有畏寒、发热、猩红热样皮疹、恢复期脱皮、低血压及多器官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显著增高,血小板显著减少;5例中有3例误诊,2例全程误诊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全部病例痊愈.结论输液所致TSS多发生于夏季,主要毒素是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1);均于输液中突然发生,病情危重;易误诊为一般输液反应和原发疾病加重;早期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江学容;王宇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及其感染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2000年共收治的526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有27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2.09%;白细胞数<4.0×109/L组感染率63.02%、<1.0×109/L组感染率95.28%、≥4.0×109/L组感染率16.26%,与前两组比较P<0.001;白细胞数≤1.0×109/L感染死亡率46.53%、>1.0×109/L感染死亡率8.09%,两组间比较P<0.001;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真菌.结论白细胞减少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白细胞数<1.0×109/L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对病原菌应根据敏感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以防真菌感染.
作者:胡龙华;王文丁;贾坤如;余方友;桂炳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反渗水复用法和软化水复用法对消除透析热原反应的效果.方法将复用透析器及血路管的软化水改为反渗水,经采样检测,复用后透析器及管路内无细菌及内毒素生长.结果临床观察2 460例次患者使用情况,未发现有热原反应发生,复用后的透析器及管路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标准.结论反渗水复用法对消除透析中热原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郑直;孙世荣;张睿;王萱;金顺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儿科4种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感染的现状,建议重视对病毒感染的监测,以控制其所致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总结近3年来本院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近3年来本院病毒所致的医院感染占全部医院感染的30%以上,1998年8~9月份这4种病毒均出现了发病高峰.结论有效防治病毒感染,控制其在医院的流行是医院感染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陈永福;吴学晋;王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酸化电位水在临床糖尿病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上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典型病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临床糖尿病严重感染创面在一般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酸化电位水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避免了截肢的后果,并且具有治疗手段方便和治疗价格较低的好处.结论酸化电位水是临床糖尿病严重感染创面的有效治疗手段,为其他严重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途径.
作者:胡晓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复合接头后,可使1次置管多次透析(输液)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方法在血液透析(输液)时,将复合接头连接于留置软管与动脉血路管(或输液器)之间,每次透析(输液)前后各丢弃一个单接头,透析(输液)后将肝素帽旋接到复合接头粗端,并注入肝素防凝.结果应用复合接头81人次,经临床检查和血培养证实,无1例医院感染发生.结论使用复合接头后,可使医院感染明显降低.
作者:刘守魁;董兴刚;刘丽丽;孙彦玲;刘福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SLE并发颅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SLE合并颅内感染的特点是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不具特异性,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是诊断SLE并发颅内感染的关键.结论早期诊断和有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改善SLE合并颅内感染的预后.
作者:李洪毓;刘湘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与肺功能的关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在1997年5月~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1例,其中124例痰培养结果阳性,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加重时常伴随肠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的高检出率,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随着肺功能的损害而增加,而当肺功能相对较好时,则以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微球菌为主;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肺功能及痰细菌学检测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以肠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感染为主.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密切,糖皮质激素对细菌学的影响也很重要.
作者:林英翔;王辰;杜小玲;李征征;张洪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3~1999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诸因素.结果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与其病情、恶性程度、住院时间长短、白细胞计数、化疗及多种抗生素的应用有明显关系;感染的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恶性血液病本身、长期住院、化疗、免疫抑制剂及多种抗生素的应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旭霞;张慧智;纪爱芳;杜芳;刘冬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轮状病毒(Rv)性肠炎在医院病房内的交叉感染频率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小儿肠炎患儿便、咽分泌物、患儿应用的床单及门拉手等进行Rv-RNA检测.结果收住于肠炎病房内60例肠炎患儿入院日Rv-RNA检出率为40.00%,3 d后复检阳性率为53.33%,P<0.05,入院日Rv-RNA阴性病例与非肠炎病房阴性病例所用床单,3 d后阳性率分别为38.89%及5.00%,P<0.05;肠炎与非肠炎病房门拉手Rv-RNA检出率分别为82.35%及23.08%,P<0.01;消毒1 d与消毒3 d,尚未应用的床单Rv-RNA检出率分别为11.11%及10.00%,P>0.05.结论 Rv性肠炎占小儿肠炎的(40.00±6.32)%,入院3 d后较入院日同病房患儿Rv-RNA检出率高13.33%;感染因素有:污染的床单,病房门拉手;据AR%值计算结果提示,如将Rv-RNA阳性病例单独收治一个病室,易感儿可在原患病率基础上,下降41.76%;如能根据Rv-RNA阴性、阳性分别收治患儿,床单、门拉手污染率可在原污染率的基础上,分别下降91.73%及93.60%.
作者:陈琦;王旭;孙亚君;孙利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防护措施.方法对1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所发生的医院感染,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36例次,以呼吸道占首位15例(41.7%),其次为泌尿道12例(33.3%),胃肠道6例(16.7%);住院天数延长,医院感染率增高(χ2=8.30,P<0.05);激素使用与医院感染有密切相关因素(χ2=11.70,P<0.01);原发病脏器累及数对医院感染也有影响(χ2=13.40,P<0.01);32例医院感染中,24例致病菌培养阳性,病原体种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酵母样菌等.结论对感染的防护措施是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做好疾病本身护理,合理用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作者:卢小莲;余德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