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合并脂肪肝的动物模型,再给予罗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4周、8周末测量大鼠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18周末测各组大鼠血糖、血清血脂、胰岛素、丙氨碱转氨酶、TNF-α和瘦素水平,并检测TNF-α在肝脏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在糖尿病组大鼠肝脏的表达明显增加,罗格列酮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肝脏的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TNF-α在肝脏的表达水平.结论 罗格列酮对合并脂肪肝的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战建;张耀;苏杰英;庞建华;宋庆芳;王振贤;徐焕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常规治疗组(A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B组)2组.所有受试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血小板表面CD62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治疗后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血小板表面CD62p明显低于A组,NO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含有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可阻止血小板活化因子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能有效对抗肺心病患者肺动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韩书芝;平芬;李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自由基水平,探讨一氧化氮(NO)和氧自由基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了63例骨性关节炎患者(OA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和关节液中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A患者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关节液中NO和MDA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的含量(P<0.01,P<0.05),SOD含量低于血清中的含量(P<0.05).结论 OA患者体内自由基水平增高,NO和氧自由基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锋;聂喜增;马湘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对增殖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处于增殖期的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患儿3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体组织中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 (1)用药组瘤体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染色明显减弱,2组之间的VEGF表达差异非常显著(Hc=6.9630,P<0.01).(2)瘤体中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用药组和对照组中都呈高表达,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c=0.0587,P>0.01).结论 (1)平阳霉素乳剂可降低增殖期毛细血管瘤体组织中VEGF的表达.(2)平阳霉素乳剂未对瘤体组织中bFGF的表达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野战涛;牛爱国;张玉斌;王洪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 试验组:采用异长春花碱(NVB)+顺铂(D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单用NVB+DDP.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9.0%(23/39)和36.6%(15/41)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3.1%(9/39),而对照为43.9%(18/41),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对照组为24.4%(10/41),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康莱特联合NP方案化疗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王振兴;张振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细胞外基质含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200 例各种临床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并与100 例健康人(对照组)做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肝炎轻型以上组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急性肝炎组(P<0.01),且4项指标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联合检测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 联合检测4项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对掌握病情的演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军;张纬;田茶;赵玉良;齐顺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下介入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38条患体)患者在DSA下行静脉造影后行激光或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手术方式:(1)单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6例,7条肢体;(2)激光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25例,31条肢体,其中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1例,1条肢体,交通支离断3例,3条肢体.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平均随访4个月(2~11个月),31例患者均痊愈,无局部复发,疗效满意.结论 在DSA下介入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美观、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联合微创手术扩大了治疗应用范围.
作者:崔凯;程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早期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对27例经尿道电切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内开始以40 mg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保留30 min,每周1次,连续用8周.观察预防复发的疗效.结果 26例完成1个疗程,1例复发.灌注期间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患者可耐受.结论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作者:郭跃先;郭铁;段习勤;杨士杰;王伟;马建国;蒋玉清;李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明显减少,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好.
作者:韩凤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近10年胃癌合并穿孔26例的诊断、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术式选择.单纯穿孔修补术(或加胃空肠吻合术)7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其中3例于术后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胃癌根治术6例,行空肠营养性造瘘术1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1例.结果 本组死亡2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0/24)、58.9%(14/24)、33.3%(8/24).结论 早期诊断,采取手术切除加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穿孔患者的佳方案,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周学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设计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介绍几种手术方法,研究这些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探讨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四种前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自1994年开始应用前臂皮瓣85例.结果 85个皮瓣成活81个,成功率95.3%,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手的外观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比较满意,按Swanson评定标准:手失能<5%.结论 前臂皮瓣用于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可以缩短病程,便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和外观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志鑫;邵新中;张克亮;于亚东;张桂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基本操作,其广泛应用于尿潴留、腹部手术以及全麻、昏迷、肾功不全患者.在神经外科中脑外伤致长期昏迷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较长,且此类患者因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较差,若护理不当极易产生诸多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和财力浪费.为降低院内感染,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本文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疗效显著.
作者:付淑平;田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监测,以寻求较为理想的手术室空气消毒法. 方法分别采用紫外线、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醋酸氯己定4种不同消毒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在消毒前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紫外线、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醋酸氯己定消毒前后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差异,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紫外线、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的消毒差异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醋酸氯己定消毒后与紫外线、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消毒后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 醋酸氯己定的消毒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空气消毒剂.
作者:张卫红;孙素芬;李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和降低了中心静脉穿刺的风险,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实施PICC置管的40例患者,对其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作者:吕彦锋;王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症,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和暂时性的特点.患者不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了身心健康.我院自2005年12至2006年3月,采用影像、电生理及皮层电图定位,插管全麻下行致痫灶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保证了治疗效果,15例患者经手术,均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付玲娣;孔艳莉;张素芳;张秀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的护理关键在于护士的素质.护士群体素质的高低从一定意义取决于护士长的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走向市场.因而管理模式也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护理实践中运用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适应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理念.护士长的一切工作要正视人的私欲,肯定人性的合理性,维护人的个体价值.在具体工作中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首要的、本质的和核心的因素.通过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 ,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来扩大管理效能,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作者:刘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中枢直接和间接损伤、误吸、咳嗽、吞咽反射减弱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等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致使伤员缺氧窒息,从而加重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迅速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及血液等异物,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改善通气,能有效缓解低氧血症,减少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1-4].本文通过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
作者:孙红燕;韩艳珍;燕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ant vegetative state,PVS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又称为植物性昏迷、植物人.PVS患者的大量出现,不仅带来了一系列医学和社会学问题,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科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PVS患者15例,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雪平;张卫红;周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笔帽类支气管异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异物,吸入气管及支气管时,绝大多数都是顶端向下,空心向上[1].嵌顿时间久后易形成阻塞下方的肺部产生肺不张,形成较大负压,不易由支气管镜下钳取,手术难度高,危险性较大,开胸率较高.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本文用YAG激光辅助成功取出伴有患侧肺不张的笔帽类支气管异物8例患者,成功率高,避免了开胸手术.
作者:蒋新霞;段乃超;吕哲;孙栓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对110例急慢性滑囊炎患者行高频彩色普勒超声(CDFI)检查,并均经手术、穿刺及病理证实.现对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滑囊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莉;甄景琴;张文云;殷春霞;朱瑾;张宇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HBV携带者136例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新元;宁更献;彭霞;侯军良;王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上病情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可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能低下、脑性瘫痪和癫痫等.降低HIE患儿的死亡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患儿及其家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瑄;丑广程;杨小巍;冯会清;谢雪兰;王二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时,人们需要一个暂时的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它能够保存被激活的信息表征,以备进一步加工之用,1974年Baddeley等[1]称这种机制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代表执行工作记忆的典型反应为延迟反应.在功能上,工作记忆包括执行控制和贮存激活表征两个方面.表征是暂时或永久储存在神经元网络里的符号码.
作者:王贵振;李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 其发病原因很多,一般认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皮脂腺肿大,皮脂腺分泌增多, 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淤积于毛囊形成脂栓.在厌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大量增生繁殖,产生溶脂酶,分离皮脂产生游离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淤积的皮脂进入真皮内,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另外,免疫反应、遗传、内分泌障碍、多脂多糖及刺激性饮食、高温及某些化学因素均参与痤疮的整个发病过程,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临床治疗方法多样.
作者:刘巨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赛庚啶为一哌啶类化合物,具有抗5-HT,阻断H1-受体及抗胆碱作用.其阻断H1-受体作用较强,主要用于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其临床新用途报道逐渐增多,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体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族锌依赖性内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各种蛋白成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能特异性抑制其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是细胞外基质合成及代谢平衡中两个重要的酶系,参与多种与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重塑有关的生理过程,如组织发生、组织修复、血管形成等,二者表达的失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慢性溃疡、皮肤老化、牙周炎以及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有关[1].近来研究表明,MMP及其抑制剂与多种皮肤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蔡丽;丁政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科学的发展不断揭示着人们所未了解到的各种领域,21世纪被认为是脑科学的世纪,目前脑科学研究的热点是揭示学习和记忆机制.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的应用于该领域,从整体到微观、从行为到基因,不同层次的研究被广泛的展开,而行为学方法在学习记忆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观察学习和记忆变化的主要方式.本文就学习和记忆中主要的行为学方法作以简要论述,希望能为该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些信息.
作者:薛承景;李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男,53岁.主因咳嗽1个月,支气管镜检查:左肺上叶支气管可见新生物,咬检报告:肺鳞癌.选择紫杉醇化疗,用药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20 mg分2次口服,即用紫杉醇前12 h用10 mg,用紫杉醇前再用10 mg.0.5 h前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0 mg 和西咪替丁400 mg作药前预处理,以防过敏反应发生,于2006年8月25日10:30,给紫杉醇 (商品名福王,扬子江药业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批号06032901,24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约1 min后,患者突然感恶心伴剧烈呕吐,头晕伴胀痛,颜面色青紫,心慌气短.
作者:李保庆;张云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例1.37岁,已婚,孕5产3,外用避孕套避孕.因停经60 d ,口服药物流产2 h,阴道流血多,自觉头晕,心慌,于2003年5月10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2003年3月7日,经量正常.5月7日,因停经60 d在我院门诊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B超提示宫内早孕,故给予药物流产.
作者:靳多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失常而无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灶或全身疾病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具有明显抗孕激素作用,临床上常用来终止妊娠和引产.近几年来,临床工作将其应用于功血治疗.本文对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和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徐桂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乳没生肌散外敷治疗糖尿病足2级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2级坏疽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乳没生肌散,对照组40例给予0.1%利凡奴尔纱条外敷,每天换药1次,观察3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乳没生肌散外敷治疗糖尿病足2级坏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红英;李英敏;张红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二仙汤对更年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临床观察更年期妇女高血压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8例, 2组均以尼群地平为基础用药,分别服用安慰剂和二仙汤,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生活质量和血压值.结果 治疗后生活质量在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性功能、工作状态、生气和活力、睡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二仙汤可改善更年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宝珍;范世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客观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致双侧瞳孔散大的治疗效果. 方法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随机分为:同时减压组(治疗组)30例,常规减压对照组30例.同时减压组手术人员分为2组,同时行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骨瓣大小≥12 cm×15 cm).常规减压组,即行常规的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同时剪开硬脑膜.结果 同时减压组存活20例(66.7%),死亡10例(33.3%);常规减压组存活8例(2 6.7%),死亡22例(73.3%).结论 双额、颞、顶同时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作者:刘熙鹏;赵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32P间质内放疗囊性胶质瘤方法及效果.方法 利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32P间质内放疗.结果 15例患者均随访1~3年 ,其中1年生存13例(86.7%),2年生存11例(73.3%),近3年来生存9例(60%). 结论 利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32P间质内放疗治疗脑深部及功能区囊性胶质瘤 ,其操作简单,疗程短,放疗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闫洪生;任洪军;闫建齐;邢建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癫痫(epilepsy)是一种常见且起因比较复杂的慢性临床症候群 ,是以大脑神经元反复性、突发性异常放电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据统计, 目前在我国, 癫痫的发病率在3.5‰~4.8‰,每年新发癫痫病人约有30余万人.虽然抗癫痫药物可使70%~80%病人的发病得到控制或发作减少,但仍有20%左右的癫痫病人不能被药物所控制,或因药物毒副作用无法用药而成为顽固性癫痫[1].
作者:赵文清;董长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以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为观察靶位,通过伽玛刀治疗后SFO的变化,研究 SFO与伽玛刀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建立C6大鼠胶质瘤模型,对其行伽玛刀治疗,于治疗后14 d对SFO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大鼠SFO室管膜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细胞坏死明显.结论 SFO的形态学变化与脑内免疫状态有关.
作者:赵庆秋;赵文清;周立霞;岳向勇;杜亚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青年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应对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神经外科20 04年3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内血肿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32.2岁. 均经CT确定为脑内血肿,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病变位于幕上8例,幕下1 例,出血量20~70 ml.结果 9例患者入院后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2例进行了术前栓塞,详细了解畸形血管团的构筑情况,全部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同期行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8例,重度致残1例,无1例再出血及死亡.术后均复查血管造影,提示手术切除干净,未见1例残留畸形血管团.结论 对于年轻患者发生脑内血肿,如果患者病情及医院条件许可,应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动静脉畸形诊断,并可对部分病例行畸形栓塞;急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同期行畸形血管团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
作者:孙永东;黄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多发性颅内胶质瘤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和脑转移瘤相混淆,我院自2005年开展立体定向活检术(stereotactic biopsy,STB)以来,运用立体定向活检术确诊了8例多发性颅内胶质瘤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董长征;赵文清;李文玲;赵庆秋;王昆鹏;康进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常见合并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原则.方法 对179例颅底骨折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的复习,进一步探明颅底骨折合并症的发生机制.结果 治疗效果良好170例,持续性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合并症,是颅底骨折的治疗关键.
作者:李建华;李聪慧;左书浩;苏现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采用立体定向32P内放疗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其2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现报告如下 .
作者:孙立;许建强;田德棒;张记民;黄鑫;王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治疗、预后.方法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198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在显微镜下手术:脊髓脊膜膨出切除修部术+内外终丝切断松解术,藏毛窦切除+内外终丝切断松解术,或合并脂肪瘤切除术、神经松解或单纯外终丝切断松解术.结果 随访1~2年,131例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恢复良好者60 例(活动自如,肌力5级,无畸形,无感觉障碍)占43%;中等恢复71例(轻度畸形, 单足内翻,肌力4~5级,可自主活动,无感觉障碍)占53.4%;无明显恢复者8例肌力同术前,感觉同术前.1例术后1周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加功能锻炼效果显著.
作者:王贤书;倪端宇;杨志国;程征海;岳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性疾病,关于癫痫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癫痫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反复发作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大脑功能失调,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兼而有之.癫痫又是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癫痫发病率在美国为0.4%,在西欧为0.5%,在我国为0.4~1.5%.任何可能影响脑的结构和脑功能的病理过程,均可引起癫痫发作,其病因很多,包括先天畸形、感染、中毒、外伤、肿瘤、脑血管畸形,代谢,染色体异常和原因不明 .虽然大多数的癫痫病人经系统药物治疗可得到良好的效果,由于长期用药可致中毒及智力、性格、行为等方面的不良改变,约有25%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其中又有25%~60% 可获益于手术治疗.在此只阐述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癫痫有关方法.
作者:汪业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颅内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还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在美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年发病率为2~9/100 000,2004年统计全年约有18 400新患者被诊断为恶性脑肿瘤,同时有12 690例病人死于此病,占儿童肿瘤死亡病人的26%,成人肿瘤死亡病人的2%.颅内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是胶质瘤,具有高的死亡率和短的中位生存时间.过去20年中虽然对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如立体放射神经外科等新的临床治疗手段,且辅助设备的发展使神经外科的手术变得更加精细、安全、彻底,然而胶质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未见提高.同时各种新化疗药物的应用结果同样未能提高胶质瘤患者整体的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
作者:江涛;王忠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P33ING1及PINCH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新鲜胶质瘤标本50例,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33ING1和PINCH在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50例胶质瘤标本中P33ING1阳性表达率为90%(45/50),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阳性(100%);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P33ING1表达水平下降,2者呈负相关(P <0.01).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38/50),正常组织中有3例表达,阳性率为37. 5%(3/8);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PINCH表达水平越高,2者呈正相关(P<0.01).P33 ING1与PINCH在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LI)呈明显的负相关(r=-0.5422,P< 0.01).结论 抑癌基因P33ING1的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而作为信号连接蛋白PINCH的表达则对胶质瘤的侵袭与转移起促进作用.P33ING1 与PINCH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是影响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焦保华;代彬;姚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央区占位性病变术前、术中定位方法,并介绍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病例40例,术前均行CT和(或)MRI检查.术前、术中应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定位 .术后随访3月,对比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言语功能.结果 4 0例患者,术前有功能受损者28例(70%),术后降为20例(50%);术前无功能受损12例(3 0%),术后为20例(50%).结论 感觉运动区占位病变手术切除依赖于精确的术前、术中定位和手术操作技巧.
作者:卢圣奎;郭二坤;焦保华;耿少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掌握山西省河津市碘缺乏病病情的动态变化,评价食盐加碘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根据<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要求,在本市碘缺乏病监测点进行了病情监测,现将2005年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周雪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