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双侧腹横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9月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19~79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组(TR 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 组)和静脉镇痛泵镇痛组(P 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TR 组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射0.22%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双侧腹直肌后鞘分别注射0.22%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T 组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射0.22%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双侧腹直肌后鞘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l;P 组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 ml,双侧腹直肌后鞘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l,P 组术后使用 PCIA (配方:舒芬太尼50μg+生理盐水50 ml)。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后5 min(T1)、腹腔穿刺导入器置入前2 min (T2)和和置入后2 min (T3)的 SBP、DBP、HR、SpO2,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术后2、6、12、24 h 患者腹腔穿刺孔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同时评价术后镇痛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T 组和 P 组比较,TR 组患者在腹腔穿刺导入器穿刺前后血压波动较小(P <0.05);术后2、6、12 h TR 组剑突下穿刺孔的静态和动态 VAS 评分明显低于 T 组和 P 组(P<0.05);术后2、6 h TR 组脐穿刺孔的静态 VAS 评分和术后2、6、12 h TR 组脐穿刺孔的动态 VAS评分明显低于 T 组和 P 组,术后12 h TR 组脐穿刺孔的静态 VAS 评分明显低于 P 组(P <0.05);术后2、6、12 h TR 组右侧肋缘下穿刺孔的静态和动态 VAS 评分明显低于 P 组(P <0.05),术后24 h三组患者的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 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 T 组和 P 组(P <0.05)。结论双侧腹横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助于术中循环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具有安全性。
作者:刘松彬;薛庆生;张基;陈嘉生;于布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在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在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0例,男48例,女62例,年龄29~5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 TCI 组(E 组)和丙泊酚 TCI 组(P 组),每组55例。E 组使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 TCI(依托咪酯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2μg/ml,根据 BIS 值以0.1μg/ml 梯度逐步增加,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0 ng/ml)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P 组使用丙泊酚-舒芬太尼 TCI(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0μg/ml,根据 BIS 值以0.3μg/ml 梯度逐步增加,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0 ng/ml)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记录两组患者诱导期低血压发生情况、诱导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诱导期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期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入 CCU 时 APACHE II 评分、术后24 h 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CU 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6、24 h 血浆中血糖、乳酸浓度,术前及术后24 h血浆皮质醇、醛固酮、ACTH 浓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 组患者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 P 组,诱导期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 P 组(P <0.05);E 组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 P 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6、24 h 两组患者血糖和乳酸浓度明显升高(P <0.05),6 h 达到高峰,24 h 开始下降,两组患者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 P 组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P <0.05);术后24 h P 组皮质醇和醛固酮浓度明显高于 E 组(P <0.05);两组 ACTH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 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 P 组(P <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可以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能安全应用于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
作者:张慧;陈伟;雷翀;张涛元;侯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择期手术接受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手术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 分级、人工气道建立情况、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术后随访情况,明确术中知晓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全身麻醉患者141294例,其中有80例(0.06%)发生术中知晓。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为全凭静脉麻醉(OR=5.181,95% CI 3.032~8.853)、喉罩通气(OR=2.478,95% CI 1.544~3.977)和 ASA Ⅲ或Ⅳ级(OR=9.202,95% CI 5.475~15.466)。术前应用咪达唑仑(OR=0.125,95% CI 0.080~0.196)、术中复合吸入七氟醚(OR=0.193,95% CI 0.113~0.330)有助于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喉罩通气、ASA Ⅲ或Ⅳ级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咪达唑仑、术中复合吸入七氟醚可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作者:赵冰晓;艾艳秋;金峰;何龙;李达;张舒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腹膜癌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患者围术期机体氧供需平衡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膜癌热灌注化疗的患者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30~60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和每搏变异度(SVV)为导向液体治疗组(S 组),每组40例。术中应用 FloTrac/Vigile 系统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记录入手术室后(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腹腔热灌注化疗开始前(T2),热灌注化疗30 min(T3)、热灌注化疗60 min(即热灌注结束时,T4)、热灌注化疗结束后30 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 MAP、HR、CVP、CI、PaO2、SaO2、PvO2、ScvO2和 Lac。根据公式计算氧供(DO2 I)及氧耗指数(VO2 I)。结果 S 组患者输液总量,晶体液量及尿量明显低于 C 组患者,但胶体液量明显高于 C 组(P <0.05)。与 T1时比较,T3、T4时两组患者 MAP 明显降低,T4时 C 组 HR 明显增快、CI 明显降低,T3~T6时 C 组和 T3~T5时 S 组 CVP 明显升高(P <0.05);T3~T5时 S 组患者 MAP及 CI 明显高于 C 组,HR 明显慢于 C 组(P <0.05)。与 T1时比较,T4、T5时 C 组 DO2 I 明显降低, T3~T6时 C 组 VO2 I,O2 ER 及 Lac 水平明显升高,ScvO2明显降低(P <0.05);与 T1时比较,T4~T6时 S 组 VO2 I 明显升高(P <0.05),T3、T4时 ScvO2明显降低(P <0.05);T4、T5时 S 组 DO2 I 明显高于 C 组,T3~T6时 S 组 VO2 I,O2 ER 及 Lac 水平明显低于 C 组,ScvO2明显高于 C 组(P <0.05)。结论每搏变异度为导向液体治疗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机体氧供,降低氧耗,保证组织微循环灌注。
作者:刘鹏飞;赵斌江;李天佐;李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检查中不同入镜时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18~60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 联合丙泊酚1.5 mg/kg 麻醉。分别于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刻(A 组)和30 s(B 组)入镜开始检查。若入镜时有呛咳及明显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0)、入镜前(T1)、胃镜过咽喉部(T2)和术毕(T3)时的 HR、BP 和 SpO2,及入镜时呛咳、呃逆、体动等反应、术毕清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患者的 MAP 明显降低(P <0.05),T2、T3时 MA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点 HR、MAP 和 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镜时 A 组呛咳和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 组(P <0.05);两组呃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用量明显大于 B 组(P <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在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30 s 入镜检查可以降低呛咳和体动发生率,减少丙泊酚总用量和缩短苏醒时间,且对呼吸和循环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艳丽;张东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择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8~57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E 组实施 ERAS,C 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方法。记录患者手术方式及时间、术中出血量、芬太尼总用量、补液量,以及术前、术毕时 CVP 和体温;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第1天(T2)、第3天(T3)及第7天(T4)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和CD8+T 细胞百分比,并计算 CD4+/CD8+值,采用 ELISA 法测定各时点血清 IgA、IgM、IgG 浓度。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 VAS 疼痛评分和 Ramsay 镇静评分。结果 E 组芬太尼总用量、补液量和术毕时 CVP 明显低于 C 组,而术毕时体温明显高于 C 组(P <0.05);与 T0时比较,T1~T3时 E组 CD3+、CD4+T 细胞百分比、CD4+/CD8+值、IgA、IgM 和 IgG 浓度明显降低,T1~T4时 C 组CD3+、CD4+T 细胞百分比、CD4+/CD8+值、IgA、IgM 和 IgG 浓度明显降低(P <0.05);T1~T4时 E组 CD3+、CD4+T 细胞百分比、CD4+/CD8+值、IgA、IgM 和 IgG 浓度明显高于 C 组(P <0.05);术后4、8、24hE 组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 <0.05),术后各时点两组 Ramsay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 可减少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芬太尼用量,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且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郎海丽;蔡俊赢;周志东;陈勇;卢忆梅;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术前焦虑状态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及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2014年11月~2015年8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术前1 d 行状态焦虑量表(SAI)评估。按照 SAI 评分将患者分为低焦虑组(L 组,SAI≤37,n=18)和高焦虑组(H 组,SAI>37,n=22)。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从停用瑞芬太尼到首次给予舒芬太尼的时间(首剂时间);记录术后1 h(T1)、2 h(T2)、4 h(T3)、6 h(T4)、24 h(T5)及48 h(T6)患者舒芬太尼用量、PCIA 按压次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术后48 h 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点 H 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大于 L 组(P <0.05);H 组舒芬太尼首剂时间[(9.1±6.5)min]明显短于 L 组[(15.8±11.9) min](P <0.05);术后各时点两组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时 H 组 PCIA 按压次数明显多于 L 组(P <0.05);术后48 h 内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及尿潴留发生。结论术前高焦虑状态可增加术后疼痛感知,术后需要更多的阿片类药物。
作者:罗晶;梁雁冰;张鸿飞;李凤仙;雷洪伊;徐世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氧供(DO2)水平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模式下,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患者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机体氧代谢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患者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37~66岁,ASA Ⅲ或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为常规血流动力学管理组,维持术中 DO2在350~500 ml·min-1·m-2;研究组以 DO2为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组,维持术中 DO2≥500 ml·min-1·m-2。左桡动脉置管后常规麻醉诱导,经右颈内静脉放置 Swan-Ganz 导管连续监测心排指数(CI)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无肝期前10 min(T2)、无肝期30 min(T3)、新肝期30 min(T4)及术毕(T5)抽取桡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aO2和 Hb,并计算 DO2、氧耗(VO2)及氧摄取率(ERO2)。术后记录 ICU 驻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后电话回访患者生存情况并应用健康检查简表 SF-36问卷调查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与 T1时比较,T3时两组患者CI、DO2和 VO2均明显降低(P <0.05);T1~T5时研究组患者 CI、DO2、VO2明显高于对照组, ERO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 ICU 驻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参数评分和术后1~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 DO2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模式,对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患者肝移植术中机体氧代谢改善具有显著意义,DO2的增加和氧代谢改善可有效缩短患者 ICU 驻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患者生存质量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刘志武;张浩;赵晓玲;王波;杨彤;郝裕霞;马勇;薄丰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40~5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S 组)和丙泊酚组(P 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采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罗库溴铵0.9 mg/kg 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S 组吸入麻醉维持七氟醚 MAC 0.7~1.3,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其血浆靶浓度为2.0~5.0μg/ml。术中控制 BIS 值在40~55,分别检测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糖、胰岛素、C 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C 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明显升高(P <0.05);与 T1时比较,T2时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C 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明显升高(P <0.05)。T1、T2时 P 组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明显低于 S 组(P <0.05),胰岛素明显高于 S 组(P <0.05)。结论与七氟醚比较,丙泊酚更能促进胰岛素和 C 肽的分泌,抑制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术中血糖的升高。
作者:王菲;狄美霞;罗艳华;王伟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 BIS 值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5~80岁,ASA Ⅰ或Ⅱ级,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P 组在切皮时开始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1.0 g (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输注时间30 min,C 组静脉输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诱导前(T0)、吸痰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 min(T3)、5 min(T4)、10 min(T5)、15 min(T6)的 HR 和 BIS 值, T3~T6的 Steward 苏醒评分;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阿曲库铵用量,并观察术中心动过速发生情况。结果与 T0时比较,T1~T4时两组患者 BIS 值明显降低,HR 明显增快(P <0.05);T1~T4时 P 组 BIS 值明显高于 C 组(P <0.05);P 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C 组(P <0.05);C 组患者术中有6例发生心动过速,P 组有2例,C 组术中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 P 组(P <0.05);T3、T4时 P 组 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高于 C 组(P <0.05)。结论术中静脉输注1.0 g 磷酸肌酸钠可明显提高经腹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 BIS 值及苏醒质量,且可降低术中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作者:汪伟;陈庆;钱燕宁;郁万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手术麻醉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临床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ASA Ⅰ或Ⅱ级,按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 组:瑞芬太尼1.5 ng/ml,B 组:瑞芬太尼2.0 ng/ml,C 组:瑞芬太尼2.5 ng/ml。三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1)、插管前(T2)、气管导管过鼻咽即刻(T3)、气管导管过声门即刻(T4)、导管套囊充气即刻(T5)、导管进入气管后1 min(T6)的 MAP、HR、SpO2、RR;并记录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肢体运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和知晓情况。结果与 T1时比较,T3~T5时 A 组 MAP 明显升高,HR 明显增快(P <0.05),B 组、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T1时比较,T4~T6时 C 组 SpO2明显下降(P <0.05),T3~T6时 C 组 RR 明显减慢(P <0.05),A 组、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呛咳、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P<0.05);A 组、B 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2.0 ng/ml 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呼吸抑制发生,适合用于颈椎手术患者电子插管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
作者:汪树东;李娟;康芳;黄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体温与脑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99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七家三甲医院 ICU 收治的院内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超过20 min 的患者,收集复苏治疗相关数据和其他临床资料,使用脑功能分级(CPC)评估脑功能结局,分析治疗期间体温与脑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68例(37.0%)存活至出院,36例(19.6%)出院时脑功能良好(CPC≤2)。35.5℃<入 ICU 后第一个24 h 内高体温<38.4℃是脑功能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8.986,95% CI 1.156~69.882;P =0.036)。结论对于院内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入 ICU 后24 h 内高体温维持在35.6~38.3℃有利于脑功能预后。
作者:黄达;梁剑峰;朱曦;安友仲;李刚;李青;骆勇;王东信;李雪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7岁,ASA Ⅰ或Ⅱ级,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咪达唑仑组(M1组)、高剂量咪达唑仑组(M2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20例。麻醉前30 min 分别给予 M1组和 M2组患儿分别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 和0.75 mg/kg,口服10%葡萄糖混合液5 ml。吸入8%七氟醚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及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分、麻醉苏醒谵妄量表(PAED)评分和 FLACC 疼痛评分,并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滞留 PACU 时间。结果 C 组患儿的分离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三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 PAED 评分、FLACC 疼痛评分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2组滞留 PACU 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 或0.75 mg/kg 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分离焦虑,但不能减少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咪达唑仑0.75 mg/kg 会延长 PACU 滞留时间。
作者:丁晨;胡洁;许文音;孙瑛;张马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乙酰化酶抑制剂 Garcinol 对 L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大鼠痛觉高敏行为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90只,日龄40~50 d,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5只。N 组不做任何处理,S 组仅暴露 L5脊神经。C、H、M、L 组大鼠行 SNL 手术。H、M、L 组分别将 Garcinol 按500、100、20μg/kg 溶于10μl 的100%二甲基亚砜溶剂中,SNL 术后第3天经鞘内导管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 d。C 组在相同时间鞘内注入10μl 二甲基亚砜溶剂。于 SNL 术前1 d(T0)、术后1 d(T1)、3 d(T2)、5 d(T3)、7 d(T4)、9 d(T5)、11 d(T6)、14 d(T7)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T4时取腰段脊髓,Western blot 检测 p300和乙酰化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T1~T7时 C、L、M、H 组大鼠 TWL 明显短于 N 组,p300和乙酰化 p65蛋白含量明显高于 N 组,脊髓背角 NF-κB 表达明显多于 N 组(P <0.05)。T3~T7时 M、H 组大鼠TWL 明显长于 C 组,p300和乙酰化 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 C 组,H 组脊髓背角 NF-κB 表达明显少于 C 组(P <0.05)。结论 p65乙酰化水平的增高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鞘内注射乙酰化酶p300抑制剂 Garcinol 可以发挥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p300介导的 p65乙酰化,降低 NF-κB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王依慰;刘清珍;陈春龙;支亦博;章洁;李伟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验证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的阻断剂 Capsazepine(CPZ)对利多卡因所致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3 d 的乳大鼠 DRG 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培养过程中较文献报道减低了胰酶浓度至0.125%以取得较高的细胞活力;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0 mmol/L(C1组)、2.5 mmol/L(L1组)、5 mmol/L(L2组)、10 mmol/L(L3组)、20 mmol/L(L4组)和40 mmol/L(L5组)的利多卡因10 min 时对 DRG神经元活力的影响,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用 CCK-8法检测0μmol/L(LC0组)、1μmol/L(LC1组)、10μmol/L(LC2组)及100μmol/L(LC3组)CPZ 对10 min 时 LC50的利多卡因所致 DRG 神经元毒性的影响。结果原代 DRG神经元经0.125%胰酶消化后培养纯度达91%;L1、L2、L3、L4、L5组 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 C1组, L3、L4、L5组 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 L1组,L4、L5组 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 L2组,L5组 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 L3和 L4组(P<0.05),利多卡因作用于 DRG神经元10 min 的 LC50为30 mmol/L;10μmol/L 和100μmol/L CPZ 明显减轻 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 DRG 神经元毒性(P <0.05),LC0、LC1、LC2、LC3组 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 C2组(P <0.05);LC2、LC3组 DRG 神经元活力明显高于 LC0和 LC1组(P<0.05),10μmol/L CPZ 的效应已达大,将利多卡因所致的细胞活力下降幅度由50%下调至35%。结论经改进的 DRG培养方法可获得高质量原代神经元;利多卡因作用于乳大鼠 DRG神经元10 min 时的 LC50为30 mmol/L;TRPV1受体阻断剂 CPZ 能减轻利多卡因对体外培养DRG神经元的毒性。
作者:陈旭辉;任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七氟醚诱导的离体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 SD 孕鼠的胎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原代神经细胞,然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 组),正常培养的原代神经细胞;3%七氟醚组(S 组),3%七氟醚混合气体处理的细胞;3%七氟醚+RES 组(SR 组),用 RES 处理细胞6 h 后,再用3%七氟醚混合气体处理的细胞;RES 组(R组),RES 处理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神经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 检测 Caspase-3、Bax、Bcl-2和 Bace-1的表达水平;ELISA 检测 APP 和 Aβ的表达水平。结果 S 组的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Bace-1、APP 及 Aβ的表达明显高于 C 组(P <0.05);细胞增殖能力和 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 C 组(P <0.05)。SR 组的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Bace-1、APP 及 Aβ的表达明显低于 S 组(P <0.05);细胞增殖能力、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 S 组(P <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以缓解七氟醚诱导的离体神经细胞损伤,这可能与 Aβ的表达下调,从而降低神经毒性有关。
作者:刘展;刘彦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小鼠巨噬细胞 Ana-1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处理 Ana-1细胞作为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的 Ana-1细胞分成六组:对照组(C 组)、LPS 处理组(L 组)、LPS+丙泊酚10μmol/L 处理组(LP1组)、LPS+丙泊酚20μmol/L 处理组(LP2组)、LPS+丙泊酚40μmol/L 处理组(LP3组)、LPS+丙泊酚80μmol/L 处理组(LP4组)。采用MTT 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并测定丙泊酚作用前后 IL-1β、IL-6、TNF-α含量。结果 L 组 Ana-1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 C 组,而 LP1、LP2、LP3、LP4组可明显提高 Ana-1细胞的存活率,且对细胞存活率的提高程度呈剂量递增的效应关系(P <0.01);L 组 IL-1β、IL-6、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 C组,而 LP1、LP2、LP3、LP4组可明显降低损伤细胞 IL-1β、IL-6、TNF-α的含量(P <0.01),且其降低的程度呈剂量效应关系(P <0.01)。在本实验所选择剂量范围内,LP4组的保护效果佳。结论丙泊酚通过降低炎症损伤来减轻 LPS 诱导的 Ana-1细胞损伤。
作者:王雪冬;李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GIK)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6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脂多糖组(LPS 组,LPS 8 mg/kg), GIK 组(LPS 8 mg/kg+GIK 4 ml·kg-1·h-1)。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腹腔注射 LPS 后3 d 和5 d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ELISA 法检测三组大鼠肝组织匀浆 TNF-α含量,并行 HE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TUNEL 免疫荧光检测肝实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注射后3 d 比较,注射后5 d LPS 组大鼠血清 ALT、AST、肝组织匀浆 TNF-α含量明显升高,而 GIK 组大鼠血清 ALT、AST、肝组织匀浆 TNF-α含量明显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后3 d LPS 组和 GIK 组大鼠血清 ALT、AST、注射后5 d LPS 组大鼠血清 ALT、AST 明显升高(P <0.05),注射后3、5 d LPS 组和 GIK 组大鼠肝组织匀浆 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 <0.05)。与 LPS 组比较,注射后3 d GIK 组大鼠肝组织匀浆 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 <0.05),注射后5 d GIK 组大鼠血清 ALT、AST、肝组织匀浆 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 <0.05)。结论腹腔注射 LPS 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导致肝功能改变及肝细胞破坏;GIK 可减轻 LPS 诱导的大鼠肝损伤。
作者:杨宇焦;左友波;惠永刚;董碧倩;万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IL)-33和 ST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 SD 大鼠40只,体重190~240 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MC 组)、同侧电针组(SE 组)和对侧电针组(VE 组)。建立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SE 组和VE 组大鼠分别对右侧肢体和左侧肢体的阳陵泉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7 d(T1)、治疗后3 d(T2)和治疗后7 d(T3)测定四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 T3时采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 IL-33和 ST2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 MC 组、SE 组和 VE 组大鼠 MWT 明显降低,TWL 明显缩短(P <0.05);T1时 MC 组,T1~T3时 SE 组和 VE 组大鼠 MWT 明显低于 Sham 组,T1~T3时 MC 组、SE 组和 VE组大鼠 TWL 明显短于 Sham 组(P <0.05);T2、T3时 SE 组和 VE 组大鼠 MWT 明显高于,TWL 明显长于 MC 组(P <0.05)。MC 组、SE 组和 VE 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 IL-33 mRNA 和 ST2 mRNA 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 Sham 组(P <0.05);SE 组和 VE 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 IL-33 mRNA 和 ST2 mRNA 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 MC 组(P <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 IL-33和 ST2表达,阻断 IL-33/ST2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凯;韩威利;杜增利;刘静;柴军;刘聚堂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81岁,157 cm,47 kg,因“右侧胫骨平台骨折”入院。ASA Ⅰ级,脊柱侧弯病史。术前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蒋嘉;吴安石;岳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49岁,62 kg,ASA Ⅰ级,因怀疑消化道溃疡,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既往体健,检查前一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未合并其他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及药物滥用史。平时喜好饮白酒。每周约4两,持续时间15年左右。患者取左侧卧位,建立右上肢外周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2.0 L/min,监测 HR 76次/分、BP 125/81 mm Hg、SpO2为100%。麻醉方式采用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麻醉诱导时给予地佐辛2.5 mg,随后给予丙泊酚50 ml/h,患者逐渐意识消失。推注40 mg 丙泊酚后,患者 SpO2突然降低至95%,并出现四肢强直,头部后仰,牙关紧闭,痛苦面容,眼球震颤的症状。面罩加压吸氧,托起下颌,将氧流量增大至5.0 L/min,此时SpO2为82%,HR、BP 无明显变化。立即停止注药,同时给予呼吸囊加压辅助呼吸。1 min 后,患者 SpO2逐渐上升至90%以上,并恢复自主呼吸,呼之有反应,头部和四肢逐渐放松。3 min 后患者自然苏醒,无不适症状,对发作情况无记忆。追问其是否有类似病史,患者予以否认。建议患者在治疗室休息1 h 后,如无异常情况,则返回病房。术后第3天电话随访,未出现上述情况。
作者:周子瑜;刘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40岁,74 kg,因“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拟全麻下行“鼻内窥镜鼻窦术”。既往健康状况一般,否认传染病史,有哮喘一年,药物控制。否认有其它药物过敏史。术前体格检查:T 36.5℃,HR 90次/分,RR 18次/分,BP 145/85 mm 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双侧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双鼻腔见荔枝肉样新生物,右侧完全堵塞鼻腔,左侧仅鼻底少许缝隙,中鼻道、中鼻甲结构不清。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ECG 示窦性心律。
作者:邹学军;佟华丽;杨鹏;邢浩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60岁,60 kg,因右房肿瘤拟于全麻低温 CPB下行右房肿瘤切除术,既往无手术史。患者入院时颈静脉充盈,平卧后头面部肿胀,半坐位后好转,予强心、利尿治疗后,症状好转。心脏彩超:右房42 mm,顶部占位2.5 cm×5.5 cm×10 cm,占右房容积50%~60%,并部分堵塞上腔静脉入口,与心房壁广泛粘连,未见累及下腔静脉。心脏 MRI:右心房及肝左叶占位,伴上腔静脉梗阻,考虑心脏肉瘤可能。心电图:频发房早。Holter:频发房早、室早。肺功能正常。胸片:慢支样改变,心胸比0.51。术前检查:BNP 581 ng/L,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作者:张菊;张东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产妇,25岁,150 cm,60 kg,G1 P0,妊娠39周,入院拟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自诉患先天性脊髓空洞症,从未治疗,病情稳定。术前查体:脊柱侧弯,以正中矢状线为界表现为右侧肢体痛温觉减退,肌力减退,运动功能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入室常规监测:BP 125/70 mm Hg,HR 92次/分,RR 16次/分,SpO299%。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3 L/min,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溶液。麻醉诱导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0.5μg/kg(1 min 静脉缓推),未使用肌松药。待患者结膜反射消失后插入4号喉罩,接麻醉机维持机械通气,VT 480 ml,RR 12次/分,氧流量2 L/min, FiO2100%,维持PET CO225~30 mm Hg。剖出一男婴后,采用瑞芬太尼0.2μg · kg-1· min-1、丙泊酚4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在第1、5、10分钟时对新生儿进行 Apgar 评分分别为9分、9分、10分。手术时间约30 min,缝皮时停用麻醉药物,术毕自然清醒,痛温觉及肌力同术前,呼吸循环平稳,拔出喉罩,带镇痛泵安全转入病房。
作者:庞昀婷;刘伟;刘金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常导致术后剧烈疼痛,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1],增加术后膝关节僵直[2]、深静脉血栓等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充分的 TKA 术后镇痛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辛玲;冯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指手术麻醉后患者学习能力、记忆力、定向力、理解力及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下降[1]。POCD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增加患者死亡率[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 POCD 生物标记物,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张真真;苏帆;纪木火;杨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因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全世界每年约有150万婴幼儿行全身麻醉。近年来全身麻醉药发育期神经毒性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认为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包括异氟醚、氯胺酮以及丙泊酚等,单独或是联合用药可引起发育期动物脑区的神经元调亡[1~3]。目前有很多学者致力于全麻药物引起神经元损伤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李建立;侯艳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临床麻醉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2008年入编第五版后,连续第三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中文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2015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了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共有2383种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核心总被引频次2895,核心影响因子1.072,在外科学综合类期刊中均排名第3,在所有核心期刊中分别排在第182和第185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方按序排列,一般不宜超过6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换,如欲更换第一作者,需出具单位证明和由全体作者签名的申请。作者单位的邮编、所在城市、单位名称的全称和科室在首页脚注中说明。若其他作者不属同一单位,需写出各自单位,并在单位后用括号列出作者的姓名。作者应具备的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通信作者”系指研究生课题论文的导师或直接指导者、相关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及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和联系者。“通信作者”对论文应具有与第一作者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