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铅作业的工人,由于有害物质铅的影响,会造成该环境中特别是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人机体内ZPP的含量高出非接触铅健康成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作者:郝晔波;刘艳茹;邢补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内对贝类的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1][2]以及金属元素的含量[3]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对海洋生物体内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国外也有一些报道[4][5].但关于大连沿海所产的几种双壳贝的营养成分及金属元素含量却未见详细报道.因此,本文对采自大连沿海的8种双壳贝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定分析,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海洋贝类资源提供了营养评价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丽;陶平;安凤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中对人群健康的有利因素,消除和改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立法、环境卫生管理和监督工作,以保护生态环境平稳、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个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作者:杨曦伟;刘延丽;万丽葵;范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定型包装食品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干海产定型包装食品是宁波的特产之一,为了解宁波市区市售干海产定型包装食品的标识状况,宁波市卫生监督所于2002年对此进行了调查.
作者:吴梦奎;彭升友;潘斌;仉松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品种丰富、方便实用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正逐步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另一方面,由于生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投资少、见效快,使得企业趋之若鹜,其中不乏生产条件、技术力量并不具备的企业,从而造成市场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为了掌握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质量,加强对流通领域及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杭州市卫生监督所在2000-2002年对杭州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进行了调查.
作者:倪大中;丁小竹;汪鸿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庭购买的食品已从农贸市场转到大中型综合超级市场.为进一步了解此类超市中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卫生状况,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减少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于2002年对市内7大连锁超市中的22间内各生产经营单位所销售的散装直接入口食品进行季度监测,对超市所销售的散装直接人口食品卫生状况进行调查.
作者:林晓华;丛黎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福州城区应届高中毕业生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在普通高招中专业选择受限等变化趋势.方法:整群抽取1996~2000年城区高中毕业生健康体检资料,用SPSS软件包处理.结果:5年来,学生健康体检完全合格率波动在9.85%~6.73%之间;不合格率波动在0~0.12%之间;合格专限率波动在93.27%~90.15%之间.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传染病所致;合格专限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视力不良,身高不足、HBV感染和色觉异常.完全合格率和不合格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合格专限率女生高于男生.结论:体检完全合格率呈平稳略降趋势,合格专限率呈平稳略升趋势,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福州高中毕业生亚健康状况应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作者:罗斌;林艳;高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的饮食企业餐饮具消毒工作的状况,分析餐饮具消毒效果.方法:制订统一调查表格,对龙岗区215家饮食企业的餐饮具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对215家饮食企业的2 565份餐饮具进行消毒效果监督.结果:餐饮卫生合格率仅为65.11%,半数以上餐饮具洗消保洁设施不配套、不专用;经对几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远红外线消毒、蒸汽消毒、煮沸消毒、化学药消毒.结论:应加强饮食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餐饮具工作应选用正确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后应采取保洁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作者:魏天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审批工作现状进行讨论,建议对目前的审批程序进行改革和优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
作者:张漱洁;曹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通过对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和运输车辆,在15年内发生的345起食品运输污染事件的原因、性质、种类进行分析,提出制定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和运输车辆卫生标准,开展卫生监督,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维护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防止运输污染事件发生的需要.
作者:杨永杰;奚伟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1.1桂林市食品卫生管理的组织结构桂林市食品卫生管理的行政部门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为桂林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
作者:李文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一直是政府重视、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于1997年7月1日颁布实行,生活饮用水纳入了法制化监督管理的轨道.
作者:于青;于国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甲类传染病霍乱;乙类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还有近年来新出现的危害严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这些肠道传染病者是易于暴发流行,扩散蔓延较快,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
作者:王晓平;裴迎新;王华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本市计划免疫工作在全市健康保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单芙香;张顺祥;吴坤森;李耀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0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证实会议上,郑重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传播,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作者:郭玉;吕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全面掌握肺癌死亡特点和变化趋势,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80~2001年昌平区肺癌死亡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学卫生知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大自然气候反常,人口流动频繁,导致病原体变异,感染发病的规律被打乱.
作者:保金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性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演变模式,制订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昌县1987~2000年的性病疫情资料系统分析.结果:14年共报告性病5种1 090例,报告发病率年平均增长50.89%,淋病为优势病种,发病人群男女比为2.75:1,20~39岁占82.11%,农民占51.93%,中学文化占69.63%.1996年后病种渐趋复杂,发病人群年龄趋小,女性、学生和儿童相对增多.结论:性病疫情日益严重,应针对流行趋势,加强性病防治.
作者:叶水福;王祥云;金忠平;占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内蒙古扎兰屯市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为了加速控制麻疹,1998年扎兰屯市对1~15岁儿童进行MV强化免疫活动;1999年又对上述人群进行了查漏补种.
作者:李晓娟;何双涛;陈英;陈国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就锡山区职业病危害现状及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做法作一浅述,供同行参考.
作者:许长征;朱玮;吕峻;冯建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目前世界各国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一般由多种宿主携带及多种途径传播,全国广泛流行,黑龙江省是全国高发省,本市是全国全省持续高发市.本病对人民群众健康危害极大.严重地威胁着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外贸及旅游事业的发展.
作者:吕向春;吕婧;李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解本县各级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的实际报告情况,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漏报调查方案>,我们于2001年10月下旬,对本县所辖的8所医院2001年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漏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彩霞;曹宗鸣;索俊杰;吕安蓉;于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对象与方法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本市疾病控制中心体检中心体检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时抽取每人3~5ml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备用.采用酶标法(ELISA),对样品OD值≥阴性对照孔OD值×2.1者判为阳.
作者:顾理平;苗莉茹;孙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使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国家逐步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制化管理,各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加与完善,这些法律法规有多个政府部门分别贯彻实施.
作者:邢瀚;孔繁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分析了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报案时间、调查取证、实验室检测手段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强化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提高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工作水平、加强实验室检测手段等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的对策.
作者:赵英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科学准确、客观合理的综合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卫生监督工作.方法:应用秩和比[1]法对远安县1994~2000年食品卫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95~1996年食品卫生质量差,1994、1998年次之,而1997、1999、2000年食品卫生质量好,经统计学处理(F=74.00,P<0.01)三组食品卫生质量有极显著性差异,这与远安县实际情况相符.结论:秩和比法具有客观、科学、准确、全面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评价的方法,可用于综合评价食品卫生质量.
作者:刘泽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食品保质期和食品保存期分别是食品卫生法试行期间和正式实施期间食品标签及定型包装食品标志的重要内容,是有效保证食品质量的重要信息要素,也是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关食品商品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契约凭证;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分别是各级监督机构在前、后两个不同执法阶段据此作出相关卫生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
作者:陶力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质量控制方法,提高体检质量.方法:采用质量教育配合PDCA循环法.结果:利用继教等形式收集到的质量因素或整改方案(涉及管理、技术及服务)具有实用性、代表性和针对性;通过PDCA质管活动,改善了体检服务环境,增强职工服务意识,克服了重号、错号及从业人员替代体检现象;实验结果更加稳定、准确.结论:PDCA循环法结合质量教育的继教活动,适用于从业人员体检等涉及多环节项目的质量控制.
作者:桂勇;张超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食品卫生的监督稽查工作,具有很深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建立并完善食品卫生投诉、举报的登记处理程序,有利于掌握社会信息和发挥群众社会监督的作用.提高全民食品卫生意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者,保障人民的食品卫生,这项工作的全面启动及有力运行将推动食品卫生工作的发展.它与食品卫生的日常监督监测工作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作者:叶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为一个区级防疫站,为提高和完善质量管理,如何依据2000版ISO9001标准,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检验的特点及要求来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过程、体系、组织机构等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有效地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适宜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怎样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使这些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能够适宜地、有效地应用.
作者:吴礼康;黎松林;朱元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方向.它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指标,也包含着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内容,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共同提高的基本特征.
作者:俞文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面临着各类危害健康因素的挑战.传染病暴发流行、中毒事件、化学性污染、自然灾害及恐怖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并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和巨大经济损失.
作者:甄尚敏;孟友;侯延文;张殿鸿;孟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3月12日13时左右,本溪市酿造厂9名职工因食用韭菜馅包子引起胃肠道反应,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陈冬梅;郭淑云;吴晨;马丽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案情简介2001年6月1日杭州某结核病定点诊治医院报告称:某中专学校一学生曹某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经进一步检查,被确诊为肺结核.该院随即对该校与曹某有密切接触的60余名学生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有16名学生患有肺结核,其中一名学生阮某于2001年2~4月间曾两次在某省级医院进行过住院治疗,且其的右肺下叶已被切除,左肺有结核播散灶.
作者:汪鸿文;潘溢泓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赣榆县卫生防疫站从1999年以来共查处14起非法经营预防用生物制品案件.为提高我们的依法监督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有效的疫苗,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对这14起违法案例进行分析.
作者:徐岷田;孙曰快;李永超;吴德林;刘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卫生行政处罚是指卫生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实施的一种惩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手段,也是容易引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作者:何羽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即当场处罚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对案情简单清楚,处罚较轻的行政违法行为给予当场处罚的程序.
作者:徐智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卫生执法仍存在法规、体制及其它诸方面的问题,现就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一初步探讨.
作者:刘世明;温安龙;刘泽春;游宗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分七章七十九条,详尽地阐明了具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贯彻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作者:邵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公共卫生许可是公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一定的审查或核准程序,颁发许可证、批准书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作者:王成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对实验室进行准确的定位实验室的定位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方针,直接影响实验室改造与装修时实验室的规划、布局和选材,实验室的定位应根据本单位的规模、服务范围、专业发展方向、专业人才特点以及财力、物力可供给的条件进行决策.
作者:金米聪;王仁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卫生监督所和疾病控制中心相继成立,疾控中心由以前代表政府进行预防性监督检测的机构变为了单纯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检测机构,其检测工作的质量变得更加重要.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检测和校准市场也将逐步建立和开放,疾控中心欲在检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其能力,加强质量管理.
作者:尹梅;唐音;廖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卫生检测是向社会提供产品质量公证数据的手段,为确保量值统一、准确、可靠,必须依法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卫生检测质量控制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衡量检测质量的优劣,不应以个别几个指标来判定,必须以综合性的整体来评判.为此,笔者应用AHP法对厦门市卫生防疫站1998年通过计量认证以来,卫生检测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刘诗梅;黄小金;高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常熟市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的运行机制,外部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与认可,内部运作进入良性循环,并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钱均琪;孙国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结合本单位改革实际,对建立疾病控制机制,如何加强和重视单位内部的管理,提出五点看法.
作者:程望起;安克实;张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相继实现了普及儿童免疫的三个85%目标,针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0年我国达到了无脊髓灰质炎区的要求.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建立的免疫服务形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施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从有偿献血转变到无偿献血,流动采血车顺应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方便了广大市民参加无偿献血,同时也给血液安全和消毒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
作者:张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医疗机构空气质量状况,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检测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结果:1999~2001年成都市63家医疗机构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是76.0%,分年度的合格率分别是75.6%、73.1%和78.1%,三者无显著性差异(X2=3.3,P>0.05);不同性质医疗机构中,社会办医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高(82.8%),高校医院低(40%),高校医院与市级医院空气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X2=20.77,P<0.005);不同科室三年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产房手术室合格率高(82.0%),血透室、治疗室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较低,分别是64.3%和65.2%,治疗室与手术室差异显著(X2=5.56,P<0.05).结论:成都市医疗机构的空气质量控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在消毒设施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健全、正确掌握消毒方法等方面做努力.
作者:张丽;孙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介绍了PB的相关知识,提出了项目数据统计问题,以及介绍了在PB中如何巧用数据窗口技术实现项目数据统计的方法.
作者:孟昭林;武俊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科学公正地选拔和评价卫生监督人员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而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做好人员考评和选拔工作的基础.本文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指标筛选法和权重线性赋值法等,建立了卫生监督人员考评指标体系,并测算出了各指标在相应层级的指标权重.
作者:安建民;王凤茹;张忠;徐玮;司英翔;董海民;顾士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面对新形势,努力开创新局面1.1 2002年是宁波市全面完成卫生监督与预防保健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和职能,拓展工作内涵,提高工作效益,构建疾病预防控制新模式的关键一年.
作者:鲍建国;程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美国开展艾滋病防治情况1.1概况据美国洛杉矶县卫生局官员介绍,自1981年在洛杉矶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人至今,有纪录的艾滋病人共计42 000人(其中存活的尚有17 000人).
作者:徐昱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邹城市站自1993年开始探索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核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科室核算办法,2000年对科室核算的内容、方法及科室奖惩办法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湘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