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娣
目的 分析持续吸氧患者夜间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在呼吸内科接受持续吸氧的430 例患者,通过观察、提问、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持续吸氧患者夜间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结论 通过加强持续吸氧患者夜间管理,可使氧疗效果明显改善,吸氧患者依从性提升,家庭照顾效果得到改观.
作者:刘温温;王妙娜;宋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探讨降低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方法.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分别测量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周后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周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改善总有效率(81.13%)高于对照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但对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科学、系统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洪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调查、护理治疗、生命体征心电变化的观察、健康教育、康复活动指导、预防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2例死亡.结论 及时就诊治疗、心理护理、搞好基础护理、康复活动指导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身份标识手腕带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的方法及重要意义.方法 我院眼科从2010年1月开始对白内障患者应用手腕带,对手腕带作为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使用手腕带进行双向核对患者的身份,未发生护理差错.结论 身份标识手腕带安全、有效、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了患者的安全管理,降低了医疗风险.
作者:郑仁女;付小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订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的目标.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制订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 静脉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血管迷走反射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早发现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征象,及时观察和护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此类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加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颅骨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97 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头部备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体位、引流管、营养、康复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97 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平稳,积极配合治疗,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 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莉;邹文彬;周正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6 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有效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导管气囊破裂及阻塞等有关.结论 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郑春兰;卓雪英;林幼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硒锌氨基酸治疗儿童锌缺乏病的疗效.方法 将414例锌缺乏儿童随机分为硒锌氨基酸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血锌的增加值.结果 治疗组血锌平均增加值为3.37 μmol/L,对照组为0.92 μmol/L,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08例中,显效153例,有效51例,无效4例,对照组206例中,显效95例,有效32例,无效79例,χ2=87.36,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硒锌氨基酸治疗儿童锌缺乏病疗效显著.
作者:陈秋云;王萍桂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脑卒中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后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的特点,分析观察护理重点、难点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2例脑卒中患者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系统护理及病员亲属的密切配合,患者的病情(语言功能、肢体肌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均获得明显好转,其中65例患者生活基本自理,20例需要协助生活,7例因经济问题中途放弃治疗.结论 系统的护理及仔细的病情观察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管理的技巧是指对管理工作中难以测量或不可捉摸部分的把握.而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是应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指挥员,其既起着沟通信息及协调科室内外关系的桥梁作用,又担负着科室及所属病房管理和专科护理业务技术的直接指导任务[1].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笔者结合7年来担任基层医院护士长的管理经验,就护士长的管理技巧作如下探讨.
作者:肖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系统的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及引流管的护理,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细致有效的护理活动,能够增强患者的耐受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曹维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76 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尤其是准备足够的温热生理盐水,并在术中维持灌洗液温度和压力.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维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120 例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对其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统计2 组干预后接受胰岛素治疗情况.结果 两种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试验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让2 型糖尿病患者尽早接受胰岛素治疗.
作者:陈利平;谭立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提示ALT 和AST 高值的标本易导致检测时底物耗竭,报出错误的结果.注意稀释检测高值标本,避免误导临床对肝病的诊断.方法 留取生化仪发出底物耗竭报警的标本,稀释后进行检测.将稀释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稀释检测后,ALT 升高的幅度中位数为43.4%;AST 升高的幅度中位数为24.9%.其中AST 比ALT 的比值(S/L)发生变化的占35.0%(7/20).结论 导致底物耗竭的高值ALT 和AST稀释前后检测的结果差异很大,如果不做稀释检测就发出报告易导致临床肝病误诊.
作者:沈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临床实习是书本理论与临床衔接的桥梁,是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也是在校的理论学习进一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位带教老师都肩负着园丁与向导的重任,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并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
作者:曾燕;邱晓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实施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好患者的心态和情绪,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作用,现将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刘瞻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原因,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1 例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更换导尿管后溢尿的发生率.结论 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及严格执行灭菌技术操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导尿管型号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可以减少溢尿的发生率.
作者:陆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汶川大地震后,造成一大批伤病员被送往医院,我院胸心外科收治大量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精心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范利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落实开胸手术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按术前康复指导和术后康复护理两个阶段进行.结果 58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运用康复护理能使开胸手术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康小琴;张淑林;张鲜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