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672-1721
  • 国内刊号:14-1314/R
  • 影响因子:0.56
  • 创刊:1997
  • 周期:旬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6
  • 全年订价:3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2011年15期文献
  • 产道血肿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积聚形成的血肿,对产妇的危害很大,它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产道血肿是产时和产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不显性出血,常容易忽视,且出血量不易计算,以至于耽误处理治疗,给产妇造成严重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为了不断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道血肿的发生率,我们要及早预防,严密观察,及早发现,积极处理.现将我院2007 年3 月-2009 年3 月阴道分娩所发生的产道血肿分析如下.

    作者:洪芸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腕带标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 探讨身份标识手腕带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的方法及重要意义.方法 我院眼科从2010年1月开始对白内障患者应用手腕带,对手腕带作为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使用手腕带进行双向核对患者的身份,未发生护理差错.结论 身份标识手腕带安全、有效、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了患者的安全管理,降低了医疗风险.

    作者:郑仁女;付小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小腿皮肤Ⅲ级慢性溃疡1例治疗与护理体会

    老年人由于其全身各系统功能退变,免疫力低下,易产生皮肤溃疡,尤其有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皮肤溃疡.我科于2010年9月18日收治1例外院转入的老年小腿Ⅲ级慢性溃疡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糖尿病病史5年,在外院治疗2年余一直未愈.入我科后经止痛、清创、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改善溃疡灶局部微循环、理疗、护理、康复训练,1个月后患者小腿溃疡治愈出院.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宏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ICU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6 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有效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导管气囊破裂及阻塞等有关.结论 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郑春兰;卓雪英;林幼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颅骨修补术患者围术期97例护理

    目的 总结颅骨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97 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头部备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体位、引流管、营养、康复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97 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平稳,积极配合治疗,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 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莉;邹文彬;周正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硒锌氨基酸治疗儿童锌缺乏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硒锌氨基酸治疗儿童锌缺乏病的疗效.方法 将414例锌缺乏儿童随机分为硒锌氨基酸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血锌的增加值.结果 治疗组血锌平均增加值为3.37 μmol/L,对照组为0.92 μmol/L,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08例中,显效153例,有效51例,无效4例,对照组206例中,显效95例,有效32例,无效79例,χ2=87.36,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硒锌氨基酸治疗儿童锌缺乏病疗效显著.

    作者:陈秋云;王萍桂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地震所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护理探讨

    汶川大地震后,造成一大批伤病员被送往医院,我院胸心外科收治大量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精心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范利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综合护理

    1999年5月-2010 年5月我们为1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通过正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积极的术后监护,加上整个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心理明显降低,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AMI 急诊PTCA 的成功率,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月华;王青妍;苗洁清;姜丽梅;戚新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浅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血管迷走反射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早发现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征象,及时观察和护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此类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加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龄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

    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系统的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及引流管的护理,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细致有效的护理活动,能够增强患者的耐受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曹维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嗪+鸡血藤)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敷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活血化瘀治疗,常规护理;敷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施治.结果 敷药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结论 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并予以恰当的护理疗效显著.

    作者:张利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妇科腹腔镜围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围术期护理方法,制订护理程序.方法 对我科2008年5月-2010年6月开展的54 例腹腔镜手术(试验组)与54 例同病种开腹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指标:留置尿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感染等.结果 腹腔镜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有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下床活动早、肠蠕动恢复快、进食早等优点.

    作者:刘小莉;严小芬;王美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脑卒中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后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的特点,分析观察护理重点、难点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2例脑卒中患者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系统护理及病员亲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病情(语言功能、肢体肌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均获得明显好转,其中65例患者生活基本自理,20例需要协助生活,7例因经济问题中途放弃治疗.结论 系统的护理及仔细的病情观察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持续吸氧患者夜间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持续吸氧患者夜间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在呼吸内科接受持续吸氧的430 例患者,通过观察、提问、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持续吸氧患者夜间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结论 通过加强持续吸氧患者夜间管理,可使氧疗效果明显改善,吸氧患者依从性提升,家庭照顾效果得到改观.

    作者:刘温温;王妙娜;宋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对我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3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83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好转出院,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汤宁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创伤性脾破裂27例急救与护理体会

    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不断增加,临床收治了大量开放性或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脾脏是腹部脏器中容易损伤的器官,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0%[1],是腹部闭合损伤中占首位的损伤性疾病.我院普外科2009 年1 月-2010 年6 月收治了27 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声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目的 在手术中的使用配合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8月110例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护理配合.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因器械故障而影响手术进度及出现并发症.结论 手术室护士充分了解超声刀的性能、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够保障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提高手术配合效率.

    作者:邹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稀释检测高值ALT和AST避免肝病临床误诊

    目的 提示ALT 和AST 高值的标本易导致检测时底物耗竭,报出错误的结果.注意稀释检测高值标本,避免误导临床对肝病的诊断.方法 留取生化仪发出底物耗竭报警的标本,稀释后进行检测.将稀释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稀释检测后,ALT 升高的幅度中位数为43.4%;AST 升高的幅度中位数为24.9%.其中AST 比ALT 的比值(S/L)发生变化的占35.0%(7/20).结论 导致底物耗竭的高值ALT 和AST稀释前后检测的结果差异很大,如果不做稀释检测就发出报告易导致临床肝病误诊.

    作者:沈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拒绝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120 例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对其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统计2 组干预后接受胰岛素治疗情况.结果 两种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试验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让2 型糖尿病患者尽早接受胰岛素治疗.

    作者:陈利平;谭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后溢尿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分析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原因,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1 例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更换导尿管后溢尿的发生率.结论 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及严格执行灭菌技术操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导尿管型号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可以减少溢尿的发生率.

    作者:陆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的术中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76 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尤其是准备足够的温热生理盐水,并在术中维持灌洗液温度和压力.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维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口服硫酸镁联合结肠透析机清洁肠道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口服硫酸镁联合结肠透析机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 将97 例肠道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 例采用口服硫酸镁加结肠灌注透析机清洁肠道,对照组40 例采用结肠灌注透析机清洁灌肠,对2 组患者肠道清洁有效率、肠道舒适度、时间及用水量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前清洁灌肠患者的肠道清洁度、肠道舒适度、时间、用水量较对照组有优势.结论 口服硫酸镁加结肠灌注透析机灌肠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易被患者接受的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郭敏;赖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提升患者信任度的护理技巧

    患者的信任有助于提高疗效,化解矛盾纠纷.应注重树立护士真诚的护理道德操守,训练技术基本功、常见技术性问题处理技巧,加强语言性技巧、催款问题处理技巧,以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技巧等.

    作者:胡亚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护理执业告知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告知义务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护士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和人们物质生活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的纠纷随之上升,必然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信誉.

    作者:徐秋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影响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订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的目标.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制订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 静脉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浅谈基层医院护士长的管理技巧

    管理的技巧是指对管理工作中难以测量或不可捉摸部分的把握.而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是应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指挥员,其既起着沟通信息及协调科室内外关系的桥梁作用,又担负着科室及所属病房管理和专科护理业务技术的直接指导任务[1].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笔者结合7年来担任基层医院护士长的管理经验,就护士长的管理技巧作如下探讨.

    作者:肖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浅谈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措施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临床护士所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已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危险.而护士的身心健康将会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护士职业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更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护士职业压力,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已成为当前护士职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者:安媚;李红梅;孙菡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无论在临床医疗与护理、护理科研与教学、护理管理与法律上均有重要价值.如发生医疗纠纷或患者涉嫌刑事案件时,完整可靠的护理记录可提供当时诊断的真实经过,使其成为重要的法律证据或线索.因此,护士应及时、准确无误、完整地书写好护理记录,以保证其法律的严肃性.为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使记录更加及时准确、完整,现结合我院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孙宏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调查、护理治疗、生命体征心电变化的观察、健康教育、康复活动指导、预防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2例死亡.结论 及时就诊治疗、心理护理、搞好基础护理、康复活动指导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特殊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观察对特殊创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不同创伤患者3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诊治,医患关系十分和谐.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积极的心理干预,对实施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医疗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万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探讨降低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方法.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分别测量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周后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周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改善总有效率(81.13%)高于对照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但对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科学、系统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洪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自然分娩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68例)采用信息疗法和松弛疗法分阶段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产后干预组焦虑(SAS)和抑郁(SD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实施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好患者的心态和情绪,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作用,现将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刘瞻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和系统的健康教育,本组病例全部安全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其获得与自己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宣教内容度过手术期,无切口感染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在缓解疼痛,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及提高行走能力等方面均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结论 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避免许多影响疾病康复的不利因素,保证手术的成功和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作者:陆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功能锻炼与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的重要意义

    随着整体护理在医院开展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成为疾病康复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功能锻炼是通过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患者患肢的肌肉、关节活动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促进患者全身局部血液循环.骨科患者正确、适量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地、大范围地恢复患肢功能,促进机体早日康复[2].骨折患者在拆除石膏、夹板后往往会发现受伤的肢体明显变细,关节活动也不像伤前那样灵活,骨折固定的时间越长,患者的年龄越大,这种现象就越严重,有的甚至造成终身残疾.

    作者:徐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简化护理文书书写促进护士贴近患者

    护理文书是护士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标等资料的总称[1],是护士观察、评估判断患者的护理问题,以及为解决其而执行医嘱、护嘱或实施护理行为的记录.它以文字的形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准确、全面的记录,所以护理文书既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法律文书.

    作者:乔美玲;赵兰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学解剖实验课中常见的学生心理反应及对策

    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解剖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亲手触摸尸体标本和模型能进一步加深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是尸体标本,对于初次学习解剖学的学生来说,不免会产生好奇、紧张、恐惧及厌恶等心理反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汪茂胜;崔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护生在供应室的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习阶段,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对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每一个在职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供应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全院提供充足、完好、规格齐全、品质保障的消毒灭菌物品的任务,供应室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在临床医疗护理科研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到供应室实习是十分必要的.但供应室的实习时间通常很短,如何让护生在短短2 周的实习时间中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我科通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带教效果,现将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ICU 护理教学体会

    临床实习是书本理论与临床衔接的桥梁,是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也是在校的理论学习进一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位带教老师都肩负着园丁与向导的重任,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并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

    作者:曾燕;邱晓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伦理学教育在肿瘤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实施

    目的 探讨在肿瘤护理临床教学中实施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 进行小讲课理论引导、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行为引导及护生实践活动指导.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伦理学教育后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满意度.结论 将伦理学教育融入肿瘤护理临床教学十分必要,三种方法的实施成效显著.

    作者:马敏;张彩莲;薛艳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目的 改进护理教学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带教意识及带教能力,培养新形势下具备各种技能的护理人才.方法 分析实习生及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保证了护理计划的落实,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及护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护理教学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只有科学地安排讲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才能为临床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懂业务的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

    作者:吴春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供应室小组式分阶段带教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实习生应用小组式分阶段带教方法对护理教学的影响.方法 将在供应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人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采用小组式分阶段带教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比较2组教学的满意度和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结果 2组在教学方法满意度、学习兴趣、实习计划落实、个人综合素质、理论与操作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组式分阶段带教法优于传统带教法,前者更利于激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罗喜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开胸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落实开胸手术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按术前康复指导和术后康复护理两个阶段进行.结果 58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运用康复护理能使开胸手术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康小琴;张淑林;张鲜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浅谈护士素质与护患纠纷发生的关系

    近年来医院护患纠纷有增多趋势,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烦恼,也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护士上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恐怕语言上、行为上稍有不慎,被患者和家属抓住把柄投诉,不仅给医院带来经济上、名誉上的双重损失,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对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抛开患者及家属只强调自己利益、过度维权等原因不讲,就护士方面的原因来说,护士素质永远都不能忽视.

    作者:宋修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的管道护理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1],在临床各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近几年我国应用VSD治疗各种创面取得了满意疗效,尤其在急、慢性软组织缺损和(或)感染性创面,伴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或骨外露的治疗应用[2]效果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护理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步开展.

    作者:陆日清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