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3-7632
  • 国内刊号:13-1070/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8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奖
  • 口腔科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6期文献
  • 磁性附着体对人体重心动摇的影响

    目的磁性附着体作为外来的磁场介入体内,本文就其是否会对身体重心产生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0例男性志愿受试者,制作热压垫并在其上放置三个磁性附着体,观察磁性附着体放入前后身体重心轨迹动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磁性附着体放入前后,在睁眼和闭眼情况下,身体重心动摇轨迹的长度,包绕面积和矩形面积以及重心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结论磁性附着体不会对人体的平衡机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谭京;冯海兰;松木光洋;長澤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压氧对人牙周炎袋底不同形态细菌的作用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人牙周炎患者牙周各临床指标和袋内不同形态细菌的作用,为HBO治疗牙周炎的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20例牙周炎患者,用HBO治疗,常规方法测定患牙各临床指标的变化,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法观察袋底不同形态细菌的变化.结果HBO治疗后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和龈沟液(GCF)量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茵斑指数(PLI)轻度降低;HBO可明显减少牙周袋底的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和螺旋体的百分比,使袋底的致病菌明显减少,非致病性的球菌比例增加,且时螺旋体的比率改变程度大.结论HBO对人牙周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原因为HBO到达牙周袋袋底抑制了杆菌、梭状茵及螺旋体等的生长和繁殖,HBO可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陈铁楼;刘景昌;许兵;蔺世龙;刘娅丽;王刚;宋培智;吕玉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OT球帽状附着体固位型活动义齿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OT球帽状附着体固位型活动义齿的设计、制作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OT球帽状附着体为15例患者设计制作18件义齿.结果长者经2年零6个月观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患者戴用该义齿后,咀嚼功能良好,摘戴方便、美观舒适,基牙无病变.

    作者:盛列平;马庆芳;赵其荣;吴利群;方刚;贾敏华;张惠平;郑建斌;戴少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颈动脉阻断术在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源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累及颈动脉病变和6例颈动脉源性疾病的治疗经验.结果12例患者分别经DSA、超声波、MRI和螺旋CT血管成像确诊,并分别实施围阻断期的脑组织保护措施一Matas实验,颈内动脉返回压测定和保持阻断前高血压状态.本组病例均施行颈动脉阻断术.围阻断期无手术死亡.结论颈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应放宽其手术适应症范围.

    作者:叶茂昌;王来平;吴冰;张志宏;李容新;陈传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在游离腓骨瓣皮岛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在游离腓骨瓣皮岛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腓骨后缘中下份小腿外侧皮肤的腓动脉穿支,根据穿支的位置设计腓骨复合瓣的皮岛,结合术中所见情况进行比较,并观察术后皮岛的存活情况.结果3l侧腓骨后缘中下份的小腿外侧皮肤共测得腓动脉穿支89支(1~4支/侧,平均2.87支/侧),术中发现穿支的总数为87支(1~4支/侧,平均2.8支/侧),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腓动脉穿支的准确率为91.0%,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98%和6.90%.皮岛面积大12cm×8cm,小3cm×1.5cm.3l例腓骨瓣中,1例因静脉血栓经抢救无效后去除,其余的30例均获得成活,所有的皮岛均获得100%成活.结论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可以较为准确地探测到小腿外侧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提高了游离腓骨瓣皮岛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驰;彭歆;俞光岩;郭传;黄敏娴;张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透明及齿色固定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目的解决金属固定矫治器有碍美观的问题并介绍一种新型矫治器的使用方法.方法将透明及齿色固定矫治器应用于临床,介绍其使用方法;比较三种透明托槽的性能及适应症;改进其粘接技术;讨论其存在的问题;观察其疗效.结果透明及齿色固定矫治器疗效满意,其装置美观、隐秘,成人患者易于接受.结论透明及齿色固定矫治器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金属矫治器有碍美观的问题,此技术易于掌握及推广.

    作者:王曦;李锦标;李洪发;李玉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牙效果

    目的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所起的作用.方法选用2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用Panchel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下颌骨长度增加,上切牙内收;前牙覆盖减小,其中骨因素占70%,牙因素占30%;磨牙关系改善,其中骨因素占96%,牙因素占4%.结论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1分类错可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内收上切牙;其中,骨的改建是功能矫治的关键.

    作者:方义玉;李江宁;陈阳萍;陈扬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计算机Mesh图形头影测量分析在正畸领域的应用—Ⅱ、中国广西人Mesh正常图的建立及其颅面结构的研究

    目的建立中国广西地区恒牙早期和恒牙期正常男女的Mesh正常图,并对其颅颌面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拍摄150名中国广西地区正常人的头颅侧位片,利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化Mesh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广西正常男女的颅颌面结构大体一致,但某些局部表现出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和特性;恒牙早期至恒牙期,广西正常人牙弓、牙槽、下颌骨和软组织侧貌结构仍有生长变化.结论不同牙龄、性别的Mesh正常图亦有不同,临床分析应采用与患者相应的正常均值图作为参考.

    作者:欧阳晖;宋一平;李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涎腺癌mdr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涎腺癌mdrl mRNA的表达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法对35例涎腺癌进行mdrlmRNA检测.结果涎腺癌中mdrl mRNA表达率为31.4%,IOD值为0.295.结论mdrl mRNA在涎腺癌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耐药性有关.

    作者:刘浩;张建国;俞光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半导体激光促进氟化钠预防牙本质龋的研究

    目的为寻找更有效的预防牙本质龋的手段,应用半导体激光(激光参数:在输出功率为130mw下连续辐照2分钟,能量密度为40G/cm2)与2%氟化钠(NaF)(涂2分钟)溶液联合作用于离体人牙根表面来预防牙本质龋.方法所制标本分为4组,分别经激光加氟、氟、激光和空白处理,然后同时进行人工龋实验,制备磨片,照射软X射线片,用TMR软件(Transverse microradiography)对所拍X线片的表面层宽度、表面下层宽度及其相对脱矿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激光加氟组人工龋的表面下层宽度及其相对脱矿量较单纯涂氟组、单纯激光组、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单纯氟组人工龋的表面下层宽度及其相对脱矿量较单纯激光组、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单纯激光组表面下层宽度及其相对脱矿量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表面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能促进氟化钠的抗酸效果,这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预防牙本质龋的新方法.

    作者:万领;李玉晶;宿颖;葛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处理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后CyclinD1、E2F的表达

    目的探讨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后,CyclinDi和E2F表达的变化.方法2mmol/HMBA对培养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进行体外诱导72h后,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处理与未处理细胞的CyclinDi和E2F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MBA处理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CyclinDi和E2F表达,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1).结论HMBA通过影响CyclinDi、E2F的表达而发挥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静;王丽京;吴军正;司徒镇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牙骨质的表面形貌及组织学特点

    目的探讨在我国患病率较高的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是否存在牙骨质发育不良.方法快速进展性牙周炎(RPP)患牙31颗、慢性成人牙周炎(AP)患牙10颗和健康牙27颗,用体视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在普通光镜下观察牙骨质的组织学特点并测量牙骨质厚度.结果RPP患牙的牙根表面未见广泛的凹陷,与AP患牙相似.RPP组牙骨质厚度为0.035m±0 015nml(n=26),与健康牙0.034mm±0.015mm(n=2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患牙可能不存在牙骨质发育不良.

    作者:卫书盛;曹采方;孟焕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定量咬合干扰对颞下颌关节早期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咬合干扰及干扰的量对家兔颞下颌关节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0.15m、0.18mm、0.20mm厚的金属冠板粘接于A、B、C三组家兔左下第一至第三磨牙面形成咬合干扰,第三天处死家兔,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滑膜组织变化.结果0.15nm组家兔颞下颌关节的滑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18mm组滑膜变化以轻度渗出为主;0.20mm组左侧滑膜变化除渗出外可见增生,右侧滑膜变化主要表现为渗出.结论高于0.18mm厚的咬合干扰对家兔颞下颌关节能产生早期损伤,表现为滑膜渗出和增生性炎症反应,安装咬合干扰装置侧比对侧产生的反应重,病变部位主要在关节囊-关节盘移行部滑膜.

    作者:杨建军;赵文科;王守彪;佟昊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细胞周期及核型特征的分析

    目的研究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inunortalized mah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IMCC)的细胞周期及核型特征.方法收集不同代数的IMCC和第4代的髁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MCC)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征,并用染色体显带法观察其核型特征.结果 Gl期的MCC和IMCC所占百分比分别是79.7%和60.0%,G2期的细胞分别为6.1%和21.2%,S期的细胞分别为14.3%和18.8%.第4代MCC和第60代、第84代IMCC中有44条染色体的细胞分别占90%、53%和3l%.结论IMCC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多数IMCC染色体维持在44条,但随着培养次数的增加,IMCC的核型不稳定性增加.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刘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其恶变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A)及其恶变(Ca in-PA)中的表达,旨在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恶变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2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恶变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PA及Ca in-PA中表达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涎腺多形性腺瘤呈CD44v6强表达,恶变后呈弱表达,细胞间粘附力减弱,从而利于浸润转移.CD44v6在Cain-PA的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弱或不表达,显示瘤细胞粘附力弱,易于脱离肿瘤主体发生转移.

    作者:袁荣涛;纪祥瑞;孙显路;赵洁;李宁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分离株的蔗糖粘附能力

    目的探讨猛性龋儿童变链茵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茵(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含蔗糖培养液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结果各组变链茵分离株之间及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之间对玻壁的粘附比无显著差异;各组远缘链球菌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显著大于各组变链菌菌株(P<0.05).结论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与非猛性龋及无龋儿童分离菌株无差别;远缘链球菌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强于变链茵.

    作者: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缓释氟粘贴片对釉质病变深层脱矿的再矿化及沉积物的分析

    目的研究缓释氟粘贴片对釉质病变深层脱矿的再矿化作用及沉积物成分分析.方法12个牛牙釉质块,根据其48小时人工龋的表面硬度值均衡分为两组,在体外滴定系统中分别用0.25mgF和0.5mgF的氟粘贴片处理,4小时/片,共22片.11片和22片处理后,分别测定每组一个标本的剖面硬度值和其余标本的表面硬度值;用偏光显微镜和显微X线观察组织学变化;用扫描电镜观察标本表面和剖面的沉积物,用能谱进行元素分析.结果使用氟片越多,标本的表面硬度值越高(P<0.001);但等片数处理后,两剂量组标本的表面硬度值(P>0.05)及剖面硬度值间无显著差异.偏光和显微X线检查发现22片0.25mgF氟粘贴片处理后釉质病变区矿物增加多、效果好.沉积物多为圆形或近圆形颗粒,少数呈圆柱状,主要成分为钙和磷,釉表面比釉深层氟含量稍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氟粘贴片对釉质病变深层脱矿有再矿化作用,22片0.25mgF氟粘贴片处理后效果较好.釉质表面及内部沉积物为钙磷酸盐类,表面可能有CaF2.

    作者:葛瑶;王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人血清白蛋白对人牙龈上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人血清白蛋白(hunlan serum alburnm,HSA)对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gmgwalepithdian cells,HGE)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分离酶原代培养HGE,并用广谱细胞角蛋白单抗作细胞鉴定;l、10、50、100mg/ml的HAS预孵育于细胞培养板表面,细胞接种4h时MTT法观测HGE在聚苯乙烯表面的粘附.结果HGE可成功的原代及传代培养,HG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各处理组A490值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1~100mg/mLHSA预孵育于聚苯乙烯表面,对HGE的粘附在早期产生抑制作用.

    作者:刘宇;施生根;宋应亮;林松杉;郭航;章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壳聚糖复合生物膜引导颅颌骨再生的研究

    目的开发研制新型骨引导再生膜-壳聚糖复合膜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壳聚糖复合膜由可降解壳聚糖凝胶和珊瑚微晶复合而成,成膜经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测试后植入家兔的实验性颅颌骨缺损中,设置对照组;采用不脱钙组织切片、四环素荧光示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观测以及多媒体骨组织计量学分析等手段对该膜制品促进骨创愈合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该新型壳聚糖复合膜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内植入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家兔颅颌骨创愈合(P<0.05).结论新型壳聚糖/珊瑚微晶复合膜具备良好的引导成骨活性,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一种有效的口腔颌面骨组织引导再生膜制品.

    作者:姚晖;曲树明;张建华;史弘道;雷涛;张建成;杨韶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胶原与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在大鼠皮下的骨诱导活性

    目的评价I型胶原与rhBMP-2复合物在大鼠皮下骨诱导活性.方法将150mg牛皮来源的Ⅰ型胶原与l mg的rhl3MP-2相复合,冻干压成圆盘状,同时制备单纯胶原作为对照.将rhBMP-2/胶原、胶原及lmg的rhBMP-2植于大鼠背部皮下,于术后l、2及4周处死动物,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rhBMP-2/胶原复合物在大鼠皮下术后l周可诱导骨形成:术后4周,已完全由骨所代替,较单纯BMP植入组成骨时间早且致密.结论Ⅰ型胶原可作为rhBMP-2的良好载体,可增强rhBMP-2的诱导活性.

    作者:陈钢;赵士杰;俞光岩;王会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癌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TGF-β1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酶谱分析法测量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MMP-2和MMP-9的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TSCCa 12小时后,MM-2和MMP-9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GNM细胞12小时后,MMP-2和MMP-9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MMP-2和MMP-9活性与TGF-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GF-β1可能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金晓明;李金荣;李雅馨;李祖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鼻、眶部异位脑膜瘤3例

    笔者遇见了3例异位脑膜瘤病例,经X-线片,CT检查,全身检查证实无颅内病变,且均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现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9,26,50岁,病史5月~5年不等.2例初症状鼻塞、不通气,3例有眼球凸出、移位及不间断流泪症状,病变累及眶内l例,鼻腔副鼻窦3例.

    作者:陶峰;郭玉峰;金天寿;裴瑞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中鼻突球状突发育异常1例

    人类胚胎学已经证实,鼻部和上唇中部是由中鼻突和球状发育形成的.我科收治l例双鼻畸形等颌面正中发育异常的患者,手术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海;焦国良;耿文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牙外伤根充后牙根完全吸收l例

    患者,女,15岁,上前牙缺失,要求修复.检查:12缺失,牙龈表面色泽稍红,牙槽突低平,余未见异常.建议患者拍摄根尖片,以确定修复方案.根尖片可见:12缺失,缺失区牙槽骨密度降低,牙槽呈弧形吸收,吸收程度与对侧比较已达根尖以下,同时,12-缺失处明显可见两根密度较高的似牙胶尖样的针状物质.追问患者病史,其家长述该患者三年前曾受外伤,牙冠折断,在当地县医院做根充治疗后,桩冠修复.一年前,所修复的桩冠逐渐松动,后脱落.根据病史,可推断该患者为牙外伤根充治疗后牙根全部吸收.该患者遗留的针状物于局麻下手术取出,经证实,确为牙胶尖.

    作者:于美清;雍平;任贵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性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所有神经毒素中毒性强的一种.它是人类肉毒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虽然人类从十八世纪已经认识到肉毒中毒,但是直到十九世纪才发现Bt,它可以使中毒的肌肉麻痹(如呼吸肌麻痹),若不能早期确诊,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Bt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逐渐将Bt引入临床,以治疗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所导致的疾病.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范海东;王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正常腭及先天性腭裂的对照解剖学研究

    正常的腭部及咽部解剖结构是产生正常语音的基础.先天性腭裂整复手术的目的就是:封闭腭部裂隙,恢复腭部生理功能,为正常语音创造条件.完善的腭咽闭合是获得正常语音的前提,而对腭部肌肉的功能性整复则是产生良好腭咽闭合的基础[1~4].近年来,在对正常及先天性腭裂腭部肌肉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使先天性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序列治疗方法[4,5].本文仅就近年对正常人及先天性腭裂患者的腭部肌肉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健;金志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恒前牙根中部根折的处理和预后

    恒前牙根中部根折临床较为常见[1,2].过去一般采用拔牙术,80年代以来,国外对根中部根折的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保存活髓、保存患牙、定期复查的治疗原则.恒前牙根中部根折,应早期复位固定,定期观察,及时排除干扰,尽量保存活髓;必要时摘除牙髓,采用氢氧化钙、玻璃陶瓷合金水门汀、Thermafil充填器、牙胶等材料充填根管或断根覆盖术保存患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采用保守疗法,经长期观察,保存了大量患牙甚至活髓,有效率为76%[1].只要根折线未与口腔相交通(如深牙周袋),大多数根中部根折有可能正常愈合.

    作者:叶荣;王忠桂;王嘉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牙菌斑pH值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牙菌斑中一些细菌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pH值的变化正是反映了菌斑细菌的产酸情况.本文就菌斑pH的检测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综述如下.一、牙菌斑糖分解代谢的基本情况

    作者:刘大力;袁诗芬;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化剂注射和微波联合治疗血管瘤20例疗效观察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作者自1997年7月至2000年1月采用硬化剂瘤腔注射和微波技术对20例患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近期疗效较好.1.材料与方法: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0~50岁,平均22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 5年,病变部位为舌部及唇颊粘膜,病变范围2cm×2cm~3cm×3cm.临床上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桃源科帝达医疗设备公司联合研制的电脑微波治疗仪WTK-Ⅳ,输出功率0~100W,有输出调节及时控装置.

    作者:唐圣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侧鼻唇沟全厚瓣在全下唇缺损中的应用

    下唇肿瘤侵犯下唇的宽度大于2/3时,施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全下唇组织缺损,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整复方法主要有唇颊组织旋转推进术[1]及各种远端皮瓣的应用[2],它们存在术后张力过大、小口畸形、饮食功能障碍、白唇臃肿、二次手术等诸多不足,给患者带来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近年来,作者应用双侧鼻唇沟全厚瓣或辅以上唇转移瓣联合进行全下唇组织缺损的重建,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徐锦程;黄全顺;卢保全;廖圣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菌内毒素与牙髓炎关系的研究

    本文采用鲎试剂显色技术,定量检测急、慢性牙髓炎症状态下的牙髓腔内细菌内毒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内毒素含量与牙髓炎症状态下的临床表现间的关系.

    作者:肖水清;汪竹平;王铎;张锦心;王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封闭牵引矫正治疗未萌出上前牙

    未萌出上前牙临床上常见,矫治较困难,过去常采取拔除.本文就封闭牵引矫正治疗未萌上前牙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女6例;男2例.年龄8~15岁,上颌中切牙6例,尖牙2例.

    作者:王延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口腔手术术中心电血压监测154例临床分析

    近一年来,我院对154例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了术中心电血压监测工作.术前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程度,术中实施监测,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本组患者154例,年龄14~90岁,平均60.8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99例.154例中,原发为高血压病59例,冠心病44例,风心病6例,各种心律失常1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房颤5例,房早3例,室早2例,心动过缓2例,心动过速2例),其它病症有脑梗塞10例,青霉素过敏3例,心慌10例,晕厥和虚脱4例.154例患者,口腔处置为拔牙者129例,开髓20例,金属烤瓷冠修复的基牙预备4例,颌骨囊肿手术1例.所有患者术前、术中连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变化情况.

    作者:曹向山;张水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光固化粘接固定桥技术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应用

    本研究采用横行不锈钢丝固位针及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技术修复前牙缺失120例,经1~7年临床追踪观察,成功率为95%.一、材料和方法

    作者:杨路;孙克勤;梁朝霞;孙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牙合)垫诱导丝矫治器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牙合)垫诱导丝矫治治疗13例前牙反(牙合),它制作简单,戴用舒适,患儿易配合,矫治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3例前牙反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在9~12岁,替牙期1l例,恒牙早期2例,其中有遗传倾向3例.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张家口市老年人牙列缺损和缺失与修复的调查分析

    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患,我们于1997年至1998年分次对张家口市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不等比随机抽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瑞平;胡玉柱;张朝晖;安志良;常淑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矫治陈旧性髁状突骨折开(牙合)畸形

    本文对7例髁状突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所致的开(牙合)畸形和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方法、结果进行了介绍,对手术注意事项、适应症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刘中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egg细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正上颌尖牙唇侧低位

    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是口腔科常见病,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Begg细丝弓固定矫治器对30例患者进行了矫治,取得了满意疗效.一、资料和方法

    作者:秦德川;高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固定矫治技术固定外伤前牙

    我科自1997年起将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固定外伤前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9例,女8例.13岁以下10例,14~18岁11例,18岁以上6例,大37岁.单牙损伤5例,多牙损伤22例.多牙损伤多4颗前牙.方法:局麻下复位牙和牙槽骨,缝合撕裂牙龈,酸蚀处理松动牙及两侧2~3个稳固基牙唇面,替牙期邻牙元可靠基牙,可沿续到第一恒磨牙,粘着托槽,0.14mm弓丝结扎固定,调 ,固定4~8周,平均4.8周.

    作者:刘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我们采用微波综合治疗仪局部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40例58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作者:汪湛;何一川;沈绍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弹性防嵌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食物嵌塞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本文应用弹性义齿材料设计、制作弹性防嵌器治疗食物嵌塞,取得了良好疗效.一、材料与方法 采用长沙奥伦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弹性义齿成形机及弹性义齿材料.常规设计为颊、舌侧固位臂和防嵌梁两部分.但如所涉及的基牙临床冠短,为增加固位也可在近中或远中设计一组卡环,见图1.临床操作要点:制作方法与一般弹性义齿相同,但应注意防嵌梁薄处不宜小于0.8mm,故所对位置常须适当牙体预备;存在水平嵌塞者固位臂可宽些,覆盖2mm以上牙龈组织;外形应高度磨光.

    作者:田晓文;国佳;彭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颌面部猫抓病5例误诊分析

    猫抓病是通过猫的抓咬或与猫密切接触所引起的以局部皮损和无痛性区域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生于颌面部的猫抓病,表现为颌下、颈部及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淋巴结核及涎腺肿瘤.本文对1995~1999年我科收治的5例颌面部猫抓病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刘建良;陶江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分析

    阻基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主要症状是夜间睡眠打鼾和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及白天过度嗜睡.近三年来,我科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多;曲延征;欧阳奇明;陈泽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氢氧化钙制剂诱导根尖形成的探讨

    临床上儿童前牙因外伤冠折、双尖牙畸形中央尖,引起一系列病变,影响了牙根发育.近二年来,我们采用控制感染及药物诱导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矢小萍;程庐堂;吕华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唇裂患者术晨热的发病研究

    目的寻找唇裂患者术晨热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复习近十年来收治的492例唇裂患者病案资料,按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畸形程度、是否伴发腭裂及手术季节六类指标设计四格表或行列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晨热发病与年龄、营养状况、手术季节等因素显著相关.结论3~6个月患儿、营养不良患儿、夏季手术的患儿易发生术晨热,对这三类患儿应予谨慎对待.

    作者:张来健;吴惠明;王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颞下凹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研究颞下凹区神经内分泌癌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例原发于颞下凹区的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对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免疫组化研究确诊为神经内分泌癌,2例患者经手术及放疗后,随诊6个月及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颞下凹区神经内分泌癌较罕见,需通过免疫组化确诊.

    作者:张杰;张建国;高岩;赵福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瘘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需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橡皮条引流)(78例)与负压引流组(125例),记录术后涎瘘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负压引流组的涎瘘发生率(10.40%)低于传统方法组(16.67%),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腮腺疾病、腮腺术式及腮腺主导管处理与腮腺术后涎瘘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预防腮腺术后涎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彭歆;俞光岩;黄敏娴;马大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邯郸现代齿科器材经营部图书目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封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德正齿科新技术服务部广告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草珊瑚口腔膏—口腔溃疡牙周病患者的福音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河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河北省第六次口腔医学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