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5-2930
  • 国内刊号:11-2024/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3
  • 全年订价:4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杂志,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二等奖、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国针灸杂志   2002年1期文献
  • 针刺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针刺观察组和西药对照组.结果:针刺疗法治疗此病在血清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下降的同时,突眼症有所好转,同现行的西药疗法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针刺治疗前后血清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含量对比(P<0.001),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刺疗法治疗突眼性甲状腺肿对缓解和消除眼征、症状有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颈椎夹脊穴和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分为针刺组55例,药物组4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药物组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太极通天液和西比灵.结果:针刺组治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3%;药物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7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

    作者:庄垂加;阮传亮;黄聪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并用矫正胎位的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的超声观察

    为了探讨影响针刺三阴交、合谷,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因素,对6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在B超监视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发现疗效的优劣不仅与孕周的大小、羊水的多少、胎儿双顶径的大小有关,且与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有关.

    作者:郑子萍;吕明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法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综合征36例,设西药恩丹西酮等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95.2%,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显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沐榕;郑曲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刺多穴针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68例

    方法:对68例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营养神经药物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针刺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提高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丁建萍;于琳;蔡红英;李延芳;曹恒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抗氧化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对白内障及有关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针刺太冲透涌泉、睛明、臂、风池、合谷等穴治疗32例共59眼,以西药白内停滴眼水10例18眼作对照组,系统观察视力、视力级数、血清T-SOD、LPO活性等氧化指标.结果:针刺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视力,提高抗氧化指标水平.

    作者:曲鹤年;李忠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埋线治疗脑瘫300例临床研究

    目的:寻求针灸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脑瘫患儿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分别采用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和穴位埋线法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甲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是治疗脑瘫的较佳疗法.

    作者:陈学农;周清毅;叶燕;冷钰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百会穴,同时测定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G、IgA、IgM、C3、C4的含量和细胞免疫CD3+、CD+4、CD+8的含量.结果:显效18例,占47.4%;有效15例,占39.4%;总有效率为86.8%.针刺治疗后C3、C4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CD+4水平下降,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除体征,并提示对异常的补体有纠正作用,对细胞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作者:张越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针引产78例

    笔者从1990~2000年对妊娠41周以上孕妇采用电针引产,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陈肖琼;张敏;戴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俞迎香穴位注射治疗哮喘53例

    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小9岁,大62岁;病程短2年,长16年.

    作者:刘乃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天谷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自1997年1月~1999年1月我们选用著名老中医李仲愚医师的杵针穴位之一--天谷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振亚;何玲娜;彭力群;李常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颊车穴深刺为主治疗牙痛45例

    牙痛为口腔疾患常见症状,轻者仅有酸痛感,重则剧痛难忍,坐卧不安.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深刺颊车穴为主治疗牙痛,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勤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后溪加手法治疗冈上肌腱钙化症52例

    笔者以针刺后溪加弹拨手法治疗冈上肌腱钙化症5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孟怀忠;邢宏;唐岩;高建明;王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致密性髂骨炎18例

    致密性髂骨炎是一种发生于髂骨、靠近关节边缘的骨质硬化性疾病,临床报道不多.笔者以针灸治疗1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淑华;聂怀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40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立峰;肖银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阴囊湿疹27例

    1 一般资料27例均为门诊病八,其中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7天,长8个月.

    作者:李占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64例

    笔者自1995~2000年在门诊采用隔布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6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月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

    笔者自1998年5月~2000年12月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强哭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口流清涎案

    作者:尹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良陈述综合征案

    作者:牛世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外伤后奇异步态案

    作者:刘桂玲;高静敏;相永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案

    作者:姜艳丽;周万银;刘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痉证验案

    作者:栾维先;吕思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疑难痹证案

    作者:汪振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感与针刺效应机理探讨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探讨得气与针刺效应的关系.针刺一定穴位后,产生的针感途径是以躯体传入冲动为主,而通过躯体神经与植物神经在穴位下血管丛形成的汇合区,又引起内脏传入纤维发出的冲动对脏腑的调整功能.穴位传入信号与内脏器官发出的冲动在大脑皮层区又相互汇合,这也是针刺调整脏腑功能与强调得气感一致性的基础.

    作者:刘红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络实质揭析

    目的:探讨经络实质.方法:从分子解剖学、细胞生理学、细胞药理学等方面已取得成果,多层面分析、探讨.结论:传统中医的经络现象之秘将会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研究进展中得以揭示.

    作者:陈军德;李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Calbindin-D28k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家族成员Calbindin-D28k与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阻塞-再灌注模型,应用TTC及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及电针后梗塞灶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内Calbindin-D28k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电针对该分布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电针可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缺损体征;但缺血组及电针组Calbindin-D28k免疫阳性细胞在梗塞灶中心区几乎检测不出,缺血组在半影区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0.05);电针组Calbindin-D28k在半影区的表达与缺血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对Calbindin-D28k在半影区反应性表达增强可能用以缓冲胞内过多的游离钙;电针在脑缺血时对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但可能并不是通过调整Calbindin-D28k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张京钟;施静;刘晓春;关新民;王才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针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电镜观察鼠脑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未明显高于其余3个象限;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元损害严重.电针及尼莫通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3个象限,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差异;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

    作者:王黎;赖新生;雷娓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兔分成火针组、温针组、造模组3组,在整个实验研究的不同阶段,对3组实验兔的损伤部位外观体征、解剖后肉眼观察、光镜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软组织损伤一旦形成粘连疤痕病理结构,即不可能通过自身机制或常规针灸治疗方法吸收和消除,而经过火针治疗后呈现出吸收再生的良性过程.结论:揭示出传统的火针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机制.

    作者:吴峻;沈蓉蓉;邵荣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思路探讨

    针对目前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①必须加强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②动物模型的选择不必局限于佐剂性关节炎;③应注重对关节滑膜影响的研究;④应注重对关节内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⑤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综合调节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

    作者:刘金洪;方剑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系统评价与针灸文献

    从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四个方面为针灸工作者简介了系统评价的概念、大概方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滨;何竟;李宁;刘屹;黄长琼;熊水清;张琪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王照浩耳针特色经验辑要

    从耳穴的诊断、处方、取穴及耳穴的补泻方法等方面,介绍王照浩导师的耳针特色经验.王照浩诊断注重视、压、探、辨,处方坚持辨证论治,取穴准确,灵活运用补泻方法,积极探索新病种的治疗规律.并举出典型病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王照浩导师的学术思想.

    作者:洪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扬州名医朱复林针法特点

    扬州名医朱复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功底深厚、针法独特,其针刺手法的特点是独特的进针法,巧妙的运气针法,一步到位的烧山火透天凉复式补泻.他的大幅度正反两方向捻转,简化提插程序综合为一体达一步到位,秉承杨继洲之衣钵,对运气针法进行了持针指式的改进,丰富了运气针法的内涵,形成上下前后传导的独特灵活风格.

    作者:马士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定喘穴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76例

    作者:谢中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大陵穴治疗胸胁闪挫伤40例

    作者:雷胜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生物全息胃穴治疗呃逆58例

    作者:徐建勇;高洪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刺梁丘穴治疗胃肠痉挛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曲池穴位注射鱼腥草治疗咽喉炎30例

    作者:罗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疟疾高热31例

    作者:许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作者:诸毅晖;成词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近年来穴位形态学研究概况

    目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穴位形态学研究的状况.方法:从大体解剖、巨微解剖和显微解剖方面对此时期穴位形态学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结论:目前对穴位形态学结构尚未统一认识.

    作者:孙志宏;胡格;赵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砭石疗法作用特点

    目的:对新砭,石疗法进行系统的中医理论总结分析.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证型的多种疾病运用新砭石疗法进行治疗,用中医理论的辨证分型和治则治法规律分析新砭石疗法的作用特点.结果:新砭石疗法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新砭石疗法具有以下作用特点:(1)温助阳气,养筋荣脉.(2)宣导气血,疏通经络.(3)逐寒祛湿,消痹止痛.(4)祛瘀止痛,清热消肿.(5)潜阳安神,止悸定惊.这5点使得该疗法具有良好的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作者:谢衡辉;谷世喆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