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针对性,笔者对四川省双流县中和中学全校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1999年9月对全校1 801名学生进行了SCL-90测查.本文拟对这次测查做初步的统计分析,并对心理教育提出一点思考,以供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参考.
作者:张厚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报道内容各不相同.为了解济宁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与指导,我们采用人格问卷(UPI),对1999级新生进行一次心理测查.
作者:吉峰;刘金国;杨洪峰;李晶;孙俊才;刘传新;李雪梅;刘健;刘根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从1989~1992年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全国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以来,儿童的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行为偏异这一亚临床状态及与之有关的社会、家庭等环境因素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2],在预防和矫正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解行为问题发生的物质基础,探讨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平,笔者对30例行为偏异儿童外周血5-HT浓度进行了检测.
作者:郑素华;唐成和;刘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医专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同医专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外)、SDS和SAS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教育前为57.90%,教育后为20.20%(P<0.01).结论为增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采取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作者:吴花林;孙秀纯;王林森;黄学锋;梁丽云;马存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 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亲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应改善教育教养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曹秀菁;许韶君;余霞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管理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作者:王东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包头市不同地区的1 326名(市区524名、农牧区802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农牧区中学生多数因子分大于市区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市区与农牧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市区毕业班年级高于其他年级.两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非常相近,但排列位次仍各具特点.结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时应考虑不同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规律和特点.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杨文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A型行为及体重心理控制源.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和配对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45对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及其父母的A型行为、期望体重和体重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结果两组间儿童及其父母A型行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父母均B型的家庭其子女以B型为主,而父母均A型的家庭其子女并不以A型为主.肥胖儿童对理想体重的期望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心理控制水平两组儿童无差异,而肥胖儿的父母表现出明显的内控心理(P<0.05).肥胖组父母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的父母.结论肥胖儿童的A型行为和体重控制的内驱力均不明显,对理想体重的期望性低.
作者:霍金芝;孙扣红;刘竞;柏品清;吴纯奕;赵晓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海南地区1 937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海南地区初一、初三和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北京市初一、初三和高三学生,高三学生只有精神病性和其他两个因子高于北京市高三学生,而偏执低于北京市高三学生;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高三轻;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高中生差;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本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进行.
作者:肖少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等卫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由学生填写,进行现况调查.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父亲文化程度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父母溺爱、老师教学态度不认真、班级秩序混乱、自我控制力差、学习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学习目的不明确、经常生病、对毕业后就业的担忧、学校生活不适应是影响卫校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结论卫校学生学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综合作用显著.
作者:汪为聪;李嗣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科大学生焦虑症状水平,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医科大学不同年级934名学生进行测评,其中男生486名,女生448名.结果全体学生SAS平均分数为(39.87±8.89)分,男女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依标准分界定,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6%,其中轻度为9.7%,中重度为2.9%.焦虑水平及人数与年龄(年级)呈负相关,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1).结论一年级新生是焦虑障碍的高危人群.
作者:黄娟;王静进;苏晓梅;王庆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专生心理苦恼对学业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武汉市城乡建设学校790名中专学生心理苦恼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苦恼问题存在着性别和年级的差异,其中男生多于女生,低年级多于高年级.各类苦恼问题在成绩优良组、中等组和较差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逐步回归分析,对中专生活不适应、怕考试、学习缺乏毅力、有些学科总学不好、为缺钱而苦恼等作为贡献显著的因子对学习成绩影响大.结论中专学生的苦恼问题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关系,加强中专生心理卫生保健,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李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心理学、行为学方面分析医科大学生吸烟行为和依赖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了900名合肥市的医科在校大学生.结果医科大学生吸烟率为14.2%;医科大学生以浅度吸烟为主;17~19岁是医科大学生开始吸第1支烟的主要年龄段;交际需要、解闷是医科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学校因素与医科大学生吸烟的关系密切,其中室友吸烟行为所造成的共济压力是为突出的危险因素;对吸烟依赖性形成的危险性指标的OR值由高到低前3项分别为睡醒后5min会吸第1支烟,把吸烟当作日常生活中优先考虑的事,经常担心身边供吸的烟不够.结论医科大学生吸烟依赖性尚低,醒后急切想吸烟及把吸烟当作日常生活中优先考虑的事可作为吸烟依赖性的主要判断指标.改善医科大学生的交际环境,丰富课余生活;加强素质教育,可望改善医科大学生吸烟行为及依赖性.
作者:张平;杜文海;殷正宇;金永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迎接未来的严峻挑战,21世纪学校健康教育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与素质教育越来越密切.
作者:韩炎照;范秀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中,约有5.5%的学生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影响个体或群体行为,消除紧张心理,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降低发病,大限度地促进携带者健康.为评价该项健康教育效果,特作如下调查.
作者:蔡敏;薛玉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初中生父母的养育方式.方法采用岳东梅等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14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在傣族和汉族父母养育行为中,积极情感均占主要地位;在父母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因子上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傣族父母对男孩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行为明显多于女孩,而汉族只有父亲对男孩的惩罚严厉行为多于女孩;傣族和汉族父母养育方式存在较为一致的4种类型.结论两个民族的父亲与母亲所执行的养育方式类型均存在较不一致的现象.傣、汉族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差异.
作者:刘春燕;乔梁;李文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国中学生日常饮食和体育锻炼的现状.方法1999年5~6月,选取北京、天津、深圳、沈阳和云南40所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学生16 580名,采取中学生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仅有25.7%的学生经常食用蔬菜水果;有34.6%的学生很少食用高脂饮食;有31.2%的学生认为自己体重偏胖,近期采取减肥措施的学生占34.3%.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占47.0%,经常连续步行或骑车30min以上的学生比例占37.4%,有88.9%的学生报告每周上2次或以上体育课,而只有65.1%的学生每节课运动20min以上.结论在中学生中进行平衡膳食的营养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必要的.
作者:孙江平;陈晶琦;宋逸;马迎华;陈虹;余小鸣;张冰;斯颀;籍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大学新生有关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110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有关乙肝的知识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53.58%~68.24%,上升到80.64%~86.23%,得分由教育前的8.87~9.11分提高到11.21~13.71分,教育后学生对乙肝及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也有所提高,正向态度得分由教育前的6.71分提高到8.21分;健康教育前医学院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宁夏大学和宁夏农学院的学生,且差异有显著性,教育后,3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大学生中进行有关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不但必要,而且可行,效果较好.
作者:乔慧;郭忠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健康教育注重个人行为的转变.然而,个人行为的形成和改变不仅与个人自身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的取向有关,还与其周围的组织系统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1].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教师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了解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笔者于1999年在六安市第二中学进行了教师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张劲松;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适合方法.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结成同伴关系共同探讨,以多种形式的娱乐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结果参与性同伴教育方式用于普及艾滋病知识,方式新颖、直观,既透彻地阐明了问题,又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尺度.结论参与性同伴教育方式在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瑛;王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广西财经学校地处祖国边陲,是一所面向全区招收高、初中毕业生的中专学校.全校2000多名学生,大部分来自广西各地边远山区农村.壮、瑶、回、苗、水、么佬等10多个民族学生占5%,汉族学生占5%.各少数民族学生因生活习惯不同,其卫生习惯也不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卫生保健能力还不够完善.1989年以前,每年都有1~2例乙型肝炎病人发生.为了减少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学校于1990年起对乙型肝炎病毒表丽抗原(HBsAg)阴性新生接种乙肝疫苗.
作者:唐茺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9年10月11日,浙江省建德市某镇中心小学在45 d时间内陆续发生40例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学生,发病率4.9%.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定为一起由上呼吸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继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小规模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际夫;舒仁平;金涛;王卫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运动损伤是高等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中一直较为重视的问题.笔者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1989届和1999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发生的运动伤害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10月27日17:10,广东省罗定市某镇1村民发现其3岁的侄儿在玩耍中突然出现呕吐、烦燥、抽搐等症状,急送当地卫生院急诊,卫生院未能确诊,在对患儿进行洗胃和一般对症治疗的同时通过120联系市急救中心,3 h后患儿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但已处于昏迷状态并有口吐泡沫等症状.
作者:陆军;彭会德;梁绍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9月20日,那坡县坡荷乡果巴小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确认本次中毒为误食蓖麻子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农生超;赵特立;邹卫民;黄炳英;陈栩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是南通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政策,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建设西藏的优秀人才的学校,学生来自于西藏拉萨、那曲、日喀则等地区,其中以城镇学生居多.为了解该校学生寄生虫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对该校在校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检查.
作者:吴玉琴;李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常见的伤害种类和发生的详细情况,制定中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方法问卷调查广州某中学714名学生1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714名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6.5%,男、女生分别为45.296和48.0%;伤害次数发生率为72.7%,男、女生分别为74.6%和70.8%.按伤害次数发生率,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伤(26.2%)、车辆伤(12.7%)、碰伤(7.6%)、扭伤(6.6%)、刀割伤(6.6%)和烧烫伤(2.8%).跌伤和扭伤主要由打球和跑步所致,车辆伤由骑自行车跌下所致,碰伤由碰撞到建筑物和家具所致,刀割伤和烧烫伤由做家务事所致.结论中学生伤害的发生频率高,种类多,但有其分布特点和规律,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作者:林汉生;郭畅;王声湧;范存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厦门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情况,对1987~1998年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美娟;荣飚;吴卡玲;廖静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虽然全日寄宿制学生学习、生活管理比较规范,与社会接触少,但仍有值得注意的安全问题.如骨骼系统损伤,因其治疗时间长,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学生亦带来了精神负担.本文对我市一全寄宿制学校1999年度在校学生发生骨折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吴卫辉;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9年9月12日至10月25日,樟树农校学生中发生急性结膜炎流行,校医务所共接诊116例.现将本次急性结膜炎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陈和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景宁畬族自治县地处浙南山区,经济欠发达,域内肠道寄生虫流行较为严重.1992年调查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高达53.7%[1],远高于同期全省农村监测点平均感染率(21.05%)[2].1997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全县范围的综合性防治,对降低农村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兴忠;陈晓耕;苏玲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7月11日,临沂市某乡中学组织学生到临沂参加中考,统一在某饭店就餐,发生一起33人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人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定为一起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孙隆富;姜兆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学生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善,好胜心强,常因运动不当造成某些特定的损伤.现将1990~1998学年中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俞巧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麻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儿童少年罹患麻风病后绝大多数辍学在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本文就徐州市1956~1999年152例18岁以下儿童少年麻风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权启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福州市区日托幼儿膳食和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市区6所幼儿园的日托幼儿1 165名进行体格检查如膳食及贫血状况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午餐和两次点心中的各营养素摄入量除Ca、维生素A外都超过膳食营养供给量(RDA)的40%;能量食物和能量营养素来源分布较合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发生率分别为2.99%和26.26%;贫血率为12.36%.结论福州市区幼儿园膳食结构较为合理,但存在幼儿营养过剩的问题,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张迅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等卫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记帐法进行膳食调查,并进行现时营养状况检查.结果膳食供给的谷类、蔬菜、肉、蛋、鱼虾等达不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量,其中谷类只占建议量的79.6%,蔬菜为57.1%,肉禽为75.2%,蛋类为57.2%,鱼虾类为21%,缺少奶类.营养素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能、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无机盐等摄入量均在RDA的80%以下,特别是核黄素和钙摄入量仅达RDA的1/3,优质蛋白及动物铁的来源也不符合青少年应有的要求,其中动物铁仅占11.02%.有25.5%的学生体重达不到应有的标准,有3%的男生及12 9%的女生有口腔、皮肤疾病.血红蛋白(Hb)测定提示有16.5%的女生及2.8%的男生出现缺铁性贫血.结论中等卫校学生营养不合理,应在学生及膳食管理人员中加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宣传教育及其他营养知识的教育.
作者:吕久余;义家运;周荣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对该市1991~2000年学生营养状况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的营养不良和肥胖.结果2000年营养不良率为10.12%,与10年前持平;肥胖率为7.78%,是10年前的2.55倍;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各年度均为城市高于农村,除1991年外,差异均有显著性.小学生的肥胖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大于中学生,小学生的营养不良呈增加趋势,是10年前的1.18倍,中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呈下降趋势,是10年前的72.96%.结论在控制学生营养不良的同时,应重点防治学生的肥胖,重点是城市学生和小学生.
作者:孙淑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贫血是我国儿童少年较常见的营养问题.为了解那坡县壮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笔者对1999年那坡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资料中的贫血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贫血防治对策.
作者:陈栩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昌平区中学生现时贫血情况及1993~1999年贫血患病动态,为今后开展学生贫血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法取受检中学生左手无名指末端血,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共调查12 555名中学生,贫血300人,总贫血患病率为2.39%;贫血患病率乡村(2.61%)略高于城镇(2.12%)、城镇明显高于贵族(私立)学校(0.43%),女生(2.89%)高于男生(1.84%),初中生(3.09%)高于高中生(1.33%),1999年(2.39%)较1993年(16.56%)下降14.17个百分点.结论昌平区中学生现时贫血率低于北京市中学生贫血的总体水平,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已不明显,但性别和年级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
作者:张宁;崔勇强;郭红霞;宋雅萍;刘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效果.方法对柳州市3所学校进行2年营养干预活动,包括培训教师、同伴教育、知识竞赛、观看录相等.结果通过干预活动,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由4.3分上升到10.0分;态度得分由10.6分上升到11.8分;行为发生改变,早餐质量有所提高,吃零食品种有所改变.结论营养干预活动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帮助其建立良好饮食行为.
作者:黄琼;黎明强;韦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宛城区碘营养状况和碘缺乏病现状,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及盐碘含量进行调查.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4.25%,尿碘中位数为236.67μg/L,盐库、零售点、学生家食用盐平均含碘量分别为127.79 mg/kg、94.58 mg/kg和62.29 mg/kg.结论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有效的,完全能够改善儿童碘营养状况,纠正碘缺乏现状.
作者:王安绪;徐志香;康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乳山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我们于1998年8月对全市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并随机抽样对部分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姜素芹;肖军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学龄儿童贫血与膳食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对某小学552名小学生进行膳食调查和血红蛋白(Hb)的测定.结果贫血率为42.6%,贫血率与膳食铁、铜摄入量占RDA百分比和豆类摄入量关系为密切.结论防止学龄儿童贫血应增加富含铁、铜的食物和豆类的摄入量.
作者:殷建忠;周玲仙;贺小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蛟河市中、小学生整体营养状况,我们于1997~1999年对该市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定点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南鄄玲;张瑞忠;夏艳萍;张欣;苏明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健康促进学校是WHO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1],成都市许多学校都在争创健康促进学校.在一系列的争创活动中,石室联合中学开展的学生营养午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以班为单位,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学生中午在校共进午餐.营养午餐实行2年来,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肥胖率、因病缺课率均下降,学生成绩有所提高,校风、校貌也有了很大改善.
作者:李才明;吕媛;颜代英;何琼;苏应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学生肥胖发生和变化情况.方法对880名出生日期在1986年8月30日~1987年8月30 日的儿童进行小学6年肥胖发生的队列分析.结果在6年中有17.84%的儿童出现过肥胖现象;观察结束时肥胖患病率为14.66%;肥胖发病率11岁时高(男3.37%,女2.12%);轻、中度肥胖儿中有7.81%~19.23%的儿童肥胖度可恢复到<20%;12岁肥胖恢复儿童的肥胖度下降程度多(-x=10.43%,s=4 58).结论青春期儿童肥胖状态变化大,有较多有利条件进行肥胖的干预行动.
作者:萧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迭部县藏汉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我们于1999年9月对5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现时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桃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合理营养尤为重要.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摄入以及适当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和预防常见病的发生,并提高学习效率.而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对健康、发育和学习均可造成不良影响[1].为了掌握庆阳地区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改进措施,笔者于1999年9月至11月对庆阳地区西峰市7~18岁的6 202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彩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信宜市是位于粤西山区的一个县级市,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水平偏低.该市现有中小学校433所,其中小学375所,中学58所,在校学生21万多人.为了解该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我们于1999年3~5月对该市6所监测学校学生进行了1次贫血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瑞德;李德峰;黄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民办学校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以便制订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某民办学校一至六年级小学生370人,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连续调查3 d.结果除一年级学生、五年级男生外,其余学生平均每人每日热能摄入量均不足;能量分配脂肪偏高,碳水化合物偏低,蛋白质一年级偏高,其他年级适宜.除六年级女生外,其余学生蛋白质摄入量均达到膳食营养供给量(RDA),其中优质蛋白质偏高,谷类蛋白质偏低;钙、维生素A摄入量均严重不足.除一年级学生外,其余学生维生素B1、维生素B2、锌摄入量均不足.除一年级学生,五、六年级男生外,其余学生铁摄入量均不足.结论为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教育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作者:王林静;林长清;汪保国;党卫民;王英;丁顺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82~1986年我们对石河子市的儿童进行过数次贫血和铁缺乏调查,同时开展了防治研究工作.根据现有资料,我们随机抽取了1994~1997年4年815名0~7岁儿童,分析其贫血和缺铁状况,以了解和观察前期贫血防治工作的远期影响.
作者:许风莲;秦蕾;张丽;秦克勤;黄安;朱文雅;李丽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学生核黄素营养状况并探讨核黄素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方法整群抽取城市郊区和农村小学生共204人,年龄7~9岁,分城郊5.0 mg和城郊2.5 mg、农村5.0 mg剂量组,进行核黄素4 h尿负荷试验,以荧光法测定尿中核黄素含量.结果农村小学生核黄素不足率31.5%,显著高于城郊小学生的16.4%,城郊5.0 mg组与城郊2.5 mg组试验结果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1)所调查儿童核黄素营养状况较差,农村儿童尤为明显;(2)不同负荷剂量组试验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对于儿童2.5mg的负荷剂量可能较适合,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裴迎新;张德甫;陈姜;王旗;胡巧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监测中学学生体格发育的变化状况,可为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对湛江市区某中学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进行定期测量与评价.
作者:钟振伟;陈观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解放军三二四医院于2000年7月27日至31日对重庆市2000年度普通高校招生军校考生进行了体检,现将体检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吴萍;张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儿童少年体格发育重要和直接的指标,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儿童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和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笔者通过对1979年和1999年扬中市小学生健康体检和生长发育资料中身高和体重指标的分析,观察20年来儿童少年体格发育的变化情况.
作者:朱冠华;江青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矮身材儿童骨发育情况.方法对南京市区的135名可疑矮身材儿童形态指标、性征指标、手、腕部骨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男女两性在矮小范围分布上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矮身材儿童青少年骨龄(BA)、时间年龄(CA)、身高年龄(HA)之间的关系,有79名骨发育程度大于CA或HA,占58.5%,体质性生长迟缓的有22名,占16.3%,家族性矮身材的有24名,占17.8%,甲状腺机能减低或垂体功能减低的有10名,占7.4%.结论矮身材儿童与家庭遗传、生长迟缓、骨早熟等因素有关.
作者:敖淑清;徐济达;王杏英;谢英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吸烟对中专生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我们对不同专业200名学生进行了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测定,并调查这200名学生的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据此来估计吸烟对血液中HbCO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梅花;高新凤;曹付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西宁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变化趋势,我们回顾分析了西宁市1962、1978、1985和1997年中小学生体检资料中身高、体重、胸围3项形态指标各年龄平均水平和增长情况.
作者:杜增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学生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9~18岁中学、小学女生(862人)进行生殖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数据采用EPI、SAS系统软件作一元和多元分析.结果影响青春发育期女生生殖健康的因素主要为性发育年龄、围经期综合征、个性、体象困扰等.结论由于性发育提前,生殖健康教育(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应从小抓起,中小学健康教育模式逐待建立.
作者:戴梅竞;孟庆春;杨彐花;董光华;华晓梅;岳慧;祁爱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中专考生健康体检资料了解中专考生体质健康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此,我们对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1991~2000年的中专考生身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虞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不同身高等级的9~17岁男性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及性发育的关系.方法对贵阳市1096名9~17岁男性的身高、发育水平进行等级评价和性发育评价,测量1年身高增长值.结果青春期身高发育水平高的个体身高增长值高,性发育早.结论将身高、发育水平、性发育和年龄相结合,对青春期个体的发育水平、成熟程度和发育趋势可作综合判断.
作者:聂四平;辛晓青;詹键;王惠群;王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强化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2000年6~9月对市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作者:纪玉杰;刘春;徐亚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眼镜卫生质量的现状,为今后制定眼镜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泸州、雅安、德阳、攀枝花市和汶川县的11所中学学生配戴的695副眼镜和13家眼镜店的534片镜片进行检测.结果中学生配戴的眼镜各项指标全合格率为64.2%;不合格的眼镜中,屈光度不合格率为26.3%,光学中心水平差不合格率为12.4%.眼镜店镜片的各项指标合格率为92.5%;不合格的镜片为屈光度偏差.结论四川省眼镜卫生质量较以往有所提高.
作者:刘邦英;喻昭蓉;唐明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学校卫生监督是为保证儿童青少年身心良好发育提供基本条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解宝山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现状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监督执法中的可行性,现对宝山区1997~2000年53件学校卫生行政处罚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改善学习环境,保障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艰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近10年来全面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由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大学校卫生工作者,在师生的防病治病、教学卫生、体育运动及营养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科研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师生自我保健能力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具有中国特色,与学校卫生保健需求相适应的高校医疗机构已成为保障教学科研、稳定教学秩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者:李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学校集体食堂承包普遍受到各校的认可,但同时给食堂卫生监督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于2000年6月对所辖区的20所学校食堂卫生检查发现,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作者:张健;徐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辖区学校贯彻<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法、两条例、一办法)的现状,2000年9月中旬对部分学校进行了一次综合执法检查.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6年对学校实行综合卫生监督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但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由于学校卫生监督员人力有限,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着监督遗漏、力度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在学校内设立卫生检查员,充分发挥学校的自我监督功能,是完善学校卫生综合监督的有效办法.本文就在学校内设立卫生检查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徐勇;苏应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聊城市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青壮年是易感人群.据全市疫情资料统计,1997~1999年学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居各职业人群发病的第2位.为确保师生健康,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1999年冬季对全市大中专学校进行了一次鼠密度及防鼠设施的调查.
作者:杜桂英;耿月华;郭秀伟;李凯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蚌埠市东市区中、小学校卫生现状,更好地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站于2000年10月对辖区中小学校进行了综合性卫生监督监测.
作者:聂素梅;王冬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加强吕梁地区中小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于2000年5月对中小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状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作者:成锡山;王能玲;王在兴;陈才政;刘彩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局部使用氟化物是一种有效的防龋方法,其机制是氟化物可以增强釉质表面抗酸能力和再矿化能力.常见的局部使用氟化物方法有含氟牙膏、含氟漱口剂、含氟凝胶等.近年来,氟化泡沫作为一种新的牙齿局部氟保护方法进入市场,由于使用方便和安全,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已广泛使用.现将氟化泡沫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李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结核感染率和年感染率是结核病流行病学的重要指标,当今全球结核病流行呈高发趋势,预计2000年将增至14%[1].结核病对青壮年的危害极大.近年来我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监控结核病,每年对全部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以了解结核病的感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结核病的播散.现将1998年与1994年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梁军军;鞠中红;杨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从1987年开始,云南省国防工业学校医务室与云南省结核病防治所联系,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结核病的普查,对结核菌素(PPD)阴性、无卡介苗禁忌者接种卡介苗.查出来的结核患者转送结防所隔离治疗.
作者:吴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隐匿性抑郁症又称抑郁等位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不典型类别,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持续出现的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各种躯体症状所掩盖[1].患者往往因躯体不适的某一症状,反复、多次求助内科医师,但他们常不被诊断为抑郁症.而按内科疾病长期治疗无效,有的已严重影响学业.为引起对此类疾病的重视,笔者将近年来诊治的大学生中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性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为了解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学生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我们进行了HBV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雪玲;曹明耀;刘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冻疮是冬天较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手足等暴露部位皮肤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反射性收缩,造成局部血液停滞,血液流动减慢,血液可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性红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双手常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冻疮发病率较高,不及时治疗可带来较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引发皮肤溃疡并发感染.治疗冻疮以往多采用外用药物及保暖等辅助治疗,比较麻烦且疗效一般.近年来,笔者对患有冻疮的学生口服维生素E并辅以保暖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林莉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使学生能科学用脑,调整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适应45 min的课堂学习,青岛四十四中学自1986年开始坚持开展学生课前心静2 min的做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增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基本情况女,18岁,卫校护士专业一年级学生患者.该生入校后,在一次与同学争执时,被同学嘲笑,当时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全身发抖等症状.此后上课不敢看老师,下课后不敢与同学交谈,不敢与人对视,更不敢看异性.当发现有人在看她时即出现上述症状,症状持续近半年.
作者:林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癔病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女性多于男性.韶州师范学校医务室从1995年9月至2000年6月,收治癔病发作11人,全为女性,年龄在16~19岁.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马跃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探索防治小学生视力低下的有效方法,我们于1995~2000年在张家口市宣化区米市街小学开展了学生视力低下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利;郭斌;韩丽梅;闪志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至诚板、笔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对儿童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市2所小学10~11岁儿童61名,教师使用至诚板、笔或黑板、粉笔条件下,上课前和上课后测试闪光融合频率值.结果使用至诚板、笔教具上课后闪光融合频率减少值明显低于黑板、粉笔教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观察角大于45°时,至诚板、笔教具闪光融合频率减少值明显低于黑板、粉笔教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至诚板、笔教具在降低儿童视疲劳方面明显优越于黑板、粉笔教具.
作者:邢玉梅;王荔;姜峰;刘德华;冀成武;董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眼保健操作为两课一操的主要内容,在全国推广已经30多年,是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我们在对学生眼保健操的操作检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穴位找不准,动作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学生眼保健操完成情况,我们作了1次抽样调查.
作者:熊日强;刘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分析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我们于1999年9月对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所属的中小学各1所,进行视力低下调查,以期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兴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秦皇岛市海港区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笔者于1997年6月对某小学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受检的1056人中,患龋人数641人(男317人,女324人),龋患率为60.7%.龋齿总数1465颗,受检者龋均为1.39.其中乳牙龋均1.30,恒牙龋均0.12.7~11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依次为77.10%(165/214)、79.11%(197/249)、58.84%(163/277)、32.77%(59/180)和8.05%(12/149).7~8岁组儿童与10~11岁组儿童的乳牙龋患率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248.675,P<0.001),7~8岁组儿童未检出恒牙龋,9~11岁组儿童恒牙龋患率依次为2.5%(7/277)、3.8%(7/180)和20.13%(30/149).
作者:方保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分析常见错(牙合)畸形患病规律.方法随机抽取562名11~19岁汉族青少年按Angle及毛燮均分类法进行分类,以个别正常(牙合)和错(牙合)分类为标准.结果错(牙合)畸形患病率男生为73.82%,女生为65.5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为拥挤、深覆盖、个别牙错位,患病率分别为20.46%、16.38%、9.07%.错(牙合)患者中安格分类以一类多(61.13%),四类少(0.77%).有正畸治疗史者少见.结论乌鲁木齐市汉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者较多,应尽快早期防治并增强患者正畸意识.
作者:米丛波;郭宏;葛欣;关晓航;林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根据学生身高增长曲线的曲率变化,确定学生身高增长各期(缓速期、突增期、减速期、终止期)分界年龄.方法根据曲率公式,计算身高曲线在各年龄处曲率k(y),确定生长突增、减速和终止年龄.结果经相关资料验证,本方法确定的突增期起始与结束年龄和使用传统方法所获结果基本相同.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利用曲率分析学生身高变化特征更为简捷与确切.
作者:庞金彪;王淑芬;鹿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关于学生营养工作的重要意义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如何搞好学生营养工作,并坚持发展下去,各地情况发展不平衡.笔者认为搞好学生营养工作,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作者:陈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全国非传统高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ALT-YRBS)是青年人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第一个衡量非传统高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全国性调查.
作者:张建军;付文林;陶芳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国史学界一般论述新式学校教育,是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为始,<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也自此编史.同时,必须看到,新的学校教育,早是外国人通过不平等条约等,取得传教权利,以办学为手段,在我国渐渐发展.这两种办学的力量,描绘了我国新式学校初的办学轨迹,学校卫生也涵育在其中发展.
作者:张丹红;张苏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程度划分标准在防治工作中具有实际意义,它是评价和判定患病状况和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不尽一致,对防治工作的评价和资料的可比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以前,即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视力低下的分度标准为:0.7~0.9为轻度视力低下,0.4~0.6为中度视力低下,0.3及以下为重度视力低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后,视力低下的分度标准,199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规定为:5.0~4.8为轻度视力低下,4.8~4.6为中度视力低下,4.5及以下为重度视力低下.但是,一些作者采用的分度标准与此又所不同,如<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0年第1期中,<北京西城区初中毕业生视力低下及屈光状况分析>一文中采用的分度标准为:4.7~4.9为轻度视力低下,4.4~4.6为中度视力低下,低于4.4为重度视力低下.
作者:叶国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