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国际刊号:1000-3606
  • 国内刊号:31-137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2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儿科学
临床儿科杂志   2002年7期文献
  • 高海拔地区缺氧缺血性脑病肾功能损害55例分析

    青海省地处高海拔地区,人群中缺氧症状较普遍.胎儿于宫内呈现缺氧状态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有关.为此我们对本院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55例新生儿HIE患儿进行有关肾功能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秀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早产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33例临床分析

    早产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late metabolicaci acidosis,LMA)是早产儿常见代谢紊乱之一.我们对33例LMA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马加宝;陈凯;储和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脑水肿62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脑水肿是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脑水肿62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萍;史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浆脂蛋白(a)检测分析

    近年来,人们对脂蛋白(a)[Lp(a)]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而其与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同样引起关注.本文通过测定36例原发性肾病患儿血Lp(a)、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等,以初步探讨Lp(a)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红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

    为了解目前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0年12月342例新生儿气管插管下取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资料显示,1996年~2000年共检出病原菌418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8.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3种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泰能和环丙沙星较敏感,耐药率为1.6%和2.9%;铜绿假单胞菌对泰能、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9%、9.5%、28.6%和25.6%;对不动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是环丙沙星和泰能,耐药率为23.7%和27.8%.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一直是我院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但200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明显降低;从1998年开始不动杆菌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000年脑膜败血黄杆菌也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提示革兰阴性杆菌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率高,应积极防治.

    作者:杨锦红;郑敏巧;李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迟发性低钠血症及治疗探讨

    为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迟发性低钠血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以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法,对12例颅咽管瘤术后患儿血电解质、尿和血常规变化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为12例中发生迟发性低钠血症6例,出现低钠血症的时间为术后3天~8天,均伴有低血钾、低血氯等.通过限制补液量、补充高渗氯化钠和使用速尿等治疗后,血钠水平在术后4天~14天恢复正常.提示儿童颅咽管瘤术后迟发性低钠血症较为多见,术后2周内应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和血、尿渗透压,不宜过早使用抗利尿激素制剂.

    作者:邱文娟;金惠明;叶军;韩连书;沈永年;顾学范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为探讨单纯后路和前后路切除半椎体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回顾分析了1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共21个半椎体的治疗.其中T7、T9、T11、L1、L4各1例,T10、L2、L3各2例,T1210例,均为完全分节型半椎体;单纯后路切除10例,前后路切除9例;术前Cobb角20°~95°,平均46°.随访10个月~28个月,平均19个月.结果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51%,平均矫正丢失6°;2例后凸畸形得到矫正,无神经并发症及假关节发生.提示单纯后路或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效果满意,其中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主要用于胸椎、胸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作者:蔡奇勋;张菁;王晓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合并高、低血糖模型的建立

    为了研究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选择改良Levine脑缺氧缺血制备方法,用新生大鼠模拟人脑缺氧缺血合并高、低血糖的过程.方法是给7日龄SD大鼠在脑HI前后,或禁食或腹股沟处皮下注射25%葡萄糖,造成低血糖或高血糖,送回母鼠身边继续哺乳.此法已在200余只大鼠引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合并高、低血糖模型,并经测血糖浓度、病理学检查而证实.

    作者:张金风;陈惠金;吴圣楣;钱龙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在小儿糖尿病中的意义

    小儿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6/10万左右,绝大多数为胰岛素依赖型,约有30%~40%患儿易并发糖尿病肾病,后者是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不能被常规方法检出,本文测定了40例糖尿病患儿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顺军;刘相芬;张渝候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与免疫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现对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功能改变分析如下.

    作者:林云碧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儿肉毒中毒14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小儿肉毒中毒患儿14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张卫平;李维成;白玉峡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儿静滴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25例报告

    我院儿科1995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因静滴头孢拉定后引起药物性血尿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岁~3岁10例,>3岁15例.25例中10例为第1次使用该药即出现血尿,15例为第2次使用后出现.出现血尿时间,5例在用药后(30~60)分钟出现,20例为用药当天出现.出现血尿前后患儿无腹痛、尿痛等表现,尿量中等.

    作者:张风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我们测定了33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本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月~9岁,平均2.7岁;病程半天~3天,平均1.9天;病原学检查大便轮状病毒RNA阳性21例,痢疾杆菌阳性10例,大肠杆菌阳性2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小儿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岁~14岁,平均5.2岁.两种细胞因子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以χ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

    作者:熊文虹;杜华;李柳青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1995年~1998年收治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32例,其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小6个月,大4岁.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儿科成都会议修订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用IVIG100mg~200mg/(kg@d),共2天~3天,同时抗炎对症治疗;对照组只予抗炎对症治疗.治疗前查免疫功能,3周后复查.结果:治疗组IgG、C3、CD3、CD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P<0.01),IgG1、IgG2、IgG3增加.对照组各项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作者:蒲友华;朱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新生儿肺大叶气肿合并肠闭锁1例报告

    肺大叶气肿及肠闭锁均见于新生儿期的先天性畸形,但合并者罕见.我院2000年11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男婴,生后1天,系1胎1产,孕39+5周,体重3.05kg,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均为5分.孕母无疾病史.体检:皮肤红,颜面及四肢发绀,呼吸浅促,62次/分,左侧胸壁稍隆起,呼吸运动幅度右侧大于左侧,心尖搏动点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乳头内1.5cm处,左上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弱,右肺及左下肺满布湿罗音.

    作者:米洪峰;张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HIE病情与心肌酶CK-MB及血钙间关系探讨

    我院于1999年10月至2001年5月对不同病情新生儿HIE及对照组进行血CK-MB、血钙检查.HIE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胎龄(39.7±1.5)周,时龄(29.8±10.8)h,出生体重(3258±784)g,其中轻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8例,均符合HIE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对照组18例,为同期住院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无窒息、抽搐及心律失常等,其中男10例,女8例,胎龄(40.2±0.9)周,时龄(30.4±12.5)h,出生体重(3260±514)g,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周焕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124例早产儿颅内病变的临床与CT分析

    早产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早期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脑损伤引起的两种颅内病变即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可伴随发生,但以颅内出血发生率为高,部分病例可无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为早期诊断,阻断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我院于1995年至1999年收治354例早产儿,常规做头颅CT发现脑损伤124例,分析如下.

    作者:杜娟;沈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口服头孢克洛与头孢拉定对照治疗儿童急性咽扁桃体炎

    为比较口服头孢克洛(希刻劳)与口服头孢拉定(泛捷复)治疗儿童急性咽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将202例急性咽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希刻劳组105例,予希刻劳25mg/(kg@d)×7d;泛捷复组97例,予泛捷复25mg/(kg@d)×7d.结果发现希刻劳组临床有效率为83.8%,泛捷复组为76.3%,P>0.05.提示希刻劳治疗儿童急性咽扁桃体炎与泛捷复同样有效.

    作者:全国儿科临床研究协作组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佝偻病患儿尿脱氧吡啶啉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可引起血清钙、磷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sAKP)升高,但在其活动早期是否与尿脱氧吡啶啉(DPD)存在某种关联,国内外尚未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通过测定佝偻病活动早期患儿尿DPD水平,以探讨尿DPD在佝偻病活动早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美珍;周馥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神经母细胞瘤危险性相关分类及治疗

    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异质性是由肿瘤生物学特性决定的.肿瘤细胞遗传事件决定肿瘤增殖速度、治疗反应及转归,决定临床过程的危险性.基于这些认识,近年已导向以NB临床/生物学特征为依据,制定危险性相关分类及治疗策略,可使患儿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

    作者:孙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儿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近十年来,小儿治疗性心导管术获得飞速发展,在许多心血管畸形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操作大致可分为扩张(如中隔造口术、瓣膜成形术、血管成形术、血管支架)和封堵(如血管栓堵、缺损封堵)两大类.在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心外科手术结合治疗性心导管术也已获得极佳疗效.

    作者:于永慧;汪翼;王玉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

    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于它与成人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引起儿科医师、营养学师、预防医学者、统计学者的关注.但是它的诊断标准至今仍有争论.各方面专家正试图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适用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

    作者:张惠文;林汉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关闭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应用限度及技术探讨

    为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在儿童中的应用限度,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共有68例符合手术指征的继发孔型ASD患儿接受了经导管ASO封堵术.术中经右上肺静脉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测量ASD位置、大小及周围关系,并以扩张球囊测量ASD伸展直径,按此选择等于或大于其1mm~2mm的封堵器;对于>25mm伸展直径的ASD或房缺主动脉根部前缘缺如的ASD,所选ASO应大于其2mm~4mm.房缺前缘近主动脉根部的缺如并不影响装置的成功放置,但房缺后上缘是否有足够距离对手术的成功是决定性的.手术操作按常规进行.术后即刻行TEE或TTE检查观察治疗效果,此后定期检查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儿ASD术前TEE直径(13.26±4.74)mm,球囊伸展直径(15.96±5.44)mm,选用封堵器腰部直径(10~32)mm,平均(16.35±5.81)mm.68例均一次手术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65例术后即刻TEE/TTE检查示完全封堵无分流,完全封堵率95.6%;3例术后发生无血液动力学意义的少量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率4.4%,2例24小时后TTE复查分流消失,1例1年后消失.除2例装置释放后曾出现一过性房性早搏(2.9%)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虽然ASO对堵塞继发孔型房缺安全有效、无并发症、无死亡率、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多次回撤与重新定位、近期疗效可靠,但在儿童患者还有其特殊的应用限度及较高的技术要求.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ASO封堵术的成功进行十分重要.有关儿童ASO封堵术中长期疗效特别是功能影响还需进一步随访评价.

    作者:周爱卿;高伟;余志庆;李奋;孙锟;张玉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分析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incessant tachycardias)又称持续性心动过速(persistent tachycardias),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因其与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直接相关,近年来倍受重视.本文对近2年来在我院住院的7例典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侯建萍;陈新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矮身材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为观察矮身材儿童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及非GHD矮身材儿童进行二维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姚国英;金意华;朱志颖;方林均;徐大地;陆颖静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先天性心脏病肺高压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浓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附33例报告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测定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水平,并观察心脏手术后AM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CHD肺高压组AM明显高于无肺高压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AM随着肺高压病情加重而升高;中、重度肺高压组AM高于轻度肺高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高压组术后AM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CHD组患儿AM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5).本资料表明,AM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肺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AM的升高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对维持肺循环稳定,减缓肺高压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作者:卢慧玲;陈绍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血清肌钙蛋白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多年来,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心肌型(CK-MB)一直认为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此酶测定诊断特异性较差,诊断窗口时间较短[1].

    作者:张冀莉;游贤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76例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在成人为常见病,以动脉硬化所致的高血压为多见,而儿童的病因主要继发于肾脏疾病占多数,明确病因的诊断对治疗及预后会有较大的帮助.现将1995年~2000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病的76例,年龄6岁~15岁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邵丽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关系

    为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检测26例DCM患儿血清NO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以34例健康儿童血清NO含量作为对照.结果显示,DCM患儿血清NO含量较正常儿童明显增高(P<0.01),并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80,P<0.01).提示DCM患儿的心功能下降可能与NO过度生成有关.

    作者:傅立军;邓淑珍;张凤薇;王瑞耕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前列腺素E1和卡托普利对先天性心脏病肺高压患儿血浆ET-1水平的影响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日本Yanagisawa[1]等于1988年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并提取的多肽,是目前所知作用强、持续时间久的缩血管物质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原.研究发现,先心病肺高压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提示ET-1可能参与肺高压形成过程.本文研究ET-1效应拮抗剂前列腺素E1(PGE1)和卡托普利(captopril)对先心病肺高压患儿血浆ET-1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肺高压提供依据.

    作者:赵翠芬;夏伟;王玉玮;杨兴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测定细胞免疫的临床意义

    测定不同时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细胞免疫,以探讨其临床意义,将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30例对照组细胞免疫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心肌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细胞免疫(CD3、CD4、CD8和B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CD4/CD8存在显著差异(P<0.05);迁延期CD4和B细胞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改变以细胞免疫为主,存在免疫细胞功能紊乱,于急性期及慢性期尤为显著,恢复期好转,迁延期存在T细胞亚类比例失衡.

    作者:赵地;马官福;吴铁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11例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随访分析

    为探讨11例患儿安装永久起搏器后原发病改善情况、起搏器工作状况及术后的并发症,于术前,术后1周、1、3、6及12个月,此后每年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等检查;同时检测起搏器阈值,阈值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术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胸片、超声检查结果较术前改善;术中与术后1周、术后1周与1个月、1个月与3个月阈值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与1年、3年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感染等并发症多见于术后3个月内.提示:术后原发病预后得到改善,起搏器起搏功能良好,阈值于术后3个月稳定;并发症于术后3个月内多见,在此期间应密切随防.

    作者:区曦;李渝芬;李虹;曾少颖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7例小儿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儿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7例小儿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7例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均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4例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3例诱发出室速;5例用异搏定治疗,3例可复律,7例用心律平仅1例无效.提示分支型室速预后良好,需注意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

    作者:张若松;程佩萱;康曼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近二十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材料、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使不少以往需开胸手术的先心病,目前可由非开胸介入治疗来替代;随着术后临床随访及其与外科对比研究的开展,对其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从而使介入治疗的指征及方法学更加明确.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先心病的病种多,病理类型、年龄及病情轻重不一,因此血流动力学改变亦不尽相同,这给介入治疗的指征、材料选择、方法学应用等亦带来一些新问题.

    作者:周爱卿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反复腹痛、呕吐1年余

    病史摘要女,2岁,因反复腹痛、呕吐1年余入院.患儿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腹痛,脐周为主,阵发性,钝痛,持续约10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与体位无关.发作时伴呕吐,进食后加重,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空腹时为黄绿色液体,剧烈时有少许咖啡色液体及粘膜状物.发作期每次持续3天~7天,间歇期为1周~2周.无抽搐,大便较干结,无排黑便,小便外观正常.足月顺产,无窒息史,哺乳期无明显溢乳现象,其母妊娠期间无剧烈呕吐病史,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入院体检:T37.2℃,R27次/分,P102次/分,W11.0kg.神清,精神倦,营养中下,咽红.

    作者:余燕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组织细胞增生症

    概述组织细胞起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然后逐步分化成熟为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完全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分布于全身各脏器组织中发挥它们的功能.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各有其特定的名称,如在外周血中即为单核细胞,肝脏中称为柯否氏细胞,在骨髓中称巨噬细胞,在皮肤中称郎罕氏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主要功能为吞噬及杀伤入侵的微生物及处理衰老和变性的细胞,而树状突细胞为抗原提呈细胞,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参与下,将抗原提呈给T、B淋巴细胞,激发体内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

    作者:汤静燕;王耀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