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03年11期文献
  • 术后发生重症肺栓塞的急诊导管及导丝碎栓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导管、导丝治疗术后重症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6例术后发生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均采用肺动脉造影及导管、导丝碎栓术.结果6例患者经造影证实其肺动脉内均有大块状血栓栓塞,经导管、导丝碎栓治疗后,5例患者痊愈.结论通过急诊肺动脉造影和直接导管介入治疗,可使术后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迅速得到改善,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王乐民;魏林;孙政育;李晓光;刘雅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乙抗体检测在糖尿病中的意义

    目的比较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乙抗体(IA-2A)在1、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中的阳性率,探讨影响该抗体阳性率的各种因素及抗体水平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IA-2A,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餐后C肽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正常对照组的IA-2A阳性率分别为20.27%、6.98%和2.27%,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IA-2A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糖尿病类型(典型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无关,1型糖尿病中IA-2A阳性的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阴性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A-2A作为1型糖尿病的重要自身抗体,对明确糖尿病分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育璠;彭永德;王煜非;盛正妍;董维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术后出血及心包填塞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和心包填塞的发生原因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复习本院心外科17年内9 858例CPB心内直视手术中187例因术后出血或心包填塞而再次行剖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出血的程度及再次行剖胸手术的时间,探讨术后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特点.结果再次剖胸手术中出血44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126例、延迟心包填塞17例,死亡18例,再次剖胸手术的死亡率为9.9%.再次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20例,瓣膜疾病64例,冠心病2例.结论减少CPB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出血或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采取果断措施尽早行再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作者:蔡维明;邱兆崑;李颖则;张卫;徐方杰;龚宝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艾司洛尔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心血管反应的平抑作用

    目的观察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艾司洛尔组(13例),术中一旦患者血压升高>1.33kPa,即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洛尔2 mg/kg;另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3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并比较术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大值与患者术前的基础值.结果艾司洛尔组的心率平均变化为2.0%±3 9%,对照组为20.1%±3.5%;艾司洛尔组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变化为-2.4%±2.5%,对照组为10.7%±2.5%.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艾司洛尔对心率的影响较对血压的影响大.未发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情况.结论单次静脉注射2 mg/kg艾司洛尔治疗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侯炯;许涛;邓小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儿童及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附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年内收治的74例年龄≤19岁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16.2岁,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病理类型以生殖细胞来源为主(63.5%).临床分期:Ⅰ期59例(79.7%),Ⅱ期7例(9.5%),Ⅲ期7例(9.5%),Ⅳ期1例(1.4%).1例于术后11年复发(1 4%),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9%、64.0%和53.7%.Ⅰa、Ⅰb患者的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8%和61.8%.结论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Ⅰa期患者宜选择保守性手术,晚期患者宜行根治性手术.多因素分析认为,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Ⅰa期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并不影响上皮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作者:姜桦;曹斌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妇女胫骨定量超声检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关系

    目的探讨胫骨定量超声测量与血生化骨代谢指标在不同年龄组妇女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共457例绝经前、后妇女,其中绝经前组89例,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绝经前第1组(25~35岁)23例,绝经前第2组(36~45岁)31例;绝经前第3组(46~55岁)35例.368例为绝经后组,按绝经年限分为:绝经后第1组(绝经1~5年)88例,绝经后第2组(绝经6~25年)2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骨吸收指标尿胶原吡啶交联与肌酐比值(Pyd/Cr)、骨形成指标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骨钙素(BGP)、血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CICP),同时测定胫骨超声速率(SOS).结果所有骨代谢生化指标在绝经后早期均有明显升高,绝经前第3组的骨吸收指标Pyd/Cr已较绝经前其他两组明显升高.绝经后妇女的SOS值均较绝经前显著降低.结论骨形成指标的改变落后于骨吸收指标,Pyd/Cr能较早反映围绝经期骨代谢的变化,SOS可简便、准确地反映绝经后妇女骨量的改变.

    作者:陈行;段定红;黄敏丽;张珏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儿童肾病综合征测定尿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Ⅳ型胶原(CL-Ⅳ)和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2001年3月~2003年6月在我院进行肾穿刺病理活检的2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中CL-Ⅳ和LN.结果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中CL-Ⅳ和L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系膜轻至中度增生伴(或)肾小球硬化,系膜细胞增生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组尿中CL-Ⅳ和LN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系膜增生组(P<0.001).结论尿中CL-Ⅳ和LN与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及有无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小管病变等肾脏病理变化相关,能间接反映肾脏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检测尿CL-Ⅳ和LN水平对监测病情变化、判断疾病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敏怡;卫敏江;苏宛华;陈慧敏;吴伟岚;陈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外周型肺部病变

    目的研究X线引导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及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PB)对外周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病变大小、部位、与胸壁距离及患者的病情,对53例患者分别采用TBLB、CT或B超引导下PPB等检查手段,一种方法未能确诊时再换用另一种方法.结果TBLB确诊率为83.9%,CT引导下PPB为87.5%,B超引导下PPB为90.0%,总确诊率为92.5%.结论对于肺外周型病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屠春林;孙锦贤;甘信海;金耀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普伐他汀与福辛普利联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蒙诺)和普伐他汀(普拉固)联用降低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 h尿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Mogensen的DN分期标准,将78例DN患者分为早期DN(A1组和A2组)和临床期DN(B1组和B2组),A1和B1两组为能够配合治疗的DN患者,A2和b2两组为不能坚持服用普伐他汀配合治疗的DN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血压、24 h尿蛋白及ET水平的变化.结果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的基础上,4组DN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及血浆E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A2、B2组血脂水平的下降不如A1和B1组明显(P<0.01和0.05),血糖控制较A1和B1组稍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福辛普利能够控制早期和临床期DN患者的血压,且能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并降低血浆ET水平;福辛普利与普伐他汀联用的降压、减少尿蛋白和降低血浆ET水平的效果更好.

    作者:朱立群;魏华;刘振杰;熊莉华;闵晓莉;邱翠琼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 G多态性与IgA肾病肾小球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多态性及其产物与IgA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上海地区汉族人种IgA肾病患者98例,其中伴肾小球硬化者(G组)53例(54%),无肾小球硬化者(non-G组)45例(46%),另设9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多聚酶链反应(ASPCR)法进行PAI-1 4G/5G基因型分析.结果G组的4G/4G基因型发生频率(45.3%)、4G等位基因频率(0.67%)显著高于non-G组(13.3%、0.41%,P值均<0.05).而G组5G/5G基因型的发生频率(11.3%)则显著低于non-G组(31.1%,P<0.05);IgA肾病患者和对照组中携带4G/4G基因的患者血浆PAI-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值分别<0.05和<0.01).结论PAI-1 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与肾小球硬化显著相关,PAI-1 4G/4G基因型携带者血浆PAI 1水平升高.

    作者:何立群;肖黎;郑平东;章晓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肝素和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肝素和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MC)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肝素和高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纤维连结蛋白(FN)、Ⅰ型胶原(COLⅠ)、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核c-fos、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3.86%D-葡萄糖可明显促进FN和COLⅠ的分泌,肝素可明显降低HMC的FN和COLⅠ的分泌,也可降低高糖环境下FN和COLⅠ的分泌.3.86%D-葡萄糖对TGF-β1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肝素对高糖环境下TGF-31的分泌亦无明显影响.3 86%D-葡萄糖可促进细胞核c-fos、c-jun蛋白表达增加,肝素可减少高糖引起的c-fos蛋白增加,但对c-jun蛋白增加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通过促进活化蛋白-1(AP-1,c-fos/c-jun)表达的增加来促进ECM分泌,可能是长期腹膜透析导致腹膜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肝素在高糖环境下可抑制高糖所致的AP-1(c-fos/c-jun)表达增加及ECM分泌,对保护腹膜功能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于青;黄振飞;刘军;姚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IgG Fc嵌合蛋白的基因治疗改善环孢霉素A的肾脏毒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IgG Fc(TGF-βRⅡ/IgG Fc)嵌合蛋白基因转染对小鼠环孢霉素A(CsA)肾毒性的作用.方法雌性ICR小鼠予低钠饮食1周后分为3组,每组6只,CsA组和TGF-βRⅡ/IgG Fc干预组每日皮下注射CsA 25 mg/kg,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在给药的第1天和第7天,CsA组在布比卡因预处理的胫骨肌处注射50μg pCAGGS-lacZ,TGF-βRⅡ/IgG Fc干预组注射等量pCAGGS-TGF-βRⅡ/IgG Fc,均联合电穿孔,给药2周后处死.采用Northem blot测定肾组织中TGF-β1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法测定肾组织和血浆中TGF-β1蛋白水平.利用石蜡切片PAS和Masson's trichrom染色半定量评分评估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CsA用药2周后,CsA组血浆和肾脏TGF-β1表达持续增高,小管间质病变明显;TGF-βRⅡ/IgG Fc干预组血浆TGF-β1水平与对照组相仿,而肾组织TGF-β1表达较CsA组降低50%(P<0.01),对小管间质病变具有保护作用(P<0.01).结论TGF-βRⅡ/IgG Fc基因转染有效抑制了CsA引起的小管间质病变.

    作者:忻菁;顾勇;林善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及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评价苯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Cp)及尿白蛋白(Alb)的影响.方法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控制血压组和苯那普利组.记录及测定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腰围、臀围、腰臀比、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素氮、肌酐、尿酸、血脂、血白蛋白,并留取晨尿测定铜蓝蛋白、白蛋白及肌酐(Cr),随访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比较尿Alb/Cr及尿Cp/Cr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控制血压组及苯那普利组尿Alb/Cr和尿Cp/Cr水平均下降,苯那普利组尿Cp/Cr下降较控制血压组更明显(P<0.05).结论苯那普利可降低尿Cp/Cr及尿Alb/Cr.

    作者:杨叶虹;方京冲;姜文宇;谢洁怡;李吟遒;史虹莉;杨永年;朱禧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致纤维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脏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结合素(FN)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造瘘和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建成不同的心力衰竭模型,并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予福辛普利治疗.通过Doppler超声心动图比较心功能的各项参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脏TGF-β1和F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穿刺造瘘大鼠的心功能损害较轻.而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功能严重失代偿.福辛普利可以部分缓解冠状动脉结扎大鼠的心肌肥厚和受损的心功能.两组心力衰竭大鼠肾脏TGF-β1的基因和蛋白水平以及FN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01).福辛普利能显著改善冠状动脉结扎大鼠肾脏TGF-β1和FN表达的异常.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即出现肾脏TGF-β1和FN的表达增加,福辛普利通过下调其表达,可能会对预防和治疗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朱彤莹;顾勇;黄国英;刘少军;朱蔚钰;林善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吡咯列酮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咯列酮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模型慢性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采用单肾切除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性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为单肾切除对照(CTR)组、糖尿病非治疗(DM)组、3 mg@kg@d-1吡咯列酮(DM-LP)治疗组、9 mg@kg-1@d-1吡咯列酮治疗组和20 mg@kg@d-1吡咯列酮治疗组共5组.药物灌胃10周,收集24 h尿液标本,测定血糖和动脉收缩压后处死大鼠,并留取血标本和肾脏组织.结果与CTR组相比,另4组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DM组表现出明显的高糖和高脂血症,动脉收缩压、24 h尿蛋白量、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和相对肾重均明显升高.3 mg@kg@d-1吡咯列酮在不影响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情况下,能明显减轻蛋白尿和肾小球ECM沉积,降低相对肾重;9 mg@kg@d-1吡咯列酮能明显改善血糖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但不影响动脉收缩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其减轻蛋白尿和肾小球ECM沉积以及降低相对肾重的作用与3 mg@kg@d-1剂量治疗组的差异无显著性;20 mg@kg@d-1吡咯列酮除有与9 mg@kg-1@d-1剂量相似程度改善高血糖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作用外,还能明显降低大鼠动脉收缩压;其减轻蛋白尿、肾小球ECM沉积和肾脏肥大的作用较3和9 mg@kg-1@d-1剂量进一步增强.结论不同剂量吡咯列酮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的作用不同,3 mg@kg-1@d-1吡咯列酮对糖尿病状态下的肾脏病变存在不依赖于改善代谢的有利作用;9 mg@kg-1@d-1吡咯列酮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但其延缓肾脏病变的作用并不优于3 mg@kg-1@d-1的剂量;20 mg@kg-1@d-1吡咯列酮在改善代谢的同时,还具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与3和9 mg@kg-1@d-1的剂量相比,其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作者:孙正达;马骥;顾勇;林善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及联机预制置换液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浓度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及联机预制的低钠、低碱基、含钙置换液和透析液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浓度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技术,联机血滤机器预制的低钠、低碱基、含钙置换液和透析液为高出血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20例次大置换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并与同时期行边缘肝素化抗凝的18例次CVVHDF进行比较,观察其血液净化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肝素抗凝组发生9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5例患者退出肝素抗凝组.枸橼酸钠组均顺利完成治疗单元,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征象.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总超滤量、置换量和透析器寿命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枸橼酸钠组治疗结束后,血清钠、pH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联机预制低钠、低碱基、含钙透析用液进行大置换量CVVHDF简便、安全、有效,对于抢救高出血风险的危重患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毛志国;叶朝阳;陈静;夏勇;梅长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口服和静脉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左卡尼汀口服液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8例,分别给予每周2次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静脉注射组)、口服左卡尼汀1 g/d(口服Ⅰ组)或2 g/d(口服Ⅱ组)治疗,总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3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血浆肉碱浓度分别为(26.52±10.29)、(25 59±9.17)、(22.56±15.02)μmol/L,治疗后分别为(113.16±56.86)、(103.25±42.41)、(121 43±59 33)μmol/L(P<0 01).经过8周治疗后,静脉注射组的血小板、口服Ⅱ组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口服Ⅰ组促红细胞生长素(EPO)的用量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静脉注射组的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以及口服Ⅰ组的前白蛋白水平,口服Ⅱ组的白蛋白、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口服组和静脉注射组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口服补充左卡尼汀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肉碱缺乏症患者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改善肉碱缺乏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对部分营养学指标和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疗效与静脉给药相似,且更为经济、方便.

    作者:丁峰;顾勇;林善锬;严玉澄;林星辉;钱家麒;徐耀文;陈楠;鲁维维;袁伟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68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钾50~100mg/d,共20周.采用外周血白细胞抽提基因组DNA、体外PCR基因扩增的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内含子、长度为287 bp的片段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将患者分为DD、ID、II这3种基因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清醛固酮(ALD)的变化.结果口服氯沙坦钾20周后,68例患者ALD明显下降,PRA和AⅡ明显升高,但基因型不同其变化明显不同.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对RAS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王宏保;邓兵;邓南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及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液透析组(112例血液透析患者)和对照组(372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ApoE和脂蛋白(Lp)(a)水平,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PCR-RFLP)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液透析组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TG水平显著增高,高于正常者33.0%;HDL-C水平显著降低,低于正常者10.4%.相关分析显示,TG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显著相关;HDL-C与尿素清除指数(KT/V)显著相关.血液透析组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73.6%,心血管疾病为25.0%.血液透析组中,伴心血管疾病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者,伴高血压者与无高血压者血脂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ApoE基因型ε3/3及等位基因ε3发生频率高,血液透析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与血液透析组的ApoE基因型ε3/4+ε4/4者TC、TG、LDL-C水平较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TG、ApoB水平显著增高,HDL-C等指标显著降低.伴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TG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TG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显著相关;HDL-C与KT/V显著相关.血液透析患者ApoE等位基因ε4的携带者易发生脂代谢紊乱.

    作者:王玉新;李清芹;陆元善;徐琴君;邹和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成人多囊肾病肉眼血尿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成人多囊肾病(ADPKD)肉眼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498例ADPKD患者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发作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病程和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ADPKD患者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38.4%.首次发作肉眼血尿的平均年龄为32岁.肉眼血尿5次以下和6次以上者分别占72.8%和27.2%.与血尿相关的因素有高血压(52.1%)、泌尿系感染(45.0%)、上尿路结石(24.6%)、运动或用力过度(20.2%)和外伤(2.6%).肾脏体积越大、肾功能越差,则肉眼血尿发作越严重.血尿组和无血尿组患者总的生存时间平均为(10.9±2.6)年和(20.2±4.7)年,差异有显著性(P<0.001),手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结论长期和多次发作的肉眼血尿可影响肾脏功能,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对ADPKD患者应及时控制或消除血尿有关因素,及时施行囊肿去顶减压术,有利于控制血尿,缓解症状,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陆钫;叶敏;王伟明;沈海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是机体发生在细胞水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分子事件,它们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创伤修复以及致病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作者:曲乐丰;杨涛;景在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釉质活检技术的应用

    釉质活检技术(enamel biopsy technique,EBT)初在1968年由Brudevold报道,用绒毛锥尖蘸上金刚砂甘油糊剂,在受试者牙面钻磨少许时间,然后检测所磨损釉质内的化学成分,亦被称为釉质磨损法[1,2].

    作者:马林;石四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1986年6月~2002年2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8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培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肾功能衰竭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及意义

    高血压是加快肾功能衰竭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精确评价高血压的危害性成为延缓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监测1999年8月~2002年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分析其血压分布规律及肾功能进展情况,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降压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宋亚香;李新华;巴建明;朱开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变化的意义

    本研究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孕妇的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其与妊高征的关系.

    作者:滕银成;汤希伟;向祖琼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压力性尿失禁的新微创法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为腹内压突然增高时尿液非随意性排出,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或体力活动时,常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社会、精神、家庭、职业、体力和性生活方面的困扰,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我院采用一种新的微创法--经阴道无张力尿道吊带(tension free vaginal tape,TVT)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吉忠;闵志廉;朱有华;瞿创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一氧化氮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是早期终止妊娠的主要措施之一,如何减轻孕妇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寻求一种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让孕妇接受的理想的镇痛方法,无疑是计划生育领域中所面l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对早期妊娠人工流产采用一氧化氮吸入镇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春;任高婷;洪小英;陈美庆;蔡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式改良及操作体会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因其操作简便、可通过触诊和心电图观察移植心的功能变化及手术成败,亦可通过移植心复跳与否来判断,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移植免疫领域的实验研究.我院于2002年3~7月施行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80例次,并对经典的Ono术式进行改良,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剑锋;彭志海;祝哲诚;蔡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钛合金钢板对颈椎前路术后患者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是脊柱外科诊断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它不仅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而且对于患者治疗后的评价和随访起重要作用.

    作者:贺石生;侯铁胜;汪剑;傅强;李明;赵杰;石志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放射性核素定位前哨淋巴结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手术治疗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陈绍亮;陈君雪;杜倩倩;王红;张宏伟;张志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复发性脑出血的回顾性研究

    脑出血(ICH)是临床常见的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复发性ICH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其发病率和致病因素等方面尚无统一认识.本研究回顾了1997~1999年我院收治的491例ICH患者,对其中21例复发性ICH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后与国外文献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绛宇;徐涛;田恒力;顾斌贤;胡锦;王韧;王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积极探索延缓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新途径

    随着透析技术的明显进步,几乎已可避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但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性质,平均年龄寿限的延长,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加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所合并的高心血管并发症情况,进一步研究各型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更有效或可以更全面延缓其进展及预防合并症发生等的措施,已成为肾脏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作者:林善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低钠血症诊治新认识

    低钠血症指血钠低于135 mmol/L,是综合性医院患者中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并不意味着体内的钠盐必定过少,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体液量常增多或正常,只是水较钠相对过多.

    作者:游怀舟;林善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拜阿司匹灵100 mg肠溶片隆重上市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第七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沪隆重开幕 --柯达公司医疗影像系统推出系列牙科产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一种适合临床工作者的统计软件--PEM 3.0统计软件包简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顺利竣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第50届全国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在南京隆重开幕 --柯达公司医疗影像系统推出全新产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