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影响因子:1.46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75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6期文献
  • 张文高教授益气温阳活血与解毒配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验

    探讨张文高教授运用益气温阳活血与解毒配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机理分析,通过验案介绍临证方药运用经验。

    作者:季倩倩;张文高;杨传华;郭金昊;陈永志;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家庭医生高血压病人契约式管理19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契约式管理的效果。方法家庭医生采取契约式服务、预约门诊及利用高血压信息管理平台等管理模式对19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分别在管理前、后3年进行效果观察。结果高血压病人管理3年后与管理前相比,病人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规律服药、非药物干预等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高血压并发症认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通过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进行社区高血压病人管理是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降低高血压级别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晓艳;张桦;朱瑜;毛伯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汤粉英从肝治疗原发性头痛经验

    原发性头痛是内科常见病,探讨从肝治疗头痛的经验,总结汤粉英教授从肝治疗头痛的理论依据,根据病情不同分期从肝辩证分型,以及常用药对和典型病案。

    作者:仓志兰;冯瑶婷;汤粉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叶酸片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叶酸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病人共300例。根据叶酸服用剂量不同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为叶酸片5 mg/d组、1.25 mg/d组、0.8 mg/d组,每组100例。服用叶酸片前及服用叶酸片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监测血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服药前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服药后1个月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6个月后5 mg/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1.25 mg/d组、0.8 mg/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叶酸片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但5 mg/d叶酸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疗效更好。

    作者:杜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周绍华益气温阳法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总结

    周绍华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工作,在中药治疗多系统萎缩(MSA)积累丰富临床经验。对于多系统萎缩采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在临床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司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郁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郁散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率变异性(HRV)和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均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舒郁散水煎汤剂,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空腹温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血清hs CRP水平、HRV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 hs CRP水平降低(P<0.01),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高频指标(H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研究组治疗后 HF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郁散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抑制动脉血管内炎症反应,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

    作者:乙伶;徐素娥;吴同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在改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心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在改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将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则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的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心率(HR)、血压及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中有3例发生咳嗽,对照组病人中有2例发生咳嗽,症状较轻,不影响病人的用药治疗。在用药前后的心率、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 Q10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病人的心肌能量代谢,改善病人的心功能。

    作者:王文荣;裴彦祯;高静茹;赵壮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舍曲林联合氯硝西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联合治疗对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症(MD)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伴 MD的 ACS病人与60例不伴 MD的 ACS病人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给予常规 ACS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干预组口服舍曲林(加量至50 mg/d)与氯硝西泮(1 mg/d)。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cTnI)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结果4组病人治疗后 cTnI、hs CRP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各干预组均比对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对伴有或不伴有MD的ACS病人,舍曲林和氯硝西泮联合使用均能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cTnI、hs CRP水平,减少室性心律失常次数,以改善 ACS近期预后。

    作者:李鸿博;李建中;李卉;高晓欢;郎小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脂和chemerin的影响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与单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脂和血浆 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92例,随机分为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组(B组),每组46例,记录所有病人一般资料及既往病史,常规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 chemerin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血浆 chemer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与 B组 TC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与 A组比较,B组 TC、LDL C、血浆 chemerin水平明显降低,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 TC、LDL C水平及血浆 chemerin水平,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

    作者:李振莲;王秀玲;任振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降脂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的降脂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 CHD伴高脂血症病人,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在常规 CHD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病人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TC、TG、HDL C、LDL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病人 TC、TG、HDL C、LDL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是一种不良反应少、降脂能力强的药物。

    作者:赵洪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3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急诊行 PCI术开通罪犯血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分别于冠脉介入术前、服药1个月、服药3个月观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 1)、E 选择素(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清 sICAM 1、sVCAM 1、E selectin较入院时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急诊 PCI 术后的炎症反应。

    作者:李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情况与TNFα及白介素6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脉病变情况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白介素6(IL 6)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152例冠心病病人,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观察并比较4组 TNF α和 IL 6水平,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冠脉病变积分与 TNF α和 IL 6水平的关系。结果 AMI组、UAP组和 SAP组 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 6、TNF α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AMI组、UAP组和 SAP组病人血清中 IL 6和 TNF α水平与冠脉积分呈正相关,其中 AMI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31、0.081,而UAP组分别为0.191、0.121,SAP组 TNF α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的偏回归系数是0.230。结论冠脉病变积分与TNF α和白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两者水平与急性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情况密切相关。

    作者:都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浆脑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前后的 BNP值,分析 BNP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 BNP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相邻两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治疗后不同心功能分级间 BNP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BNP值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且心功能改善后射血分数值升高,BNP值降低,BNP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邓荣花;韩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贝前列素钠联合西洛他唑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西洛他唑和瑞舒伐他汀联用的基础上,长期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 T2DM合并 LEAD病人62例,均经住院药物治疗两周后,按院外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口服西洛他唑100 mg,2次/日,瑞舒伐他汀10 mg,1次/日;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40μg,3次/日,总疗程均12周。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大行走距离及无痛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多普勒血管超声测定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及凝血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 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大行走距离及无痛行走距离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联用西洛他唑和瑞舒伐他汀相比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 T2DM合并 LEAD病人的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芬;王彦;孟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所有病人均予以冠心病心力衰竭综合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 36)评估两组病人入院、出院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为84.6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对照组为13.4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心功能及SF 36评分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病人心功能及SF 36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病人不良反应,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姚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心舒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人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文立;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TDI)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均置入 DDD型起搏器,心室电极放置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入选病人根据术者建议和病人意愿置入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保持病人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缓慢心律失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分别测量病人术前及术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从而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左心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9个月及12个月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适合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

    作者:吴磊;陈还珍;杨永生;吕吉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皮冠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4例,随机分为 PCI组(27例)和溶栓组(27例)。所有病人于治疗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分别进行评分,同时测定其抑郁发生率。结果与溶栓组治疗后相比,PCI组 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MIDAS评分明显升高(P<0.05);PCI组抑郁情绪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与溶栓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会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抑郁焦虑情绪程度。

    作者:李荣;郑义;肖艳平;陈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的血流评估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分级变化。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24 h行 TCD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溶栓治疗后24 h大脑中动脉 TIBI分级。结果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 TIBI分级之间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呈负相关关系。溶栓治疗后第90天时,改良 Rankin(mRS)评分提示疗效良好者60%(30/50)、疗效不良者40%(20/50),不同 TIBI分级之间 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TIBI血流分级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恢复程度相关,能够反映溶栓治疗效果并有助于判断预后,TCD可作为评估脑梗死血流的一种检测方法。

    作者:刘淑萍;刘淑敏;李英;陶红;佟明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成人脑外伤后难治性癫痫的循证治疗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为1例成人外伤后难治性癫痫病人确定治疗目标及治疗方案。方法充分评估病人情况后,按照 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从 Cochrane 图书馆(2013年第4期)、Cochrane Epilepsy Group Specialised Register、Medline (PubMed 网站2003年12月30日—2013年12月30日)和EMBASE、CBM上进行检索。获取有关难治性癫痫治疗的临床循证指南、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或者Meta分析,检索主题词为refractory,epilepsy,treatment,brain injury;guideline,Pre-gabalin;self mangement.and.educ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treatment,prevation,drug;RCT;human;meta analysis;systmatic re-view;adult patient,难治性癫痫;治疗。并从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对其进行系统评价,获取佳证据用于临床治疗。结果共检索出3篇相关的临床指南,不同问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124篇,系统评价或 Meta分析14篇。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为病人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病人的病情和意愿,该病人控制症状可以选用新型抗癫痫药物普瑞巴林,其短期应用副反应发生率很低,但可以很快控制症状;目前不主张中医中药治疗;控制症状后长期在家加强自我监控可以有效减少发作的频率;不主张预防性在家用药。结论采用循证治疗的方法,对于中年外伤后难治性癫痫病人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抗癫痫药物预防可以减少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次数,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可以减少认知障碍和死亡率。

    作者:刘迪;杨静;江健;朱秋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帕金森氏病病人抑郁、焦虑的临床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老年帕金森氏病(PD)病人抑郁、焦虑情况,分析影响抑郁、焦虑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78例老年 PD病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对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利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抑郁、焦虑相关因素,并利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78例 PD病人中抑郁43例(55.12%),在 HAMD 17评分中出现频率高的5个项目(评分≥1分)依次为抑郁情绪、全身症状、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工作兴趣减退;焦虑46例(58.97%),在 HAMA评分中出现频率高的5个项目(评分≥1分)依次为认知功能、紧张、焦虑心境、失眠、躯体性焦虑(肌肉系统);病程和 UPDRS Ⅲ评分与老年 PD病人伴发抑郁的密切相关(P<0.05);受教育程度和 UPDRS Ⅲ评分与老年 PD病人伴发焦虑密切相关(P<0.05)。结论抑郁、焦虑在老年 PD病人中发病率率较高,病程和 UPDRS Ⅲ评分是病人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和 UPDRS Ⅲ评分是病人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 PD病人高危因素,及早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马金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期间脑梗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治疗后,两组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2.284,P<0.05),但观察组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8,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治疗期间脑梗死的复发率分别为4.7%、25.6%,观察组病人脑梗死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P=0.007)。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提高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颈动脉斑块面积情况和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关利利;张洪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2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慢性低度炎症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是主要的炎症因子,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肾小球的炎症反应调节大部分是通过 TNFR1依赖的 mRNA介导的促炎反应,对糖尿病肾病鼠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TNFR1阳性细胞在近端肾小管有大量聚集。研究发现 TNFR1、TNFR2在1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下降时就有升高,而尿蛋白阴性但 TNFR1、TNFR2浓度较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提示 TNFR1、TNFR2或可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米桂平;王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1]是指脑卒中发生后,经常规正确治疗后短时间内神经系统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的一类难治性缺血性脑卒中。由于其具有致残率高、预后差、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进展性脑卒中一直是临床工作者较为重视的一种卒中,广大学者也对其发病的机制及危险因素等进行大量研究。现就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有研究综述如下,旨在增强对PIS的防范意识,提高早期预见性,为其预防和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解红;刘学政;刘新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炎症性心脏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表现,炎症不仅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是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而影响冠心病的疾病进展与转归。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物监测病情变化,以期有效干预,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作者:李俊平;王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浆FABP4水平变化及其与PTEN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对调节糖脂代谢起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潜在靶标。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为一种抑癌基因,可通过负性调控 PI3K信号传导途径参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就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浆 FABP4水平变化及其与 PTEN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丽;皇甫建;肖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7只清洁级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干预组在造模前1周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持续42 d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学,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8(IL 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核转录因子(NF κB)和 VE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黏膜的炎症表现明显,血清 IL 8和 VEGF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血清 IL 8和VEGF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法提示小鼠主动脉NF κB和 VEGF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而发挥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艳丽;陈还珍;刘帅;刘子源;魏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低氧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交感神经重构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氧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三种交感神经重构相关因子内皮素1(ET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 BMSCs至第三代,应用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MSCs各代细胞中 ET 1、EPO和 G CSF蛋白表达水平。BMSCs培养至第三代后,更换无血清无糖培养基,将细胞培养皿置入缺氧培养箱分别培养2 h、6 h、12 h及24 h,分别检测上述四组细胞 ET 1、EPO、G CS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 BMSCs在常氧状态下具有分泌神经重构相关因子 ET 1、EPO、G CSF的功能。低氧环境可诱导大鼠 BMSCs细胞 ET 1、EPO、G CSF蛋白表达水平上调,ET 1、EPO表达水平随缺氧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环境能显著上调大鼠 BMSCs交感神经重构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心肌交感神经重构,可能与 BMSCs移植治疗后心律失常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周智涓;伍卫;黄穗花;刘茂;陈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正常家兔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正常家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 的影响。方法以 Fura 2/AM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血小板内[Ca2+]i 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的血小板[Ca2+]i为(217.0204±94.3994)nmol/L,芪参益气滴丸小剂量组血小板[Ca2+]i为(197.1525±89.5743)nmol/L,中剂量组为(120.6802±71.4526)nmol/L,大剂量组为(84.8490±26.3359)nmol/L。与对照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不同剂量组均能够降低正常大鼠血小板[Ca2+]i。不同剂量的芪参益气滴丸与血小板[Ca2+]i之间呈线性相关。结论推测芪参益气滴丸的益气活血通脉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小板内[Ca2+]i相关。

    作者:宋郁珍;史俊玲;杜鸿瑶;李琳;罗冬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循环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循环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2.5 kg~3.0 kg)共4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急性肺损伤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毛细血管密度,病理评价肺泡炎症。检测体外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结果 HE染色评估肺泡炎症发现急性肺损伤与乌司他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观察到乌司他丁治疗组肺毛细血管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增加(P<0.05);在体外进行细胞培养同样发现乌司他丁治疗组内皮祖细胞的成血管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提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能提高急性肺损伤循环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

    作者:罗帮镇;谢南姿;刘阳;王海峰;谢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Hcy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95例,根据血浆 Hcy将其分为高 Hcy组(159例)和低 Hcy组(136例)。比较两组病人基线情况,使用Spearman法分析Hcy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心血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低Hcy组比较,高Hcy组病人,男性比例高、年龄大、入院时血压偏高(P<0.05);颈动脉斑块包括双侧颈动脉斑块病例数量显著增加,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也显著增厚(P<0.05);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偏低,尿酸水平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Hcy水平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显著正相关性,与叶酸、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上海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Hcy病人以高龄、男性多见,颈动脉斑块显著增加,可能与长期叶酸、维生素 B12摄入不足相关。

    作者:王赛华;赵志宏;罗俊;金灿;蒋伟坚;成均;田蓓;孙红霞;陆旦洁;李新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疆高脂血症病人证候分布特点及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新疆高脂血症病人证候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有关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入组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脂血症病人1504例。其中阴虚证组551例,占36.6%;湿阻证组362例,占24.1%,实热证组299例,占19.9%;阳虚证组173例,占11.5%;瘀血证组119例,占7.9%。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脂血症湿阻证、实热证、阳虚证、阴虚证、瘀血证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观察的高脂血症人群中以阴虚证居多,其次是湿阻证。各民族高脂血症病人不同证型中 TC、TG、HDL C、LDL 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骁腾;梁可意;孙敬雯;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作者:《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型心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远期预后价值

    目的:探索2型心肾综合征(CRS)病人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比较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心肾综合征病人远期预后的不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病例分为心肾综合征组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两组间证候要素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数据采集以及随访至1800 d,明确病人在随访时间点是否存活。结果 CRS病人分布与阳虚具有明显相关性(r=0.167,P=0.022)。CRS病人中阳虚占31.03%,高于非 CRS病人的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CRS病人5年死亡率为58.62%,高于非 CRS病人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阳虚证 CHF病人5年死亡率为60.71%,高于非阳虚证 CHF病人的3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Kaplan meier曲线显示阳虚组与 CRS组具有相似的预后规律,与对照组相比,log rank检验显示P值分别为0.001和0.000。结论 CRS的发生与阳虚在临床上密切相关,预后欠佳,可能具有一定内在病理联系。

    作者:徐峥;胡元会;商秀洋;禇瑜光;宋庆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丹参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冠心病病人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与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用药组则在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静脉输注。两组病人治疗时间均为14 d。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胱抑素 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入院时,冠心病病人 TC、CysC、T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而 HDL 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病人 CysC、TC、TG、HDL C、LDL 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CysC、TC、TG、HDL C水平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 CysC显著升高,表明炎症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而通过丹参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脂质代谢,改善炎症因子表达。

    作者:张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分析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分析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血脂指标变化、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肌酸激酶(CK)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 LVEF、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 C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 TC、TG、LDL 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 ST段下降≥50%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CK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0%)显著低于对照组(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人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可;汪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解毒活血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84例AC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血管扩张、降脂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方,每日1剂,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分别检测载脂蛋白 B/载脂蛋白 A Ⅰ(ApoB/ApoA Ⅰ)、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白介素6(IL 6)、白介素8(IL 8)、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 ApoB/ApoA 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产物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s CRP、IL 6、IL 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MPO、MD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而SOD活性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解毒活血方可有效下调 ACS病人脂质,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陈丽萍;陈岩;张强;赵淑贤;苏振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心病病人中医体质类型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21例冠心病病人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比较病人冠心病发病率以及与年龄、体重指数、家族遗传病史的关系。结果入选病例共计321例,其中男198例(61.7%),女123例(38.3%),年龄28岁~85岁,冠心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痰湿质(23.4%)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9.0%)、阳虚质(14.3%)、瘀血质(14.3%)和湿热质(10.6%)。病人体质同时受到年龄、体重指数(BMI)、家族遗传病史、不同病情程度等因素影响。结论9种体质类型中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的冠心病发生率高,提示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更易发生冠心病。

    作者:单艳梅;周华;戎靖枫;苑春元;黄牧华;王佩;尹琴;徐基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2123例研究对象),其中15项试验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评定,15项试验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了评定,11项试验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了评定,5项试验对中医证候疗效进行了评定。15项试验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0,95% CI [1.14,1.26],P<0.00001;15项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 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SMD=-0.93,95%CI [-1.17,-0.69],P<0.00001;11项试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优于对照组(SMD=0.73,95%CI [0.56,0.90],P<0.00001;5项试验中医证候疗效的 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RR=1.23,95%CI [1.10,1.37],P=0.0002。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人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董雯;李保玉;屈园利;李旭枝;刘西涛;龙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和黏附分子(AM)的水平,研究 RA病人中血清 AIP和黏附分子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RA病人中血清AI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 1)、E 选择素(E selectin)的水平,并分别比较血沉、C反应蛋白(CRP)、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A病人 AIP水平有明显升高(0.83±0.31比0.21±0.18,P<0.01)。RA病人血清 sVCAM 1、sICAM 1、E 选择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1。RA病人血清中的 sVCAM 1、s ICAM与 AIP呈正相关(r=0.727,P<0.01;r=0.501,P<0.01),而 E选择素与 AIP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RA病人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明显增高,且 s VCAM、s ICAM与 AIP呈正相关。提示 sVCAM 1、sICAM 1可能与 RA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周凌;丁茹;宋婧;徐沪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肝心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以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心瘅”“心痹”“心痛”等范畴,临床上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常在心,而对肝的防治常被忽略。但从其病理特点来看,其病位虽然在心,但同时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与肝的关系为紧密,二者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情志活动上关系密切,故治疗本病时兼顾肝脏,从肝心同治,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尝试从两者在经络、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联系入手浅谈从肝心二脏共同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陈水龄;殷惠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透邪外出”法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急性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心肌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心悸、胸闷、肌肉酸痛等类流感样症状。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演变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温病”范畴,病位自口鼻而入,侵淫肺卫,内舍心经心脉。病机为正气亏虚,感受外邪,邪毒侵心,心脉不畅引起。治疗以清热解毒、透邪清心、益气养阴为治疗大法,以透邪清心汤为主方进行治疗。笔者以“透邪外出”为主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美芹;田满荣;赵晓静;赵卫国;张建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