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56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8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江苏中医药杂志   2014年3期文献
  • 葛根芩连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葛根芩连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2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志敏;张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溶血方”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溶血方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ABO母儿血型不合患者,予中药溶血方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39例,显效1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中药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疗效确切。

    作者:张梅芳;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西药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松英;张力敏;董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方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2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益气活血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术前口服益气活血方并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27例术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治疗组疗效指数、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服用益气活血方有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术后腹胀等不适症状。

    作者:沈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二仙汤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二仙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水平,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王伟荣;罗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平疣汤”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平疣汤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平疣汤口服,0.1%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颗粒口服,0.1%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2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70.00%。2组间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拟平疣汤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生协同作用,比使用西药内服外用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张少波;刘坚;宁海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缺血性中风“瘀热”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辨证为瘀热证型的患者其中医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的关联性。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瘀热证组与非瘀热证型对照组(对照组),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比较2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并结合相关的卒中风险评分进行分析。结果:瘀热证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与Essen卒中风险评分有显著的正关联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瘀热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有显著的关联性,并且瘀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卒中风险三者可能存在协同的相关性。

    作者:刘红权;王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通莲汤”联合微波热疗与单纯微波热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p53和癌组织survivin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通莲汤联合微波热疗与单纯微波热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抑制蛋白p53(简称p53)和活体癌组织生存素(survivin)影响的差异。方法:取38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1例)。2组均行微波热疗,观察组加服中药通莲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53;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患者活体癌组织survivin蛋白。结果:对照组p53阳性患者7例,观察组4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活体癌组织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莲汤联合微波热疗能显著抑制食管癌患者血清p53和活体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效果优于单纯微波热疗。

    作者:陈树山;贾永森;田福玲;闫昕;曹慧娟;秦丽娟;王召龙;何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扶正化瘀方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使用中药汤剂扶正化瘀方联合培美曲塞干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扶正化瘀方联合培美曲塞化疗,对照组单纯培美曲塞化疗。观察和评价2组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VEGF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稳定+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嗜睡、脱发等非血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扶正化瘀方剂联合培美曲塞干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管伟;许冠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化瘀法对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所致免疫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化瘀中药大黄丹参煎剂对抗生素诱导的内毒素释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内毒素所致免疫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症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丹参煎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天时测定内毒素、细胞免疫功能(CD4、CD4/CD8)、TNF-α、IL-1、IL-6、CRP水平,并记录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组内毒素、TNF-a、IL-1β、IL-6水平低于对照组,CD4水平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法可通过减少抗生素诱导的内毒素释放,清除相关细胞因子而对内毒素所致免疫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志军;孙鑫;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鸦胆子油胸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及胸水DNA倍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胸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及胸水DNA倍体的影响。方法:3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内灌注鸦胆子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血细胞指标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前后抽取胸水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鸦胆子油治疗后,患者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前29例患者DNA倍体分析为阳性。6例患者3次灌注治疗后DNA倍体转为阴性,胸水量极少拔引流管;15例患者5次灌注后DNA倍体转为阴性但积液量仍较多,再灌注鸦胆子油,直至24h胸水量极少时拔管。结论:鸦胆子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可根据胸水中非整体细胞所占的比率变化来评价疗效,并决定继续使用原药物或更换药物。

    作者:高静东;李湧健;张少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灸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2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治疗骨科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骨科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使用艾灸盒温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诱导排尿,2组中干预无效者给予导尿。结果:治疗组尿潴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气海、关元和中极穴能提高骨科术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书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电刺激防治XELOX方案化疗致白细胞下降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电刺激法防治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首次接受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SPWA型白细胞增长仪对足三里及内庭穴进行电刺激干预,频率25Hz~28Hz,电压35V~99V。持续刺激40min,2次/d,连续6d。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结果:治疗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者占28.57%,对照组占47.62%,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足三里及内庭穴对防治XELOX方案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有较好疗效。

    作者:宁晓娟;刘兆喆;刘军灵;谢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正交设计筛选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化方案

    目的:以正交试验设计为基础,优选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化规范方案。方法:将6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照3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随机分组,以VAS评分为指标,观察针刺深浅(A)、电针频率(B)、留针时间(C)3因素2水平对针刺疗效的即时效应和1周后疗效影响。结果:即时疗效和1周后疗效均示,三因素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为B>A>C,即电针频率对针刺疗效影响大,其次是针刺深浅,再次是时间。针刺深浅、电针频率是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改善的显著因素,而留针时间不是影响患者主观疼痛感觉改善的显著因素。结合K值,佳方案为A2B2C1或者A2B2C2。结论: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化规范方案为深刺、电针频率100Hz、留针20min或40min。

    作者:刘静;吴耀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耳后取穴为主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后取穴为主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耳后取穴为主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8.13%。结论:耳后取穴为主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红;陈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平胃散治疗小儿流涎验案1则

    笔者临床采用平胃散治愈小儿流涎1例,现介绍如下。1病历摘要李某某,男,12岁。2012年6月18日初诊。

    作者:高改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王耀光针药结合验案3则

    王耀光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6年余,不仅在肾病和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风格,而且悉心钻研不同治疗方式在某些疑难病症中发挥的独特疗效。笔者有幸师从王师,现将其针药结合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文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邵朝弟运用“地黄丸”治疗肾脏病验案4则

    邵朝弟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邵老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享誉国内外。笔者有幸作为邵老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现将跟师临证验案摘录4则,以窥其一斑。

    作者:周慧兰;王长江;邹新蓉;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燮理五脏治肛肠病验案举隅

    魄门为七冲门之一,乃排泄糟粕之门户,《素问·五藏别论》谓:“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指出魄门既能为五脏六腑排泄浊气,又为五脏所役使,故五脏有疾,每可影响魄门。笔者研读《经》旨,对一些肛肠顽疾,从五脏论治,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介绍验案5则如下。

    作者:韶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王长松经方验案3则

    导师王长松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教授出师于伤寒大家,精于研用伤寒经方,倍谙仲景方药法度,又结合扶阳理论指导临床,数起沉疴,尤其精于失眠、寒证与寒性体质的调理。现将其运用经方验案3则介绍于下。

    作者:王志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从肾虚论治探讨

    根据中医学“心肾相关”理论,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位在心、病根在肾,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并贯穿于发病和病程演变的全过程;补肾活血是其重要治法,贵在标本同治、通补兼施。

    作者:宋耀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脾虚痰阻论治糖尿病后抑郁

    糖尿病后抑郁是神经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症既是糖尿病病因、发病环节,又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后抑郁的病机为肝失疏泄,多从疏肝理气解郁治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饮食因素、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等变化,病人的体质、疾病属性趋向“热化、痰化、风化”,“脾虚痰阻”逐渐成为糖尿病及抑郁症的重要致病机因。治疗从脾失健运、痰浊内阻角度入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糖尿病后抑郁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周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思考

    目前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有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如对瘤体控制较弱、作用靶点不明确、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等等。构建现代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应将西医诊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突出症状辨治,同时注重审因论治及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由此将大限度提高中医药在肿瘤临床中的疗效。

    作者:王珍;戴小军;张晓春;刘延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由小儿推拿特定穴探讨人体经络发育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分支,所用穴位一部分是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不同于经络系统中的穴位,亦不同于经外奇穴,如其中六腑穴的定位、穴性、功用效能与手少阴心经前臂段(少海-神门)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引发笔者对经络发育问题进行思考。推测伴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经络也逐渐成熟,功能得以完善。根据现代人体发育学推测,作为人体固有调控系统的经络,也必定有一个发育过程。

    作者:马书杰;严隽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脏腑风湿”理论的溃疡性结肠炎从痹辨治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UC)病程迁延,病情复杂,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治愈难度大,且常易复发,是消化内科难治病之一。其在病因、病位、发病及病机等各方面,具备风邪、湿邪致病特点,符合“脏腑风湿”理论范畴。从风药药性看,其具有祛风(湿)主要功效,于本病证治颇为吻合。从风药临床实践看,一些祛风(湿)药如防风、柴胡、苍术、升麻、桔梗、葛根等;具有祛风(湿)作用的方剂如羌活胜湿汤、秦艽椿皮汤等常用于治疗本病,并取得实效。临床应用风药治疗UC,应注重散邪、透邪,同时不忘扶正,当灵活把握应用时机与药量,体现其“轻灵辛散”之性。风药治疗UC,延伸了中医临床审因论治的思路,丰富了脏腑顽症从痹论治的方法。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温运脾肾之阳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目前2型糖尿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发病者年龄又日趋低龄化,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时发现大部分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个棘手问题。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已被证实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往医家多以“阴虚燥热”立论的思路治疗本病,治疗上常常采用滋阴清热法,疗效平平,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在于把精力过度放在本病之“标”,而轻视了本病之“本”。从顾护脾肾之阳的角度探究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依据及优势,进而为指导临床用药开拓新思路。

    作者:杨威;黄妍丽;高超;赵国平;姜洮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钱乙辨治小儿急惊风初探

    小儿惊风为儿科常见病证,亦为儿科四大难症之一,惊风有急慢之别,对于急惊风的诊治,钱乙立“痰”、“热”为其病因病机,认为急惊风发作有先兆,立下法为治法,方用利惊圆。钱乙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儿科临床。

    作者:吴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化肝通络方对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化肝通络方对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和化肝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利用结扎大鼠胆总管方法制造胆汁淤积肝硬化模型。于造模后第2周开始分别给药,给药4周后取大鼠血清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取部分肝脏行HE 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ELISA 法测定血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抗体(TIMP-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蛋白3(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Bil、D-Bil、ALT、AST 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血清中α-SMA、TIMP-1、ICAM-1高表达。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活动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化肝通络方各剂量组、UDCA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肝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亦明显下降,Smad7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化肝通络方对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宣佶;田耀洲;曹鹏;胡春萍;蔡雪婷;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芪六君颗粒对荷瘤小鼠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丹芪六君复方颗粒对荷瘤鼠化学药物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钠组和丹芪六君颗粒高、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种肿瘤细胞并予顺铂腹腔注射,各组分别用药14d。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小鼠的体重、进食量、瘤重,统计抑瘤率。结果:丹芪六君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化疗小鼠的体重;丹芪六君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以明显提高化疗小鼠的进食量,降低瘤重;丹芪六君颗粒高、低剂量组小鼠瘤重显著低于奥美拉唑钠组;丹芪六君颗粒高剂量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钠组。结论:丹芪六君颗粒能显著缓解荷瘤小鼠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体重,增加进食量,抑制瘤块生长速度。

    作者:林青;樊卫飞;王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黄芪甲苷对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黄芪干预组(黄芪甲苷浓度分别为5、25和75μg/mL),各自干预24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黏附能力测定试验、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及Transwell小室法观察黄芪甲苷对EPCs增殖、黏附、成血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各剂量干预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血管数、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结论:黄芪甲苷可显著提高内皮祖细胞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

    作者:陈声荣;吕作陪;甘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陈以平运用膏方治疗尿路感染复发的经验

    陈以平教授指出尿路感染的复发与肾虚关系密切,临证治疗当主症与次症兼顾,强调膏方布局应集补、清、疏为一体,使之补而不腻,清而不寒,疏而不漏,方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作者:马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周阿高治疗胃癌术后的经验

    周阿高教授提出正虚血瘀是胃恶性肿瘤的主要病机,运用扶正活血法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明显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免疫功能与高凝状态。扶正活血法既能增强机体正气,提高自身抗癌能力,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又能改善机体血瘀状态,血为气之母,血液正常运行,则有利于机体正气的恢复和增强,提高免疫功能,进而有利于肿瘤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董佳容;陆瑞峰;王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章永红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经验

    章永红教授认为气阴亏虚是肺癌的基本病机,益肺气养肺阴应贯穿于肺癌治疗的始末。治疗上从肝脾肾整体论治,或健脾,或养肝,或补肾,配合化痰毒化瘀毒等祛邪之法,同时注意西医治疗措施对机体的影响。

    作者:夏宁俊;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谢晶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迁延,目前临床以抗病毒、保肝降酶、防治纤维化以及对症治疗为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晶日教授在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都有较为满意的疗效。谢教授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虽然临床证型多样,但正气亏虚是病毒乘机侵入人体的关键所在,而脾虚是正气亏虚的具体表现。脾虚运化不利,导致体内湿邪滞留,而致病情缠绵,病程漫长。治疗当采取健脾补气,温阳祛湿大法。

    作者:郭娜娜;王静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朱辟疆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经验

    朱辟疆教授从事肾脏病研究已有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他强调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治疗中注重区分初期及中后期治疗的不同,同时不忘调肝活血及固本治疗。

    作者:刁金囡;董萍;王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仲景治身痛证十法探析

    身痛证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多处记载,探其病机为邪气阻滞,不通则痛或气血阴阳虚损,不荣则痛。其治法大致可归纳以下十法:发汗散寒止痛法、益气养营止痛法、温阳利水散寒止痛法、祛风湿止痛法、解表利水止痛法、和解肌表止痛法、温中补虚止痛法、解毒散瘀止痛法、益卫固表除湿止痛法、解暑除湿止痛法。

    作者:沈柯;苏靖;赵鸣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黄元御使用桂枝、茯苓治疗月经病探析

    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家,学术上推崇四圣之学,精通黄老之术,将象数易理与中医相结合,透彻地阐明了中医学核心理论,有着显明的理论和临床特色。黄氏崇尚经典,见解独到,学验俱丰。《四圣心源》是其一部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代表作,其论点精辟,见解独特,具有很高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四圣心源·妇人解》卷中治疗月经病的方剂都同时用到了桂枝、茯苓。本文拟对黄元御使用桂枝、茯苓治疗月经病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月经不调提供参考。

    作者:田欢;王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甲状腺结节中药的研究概况

    甲状腺结节(TN)是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目前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药治疗仍存在缺陷,而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常用治疗TN的中药分为化痰散结类、养阴生津类、理气活血类、疏肝泄火类,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作用靶点是多方面的,对甲状腺结节的干预机制还不够确切,仍需进一步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新技术,研究单味中药和有效成分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

    作者:刘芳;余江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名医长廊

    1957年生,山东禹城人,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徐州医学院副教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连云港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国家发改委调研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任伟一行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专题调研。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向调研组介绍了有关中医药的情况,希望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副局长吴刚、王志勇出席。调研座谈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财司、科技司主要负责人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有关情况,对“十三五”中医药重大工程建设提出初步建议。

    作者: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试论先秦楚地养生思想与仲景养生思想的相关性

    中医传统养生学源远流长,先秦楚地养生思想是后世养生思想的渊源,其思想与方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涌现了许多养生大家,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养生学方面也有很深造诣,研究其养生思想与先秦养生思想的相关性,对于现代研究仲景养生思想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

    作者:熊常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国医大师朱良春支气管扩张症辨治实录及经验撷菁

    朱良春教授对支气管扩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强调病机之重,在于辨清虚、实,虚有肺肾阴虚、气阴两虚、肺脾两虚之不同,实有痰热、痰湿、痰浊、肝火之别,但以痰热居多,后期、迁延期可见痰浊为主,也常见虚实夹杂。治疗之要,在于分发作期、缓解期,发作期治疗重点是痰热,缓解期治疗以补肺益肾、益气养阴为主。用药之别,在于清化宣肃补。

    作者:吴坚;蒋熙;姜丹;高想;朱建华;朱婉华;朱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胞宫源流浅考

    胞宫首见于宋·朱肱《类证活人书》,为冲任督三脉之系,带下所出之处,藏泻有时,变化有度,气血按时而下乃成月事,亦能媾精成胎,失常致经水不调,艰于胎产以及带下癥瘕诸疾。引证文献,明其源流,昭其演变,对胞宫作一溯源疏流,以丰富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

    作者:薛梅;张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