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13期文献
  • 预见性护理管理在产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产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管理.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产科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52例,基本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42例,基本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为9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2例产科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8例产科感染,发生率为1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科实行预见性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产科感染.

    作者:岑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压氧治疗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与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58例患者出现不遵医行为,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缺乏、治疗过程中舒适度改变、治疗时间及治疗疗程太长、经管医生缺乏对高压氧治疗的全面认识,是不遵医行为的主要原因.结论:为提高高压氧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要重视心理护理,加强知识宣教,同时规范氧舱操作,减少高压氧治疗时的不舒适感,多渠道增加医务人员高压氧医学专业知识.

    作者:徐新南;楼卉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院宣传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从事医院宣传工作,结合其工作体会娓娓道来,从思想政治素质、医学知识、法律意识、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新闻敏感度等方面,阐述了作为医院宣传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戈家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方法在降低报告单审核后修改率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PDCA管理方法降低检验报告单审核后的修改率效果,探讨PDCA质量管理方式在检验科的应用.方法:从2014年5~12月报告单共852312人次为实施前组;从2015年1~8月各组检验报告单共832589人次为实施后组.实施后组按PDCA循环质量控制进行管理,按月统计分析报告单的修改率,分析修改原因,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结果:利用LIS系统统计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前总修改率为0.93%,实施后总修改率为0.41%,且修改率呈每月递减趋势,其中2015年8月报告单共109659人次,修改率为0.19%.结论:检验报告修改率从整改前的0.93%降至2015年8月的0.19%,下降效果明显,运用PDCA管理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检验报告审核后修改率,初步达到科室质控管理目标.

    作者:宗劲;王学艳;朱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医护理方案在骨科项痹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项痹病患者的应用价值,为中医院更好的开展骨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90例项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P<0.05).结论:在骨伤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苏林华;施小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疗互联网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医疗互联网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把医疗互联网引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并制订了手术室业务学习的方法,也制定了手术室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与结论:医疗互联网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全体手术室护士的理论及业务水平,而且还有效预防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这样即节约了医疗成本,又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吕金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院门诊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为了顺应医院服务的要求,医院志愿者作为医院本身体制外而组建的自发性质的服务性组织群体,它是建立在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第三方联系,弥补了医院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和短处,在医院的就诊流程、环境优化、医患和谐、帮患者答疑解惑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患者多层面的服务要求,现已成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共识,结合医院门诊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和活动,探讨医院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作者:窦华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应用于眼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医院眼科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口头式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和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的观察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大幅提升(P<0.05).结论:眼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能够大幅提升患者对眼科疾病专业知识的认知度,从而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边奋;刘亚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麻醉复苏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外科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异常情况发生率、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意识恢复率均为100.00%,观察组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麻醉复苏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后麻醉复苏期提供预见性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钱美丹;周桔晶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人文关怀探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6年8月期间,选择医院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人文关怀),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生理不适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睡眠紊乱、吞咽困难、口渴、疲劳、活动受限、疼痛、窒息感等生理不适感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人文关怀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生理不适感,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梁俏俏;李燕君;张仙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追踪管理团队,根据三级评审标准制定产科质量追踪的流程和内容,采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的方式,对产科优先关注的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后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产科护理质量进行改进.统计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实施前后产科护理过程执行情况和产科终末指标.结果:实施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后,产科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药物错误及孕产妇送产房不及时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联合品管圈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完善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贺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终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究临终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癌症患者600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终关怀,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毛斌英;孙玲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舒适护理管理的措施和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1月入住湖州市中心医院老年神经内科的56例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老年痴呆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管理.根据简易智能量表(MMSE)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能力与家庭功能,同时以活动能力表(ADL)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能力评分为、家庭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从而更好的服务患者.

    作者:沈燕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柔性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5年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柔性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6%,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3.0±0.2)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0.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2.0%,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4.5±0.3)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柔性管理对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对普外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5例和舒适护理的观察组55例,对两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为(8.51±4.22)h,住院时间(4.62±1.9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64±2.72)h和(6.92±1.77)d.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5.45%、满意率为98.18%,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普外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率,优化医患关系.

    作者:谢丽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人本护理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本护理在康复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康复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人本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科护理施行人本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桂平;庞伟茂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以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40例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抑郁和焦虑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医患关系的缓解和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控制都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邱彩英;蒋贤高;留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400名即将分娩的产妇列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0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00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标准化护理,统计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达标率、产妇满意度等.结果:在护理质量、产妇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使产妇得到佳的护理服务.

    作者:郑靓晶;郭秋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护协同护理管理在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麻醉苏醒护理中医护协同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3~12月传统护理方法护理的78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下妇科癌根治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另取2016年~10月医护协同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的78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下妇科癌根治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不同时间点MAP、HR、SPO2等指标与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MAP、HR、SPO2等各项指标波动情况相对较小(P<0.05),整体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医护协同护理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判断力,加强麻醉科与护理部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还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王红艳;贺茹依;陈冯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用于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常规护理的16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9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16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不同部位医院感染例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石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完善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与实践

    职工代表大会是医院保证职工对本单位实行民主管理,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文章就当前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院务公开,鼓励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民主化建设提供启迪.

    作者:毛谦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个案管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疾病临床管理中的价值.方法:以近两年来人住科室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案管理.个案管理实施者均为经过培训的护士,护理内容包括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精确的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乳腺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决心,疾病变化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进行科室调配等.对两组进行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亦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作者:曾晓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随访管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随访管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患者延续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门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嘱十定期回院随诊,观察组采用随访管理干预进行跟踪管理.根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标准(不吸烟、BMI<25kg/m2、体育锻炼次数、食盐摄人量),对两组就诊时和就诊后3个月的健康行为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就诊时、就诊3个月后患者健康行为的合格率.结果:两组就诊时健康行为四项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就诊3个月后,观察组的不吸烟率、BMI指数合格率、体育锻炼合格率和食盐摄入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对其病情发展极为关键,随访管理干预对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合格率效果明显.

    作者:叶素凤;朱春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现状解析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级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层出不穷,特别是基层社区医院,由于一直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实际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督机制,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需要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态度、以保障大众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达到药品上市后风险管控的目的.

    作者:毛益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应对措施

    分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和自身因素,可以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监督管理,建立有效中药不良反应检测体系和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防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柴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小包装中药饮片对医院中药师传统中药鉴别能力的影响

    小包装中药饮片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生事物,颠覆了传统中药调剂的“戢称”“手抓”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医院中药师传统中药鉴别能力的培养和能力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将探讨小包装中药饮片对医院中药师传统中药鉴别的不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医院决策层及科室领导参考.

    作者:胡莹;祝浩东;姜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药品生产质量的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是应用于药品生产整个过程的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化过程.药品生产企业在GMP实施过程中通过质量风险管理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高风险环节及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工艺,从而有效保证药品质量.文章从质量风险管理的发展、目的、常用风险管理工具和药品生产监管的作用,浅析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从而降低药品质量风险,避免药品质量缺陷,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放心药品.

    作者:李付惠;常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康复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引入品管圈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康复科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管理中引人品管圈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60例具有可比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口服药管理中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口服药规范管理中引人品管圈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优优;符雅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探讨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的措施.方法:上虞妇幼保健院在2013~2014年就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为主题,实施了加强门诊药房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药学操作流程、提高药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及建设药房药物咨询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文章对实施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措施这一时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探讨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整体提高门诊药房药学的服务水平.结果:门诊药房经一系列措施整改后,药学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根据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提升人性化管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的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作者:顾燕萍;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我国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的探讨

    中医康复医学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与西方康复医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康复医学中的特长,使康复效果提升至大.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疗效确切,比单一康复治疗技术更具有优势,是我国康复治疗发展的主要趋势.文章为我国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提供更多的资料,就深入挖掘、整理中医循证康复治疗技术,中西结合康复治疗技术现状调研及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裘一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议中医药文化资源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的一部分.随着中医药文化的逐渐被重视,中医药文化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强化,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薛培;李泽;刘启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概况、困境与对策

    中药配方配粒是中药饮片改革的一种新形式,应用前景广阔,但受到部分临床中医师及业内专业人士的质疑.文章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新近研究文献成果,借鉴兄弟医院临床使用经验,对中药配方颗粒概念、研究范畴、临床使用概况、困境及对策作一学习、分析和研判,为临床中医药学专业人士或中药房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马海涛;吴国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传染病医院的转型与升级——对北京地坛医院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思考

    文章在介绍北京地坛医院以往战略转型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当前形势进行SWOT分析,阐述了医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战略规划实施和监控评估的建议.

    作者:吴国安;王敏;王蕾;李昂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策略研究

    文章归纳总结了中医药旅游的概念和形式,分析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思考,并就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者:段志祥;李泽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

    目的:文章就中医养生保健的现状及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尤其是国家治未病工程方面,提出了中医养生保健未来发展的思路:国家顶层设计方面应该将治未病重心先放在基层和社会机构,在政策层面上鼓励社会资本开设养生治未病机构,相关的配套措施政府要积极落实.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现场调研,分析目前中医养生保健的现状及遇到的一些问题.结果与结论:政府层面养生治未病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社会养生保健市场秩序紊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

    作者:李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的建议

    针对目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审批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借鉴古代“郎中”体制下医疗机构建设模式的优势经验,古今对比,寻求有利于今天的中医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医疗卫生政策保障.响应卫计委“简化私人诊所审批”及李克强总理“放权简政”号召,把握中医药发展大好契机,构建符合当前及未来中医发展国情的中医民营医疗机构卫生政策体制模式.

    作者:李一;李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探索

    综述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总结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各个研究方法的优劣,为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叶绘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手术室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防护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手术室麻醉医师临床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密切关注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发生,分析职业危害发生因素,针对危害因素提出必要防护措施,减少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发生.结果:70例麻醉医师发生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中发现,物理危害因素占44.3%,化学性因素占34.3%,生物危害因素占15.7%,自身因素占5.7%.结论:生物性损害、物理性损害、化学性损害等因素会造成手术室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发生,临床需重视手术室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积极预防会造成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的因素,提高麻醉医师工作安全性.

    作者:刘信毅;方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外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调查与建议

    目的:调查分析外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掌握、态度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根据描述性调查方法,对200名外科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及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外科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与态度的平均得分为(15.75士3.52)分,平均答对率仅为(39.20±3.75)%,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科室护士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当前外科护士对疼痛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有待进一步提高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因此应加强对外科护士疼痛知识的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张一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外科护士培训中的实施评价

    目的:探讨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外科护士培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温州市中医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选择了60名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分层次多元化培训,分别比较实施前后的护士综合能力、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的综合能力明显高于实施前护士的综合能力;实施后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实施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P<0.05).结论: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应用于外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外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对外科的护理质量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丽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康复科专科护士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康复科专科护士是接受康复护理训练的专业人员,其职责是负责患者功能恢复与再建过程中的护理.研究总结了康复科专科护士的重要作用及培养方法,以期为提高康复科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陈丽娟;颜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岗位分级设置与绩效管理在提高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绩效管理与分级设置模式在骨科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义乌市中心医院医院骨科有1个单元2个病区,护理人员25人,随机选择实施前后各100例骨科住院患者,选择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的随机数字对应应用前后根据时间顺序所调查出来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随机选择前100份随机数字,具体实施内容为设置骨科护理工作岗位分级;创建以绩效为基础的岗位责任体制;骨科护理绩效考核具体要求.结果:实施后,骨科特一级护理、重点环节管理、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等得分比实施前高,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骨科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态度、业务能力、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情况及护理及时性等评分提升非常明显(P<0.05),比较实施前,患者对护理人员、医师对护理人员及护理人员间工作满意度提升比较明显(P<0.05).结论:选择绩效指标,将各层级护理技术含量直接体现出来,对护理人员工作潜力与创造性进行全面激发,对提升护理质量水平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使护患关系得到全面改善,提升护理人员集体归属感与工作认同感,相关研究采用绩效考核方式对重要指标进行设置,结果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及服务意识得到很大提升,而且也增强了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园园;杨群英;李姚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医学本科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门能够锻炼医学本科生写作能力的必修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科研写作整体布局,从立意清晰、格式具体规范、段落写作合理等方面,锻炼写作方法;同时培养文献检索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利用学校的文献资源;对课程中重点要求的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进行了具体要求.《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未来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作者:李新民;侯俊林;李晓冰;杨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医药院校网络思想引领实践思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园微信平台为例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分析如何有效抢占大学生思想引领高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育的供给侧要切实满足大学生对于网络需求的变化,通过推进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充分发挥院校及网络新媒体的优势,优化各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进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赵威;周强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的策略

    文章阐述了在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意义,分析了LBL-PBL-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性,表明了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所带来的益处,提倡开设综合创新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举例说明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提供了途径.

    作者:王丽峰;何新;苗戎;国大亮;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新时期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传承探讨

    我国的中医历史悠久,中医经典是古代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基础,对现代中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传承,文章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医德四个方面,针对新时期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传承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即要端正学习中医经典的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树立高尚的医德.希望借助以上措施,能够对新时期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传承起到促进作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医人才,弘扬传统中医.

    作者:钱俊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翻转课堂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分析化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的知识传递及内化过程,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针对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将翻转课堂与双语教学相结合,并首次运用到分析化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降低了双语教学的难度,启发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尤丽莎;安睿;王新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于真实世界的徐经世学术经验传承模式研究

    目的:通过对国医大师徐经世先生治疗不寐门诊病历的分析,探索基于真实世界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模式.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科研方法学,使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对徐经世先生临床病历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处理,建立临床病历数据库,利用数理统计、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解析结果,总结学术经验.结果:有效病历共计260例,433诊次,使用多维数据检索工具发现证型、治法、方药分布情况;使用关联规则发现症状、诊断、药物、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复杂网络发现有效方及药组药对.结论:应用真实世界科研方法学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以中医诊疗过程各因素为切入点,探索基于真实世界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模式.

    作者:忻凌;张莉;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翻转课堂教学在《经络腧穴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教学模式,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其他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和关键.作者分析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并将其与《经络腧穴学》总论教学相结合,试点教学新模式在中医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并初步探索了三条可供借鉴的途径.

    作者:李享;杨洁;洪肖娟;周海燕;陈姣;杨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黄帝内经》音乐治疗和音乐养生思想初探

    《黄帝内经》以五音应五脏理论为核心,以五音与情志的联系为理论基础,阐述了五音疗疾的古代音乐治疗思想.《黄帝内经》中的音乐疗法在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该书的音乐养生思想也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关晓光;王丹;刘艳英;韩璐;侣雪平;洪丹丹;王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教材建设初探

    以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为中心,遴选288个实训项目,制定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标准,并伴随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实训系列创新的教材.不仅对中医学类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进行了尝试,而且有效提高了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常征辉;张大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于《中药鉴定学》教学的系统反馈教学法研究

    系统反馈教学法是在反馈教学的基础上,依据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多渠道、多层次及复合而立体的信息反馈贯穿始终,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化,复合化与个性化.本文以《中药鉴定学》课程为例,就课前、课中及课后等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总结,阐明系统反馈教学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

    作者:杨成梓;黄泽豪;林青青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医药高校智库融资模式研究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需要具有高度专业化、决策力和影响力的智库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中医药高校智库是将中医药文化与智库建设相结合的佳契合点,而我国中医药智库建设却面临融资困境.为此文章从资金来源、需求分配和立项应用三个方面论述当前中医药高校智库融资模式和经费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中医药高校智库组织机构内外两方面探寻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构建路径,为中医药高校智库建设探寻稳定可持续的融资渠道.

    作者:张思文;朱民田;金倩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信息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及信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思路,对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

    作者:蒋时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现状调查与管理建议

    目的:探讨浙江省温岭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为制定合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浙江省温岭市16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5个大型综合医院门诊,1个疾病预防中心门诊,10个乡镇卫生院门诊)采用调查查阅AIDS防治信息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相关信息.结果:2006~2015年16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共收治患者3710例,在治疗者796例.患者每天服用药物的量为43 mg,阿片类成瘾人数的尿液检测的阳性率为24.60%,HIV阳性检出率为0.50%.治疗过程中仅51.90%的医护人员仍坚守岗位,16个门诊的医护人员数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量,并且有12个门诊处于负增长,每年亏损.结论:浙江省温岭市美沙酮的门诊使用情况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为家庭/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医护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开展治疗的花费大且资金不到位,患者脱失率居高不下.针对存在问题应制定改善方案,加大扶持经费,减少患者脱失情况,增强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

    作者:陈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眼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与管理建议

    目的:了解眼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探寻相应的管理办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永康市眼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医护人员具备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日常工作中能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但也有部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结论:眼科疾病的发生与医护人员手部带菌情况直接相关,眼科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手部卫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陈胜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调查与建议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手术室的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安全防护认知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存在的安全因素认识不清,自身安全防护知识缺乏.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应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安全防护认知水平,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

    作者:叶小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总结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10例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需求量表进行调查,并据此进行干预,后通过满意度问卷评价效果.结果:对病情保证、获取信息和亲近患者的需求高.干预前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81.92%、85.71%和82.60%,干预后分别为92.34%、100.00%和100.00% (P<0.05).结论:明确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采用针对性干预对策,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吴福珍;董芳;余萍;叶明月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58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和58例手术切口未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手术切口未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找出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确切因素.结论:普外科术后易引起伤口感染,医护人员应掌握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术后伤口感染.

    作者:王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分组质控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分组质控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2例患者,按时间界点分为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实施前组和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实施后组,各61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分组质控后,患者对基础护理、重症护理、药品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临床教学各单项护理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2%,较实施前的86.89%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护理分组质控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品管圈对降低妇科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手术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科室2016年3月引进品管圈方法,建立一支15人的品管圈小组,分析妇科手术式运作当中存在的器械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方法前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后,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室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明显降低妇科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倪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品管圈对降低感染科陪护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感染科陪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感染科住院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感染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陪护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两种方式的处理,观察组患者护理陪护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感染科住院患者的陪护率能够明显降低,大幅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郑萍;江流;汤才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品管圈管理在手术中的实施价值

    目的:以甲状腺手术为例探究品管圈管理在手术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医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管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管理方式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甲状腺外科手术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正.结果:在甲状腺手术的管理过程中,手术的配合非常良好,节约了很多手术时间,方便了手术人员的工作.手术医生也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度非常满意.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甲状腺手术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甲状腺患者手术的效率,也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

    作者:许文伟;蔡珺;何敏芝;钟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骨科自2015年3月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应用到骨科病区护理中,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汪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放射科质量控制的思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放射科的器械设备不断更新,为了加强放射科的临床质量控制,必须加强放射科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修,提高放射科的投照技术与暗室管理,同时加强患者与放射科医疗技术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与积极配合,进而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影像.

    作者:郦卓昊;程宋来;吕洁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的加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外科手术患者中老年人数量也日益增加.老年患者年龄较大,手术耐受性差,其麻醉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对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严格的围术期管理,才能更好地为临床麻醉安全性提供保障.文章对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与分析.

    作者:聂运明;邬艳月;黄雪芬;林正国;虞志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麻醉复苏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的安全隐患和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4年麻醉复苏室所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及护理所反应的问题,将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将这些防范管理措施应用于2015年的麻醉复苏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比较分析2014年与2015年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2015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2014年,且2015年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2014年(P<0.05).结论:分析总结麻醉复苏室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对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英;李洁娴;王惠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以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80例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给予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90例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安全感评分为(8.67±0.72)分,高于对照组安全感评分的(7.12±0.45)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有利于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作者:俞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外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总结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以往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医嘱执行不到位、护理责任意识不强、护士培训工作不足、服务理念跟不上、法律意识相对单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强调加强与医师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综合培训、学会换位思考、加强法制知识学习等,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自实施防范措施后,外科护理工作风险事件发生率从之前的2.31%降为了0.3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之前的89.43%提升到了99.11%,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当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强调风险防范意识,从制度上改善,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姬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安全急救与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探讨妇产科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安全急救与护理相关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医院妇产科救治的10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把10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按照随机方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孕产妇实施常规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孕产妇实行院前急救及转运途中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急危重症孕产妇产程与分娩情况.结果:两组孕产妇经急救及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产程与分娩安全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孕产妇对急救与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科学、有序、合理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可以较好提高孕产妇抢救的总有效率,孕产妇对医院急救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

    作者:邱雪薇;徐建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对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对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医院妇产科接产的816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闭式和床旁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新型”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模式下新生儿安全感染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医务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 (P<0.05).结论:“新型”母婴同式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母亲给予新生儿更好的照顾,有效预防安全隐患,提升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李倩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BL教学法在心血管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体会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这一教学方法是目前医学教育、特别是医学实践教学中常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要求老师适时、因地、因人作适度的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在心血管临床带教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在PBL教学法的指导下,将问题作为基本因素,将课程内容相互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到必要的知识,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培养自学、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

    作者:叶桃春;卿立金;张丹;杨晓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骨科护理带教措施与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骨科护理带教措施和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护生62名和2014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护生59名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生实施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实施给予品管圈活动的方式带教.于实习结束时对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请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在教学查房、健康教育、专科操作、基础操作以及理论考核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在晨间提问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护理教学活动、业务教学能力及教学态度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自身素质满意度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骨科护理带教对于提高骨科护生带教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徐慧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于JCI标准的产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研究基于JCI标准的产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医院分娩的10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医院分娩的10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实施JCI标准的产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举措,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比较实施JCI标准前的后产科病房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基于JCI标准的产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产妇的产程及病程观察不细、用药错误、冲撞产妇和一些其他误操作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JCI标准前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JCI标准前的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JCI标准的产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灵红;余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外科病房住院的17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9例与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质控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前,观察组的护理差错、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次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差错、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前,观察组的质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质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病房,能明显加强监管力度,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对外科病房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价值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文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消毒隔离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 (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华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产科急症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实施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的成效.方法:比较实施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前后两组孕产妇发生母婴并发症、产科缺陷事件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孕产妇发生母婴并发症、产科缺陷事件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产科急症实施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产科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专科技术水平.

    作者:阮静;胡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麻醉恢复室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将医院2015年1~6月麻醉恢复室收治的患者675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2015年8月~2016年1月麻醉恢复室收治的患者6915例作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比较分析护理人员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前后风险管理知识掌握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程粉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风险管理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压疮防范中的效果

    目的:评价风险管理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164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82例.对照组在压疮护理过程中采取骨科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患者恢复情况、压疮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患沟通各方面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予对照组(P<0.01).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2.44%、95.1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能降低压疮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季芸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细节管理在提高血透室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提高血透室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血透室细节管理实施前(2012年8月~2014年7月)和实施后(2014年8月~2016年7月)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率、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分别为5.66%、1.89%、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血透室实施细节管理能降低减少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育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心内科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细节组(65例)患者以细节思维管理理论为指导,实施细节管理,常规组(5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细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细节组患者的用药错误、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细节组的护理基础管理、护理文书、药品器械、病区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的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春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细节管理用于妇产科ICU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妇产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ICU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132例患者,按实施细节管理时间界点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ICU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3.59±5.07)分、(95.28土4.11)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95.45%、96.97%、93.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ICU采用细节管理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邬培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