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HMGA2在睾丸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MGA2mRNA和蛋白在17例睾丸肿瘤和15例正常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HMGA2蛋白在44例睾丸肿瘤,30例良性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HMGA2mRNA表达在癌组织中明显高于良性组织:(9.09±2.95) vs.(3.86±1.66),P=0.036、HMGA2蛋白在癌肿组织中的表达亦显著高于良性组织:(9.27±2.91)vs.(4.66±1.62),P=0.037.HMGA2蛋白的表达高低和睾丸肿瘤的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 <0.05.结论:HMGA2在睾丸肿瘤组织中上调表达并和肿瘤进展相关,有望成为睾丸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董超雄;杨柳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男性慢性肝病患者性功能状况.方法:对66例慢性肝病患者,以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为评价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自行填写,总结患者的得分.同时收集患者年龄和体重指数(BMI)资料.结果:66例男性患者中IIEF-5评分高为25分,低为3分其中≥21分30例,12~20分21例,8~11分7例,<7分8例.无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为45.5%(30/66),有ED 54.5%(36/66),其中轻度ED 31.8% (21/66),中度ED 10.6% (7/66),重度ED 12.1% (8/66).在Child-Pugh A、B级与C级相比较中发现:(1)勃起功能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 <0.01);(2)五项评价指标中,除了第一项评价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四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 <0.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性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患者性功能障碍较为严重,应加强对慢性肝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戴列军;庞洪;黄铁军;王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含量,以分析阴道局部免疫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7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含量,同时对47例健康妇女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V组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妇女IFN-γ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BV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两项水平,BV治愈患者IFN-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IL-4则显著降低,未治愈患者则呈反向变化,BV治愈患者和未治愈患者IFN-γ和IL-4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BV患者患病同IFN-γ水平显著降低和Th1/Th2比例失衡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为治疗BV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李淑;赵菊美;邹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对女性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妇科门诊或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156例女性作为受试对象,根据阴道微生态相关检测后,将受试对象分为阴道微生态状况正常组和异常组.所有受试对象采用中国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和女性性功能指数(FASI)评价性功能.统计分析阴道微生态状况异常组和正常组受试对象在性生活质量及性功能上的区别.结果:经过检测,156例样本中,54例为阴道微生态状况正常,102例阴道微生态状况异常,其中异常的主要原因为乳酸杆菌未检出,及H2O2浓度低于临界值.中国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显著优于异常组;FSFI的结果也表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在性功能各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异常组.结论:乳酸杆菌检测阴性和H2O2浓度低是阴道微生态异常的主要原因,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女性性生活质量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与阴道微生态状况对性功能的影响相关.
作者:乔娜;范淑静;郭彩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prostatectomy,TUPKP)治疗对其性生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98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例与9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TUPKP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以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简表(IIEF-5)评分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射精状况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的IPSS评分和QOL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术后6、12个月的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IEF-5评分差异性较小(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的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IIEF-5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发生ED状况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精量增加、精量减少、逆行射精、射精疼痛等状况,两组患者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TUPKP治疗BPH患者,能够显著降低IIEF-5评分、IPSS评分以及QOL评分,减少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状况的发生,对患者的术后性生活影响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小,是一种令BPH患者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录文;张争春;何士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饮食控制和药物干预对近、远期并发症造成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并随机将15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80例,参照组患者70例.对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干预以后,观察患者体重指标、体温情况、月经的周期以及内分泌状态和卵泡发育情况.妊娠以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合并糖尿病情况,以及巨大儿的发病率,并对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代谢性疾病转归进行仔细观察.结果:在经过饮食控制与药物干预以后,研究组的患者在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巨大儿的发病率上明显低于参照组,并观察两年期间患者的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研究组具有显著的较参照组低的结果.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饮食控制和药物干预对近、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帮助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建立起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并服用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推动女性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王淑华;黄建会;管宏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于经常性疼痛和经醋酸炔诺酮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再经地诺孕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评价.方法:纳入65名患者进行两年的前瞻性研究;患者在经地诺孕素治疗期间与醋酸炔诺酮治疗期间效果的比较,主要观测指标采用李克特量袁(Likert scale)进行测定,次要观测指标评价疼痛度、生活质量、性功能变化和囊肿体积的变化.结果:地诺孕素治疗3个月和6个月与醋酸炔诺酮治疗时基线值相比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改善(P <0.001);EHP-30和FSFI对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的评价表明,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改善;在治疗期间子宫内膜异位的结节体积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地诺孕素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经醋酸炔诺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于地诺孕素和醋酸炔诺酮作为一线和二线治疗药物尚需进一步的临床对比性实验研究.
作者:罗树玲;郑春艳;曹锦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宫颈癌患者使用广泛性切除术联合阴道延长术治疗后,患者性生活的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到我院妇科接受诊治,且经专科医师确诊为早期宫颈癌患者,择日实施子宫广泛性切除术联合阴道延长术患者30例作为研讨对象.使用统计学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践组实施广泛性切除术联合阴道延长术,对照组实施广泛性切除术进行对比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完成后6个月使用性功能检测表对30名患者的性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30例患者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和阴道情况.结果:经过试验研究发现,实验组阴道平均增长(9.2±1.3)cm,对照组阴道平均增长(6.2±1.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状态和性生活状况和阴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宫颈癌的使用广泛性切除术联合阴道延长术治疗后会增长患者阴道长度,并不会引起排尿困难等症状,但对患者性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姜艳萍;殷旭光;万淑琼;王楚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性生活盆腔炎性疾病女性后遗症影响因素,总结对策,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住院号单双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132例有性生活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后遗症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在影响因素上,盆腔炎性疾病女性后遗症单危险因素有流产次数多(≥3次)、性生活频率高(≥3次/周)、抑郁、体力劳动、急性期、病程长(≥3个月)、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下),这些和同组其他因素比较有差异性(P<0.05),而和避孕方式、年龄、饮食习惯无关(P均>0.05);将7个单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危险因素有流产次数(OR =21.157)、性生活情况(OR=14.684)、抑郁(OR=13.213)、文化程度(OR=15.241);而治疗后在下腹部坠痛,腰骶部酸痛、盆腔包块发生率和白细胞、C反应蛋白、IL1指标上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性生活盆腔炎性疾病女性后遗症和性生活频率、流产次数等存在相关性,加强性生活指导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作者:李冰;刘娟;吉颖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TCT、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同时行TCT、HPV-DNA及阴道镜检查的6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项或以上检查异常者行病理活检,以病理学分级为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50例受检者中TCT阳性102例,其中ASCUS 80例,LSIL 15例,HSIL 6例,SCC 1例,HBV-DNA阳性40例,阴道镜阳性58例;TCT阳性病理活检结果为CINⅠ16例,CIN Ⅱ 10例,CIN Ⅲ 4例,浸润癌2例;TCT、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诊断CIN Ⅰ、Ⅱ、Ⅲ准确率明显高于TCT联合HPV-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宫颈癌筛查方式,可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秦英明;张秀菊;王维;岳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单用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与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联合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4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两组在降低IPSS评分[SMD =0.89,95% CI(-0.66,2.45)P=0.26]、提高大尿流率[SMD=-3.67,95% CI(-8.88,1.54)P=0.17]、减少残余尿量[SMD=0.62,95% CI(-0.97,2.22)P=0.17]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单用药物相比,联合用药在减少前列腺体积上[SMD=6.94,95% CI(2.06,11.81)P =0.005]效果更好,两组在出现不良反应(头晕[SMD =0.57,95% CI(0.16,1.98)P =0.38]、性功能减退[SMD =0.57,95% CI(0.16,1.98)P =0.38])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用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与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联合5α-还原酶抑制剂相比,两者疗效相似,对于前列腺体积不大的患者,单用d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即可达到很好的疗效,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对于前列腺体积较大的患者,则推荐联合用药.对于前列腺具体多大的体积才是单用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与联合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的分界闽值,则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论证.
作者:贺晓龙;强亚勇;张斌病;宋红雄;勒永胜;周培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在术前肌瘤大径≤9cm、>9cm以及总体分析时术中情况、术后卵巢功能恢复、预后、妊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术前肌瘤大径≤9cm患者手术中,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FSH、LH及E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月经异常症状缓解明显、肌瘤复发率降低、发生闭经较少及子宫体积缩小明显(P<0.05),而术前肌瘤大径≤9cm患者手术中,两组术后2个月月经异常症状缓解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两组妊娠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小手术创伤、降低子宫肌瘤复发率,对内分泌及妊娠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梅;蒋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检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的表达;分析TGF-β1、MMP-2、TIMP-2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氧化应激可能是POP的发生发展的诱导因素.方法:Western blot检测POP和非POP正常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中TGF-β1、MMP-2、TIMP-2蛋白的表达.分析TGF-β1、MMP-2、TIMP-2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与非POP正常组相比,POP组子宫骶韧带组织中TGF-β1及TIMP-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MMP-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使得MMP-2/TIMP-2比值增大,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量间相关性分析结果:POP组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与MMP-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63,P<0.05),而TGF-β1蛋白表达与TIMP-2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43,P<0.05);而非POP正常组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与MMP-2及TIMP-2蛋白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r=0.183,P>0.05;r =0.342,P>0.05).结论:TGF-β1、MMP-2、TIMP-2可能通过机械力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对盆底组织的刺激作用;而TGF-β1在氧化应激中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小红;刘志红;洪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尿道损伤患者修复重建术后性功能状况及危险因素,以期注重防范,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76例尿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修复重建术,观察术后在性功能上变化情况,并对受影响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IIEF-5评分平均为(23.13±2.14)分,术后IIEF评分平均为(11.14±1.32)分,术后1年有21例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7.63%;危险因素中,单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下)、年龄小(<30岁)、婚龄短(<10年)、配偶态度、性观念和性心理消极、伴粉碎性骨盆骨折、医师年资低(<10年)、悲观心理(P<0.05);而和尿道损伤类型无关(P>0.05).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婚龄、配偶态度、性观念和性心理情况、骨盆骨折类型、医师年资、心理状态是术后性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尿道损伤后患者修复重建术对患者的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上要加强防范.
作者:张晓霞;简百录;高鹏;陈荣莉;雷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性生活是婚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男性性功能异常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夫妻感情,进而对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高原男性性功能障碍类型、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研究的进展.
作者:李彬;阳盛洪;高亮;李年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荆州市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荆州市各家医院进行诊治且行宫颈癌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女性患者1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这1200例患者行阴道镜病理学检查和有关问卷调查.分析HPV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经济、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基本状况等.结果:在1200名受检者中HPV感染患者145例,即感染率为12.1%.单因素分析表明:经济状况非HPV感染危险因素,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状况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状况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荆州市女性HPV感染率为12.1%,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状况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有效的预防HPV感染,大力宣传健康正确的性生活,保持私密部位清洁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崇媛;王文容;居文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及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经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在检查无发现异常但经肉眼发现宫颈柱状上皮出现中重度外翻的患者548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宫颈环形电切术前后的病理诊断结果的改变.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49.27%;两种诊断方法对CIN分期Ⅱ/Ⅲ级及原位癌诊断的一致性经Kappa分析,Kappa=0.63,一致性较高;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总的准确诊断率分别为82.30%、68.43%,对诊断CINⅡ/Ⅲ级的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9.63%、81.48%,漏诊断率分别为20.37%、18.52%;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对CINⅡ/Ⅲ级及原位癌的诊断与联合诊断的一致性分析,K值分别是0.80、0.83.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病理检查对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能显著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黄定坤;宋林勇;陈涛;陈金蓉;唐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直肠癌手术术式对男性患者术前术后勃起影响,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17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88例,予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88例,予腹腔镜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在勃起及射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勃起和射精功能上,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射精功能均有下降,但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较治疗前IIEF-5评分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两组IIEF-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射精功能进行比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直肠癌术后性功能影响性较低,总体上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唐孝良;罗晓辉;尚立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宫腹腔镜下瘢痕切除修补术与妈富隆在剖宫产切口憩室中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98例,分别采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瘢痕切除修补术(观察组)和妈富隆周期治疗(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9.65±1.72)d,月经量减少至正常者占22.5%,愿意再次妊娠者占25.0%,超声提示切口完全愈合占72.5%,明显缩小占20.0%,无明显变化占7.5%.对照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13.74±1.83)d,月经量减少至正常者占5.2%,愿意再次妊娠者占5.2%,切口憩室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下瘢痕切除修补术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其有效性和治疗彻底性均优于妈富隆周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琦;洛若愚;皮洁;贾胜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来曲唑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激素水平和排卵情况.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氯米芬治疗,观察组采用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排卵情况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排卵数及优势卵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OHSS发生及早期流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Insl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H、FSH、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有助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排卵,改善激素水平,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孙立兰;叶青;陈艳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作者:温玲;候顺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合谷穴对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200例初产妇,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三阴交-合谷组、三阴交组、合谷组、非穴位组和空白组5组,每组各40例.三阴交-合谷组在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痛、宫口开大3cm时行三阴交穴联合合谷穴施灸30min;三阴交组在三阴交穴施灸30min;合谷组在合谷穴施灸30min;非穴组在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至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端连线的中点处施灸30min;空白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别对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及娩出胎盘后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三阴交-合谷组与空白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组与空白组第一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组与空白组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合谷组与空白组娩出胎盘后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组与空白组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组与空白组娩出胎盘后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三阴交穴、合谷穴艾灸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效果有效,但联合穴位艾灸更能缩短产程、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是安全的催产方法.
作者:霍桂霞;金子环;李渤红;马树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在预防IVF-ET过程中并发中重度OHSS的效果,旨在寻找预防中重度OHSS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F-ET助孕,HCG日血清雌二醇(E2)>4000 pg/mL和/或获卵数≥15个而取消新鲜胚胎移植行全胚冷冻的患者共102例.其中对照组在取卵后进行临床观察,共55例;思则凯组在取卵后第3d(D3)予GnRH拮抗剂思则凯0.25 mg,皮下注射,1次/d,共3d,共47例.计算轻、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对思则凯组和对照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思则凯组重度OHSS的发生率(6.4%)明显低于对照组(21.8%,P=0.028).思则凯组住院患者的住院率、住院天数、临床指标异常发生率(如血液浓缩、肝肾功能损害、卵巢大小及腹水量)、腹腔穿刺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结论:在IVF-ET治疗中,GnRH拮抗剂可以显著降低中重度OHSS的发生,减少住院治疗的几率与时间,有效预防中重度OHSS.
作者:曾诚;尚鶄;徐阳;贺占举;单学敏;董朝彤;郐艳荣;王晟;薛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搜集我院妊娠者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200例.并且随机分配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上述200例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调查方法,观察患者的β-HCG的数值变化、异位妊娠的结果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89.6%、95.1%;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65.2%、56.9%.结论: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不明位置妊娠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比较高.
作者:符怡;符免艾;陈红敏;丁花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市成年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2015年4月至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在铜陵市铜官山区、狮子山区和郊区1853例自愿参加该研究的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调查,行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TCT及盆腔B超检查.结果:(1)本次调查我市三区共1853例成年女性,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6.8±6.8)岁;初潮年龄8~ 17岁,平均(12.9±1.59)岁;产次1~4次,平均(1.39±0.78)次;人工流产0~5次,平均(2.31±1.06)次.(2) 1032例育龄期女性的避孕方式分别为:工具106例,占10.3%;宫内节育器494例,占47.9%;绝育术189例,占18.3%;避孕药163例,占15.8%;安全期47例,占4.6%;未避孕33例,占3.2%.(3)外阴疾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子宫肌瘤的检出率分别为2.6%、7.3%、28.4%、2.1%及21.5%.(4)≤35岁组和36~45岁组妇女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检出率高于>4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和工人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检出率高于其他职业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分子和行政工作者子宫肌瘤发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陵市成年女性生殖道感染率和子宫肌瘤发病率较高;育龄期女性采用避孕方式主要为宫内节育器、绝育术及避孕药;应针对不同年龄和职业群体采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袁祥静;苏娇;程元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4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140例妊娠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孕期合并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娩方式、术中处理及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妊娠糖尿病发生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缠绕、胎儿窘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3例,占51.41%.孕晚期肌瘤直径较早期相比无增大或减小所占比例高,占49.30%,明显高于其他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肌瘤后病理类型表现为肌瘤未伴变性比例高,占47.95%,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不会增加孕产妇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肌瘤变性比例,且子宫肌瘤大小并非随着孕期延长而增大,但增加了剖宫产率,因此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柳亚芬;张凤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医源性多胎妊娠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以及促排卵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可导致一系列的母婴危害,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本文从医源性多胎妊娠的原因出发,分析其危害,探讨防治措施,进一步提出伦理学思考及社会思考,引起人们对多胎妊娠的关注.
作者:杨菁;冯亭亭;孙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顺产与剖宫产对妇女产后的生活治疗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实施研究,依据分娩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妇女为剖宫产,观察组妇女为顺产,每组200例,所选取的400例产妇分别在45d、3个月以及半年内的性生活的恢复比重、性交痛出现率和性生活的满意程度和产后生活治疗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妇女产后45d与产后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恢复性生活的人数,性交痛的出现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产后的半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生活的满意度、心绞痛的出现率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的3个月时间段内,剖宫产以及顺产能够直接影响产妇的性功能;而产后的半年之后,此两种生产方式对产妇的性功能基本没有影响;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对比发现,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相对对照组更高.
作者:李桂英;李桂芬;安小巧;朱荣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考察COOK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促进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不成熟的临产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滴注缩宫索引产,观察组患者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扩张后再行静脉滴注.对比两组宫颈成熟效果、临产开始时间、产程、引产成功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成熟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5,P<0.05).观察组患者临产开始时间、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和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OK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促进宫颈成熟更优、引产效果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岑倩丽;吴言英;欧小燕;卢亘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刮匙组60例和电切组60例,刮匙组在宫腔镜下行刮匙刮除术,电切组在宫腔镜下行电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各时段刮匙组月经量亦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术后各时段刮匙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电切组(P<0.05);术后3个月刮匙组子宫内膜“三线征”比例显著高于电切组,术后6、12个月电切组子宫内膜“三线征”比例显著高于刮匙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半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匙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刮匙组半年妊娠率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两组患者1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均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刮匙刮除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电切除术.
作者:邵卫;刘晓;石晓;牛兆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术后并发症——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高危因素、监测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412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共1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输卵管妊娠术前预测PEP的高危因素,术后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监测,治疗以甲氨蝶呤(MTX)1 mg/kg单次肌肉注射为主,必要时给予米非司酮50mg,1次/d,5d或行再次手术.结果:发生PEP患者中保留输卵管手术比根治性的输卵管切除术发生PEP者高,输卵管伞部妊娠行妊娠产物挤出术又较其他术式高(P<0.05);术前高血β-HCG值、妊娠包块周边血流半环~环状、输卵管手术史、盆腔炎史者均明显高于未发生PEP患者(P<0.05).结论:手术前、中、后对发生PEP风险的评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PEP防治的关键.
作者:章彩萍;程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方式,肌注lmg/kg甲氨喋呤,口服米非司酮75mg/次,两种药物都是1次/d;对照组使用甲氨喋呤单药治疗,肌注1mg/kg甲氨喋呤,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β-HCG及包块大小、不良反应等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β-HCG及包块大小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一例患者出现高烧恶心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转移酶增长以及腹泻头痛的症状,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自行恢复.结论: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张瑛瑜;杨林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氩气高频电刀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以及对淋巴细胞趋化(LTN)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96例参照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氩气高频电刀治疗,同时口服蒲地蓝消炎胶囊,3粒/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治疗,1×106IU/d,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检测两组血清LTN和IL-17.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愈基础上有7例复发,治疗组复发3例,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和4周,患者血清LTN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IL-17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氩气高频电刀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提高患者血清LTN水平和降低血清IL-17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相关.
作者:李国泉;邓盈军;聂国能;陈明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CO2激光点式灼烧联合低浓度膦甲酸钠治疗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单用膦甲酸钠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O2激光点式灼烧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完全结痂时间及皮损愈合时间为(2.2±1.3)d、(2.0±1.5)d、(3.7±2.1)d、(5.1±1.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男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CO2激光点式灼烧联合低浓度膦甲酸钠方案,可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作者:归冰;董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孕妇梅毒、沙眼衣原体、艾滋病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孕妇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情况,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资料.方法:将孕期来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2200位孕妇列入研究中,所有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筛查,抽血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以及HIV抗体.结果:筛查结果中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4.0%,梅毒感染率为0.36%,仅有一例孕妇感染艾滋病,感染率为0.05%;梅毒与艾滋病检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下孕妇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5月份与10月份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孕妇感染的性传播疾病中沙眼衣原体发病率高,尤其是20岁以下的孕妇,且以春、秋季节感染率高,淋病的发病率也较高,而艾滋病的检出率很低,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性传播疾病的筛查,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疾病传染给婴儿.
作者:谢强;袁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40例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波组、光动力组及联合组,每组各8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微波组与光动力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较微波组及光动力组相比总有效率较高(均P<0.05).微波组与光动力组的复发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较微波组及光动力组相比复发率较低(均P<0.05).微波组与光动力组性生活频率、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性生活满足感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较微波组与光动力组相比上述指标评分较高(均P <0.05).结论: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可促进改善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钱芳;刘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硬下疳的效果及对血清IL-27和IL-33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梅毒硬下疳治疗的54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正规驱梅治疗(苄星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皮损愈合情况、疗效、血清IL-27和IL-33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从而探讨苄星青霉素对梅毒硬下疳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IL-27和IL-33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皮损愈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皮损愈合例数(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7和IL-33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7和IL-33浓度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9.63%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呕吐、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且例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皮损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血清IL-27和IL-33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付曼妮;解翠林;石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辽宁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监测期内首次来哨点门诊诊治性病、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男性采用连续采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检测.结果:2012年至2014年每年的实际监测样本量分别为6019人、6022人、6036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3.32%、83.98%、85.93%,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16.96,P<0.01);近3个月与小姐(暗娼)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26.17%、27.83%、22.63%;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24.52%、27.31%、24.70%;近1年被诊断为性病的比例为17.30%、22.10%、24.58%;各年HIV阳性率分别为0.53%、0.56%、0.86%,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6.14,P< 0.05);梅毒阳性率为11.25%、13.32%、14.60%,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0.31,P<0.01).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存在艾滋病流行的风险,必须加强性病防治,及时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积极推广安全套使用是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桂玲;周丹;孙笠翔;姜凤霞;王莉;姚文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与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98.21%vs.85.71%,P<0.05).两组患者头晕、恶心、胃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 vs.5.36%,7.14%比3.57%,8.93%vs.7.14%,P>0.05).观察组随访半年内复发例数及复发次数>3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5例vs.19例[J],3例vs.12例,P <0.05).结论:胸腺肽联合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唐沛;邹敏;李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宫颈癌合并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4例早期宫颈癌合并梅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予青霉素钠+苄星青霉素治疗,实验组予头孢曲松钠+胸腺五肽治疗,两组经治疗后行相同外科宫颈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转阴例数及梅毒复发例数,以及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在12周、24周、48周RPR转阴例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实验组RPR转阴例数在12周、24周、48周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梅毒总复发例数17例(占17.0%),实验组2例(占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呈下降趋势,其中两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实验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宫颈癌合并梅毒,疗效好,复发率低,能提高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
作者:张申华;崔云静;杨艳华;朱小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011至2014年宁波市鄞州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至2014年对前来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门诊进行体检的男性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2011至2014年共有1532名男性流动人口接受问卷调查及检测.调查对象主要为20 ~ 39岁年龄段人群,占61.3%;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有1162人,占75.8%;文化程度以初中多,有1009人,占65.9%.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近一年与小姐发生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8.4%~25.4%;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6%~22.9%.2011至2014年共检测出HIV抗体阳性2人,梅毒抗体阳性率介于0.3% ~2.5%之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需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提高艾滋病预防能力.艾滋病知信行,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态度为动力,促使行为有效改变.
作者:朱洁群;周碧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与研究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对于新生儿的影响并探讨预防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产科收治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55例诊断为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55例同时期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两组孕妇生产方式相比较,无明显差异(x2 =0.98,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x2=4.32,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差异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P<0.05;x2=4.97,P<0.05;x2=5.28,P<0.05);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结论:妊娠期间合并性传播疾病不仅对孕妇本身存在危害还可以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及时诊断并治疗对于这种现象的预防与治疗都存在明显的效果,进一步保障了母婴的健康.
作者:李秀华;易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前列消汤对ⅢA型(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ⅢA型(湿热挟瘀型)CP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前列消汤,对照组口服银花泌炎灵片,28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7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消汤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楠;马亚丽;朱闽;荀建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分析女性性行为前预防状况及相应对策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未婚非意愿妊娠女性142例为研究对象,现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专门的医师指导下对未婚意外妊娠女性的性行为前预防状况和应对策略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结果:未婚非意愿妊娠女性多同居,超过50%的人有过生殖道感染症状,调查对象的性行为状况存在差异;有34.51%的未婚意外妊娠女性对避孕方法全然不知,超过50%的人主要通过媒体或日常生活中同学、同事间的交流获取性生理知识和避孕知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相对弱;非意愿妊娠的多数女性不经常采用避孕措施,存侥幸心理;年龄和文化程度越高,对人流风险知晓程度越高,男伴避孕知识越充分及其避孕积极性越高,性行为前采取预防措施的概率更大.结论:未婚非意愿妊娠女性避孕知识知情况总体不高,不经常采用避孕措施,常存侥幸心理,家庭和学校教育力度显弱,男伴的保护作用没有较好发挥,应加强对育龄男女青年的宣教,推进避孕知识和避孕技巧的普及,促进男伴积极主动参与避孕,减少未婚女性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作者:付天芳;李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听障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方法:以《听障高中生性态度问卷》为外显性态度的测量工具,以上海某聋校的97名听障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总体平均分为3.12分,总体均分与标准平均分的差异极显著.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听力损失程度的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差异不显著.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父母是否离异与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差异不显著.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与和社交回避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和焦虑、社交苦恼存在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结论: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总体倾向积极.性别、年级、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父母是否离异对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没有明显影响.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越积极,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就会越少.
作者:李方璐;杨福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中专学生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至2014年天津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监测哨点数据,对青年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共调查8120名大中专在校学生,其中475人(5.8%)自述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35±1.76)岁,小12岁;男生、大专和中专、年龄增长均是影响性行为发生的因素;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低(45.10%).结论:青年学生性行为比例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大专和中专学生和男生是应关注的重点,应该加强青年学生安全性行为教育.
作者:柳忠泉;张天璐;郭燕;柏建芸;周宁;夏建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为今后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某区两所高中,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08名高一学生,他(她)们对性生理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对性心理知识的了解较少(只有27.30%的学生正确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对中学生恋爱保持“中立”态度的对象占5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恋爱过的比例高于女生(OR=1.92,95% CI:1.20~3.07);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的学生恋爱的比例较高,(OR=4.34,95% CI:1.35~13.92).结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性心理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关注男生恋爱现象,及时疏导.
作者:李亦然;武俊青;赵瑞;周颖;纪红蕾;于传宁;杨宏琳;李玉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方法:采用自编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随机抽样调查贵州某师范高校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结果:贵州某师范高校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关注很少、一无所知的人数共占75.7%.结论:加强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宣传及教育.
作者:夏卉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自古以来,人们渴望了解“性”,却又被传统的封建思想所束缚.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从临床医学角度上将性科学化、规范化,指导正确的性生活,人类才能繁衍生息;普及健康的性生活,才能强壮体魄;拥有愉悦的性生活,才能享受“性”福生活.
作者:罗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对一例男男性传HIV感染者提供健康咨询的同时,进行个案调查.患者本人诉说,同性性行为取向源于幼年家庭暴力,在家暴中因同情母亲,而将自身幻想为受虐的女性.此后,声称自己居然只对男性有性兴趣、性幻想,并且开始尝试,只要能够达到性愉悦,就不在意他人是否携带HIV等以及随意性接触是否会感染性传播疾病.作为一名HIV感染者,其本人并不认同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公共卫生责任,而是以“个人隐私”、“个人权利”以及所谓“自觉自愿原则”为由,给自己的性错位辩解.从社会道德角度考量,呼吁HIV感染者要从个人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两方面进行“个体自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呼吁社会学重视HIV感染者个体性行为边界研究,敦促法律界定并强化对HIV感染者个体性行为的规范.
作者:王永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