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物品包装材料容易被忽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总结了我院自2003年6月起使用3M皱纹纸的临床工作体会.
作者:刘敏;曹华;宋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解我市消毒现状,2004年笔者对部分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对医疗机构中氧气湿化水根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疗用品的采样方法采样后,立即送本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检验;评价按该卫生标准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菌落数20CFU/ml判断为合格.
作者:谢子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目前白带常规涂片只能作念珠菌的孢子、菌丝定性检测.用酚-次氯酸钠显色法鉴别念珠菌属阴道感染与带菌状态,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锦华;何小燕;李康;赵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B超室的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是一个被容易忽视的科室,其存在很多的感染机会,所以,预防B超室的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环节,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作者:李安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彻底杀灭口腔手机、洁牙机上的病原菌、病毒,我科自2003年购进卫生部口腔消毒灭菌国际招标采购的德国产3次预真空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全自动注油机、热封灭菌袋,现将临床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鲁伟;高玉萍;储从家;蔡德芳;李江涛;毛永惠;杨长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广泛存在于空气尘埃、植物花粉、蔬菜、土壤、粮食与饲料中,在临床上为条件致病菌,我院自1994年从硬皮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尿中,首次检出成团泛菌后,又陆续检出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善军;冯琴;张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工作人员则处于多种潜在危害因素之中,因而严格有效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免遭疾病的侵袭,还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现就供应室环境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及其防护作一探讨.
作者:顾晓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自2001年1月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以来,治愈白内障患者1537例.
作者:周月华;付淑琴;曲荣梅;宋吉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多依赖于细菌培养,如不及时对症治疗易引起中耳炎的颅内外并发症和后遗症.我们对五官科送检的儿童耳分泌物进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易婷曲;沈传伟;许爱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医院感染原因分析1.1医院住院条件较差多人住一病房,使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影响,探视人员也可以给患者带来感染危险.很多病房设施简陋,无洗手间,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作者:张晓琴;汪里萍;胡红菊;何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科室在2004年1~6月份压力蒸汽灭菌中发生49个湿包,现将造成湿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控制湿包的措施.
作者:张爱清;叶绿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细菌分布及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析2002年1月~2005年8月ICU患者分离所得413株细菌,总结细菌种类分布.结果 413株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87株、鲍氏不动杆菌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4株、表皮葡萄球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菌19株;其中常见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07%)、鲍氏不动杆菌(11.62%)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23%).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源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逐渐增多,应监测细菌变迁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宋青;周飞虎;王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为医院感染,34例MDRP感染者病死率67.7%,有30例合并有1~5种基础疾病,≥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6例.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合并基础疾病及混合细菌感染者.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监测近5年来临床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近5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感染部位及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统计年限内,我院共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523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科室以重症监护中心多,与同期分离菌株相比,检出率从2000年3.9%依次上升至2004年11.1%,对20种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不同程度增强,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高.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高,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徐礼锋;祝进;陆军;毛国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肺部感染患者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及对策.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9月,从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做细菌培养,采用K-B琼脂扩散法和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 共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541株,其中产ESBLs菌135株;药敏试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低为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1.11%和44.44%;产ESBLs菌株较不产ESBLs菌株表现为对抗菌药物明显高的耐药率(P<0.01);共筛选出入住ICU、侵袭性医疗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等6个危险因素.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较严重,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滕琳;苏芬;刘婷;甄永强;吴立平;孙开宇;王乐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讨老年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我院2001年6月~2005年4月老年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部位、患者基础疾病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184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为痰液、尿液、咽拭子、脓液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耐药率低的药物是亚胺培南,为2.2%,其次为阿米卡星(37.5%)和氨苄西林/舒巴坦(39.7%),耐药率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为83.2%.结论 老年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卢建雄;李翊锐;邵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比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同时间段内普通烧伤病房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耐药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6、7月间发生于ICU和普通烧伤病房的19例、161例次(ICU4例、114例次,普通病房15例、47例次)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活性,进行回顾性地对照研究.结果 ICU病房患者的易感性强,细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普通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ICU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普通病房严重.结论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细菌构成、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阻断病原菌在不同病房间的传播.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 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PAE 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作者:常东;蒋伟;魏华;王春新;张云杰;糜祖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纤连蛋白(FN)在不同类型的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与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纤连蛋白在正常和病变肝组织内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并以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肝病患者血清内透明质酸的含量.结果 慢性活动性肝组织中肝细胞和内皮细胞内FN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AH)组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P<0.05);FN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内不表达,在内皮细胞内呈弱阳性表达,但在各型肝炎的炎症细胞浸润区内FN呈阳性表达;肝组织中FN阳性表达的患者血清内HA含量为(203.7±121.6)ng/ml,明显高于阴性和弱阳性表达患者(139.2±158.0)ng/ml和(130.4±65.1)ng/ml(P<0.01).结论 FN是肝纤维化的前驱物质,参与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与肝组织的损伤及其修复和血清内HA含量增大有关.
作者:王海滨;石新惠;张云杰;张冬青;孙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对20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结果 20株阴沟肠杆菌呈多重耐药;β-内酰胺酶基因ACT-1、DHA和TEM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4株(70.0%)、9株(45.0%)和11株(55.0%),而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nt(3″)-Ⅰ、ant(2″)-Ⅰ、aac(6′)-Ⅱ、aac(3)-Ⅱ阳性株数分别为10株(50.0%)、3株(15.0%)、2株(10.0%)、1株(5.0%)、1株(5.0%),而aac(3)-Ⅰ基因均阴性;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sulⅠ、dfrA1、dfrA17阳性株数为10株(50.0%)、1株(5.0%)、0.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新诺明3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携带率高.
作者:过毅;金辉;蔡培泉;王春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肠球菌属在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及感染相关的因素,提出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所调查的33例腹腔肠球菌属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粪肠球菌是引起腹腔感染的主要菌种;对于肠球菌属引起的腹腔感染,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是抗感染经验治疗的第一选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三代头孢菌素对耐药肠球菌的促定植作用和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对于耐药肠球菌的选择性压力有关.结论 肠球菌属在腹腔感染中的作用应受到临床的足够重视,有效地治疗与病原菌的清除相关.
作者:梁冰;孙英姿;王华强;孙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院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表达产物PIA的阳性率及其与黏附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对ica操纵子中icaA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琼脂糖电泳检测;采用刚果红琼脂检测基因产物PIA;采用输液器管壁黏附表皮葡萄球菌量评价其对输液器管壁的黏附能力.结果 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中icaA基因检出率为51.5%,PIA检出率为50.0%;PIA阳性、阴性两组菌落计数均值分别为4.94×105CFU/ml、1.40×105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检测表皮葡萄球菌icaA方法简便易行,能可靠地反映其PIA的表达情况;PIA阳性、阴性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长武;邱君凤;许颂霄;李兴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理作用.方法 对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的水煎提取液进行体外抗菌试验,体外抗菌试验用试管两倍稀释法,观察给药前后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低杀菌浓度(MBC)示其杀菌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温败毒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7.8mg/ml,MBC为15.6mg/ml;黄连解毒汤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结论 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作者:吴整军;陈利平;张军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了解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4年推荐的标准,测定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 77株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株)中,红霉素与克林霉素同时耐药者分别占50.0%和22.8%,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分别占20.0%和59.6%,其中D试验阳性分别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50.0%和61.8%.结论 临床微生物室应开展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B类链阳霉素类抗菌药物.
作者:赵瑞珍;陈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方法 毒力实验组:35只清洁级昆白小鼠随机分为腹腔注射副溶血弧菌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为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组:35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浸泡含有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阳性对照组(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脏器培养,4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毒力实验组:1只小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后血培养阳性,解剖脏器压印细菌培养阳性;伤口感染组:伤口浸泡菌液后,感染率为100%,血液及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性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当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炎性反应.结论 自海水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王芳;韩善桥;虞积耀;段蕴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由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处理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 列举分析处理医院感染医疗纠纷时的几个制约因素.结果 在依法处理医院感染医疗纠纷时存在几个制约因素:一是医院感染无法消灭和卫生服务供给的专业性,决定了由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将长期存在;二是我国现阶段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还处于建立健全时期,主要表现为医疗过失行为的判定标准不完善,现行的医院感染规章及规范中部分内容可行性不强;三是部分由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其取证受医院医疗条件、医疗费用和医疗文书的限制,上述几个制约因素导致医院往往在不能查清医院感染原因的情况下,为了息事宁人而对患者予以赔偿.结论 解决以上问题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加强医院感染的法制化建设,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医务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对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切忌隐瞒不报;以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兰美华;张彦;石晓院;任福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方法 采用WHO推存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结果 洁净手术部每个工作环节,把消毒技术规范融于每天每步工作之中,形成实施过程质量.结论 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患者安全系数,降低手术感染率.
作者:蔡奕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探讨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对我院2年6个月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英;盖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要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的职责,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处理措施,有时得不到理解,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我们运用心理学理念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世娟;房芳;孙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讨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方面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及经验总结.结果 3年中,我院供应室共供应临床科室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3006.9万件,监测合格率为100%,未出现一起临床不良反应;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未出现因积压过期的物品;提高了成本核算,减少了发放中的误差率,年误差率由原来的0.003%降到了0.00066%.结论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全程质控管理,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有效地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安全有效使用,为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
作者:孙雪莹;王华生;徐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以2000年8月~2005年8月进行的116例颈淋巴清扫术患者医院感染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进行对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2例、25例次,感染率为18.97%,例次感染率为21.55%;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呼吸道感染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48%、24%,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行侵入性操作、有慢性疾病史、年龄、住院天数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淋巴清扫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对于高危患者更应成为重点防护对象.
作者:张秋霞;徐永根;金巧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129例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内源性和外源性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及预后.结果 115例患者有≥1种内源性危险因素,主要为营养不良(57.4%)、各种恶性肿瘤(29.5%)、糖尿病(25.6%)等;99例患者曾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分离革兰阴性杆菌102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18株;假单胞菌属18株;鲍氏/乙酸钙不动杆菌18株;药敏试验显示,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因,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乙酸钙不动杆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不容忽视.
作者:戴丽;李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解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37例>60岁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60岁老年患者占85.25%,死亡率为25.74%;病原体培养结果以G-杆菌为主(57.81%),常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35.93%)和真菌(21.88%).结论 老年患者原发病重、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诊疗操作和创伤手术多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文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氯霉素外涂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 100例手术前须留置导尿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导尿管外涂氯霉素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余下5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导尿管后的第7、10天.结果 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66.7%,而试验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6.7%和30.0%,对照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霉素外涂导尿管对预防早期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丽娴;林楚芳;马惜珍;林章礼;李光昭;孙红;郑楚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牙髓腔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及其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鲎试剂显色技术,定量检测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的牙髓腔内细菌内毒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内毒素含量与牙髓炎症状态下的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急、慢性牙髓炎组的内毒素含量有极大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内毒素含量与临床表现中的自发痛、放射性疼痛有明显相关.
作者:王建宁;朱振云;肖水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并发菌血症暴发流行的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肿瘤内科1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在一个多月内先后出现寒颤、高热进行分析,并对中心静脉导管做细菌培养.结果 血培养结果均分离出病原微生物.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症状,要考虑导管本身污染的可能性,进行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叶志军;张小娟;王文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1~4月我院EICU患者分离的病原菌.结果 从43例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出119株无重复的病原菌,共21种细菌和4种真菌;51株非发酵菌,26株葡萄球菌属,25株真菌,肠杆菌科细菌只有8株;分离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分离的菌株65.5%来自于痰标本,其次为血液标本9.2%;复数感染病例非常高,达81.4%,多的感染8种病原菌;感染的26株葡萄球菌属有23株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8株肠杆菌科细菌有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65.1%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EICU患者感染的细菌以非发酵菌为主,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
作者:李美兰;俞继芳;余方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对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及意义.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3年5~12月,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与2002年5~12月间神经外科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标性监测267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共发生100例,136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5%,感染例次发病率为50.9%,明显高于2002年5~12月间,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24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20.2%和感染例次发病率21.4%,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现率,为有效地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任玲;周宏;郑雯;茅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泌尿系感染.方法 制定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监测方案,采用病房查房查阅病历、微生物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分析2004年1~12月份留置尿管患者617例次.结果 生泌尿系感染病例89例,感染例次106次,感染率为14.42%,占医院感染的62.72%,位于医院感染的第1位;院内泌尿系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插尿管、留置尿管持续时间长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 严格掌握插尿管的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严格导尿管的无菌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郭丽珍;雷风仙;张丽平;赵小平;郭兵方;郭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酶清洗剂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如何选择酶清洗剂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器械的清洗必须使用液态、清澈透明、无泡或少泡,均匀无杂质、具有漂洁功能、适水温的要求、对水质无限制的多酶清洗剂.结论 医疗器械的清洗采用优质多酶清洗剂,对保证消毒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索继江;蒋礼恒;魏华;邢玉斌;袁云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国各大医院一般均存在患者多、内镜少、使用频繁、消毒不彻底等情况,所以必须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宫腔镜必须达到灭菌.作为侵入人体腔内的器械,精密度高,结构复杂,用后的消毒灭菌难度大;同时价格昂贵,医院购置有限,存在供需矛盾,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寻找一种即安全、快捷又对内镜损伤小的灭菌方法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曾经使用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祝洪珍;刘永华;王超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客观检测和分析不同的保湿处理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日常的手术器械清洗和保养工作中,各抽取1周内所处理的大部分器械,在3种不同的保湿处理后再立即清洗,用目测的方法(裸视和5倍放大镜下观察)对比其清洁质量.结果 在器械的保湿处理上,多酶清洗剂效果佳,清水次之,含氯消毒剂则较差.结论 医院应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保湿方法,建立恰当的器械处理流程.
作者:黄浩;刘葆华;詹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内镜是现代医学中很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已成为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污染后,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据报道[1],美国每年有4650万例次外科手术和更多的侵入性诊疗操作,例如,胃肠内镜的患者大约就有500万例次,由于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及其他常见菌,也有HIV、大肠埃希菌.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 d的全院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给药途径、用药量.结果 1347例住院患者中,68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15%;总DDD为1377.73,使用指数为102.28;抗菌药物使用指数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呼吸科(272.58)、口腔科(193.86)、泌尿外科(158.15)、普外科(157.82)、神经外科(155.69).结论 使用指数能较准确反映抗菌药物利用情况,口腔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过多.
作者:任南;吴安华;冯丽;文细毛;易霞云;吕一欣;龚瑞娥;黄勋;王曼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纸片协同试验分别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金属酶,同时用K-B法对所有试验菌株进行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16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51株ESBLs阳性,包括:大肠埃希菌23株,阳性率26.3%;肺炎克雷伯菌28株,阳性率35.9%;8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产金属酶33株,阳性率38.8%;鲍氏不动杆菌未检出产金属酶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酶与否的肠杆菌科细菌均具稳定的高敏感率,尤其是对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达87.0%和89.3%;对产金属酶和非产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其敏感率分别为57.6%和92.3%.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4种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于产ESBLs菌或产金属酶细菌引起的感染,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作者:钱小毛;赵仲农;王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与已上市罗红霉素片为对照,考察另一国产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两种制剂后,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经3P97程序拟合处理,二者的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的罗红霉素实测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0.869±2.671)μg/ml和(11.250±3.097)μg/ml;实测平均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7±0.8)h和(1.6±0.8)h;t1/2(ke)分别为(13.407±2.391)和(12.496±2.231)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n平均值分别为(127.097±32.971)μg·ml-1·h和(134.429±35.783)μg·ml-1·h;AUC0-∞平均值分别为(136.556±33.958)μg·ml-1·h和(143.483±38.052)μg·ml-1·h;试验制剂及参比制剂比较,罗红霉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95.79±17.46)%、(96.58±16.66)%;对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在处方与周期间P>0.05.结论试验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李彦;钱平利;刘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前期研究已确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5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SHV型质粒进行基因分型,探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图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新方法.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SHV型质粒的编码序列,扩增产物运用DHPLc技术进行分析和DNA测序,确定其基因突变的类型,后通过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DHPLc分析样本的阳性率为100%,均表现为形态各异的异常洗脱峰(双峰或三峰);测序结果表明所有样本与SHV-1比较均存在着耐药基因突变;并且DHPLc中异常峰一致的样本均为同一基因亚型.结论 本次实验中DHPLc的敏感性高达100%,并且每一种SHV亚型具有特定的洗脱峰型,所以DHPLc可用于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型,能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突变,不但准确性较高,而且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等特点,有很大的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张盛斌;刘朝晖;杨银梅;王汉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