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及中专是人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渐趋成熟的阶段,也是心理、生理变化剧烈的阶段,特别在毕业前夕更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本文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量表(MMPI)进行调查,以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马骥;李训友;周恒忠;李敬先;路英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精神发育迟滞(MR)学生的行为特点.方法: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对特殊学校75名轻、中度MR学生进行测量,并按年龄和性别与正常学生1:1配对对照.结果:MR组学生教师评定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学生(P<0.01);父母评定量表MR组学生在总分、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项目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但MR女生仅在总分和多动指数项目上与正常组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MR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和医学干预.
作者:刘新民;王新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危害健康的减肥行为与情绪症状及其他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从合肥市城区和农村各选取3所中学,每所中学每个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共2 10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2044名学生提供了完整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节食、吃减肥药物、喝减肥茶、食后催吐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的减肥行为、其他危害健康行为、焦虑、抑郁症状、家庭和学校所在地、年级、学习成绩、父母文化程度等.结果:5.8%的男生和6.7%的女生报告近一周内有不利于健康的减肥行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不良的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程度高与青少年不利于健康的减肥行为相关.结论:情绪症状及其他心理社会因素与青少年危害健康的减肥行为相关联的现象需在青少年营养教育中予以关注.
作者: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曹秀菁;高茗;邵福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华侨综合大学开展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某华侨综合大学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性心理调查.结果:华侨大学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与同地区综合大学学生相一致,认为手淫是生理现象的比率也与同地区大学生相近;有婚前性行为的比非华侨大学的学生少(P<0.005);认为卖淫是可耻行为的也略多于非华侨大学学生.结论:华侨大学学生对性心理和性行为有较理性的认识.如继续加强性病的预防,把性行为的安全性与性道德伦理教育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佳.
作者:张韵;周小兵;廖碧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科类大学生抑郁症状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1 414名某高等医学院的大学生进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13)调查.结果:该组医学生BD-13问卷总计分平均值(x-±s)为6.002 1±4.681 6,抑郁症状总流行率为54.24%,轻度、中度和严重抑郁症状流行率分别为22.91%、26.80%和4.53%.结论:应重视大学生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工作.
作者:杜召云;仲伟法;祖久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拟调查表对大同医专846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抑郁、人际关系及敌对.女生组在人际关系、恐怖、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组的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生(P<0.01或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之间差异显著(P<0.01或P<0.05),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各因子分及总分均减少.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提示,影响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受人歧视和冷遇、害怕考试、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未来工作等13个因素.结论:应对医专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低年级及女生组的学生.
作者:吴花林;王林森;王芳芳;马存根;冯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为了使新生进入大学后,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是必要的.而在入学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使新生一入学就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适应能力,以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其重要意义.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影响当前卫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方法:采用以问卷为主的形式对蚌埠卫校护理、医士专业3个年级450名学生进行学习动力调查.结果:6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57%的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与学校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有关,20%的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无兴趣.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稳定、乐观、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作者:王岚;马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及<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郑州市596名中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42%~92%家庭分别存在各种不良的养育方式,如拒绝、过严、干涉、溺爱、期待、盲从、矛盾、不一致等.不良教养家庭的学生行为问题量表均值显著高于教养良好家庭的学生.结论:家庭的不良教养更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反社会行为,如:反抗、破坏、不合作;以及非社会行为,如:自卑、不适应、孤独、抑郁、逃避、依懒等.
作者:李幼辉;张焕峰;宋志宇;吴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就医学院校如何把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卫生化学课程中,总结了教学尝试方法,使环境保护教育与卫生化学课有机结合.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环境中各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同时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作者:黄丽英;林晨;康杰;唐威;罗红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艾滋病(AIDS)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外一些医学院校已把它纳入课程教育,我国学者也建议采用类似方法,来提高人群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对延缓AIDS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1].为此,我们对卫生学校学生进行AIDS知识调查,为探索在卫生学校学生中开展AIDS教育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赵文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艾滋病(AIDS)自80年代初流行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漫延.迄今为止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向青少年学生以及全社会的人们普及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建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仍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晶琦;孙江平;王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个性特征对当前医科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EPQ、SSRS和WHOQOL-100量表对上岗前医科毕业生进行自评调查.结果:医科毕业生个性特征之间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在多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出类似结果.结论:良好的个性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医科毕业生在获得社会支持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罗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学生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评定量表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山西省境内5所高校1 9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4.690±2.017和4.204±1.943;个体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与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学习状态、家庭影响有一定相关关系;负性生活事件频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多种因素相关.
作者:梁执群;卢莉;刘爱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8年12月,成都市武侯区根据世行贷款--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工作要求,在区属2所中学和2所小学进行了健康促进学校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光明;刘云;陈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成教医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和存在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为成人教育提出建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医科大学成教院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成教学生各因子均分及总均分都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女生各因子均分都比男生高;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学生各因子均分及总均分差异都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成教新生心理卫生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成教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应引起各界重视.
作者:王琦;高怀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辽宁省教委组成了大学生健康教育检查评估专家组,于1997年5月至1998年1月对省内42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了健康教育检查评估,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胡玉明;阚志英;于利娟;胡忠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当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方法:用心理因素量化问卷在医学、非医学两所院校进行调查;对认知状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学生掌握了AIDS的一些基本概念,知晓其主要传播途径;不歧视AIDS患者,认识到广泛预防的重要性,并愿意参与宣教工作.但对AIDS传播途径存在严重错误认识,造成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医学生认知水平较高.结论:应结合学生特点及他们的知识需求有组织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
作者:庄贵华;吴谦;王学良;亢瑜莉;应洪琰;党小红;朱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需要层次在小学生中的分布特点,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1 256例小学生心理需要状况,并对个性和行为进行评定,同时进行智商测定.结果:小学生心理需要以自尊需要为多,其次为自我实现的需要、爱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安全需要;高年级学生需要层次高于低年级,女生高于男生,学习成绩差、智商低及有行为问题者需要层次均低于正常组.结论:小学生需要层次存在性别、年龄差异,学习成绩、智商、性格及行为问题均与需要的内容和层次有关,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作者:傅伟忠;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蔡正宜;林霞凤;卢瑛;姜华;夏建芳;徐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学习障碍(LD)儿童认知特征.方法:采用修订版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学能问卷、学绩记录、绘人实验、联合型瑞文测验(CRT)等对广州市城区某小学学生进行了测评分析.结果:LD儿童筛出率为9.3%,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2.79:1;PRS分析发现,LD儿童障碍特征较突出表现在语言能力区,并在注意力和调整顺序能力上失分显著;绘人实验LD组的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大局部绘技上与对照组接近,但在精细绘技上明显劣于对照组.结论:LD儿童认知障碍在语言能力上表现突出,他们的表象能力及注意能力存在缺陷.
作者:静进;黄旭;陈学彬;王琦;李学云;李照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聋哑儿童由于生理障碍而接受卫生保健信息明显受限,如何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值得探讨.
作者:肖元香;董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卫校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对零陵卫校441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性别、学业、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在6个因子都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的学生在5个因子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男女生之间,统招生与职中生之间在父母教养方式的3个因子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业及人格特征有影响.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作者:卢桂珍;李晓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长泰县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情况及健康教育的中期效果和卫生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在全县抽取30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20名5年级学生进行碘缺乏病健康知识调查.结果: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为84.0%,知识部分平均得分4.2分(总分5分);行为正确率为40.3%.结论:长泰县小学生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普及情况尚好,而健康教育的中期效果和卫生行为状况不佳.为确保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得到长期有效地落实,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作者:张丽辉;陈小燕;王志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自1993年开始执行<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试行),按<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试行)技术规范>的要求,施行集体驱虫以来,为了解实行集体驱虫后,能否达到蠕虫感染阳性率下降到5%以下的目标,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随机选取广州市两个城区5所小学定点定期连续监测.现将1994年~1999年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伍碧雯;连建华;陈思东;杨翌;许雅;朱春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7年4月某县体卫站因在中小学生中预防流脑采用大面积服用磺胺(复方新诺明)的方法,而引起100多人出现不良症状,请求派人去进行调查.受市卫生局委派,我们立即到发病人数多的一所乡镇小学调查询问.在我们未去之前,县卫生防疫站已派有关人员作了初步了解并作了笔录,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孙红胜;高文华;吕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我市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及尿碘水平,结合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碘缺乏病防治自查工作,我们于1998年6~7月停止其他补碘剂的情况下,对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及尿碘水平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刘素珍;栾向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前来急诊室就医的意外事故儿童的伤害类型、伤害原因、伤害程度等情况,为将来开展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在本次分析的416例意外事故儿童中,男童(56.7%)多于女童(41.3%),年龄小者不足1个月,大14岁,平均3.19(Sd,3.05)岁,4岁以下的受伤儿童占60%.86.8%的意外事故发生在儿童家中,其中以客厅、卧室所占比例大,分别为38.5%和31.3%.时间分布上,1周内各天无显著性差异.在1天内呈现23:00~6:00发生的例数较少,从7:00开始,随时间推移逐步上升,17:00~21:00发生的意外事故例数为高,占41.8%.意外伤害以皮肤表面挫伤、骨折为常见,分别占28.8%、23.8%,其次是烫伤12.7%.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是跌伤(占60.1%)和烫伤(占12.7%).意外伤害的程度多比较轻微,ISS得分多为1(占56.1%),16分及以上者仅14人.其伤害程度以骨折为重,其次是颅内损伤.结论:儿童家庭意外事故中以男童居多,其伤害程度多较轻微.大多数意外事故的原因为摔跤,其中以骨折为严重的意外事故.
作者:黄子惠;陈维清;陈清海;吕炳强;郑振耀;周镇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7年5月,我县某乡一小学发生了一起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乙脑疫苗)的接种反应.共接种264人,发生不同程度反应31人,发生率为11.7%.
作者:韩令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患者为青春期少女,因其缺乏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知识,羞于诉说病痛,再加上学习负担过重,害怕耽误考试和升学,往往不能及时就医,以致等到出血时间较长,或出血量较多,或发生明显的精神萎糜、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时,才被家长或教师发现.而此时病情已迁延多日,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损害.现将我科1997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如下,以提高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桂兰;席玉玲;周丽娟;陶蕴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9年6月28日潍坊某私立学校教工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证实这次食物中毒是由鲜黄花菜引起的,现将调查情况浅析如下.
作者:宋兴田;王俊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大力配置电脑,开拓电脑应用范围,电脑逐渐走入百姓家庭.电脑在提高学习、生活、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损害人们健康.
作者:黄体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头痛是多种疾病的常见伴发症,多发于中小学生.由于头痛的经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为探讨中小学生慢性副鼻窦炎伴发头痛的危险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笔者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士学;王玉珍;张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高校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自我医务监督意识与行为培养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方法:在新乡医学院1997级4个班1998级全体学生中系统地讲授预防体育运动损伤知识,传授自我医务监督技能.结果:1997级实验班学生一年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同年级对照班(x2=22.06,P<0.001),1998级(实验班)全年级学生一年运动损伤率亦显著低于1995、1996级第一年运动损伤发生率.结论: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自我医务监督意识和行为培养,对预防运动损伤行之有效.
作者:郭照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在教学和练习中,人们大多重视物理性因素对运动损伤造成的影响,比如,过渡训练、气候恶劣、场地条件和设备条件较差,以及运动的项目特征等.然而,实践证明,心理、社会因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郭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武汉市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武汉市卫生防疫站于1998年2~11月对城区青少年沙眼感染状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作者:张捷;周敦金;包敏;段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金秀瑶族自治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和掌握本县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及发展规律,更好地开展本地区儿少卫生工作,笔者连续3年对县监测点校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的动态观察,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郭达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哈尼族中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对中学生进行营养指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法:抽取1998年景洪市3所中学579名13~15岁哈尼族中学生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城市汉族学生对比.结果:营养不良率为10.36%(男7.86%,女12.71%),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营养不良率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而营养过剩女生明显多于男生.男女学生发育水平均较同龄城市汉族学生低.结论:对哈尼族中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应予以关注.
作者:赵春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彝族儿童现时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方法:对3~14岁4 231名彝族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检测,评价营养状况.结果:彝族儿童的营养不良率为12.69%.其中轻度为8.74%,中度为2.74%,重度为1.21%.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男童与女童间营养不良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营养良好率为79.34%;营养过剩率为7.97%,其中肥胖率为1.77%,超重率为6.06%,且学龄前儿童的营养过剩率高于学龄儿童,男女间营养过剩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晓淳;杨进;谭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南京城郊小学生营养状况并采取一定干预措施.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称重法结合询问法、体格检查及临床检测的方法调查小学生营养状况.结果:膳食调查表明每天热能摄入能满足学生要求,但分布不合理.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偏高,钙的缺乏比较严重.膳食调查结果与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营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为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开设营养教育讲座及其他干预措施很有必要.
作者:蒋晓青;薛妹朗;刘琛;江芸;陶明煊;钱汉生;饶积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闽清县城乡学生5年前后营养状况.方法:对闽清县城乡9 359名中学生5年前后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城乡中学生总营养不良率为11.56%,女生营养不良率(13.16%)高于男生(10.21%).中学生总肥胖率为3.39%,男生肥胖率(4.31%)高于女生(2.29%).城区中学生营养不良率(10.16%)低于乡镇(12.87%),城区肥胖率(5.15%)高于乡镇(1.75%).结论:中学生营养状况出现两个极端现象,即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
作者:邓邦昌;俞朱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全球性的营养缺乏病,我国已将其列为儿童青少年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有研究证实,缺铁性贫血不但导致儿童青少年体力、智力和免疫能力的降低,严重者还会产生呼吸、循环系统症状[1].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工作的统一布置,山东省对济南、济宁、烟台、青岛、泰安、荷泽、胜利油田7市地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监测,现将调查结果及贫血对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
作者:居建云;杨育林;徐留臣;刘美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太原市铅污染对儿童神经行为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有代表性的某小学6~10岁儿童1 109名进行血铅测定以及家庭情况、住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个人饮食习惯及神经行为等方面共22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是否吃蔬菜、住房环境、同年级、行为量表总分(CBCL)4个因素与儿童血铅有相关关系.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铅污染,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作者:邢玉梅;刘德华;郭明英;钟永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杨浦区小学生现时膳食和营养状况,为以后改善学生膳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结果:平均每人每日热能、蛋白质、铁、硒、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P的摄入量达到RDA,但维生素A、维生素B1和钙摄入量不足,脂肪摄入量偏高,而碳水化合物偏低.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1.21%,肥胖率为12.16%(男生高达15.77%),学生贫血率为17.22%,上午第三节课后血糖平均浓度为4.74±0.41mmol/L.结论:应加强小学生膳食营养和营养状况的监测,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实行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教育.
作者:陆永良;张龙妹;钱佩英;杨存娣;邱瑶琴;葛存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玉溪地区各民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对6个民族20 891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监测,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以微机自动评价统计.结果: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坝区高于山区,各民族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哈尼族男女生营养不良率低,傣族男生和回族女生高.结论:应对学生加强营养与健康关系的教育.
作者:杨志武;代丽飞;吴玉平;吴丽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肥胖儿童也越来越多,小儿肥胖更容易发展为成人肥胖症[1],明显降低了学习、工作及生活的能力.所以早期发现肥胖儿童,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和运动疗法,对成人肥胖症一级预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辉;冯建国;丁秀宏;梅景艳;贾秀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永定县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更好地开展儿少卫生工作,指导学生合理膳食,笔者对1996年永定县学生常见病监测点校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卢秋玉;严建雄;苏琴旺;卢琪铭;卢培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掌握经棚镇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比较了1998年和1995年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增祥;邢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实验调查结果表明,钙摄入不足可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1].适量的钙摄入以达佳骨峰值,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有效的[2].因此在儿童及青少年期给予足够的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有积极意义的[3,4].据报道增加低膳钙儿童和青春期少女的钙摄入可增加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增长速度[5].然而补钙对于青少年有何影响,是本实验的目的所在.
作者:王晓红;周波;王松涛;韩中凝;刘威;魏金枝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掌握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现将1995~1997年成都市监测点校学生营养状况以及学生膳食是否符合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才明;韩博友;苏应雄;陈慧利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盐城工学院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方法:采用5日称重法对226名学生进行营养调查.结果:该院学生营养存在如下一些问题:①膳食结构不合理,男、女生摄入蔬菜、水果、鱼类、乳类、蛋类未达要求,女生粮谷摄入量严重不足;②核黄素和早餐热量供应严重不足;③女生热量、蛋白质、钙和视黄醇摄入量不足,男生钙的摄入量也有不足;④男生中的14.0%、女生中的28.6%轻度贫血.结论:该院学生存在较多营养问题,应采取措施.
作者:刘万桃;刘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荆门市中小学生营养性贫血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样本,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Hb含量.结果:荆门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45.45%.贫血患病率不论男女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小学生与高中生贫血患病率无性别差异,而初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论:本市营养性贫血的防治应以初、高中学生为重点对象.
作者:孙维权;王俊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我区考生的健康状况和因病淘汰及限报专业的原因,我们对1993年至1999年5 926名高考生的体检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作者:杨清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标准的种类、使用现状和使用者对有关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1999年4月对贵阳市涉及使用标准的省、市、区级卫生部门作询问式调查.结果:对不同年龄段个体使用的标准种类不同;不少医师对标准的一些基础知识不了解;在生长发育监测中,防疫站医师只测量而不使用标准作评价及建议.儿保医师虽作测量、评价及建议,但部分医师的营养保健建议不够正确.儿科医师则不使用标准.结论:认为应考虑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统一时间、统一方法制定统一的0~22岁的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并定期修订.还应对使用标准的有关人员加强培训.
作者:聂四平;詹键;辛小青;王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内脏全反位就是指心、肺、肝、脾等胸腹腔内不成对的器官到它所在脏腑的对侧位置上.1999年10月,淮安市勺湖中心小学在学生体检中发现一名内脏全反位的学生.此次体检由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五官、内、外、儿科医生和勺湖中心小学校医组成的体检小组承担.
作者:卜荣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探讨影响中学生健康的因素,以便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自制影响中学生健康因素调查表,对城市4所中学944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家庭环境不利等因素对学生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生、小年龄学生、女学生更为敏感.结论:不同的因素对中学生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城乡、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等差别有显著性.农村学校是健康教育的薄弱环境,应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谢为民;王爱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及身体丰满程度的评价方法,除用身高标准体重或由身高和体重所组成的各营养指数外,还可用皮下脂肪厚度来评价.人体的2/3脂肪贮存在皮下组织,因此用皮褶厚度可以推测全身的脂肪量.我们对南昌市儿童青少年进行皮褶厚度测定,以了解皮下脂肪发育状况.
作者:蒋玉兰;敖鑫如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解高中学生体型状况,掌握该阶段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营养卫生保健措施及督导学生的体育锻炼.现将我校1987~1998年学生体型情况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毕永兰;任红燕;刘素萍;刘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泌尿系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组疾病,发病早期往往是隐匿的,不易被家长发现,多在症状明显时才就诊,而治疗又有一定难度.为全面了解儿童泌尿系疾病的患病情况,以利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院于1998年12月~1999年6月对蚌埠市郊区万名健康小学生进行了尿液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惠泉;王秀华;李平;王洁;陈立福;黄玉柱;何春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很多,至今尚未清楚.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起始于儿童少年时期,因此,儿童少年时期高血压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1~3].为了解桂西地区儿童少年血压的特点,分析影响该民族儿童少年血压的有关因素,我们组织调查了壮、汉两民族7~16岁的中、小学生2 171人,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贤杰;蒙仕江;马迎教;郑承杰;邓树嵩;覃丹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女生发生月经初潮是进入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表明卵巢、子宫的形态、功能发育达到了一定水平,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将月经初潮作为青春期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我市是新建城市,该项目尚为空白,为掌握市区女学生的月经初潮发生情况,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8年9~10月对市区女学生的月经初潮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培秀;刘宗心;孙权;骆澍晴;田红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校园周边各类食品的供应点亦日渐增多.为全面了解南宁市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状况,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笔者于1999年5~9月对南宁市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绍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消毒工作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笔者于1999年3月对阜阳市13所大中专院校医疗室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冰;何素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前蚌埠市市区20余所大、中、小学校为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校期间的饮水问题,基本上都在每个班级和教师办公室装配了纯净水饮水机,供应桶装纯净水.这种供水方式既方例又卫生,深受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但这种供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1999年以来我站接到7起有关学校师生饮用纯净水后反映卫生质量问题的投诉.现将7起投诉进行分析,以便找出产生问题的环节,确保广大师生饮用合格的纯净水.
作者:谢会业;陈杰;李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了科学评估期刊质量,引导作者阅读趋势,受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委托,采用计量文献学方法,对<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引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评估.
作者:杨丽娟;许东华;刘芳;李无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成都市中专卫生协会(以下简称中专卫协)作为一种行业间的负责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的联合组织已成立15年了.多年来,其在开展学校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组织进行学校间卫生的检查、竞赛、评比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卫生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专卫协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各级领导的好评.这一组织形式可行性强,实际效果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幼环;王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0年全世界有140多万人因自杀死亡,自杀未遂的人数则可能高达该数字的10~20倍.在大部分提供有关自杀死亡数字的国家中,自杀是前十位死因之一.而在青少年中,它是前三位死因之一[1].
作者:兰建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问题仍未引起高度重视,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集中、规范的优势,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向学生传播口腔卫生知识,使其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为此,笔者进行了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卫生习惯的调查.
作者:马富;于立群;孙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高校学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为了解中国矿业大学学生的发病特点,笔者对1995~1999年我校大学生中经胃镜证实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金凡;张立玲;胡笑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氧滴润眼液是根据肌体代谢理论采用溶液富氧技术研制的第一代眼睛护理产品.为了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功能和作用,笔者分别在长宁区延安西校、杨浦区中原中学进行了临床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方斌;孙锦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甲沟炎是一侧或两侧甲沟及其周围组织化脓性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常扩散,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影响患指(趾)功能,笔者采用以六神丸制成水糊剂,局部外敷的方法治疗甲沟炎,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难以令人满意.1996年1月~1997年12月两年间笔者采用口服甲硝唑、左旋米唑、维生素B6三药联用治疗青少年复发性口腔溃疡5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秀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研究学生生长发育的现状、规律,分析探讨某些疾病的内在联系、特征和差异,加强防治,促进健康,是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1985年、1991年和1995年我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及汉族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
作者:马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为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71~1998年,对全市20个区(县)200所视力监测点校学生进行视力监测.结果:学生视力随学习负担变化而波动;视力低下率市区高于郊县,1998年市区为50.38%,郊县为30.93%,并与学习年限正相关(r=0.985 1,P<0.0005).结论: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书写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保护学生视力的关键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作者:周月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进入多项医疗技术,使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更快速.其中电脑验光在医学和商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探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准确性,笔者于1998年6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浩锋;聂少萍;徐广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索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发展规律,为防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山东省实验中学1983~1997年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许华茹;阎亚力;王瑞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视力普遍下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探讨引起视力低下的主要因素,河南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教研组在2000年3月~4月期间,对郑州市郊区有代表性的11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梅喜;张德甫;晁萍;胡巧云;陈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有效预防龋病对中学生危害,提高其健康水平.我们在多年的学校卫生工作中,采用以龋病普查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和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张小平;刘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排在心血管疾病与癌症之后,列为全世界需重点防治疾病的第三位[1].为了解济宁市小学生龋患情况,更好地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笔者于1997年5~6月对济宁市11 534名小学生的龋齿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月云;张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园形分布[1]是以矢量代数为基础的统计分布.它是将数据转换成角度后计算有关参数的估计值,来反映周期性资料的集中位置与离散趋势,用以描述分布特征.应用圆形分布来描述与分析资料是新近发展的一种统计方法,用于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或不同人群在一昼夜、一月或一年内的变化规律.
作者:李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澧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成立于1992年9月,下设体质调研、常见病防治等9个科室.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及其它法规性文件精神,针对农村学校卫生工作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之路,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杜修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适度进行学校性教育的思考学校是接受教育,掌握生活、工作技能的佳场所.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获得为保持健康所需要的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及服务.对于在学校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人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国家教育部也为学校性健康教育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如1992、1993年分别颁布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中,也要求学校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并对开课率和课时作了明确的规定.
作者:孙江平;吕姿之;王青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内涵已经更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身体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必须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达到完满状态,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因此,儿童少年是否健康,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吴汉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