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HIF-2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胰腺癌中HIF-2α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胰腺癌及相应正常胰腺组织中HIF-2α、VEGF蛋白的表达和分布,计数MVD,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2α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值成正相关(P<0.05),HIF-2α与VEGF的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肿瘤大小有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HIF-2α呈过量表达,并与VEGF及MVD显著相关;它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胰腺癌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朱东明;李德春;张晓懿;张子祥;赵鑫;张克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40例、在位内膜组织18例和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织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MP-2、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MMP-2 mRNA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为0.58±0.11,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的0.47±0.09和正常内膜的0.45±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TIMP-1 mRNA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1.57±0.70)明显低于在位内膜(2.21±0.95)和对照组内膜(2.3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 mRNA表达增强可能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TIMP-1 mRNA表达减弱可能促进内膜异位病变的发展.
作者:奚庆华;张玉泉;徐云钊;叶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帕金森病患者56例,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并进行UPDRS Ⅲ、Hoehn-Yahr分期、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和改良Weber评分及详细记录患者的具体信息及用药方案.结果 56例患者SCOPA-AUT平均得分为(23.11±11.55)分.Hoehn-Yahr分期、病程、UPDRSⅢ评分均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皆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Hoehn-Yahr分期、病程、UPDRSⅢ得分与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胡伟东;毛成洁;杨亚萍;刘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酯(GM1)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节苷酯合用常规治疗方法)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和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酯对放射性脑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章春园;张力元;毛成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骨髓组织印片(简称印片)细胞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患者髂后上棘抽吸骨髓后,用骨髓活检针以环钻二步法将获取的骨髓组织(长度0.6 cm以上)置于载玻片上,均匀滚动制成印片272张,以同步采集的骨髓涂片(简称涂片)和骨髓切片(简称切片)为对照,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 印片有核细胞量明显高于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切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片细胞数减少者涂片大多减少,反之差异明显;以切片为金标准,印片诊断性能指标和Youden指数优于涂片;印片还可大体观察肿瘤细胞的组织形态(浸润结构).结论 印片评估有核细胞有明显的长处,也可初步了解组织形态学概况,同涂片快速检查互补,可明显提高涂片的细胞学诊断水平,可作为常规项目应用.
作者:吕萍;朱蕾;龚旭波;卢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CSHB晚期患者入院当日资料,计算MELD、CTP评分,观察30 d内生存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当日变量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30 d内死亡,病死率为68.9%(31/45),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占71.0%(22/31),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为22.6%(7/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MELD评分与总胆红素水平是近期存活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近期生存与总胆红素、CTP及MELD评分相关.血清学e抗原阴性与阳性、性别在近期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结论 男性、e抗原阴性、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是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入院时的MELD及CTP评分均可评估其近期预后.
作者:吴旭东;甘建和;赵卫峰;江敏华;罗二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0例T2DM患者(其中30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和2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sRAGE浓度,并检测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T2DM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esRAGE浓度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RAGE与年龄及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因素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成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与esRAGE成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esRAGE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的潜在保护因素.
作者:樊华英;成兴波;范庆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8例SLE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结果 (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AF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TRAF1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周玲;柴华旗;戴兰;沈文红;姚艳华;卢国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SP)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V26max肺功能仪测定35例0~3岁SP肺炎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和肺功能各项指标,以36名同龄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并和37例同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作对比.结果 SP肺炎组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呼吸频率(RR)增快,呼气峰流速/呼气达峰时间(PTEF/tPTEF)升高,每公斤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剩余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达峰容积比(%V-PF)、剩余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平均呼气流速(MEF)、平均吸气流速(MI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肺炎组与RSV肺炎组相比,RR增快,MEF、MIF及TEF25%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P肺炎患儿大小气道均有损害,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下降,且较RSV肺炎患儿为重.使用V26max肺功能仪来测定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和肺功能各项指标,可用来判断患儿支气管肺炎的严重程度,并为各种病原感染提供诊断及治疗帮助.
作者:孙激扬;季伟;陈正荣;柴少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照两种不同模式语言任务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脑功能区激活图,探讨这些功能区在语言加工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8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执行图片命名及词语联想任务时进行BOLD fMRI扫描.所得原始图像数据经神经功能影像分析软件处理,生成两种任务的脑激活图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词语联想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内侧面辅助运动区(SMA)、双侧中央前回运动区(BA6)(左侧较右侧显著)、左侧枕叶皮层(BA18、19)、左侧额叶下回(BA45、47)、左侧岛叶(BA13)、双侧小脑上部.图片命名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内侧面SMA区、左侧额叶下回(BA44)、双侧枕叶上中部皮层(BA18、19)、双侧中央前回(BA6)、双侧小脑上部.图片命名激活枕叶的范围比词语联想明显;而词语联想对语义语音加工相关脑区的激活比图片命名明显,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半球偏侧化特征.结论 上述两种语言任务能激活参与语言加工的由多个脑区组成的神经网络.两种语言任务的脑区激活特点反映了各自具有相对独特的认知成分及加工过程.
作者:蒋震;张彩元;贡志刚;蔡武;沈钧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透明质酸(HA)、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由凝血酶原时间(P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载脂蛋白A1(Apo-A1)组成的PGA指数、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及层粘连蛋白(LN)的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7例处于不同炎症进展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82例肝穿刺患者)的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中的HA、PⅢNP、C-Ⅳ、LN;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NAG、PGA指数.结果 HA、NAG、PGA指数在肝炎各组及肝硬化组不同病理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C-Ⅳ在肝硬化S2-S3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在炎症不同时期及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A、NAG、PGA指数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和对抗纤维化的疗效监测;(2)PⅢNP、C-Ⅳ在慢性肝炎轻度和重度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对监测肝纤维化演变过程缺乏显著的特异性.
作者:杨顺;肖燕;林军;杨欢;朱雪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应用腹腔镜(经腹腔或腹膜后或腹膜外途径)进行肾囊肿去顶术160例,肾肿瘤根治术2例,单纯肾切除术15例,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肾盂肿瘤根治术6例,输尿管肿瘤根治术1例,肾上腺肿瘤或肾上腺切除术57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5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各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4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11例,腹腔内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1例.结果 肾囊肿去顶术160例中,成功156例,手术时间30~185 min,平均82 min;4例中转开腹,均为后腹腔途径.肾肿瘤根治术2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45~160 min.肾切除术组1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220 min.肾盂或输尿管肿瘤根治术7例均成功,手术时间210~310 min.肾上腺肿瘤组56例成功,首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225 min,平均132 min.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5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5~180 min,平均124min.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及腹腔内隐睾下降固定术也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住院2~23 d,平均5.3 d.结论 腹腔镜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薛波新;单玉喜;崔勇;高洁;阳东荣;王文熲;陶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诱导培养从大鼠管状骨中提取的骨髓细胞5 d后,将细胞分成脂多糖(LPS)刺激组和未刺激组(对照组),48 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和CD80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6和IL-12的含量.结果 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具有树突状突起,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 d后,对照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3%和29.1%,LPS刺激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和73.5%;LPS刺激组IL-6和IL-12含量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DC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成熟的方法;在分化成熟过程中,DC在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上均发生了变化.
作者:叶建新;陈卫昌;黄小平;高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和鉴定靶向EphB4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体外合成一对互补并编码靶向EphB4基因的特异性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克隆到经Bbs Ⅰ酶切线性化的psiRNA人H1启动子质粒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载体是否正确;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EphB4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证明,pH1-EphB4-shRNA序列正确;转染pH1-EphB4-shRNA载体后,U251细胞EphB4基因的电泳条带明显减弱,在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参比下较空载体组下降60%.结论 靶向EphB4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U251细胞之后获得稳定表达,并可特异性沉默EphB4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EphB4基因在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艳荣;董万利;胡锦;惠国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高渗盐溶液(高渗盐羟乙基淀粉液,HSH)在兔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肺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用等渗液(乳酸钠林格平衡液)、高渗液(7.5%生理盐水)、高渗高胶液(75 g/L NaCl+羟乙基淀粉母液)进行复苏治疗,动态观察4h肺水含量、肺组织TNF-α和IL-8含量及光镜下病理改变.结果 高渗高胶液组的兔肺水含量较另两组有所减轻,而反映肺组织中炎症反应强弱的TNF-α、IL-8含量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高胶液是目前用于严重胸部创伤抗休克治疗效果较好的复苏液,对肺组织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接承;华菲;沈振亚;陆士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99Tcm-EC-MN在鼻咽癌体外及体内模型中生物学分布的研究,探讨99Tcm-EC-MN肿瘤乏氧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99TcmO4标记EC-MN,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99Tcm-EC-MN分别加入正常条件和乏氧条件下培养的鼻咽癌细胞株内,在不同时间段检测99Tcm-EC-MN在细胞内的分布差别.建立鼻咽癌裸鼠肿瘤模型,自荷瘤鼠尾静脉注入99Tcm-EC-MN 3.7 MBq(0.1 ml)后0.5、1、2、4、6和8 h分别进行平面显像,观察99Tcm-EC-MN的体内分布情况.在各时相分别处死荷瘤裸鼠,取各脏器组织标本、称重并测量放射性计数,计算各标本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对分离出的瘤体,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正常条件和乏氧条件下培养的鼻咽癌细胞株对99Tcm-EC-MN的吸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荷瘤裸鼠的肿瘤均呈阳性显像,静脉注射后0.5 h肿瘤灶即显影,4 h时显影清晰.肿瘤/肌肉比值1、2、4 h分别达2.24倍、4.75倍、6.41倍.99Tcm-EC-MN在正常组织中清除快,主要经泌尿系统及肠道排出.免疫组化结果和放射性计数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0.9,P<0.01).结论 99Tcm-EC-MN作为一种乏氧显像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作者:金振军;唐军;杨仪;刘增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谷氨酸(Glu)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细胞外记录大鼠离体下丘脑内侧基底部ARC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Glu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对AR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 Glu(200 μmol/L)可使ARC神经元电活动增强,ARC神经元放电频率由给药前的(1.26±0.31)Hz增加至(1.78±0.59)Hz;NMDA(25 μmol/L)也可使ARC神经元电活动增强,ARC神经元放电频率由给药前的(1.27±0.22)Hz增加至(2.36±0.68)Hz;NMDA受体拮抗剂MK-801(100 μmol/L)能阻断Glu、NMDA引起的ARC神经元放电频率加快效应.结论 Glu、NMDA均可显著增强ARC神经元电活动,在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调节中有Glu机制的参与.
作者:彭建明;朱奇;虞献民;蒋星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膀胱病(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 建立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以正常大鼠(30只)作对照,饲养60 d后,进行膀胱静态压、大膀胱容量、大膀胱收缩压等尿动力学指标测定.然后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镜病理学观察.结果 60 d后,糖尿病组膀胱静态压、大膀胱容量、大膀胱收缩压、膀胱顺应性、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分别为(0.95±0.10)kPa、(3.49±0.40)ml、(3.09±0.10)kPa、(1.39±0.11)ml/kPa、(182.0±1.5)mg、(1.41±0.07)mm,而对照组分别为(0.60±0.03)kPa、(1.82±0.12)ml、(4.91±0.30)kPa(0.68±0.07)ml/kPa、(149.0±1.4)mg、(0.93±0.04)mm.两组对应参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边缘有空泡样变性、肌细胞固缩、细胞连接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 DCP大鼠早期就有膀胱的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提示对DCP患者应尽早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卫中庆;Gommert van Koeveringe;严春寅;田成功;易超然;孙则禹;侯建全;温端改;Philip van Kerrebroeck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处理后对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缺氧/复氧对照组和缺氧/复氧+葛根素保护组(葛根素浓度分别为1、0.1、0.01g/L).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一氧化氮(NO)分泌量,以及Pue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Pue可明显提高SOD和LDH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NO分泌量,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镜下治疗组心肌细胞结构接近正常;流式细胞仪计数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葛根素处理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模拟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葛根素稳定心肌细胞膜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并且抑制缺氧/复氧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郭瑜洁;朱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实验性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接种于裸鼠皮下,4周后形成稳定的皮下移植瘤,再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原位接种于24只裸鼠盲肠浆膜下,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塞来昔布高、中、低剂量组(H、M、L组)共4组.饲养42 d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原位移植瘤的瘤体积和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瘤组织匀浆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 24只裸鼠实验期间无死亡,成瘤率为100%,比较各组原位移植瘤体积和瘤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M组和H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30%、38.80%、76.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干预组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匀浆上清中PG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着剂量的增加,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PGE2含量逐渐降低.瘤组织中PGE2含量与瘤体质量及COX-2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1=0.881,P<0.01和r=0.825,P<0.05).结论 塞来昔布通过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COX-2表达,抑制PGE2合成,从而抑制对结肠癌的生长.
作者:徐晓;陈卫昌;王磊;谢学顺;何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未成熟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中的作用,并观察COX-2对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方法 取中国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以下6组,Ⅰ(假手术)组、Ⅱ(缺血/再灌注)组、Ⅲ(缺血预处理)组、Ⅳ(缺血预处理+二甲亚砜)组、Ⅴ(缺血预处理+NS-398)组、Ⅵ(缺血预处理+Atr)组,分别于预处理24h后行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 h,观察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上升及下降大速率(+dp,dtmax,-dp/dtmax)变化、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观察COX-2对缺血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1 h后,Ⅱ、Ⅴ、Ⅵ组LVDP、±dp/dtmax,值均明显低于Ⅲ、Ⅳ组,Ⅳ组明显高于Ⅱ、Ⅴ、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Ⅱ、Ⅴ、Ⅵ组CK、LDH、MDA均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在心肌缺血24h后,COX-2可减轻线粒体肿胀,该作用可被苍术苷或NS-398取消.结论 缺血预处理产生的COX-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关.
作者:祝晓;沈振亚;仲宁;张中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2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分流组(n=8)和分流+依那普利组(n=8).对分流组和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并以依那普利进行干预.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体质量(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RV/(LV+S)],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计算血管壁肌层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壁肌层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肺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并以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NO含量.结果 (1)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分流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型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升高;肺组织AngⅡ含量明显增加,血浆NO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分流+依那普利组大鼠mPAP、RV/BW、RV/(LV+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改善,中、小型肺肌型动脉WT%和WA%明显降低,肺组织AngⅡ含量有下降趋势,血浆NO含量较分流组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EI能减缓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AngⅡ、NO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菁;严文华;吕海涛;文德;葛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创伤刺激和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或两药合用对小鼠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剪尾法及游泳法结合血糖水平测定观察小鼠应激状态的变化;进一步在给予地塞米松、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及两药合用条件下,测定血糖水平和游泳力竭时间,观察药物对小鼠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 剪尾组血糖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一定剂量肾上腺素的小鼠,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创伤刺激组和对照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药物使用的比较中,较高浓度肾上腺素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短于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高浓度肾上腺素组、两药合用组游泳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肾上腺素组游泳后血糖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剪尾创伤并不足以引起显著的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应激反应;给予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与地塞米松合用虽均显著升高血糖水平但会降低小鼠的运动应激能力.
作者:乔曼;虞敏晶;翟建涛;谢可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uman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hLIF)基因真核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并鉴定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hLIF;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辅助质粒HIT456、HIT60共转染入包装细胞系293T包装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胚肾成纤维细胞系,经zeocin筛选获得真核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hLIF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并检测表达上清中hLIF因子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PCR产物电泳后于609 bp处见特异性条带.双酶切出现两条带,其中位于609 bp处可见相应条带.核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所报道的hLIF基因的CDS序列完全一致.RT-PCR结果显示表达细胞中存在hLIF基因转录,ELISA结果测定表达上清中hLIF的浓度为110.134 pg/ml.结论 携带hLI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hLIF构建成功,并且获得了稳定表达hLIF基因的人胚肾成纤维细胞株,这为此基因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苗莉;郁心;谢宇锋;盛伟华;杨吉成;刘铁连;单云波;井莹莹;胡志清;缪竞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以大鼠丘脑束旁核(Pf)神经元痛诱发放电为指标,来验证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Cobratoxin)的镇痛作用.方法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Pf神经元的单位放电,用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诱发伤害性反应,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Cobratoxin后痛诱发放电的变化.用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侧脑室注射吗啡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1)侧脑室注射大剂量Cobratoxin(4.5μg/kg)后,Pf神经元的痛放电频率明显降低;(2)侧脑室注射中剂量(1.12 μg/kg)和小剂量(0.56 μg/kg)Cobratoxin后,Pf神经元的痛放电频率也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依次递减.(3)侧脑室注射3种剂量Cobratoxin对Pf神经元痛放电频率的抑制时间比吗啡的长.结论 Cobratoxin对丘脑Pf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Cobratoxin有镇痛作用,这种镇痛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程勃超;蒋星红;朱奇;龚珊;秦正红;周希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Wistar-Kyoto(WKY)大鼠心肌细胞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差异,以及安体舒通对SHR心肌细胞中ACE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只1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安体舒通组(n=8),另取10只同龄的正常血压WKY大鼠作为对照,尾袖法测定血压,药物干预4周后称取左心室质量及体质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采用RT-PCR法检测SHR对照组、安体舒通组、WKY组大鼠心肌中ACE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上述3组心肌中AC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SHR对照组血压显著高于WKY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安体舒通可小幅度降低SHR血压,与SHR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KY组的左室质量指数显著低于SHR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安体舒通组介于其他两组之间,且与SHR对照组的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SHR对照组心肌细胞ACE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WKY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安体舒通组介于其他两组之间,高于WK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体舒通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ACE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为其抑制左室肥厚的一种潜在机制.
作者:程丽;杨震;蒋文平;缪丽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患者椎体后壁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置入膨胀式椎体成形器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进行充填.结果 12例(13个椎体)均注射骨水泥,其中单侧11个椎体,双侧2个椎体.平均注射量为3.4 ml.术后24 h腰痛明显缓解,术后3 d下床行走,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平均恢复20%.结论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作者:凌为其;丁亮华;王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式的改进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做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中,60例采用改进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简称改进组),另30例采用传统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简称传统组).结果 改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天数等方面皆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皆无阴道脱垂病例.结论 改进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式难度和创伤减小,而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
作者:邓云;付曙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因素占多数(38例,84.4%),其中结核性9例(20%),支原体性9例(20%),化脓性7例(15.6%),肺吸虫2例(4.4%),未找到病原菌11例(24.4%),经抗感染治疗好转,考虑为感染性.非感染原因包括肿瘤性疾病5例,消化系疾病2例.3岁以上以支原体、结核多见,但不同年龄组引起胸腔积液原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胸腔积液以感染为主要原因;提高病原学的检测手段对治疗小儿胸腔积液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卫芳;黄莉;季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低频电刺激治疗对卒中后面瘫的疗效,探索卒中后面瘫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对临床确诊的36例卒中后面瘫患者给予电刺激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10 d、治疗后3个月的面神经功能评分(House-Brackmann,HBN)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0 d、治疗后3个月HB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0 d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72.2%、83.3%.结论 低频电刺激治疗卒中后面瘫能提高疗效,是临床治疗卒中后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相明;侯莹;李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87例7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胃癌患者具有男性多发、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中高分化腺癌多见、术前并存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多的特点.全组胃癌手术切除率为88.8%(166/187),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1.5%(115/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8%(37/187),病死率2.1%(4/18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51.9%、22.8%.结论 加强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荣林;赵荣飞;胡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对突然制动所致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44例需长期制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予以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50 IU,每天1次;对照组22例,予以化学合成鲑鱼降钙素皮下注射,50 IU,每天1次.疗程均为2周.两组患者都同时加服钙尔奇D,每天600 mg,顿服.用药前及用药后7、15 d分别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交联肽(CTx)、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尿脱氧吡啶/尿肌酐(DPD/Cr)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15 d,重组鲑鱼降钙素组与合成鲑鱼降钙素组治疗前后各指标(CTx、BALP、DPD/Cr)差值经等效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重组鲑鱼降钙素对突然制动所致急性骨丢失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其疗效优于化学合成鲑鱼降钙素.
作者:刘栋;言湛军;沈忆新;郝剑;毛路;潘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吻合器痔及痔上黏膜切除(PPH)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0例急性嵌顿痔的患者行改良PPH术,与同期30例急性嵌顿痔行外剥内扎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改良PPH术组术后愈合良好,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PH术治疗急性嵌顿痔优于外剥内扎术.
作者:陆庆革;白国民;杜雪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1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岁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5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性别、侧别、伴眩晕与否及伴耳鸣与否等因素对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3)伴糖尿病组与不伴糖尿病组间、病程<5 d组与>5 d组间、纯音测听上升型组与其他类型组间及听力中重度组与全聋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及伴发早期糖尿病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侧别、伴发耳鸣、眩晕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周文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60岁以上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价、围手术期观察处理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154例60岁以上有缓慢型心律失常入院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对策.结果 154例术前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其中26例行阿托品试验,31例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29例放弃或暂停手术;125例接受手术治疗者无1例发生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较全面的临床评价、围手术期进行严密监护及必要和及时的处理,可以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张志平;闫晋康;任维军;刘克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遗传学变化以及它与MM的分型、分期及其他预后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24 h短期培养法及R显带技术,对20例MM患者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与MM的分型、分期及预后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 20例MM患者中,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者8例(40%),其中5例数目异常,表现为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四倍体;8例均有结构异常,包括易位、增加和丢失等;发生于MM Ⅲ期7例(35%),MM Ⅰ期1例(5%);IgG型6例(30%),IgA型1例,轻链型1例.有异常核型的MM患者表现为血沉加快、高钙血症、低血小板、高β2微球蛋白(β2-MG)、高C反应蛋白(CRP)、低血红蛋白(Hb)、原浆细胞比例增高、高乳酸脱氢酶(LDH),其中Hb、β2-MG、CRP、LDH、原浆细胞比例与无核型改变的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存在染色体异常的MM患者多发生于Ⅲ期,与分型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病情的进展有关,且预后差.
作者:蒋元强;沈云峰;谢新;朱华淳;毛玉文;周新;杨国华;孙鸿丽;庄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胃癌累及食管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1970年至1999年30年间收治的胃癌累及食管下段同时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手术患者63例,进行单变量与多变量分析,确定其预后因素.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3%、10.6%、8.0%.除纵隔以外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与肝脏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累及食管伴纵隔淋巴结转移预后非常差,但只要条件允许,对该类患者进行保证切缘的切除加包括下纵隔在内的适当淋巴结清扫,可能使部分患者,特别是没有肝脏转移及浆膜浸润、不合并除纵隔以外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受益.
作者:吴永友;邢春根;大山繁和;山口俊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作为治疗前后评定工具.结果 在治疗的第1、2、4、6、8周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时西酞普兰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93.33%,舍曲林组分别为63.33%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和副作用与舍曲林相当.
作者:谢健;高力舒;张海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作者:戚保桥;俞建华;杨向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肿瘤位于右肾8例,左肾7例;单囊4例,多囊8例,囊实性肿块3例;囊壁厚薄不均12例,壁结节7例;囊内絮条状增强9例.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实质成分中等以上强化,诊断准确率为73%.结论 囊性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对囊性肾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庆;沈玉英;雷海燕;许传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对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拟诊动脉瘤破裂患者行CTA扫描,随后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者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并于术中再次评估.结果 59例中,CTA检出动脉瘤39例(42枚),DSA也检出39例(42枚)动脉瘤;CTA遗漏1枚小脑后下动脉瘤,DSA遗漏1枚前交通动脉瘤;两者检出动脉瘤的效能高度一致(Kappa=0.92).CTA与术中显示动脉瘤及瘤周解剖基本吻合.结论 CTA能够快速、无侵袭、高效检出破裂动脉瘤,CTA影像检查结果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
作者:沈李奎;王晓慧;王之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例POEM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与国外文献(Mayo组99例)比较,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20例(100%,100%),皮肤色素沉着19例(95%,46%),脾肿大19例(95%,22%),阳痿11例(69%,71%),甲状腺功能减低9例(45%,17%);M蛋白检出率较低,骨髓浆细胞增生及骨损害明显低于国外病例;20例早期均误诊;15例经皮质类固醇、三苯氧胺等治疗后,10例症状缓解.结论 该组病例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相似,但有其特点;对不明原因的多发性神经病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尿液蛋白免疫固定电泳等检查;皮质类固醇治疗对该病有效.
作者:孙鑑;江梅;董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临床资料,16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结果 患者以腹胀、腹部不适、腹痛、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肿瘤多发生于胃、小肠.结论 内镜、影像学和免疫组织学结合检查是确诊胃肠间质细胞瘤的方法,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维明;张杰;余生元;韩复;丘佳明;叶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多西紫杉醇加顺铂及5-氟脲嘧啶(5-Fu)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5例进展期胃癌采用以下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3天;5-Fu 500 mg/m2,第1~5天.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观察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并观察化疗的毒副反应.结果 临床有效率为51.4%,其中完全缓解(CR)占8.6%(3例),部分缓解(PR)占42.9%(15例),疾病稳定(SD)占34.3%(12例),疾病进展(PD)占14.3%(5例).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共有8例发生了Ⅲ~Ⅳ度的白细胞减少,但未见因此而发生的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多西紫杉醇加顺铂及5-Fu的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明显,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庆才;毛一香;陈凯;朱春荣;殷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行肾切除术35例.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肾肿瘤及肾结核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同传统开放手术.
作者:陈昊;单玉喜;薛波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CTNP与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CTNP方案治疗63例,采用CHOP方案治疗66例;每28 d重复疗程,全部患者治疗6~8个周期.结果 初发患者以CTNP方案治疗后有效(CR+PR)率为86.66%,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有效率为72.72%;CHOP方案治疗初发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有效率为45.16%.两种方案对于初发患者的疗效相似,对复发或难治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NP组心电图异常、脱发、周围神经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患者的疗效显著,副反应发生率低,可替代CHOP方案治疗NHL.
作者:宋国齐;刘红;秦燕;杨力;姜胜华;陆德炎;杨锦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超检查33例,排泄性尿路造影(IVU)25例,CT扫描14例,磁共振尿路成像(MRU)11例.29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33例中,29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经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病理检查均报告为重复肾;另4例因无症状、肾功能良好且无并发症,未做任何处理,仅随访观察.结论 B超简单、无创,确诊率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U简便、无创,可获得尿路全貌资料,对尿路积水、梗阻定位准确率达100%.手术方式主要为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
作者:王澎;单玉喜;崔勇;杨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应用及术中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PPH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34例排便障碍得到了缓解,排便通畅,梗阻感消失,每日排成形大便1~2次;2例排便改善,肛门坠胀感减轻.治愈率为94.4%.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讨论 PPH术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复发率低和恢复快等优点,在直肠前突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作者:于泓;唐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电子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在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243例,其中带蒂息肉219例,广基息肉24例.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治愈223例(占91.76%),好转20例(占8.23%),效果良好.结论 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创伤少、重复性好,疗效高的优点.
作者:杨建明;金建平;田士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38例粉碎性股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闭合复位静力交锁内固定治疗.结果 38例均随访3个月以上,骨折全部愈合.无患肢缩短>2 cm、外旋>10°的畸形.膝关节、髋关节活动良好.无弯钉、断钉及拔钉后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交锁髓内钉操作简单,同时具有防旋转、防压缩等特性,是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合适器械.
作者:华俊;孙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麻醉处理的研究,分析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监测其生命体征、呼吸参数及血气分析,并采用特殊的麻醉处理.结果 充气后一定时间段各监测指标均有一定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特殊的麻醉处理,放气后20 min各监测指标均能恢复.结论 通过恰当的监测和特殊的麻醉处理,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迅;韩奔宏;谢红;王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应用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210例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7组(n=30),根据不同组别分别于诱导前、手术结束时经静脉注射一种药物:C组(均为生理盐水),D+S组(地塞米松8 mg、生理盐水),S+D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8 mg),S+O组(生理盐水、恩丹西酮4 mg),O+S组(恩丹西酮4 mg、生理盐水),D+O组(地塞米松8 mg、恩丹西酮4 mg),O+D组(恩丹西酮4 mg、地塞米松8 mg).观察7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各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用药组之间及联合用药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作者:王梅芳;黄迅;任建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断手指分型、分级进行改进和完善.方法 采用改进的方法对689例(711指)断手指进行分型、分级,并均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断手指分型、分级获得改进,每个断手指均定为一个相应的型别和级别.从分级情况看,a级和b级539例(75.8%),提示损伤程度轻的占多数;从分型情况看,未破坏掌指关节的病例(Ⅰ~Ⅲ型)占多数(91.3%),提示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断手指分型、分级的改进对指导临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志方;黄显军;夏春林;叶震海;张咸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在膝关节MRI基础上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对半月板及软骨建模的效果.方法 对MRI图像进行处理和转换,在逆向工程理念下,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包括膝关节所涉及的几乎所有骨骼、软骨、半月板和韧带等基本力学结构的模型,模型形态逼真,能在力学性质上很好地模拟膝关节.结论 MRI基础上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较真实地模拟膝关节的几何结构,逆向工程理念在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作者:姜华亮;华锦明;许新忠;牛文鑫;丁祖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多发性肌炎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采用豚鼠的骨骼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多次免疫SD大鼠制成多发性肌炎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肌电图、肌酶、肌肉病理和肌肉磁共振的改变.结果 多发性肌炎模型在临床表现、肌电图、肌酶、肌肉病理和肌肉磁共振等方面的变化与人类的多发性肌炎相类似.结论 该造模方法可模拟多发性肌炎的特征,是研究多发性肌炎的一个重要方法.
作者:曹建;方琪;董万利;蔡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方法.方法 随机取经甲醛浸泡过的成人颈椎标本(C1-C7)共10具(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对它们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根据CT测量确定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对其中5具标本的C2-C7全部进行实体置钉,另外5具标本在CT导航技术的引导下进行置钉.术后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及矢、冠状面重建,解剖后肉眼大体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 个体化置钉60枚,成功率为90%,优良率为75%;在CT导航引导下置钉60枚,成功率为96.6%,优良率为90%.两种方法比较,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航法置钉较术前三维CT辅助的个体化置钉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优良率高.
作者:贺喜顺;杨惠林;朱若夫;谭相齐;王根林;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苏州市女中学生月经及与月经异常相关因素的调查,了解与月经异常的相关因素和相伴随症状及其发展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可能性.方法 对苏州市12~17周岁的女中学生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月经稀发者进行辅助检查以确诊PCOS.结果 2 204名被调查者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 12.3岁,初潮周期正常率为69.56%,2年后周期正常率为89.66%.月经稀发者中PCOS的发病率为35.44%(28/79).月经正常组和异常组在体质量指数(19.87±2.99 vs 20.48±4.11,P<0.05)、多毛指数F-G>9分(31.64% vs 43.97%,P<0.05)、痤疮评分(17.24% vs 30.17%,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与多脂多糖饮食和运动量少有关,月经异常与其母的月经紊乱、高血压和肥胖有关(P<0.01).结论 初潮后持续存在的月经紊乱,尤其是月经稀发和闭经、持续存在的痤疮并逐渐加重者,有发展为青春期PCOS的危险性.若伴肥胖和多毛,有家族遗传史,更应及早就诊.
作者:沈宗姬;蒋湘;周希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年龄、季节及疾病种类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1813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入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采静脉血检测衣原体抗体IgC和IgA.结果 1813例中,117例为急性感染.按年龄分布:3岁以下阳性率低,1岁以内为5.90%,1~3岁为3.99%,~6岁为9.20%,6岁以上为15.13%;按季节分布:冬季阳性率稍高于其他季节;按疾病种类分布:大叶性肺炎和鼻窦炎所占比率高.结论 3岁以内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较少,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冬季感染率高可能与气候相关;大叶性肺炎、鼻窦炎所占比率高与患儿年龄偏大,免疫功能趋向成熟及反复感染有关.
作者:尤海章;季伟;陈正荣;周卫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约占肝癌的15%[1].由于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不同,因此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率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体会如下.
作者:成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肾病综合征患者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1].
作者:张子彦;王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一般出血量大,有一定的危险性.常规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制酸治疗.本研究用内镜下药物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克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研究背景国内外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近年文献报道也有限.所见的几篇报道,都是样本数较少的横断面研究或是病例对照研究,缺乏影响较大、样本含量大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尤其缺乏较有说服力的分子遗传流行病学及队列研究.
作者:佟伟军;张永红;刘永跃;布仁巴图;张显玉;许群;吴刚;林哲;王健;赵丽;高秀英;刘占生;邱长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3位死因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我国,脑卒中也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前3位死因和高致残与高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50/10万,而冠心病发病率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的5倍.脑卒中和冠心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两种疾病在人群中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但有不同的分布和结局,其原因是否与致病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或与危险因素的聚集作用不同有关,鲜为人知.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没有关于中国人群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和临床结局关系方面的报道.
作者:张艳芬;佟伟军;许锬;乔大伟;张永红;张凤山;林哲;鞠忠;刘永跃;金额尔敦朝鲁;张铎;李治;毛广哲;李树峰;李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研究背景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近20余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目前已知冠心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大量饮酒、肥胖、体力运动缺乏、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作者:张利华;许锬;张铎;刘国玉;金额尔敦朝鲁;李冬梅;李树峰;毛广哲;李治;方俊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