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4-6194
  • 国内刊号:12-1196/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71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 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肌肌钙蛋白T阳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180例(均排除近3个月内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测定血清cTnT、随机血糖(RBG)、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肝、肾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CRP).随访90d,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cTnT的关系.结果 180例糖尿病患者血清cTnT升高25例,其中尿白蛋白<30 mg/d组(A组,60例)中cTnT升高1例;尿白蛋白30~300 mg/d组(B组,60例)cTnT升高4例;尿白蛋白>300 mg/d或血清肌酐(Scr)高于参考值组(C组,60例)cTnT升高20例.cTnT升高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16例,死亡8例,7例死于心血管事件;cTnT正常155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cTnT升高阳性率增加;糖尿病肾病合并血清cTnT水平升高可能是心血管高风险预测因素.

    作者:李庆凤;苏珂;彭鹰;林枫;骆翠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夜间动态血压负荷值增高对高血压病的预测意义

    目的 探讨24 h动态血压平均水平在正常范围,夜间血压负荷值增高的患者3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情况.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05-2007年经24 h动态血压检查、昼夜平均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夜间负荷值增高的患者(研究组,n-97),并与同期行24h动态血压检查、血压昼夜的平均水平和负荷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对照组,n=206)进行比较,观察3年后两组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3年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5.8%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夜间动态血压负荷值增高是未来进展至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韦汐;廖虹;贺平;苏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口服木糖醇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肾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

    目的 检测口服木糖醇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肾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表达的影响,探讨口服木糖醇对于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链脲佐菌素( 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造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糖尿病5%木糖醇喂养组(D+5%Xy组)、糖尿病10%木糖醇喂养组(D+10%Xy组)、糖尿病20%木糖醇喂养组(D+20%Xy组).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NC组).实验前留取各组血糖测定结果.喂养中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木糖醇.于实验第4周末处死动物,处死前测量血糖.通过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IGF-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制备后,成模的大鼠血糖高于N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差异性喂养4周后,各糖尿病组大鼠血糖仍高于NC组(P<0.05),但D+20%Xy组较DC组的血糖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皮质、髓质IGF-Ⅰ的基础表达量不同(P<0.01),但变化趋势一致,除D+20%Xy外,其他DM组较NC组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DC组相比,D+5%Xy组肾脏皮质IGF-I表达增高(P<0.01),D+ 10% Xy组、D+20%Xy组降低,且D+20%Xy组表现出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 口服木糖醇可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通过调节IGF-Ⅰ表达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作者:钱宝鑫;沈丽津;李丽;闫睿;朱梦瑜;孙丽荣;林来祥;张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分泌物细菌学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 对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细菌学特性进行对比,探讨术后复发感染的可能原因,并对慢性鼻窦炎病程中细菌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内镜引导下,对接受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手术的患者作分泌物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并在术后随访中对有复发感染表现的患者进行再次培养,将两次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复发患者再次进行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两次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次培养结果中,有24.14%的患者与术前感染菌株相同,有75.86%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的感染菌株.术后再发感染中厌氧菌比例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FESS术后感染多为新发菌株的感染或定殖.但在个别病例中,细菌感染可能在充分治疗后仍迁延存在.

    作者:李小敏;樊韵平;陈舒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在兔肾近曲小管钠和碳酸氢根转运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y(PPAR-y)的选择性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兔肾近曲小管钠和碳酸氢根的转运作用及其传导通路.方法 在15d-PGJ2(0.1、0.3、1.0、10.0 μmol/L)及PPAR-y拮抗剂(5 μmol/L GW9662)或MAPKK/ MEK抑制剂(10 μmol/L PD98059)作用下,观察兔肾近曲小管钠和碳酸氢根转运活动度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的磷酸化.结果 15d-PGJ2刺激兔肾近曲小管钠和碳酸氢根的转运,随浓度增加刺激作用增强.0.3μmol/L 15d-PGJ2引起的刺激作用被MAPKK/MEK抑制剂及PPAR-y拮抗剂阻止.PPAR-y的两种选择性配体0.3 μmol/L 15d-PGJ2和0.3 μmol/L吡格列酮刺激ERK磷酸化,并被PPAR-y拮抗剂阻滞.结论 通过PPAR-y依赖的ERK磷酸化介导15d-PGJ2在兔肾近曲小管钠和碳酸氢根的转运.

    作者:李月红;王茹;王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膜Parks切口联合表面麻醉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结膜Parks切口联合表面麻醉下进行斜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斜视患者136例,表面麻醉剂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术前3次点术眼,常规行结膜Parks切口.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麻醉效果1级者98例(72.05%),Ⅱ级者38例(27.95%),Ⅲ级者0例;术后睑裂区外观正E常,美容效果显著,未出现持续不退的结膜充血、结膜囊肿、结膜瘢痕等并发症.结论 结膜Parks切口联合表面麻醉剂的斜视手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手术快捷、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

    作者:石晶;陶相宜;王跃丽;项广珍;郭淑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基础状况.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CKD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结果 共有655例CKD病例入选.前四位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分别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肾炎、高血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CKD3期以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逐级降低,贫血发生率逐级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体质指数、血白蛋白水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收缩压、年龄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 血红蛋白水平是慢性肾脏病患者CKD3期以后肾脏病情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迅;吕凛生;王成;彭晖;石成钢;陈珠江;娄探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动力髋部螺钉( 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2002-2009年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16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将164例患者分为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组(DHS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组).结果 PF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低于DH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DHS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4.4%,PFN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5%,差异有显著性( x2=9.127,P<0.05).DHS组有15例(15.6%)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髋关节功能障碍,PFN组仅1例(1.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2.25,P<0.05).结论 DHS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效果;采用PFN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雪明;张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3例心房颤动患者,分别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中消融组58例,药物组55例,进行随访,6个月后采用SF-36量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4.7±5.3)月,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者33例,成功率56.9%,药物组维持窦性心律者14例,成功率25.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SF-36量表中除肌体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消融组较药物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会永;李广平;许纲;陈欣;叶岚;徐延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时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内小结节样病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内小结节样(≤3 cm)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8例患者(共357枚病灶)应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分析造影模式.所有病灶均进行增强CT或增强核磁或病理检查.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临床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357枚病灶中,经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14枚、硬化结节42枚、炎性坏死7枚.肝细胞肝癌236枚、胆管细胞癌7枚、肝转移癌22枚、诊断不明l枚、考虑恶性病变28枚.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显著性(X2检验,P<0.05).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灶的准确率为87.5%,诊断恶性病灶的准确率为96.8%.结论 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结节样病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东;经翔;高磊;丁建民;刘艳丽;王彦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90例研究对象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糖尿病组(DM)及冠心病组(CHD).测定受试者血清的SAA和CRP,然后与测定的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CHD组的SA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CHD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水平与SBP、DBP、FPG、HbA1c、TG、CRP、WBC呈正相关;CRP水平与BMI、SBP、DBP、FPG、HbA1c、TG、SAA、WBC呈正相关;多因素L0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CRP、SAA、WBC、BMI有关.结论 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SAA、CRP均与SBP、DBP、FPG、HbAlc、WBC呈正相关;SAA、WBC、CRP和BMI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平;赵洛沙;申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硫辛酸对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辛酸(LA)对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为防治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发生提供新措施.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6周末高脂组随机分为高脂组、LA干预组(LA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LA进行腹腔注射.4周后测量大鼠体重、内脏脂肪含量以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体重、内脏脂肪含量、血糖、胰岛素水平、血清TG和LDL水平均升高,肝、肾系数和IS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组比较,LA组体重、内脏脂肪含量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肝、肾系数和血清HDL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能显著降低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体重和内脏脂肪含量,升高血清HDL水平,降低胰岛素水平,能明显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李莹;张冠楠;曲佳音;刘露;贾丽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延安市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流行病学调查

    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1-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人健康文化素养相对滞后,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日益常见的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纤维素膳食方式以及劳动强度和体力活动强度的普遍下降,使肥胖率在我国城乡不同人群中迅速上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地处西北的延安市超重、肥胖的患病情况,确定防治措施,笔者于2007-2008年对延安市居民超重、肥胖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永莉;李社莉;吕双燕;李亚;冯继江;强海婷;徐杰;白小岗;王晶;呼双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突出的病理改变是合并微小血管病变和动脉血管壁的硬化,从而导致各种心、脑、肾血管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内分泌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血液流变学是从宏观、微观以至亚微观水平研究血细胞及血浆成分的变形与流动性质,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1.研究表明,在以葡萄糖及胰岛素调节异常为主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中,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黏度影响尤为显著[2].本研究对6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探讨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防治的意义.

    作者:姚颖;张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病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胃癌也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多是以慢性胃病为基础.为此,笔者研究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FoxP3+调节声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旨在探讨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明先;徐丽芳;陶岚;刘灿均;顾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国亚健康研究及干预对策的探讨

    亚健康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映的程度,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表示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为了更好的研究亚健康,笔者从亚健康的流行、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分型、干预措施等方面对亚健康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晓静;徐国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

    代谢综合征是以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耐量下降或Ⅱ型糖尿病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机制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近年来人们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方面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代谢综合征治疗包括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中药药物治疗.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戴晓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作为一种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强调患者主动承担疾病管理责任的新型保健服务模式已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患者自我管理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综合描述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模式和教育标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效果评价,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作者:檀平;董建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机戒烟干预和网络戒烟干预的国际进展研究

    提供戒烟帮助是控烟工作的重点之一.该文对国际上新显现的手机戒烟干预和网络戒烟干预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的控烟工作提供借鉴支持.手机和网络戒烟干预方式的共同优势在于:无时间和地域性的限制,范围更广;规避了有些人不愿意面对面交流的忧虑,保护了咨询者的隐私;成本相对较低.二者在可及性、沟通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则各有利弊.

    作者:王立立;王燕玲;姜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连素调节糖脂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黄连素具有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的活性.该文从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作用、葡萄糖转运及代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MP激酶活性、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方面探讨黄连素调节糖脂代谢及其联合调节的作用机制,并就其提示的临床应用前景及面临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彦凤;孙长颢;张剑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州市社区脑卒中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管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管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3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94例)和对照组(n=194例).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生存质量测定简表(QOL)分别在入选时、管理3个月后和管理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共失访8人,失访率为2.1%.人组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般临床特征、FCA评分、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管理3个月后和管理6个月后,两组FCA、QO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实验组管理3个月后相比入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6个月后与管理3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管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提高作用显著.

    作者:李芳健;于涛;曹杰;王家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村1 872名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于2008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人群平均收缩压为( 129.3±19.8 )mmHg,平均舒张压为( 81.3±9.8 )mm Hg.高血压患病粗率为36.6%,标化患病率为24.3%,男性为26.9%,女性为21.6%.高血压人群知晓率为53.2%,服药率为43.4%,控制率仅为9.2%.在血压正常人群中,仅36.4%的人血压处于120/80 mm Hg(收缩压/舒张压)以下,有63.6%的人血压处于正常高值.高血压人群患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比例高于血压正常人群.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高TG血症、超重和肥胖、经常饮酒、腰围和年龄大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 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与1991年相比明显增长(近1倍),而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仍偏低.

    作者:郑剑勇;谢建妙;陈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昆明市城乡居民劳动强度与高血压患病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城乡居民劳动强度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08年1-4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昆明市20岁及以上常住城乡居民5 191人,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和劳动强度分级.结果 调查对象中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3.8%、24.9%和18.1%,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1%、4.5%和1.9%,各劳动强度级别患病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C)、餐后2h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2 h-OGTT)、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劳动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各劳动强度级别均数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肥胖等多种混杂因素之后,中等体力劳动组和重体力劳动组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0.74(95%CI:0.43~1.31)、0.58( 95% CI:0.36~0.93),趋势分析P=0.03.结论 体力劳动强度对高血压的患病率有保护作用,经常性的适度体力劳动有助于降低居民高血压患病风险.

    作者:龚鹤琴;张茂镕;田荣;李志坤;马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铜营养状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目的 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铜营养代谢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的基本信息及四种含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并检测其血清铜含量及血脂各指标,对血铜与血脂等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四种含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铜(1.07-0.25)mg/L高于对照组(1.01±0.2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2).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控制年龄和性别后,血清铜与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铜营养代谢异常,其血清铜升高与血脂紊乱有关,而与四种铜丰富食品的摄人频率关系不明显.

    作者:王绩凯;冯哲伟;李青艳;李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国三城市社区居民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和分析城市社区人群使用全民健身路径器材进行身体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群体身体活动促进工作政策及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杭州、成都三地抽取有代表性的社区,在社区内或社区附近路径器材摆放地点对正在使用“路径”器材的18岁以上的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版本进行数据清洗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 77.5%的调查对象本着强身健体的目的使用路径器材进行锻炼.47.5%的调查对象坚持每天使用路径器材进行锻炼.调查对象每周使用路径器材进行锻炼的次数平均为(6.61±5.37)次,每次锻炼时间为(30.79±20.8 l)min,调查对象使用路径器材进行锻炼的历史平均达到(19.35±21.47)月.中老年组调查对象的锻炼情况优于青年组,文化程度低的调查对象的锻炼优于文化程度高的居民.结论 社区居民使用路径器材强身健体意识很强,目前影响路径工程使用情况的因素包括锻炼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在推广路径器材的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差异,针对青年、女性、老年人或在职人员研发创新性的策略动员社区各类人群积极参与锻炼,从而提升群体身体活动水平.

    作者:姜莹莹;杨丽琛;赵文华;杨正雄;申泰华;韩晓燕;厉志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发生的现状,评价其社会经济损失,为进一步开展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个街道48个居委的29 826名居民进行了伤害状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伤害的发生率为10.53%,标化发生率为8.12%,女性高于男性,位居前5位的伤害依次是跌倒、割刺伤、交通伤、扭伤、碰撞挤压伤.0-14岁以跌倒、碰撞挤压伤为主;15~34岁以交通伤、扭伤为主,35~59岁以割刺伤、交通伤为主,≥60岁以跌倒、割刺伤为主.致残率0.83%,残疾率87.17/10万,致死率为0.13%,死亡率为13.41/10万,平均每例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21年,潜在工作损失年为11年.每例直接经济损失2 802元,人均住院3.7 d,因伤休息26 d,需他人看护14d.结论 伤害在杨浦区居民中常见、多发,造成的后遗伤残、潜在寿命损失和经济损失均较大.

    作者:李志义;张亚英;黄惠敏;黄沪涛;高树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正常血压人群中糖耐量水平与A型性格的关系

    目的 研究糖耐量水平与A型性格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 在85例年龄35~76岁正常血压的受试者中实施A型性格的问卷调查及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新诊断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及正常糖耐量组.A型性格测试采用1985年由“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研究组”开发的A型行为问卷(TABQ).结果 新诊断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正常糖耐量组A型性格的构成比分别为50%、36.7%和22.2%,新诊断糖尿病组A型性格的构成比在三组中高.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年龄、性别及收缩压等潜在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校正系数1.4,表明具有A型性格的受试者2h餐后血糖较非A型性格受试者显著高1.4mmol/L(P=0.025).结论 A型性格人群有可能具有较高的餐后血糖水平以及较差的糖耐量状况.

    作者:李莉娜;商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上海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干预后血生化指标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上海市某社区78名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92名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的测定,应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女性HDL-C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男、女糖尿病患者的Apo-a均高于干预前,Apo-b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后男性HbA1c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指标好于干预前(P<0.05).男性糖尿病患者干预后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指标好于干预前(P<0.05).结论 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血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与男性患者相比,干预后女性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更为明显.

    作者:郑光;顾海雁;赵雪涛;王文祥;钱孝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体重水平职业人群业余时间身体活动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体重水平职业人群业余时间身体活动认知、态度和活动(KAP)的现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海淀区和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选取35 ~60岁职业人群,询问身体活动有关的知识、态度,并利用调整后的全球体力活动问卷( GPAQ)询问其业余时间中等强度及以上身体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并测量身高和体重.以代谢当量( METs)描述活动强度并计算每周活动量(MET-min/周).结果 3 297名35~60岁样本人群中,180人(5.5%)知道“每天应该活动6千步或1万步”,且3 249人(98.5%)认为“经常活动对促进健康重要”,不同体重水平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正常体重者业余时间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的参与率(45.7%)显著低于超重(54.4%)和肥胖者(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304人(42.6%)达到或超过了450~750 MET-min/周的低建议标准.业余时间不参加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未达标(<450 MET-min/周)、达标(450~750 MET-min/周)人群中肥胖者所占的比例(16.5%,17.7%,17.4%)均显著低于活动超标(≥750 MET-min/周)人群中的比例(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体重水平的样本人群身体活动有关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业余时间中等强度活动相对较少,有必要加强身体活动促进和健康教育.

    作者:陈晓荣;陈波;颜流霞;董忠;张新卫;赵文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肥胖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肥胖的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RevMan4.2统计软件,对搜集到的肥胖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体质指数(BMI≥25 kg/m2)、腰臀比(WHR:男>0.90,女>0.80)与冠心病关系的合并OR值分别为2.49 (95%CI:1.80 ~3.45),5.14(95% CI:3.76~7.04);WHR、腰围(WC)与冠心病关系的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0.03 (95% CI:0.02~0.04),3.82(95%CI:1.09~6.55);臀围(HC)与冠心病间无相关性.结论 BMI≥25 kg/m2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肥胖成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宋秀华;陈会波;贺圣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学龄期儿童肥胖干预对身高发育水平的影响

    目的 对学龄期儿童进行群体性肥胖干预,探讨儿童肥胖干预对儿童身高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厦门市肥胖发生率较高的地区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两所小学,1所为干预学校,1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项目”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2006年4月-2010年4月,对两所学校各840名学生进行每月一次的身高、体重监测,持续监测5年.结果 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下降(x2=27.198,P<0.001),干预学校学生的体质指数(BMl)均值下降明显,与对照学校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14,P<0.01).干预学校学生干预后的BMI值与干预前BMI值相减求差值,对照学校学生也与自己干预前BMI值相减求差值,对两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85,P<0.01).干预学校学生干预后的身高值与干预前身高值相减求差值,对照学校学生也与干预前身高值相减求差值,对两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 17,P>0.05).结论 对学龄期儿童进行肥胖干预不会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要有效地控制儿童肥胖,需要创造良好的控胖环境支持,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开展长期的、多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干预活动.

    作者:陈友兰;杨晓剑;杜玉开;管纪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天津市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青少年学生饮食行为,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0 758名大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68.0%的学生每天吃早餐,8.8%的学生基本不吃或很少吃早餐;14.1%学生从不摄入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40.4%的学生存在偏食情况;16.3%的调查学生每天喝软饮料;67.7%的学生每天吃甜点2次以上;6.4%的学生经常吃西餐.不同性别学生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喝饮料、牛奶较女生多,女生吃甜食和快餐较男生多,大学生不吃早餐现象较中学生多.结论 青少年学生存在偏食,爱喝软饮料,摄入过多甜点,喜食西餐等诸多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应引起教育、卫生部门的关注.

    作者:朱传芳;马洁;王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6-2009年深圳市宝安区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2009年到深圳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之一的宝安区某街道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结果 2006-2008年伤害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09年比2008年下降14.6%.2006-2009年伤害病例人次数男、女之比分别为3.43、3.37、3.33和3.43.伤害发生主要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有51 198例,占总例数的70.12%.结论 深圳宝安区伤害以工人的职业伤害为主,职业伤害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宝安区预防伤害优先干预的领域.

    作者:郭艳芳;刘晋洪;卢谭旺;周海滨;彭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无锡市慢性病发病网络直报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提高慢性病发病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方法 结合慢性病报告管理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研发慢性病发病网络直报系统.结果 建立了覆盖无锡市城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发病报告和社区确认的信息系统,并通过数据接口实现与医疗机构诊疗系统、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通过现场实施,达到了质控标准,提高了慢性病报告质量和管理效率.结论 慢性病发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开发利用,不仅提高了发病监测质量,而且通过整合卫生信息资源,进一步健全了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

    作者:钱云;张敬平;姚健;董美华;杨志杰;沈洪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80例分析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在我国,由于儿童营养状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本病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其发病率仍然较高[1].我院从2006年-2009年用金双岐(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思密达[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上)80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许丹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静脉溶栓6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及医疗技术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进入老年社会.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老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也越来越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一种.对于年龄<60岁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预后较好,但老老年仍是严重、危害大的病症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老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66例和常规治疗67例对照比较,对老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生存率及预后进行分析.

    作者:赵英艺;劳菊荭;马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0例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常遗留后遗症,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寻找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每个儿科医生共同关注的课题.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已有广泛应用,其疗效更加显著,在头痛、呕吐、抽搐、昏迷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均获得满意结果[1].阿昔洛韦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有效药物[2].我院从2006年1月-2009年6月采用纳洛酮联合阿营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袁玉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心电图QRS电交替的分析

    QRS电交替在各类器质性疾病以及健康人群中都可以发生,但其发生的机制尚未能明确,可能与心室内传导系统和心肌除极或复极化速度发生交替性改变等原因有关[1].恶性肿瘤患者除具有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之外,随着病程进展,尚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影响到循环、呼吸、消化等各个系统,一旦合并大量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严重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可以出现心电图QRS电交替.笔者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5年1月-2010年1月间17例恶性肿瘤合并心电图QRS电交替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张丽媛;陈英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的统称,它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COPD在急性发作期容易诱发2型呼吸衰竭,常规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呼吸兴奋剂等药物治疗虽可使多数患者急性期症状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常规治疗无法缓解,被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死亡率.

    作者:唐培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T定位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为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传统内、外科治疗病死率高达30%~49.3%[1].2009-2011年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6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向斌;熊明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BODE多维分级评分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疗效的临床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除呼吸系统症状外,患者还可表现为心脏功能下降、贫血、外周肌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心理应对能力下降等全身症状[1].单纯采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等反映气流阻塞的指标不能准确评估COPD 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2004年Celli等[2]采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气流阻塞程度(the degree of airflow obstruction,O)、呼吸困难严重程度(dyspnea,D)和运动耐力(exercise capacity,E)4种因素(以下简称BODE)综合判断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预后,结果显示,BODE评分比FEV1更能准确地反映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本研究通过比较下肢踏车训练前后中、重度COPD患者BODE评分的变化及与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评分的关系,探讨BODE多维分级评分系统评价COPD患者肺康复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瑞;陈荣昌;陈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