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007-4287
  • 国内刊号:22-1257/R
  • 影响因子:1.27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72
  • 全年订价:2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2006年2期文献
  • 多发伤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41例多发伤患者伤后24 h内及伤后第3 d,30例正常健康人血液中部分凝血因子、抗凝、纤溶活性和血小板计数,根据创伤严重程度分为脏器功能不全组(n=18)与脏器功能正常组(n=23),将24 h内的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2)与非死亡组(n=29)的24 h内各检测指标与第3 d的结果比较.结果多发伤各组24 h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D-二聚体(D-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脏器功能不全组变化更大,各指标与脏器功能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1).死亡组第3 d FIB、AT:A、PLG:A、PLT均明显低于24 h内测定的值,Ⅷ:C、vWF、D-D含量则明显升高(P均<0.01),而非死亡组第3 d.AT:A、PLG:A、PLT均有明显回升,D-D含量则下降(P<0.01或P<0.05).结论多发伤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增强,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抗凝活性减低,患者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的判断,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作者:于晓燕;王明山;谢海啸;王瑜敏;王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国产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在血型血清学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国产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MGAC)常规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MGAT)与试管抗球蛋白技术(TAT)平行试验,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同时,采用该两种技术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标本以评价国产MGAC的血型血清学诊断价值;应用前二种技术与凝聚胺技术(MPT)平行试验,检测已知IgG抗体的凝集效价来评价国产MGAC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结果MGAT与TAT的检测特异性完全一致,其检测敏感性接近TAT,而高于MPT 1~2个凝集梯度,在新生儿溶血病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血型血清学诊断中,MGAT与TAT的结果也基本一致.结论国产MGAC可常规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血型血清学检测.

    作者:吴远军;朱学海;刘彦慧;李重江;陈宝婵;吴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非酶糖基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盐酸氨基胍单独或联合治疗8周,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肾皮质荧光值即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行肾组织PAS染色测定平均肾小球截面积(MGA)及体积(MGV),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比值、血糖水平等.结果 8周时,各组糖尿病大鼠Ccr、UAER、MGA、MGV、肾重/体重比值、AGEs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还原型谷胱苷肽、盐酸氨基胍单独或联合治疗组Ccr、UAER、MGA、MGV、肾重/体重比值、AGEs含量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苷肽及盐酸氨基胍均可减少肾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保护作用.

    作者:罗健华;那宇;张晓暄;李银辉;胡秀丽;杨晓春;郑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妇女血清贫血检测指标的分析

    目的检测血清铁(Serum Iron)、铁蛋白(Ferritin)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 fe)等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在诊断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43例妊娠24~28周妇女和同期收集的30例健康妇女的血清铁、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利用SPSS1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血清铁、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叶酸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铁蛋白均值为19.62±11.52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61.14±39.92ng/L(P<0.05).维生素B12均值为302.3±108.7 P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2.4±204.6 pg/L(P<0.05).按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分为3组,1组为Hb<11.0 mg/L,2组为Hb11.0 mg/L~12.0 mg/L,3组为Hb>12.0 mg/L.1组铁蛋白、VitB12和转铁蛋白受体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P<0.05),2组和3组铁蛋白和VitB1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诊断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中,铁蛋白是估计人体铁状态的好参数,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在怀孕期间没有显著变化,如有功能性铁缺乏会出现sTfe浓度升高.而血清铁是检测缺铁及铁负荷过多疾病的有效指标,但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不明显,变化不大.

    作者:李红霞;岳志红;樊春红;张桂芬;王卫平;张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锌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锌含量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测方法对3940名50岁以上男性进行前列腺癌的集团普查.通过ROC曲线对比分析血清锌和游离PSA/t-PSA比值(f-PSA/t-PS比值)在提高前列腺癌联查结果中的作用.结果在血清t-PSA>4.0 ng/ml且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16例受检者中,诊断前列腺癌者29例.血清锌含量80~100 μg/ml的人群经年龄调整的OR值为5.54(95%可信区间为1.33~23.12),血清锌在40~60μg/ml的人群,经年龄调整的OR值为24.28(95%可信区间为2.78~212.32).PSA>4.0 ng/ml人群中锌的ROC-AUC 74.3%高于f-PSA/t-PSA比值的65.3%(P<0.01).而PSA在4~10 ng/ml的灰色区域,锌的ROC-AUC是70.5%,高于f-PSA/t-PSA比值的62.4%(P<0.01).用100μg/ml作为血清锌的临界值,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53%,PSA在4~10 ng/ml人群中分别为83%和53%.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锌含量显著降低,血清锌测定可明显提高PSA增高人群前列腺癌诊断率,而且优于f-PSA/t-PSA比值.

    作者:李晓萌;李江;张灵;李扬;王洪亮;计国义;桑原正明;赵雪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作者:马学玲;王晓明;张桂茹;刘亢丁;赵臣堂;周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常光全自动电泳仪测定血清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评价日本常光CTE-1000型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蛋白电泳的性能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与法国SEBIA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比较,做相关性检验.用健康体检标本做室内正常参考值.结果与SEBIA电泳仪比较,5种蛋白组分的相关系数为:0.805~0.970.室内正常参考值为:白蛋白62.1%~67.9%、α11.9%~2.7%、α26.3%~8.1%、β 8.4%~10.8%、γ球蛋白13.3%~18.5%.结论 CTE-1000型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采用高度全自动化的电泳和染色技术,使得血清蛋白电泳操作简便,图谱清晰,分辨率高,结果准确;并具有特有的蛋白电泳病理解析系统,对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岳志红;赵洁;贾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CR-SSCP银染法在检测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地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对30例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分别提取DNA,设计错配修复基因hMSH1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PCR扩增,10%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PCR产物,银染等技术检测分析错配修复基因hMSH1突变;hMSH1抗体为一抗,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肠癌及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切片中hMSH1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肠癌组织中发生错配修复基因hMSH1突变4例(发生率13.3%),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无一例发生错配修复基因hMSH1突变;免疫组化检测到30例肠癌组织中有6例hMSH1蛋白表达阴性,其中hMSH1基因突变的组织hMSH1蛋白均未表达,正常组织中hMSH1蛋白表达正常.结论 PCR-SSCP银染法是检测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简捷、稳定、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成为早期诊断肿瘤发生的分子手段.在肿瘤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峰;杨绍娟;祝金明;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SLPI启动子调控下eGFP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SLPI基因启动子驱动下EGFP表达载体并验证该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特异调控活性.方法通过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基因组中扩增SLPI启动子,经序列分析后,利用pcDNA3.1(+)和pEGFP构建SLPI启动子调控下EGFP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宫颈上皮癌Hela、肺腺癌A549、SPC-A1和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经G418稳定筛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特异调控EGFP表达的活性.结果克隆出的SLPI启动子序列与Genebank上SLPI基因上游5'末端转录调控区的序列完全一致,稳定转染的细胞株Hela、A549、SPC-A1和HepG2中,CMV启动子控制下的EGFP基因均有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而SLPI启动子调控下的EGFP基因在Hela、A549和SPC-A1中有表达,发出绿色荧光,在HepG2中则未见荧光发出.结论 钓取的人SLPI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具有特异调控其下游基因表达的活性,为探索该启动子调控下的抗肺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杜晓媛;张桂珍;杜珍武;杨绍娟;卜莉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cEgr-hp53辐射诱导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的作用

    目的构建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并研究其体外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p53cDNA全长插入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用Egr-I的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的CMV启动子,构建成pcEgr-hp53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cEgrhp53和pcDNA3.1分别转染入SKOV3细胞株,细胞株命名为SKOV3-hp53及SKOV3-vect,并经G418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增培养,两组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构建正确,稳定转染pcEgr-hp53联合X-射线照射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体外基因-放射联合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提高临床恶性肿瘤放疗疗效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作者:董丽华;付士波;杨英;刘扬;龚守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的表达,及其随损伤后恢复时程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用明胶酶谱测定损伤后神经组织内MMP-2和MMP-9的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条带的属性.结果正常坐骨神经组织内仅表达MMP-2,不表达MMP-9;坐神经挤压伤后1 d时,M MP-9表达水平高;M MP-2在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水平略有增加,7 d时高.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的条带是MMP-2和MMP-9.结论 MMP-2和MMP-9参与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损伤修复过程.

    作者:何凤君;包晓群;杨德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夫妻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进行血清IgG抗AB效价测定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me裂解-37℃吸收-56℃释放-微柱凝胶法分别检测O型男性献血员血清和不同胎次孕妇的血清IgG抗AB效价.结果 O型男性献血员血清IgG抗AB总阳性率为18.3%(11/60),且IgG抗A或抗B效价小于512者血清中均未检到IgG抗AB;孕妇组的总阳性率为52.8%(38/72),其中第一胎孕妇血清IgG抗AB阳性率为47.4%(18/38),非第一胎孕妇血清IgG抗AB阳性率为58.8%(20/34).统计学结果表明,孕妇组与献血员组的IgG抗A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gG抗AB与妊娠可能密切相关,胎母血型不合的妊娠(包括流产),可能会导致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升高,通过IgG抗AB效价的动态测定有望对新生儿溶血病或者胎儿血型进行预测.

    作者:谢作听;陈碧乐;吴文鹤;陶志华;王春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肌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病程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根据cTnT检测结果分为cTnT阳性组和cTnT阴性组,并分别对两组进行cTnT与超声心动(LVEF、CI、E/A、LVEDd)、cTnT与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及cTnT与治愈率的比较研究.结果 VMC患者cTnT阳性组LVEF、CI、E/A显著低于cTnT阴性组(P<0.05);cTnT阳性组ECG正常率明显低于cTnT阴性组(P<0.05)、而重叠异常率明显高于cTnT阴性组(P<0.005);cTnT阳性组1个月的治愈率、3个月的总治愈率明显低于cTnT阴性组(P<0.005).结论 cTnT阳性组心功能和心肌受损害较cTnT阴性组严重.CTnT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谭艳;贾向东;王虹;候巍;宿俊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指标的探讨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慢性并发症,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我们联合检测和比较常规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四项,以探讨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监测指标.

    作者:葛学顺;陈桂明;葛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氨基胍对创伤性休克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基胍(AG)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各时间段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影响.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将大鼠分为处理组与休克组,处理组在休克末给予AG.测定大鼠在休克末和复苏后1h、3 h、5 h各时间段血浆ET的浓度.结果创伤性休克大鼠休克末和复苏后各时间段血浆ET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处理组大鼠由于补充外源性氨基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升高,改善了创伤性休克的预后.结论 休克后血浆ET值显著升高,参与了休克的病理生理损害过程,是有可能造成休克后期机体死亡的原因之一.

    作者:于亚新;谷贵山;欧海英;祁柏宇;纪中华;张贯石;徐晶华;郭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检测对大肠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利用PCR-SSCP分析技术进行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检测用于大肠癌早期筛选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对40例大肠癌患者留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术前保存的粪便.分别从肿瘤组织及粪便中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单链多态性分析-溴乙锭(PCR-SSCP-EB)染色方法检测两种标本中p53基因扩增情况及第5、6、7、8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53基因特异性扩增产物及5~8外显子突变在肿瘤组织及粪便脱落细胞中广泛存在.肿瘤组织中p53基因突变27例,粪便中24例,其p53突变检出的敏感性为60%,无粪便中检出突变而肿瘤组织未检出者,两种标本中突变检出部分符合率为100%.结论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张纯海;马冲;盖宝东;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方法共11367份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以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以手工进行复查.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核心抗体(HBcAb),并以出现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标本检测结果可分为乙肝患者和非乙肝患者.乙肝患者又分为感染期模式和恢复期模式,共15种模式.常见模式9种共占总人数的99.44%,经复查确定为罕见模式的占总人数的0.56%.结论本实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所占比例较大,除实验误差外,产生罕见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低浓度的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及酶标试剂与包被板间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等.

    作者:梁娜;孙淑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肠内内毒素增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给予外源性内毒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造瘘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经造瘘管肠道内给予LPS后即时测定体内内毒素水平,并观察长期给予LPS对大鼠肝脏生化功能的影响和肝脏病理学变化,以及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由此评价外源性内毒素增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给予LPS后实验组门脉血内毒素水平即可增高,特别是60 min以后更为明显,未检测到外周尾静脉血毒素水平增高;长期给予LPS(每周1次,持续9周)转氨酶水平增高显著,肝组织病理损伤较对照组突出;肠粘膜通透性在酒精饲喂组增高,其中同时给予LPS组较单纯酒精饲喂组有所增高,但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外源性内毒素可加重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的肝损伤,提示临床中重视对肠源性内毒素的治疗对酒精性肝病病性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西金;高长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53、bcl-2和c-erbB-2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62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bcl-2和c-erbB-2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种基因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bcl-2 and c-erbB-2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在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52.23%,62.90%和45.16%与卵巢瘤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晚期卵巢癌,腹水细胞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p53、bcl-2 and c-erbB-2多个基因表达提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差,p53、bcl-2和c-erbB-2的多个基因表达的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其中某个单基因的表达监测.

    作者:许天敏;崔满华;林杨;何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X线平片、CT及MRI征象,结合病理总结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经X线平片诊断为骨巨细胞瘤23例患者X线平片、CT片、MRI片,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信息.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方法,与临床表现、病人一般状况相结合将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颖智;高忠礼;王杨;王雪晖;杨淑琴;沈小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2004年1月至12月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咽拭子培养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例诊断为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咽拭子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3株占55.9%,革兰阳性菌26株占44.1%;其中有16例同时进行咽拭子+痰液培养,病原菌一致的有11例,占68.5%;在抗生素使用符合咽拭子培养药敏结果与不符合药敏结果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1%和40.9%,两组数据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应尽量避免经验用药.

    作者:刘洪光;金冬;刘雪琴;叶昌斌;王元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标本扩增效率的计算及其对HBV DNA定量结果的影响

    目的建立分析标本扩增效率的方法,分析其对HBV DNA定量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分析软件提供的样点拟合法及对数荧光-循环数坐标图,计算得到Ct,HBV DNA拷贝数以及每一标本的扩增效率.分析40个HBVDNA拷贝数在104~108/ml的标本的扩增效率,并用得到的标本实际扩增效率加以校正.结果 4个标准的扩增效率分别为0.80,0.80,0.84和0.85.标本的扩增效率在0.59~0.85之间,其中30份(75%)在0.7~0.85之间,8份(20%)在0.65~0.70之间,其余2份在0.65以下.部分校正后的HBV DNA定量结果比校正前高一个数量级.结论标本与标准的扩增效率不一定相同,标本扩增效率的降低导致标准曲线定量结果偏低,有必要用标本的实际扩增效率对结果进行校正.

    作者:陈英剑;胡成进;克丙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一个同时测定多个样品的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的方法,缩短临床标本检测的时间.方法在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实验中,通过编程和进样的改进,实现多个循环的连续测定的时间优化.增加一个分配器为进样器,满足大体积一次进样的要求.结果改进后的方法与原方法的对比实验相关性很好(R2=0.99),而效率提高了24倍.21例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恢复后,其CL的CL60min,和CPM和Pt强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该文探讨的改进方法是可行的,使全血CL测定可能成为肺癌患者白细胞活性功能及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增强了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检测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胡翠华;张传宝;徐建平;郭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东北雷公藤对肾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东北雷公藤对肾炎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阿霉素尾静脉注射诱导大鼠肾炎模型,以东北雷公藤甙液灌胃治疗4 w后,取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治疗组的大鼠肾组织,分别做常规HE、PAS染色.结果经东北雷公藤治疗的模型治疗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有明显改善.结论东北雷公藤对大鼠肾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树军;王连友;罗萍;孙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患儿磷脂酶A2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磷脂酶A2(PLA2)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1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婴幼儿、1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未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婴幼儿和10例来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进行白介素6检测;同时对上述3组研究对象应用酶底物显色法检测磷脂酶A2活性.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患儿的磷脂酶A2及白介素6均较手术前及体外循环术后无肺损伤的患儿以及健康儿童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磷脂酶A2及白介素6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中升高,并呈正相关.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中,如果能及早应用磷脂酶A2抑制剂或早期干预细胞因子释放,对于阻止肺损伤的进一步发展,以免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丽红;黄艳智;刘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显微镜血尿作为泌尿道肿瘤的筛查程序

    目的建立显微镜血尿方法与尿红细胞(RBC)计数的诊断界线,证实可以列入筛查泌尿道肿瘤的程序.方法调查3批军人和一批地方体检尿分析尿红细胞,研究总结泌尿系统肿瘤574例住院病人尿红细胞(RBC)计数.结果尿试条潜血特异性为94.6%.尿沉渣定量板诊断界线为RBC≤8/μl,此相当于尿沉渣镜检RBC 0~3/hp.在10例显微镜血尿>50岁者中查出1例膀胱癌.临床106例膀胱癌病人尿红细胞为237±524/μl;门诊231例体检者尿红细胞为0.3±2.0/μl.结论尿红细胞计数RBC≥9/μl,可作为膀胱上皮细胞癌初筛标志物,显微镜血尿继以尿道造影术、尿道膀胱镜、细胞学证实.

    作者:胡望平;胡盈莹;王海林;周长邵;陈云飞;陈素双;黄爱娥;兰小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支气管舒张试验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支气管舒张试验方法.方法对于临床怀疑有气道阻塞,基础肺功能FEV1小于70%预计值的病人,吸入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9.0ug,吸入后分别于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240 min测定FEV1、PEF、FEF25、FEF5o、FEF75、FEF25/75、FEVi/FVC,观察各个时间点不同指标的支气管舒张效果.以卡方检验的方式比较各个时间点的阳性率.结果①如果以15 min为一个时间点作为判定标准,FEV1作为判定指标,该组病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率为22%.如果继续观察到120 min时,其阳性率达到32%(P<0.05),当观察到240 min时阳性率为33%(P<0.01),有显著差异.②如以PEF作为判定指标,15 min时阳性率为19%,30 min阳性率达30.5%(P<0.05),120 min达39%(P<0.01),具有显著差异.③如果以FEF25/75为判定标准,15 min其阳性率为29%,60 min阳性率为49%(P<0.01),120 min阳性率为53.5%(P<0.01).结论用福莫特罗吸入,采用多点连续检测的方法,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较既往单点检测的支气管舒张试验,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支气管阻塞的可逆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鸿;吕波;黄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周血CD3+CD45+T细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在(HCC)细胞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4例HC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14例HCC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测定结果比较发现: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明显降低,CD3+CD56+则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均小于0.005).HCC患者CD3-CD56+(NK)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小于0.05).结论 CD3+CD56+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增生活跃,提示高表达的CD3+CD56+T细胞在肝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海澄;宋丁;姚树坤;崔刘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各种凝血因子基因突变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世界上有关凝血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基因突变与各种临床血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仍是一大热点.西方国家静脉血栓栓塞(VT)发病率高达481/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大样本的VT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高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过敏性休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它发病突然,难以预见,且危及生命,尤其是药物过敏性休克,常常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的引起过敏的药物有抗生素、血清抗毒素、局麻药物或解热镇痛剂.其现行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确切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尸检病理表现[1]为急性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及肝、脾、肾、肺及胃肠粘膜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增生明显,均无特异性改变.这些因素常使一些医疗纠纷久拖不决.

    作者:纪中华;卢英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研究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Lin等在1993年首先发现,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对多巴神经元有明显的营养与促存活作用.神经损伤后其靶器官及损伤区域GDNF表达增加,提示损伤神经元对GDNF的需求增加.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损伤的中枢神经元具有可塑性,也能再生且在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再生速度及质量均有显著增强.G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NTFs)之一,对神经元细胞的支持及存活作用已成为中枢神经研究的热点.

    作者:鞠海英;刘永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红细胞肌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肌酸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天然化合物,1832年由法国科学家Chenreul发现并命名,多年来人们对肌酸的代谢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肌酸是体内能量储存、利用的重要化合物,而红细胞内的肌酸浓度与红细胞生存时间密切相关,是判定红细胞年龄的一个理想指标[1].所以测定红细胞内肌酸浓度对于临床上与红细胞寿命相关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脾亢等的诊断、鉴别等都有很高价值,本文就红细胞肌酸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陈芳;唐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测定的临床应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具有Zn2+依赖性的内源性蛋白水解酶,可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ECM).按作用底物不同主要分为五大类[1]:间质胶原酶(MMP-1、-8、-13)、明胶酶又称Ⅳ型胶原酶(MMP-2、-9)、基质溶酶(MMP-3、-10、-11)、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15、-16、-17)和其他类(MMP-7、-12、-18、-19、-20、-21、-22).

    作者:侯振江;张宗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SiRNA-STAT3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s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是一类生长因子受体和一些非受体类酪氨酸激酶能激活转录因子[1],是Darnell[2]于1990年在研究干扰素(IFN)信号转导通路时首次被发现.STAT蛋白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蛋白,作为JAK(Janus Kinase)-STAT途径中重要的JAKs底物,STATs在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王春光;姚宪章;张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致死剂量异烟肼中毒血清生化指标动态观察1例

    异烟肼为广泛应用于抗结核病的药物,大剂量口服异烟肼引起急性中毒则较少见.近,我院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6成功救治致死剂量异烟肼中毒患者1例,我们对该患者血清中几个生化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

    作者:巫振洪;陈强;包芙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梗死20例分析

    糖尿病是常见病,根据1999年6月公布的我国19省市25~64岁20余万人群糖尿病普查结果,患病率为2.5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及经济收入增高,糖尿病患者总数将以每年至少100万的数量增加,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毒时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的失调,诱发脑梗死.本文对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韩丽艳;刘艳;王丹;郝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阳性31例相关因素分析

    心电图运动试验(TET)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而被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和协助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正确判断TET的阳性结果对于准确诊断冠心病、评价心肌缺血以及介入治疗后的效果等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一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TET检查,经对比检查结果和相关的临床资料来评价TET诊断冠心病价值的同时,探讨影响TET假阳性结果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正确判断TET阳性结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王忠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

    作者通过对69例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得出明确的定位诊断结果.

    作者:许则民;刘飙;魏壮;邹福田;尹维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测分析

    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引起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也是常见的通过性传播的病原体,反复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往往引发宫颈炎、前列腺炎,从而造成不孕不育的发生.本文对来我院就诊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杰;王岩;闫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初筛献血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调查分析

    为了防止由于输血引起的临床疾病传播,卫生部规定了一些血液筛查项目标准[1],但标准中无血液酒精含量的检测.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我们调查分析了2003年5月到2004年7月威海地区220例献血者血液中酒精含量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吉勇;姜领;翟福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孕妇阴道真菌分布与新生儿感染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随机留取2003年门诊孕检孕妇的阴道后穹隆分泌物525例(年龄23~37岁,孕周21~36周).新生儿皮肤分泌物188例.

    作者:王玫;鲁辛辛;董云秋;谷晔红;孙淑美;田小波;黎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血浆中维生素C测定前稳定性的分析

    目前,维生素C(VC)的测定研究已非常广泛,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得到准确的结果.然而血清或血浆为pH中性时VC可迅速被氧化破坏,用ED-TA类的金属螯合剂和偏磷酸、二硫苏糖醇(DTT)或高氯酸(HClO4)等蛋白沉淀剂,以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使氧化减到小.但从采样到保存不可避免要耽搁一段时间,这样也会影响结果,本文在其稳定性方面做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孙喜东;范业萍;王艳萍;刘卫林;严晓鹏;郭戈;李金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透射比浊测定法及其应用

    血脂的测定是检查动脉硬化的常规项目.美国血脂学会指出LDL-C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当T-CHO超过6.2 mmoL/L并且LDL-C异常时需对患者限制饮食并采取治疗措施.从测定方法上看,多年来一直以选择沉淀法分离LDL-C部分再显色测定,这样不适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近年来有进口LDL-C双试剂引进,但价格昂贵未能普及,多以测定T-CHO,HDL-C和TG以Friedwaid公式推算LDL-C的结果[1,2].我们根据LDL-C和HDL-C的性质选择了表面活性剂,用分散剂控制LDL-C部分,防止产生大颗粒沉淀,使其反应呈溶胶状,在600~630 nm波长下其吸光度与LDL-C含量成正比.制备了LDL-C直接测定法试剂,在各型半自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赵轶;高宇巍;蒲丹;董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的应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一个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是诊断心血管疾病重要意义的血中脂类指标之一.多数实验室应用F公式计算血清中的LDL浓度(LDL=TC-HDL-TG/2.2)[2].这个公式仅仅是一个经验公式,存在着很多缺点难以得到可靠的结果.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分析仪的直接测定法已经实现了实用化.我们就应用直接测定法观察正常人群体检时的LDL,同时与F公式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作者:吴铁占;刘秀霞;吴华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本文收集48例经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宏儒;邹吉华;刘兵;邓玉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