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088
  • 国内刊号:21-1501/R
  • 影响因子:2.23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8
  • 全年订价:10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年17期文献
  • 急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护理30例

    颅内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大,常需输注异体血,但输血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并可导致多种传染性疾病[1].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和控制性降压均可减少手术失血量和输血量 ,对于节约用血、防止输血相关疾病有很大意义.2003年7~12月,我科对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行ANH联合控制性降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安虹;侯怡;向艳;张薏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无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100例

    冠心病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是冠脉搭桥术(CABG).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是在体外循环(及心肺机)辅助下进行;不停跳冠脉搭桥Off-Pump CABG(又称温心冠脉搭桥或跳动心脏冠脉搭桥Warm heart Surgery or Beating heart Surgery)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手术.新加坡中央医院(SGH)(本人曾在此工作过)在2003年内实施的453例冠脉搭桥术中,有100例是心脏不停跳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经纤支镜KTP激光治疗气管结核的护理配合

    气管结核是结核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隐袭,迁延时间长,对气管和肺组织损伤大, 致残率高,易被医患所忽视.全身抗结核治疗对其治疗作用小,病灶吸收慢,效果差,极易形成肉芽肿和瘢痕,导致气管闭塞造成肺不张,留下不可逆的后遗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 经纤支镜治疗气管疾患在国内外已开展较长时间,有激光、微波、高频电刀等,其效果好, 痛苦小.我院所使用经纤支镜KTP激光[1]治疗气管结核(文献检索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郑淑兰;周静;刘霓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23例

    膀胱肿瘤患者施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原位回肠膀胱术是常应用的膀胱替代术式[1] .原位回肠膀胱是接近原膀胱的膀胱替代方法,但由于新建的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 故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手术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9年12月~2003年 1月,我院对23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改良的可控性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术后经过系统的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秋菊;张欣红;杨静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术前肺功能训练对心胸外科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近年来,心胸外科不但手术的病种日趋增多,而且手术指征也有所扩大.在其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现一些患者不能掌握有效的咳嗽,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肺功能训练的方法,有利于术后排痰肺复张和控制感染.我科于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124例心胸外科患者进行了肺功能训练,效果良好,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观察与护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目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ayte antigen,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19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使临床护士掌握GVHD的基本观察要点,为今后GVHD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1999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共做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5例,其中19例发生急性GVHD.由于我们精心的护理, 大大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死亡率,现将对本病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樊五四;乔爱珍;潘世平;刘淼;赵晶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高浓度氯化钾微泵静脉注射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的监测与护理

    静脉补钾是治疗低钾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静脉滴注强调浓度和匀速滴入,其浓度不应超过40~60 mmol/L(相当于1 000 ml液体含10% KCl 30~40 ml),速度不超过10~20 mmol/ h[1],需要较长时间和一定量的液体才能将钾输入体内.为了了解高浓度氯化钾微泵静脉注射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给予微泵大静脉补钾和传统的静脉滴注补钾,结果采用微泵静脉推注补钾并发症发生率和补钾后4、8 h血钾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兰;戴盈盈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心脏介入治疗穿刺点各种包扎方法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心脏介入治疗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广大护理同行就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并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对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穿刺点包扎方法的种类与临床对比方法的研究报道甚少[1],针对这些,对我科近年来实施介入治疗穿刺点的多种包扎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探讨出较好的包扎方法,为减少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如下.

    作者:刘海燕;常娅洁;李春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超选择动脉溶栓并支架术后的护理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并且在溶栓同时,可对血管残余狭窄行血管成形并支架植入术,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由于该方法出现时间短,治疗和护理的经验不足,并且术后对患者的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我们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协助改善疗效.该中心2001年9月~2004年3月共完成376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其中12例患者经动脉内溶栓后发现受累血管存在重度狭窄,在溶栓术后同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我们加强护理,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虹;秦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枸橼酸抗凝技术的应用及护理

    1999年以来,我院成功地将枸橼酸抗凝技术应用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中采用枸橼酸抗凝的操作方法、效果及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任冰;张一丹;刘芸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功能训练研究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文献[1,2]报道有30%~65%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而吞咽困难亦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可窒息死亡. 所以,尽早对其干预和功能训练,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疾病的整体康复.2001年10月~20 03 年10月,我科对9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美玲;魏贵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5例糖尿病足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 ,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有报道指出患者很少死于溃疡本身,却常常死于相关慢性并发症,如心、肾等疾病[1].我们收集了2001年6月~2003年11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期间因糖尿病足而发生猝死的5例患者,旨在通过对其的临床分析,为临床护士做好预见性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郑亚光;范丽凤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改良洗胃法抢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103例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对中毒者彻底清除毒物,大限度地减少毒物的吸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洗胃是否彻底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洗胃管的选择与洗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合适更直接影响洗胃效果.临床传统的洗胃法及洗胃管存在很多不足,20 02年2月~2004年2月,我们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时应用改良洗胃法,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效松;孔静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关于护理记录中时间书写格式的思考与建议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在临床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上、还是法律上、护理行政管理上均有其特殊价值.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并妥善保管[1].笔者在国内几家医院参观学习时发现,护理记录中时间书写格式各不相同,有的用24 h时间制,有的用12 h 时间制;同一医院,有的科室习惯用am,有的科室习惯用Am;同一科室,某一时间也出现多种写法.为此,笔者就此做了一些调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梁远娣;李小侠;牛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疼痛教育培训对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

    很多镇痛方法特别是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术后疼痛,但仍有50%~70%的病人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1],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近年在欧美流行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的佳模式,即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护士在术后疼痛管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是术后镇痛的关键.国外研究提示,疼痛的相关教育能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态度 , 从而有效地帮助病人控制疼痛[2].国内未见相关报道,为提高护士对术后疼痛管理知识的水平和态度,本研究对不同层面的护士进行有关疼痛管理知识及相关内容的培训.

    作者:徐鑫芬;陈新忠;林莉莉;朱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应重视手术室担架车的消毒管理

    担架车作为手术室接送病人的运载工具,给手术、急诊、不能行走者提供了方便.我院目前使用的是铝合金对接交换车,它的优点在于内、外车架推拉可以分离,从而避免了外车进入手术室内造成的污染,保证了手术室内清洁无菌,深受医患的欢迎.因手术病人多,担架车使用频繁,尤其是担架车上的被服,不能保证1人1套,是医院潜在的感染隐患.因此,加强担架车及被服的消毒管理,是防止医院内发生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者:郑新玲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全科护士培训实践的探讨

    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护理专业中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多,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加深[1].我国现行的护理教学模式中,政治思想品德、医学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较大,而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人文科学的知识教育明显不足,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时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有关法学、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方面的知识更是不足 .因此,护理教育和护理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加快学习,掌握更广、更新的知识和技术,使护士具备全科的技能,才能使护理工作有所发展.

    作者:洪梅;王丽;程晋霜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的探讨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护理安全. 建立院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及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做到以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信息反馈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1 200张床位,每年接收见习和实习护生近500人次,其中有专科护生和大专护生.近两年来,为了使实习、教学管理更加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 ,我们加强了信息反馈管理,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下如何做好护士长工作

    我院在2002年8月实施了护理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制.每个护理单元设2个护理组,护士长、护理组长竞聘产生,护理组组建实行系统内双向选择:取消了科护士长建制,护理指挥系统从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转向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组长三级负责制;护理质量的责任人由护士长扩展到护理组长, 考核单位从科室转向以护理组为单位[1].面对护理管理模式改革的新形势,护士长在注重护理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在以下几方面发挥好护士长作用.

    作者:钱美秋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

    低分子肝素钠(齐鲁制药厂生产)可抑制体内、体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常用于脑梗死、冠心病的治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临床上常易引起皮下出血、淤血, 甚至皮下血肿,造成病人心理紧张,影响疾病恢复.通过对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注射部位可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及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众多品牌的电子血压计在市场上出现,有些已进入医院,也有的已进入家庭.因此,经常能听到人们在问:电子血压计准吗?准确的电子血压计由于其具有易操作性,能提高人们对测量血压的依从性,可随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获取更多的准确数据提供便利,因而可对高血压患者的评估、治疗结果和新药疗效的评价提供一系列很有价值的信息.为此,作者对97例被测者同时用电子血压计和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观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并提出电子血压计质量控制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漫;谢含;陶庆红;骆京京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病人出入液量记录方法的改进58例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特殊病人要记录其每昼夜摄入和排出的液量,此对了解病情,帮助诊断,决定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工作中,出入液量的记录存在许多问题和难度,笔者通过改进现教科书[1]所写方法,并组织科内护士进行操作学习和训练并临床应用, 使出入液量记录更规范详细严谨,数值更准确,因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1例甲亢危象伴粒细胞缺乏抢救成功的护理

    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病情极度加重并且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合并症.本病少见,死亡率可达50%~80%[1].对同时伴有粒细胞缺乏的甲亢危象患者更为罕见,诊治护理过程极为复杂[2].我院2002年10月成功救治1例甲亢危象伴粒细胞缺乏患者,现将诊治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亚秀;刘红;董颖越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幼儿洗胃左侧卧位与半坐卧位的对比研究

    幼儿洗胃在急诊抢救中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传统的洗胃下胃管是取左侧卧位,用压舌板撑开口腔,从口腔插入胃管的方法.改良后幼儿下胃管洗胃采用半坐卧位,固定胃管采用口含嘴固定的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作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进行性播散性水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3例

    水痘是由水痘带性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时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般病情经过较轻 ,预后良好.水痘患者一般不宜使用皮质激素,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加重水痘病情引起内脏播散和死亡[1].2002年11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了3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在治疗过程中并发重症水痘患儿,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农晓红;刘华;赵小琴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第1次离床活动的护理

    妇科腹部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患的重要手段之一,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促进机体康复是术后主要护理措施之一.但术后由于患者下床上床姿势不正确,往往导致切口疼痛或虚脱晕倒,从而加重患者对离床的恐慌心理而影响机体恢复.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能使患者自行离床活动而又不引起切口疼痛的姿势,并对此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立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产妇抚触婴儿对自身恢复的影响

    婴儿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轻柔的爱抚,是一种成本低、易掌握、易推广而效益好的医疗护理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母亲与婴儿的皮肤接触[1] .国外研究表明,抚触时能增加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使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抚触是双方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触摸的过程中,母子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和情感的传递,增进了母子间深厚的感情[2].产妇对婴儿进行抚触的同时对自身产后恢复是否有影响呢?为此,我们对200例产妇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吴朝霞;茅志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频电波刀(leep电波刀)是一种新型微创伤性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方法.Leep是由电极尖端产生3.8MHz的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时,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电波、产生高热、来完成各种切割止血等手术.它与传统电刀不同的是不因电流通过产生高热达到手术目的, 它不会有烧伤的危险[1].我科2003年3~7月运用此法治疗宫颈病变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瑞芳;吕秀菊;孙秀芝;金永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多部位栓塞,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常限制病人活动.我们采用术后6 h内被动肢体锻炼,效果确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照清;刘乃清;王建青;张鸿;王月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培养手术室实习生防范护理纠纷的方法浅析

    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转向护士的过度阶段.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专科性强,意外情况多,风险性高,对实习生除做好日常手术室护理知识的带教外,还应注重培养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 .

    作者:唐明霞;朱建丽;王跃芝;王蓓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2种小儿洗胃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应用低压吸引器进行小儿洗胃,克服传统洗胃法的缺点.方法将200例误服毒物的小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低压吸引器进行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洗胃方法.结果洗胃时间,洗胃过程,洗胃液入量、出量及残留液量,胃黏膜损伤程度及小儿合作程度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低压吸引器洗胃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芳;陈依华;黄玉如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急诊病人护送登记表的应用

    急诊病人危重症多、管道多、病情瞬息万变,根据其特点,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系统化全程护理.为此,我院设计了急诊病人护送登记表,以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丽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新生儿简易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新生儿一次性吸氧管在临床上非特殊性科室使用较少,一般科室备用不多.在急诊室偶尔遇到新生儿窒息、心衰一类需吸氧的患儿时,发现了一种巧妙连接和制作一次性新生儿鼻导管的方法,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勇丽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拇指调控负压在电动吸痰中的应用

    电动吸痰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用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由于脚没有手灵活,易失控,不能很好地调控负压.当强负压下遇导管吸口与气管内壁相贴时,移动导管吸痰则容易损伤甚至撕裂吸带内壁组织,给病人增加痛苦.从2001年3月开始,我们改用手拇指代替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并将之应用于5 0例住院需吸痰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莊萍;唐红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轻度阿尔采默氏病病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研究

    目的探讨轻度阿尔采默氏病(AD)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的效果.方法 56例轻度AD病人分为智力活动组(30例)和非智力活动组(26例),智力活动组给予1年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采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 MSE)、成人韦氏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时和1年后评定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通过有目的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1年后2组病人MMSE评分、ADL评分、WM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痴呆程度的演变, 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智力活动可为AD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张丽;居丽晶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脊髓损伤的评估与冲击疗法的护理要点

    脊髓损伤(SCI)是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14%~60%并发脊髓损伤),也是对人打击大的一种致残性疾患.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工具以及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交通伤、坠落伤等原因所造成的脊髓损伤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而在战时多由于火器伤、爆震伤所致.美国Krans估计每年5例/10万人SCI,主要由于交通事故引起.1992年美国有20万四肢瘫与截瘫的病人,并且每年有1万新增加者,绝大多数由SCI引起.SCI多发生于年轻人.SCI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其次为脊柱胸腰段.由于SCI的高度致残性,SCI的治疗与护理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作者:高小雁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美国护理工作见闻

    2004年3月1~14日,受美国联邦护理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邀请,笔者随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赴美护理工作考察团,对美国现行的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医院护理工作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结果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殷桂霞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西瓜霜喷剂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西瓜霜喷剂是现代研制的一种中成药,传统应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扁桃体炎、口腔炎等疾病.近年来,我们在婴儿皮肤护理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喜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视野检查遮眼方法的改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比较简便的小制作--简便遮眼罩,经过4年多的临床实践,的确是简便实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施新珠;周超平;陈慧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不同护理措施对产后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产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组,手法组、机器组、常规组各60例,观察产妇用3种护理措施对产后的康复及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手法组及机器组与常规组产妇的康复效果及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手法组与机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引入足部按摩护理可提高产后护理质量.

    作者:黄丽红;钟翠芳;李晓惠;彭文湃;周维;段幸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医疗付费制度的改革,缩短病人住院日程和降低病人住院费用势在必行.而临床护理路径正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崭新的照护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顾质量[1].2002年1月~2003年9月,我们在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群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包英华;钱立群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密闭性功能敷料皮肤致敏试验及皮肤刺激试验

    目的通过皮肤致敏试验及皮肤刺激试验,对密闭性功能敷料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提供的方法进行白色豚鼠皮肤致敏试验及新西兰家兔皮肤刺激试验.结果本敷料的致敏率为30%,破损皮肤与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分别为轻刺激性和无刺激性.结论本敷料属轻度致敏物,对破损皮肤有轻刺激性.

    作者:廖晓艳;李亚洁;蔡文智;李利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是目前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方法之一.但同时使患者丧失了发音功能及语言交流能力,从而对患者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虽有可发音气管切开导管产品,但价格较为昂贵.2002年10月以来,我们将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应用于12例机械通气患者, 成功重建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秋芳;陈琨;叶向红;何丽芳;倪红英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循证护理(Evidence - based Nursing, 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循证护理的提出 , 为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高等护理教育指明了方向--循证护理教育.

    作者:崔焱;林征;许勤;丁亚萍;顾平;孙国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澳大利亚与中国护理本科教育的比较

    2003年8月,本人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护理和助产学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交流和学习,因而对其本科护理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现与中国的护理本科教育简要比较如下.

    作者:窦昊颖 刊期: 200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