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影响因子:1.46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75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3期文献
  • 陈伟教授治疗女性冠心病经验

    介绍陈伟教授治疗女性冠心病临床经验。陈伟教授注重女性病人阴血不足、痰湿为患、肝失疏泄特点,并例举临床验案二例:运用中医四诊和参,结合现代医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认识,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病人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以活血养血为主,缓解期以益气健脾为主。对心律失常女性冠心病病人,予以益气养阴、清三焦之火治疗。以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冠心病临床用药有所借鉴和启发。

    作者:励冬斐;陈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30岁以下青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病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55例青年急性AM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AMI常见病因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大量吸烟46例(83%);劳累、压力过大35例(63%);过度饮酒24例(44%);高热量高脂肪饮食43例(78%)。结论医务人员积极加强健康教育,嘱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取戒烟限酒、缓解压力、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有效护理对策,不仅避免 AMI发生,同时也避免其他疾病发生,预防大于治疗,是降低青年 AMI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红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部SWI检测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脑内铁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腹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肝硬化再生结节(RN)显示能力的价值,探讨肝硬化病人再生结节与脑内铁含量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肝硬化病人,所有病人均行肝脏常规 MRI序列(T1WI、T2WI)及 SWI扫描,肝实质局灶性结节样低信号定义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在所显示低信号数目多层面作为研究层面,比较常规 MRI序列与 SWI序列在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数目。采用头颅 SWI技术评估肝硬化病人脑内双侧苍白球及壳核的铁含量,应用 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SWI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数目与脑内铁质沉积的相关性。结果 SWI序列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数目多于常规 T2WI序列(87.3±5.3 vs 25.3±1.2),对肝硬化再生结节显示敏感度更高(P<0.01)。肝脏SWI再生结节数目与苍白球铁含量呈正相关(r=0.834,P=0.030),与壳核铁含量无相关性(r=0.012,P=0.430)。结论肝脏 SWI序列在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肝硬化病人肝功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肝脏 SWI序列可反映肝硬化病人脑内铁含量,为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秦江波;张辉;王效春;谭艳;吴晓峰;张磊;王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周华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临证经验总结

    周华教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对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治疗经验,提出痰瘀阻络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症的基本病机。临证多以化痰祛瘀法作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症的基本法则,兼以疏肝解郁、平肝潜阳、交通心肾,并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杭宇;周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人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两组维持8周治疗时间。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高于对照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别为47.33%±5.33%和40.65%±6.72%明显高于治疗前30.35%±6.24%和30.45%±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 B型利钠肽(BNP)与 C反应蛋白(CRP)值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浆 BNP与 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压、眩晕、肺部感染、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能有效降低血浆 BNP与 CRP含量,提高 LVEF,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亚莉;金道群;袁少飞;鞠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科门诊或住院的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病人87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日5 mg口服,治疗1周,1周后血压控制不理想增加服药剂量至每日10 mg,所有病人治疗5周。比较病人用药前、不同治疗时期、治疗后血压,评价该药物临床疗效。结果87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人服药后显效44例、有效3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40%。比较病人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治疗后收缩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3周、4周、5周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不同治疗时期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病人6例(6.90%)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郑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重症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包括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67 h±1.54 h、15.03 h±5.2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 LVEF、LVFS、VESD、LVEDD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与对照组85.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平均住院次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0.30次±0.07次、8.95 d±2.24 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心力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同时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缩短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间,且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心功能。

    作者:刘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非洛地平联合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人血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联合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人血清胱抑素 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病人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给予盐酸贝那普利5 mg每日1次口服,洛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口服;试验组19例给予非洛地平5 mg每日1次口服,洛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8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总胆固醇、血清胱抑素 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压、总胆固醇、血清胱抑素 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压、总胆固醇、血清胱抑素 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洛伐他汀可有效控制血压,推测其与降低病人总胆固醇、血清胱抑素 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

    作者:杨晓莉;李敏;罗涛;卢志先;周月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对心脏手术病人心搏出量及CO2蓄积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对心脏手术病人心搏出量及 CO2蓄积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外科行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病人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病人均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盐酸吗啡0.1 mg/kg,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为咪达唑仑0.1 mg/kg~0.2 mg/kg诱导入睡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2.mg/kg、维库溴铵0.15 mg/kg~0.20 mg/kg。对照组27例予以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27例予以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记录并测定两组心搏出量、CO2蓄积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主动脉开放后5 min(T3)时心搏出量较高,停机时(T4)时 CO2浓度较低(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AP)均下降(P<0.05);与麻醉诱导前(T1)比较,T4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停机4 h(T5)时研究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提高,术后24 h血浆皮质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心脏手术病人可使心搏出量及 CO2蓄积量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作者:张刚;张小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长时程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长时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冠脉造影(CAG)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进行 Gensini评分,测定 HRV时域分析指标连续24 h内正常 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以 SDNN为数值由高到低分为3组,比较各组 Gensini评分差异。结果各组间年龄、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ensini评分与SDNN呈负相关(r=-0.235, P=0.03)。结论 HRV时域分析指标 SDNN的下降与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程度相关。

    作者:张伟伟;张一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血压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血压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超声心动图结果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质量(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充盈峰(A峰)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 IGF 1、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2.125,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提高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病人心室重塑。

    作者:赵碎巧;操银针;李信华;丁勇英;李娟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64层C T低剂量前门控轴面扫描在冠状动脉CTA的应用

    目的:评价64层 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门控轴面扫描不同电流设定量设置对射线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体重指数(BMI)≤22 kg/m2、心率65次/min以下、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的临床疑诊冠心病病人7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进行前门控冠状动脉 CT检查。A组为对照组(电流设定量为600 mA);另外两组(B、C)为试验组(低电流量扫描),电流设定量分别为500 mA、400 mA,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评估各组图像质量,并对有效辐射剂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减少16.67%、33.3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 CT冠状动脉成像前门控轴面扫描,BMI≤22 kg/m2病人适当降低管电流,既可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作者:贺敬红;李健丁;张瑞平;乔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 N末端 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心肌灌注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术后 NT proBNP 水平、LVED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灌注水平、LVEF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再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方式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较直接 PCI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血流再灌注及心功能,降低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的风险。

    作者:杨丽娟;戈吉祥;任书贤;姚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利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表进行吞咽功能床旁评估,并记录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治疗2周,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6周、8周时疗效显著,S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有明显疗效,可在临床工作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浆TNF α、IL 1及IL 8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IL)1及IL 8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疗法,由5 d开始,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采用放射免疫法在不同时间点(24 h、5 d、14 d、21 d)分别测TNF α、IL 1及IL 8水平;两组均在发病24 h及90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另取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发病24 h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TNF α、IL 1、IL 8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5 d时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TNF α、IL 1及 IL 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4 d、21 d时高压氧治疗组 TNF α、IL 1及IL 8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4 h高压氧治疗组病人 NIHS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90 d高压氧治疗组病人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降低血浆TNF α、IL 1及IL 8水平,减轻脑出血后脑组织炎性反应,可明显降低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吕云利;赵波;刘吉耀;廖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武汉市60岁及以上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生活习惯、既往病史,测量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研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分析其病因学联系及独立危险因素作用。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4886名,高尿酸血症者占15.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男性、高血压、体重指数(BMI)、戒烟、经常饮酒等与高尿酸血症有显著病因学关系(P<0.05);高尿酸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饮酒、TC、TG、HDL C、BMI、高血压病史等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 )及95%可信区间(CI )分别为1.044(1.029~1.059)、1.364(1.181~1.575)、1.152(1.011~1.313)、1.334(1.206~1.474)、0.410(0.270~0.622)、1.107(1.074~1.140)、1.295(1.056~1.588)。结论60岁及以上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比例为15.0%,年龄、饮酒、TC、TG、HDL C、BMI、高血压病史等可能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作者:李茹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苁蓉精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苁蓉精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D)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PD病人根据意愿,选择采用西药治疗或西药加苁蓉精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初始剂量250 m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苁蓉精(肉苁蓉、淫羊藿、黄精组成)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UPDRS总分为15.68分±6.32分,对照组治疗后UPDRS总分为16.12分±4.5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4%,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苁蓉精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早期 PD病人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

    作者:许清水;肖绍坚;陈少强;林友宁;陈诗雅;覃威;许茜;张宏伟;蔡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心肌酶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超敏C 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肌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神经症及睡眠障碍病人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心肌酶和 hs CRP检测,同时调查临床资料与神经功能状况判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54分±1.24分和2.45分±1.2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9.3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 hs CRP含量分别为4.08 mg/L±1.09 mg/L和1.68 mg/L±0.98 mg/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3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1,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hs CRP和总胆固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心肌酶和hs CRP水平呈现高表达状况,且能影响神经功能的病变程度,有利于指导病情诊断与预后判断。

    作者:于凌云;欧丽黎;刘仁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42例病人共计49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9个动脉瘤100%栓塞35个,近全栓塞14个。42例病人随访1个月~8个月,死亡1例,恢复良好36例,轻度残疾5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治疗创伤小、可早期手术从而避免动脉瘤二次破裂、尽早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从而减轻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术后不留疤痕、不影响美观等优点。

    作者:任红岗;梁建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卒中后抑郁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接受米氮平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盐酸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DM)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疗效。结果接受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两组病人 HAD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治疗组在第4周、第6周 HADM评分分别为8.20分±1.35分、6.36分±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4分±2.83分、10.87分±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嗜睡、便秘、口干、多汗、食欲下降病人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乏力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结论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胡锦全;李贞艳;刘勇;刘永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病人生命和生活质量。大多数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近年来对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的血压控制、血糖管理及颅内压控制等方面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故本研究对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飞;陈萍萍;吴晓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复方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段在冠心病治疗的应用日趋普及,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制约这些方法疗效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诸多研究采用中药复方对 MIRI的防治进行探索和研究,揭示多方面机制,本文就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黄欣玮;赵桂峰;毛静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

    近年来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率逐年上升,卒中后抑郁不仅会降低病人生活质量,且将大大阻碍康复进程。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对病人的康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卒中后抑郁近年来中医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刘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心综合征研究进展

    脑心综合征是由于急性脑血管事件导致心肌损伤的一组综合征。本文根据文献综述法总结其发病机制、检查手段及治疗方法的进展。

    作者:田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APJ/apelin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APJ/apelin主要分布在心血管系统,认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病理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防治有重大作用。APJ/apelin具有正性肌力、扩血管、降血压、促血管内皮生成及抑制心肌肥厚等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参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保护心血管,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方向。

    作者:刘林;任爽;张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辛伐他汀对大鼠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加速减速装置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分为安慰剂组与辛伐他汀组,口服生理盐水与辛伐他汀14 d,另选健康 SD大鼠作为对照组。以经修改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mNSS)来测定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淀粉样β阳性前体蛋白(APP)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测定轴索损伤程度,以 Bielshowshy银染法测定神经轴索密度。结果与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 mN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 APP阳性神经轴索密度明显降低,而银染阳性神经轴索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SS评分与神经轴索密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辛伐他汀能促进颅脑外伤后弥漫性周索损伤中神经轴索损伤的修复与增长。

    作者:史立信;胡福广;徐兆冰;吴景春;张文超;王传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ligustrazin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机制及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乳鼠 CFs,实验分为5组,A组(对照组):培养时不加干预药物;B组(AngⅡ组):加 AngⅡ10-6 mol/L;C组(川芎嗪低剂量组):AngⅡ10-6 mol/L+川芎嗪5 mg/L;D组(川芎嗪中剂量组)AngⅡ10-6 mol/L+川芎嗪10 mg/L;E组(川芎嗪高剂量组)AngⅡ10-6 mol/L+川芎嗪20 mg/L,干预48 h后,采用 RT PCR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及钙调神经磷酸酶催化亚基 Aβ亚型(CnAβ)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α SMA及活化T细胞核因子3(NFAT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α SMAmRNA、CnAβ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 SMA、NFAT3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B组比较,C组α SMAmRNA、CnAβ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 SMA、NFAT3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 E组α SMA、CnAβ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 SMA、NFAT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川芎嗪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 AngⅡ诱导的 SD大鼠 CFs心肌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心脏成纤组细胞纤组化川芎嗪抑制 CFs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常煜胤;路明;卢太苓;丁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PAI 1、t P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造模组,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荣通脉低剂量组(0.7 g/kg)、复荣通脉中剂量组(1.4 g/kg)、复荣通脉高剂量组(2.8 g/kg),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及胸主动脉 PAI 1及t PA免疫组化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血糖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胸主动脉PAI 1表达在各造模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在复荣通脉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表达明显受抑制;胸主动脉 t PA表达在各造模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在复荣通脉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可抑制PAI 1、促进t PA在大鼠胸主动脉的表达。

    作者:崔荣岗;田风胜;苏阳;白海龙;边云;孟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大株红景天抗 MIRI的作用。方法将 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红景天苷预防组(红景天苷+缺血再灌注,S+I/R)、红景天苷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红景天苷,I/R+S)、红景天苷预防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 LY294002组(S+I/R+LY组)、红景天苷治疗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 LY294002组(I/R+S+LY组)。红景天苷预防组和预防组+LY组造模前连续给药3 d;红景天苷治疗组和治疗组+LY组再灌注即刻加予红景天苷;Sham组和 I/R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预防+LY 组和治疗+LY 组于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前30 min 腹腔注射 PI3K 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后,迅速摘取大鼠心脏留取心室,运用 Evans’blue及 TTC法双重染色,确定心肌梗死区和缺血区面积;运用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 I/R组比较,红景天苷预防组和治疗组均能显著缩小 MIRI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P<0.05),TUNEL法检测阳性细胞核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防组和治疗组比较,预防+LY组及治疗+LY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扩大,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有效减少 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作者:刘晓丹;潘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桂枝汤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兔血清TNF α、IL 6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桂枝汤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药物组用桂枝汤灌胃2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2周。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药物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采用 ELISA法检测血清 TNF α和 IL 6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后各时间点 TNF α、IL 6表达均升高(P<0.05),分别于结扎2 h、4 h达到高峰;与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桂枝汤组结扎后各时间点 TNF α和 IL 6表达均下降,结扎后6 h心脏射血分数增高(P<0.05)。结论心肌缺血后炎性介质 TNF α、IL 6水平明显升高,桂枝汤复合方剂可能通过减少其释放,改善缺血损伤,从而保护心肌。

    作者:范晓飞;刘贵京;王颖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睡眠及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病人睡眠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9月—2015年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103例 VCIN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脑欣治疗组(5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舒脑欣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脑欣滴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 PSQI、HAMA和 HAM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舒脑欣治疗组(脱落6例,共47例)较常规治疗对照组(脱落3例,共47例)在 PSQI总分降低、入睡时间缩短、睡眠障碍事件降低、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睡眠时间增加及睡眠效率提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功能障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 HAMA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 HAMD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对 VCIND病人睡眠及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对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作者:陈书丽;薛蓉;张轩;林传行;韩雪娇;熊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益气通脉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机体Gal 3,ESM 1和Omentin 1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血液黏度、半乳糖凝集素3(Gal 3)、内皮细胞特异分子(ESM)1和人网膜素(Omenti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冠心病心绞痛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通脉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其白细胞比容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原(NT proBNP)、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Gal 3、ESM 1和 Omentin 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6,P<0.05)。两组治疗前 LVEF、6MWT、NT proBNP、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Gal 3、ESM 1和 Omentin 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LVEF、6MWT和 Omentin 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NT proBNP、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Gal 3、ESM 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升高或降低水平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通脉汤能提高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可增强心功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作者:李高楼;朱开功;杜庆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瘀证与代谢综合征血管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代谢综合征(MS)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代谢综合征病人130例,血瘀证组病人72例,非血瘀证组病人58例。比较两组病人性别构成、年龄、吸烟率、体重指数、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进行测量与计算,比较两组血管损伤硬化的差异性。结果血瘀证病人较非血瘀证年龄高65.25岁±5.30岁 VS 56.01岁±3.26岁(P<0.05)、吸烟率高83.3% VS 44.8%(P<0.01)、脉压大59.84 mmHg±14.26 mmHg VS 43.93 mmHg±14.88 mmHg(P<0.01)、LDL C高3.98 mmol/L±1.28 mmol/L VS 2.65 mmol/L±1.05 mmol/L(P<0.05)、IMT厚1.19 mm±0.14 mm VS 1.01 mm±0.09 mm(P<0.01)、baPWV快1.72 m/s±0.22 m/s VS 1.43 m/s±0.26 m/s(P<0.05)、ABI低0.81±0.12 VS 1.08±0.21(P<0.05)。结论 MS病人中医辨证属于血瘀证者血管损伤严重,活血化瘀治疗 MS病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曲美他嗪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血浆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 proBNP)、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水平、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 NT proBNP和血清 H 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SDS和 HA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乌灵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作者:周艺;尹德录;赵新华;王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出血指数对急性脑出血病人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脑出血指数(ICH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出血病人780例,分为脑出血存活组(590例)和脑出血死亡组(190例;院内死亡)。记录入选病人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细胞分析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等。分析各指标对脑出血预后的测评价值,评估各指标对脑出血住院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血压、血糖、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脑出血指数(ICHI)公式[ICHI=年龄(岁)/10+血清葡萄糖(mmol/L)+白细胞计数(109/L)-GC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 ICHI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 ROC曲线面积(AURC)为0.797(95%可信区间为:0.762~0.832,P<0.001)。ICHI对死亡率的适值为18;对死亡率敏感性、特异性及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分别为0.637,0.800和0.437。与总体死亡率(24.39%)比较,1827(死亡率62.86%)时住院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年龄增大,体内各种应激反应加重及危险评分偏高,脑出血病人预后较差,ICHI作为一个简单预测模型,可用于脑出血病人的预后评估。

    作者:成涛;杨柳;郭庚;陈小飞;王建红;胡琼;张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阳上扰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如无禁忌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并对症予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联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证候积分、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降低,两组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天麻葛根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脑血流量。

    作者:郭娜;焦黎明;闫冬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hs CRP、TNF α及血钾、血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及血钾、血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AMI病人作为AMI组,108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来我院诊治的稳定性(SA组)和非稳定性(UA组)心绞痛病人各108例。分析4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1 d、2 d血清 hs CRP、TNF α及血钾、血钠水平,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将治疗后30 d内死亡的 AMI病人设为死亡亚组,存活者设为存活亚组,比较两组上述 hs CRP、TNF a、GRACE评分、TIMI评分并分析血清 hs CRP、TNF α及血钾、血钠水平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AMI病人观测指标均有显著变化;AMI病人死亡组TNF α、hs CRP、TIMI及GRACE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而血清血钾、血钠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 hs CRP、TNF α与 TIMI及 GRACE评分、TIMI评分呈线性正相关;而血钾,血钠与 TIMI及 GRACE评分呈线性负相关。结论 AMI病人发病初期 hs CRP、TNF α及血钾、血钠水平能较好地反映病情,并以此准确评估预后。

    作者:陈运起;李海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府逐瘀汤对急性脑梗死病人CGRP,ET 1,S100β和GFAP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1、S100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106例,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其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el Meyer评分,CGRP,ET 1,S100β和 GFA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明显优于对照组73.58%(χ2=4.104,P<0.05)。两组治疗前NIHSS,Fugel Meyer评分,CGRP,ET 1, S100β和GF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ET 1,S100β和GFA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 Fugel Meyer评分和 CG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显著,具有降低神经损伤,提高运动功能,与改善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作者:徐文莉;钱川;陈占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数据挖掘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检索1994年—2016年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文献65篇,方剂87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首方剂中138味中药,频次超过2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25味。支持度为20,药对34个。结论具有温阳益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功效的药物是治疗慢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

    作者:孟云辉;闫慧明;刘真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