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9400
  • 国内刊号:33-1386/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59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17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 浙江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2年4期文献
  • 体外循环温度对冷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冷晶体停搏液在不同体外循环温度情况下对学龄前儿童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0例学龄前儿童分为浅低温组(20例)和常温组(20例),分别在浅低温和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均采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保护心肌,观察心脏诱导停跳时间、术中心电活动情况、体外循环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等指标.结果:常温组心脏诱导停跳时间延长;术中出现心电活动的概率和体外循环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值均高于浅低温组.结论:在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浅低温体外循环时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赵曙光;赵子牛;倪乐丹;王胜利;胡型锑;杨美高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功能呼吸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目的:介绍用于平静呼吸、用力呼气、被动呼吸状态下的各种呼吸指标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硬件系统由leisch流量换能嚣、压力换能器、放大器、A/D转换器和486微机组成.软件系统由汇编语言对流量信号进行采样、C语言计算各种状态下的呼吸指标形成.结果:该系统能测试平静呼吸肺通气功能指标:RR、TF、PTEF、TiTot、TPF、FPF、PE25、ME/MI;用力呼气指标:FFV、PET、FEF1、MMF、FEF50,FEF75、MTT、MTTp,用力呼气流量-容量曲线;被动呼吸指标:Vrs、Rrs、Trs,被动呼气流量-容量环.结论:本系统具有低阻抗,高精度并集平静呼吸、被动呼吸、用力呼气三种肺功能测量于一体的特点,可让医生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选择,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并使得肺功能指标测试方法更科学,临床意义更广泛,更易于推广.

    作者:曾碧新;陈式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葡甲胺环腺苷酸对豚鼠心室肌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葡甲胺环腺苷酸作用下的豚鼠心肌电生理的变化.方法:在台氏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甲胺环腺苷酸,灌流豚鼠心室肌,并对各参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当葡甲胺环腺苷酸浓度为5×10-3g/L时,静息电位(RP)和0期去极化大速率(Vmax)无明显变化,动作电位幅值(APA)增大4.5%(P<0.05),动作电位复极(APD)达50%和90%时,其时程APD5o增大23.7%(P<0.01),APD90增大18.3%(P<0.05).再增加葡甲胺环腺苷酸浓度,各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葡甲胺环腺苷酸对快Na+通道有激活作用,可降低心率,延长心舒期,对豚鼠心肌电生理效应无剂量依从性.

    作者:汪洋;徐和靖;杜友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能量X线测定骨密度的初步分析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同年龄组男女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差异,强调早期预防治疗老年人及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单能量X线(SXA)骨密度仪测量246例正常人的右跟骨骨密度.结果:男性大于60岁组较小于60岁组者骨密度(BND)降低明显(P<0.05);女性50岁以上组与小于50岁组相比,BMD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男女相比,男性BMD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大多以绝经后为主,雌激素在维持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SXA检测的跟骨含95%小梁骨,能较好地确定骨质疏松的风险水平,且其具有价廉、简便、快捷、较准确等特点,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临床筛查手段.

    作者:陈肖俊;沈飞霞;周素彬;倪连松;郑景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腰麻对老年高血压病人下肢手术的血压、心率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择期下肢手术.行罗哌卡因腰麻,观察血压、心率变化,记录麻醉特点及腰麻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人麻醉效果均好.麻醉后各时间点血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各时间点收缩压下降幅度在8.12%~14.84%之间.麻醉后5 min和10 min时心率比麻醉前增快(P<0.01).麻醉时间为(280±82)min.高麻醉平面为T11~T3,中位数为T10.副作用为术后头痛2例,腰背痛8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8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在有效降压的前提下行罗哌卡因腰麻,其循环和呼吸系统较稳定,麻醉效果好,未见严重并发症.

    作者:徐旭仲;余微萍;金胜威;寿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HPV16、EB病毒及HBV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病毒HPV16、EB病毒及HBV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各40份,用PCR方法检测标本中HPV16、EB病毒及HBV DNA.结果: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HPV16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40)和0(0/40),EB病毒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5%(7/40)和0(0/4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PV16、EB病毒DNA同时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2/40);HBV D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检出率均为0.结论:HPV16、EB病毒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作者:朱冠保;程骏;陈韶;张丽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麻疹患儿免疫状态的探讨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免疫状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麻疹患儿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和B细胞,用ELISAS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M),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和C4.结果:急性期CD+3和CD+4比例下降,CD+8比例上升,CD+4/CD+8比例倒置,NK细胞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C+3和CD+4比例逐渐上升,CD+8和NK细胞比例逐渐下降,CD+4/CD+8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19、C3和C4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间的差异无显著性.麻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M)阳性例数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疹患儿机体细胞免疫抑制以CD+3和CD+4下降为主,临床治疗应针对CD+3和CD+4下降相关的免疫抑制进行.

    作者:韩国强;张桂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影响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多因素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405例产妇进行调查,在单因素X2分析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新生儿出生状况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共8项,总判对力为88.7%,其中孕时年龄越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机会越多.孕期体重增长过速,巨大儿发生机会增大;相反则低出生体重儿(LBW)、新生儿死亡机会增多.巨大儿母亲孕早期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其他组群.低体重儿有早产倾向.巨大儿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正常足月儿.职业为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按OR值大小,可将对新生儿出生状况产生影响的各因素按程度从强至弱依次排列为:孕早期BMI、孕期体重增长、孕时年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职业特点、孕周及胎盘重量.结论:①孕时年龄偏大、孕早期BMI偏低而孕期体重增长过缓、或孕早期BMI偏高而孕期体重增长过速以及职业特点、孕周、胎盘重量是影响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危险因素.②不同新生儿状况决定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

    作者:余清;林莲莲;王玉环;张义喜;高孟;卢园园;黄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二巯丙磺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钠(Na-DMP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测试其被动回避能力及脑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icv Na-DMPS可延长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避暗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并降低脑内MDA的含量.结论:Na-DMPS可通过抑制脑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胡国新;周红宇;陈醒言;林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所有病例均作胃镜检查,取粘膜组织活检,然后分别作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作HP-IgG血清学检查,诊断Hp相关性慢性胃炎27例,Hp阴性16例,采用便携式食管pH自动记录仪,监测两组患儿的食管24h pH,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Hp阳性组为22.22%,Hp阴性组为3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p感染与GER并非相关.

    作者:黄爱芬;黄开宇;徐辉;徐彰;胡伟国;朱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辅助细胞亚型的变化

    目的:了解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T辅助细胞(Th)亚型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细胞因子诱生和ELISA技术检测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21例对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IIL-12、IFN-γ、IL-4、IL-10及TGF-β值浓度,RT-PCR检测PBMC的IL-12、IFN-γ、IL4、IL-10及TGF-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BMC体外诱生后的IFN-γ、IL-12分泌水平下降,而IL-4、IL-10分泌水平上升;IFN-γ、IL-12的mRNA表达下降,而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TGF-β浓度分泌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中Th较Th1细胞占优,Th3细胞功能增强,从而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使病毒不能被有效地清除.

    作者:王剑虹;黄庆科;韩清锡;陈民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5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并与同期55例未实施麻醉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稳定,镇痛组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活跃期与第一产程延长,产后2 h出血量增多(P<0.05),但所有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好,罗哌卡因浓度、剂量、给药时机与停药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赵宇;王玉环;林莲莲;徐旭仲;全小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P15基因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价值

    目的:评价由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P15基因甲基化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价值.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了38例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在初诊时和缓解后的不同阶段P15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①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15基因甲基化的敏感性为2.0×10-4.②38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的P15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68.4%,正常对照组无甲基化.③P15基因甲基化可能与疾病的预后有关.经治疗后P15基因甲基化消失的病人与P15基因甲基化持续存在的病人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0%比68.8%,P<0.01).结论: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在急性白血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达68.4%).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急性白血病P15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该指标可监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相关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沈志坚;张君丽;俞康;江松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碘伏对小血管内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碘伏对小血管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的大白鼠尾动脉为研究对象,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碘伏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化学反应后取出固定,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到高浓度碘伏导致较多内皮细胞脱落,电镜下观察到脱落的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内弹力板断裂,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并随时间延长损伤加重.结论:该研究确定碘伏浸泡的佳浓度为2%,佳消毒时间为10min,此有助于降低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了导致断指再植危象的血管栓塞机率.

    作者:李志杰;高伟阳;谢小志;谢丽微;方周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抗卵巢抗体的检测对卵巢早衰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抗卵巢抗体(AoAb)的检测在卵巢早衰(POF)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间接法测定AoAb.结果:POF患者血清中的AoAb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组(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oAb对POF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尤其可应用于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正常的间歇性卵巢早衰的诊断.

    作者:施成余;施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耳乳突手术并发面瘫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中发生面瘫的原因,寻求更好的防治方法.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别行乳突根治术、乳突改良根治术、Ⅰ型鼓室成形术及Ⅲ型鼓室成形术.结果:23例面瘫病例中,16例术中即刻发生面瘫,即行探查及面神经减压术,术后除2例额肌活动欠佳,2例完全性面瘫,余12例均于术后2个月至2年内恢复;7例表现为迟发性,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痊愈.结论:面神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中耳乳突手术中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是中耳乳突手术中容易发生面瘫的主要原因.对术中即刻性面瘫,提倡早期探查;对迟发性面瘫应加强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李贺;张悦;陈建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剂量咪唑安定治疗椎管内麻醉寒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对椎管内麻醉期寒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椎管内麻醉期发生重度寒战的31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咪唑安定0.05mg/kg,B组:曲马多1.0 mg/kg,均在寒战持续2 min后静脉注药,观察治疗寒战疗效、镇静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咪唑安定和曲马多对麻醉期寒战均有治疗作用,咪唑安定还有镇静作用,注曲马多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对椎管内麻醉期寒战有治疗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志莲;姜爱芬;张旭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IgG、IgA、IgM、CD4+、CD4+、CD8+CD4/CD8和发病次数、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患儿的IgG、IgA、IgM、CD3+、CD4+、CD9+、CD4/CD8明显改善,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后发病次数减少,病程缩短,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减轻.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具有提高免疫指标的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减少了RRI的发病次数.

    作者:张孚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心导管术及手术确诊为PAPV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30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率为60%(18/30).根据Brody分型,A型3例中超声诊断2例;B型22例中超声诊断15例;C型2例中超声诊断1例;D型1例,混合型2例,术前超声未能做出正确诊断.30例患儿中右侧肺静脉异位引流26例,占86.7%;左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占10%.28例(占93.3%)患儿合并房间隔缺损、其中静脉窦型房缺8例(占26.7%),功能性单心房(大型房缺)或单心房7例(占23.3%)、继发孔型房缺13例(占43.3%).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大部分可以清晰显示肺静脉的回流情况,比较准确地诊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作者:陆文文;褚茂平;张园海;孙锟;张玉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注意事项.方法:在12例急肾衰(ARF)伴MOF患者应用连续静脉血液滤过后(CVVH),共进行50例次治疗.结果:12例均能满意控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结论:CRRT是治疗ARF伴MOF的有效方法,且患者耐受性较好,为原发病治疗和静脉内营养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作者:胡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N2O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经面罩吸入N2O/O2(各2I/min),5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内酚,以2μg/ml开始,每间隔1 min递增0.5 μg/ml,至患者对扩宫无肢体活动.B组直接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以相同的方法至患者对扩宫无肢体活动.结果:A组扩宫肢体无反应的靶控浓度(TCI)值低于B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高于B组.B组血压下降大于A组,A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无变化,B组明显升高.结论:复合吸入50%N2O,可以降低异丙酚TCI、减轻患者镇静深度和伤害性反应,不失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吴安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诊断膀胱移行上皮癌(BTCC)或对膀胱移行上皮癌术后复发监测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BTCC患者及20例非BTCC患者尿样中NMP22的含量.结果:BTCC患者尿NMP22阳性率为79.2%,且与分级无关,20例非BTCC患者仅1例阳性.结论:尿NMP22的含量测定敏感性及特异性强,且方便、无创,对BTCC的诊断与监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方毅;陈必成;李澄棣;余志贤;谢晖;翁志梁;杨亦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32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活检诊断比较分析

    目的:总结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2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活检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符合率为44.3%,慢性肝炎轻度符合率为48.3%.结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有相当差距,为明确早期诊断及早期针对性治疗,应及早行肝活检检查.

    作者:丁继光;李文兵;孙庆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mdr1-mRNA的表达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患者mdr1基因表达的特点,并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患病期APL患者骨髓中mdr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21例APL患者中,mdr1-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38.1%(8/21),正常对照组mdr1-mRNA表达均呈阴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初发组、2次复发组与1次复发组、生存期大于3年组与小于3年组间,mdr1-mRNA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dr1表达与APL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mdr1表达与复发次数及存活期无紧密联系,但不能排除研究例数少的原因.mdr1表达结果用来指导APL临床诊治的意义及具体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金志庆;董学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015例中的20例心肌桥.结果:左前降支肌桥19例,右冠后降支1例;狭窄程度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9例,全部病例均有胸痛、胸闷症状,17例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经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阻滞剂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随访0.5~5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心肌缺血.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应积极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阻滞剂疗效较好.

    作者:蔡雪黎;张怀勤;林捷;黄伟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胃肠道表现及治疗

    目的:提高对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胃肠道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胃肠道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104例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行利尿剂治疗后得以缓解.血浆白蛋白浓度<25g/L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25g/L组.结论:胃肠道表现为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一部分,在治疗上可选用迅速强效的利尿剂.

    作者:卢立肖;张宇;王哲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螺旋CT对门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CT-PV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螺旋CT双期扫描,其中两种检查均做者24例.结果:门静脉系统栓塞20例,其中主干栓塞18例,左右分支栓塞10例,肝内门脉分支栓塞7例,脾静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无门脉栓塞12例,其中肝硬化10例,胰腺炎2例.CTPV影像学表现为门脉系统管腔狭窄、栓塞或门脉1~2级分支增宽,门脉周围建立侧支静脉网及肝血流灌注异常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IPV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为CTPV检查的首选方法,螺旋CT动脉期可进一步了解肝血流灌注异常改变,二者结合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赵雅萍;许崇永;黄福光;邹春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心房调搏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SVT儿童进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测,并与体表心电图(EK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调搏成功,房室结双径路18例(诱发慢型、快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12例);房室旁道16例,其中14例诱发顺向型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计折返型心动过速28例(占73.7%).32例能用短阵超速抑制法终止发作,2例普罗帕酮复律.对10例惠儿维持药物治疗后复查,6例诱发窗口缩小,4例未能再诱发.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SVT的分型诊断及初步定位诊断有较大的作用,是一种适合儿童、安全可靠、简便、无创伤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手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其;张文新;陆文文;褚茂平;张园海;吴蓉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对37例HSP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在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血清Iga、C3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c4水平降低(P<0.05).两组血清IgG、Ig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CD3、CD4、CD16+56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B淋巴细胞(CD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及其功能低下可能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张颖;张园海;卢立肖;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全麻肺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全麻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全麻肺切除手术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气管插管后、肺切除前和拔管前三个时间点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监测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三个时间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7次、1.7次和2.0次.发现插管位置不恰当12例,气管残端过长1例,气管内肿瘤组织脱落4例.声带严重损伤2例,喉头明显充血水肿8例.全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均顺利脱离气管导管.结论:全麻肺切除手术中并发症较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林静;杨美高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用于心内直视术后镇静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3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持续微泵输注异丙酚(5~40μg@kg-1@min-1),调节输注的速度以达到镇静目标,记录用药前与用药后5 min、60min,停药后5 min、60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饱合度(Sa呸)的变化.结果:53例患者在给予镇静剂量异丙酚后2~10min进入浅睡眠状态,停药后2~18 min苏醒,停药至撤机时间为(29.68±3.77)min;在使用异丙酚前及用药后5 min、60min,停药后5 min、60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5 min的SaO2与用药前相比有所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对于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予异丙酚以5~40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调节方便,镇静效果理想,患者恢复快,其是一种有效安全的ICU镇静药物.它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一定负性作用,主要与剂量和给药速度有关,但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

    作者:王晓蓉;林锡芳;潘景业;吴进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联合鱼肝油酸钠瘤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的疗效.方法:采用地塞米松术前肌注,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联合于瘤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9例(联用组),并与单纯用5%鱼肝油酸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6例(单药组)作对照.两组均7 d注射1次,3~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单药组有效率为86%,平均注射4次,疗程为28d,联用组有效率为97.9%,平均注射3次,疗程为21 d.结论: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及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比传统鱼肝油酸钠疗法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王莹;方一鸣;张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出血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12例小儿急性肺出血病例,以压力控制间歇指令通气(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为通气模式,以流速10~12 L/min,吸入氧浓度(FiO2)0.6~1.0,吸气峰压(PIP)28~38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5~10cmH2O,呼吸次数(RR)25~40次/min,吸呼比(IE)1:1.5~1:1.8为初始参数并辅以其他治疗.结果:平均出血停止时间为(20.9±5.1)h.撤机时间为(30.8±6.4)h.存活9例,死亡3例.无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早期合理的PEEP机械通气治疗是提高小儿急性肺出血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单小鸥;何时军;严纯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259例分析

    官腔镜B超联合检查可以明确地诊断宫内及宫外的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亦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现就我院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259例报告如下.

    作者:夏秋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肾上腺囊肿六例诊治分析

    肾上腺囊肿较少见,我院1996~2001年共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23例,其中肾上腺囊肿6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镭钰;洪诗哲;戴奕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婴儿卡介苗超量深部误种的补救

    目前,我国已建立完善的结核病防治网,卡介苗(BCG)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部分.随着城乡地区的普遍接种,屡有发生超量误种事件.现将2001年9月经我科紧急处理的8例小婴儿BCG超量深部注射后的补救措施及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杨善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偶氮胂Ⅲ检测血清镁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快速、灵敏、稳定性好的检测试剂盒,用于血清镁测定.方法:用国产试剂偶氮胂Ⅲ作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镁.结果:用该试剂盒进行血清镁测定,显色络合物大吸收波长为645 nm,线性范围达2.47 mmol@L-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2×104L@mol-1@cm-1.回收率为98.2%~103.5%,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4%与3.5%,与AAS法(X)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1.009X-0.02,r=0.9851,P>0.05,83例健康人血清镁含量为0.69~1.25mmol@L-1(x±2s).结论:用该试剂盒进行血清镁测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剂空白值低、操作快速简便及使用范围广等优点,适合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曹建明;方芳;李敏;周铁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液电导率、渗透量及比重三者之间关系的初探

    目的:了解尿液电导率、渗透量及比重之间的关系,以便利用电导率的方法来测定尿渗透量.方法:用UF-100、冰点渗透压仪及干化学试剂条分别测定50例正常人的尿液.结果:电导率与渗透量有良好的相关性(y=23.5x+119.9,r=0.92);而与比重的相关性极差(y=3.9x10-4x+1.006,r=0.74);渗透量与比重之间的相关性也极差(y=30401.1x-30245.5,r=0.64).高浓度葡萄糖、蛋白质对尿液渗透量有影响,而对尿液电导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经一定的修正,可以设计用电导率的测定方法来间接测定尿液渗透量.

    作者:江明华;李宝青;张信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全尿道尖锐湿疣一例

    患者,男性,28岁.发现尿道口赘生物半月,伴尿道血性分泌物一周入院.既往有不洁性交史,半年前曾患生殖器尖锐湿疣多次在外院电灼治疗.膀胱镜发现从尿道外口直至精阜、膀胱颈部多发性、散在鸡冠状或乳头状赘生物,呈淡红色.膀胱内正常.活检病理证实为尖锐湿疣.

    作者:张磊;竺海波;何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Turner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一例

    患者,女,18岁,G2P1.因个子矮小、原发闭经就诊.患者身高1.3 m,体重66kg,脸上多痣.甲状腺肿大,质软.左手无名指短,通贯掌,智力发育正常.乳房发育差,乳头扁平,无阴毛及腋毛,外阴幼女型.

    作者:唐少华;杨立础;郑廷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宫内流产残余物异常增生误诊一例

    患者,42岁.因人流后84d,阴道不规则出血30d,触及腹块20 d,于1997年8月8日收住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量不多.于1997年5月16日因停经50d,到当地医院人流见绒毛,10 d后血止.人流后57 d来月经,色鲜红,量不多.

    作者:郑彩微;陈凤娣;张文淼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