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变化和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对于改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宝音扎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应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诊断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作用.方法 从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选择我院12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综合应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诊断,为对照组患者应用腹部超声诊断,对比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诊断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效果为优者占61.67% (37/60),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2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应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诊断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辉;刘先波;宋伟平;罗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比较泮托拉唑及雷尼替丁静脉点滴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采取30 min内静脉滴注用药,综合考虑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泮托拉唑和雷尼替丁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0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腹泻、恶心呕吐、困倦、轻度白细胞减少这四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上,观察组都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雷尼替丁相比,泮托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更佳,且基本无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宋富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针对玫瑰糠疹患者予以卤米松软膏联合全舱式紫外线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伴有玫瑰糠疹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卤米松软膏治疗,予以研究组实施全舱式紫外线照射与卤米松软膏联合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1.43%与90.48%的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痊愈患者病程及体征消退时间情况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玫瑰糠疹患者实施卤米松软膏联合全舱式紫外线照射治疗,其疗效显著,能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改善,皮损现象消除,缩短患者的病程时间.
作者:周晓琳;梁炽强;侯云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肠梗阻行螺旋CT联合腹部X线平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医治的92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先行腹部X线平片,再行X线片联合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技术诊断的准确性、临床效果.结果 X线联合CT诊断的准确性96.74%及梗阻类型确诊率(机械性92.86%、绞窄性100%、动力性95.65%)、病因确诊率(肠肿瘤100%、肠粘连96.77%、肠套叠为95.24%),均高过腹部X线平片67.39%、(78.57%、59.26%、60.87%)、(47.50%、74.19%、57.14%)(P<0.05);X线联合CT诊断的患者舒适性96.74%、图像清晰度91.30%,均比对照组71.88%、50.00%高(P<0.05),两组操作复杂性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肠梗阻应用螺旋CT、X线片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诊断准确性高,且能准确诊断出梗阻类型及病因,有助于指导患者治疗.
作者:邱钦圣;许玉冰;许团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2DM应用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T2DM患者64例作对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通过对照分析的方式,探讨两种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安全性与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T2DM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沙格列汀均可取得显著疗效,并且,在低血糖的发生率方面并无差异.
作者:董慧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为提高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探究盐酸美金刚用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门诊收治的86例帕金森痴呆患者,按就诊号末位单双数分为一般组(多巴丝肼、多奈哌齐)、观察组(加用盐酸美金刚),每组人数均为43例,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认知、智能状态情况,评估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入院时MMSE、MoCA、ADL评分组间差别无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观察组痴呆情况改善效果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0%,与一般组9.3%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痴呆者临床以盐酸美金刚治疗,患者认知能力、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能力恢复效果好.
作者:苏晏;陈勇;陈其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探讨控制对策.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700份血液检验标本资料,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控制对策.结果 700例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1份,不合格率为5.86%.主要原因为凝血、采血过程不规范、样本量少、送检不及时等.其中凝血居首位,占不合格标本的39.02%(16/41).结论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标本凝固、采血过程不规范、标本量不足、送检不及时等,加强临床检验相关人员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技能水平,对于提高临床检验合格率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呼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2周.两组于入院第1日、第15日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MoCA评分、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MoCA评分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MMSE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丹;贾淑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血液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65例血液病合并DIC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凝血状态分为早期(n=7)、中期(n=47)及晚期(n=11),并选取同期收治63例血液病未合并DIC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D-D水平,对比两组患者D-D水平、血液病合并不同程度DIC患者D-D水平,并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对应试剂盒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鱼精蛋白副凝集实验(3P)、凝血酶时间(TT)、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比不同检测方式检测血液病合并不同程度DIC患者阳性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D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液病合并晚期DIC患者相比,早期及中期患者D-D水平较低,且早期低于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D检测相比,3P、TT、TT及FG检测阳性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与FDP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诊断血液病合并DIC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疾病早期,D-D表达水平即升高,且随病情进展,其表达水平随之升高,可作为血液病合并DIC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重要指标.
作者:马洪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临床多学科治疗方法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妇产科及ICU收治的13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HELLP患者中,完全性HELLP 4例,部分性HELLP 9例;均接受了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发生胎盘早剥并发失血性休克3例;2例患者接受床旁CVVH治疗;3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2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结论 HELLP综合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多学科联合救治,是保障母儿良好结局的关键.
作者:乌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MRI在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缺损病变患者75例(75膝)分别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关节镜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MRI平均每膝软骨缺损面积为(2.1±1.2)cm2,明显少于关节镜测量的(2.9±1.4)cm2(t=3.431,P<0.01).MRI的评估结果低于关节镜的测量结果,平均差值为(1.6±0.8)cm2,MRI测量结果是关节镜测量结果的(71.6±10.2)%.经Pearson相关分析,内侧股骨髁、外侧股骨髁、股骨滑车、髌骨关节面软骨缺损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1、0.75、0.71,P=0.000.结论 MRI检测膝关节软骨缺损病变的数目准确性较高,但在检测缺损面积时,大部分MRI检测结果低于关节镜检测结果,需根据临床病情结合其他检测手段进一步检测.
作者:江丽莎;彭伟清;杨荣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方法,观察组41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传统开腹方法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价值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其其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近5年入住我院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我科,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11例,依据性别不同分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组患者年龄比男性组高(P<0.05),患有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患者吸烟人数低于男性病人组(P<0.05),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患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靶血管、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衰、恶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心尖血栓形成、IABP泵的使用无差异(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住院天数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男性相比年龄大,同时易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
作者:刘胜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男性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硝酸脂类药物扩冠、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除以上治疗外,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80例患者的血脂、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情况均有所改善,实验组TC、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应用a-torvastatin治疗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降低血清铁蛋白含量,从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罗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乙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HBV-M模式行定性检测,用RT-PCR行定量检测,比较不同HBV-M模式下检测情况.结果 HBV-M不同模式下①与⑤模式检出阳性率96.15%和80.00%较其他模式显著高(P<0.05),①模式HBV-DNA水平与其他模式相比显著高(P<0.05),其中在>106区间内分布比例大.结论 不同HBV-M模式下检出阳性率与HBV-DNA水平表达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乙肝患者采取RT-PCR定量及ELISA定性检测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早期用药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姚兆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6.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18.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佟乌日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应用于IgA肾病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探讨该药物组合对T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IgA肾病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方案,对照组采取单纯厄贝沙坦方案,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水平、血肌酐、血钙及T淋巴细胞亚群状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均较前降低,但实验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CD4+、CD4 +/CD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应用于IgA肾病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血肌酐水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并能够有效降低CD4+、CD4 +/CD8+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孟庆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治疗视神经萎缩中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的58例(6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并予以相应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疗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4.83%,患者视野改善47眼(78.33%),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着确切的疗效,并且操作安全、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早期认知语言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在发育迟滞(D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DD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以及观察组37例.给予对照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早期认知语言训练.观察两组社会功能、语言及运动发育商(DQ).结果 训练前两组社会功能、语言及运动DQ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语言及运动DQ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认知语言训练与康复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病症,促进其各功能区发育水平有效改善,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郝新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近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进行比较,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对照组中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的护理流程,而观察组病人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治.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后,分诊评估时间(0.71±0.42)min、急诊停留时间(11.43±4.16)min、抢救时间(39.25±6.86)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效果.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中风肢体偏瘫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中医护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肌力测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的上述指标以及肌力测验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行优质中医护理可取的显著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瑞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对喉癌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喉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两 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MSSNS、ESC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喉癌患者而言,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方式,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治疗信心和社会支持度,改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为有效减少全麻苏醒期腹部手术患者出现躁动情况,探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实施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0月期间入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病床末位单双数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行传统术后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每组人数均为30例,观察患者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程度,记录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指标.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变化较常规组小,P<0.05;观察组躁动率为3.3%,明显低于常规组13.3%,观察组躁动程度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全麻苏醒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小.
作者:宋方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中优化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管理对骨科大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一致,对照组患者接受旨在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DVT预防性策略的构建,给予入组患者DVT管理的整体优化;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两组患者DVT基本知识认知水平、自主功能锻炼及术后DVT相关症状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并就组间DVT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有关DVT基本知识认知水平提高(P<0.05),自主功能锻炼更好(P<0.05),术后不同时点下肢双侧腿围差值更优(P<0.05);另外,实验组DVT发生率为2.22%,对照组DVT发生率为8.89%,实验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优化DVT管理为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单病种防控体系,对预防和减少发病因素,降低DVT发生风险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月娥;杜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指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行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60例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0例,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346,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341,P<0.05).结论 在进行骨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引进预见性护理方法,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郝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问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均为青少年中学生.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者纳入对照组,提供临床常规治疗与传统护理措施;偶数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其心理状况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配合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且好转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配合治疗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学生下肢骨折多为不稳定性骨折,针对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缓解其心理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妇科就诊并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利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少,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陆彩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血脂相关知识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体检血脂异常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给予知信行教育的系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用血脂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血脂相关知识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测评,同时测量血脂相关指标、体重指数(BMI).结果 知信行教育干预前后,本组患者KAP问卷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G、LDL-C、BMI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采用知信行教育,可不同程度地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自觉健康责任意识和维护促进健康的自觉行为,促进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建立,降低血脂及BMI水平,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徐晓霞;张少茹;王秀萍;王小英;常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脑脊液FDP检测,探讨其在脑出血和病毒性脑炎患者诊断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我院确诊的78例脑出血和6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56例对照组脑脊液标本,按说明操作CS-5100凝血分析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三组脑脊液标本FDP数据.结果 经t'检验分析表明,确诊的脑出血组与病毒性脑炎组、对照组脑脊液FDP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均存在差异(t'=3.547,P<0.05;t'=4.251,P<0.05);而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FDP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不存在差异(t'=1.251,P>0.05).结论 脑脊液FDP的检测结果在脑出血组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霍瑞清;赵熹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IL-6、CRP等炎性应激指标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中的表现,以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200例临床资料,其中LA组120例,OA组80例.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IL-6等炎性应激指标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疼痛等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腹腔感染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等并发症,得出结论.结果 LA组与OA组相比,术前测量炎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比OA组,术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IL-6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比O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LA组比OA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炎症消退快等优点,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建国;除永康;刘锵;吴向铭;姜海山;赵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组织蛋白酶K,又称溶酶体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K,是木瓜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含329个氨基酸.主要底物是Ⅰ型胶原,可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建,也能降解骨骼基质中的其他蛋白酶,如骨连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同促进肿瘤转移.本文综述了组织蛋白酶K在前列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的影响与作用,揭示了Cat K与多种肿瘤疾病的相关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灵豪;王林燕;关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往往伴有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在这种前列腺构成的炎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对前列腺组织学炎症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组织学炎症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任超;易发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的示踪与归巢技术在多个临床学科已进入临床治疗阶段,同时膀胱组织工程及生物材料科学的进展也为膀胱的损伤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故本文就BMSCs的示踪及归巢在膀胱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程诚;易发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现代医学中的病名,在古代医籍中并没有此病名,而与之相似疾病有“腰痛”“足跟痛”“大偻”“脊强”“龟背风”“痹证”“历节风”等.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腰痛、腰部活动不利、脊背疼痛及僵直、足跟痛,甚则腰背强直,骶髂关节疼痛等症状,都可认为是肾或均与肾相关,发病的根本是肾精亏虚,风、寒、湿、热、瘀血等邪气侵袭人体、痹阻经脉而致病,则可见各处疼痛、活动屈伸不利等,若阻滞于关节则可见肿胀、疼痛.本文主要是讨论中医各医家治疗原发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光耀;董秋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患者150例(336颗).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5例,171颗,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和对照组(75例,165颗,PFM修复).观察两种修复体的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75例(171颗)牙龈颜色均正常,未见变灰、变黑情况,牙龈色泽变化发生率为0;对照组75例(165颗)牙龈颜色正常128颗,变灰23颗,变黑14颗,牙龈色泽变化发生率为22.4%,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牙龈炎症发生率(18.1%)明显低于对照组(40.0%),组问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边缘密合度均达A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二氧化锆全瓷冠不仅在硬度上具有优势,且良好的遮色效果,可以改善金属烤瓷冠对牙龈产生的刺激和过敏反应,达到佳的修复效果.
作者:谢姝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经腹子宫全切术(TAH)与阴式子宫全切术(TVH)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行子宫全切术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疼痛药物使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周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药物使用率(53.49%)、感染发生率(4.6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用时、住院周期,减少其出血量,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马卫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方法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观察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激素水平、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激素水平、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为82.50%(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及性激素水平,促使肌瘤缩小,改善贫血,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刘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3年来收治的采用锁定钢板45例与重建钢板45例内固定治疗的共9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1~2年,锁定钢板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1)月,通过Edwar疗效标准评定,优40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重建钢板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1)月.通过Edwar疗效标准评定,优30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为88.9%.所有的患者无畸形愈合、钢板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比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更具优势.
作者:刘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98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动态观察胆碱酯酶(CHE)的变化,记录CHE恢复80%的时间,对照两组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并动态比较两组间肿瘤坏死因子(TNF-a).结果 实验组CHE恢复时间及CHE恢复80%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TNF-a较常规组明显下降且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效果明显,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多脏器功能有关.
作者:凌林;佟晶;詹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导管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方法 选取PDA患儿15例(手术组)及正常儿童12例(对照组).应用RT-3DE测算对照组、导管封堵组术前和术后1月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导管封堵组术前LVMI及LVEDVI绝对值明显增高(P<0.05),LVEF无明显变化(P>0.05);与导管封堵组术前比较,术后LVMI及LVEDVI明显降低(P<0.05).结论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发现PDA患儿在LVEF正常时就已经出现左心室LVMI及LVEDVI的显著升高;LVMI及LVEDVI可作为评价PDA患儿导管封堵后左心室功能早期改善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曹黎君;钱大钧;陆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 DNA)拷贝数监测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42例鼻咽癌转移患者进行6个疗程的化疗,每2个疗程化疗后抽取外周血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结果 EBV DNA降低者和升高者化疗疗效与EBV DNA变化基本一致,PR、SD、PD组化疗前后EBV DNA对数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可以准确评价鼻咽癌转移患者的化疗疗效.
作者:邹育超;蒋军;何瀚;曾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GDM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产妇均给予相同的孕期保健及指导,对照组予以自我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早产、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先兆子痫、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的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产妇采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可及时了解产妇血糖的变化情况,便于控制产妇的血糖水平,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处置,探讨及时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共确诊7例肺结核病例,其中痰涂片阳性1例,学生罹患率为2.81%,结核性胸膜炎8例.确诊的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共计15例,其中14例为同教学楼层、同宿舍楼层的同一专业的大学生,1例为该班的代课教师,各病例间有比较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所有病例均为男性.因症就诊发现5例(30%),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10例(70%).共筛查密切接触者1 210名,其中教师12名.PPD强阳性率为3.14%,其中教职工强阳性率为8.33%,学生为3.09%.结论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教师、家长对肺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对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学校要坚持落实控制结核病的“五早”原则,防止疫情的蔓延扩散.
作者:刘思远;许向云;李粉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与需求,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改进对策与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内蒙古自治区6个盟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和对继续教育的评价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收回有效问卷686份,有效率为95.3%.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效果较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继续教育较为满意,但是亟待在适用性、实效性、可及性、内容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改进.结论 在出台有效保障教育培训政策的基础上,应对继续医学教育方案进行调整,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合理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作者:贾平平;刘铮然;何金鑫;白钢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