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各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人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1-3].本文对济宁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晶;刘根义;杨明兰;高翠;陈宝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双方一定的关系中进行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的交往过程,只有师生融洽相处,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笔者对中山市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学生与教师相处的行为困扰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谭小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4所不同类型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西省4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948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01%;4所高校间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3所高校.结论山西省大学应届毕业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韩柏;徐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医学生生活质量状况,为教学改革及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某大学整群抽取医学专业学生1 134名,无记名填写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WHOQOL-100平均得分为61分;4个领域20个方面与普通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11个方面的评分高于普通人群;WHOQOL-100评分与SAS、SDS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医学生的生活质量总体上略高于普通人群;医学生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程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作者: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郭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育和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中晚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1],易产生各种各样心理和行为问题.笔者采用心理卫生相关量表,对淮南市部分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农村高中及矿区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以便为开展高中生素质教育及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金辉;王学立;彭正龙;吕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个体对自我外表、能力、道德观等方面的评价.它既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也是临床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行为问题的核心观念.国内外许多心理健康研究工作者,都将有无正确的自我概念作为判定一个人有无心理问题的标准.初中阶段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研究拟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其自我概念作相关研究,以期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作者:叶映华;杨宏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以150名药学院新生为实验组,另选100名新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从课堂教学、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3个层面,开展为期1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教育后,实验组得分发生较大变化,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2项之外,其他各项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作者:张运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阳江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于2001年12月对阳江市5所中学3 406名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青;唐庆跃;林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离异家庭学生在干预前后的行为、情绪、个性心理及学习情况变化.方法运用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设置多种形式的支持系统、家庭环境干预等对21名在行为、情绪、个性上有偏差的离异家庭学生进行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情绪稳定,SCL-90各因子均分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干预后厌学人数减少,自信心、注意力和作业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干预后亲子关系均分提高.结论综合干预对提高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和再适应能力有良好影响.
作者:王韵芬;王力健;周敏娟;王蕾敏;沈月琴;卢晓红;徐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增多.有关资料显示,以前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躯体疾病,现在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已上升为主要原因[1].为了解生活事件以及个体对生活事件所采取的应付方式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笔者对243名护理专业大中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楼美丽;黄丽;邵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肥胖儿童在学习、运动、社交及其他方面的成就归因状况,了解肥胖对儿童心理控制源的影响.方法应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按1∶1配对的原则,对104名9~11岁肥胖儿童及其对照进行测试.结果两组儿童对认知、体能、社交和一般情况的成功或失败均归因于内部控制.在社交及体能方面,虽然两组儿童均将其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但肥胖儿童将其失败归于内部原因的程度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结论肥胖对儿童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夏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生的生存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7所大学学生1 229名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得分分别是(14.18±2.16)分、(13.81±2.38)分、(13.75±2.50)分和(12.16±2.25)分;每周运动时间、学习成绩、自信程度、家庭和睦程度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呈正相关,负性事件的影响程度、是否处于疾病状态与各领域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广州大学生生活质量属于中等,大学生对环境方面的适应相对较差;影响大学生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
作者:董晓梅;王声湧;池桂波;陈青山;荆春霞;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城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870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女生的自我意识量表总分以及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高于男生,男生焦虑分量表得分高于女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自我意识水平在初中一、二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SCL-90评定量表结果中,总症状指数≥1的比例为17.9%,学生中轻度和中度以上问题发生率多的分别是敌对(31.1%,7.5%)、强迫(25.2%,6.3%)和人际关系敏感(23.9%,6.9%).男女生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我意识评分与SCL-90评分有较高负性相关,r=-0.515(P<0.001).结论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高于男生,但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焦虑问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
作者:周凯;何敏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多年来兼职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效果一直在探索总结,并不断借鉴他校的经验,以求佳授课效果.现将南京工程学院近3年女大学生因性知识缺乏而产生困惑,所提出的问题归纳比较如下.
作者:孙江涛;程玲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培训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为今后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选择适宜内容及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16所高校的95名大学生为培训对象,以生活技能内容为主,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结果培训后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明显提高,平均得分由培训前的12.92上升到16.65(满分为17分);反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由培训前的71.6%上升到90.5%;回答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学在同一教室上课的比例由培训前的27.4%上升到78.9%;面对男朋友(女朋友)要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压力,回答自己很有信心能够拒绝性行为而又仍然保持朋友关系的学生比例,培训后的60.0%明显多于培训前的38.9%.结论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培训可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和技能的形成.
作者:陈晶琦;张立华;刘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其防治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配合教育部在普通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关指示精神,笔者对西宁地区部分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侯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的发展,性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将性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常设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我国,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仍然是保守的.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在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接受性健康教育,从正常途径获取科学的性健康知识,能有效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性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规范个人性行为.师范院校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培养中学青春期教育师资力量,促使我国性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黎志灵;张锦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增城中学生晨跑现况,了解学生晨跑动机及相关因素,以便为中学生制订科学的健身方案提供依据,笔者于2002年对增城中学参加晨跑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及访谈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子城;黎文光;刘华海;刘文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东商学院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东商学院2001级1 08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健康方面的知识、态度、行为.结果学生健康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在90%以上,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健康的,部分学生在性病、肝病、急救方面的知识水平偏低,在营养、睡眠、运动行为习惯方面问题较严重,30%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结论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侧重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建立可持续的教学模式,预防和减少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吴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0年,由教育部、卫生部等4部委共同组织了全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白族学生调查地点选取在白族聚居地的云南省大理州.笔者对大理州汉族与白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作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柯春荣;姚琳;程旭;王洪;黄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2年1月16日,慈利县江垭镇二小发生一起用桐油加工食用菌引起的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章云;杜文高;向延松;林青成;龚德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济宁市大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02年9~10月我们对济宁市区部分大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士清;刘艳秋;张其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蠕虫是人体感染常见的寄生虫,其中以蛔虫感染为主.蛔虫感染严重者可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儿童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智力迟钝或发育障碍,同时还可引起胆道蛔虫、蛔虫性阑尾炎、蛔虫性肠梗阻等急腹症[1].这些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营养摄入和身体健康[2].为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寄生虫感染情况,关心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笔者于2002年8月,对地处湘黔交界、交通落后的凤凰县腊尔山镇苏马河村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陈景;李朝阳;崔素珍;涂绍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全省各地根据全国统一考评调查表格填报.结果肠道蠕虫、沙眼、贫血、营养不良、龋齿等检出率近5年均呈下降趋势,达到<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终期规划控制目标;肥胖、视力低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仍在终期规划控制目标以下,视力低下检出率未达到考核方案要求.结论应将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根据疾病变化动态,制定适合不同区域的防治规划.
作者:曾秀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全国一些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因病未能按时或未完成学业而休退学有增多趋势,对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较大的损失[1,2].为了解杭州市中学生因病休学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保健措施,笔者对1999~2000学年杭州市中学生的因病休学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可人;徐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1年12月30日~2002年3月6日,贵阳市区某中学学生中发生了以发热、头昏、厌食、恶心、呕吐、乏力、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区不适等为表现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的爆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及防制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陆朝国;蒋巧英;杨金芝;罗月雪;龙凤霞;袁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1997~2002年连续对五邑大学7 455名新生测定HBsAg,对HBsAg阳性的同学用ELISA法进行乙肝5项及肝功能的测定.结果 HBsAg平均阳性率为17.5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以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2种感染模式为主.结论高校应做好新生入学时乙肝的防治工作,对未感染HBV的同学入学后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高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是多民族聚居、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边远贫困山区.为了解肝炎病毒在边远民族地区乡(镇)中学生中的感染情况及在不同民族间的分布特征,笔者于2002年1月对未开展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甲、乙肝疫苗)接种的3所乡(镇)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48名进行了甲、乙、丙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昌华;雷承德;陈祖府;吴耀品;马桂英;陆廷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1年11月28日中午,肇庆市某中专学校发生一起因食用变质平菇导致43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学生经住院治疗1 d后,全部痊愈出院,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辛家辉;冯仕榕;陈伟文;林俐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小学生午餐营养状况,为小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记帐法与称重法对天津市2个区4所小学学生的午餐营养水平进行调查,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编制的膳食计算软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区4所小学学生午餐膳食结构搭配均不合理.奶类摄入量为0;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量严重不足;钙、锌的摄入量明显不足.结论应适当调整午餐膳食结构,增加学生膳食中奶类、豆类、杂粮、水果和海产品的比重,保证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作者:马勇;王俊虹;田庚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德阳市区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德阳市7~12岁小学生2001年与1988年营养状况的资料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周培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早餐营养干预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5 d称重法营养调查结果,用营养师制定的占全日参考摄入量(DRIs)标准30%的代量食谱,对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有效工作日60 d)的早餐营养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中学生血红蛋白及头发中某些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早餐营养干预,中学生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占一日参考摄入量的28%~60%,较干预前有了较大提高.血红蛋白和头发中除铜以外的各种无机盐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早餐营养干预,可明显提高中学生营养状况.
作者:张渊;栾春湘;李万苏;杨攀荣;许春梅;郝春花;陈泽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掌握龙岩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学生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监测,根据<学校卫生监督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和福建省1997年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993、1997、2001年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8.1%、24.9%和30.8%,以轻度为主,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2001年高于1997年,1997年高于1993年,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结论龙岩市学生营养不良、肥胖率与全国1985年营养不良率(30%)相接近,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并有上升趋势.
作者:廖泮辉;傅细妹;罗小玲;杨文芳;陈启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995~2000年广西壮、汉族学生营养状况变化情况,为制定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新制定的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标准,对壮、汉族城乡男女8个群体进行营养筛查,对1995年和2000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广西学生5年来营养状况显著改善,营养不良率大幅降低,壮族城市学生改善幅度超过汉族.壮、汉族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仍显著高于全国水平,改善幅度慢于发达地区;壮、汉族乡村学生生长迟滞检出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长期性营养不良导致身材矮小是突出问题.广西汉族城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近年来迅猛增长.结论消除消瘦和生长迟滞两种营养不良是广西现阶段改善学生营养工作的重点;同时应抓紧对超重、肥胖的预防.
作者:季成叶;王家林;陈天娇;孙军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营养状态儿童维生素摄入情况、血清抗氧化维生素水平及其干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294名7~11岁儿童(其中肥胖157名、超重68名、体重正常69名)进行了3 d记录法调查膳食维生素摄入情况、血清维生素(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C)水平,并进行6个月的维生素E、C合剂(每日维生素E 10 mg,维生素C 80 mg)干预.结果随肥胖度增加,血清维生素A上升、α-生育酚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β-胡萝卜素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儿童维生素E摄入低于体重正常儿童,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用维生素E、C合剂6个月,血清α-生育酚、维生素C水平升高.结论肥胖儿童血清抗氧化维生素水平低于体重正常儿童,服用日常供给量维生素E、C,可以提高血清α-生育酚和维生素C水平.
作者:马军;潘勇平;王海俊;龙海珍;斯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重要的阶段.营养不良和肥胖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生长发育.为了解合肥地区中专学校新生营养状况,现将合肥地区中专学校新生的营养调查资料(2000~2001年)进行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胡玲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小学寄宿生的营养现状,为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平顶山煤业集团所属某小学寄宿生134名,采用5 d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Ca、Fe、Zn含量,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均达到推荐摄入量(RNI)规定;Fe、Zn、维生素B1及烟酸摄入量基本达到RNI规定;Ca、视黄醇、维生素B2、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分别达RNI的45.6%、58.2%、65.2%;Na摄入量为RNI的250%;血清Ca、Zn、Fe值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检出率分别为17.9%、2.3%、1.5%;Hb<120 g/L的占0.8%.结论该小学住宿生钙摄入严重不足,应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
作者:张德甫;沈建业;范晓萍;钟美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奉贤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科学地指导学生保健工作.方法 1992~2001年间,按有关标准对7~22岁58 814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营养不良率在13.48%~35.12%之间,平均检出率为24.14%.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超重率、肥胖率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营养不良率城市学生显著低于乡镇学生,而超重率、肥胖率城市学生均显著高于乡镇学生.营养不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中生(30.01%)、高中生(28.55%)、小学生(18.06%).结论预防控制学生营养不良重点是女生和乡镇学生及初中阶段学生,肥胖的预防控制重点是男生和城镇学生.
作者:钱耀忠;姚惠铭;汤海英;易可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三学生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睡眠相对少,脑力劳动强度大,且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学生群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高.为了解该组人群的饮食习惯及膳食营养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营养指导,笔者于2002年9月对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在校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饮食习惯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王晓华;程振倩;边进鲁;杜慧真;孙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商丘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科学地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有效地防止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发生,笔者对商丘市1996~2000年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聂长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韶关市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我们于2000年10月对市区6所中小学校的1 059名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藕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方法在山东省学生体质调研点校选取19~22岁大学生1 600人(每年龄组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各100人).测量每位受试对象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和耐力跑5项身体素质指标.结果山东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高峰年龄多在19~20岁出现,乡村大学生70.0%的素质指标优于城市大学生,城乡女大学生的全部5项指标均比1995年低;85.0%的指标低于2000年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21、22岁组,城乡男女大学生92.5%的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山东省大学生身体素质呈整体下滑趋势;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加大,尤以女生和高年级大学生为重.
作者:刘灵;毕振旺;钟嘉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汕头市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将2000年汕头市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与1985年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5年来,汕头市学生形态、机能发育指标明显提高,青春发育突增高峰年龄显著提前.城乡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各年龄组均低于1985年,乡村男女生各年龄组肺活量同1985年相比全部呈负增长.结论学校卫生保健和学校体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叶保娥;姚广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体成分儿童在8~10岁期间骨龄与唾液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沈阳市沈河区3所小学8岁儿童,按体脂百分比分成肥胖、中等、消瘦3组.3组儿童按实足年龄、身高、第二性征进行1∶1∶1匹配,得到有效数据男童81人(27对),女童78人(26对).追踪观察3年,判定骨龄,测定唾液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结果骨龄与体成分和唾液性激素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不同体成分组,男童在8~10岁期间骨龄或唾液睾酮水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女童骨龄在9岁时开始表现出差异,肥胖组比消瘦组提前(P<0.01),10岁时这种差异在中等组与消瘦组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体成分的8~10岁女童与男童的骨龄与唾液性激素水平发育形式不同,女童不同体成分组间性激素上的差异无显著性,而骨龄差异有显著性;男童则首先表现出性激素差异.
作者:白英龙;姚兴家;张光昕;刘莉;刘玉芬;翟铃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甘肃省汉族学生青春期体质健康状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对甘肃省10~18岁的学生5 977名进行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13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3项形态指标快速增长年龄男生为10~14岁,女生为10~13岁;突增高峰年龄男生为13岁,女生为11岁.6项生理功能指标中肺活量、背肌力和握力平均增长值男生大于女生,男女生收缩压、舒张压和肺活量快速增长年龄均为10~14岁,背肌力和握力为10~15岁.4项身体素质指标成绩提高较快的年龄段,50 m跑、立定跳远男生为12~16岁,女生为10~13岁;男生1 000 m 跑和女生800 m跑均在13~15岁.结论甘肃省汉族学生青春期体质状况有降低趋势,营养指导、体育锻炼亟需加强.
作者:韩鸣辉;王凤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阳朔县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0年10月对该县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调查,并对其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
作者:李秀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儿童血脂谱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47名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法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采用HITACHI 717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谱水平测定.结果肥胖儿童某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B)水平高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儿童,而高密度脂蛋白(HDL)、HDL/TC相反,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 I)、脂蛋白(a)[LP(a)]、LDL-C/HDL-C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肥胖组儿童TG异常率明显高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儿童(P<0.05).儿童肥胖度与TG、apoB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检出率随肥胖度增加而上升,主要以TG异常为主.
作者:王海俊;马军;潘勇平;朱虹;斯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生长发育是反映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精河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探讨该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笔者对1999年该县中小学生体检资料中生长发育部分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艳;马文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发生情况,为早期预防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要求对7 200名7~18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血压测查.结果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并且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与1985年相比,血压值离散程度增大.农村学生血压偏高率明显高于城市.血压水平与身高、体重、胸围及BMI指数明显正相关.结论湖北省学生血压水平个体差异在增大,农村学生血压偏高率较高,加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刻不容缓.
作者:余毅震;胡虞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实施方案分层整群抽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上海7~18岁城乡男女学生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差异仍存在,但差异呈缩小趋势.与历年资料比较,优于历年均值(P<0.01).维尔维克指数显示男生大于女生,除女生16~18岁年龄组外城市大于乡村.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城乡分别为11.86岁和12.92岁,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城乡分别为14.55岁、14.02岁.结论上海7~18岁学生形态发育仍处于稳定增长期,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有提前趋势.
作者:彭宁宁;刘建中;罗春燕;朱蔚;高根娣;周月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利用群体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测量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对群体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是评价现行学校教育体制科学性、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也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分析了1985~2000年山东省7~18岁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质发展趋势,报道如下.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8~18岁学生身高、体重增长佳曲线拟合模型.方法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发育水平,利用SPSS软件拟合误差小的曲线模型方程.结果 8~18岁男生的身高、体重及女生体重增长呈三次曲线模型优,女生的身高增长呈二次曲线模型优.结论 8~18岁男女学生身高增长曲线呈不同发展模型,体重增长特征较为一致.
作者:郭进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状况,探讨其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4个市12 308名6~18岁中小学生(男生6 187人,女生6 121人),测其收缩压、舒张压及部分形态、机能指标.收缩压以同年龄、同性别的P90~P95为临界高血压,大于P95为高血压.结果男女生高血压、临界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49%、4.17%和11.06%、14.31%,高于1995年山东省调查结果,且各年龄组学生收缩压的P90、P95均高于全国汉族学生水平.部分形态指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体重为明显.结论山东省中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并与部分形态机能指标显著相关.
作者:毕振旺;王丽红;徐留臣;魏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掌握南宁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长期系统地观察学生常见病发病规律,科学规范地指导学校做好学生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南宁市1987~2000年的中小学卫生工作进行了监督监测,现将结果评估如下.
作者:赵丽娜;邓其军;江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体质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现将笔者在2000年全国第4次学生体质调查研究检测工作中对6~18岁学生体质监测的复测结果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王陇强;王林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哈尔滨市某高中体育课进行卫生学评价,以了解其现状.方法选取某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59人,测定体育课中学生的脉搏变化状况,并记录练习项目的密度及体育课结构.结果体育课结构基本合理,但密度偏大,高于30%~40%适宜范围的占90.5%.体育课学生脉搏动态变化情况基本符合运动生理要求,但存在课后10 min未恢复到课程开始时水平的问题;平均脉搏39%在适宜范围,61%低于此范围;44.1%的学生心率指数在1.4~1.8的适宜范围,55.9%低于此范围.结论体育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授课内容、体育课密度以及强度进行科学安排,使其达到教育和卫生要求.
作者:张慧颖;刘宝林;刘金芝;张烨;邹晓军;高兵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学校内建筑物和场地是儿童少年进行学习和各项活动的场所.适宜的校址和场地,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教室,安全、卫生的生活设施等是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新建校舍的选址、建筑设计和生活设施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朝阳市区内1986~2001年新、改、扩建学校21所进行了预防性建筑设计审查.21所学校中主动将图纸送卫生部门进行审查的有9所,其余均是卫生部门向学校索要图纸进行审查.结果如下.
作者:李雅静;郭向梅;田国华;王广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绍兴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结构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对全市完全小学以上的728所学校和740名健康教育教师采取全面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县级学校低(1∶878),村级学校高(1∶371);全民所有制学校(1∶591)低于非全民所有制学校(1∶472).学校健康教育教师总配备率、开课率较高,但71.8%的健康教育课由非医学专业教师担任,尤其村级学校,几乎全部为非医学专业教师担任,且大多为兼职(82.7%);课时数少,近50%的村级学校课时数每周不足0.5课时;培训率低,尤其村级学校培训率仅11.9%,培训次数少.结论应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培训与培养,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以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夏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是学校后勤服务体系中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和教学秩序的稳定.笔者于2001年5~7月对甘肃省大中专院校的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崇善;郑贵森;李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课后作息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负担.方法问卷调查了1所小学、1所中学的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共1 144名学生的课后作息时间.结果 86.9%的小学生和43.4%的中学生睡眠时间没有达到10 h和8 h的要求;至少60.0%的小学生和69.3%的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超过6 h和8 h的规定;仅有8.5%的小学生和4.8%的中学生每日户外活动达到2 h以上.结论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时间长,户外活动少,睡眠不足.
作者:萧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1年11月27日,北京市宣武区某小学反映,学生家长对该校新建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提出质疑,拒绝让学生们在新建的教学楼内上课.为此,宣武区卫生监督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校部分教室、办公室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高校特困生与非特困生消费结构现状,为研究高等教育后勤保障对策以及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山东省6所高校在校专科、本科生共1 418名.结果特困生占13%.在经济来源上,特困生与非特困生在家庭来源、贷款、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减免学费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在消费结构上,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为学校额外收费、伙食费、社交娱乐、通讯、电脑及上网费用、购买衣服费用和参加辅导班费用.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制定合理的对策与措施,以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完成学业.
作者:王永杰;刘灿伟;任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弹响、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该病在中青年中发病率较高.我国关于青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调查已有不少报道[1,2].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患病情况,笔者对河北工业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伟彬;高红;郭玲;罗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1997年10月起,湛江海洋大学学生参加了平安附加医疗保险.参保学生因疾病或伤害在门诊(观察)或住院治疗的,其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支付.现对1997年10月~2001年10月间的伤害医疗保险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覃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值得探讨的问题.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已逐渐被人们认可[3].在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术中,太极拳以其深厚的哲学原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明显的健身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为了探讨太极拳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开设太极拳项目教学,以及为大学生能否通过太极拳锻炼这一手段来改善心理卫生状况提供可行性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敏;贝迎九;崔世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高等院校入校新生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以全面了解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疾病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株洲工学院于2002年9月,对3 326名入学新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蒋玉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眼外伤是常见的眼病之一,受伤后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重者可致失明,对受伤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为做好学生眼外伤的防治工作,笔者对云南农业大学学生所发生的眼外伤的种类及其致伤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罗燕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阶段是健康行为和健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为了了解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唐家镇中心小学4个教学班的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和正确的健康观念的形成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良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踝关节扭伤是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外伤之一.笔者采用冷敷患处、跌打药膏外敷以及应用多功能治疗仪理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视力低下是6种学生常见病之一,为了解安徽省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并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视力防护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笔者对2000年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叶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安徽省地处中国东南部,属内陆省份,人口密集.2000年1~9月进行了安徽省第1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了掌握安徽省中小学生龋病与氟牙症患病状况,笔者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晓兰;颜雨春;高永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普及义务教育以来,全国中小学校的数量有很大发展.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1986>、<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1987>及<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 7792-1987>相继出台,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根据这些标准及规范,于1992年制定了<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中小学校舍建筑及课桌椅卫生等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笔者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作者:唐锡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硒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1],也是目前各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Zn、Mg等)中唯一与抵抗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2],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能力,有效阻止病毒突变,对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1],并可有效改善人的情绪,具有抗疲劳、防抑郁的功效[3,4].
作者:陈玲玲;林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变种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短时间内发病,病情严重,治疗困难,严重者可死亡.自2002年11月份广东省发现第1例病例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我国北京、广东、香港等地较为严重.华丽小学地处与香港交界的深圳市罗湖区,有的学生家长或亲戚就在香港和广州等地打工.华丽小学在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方面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到目前无一人染上非典型肺炎,就连一般的春季呼吸道疾病也减少了.现将预防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阳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美国有200所大学设立了健康教育专业,20所大学可培养健康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创立于1946年的印第安纳大学是美国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国立大学之一,也是美国第1所健康、体育和娱乐学校.该学院的应用健康科学系是古老、受人尊敬的职业准备课程.在健康教育职业准备课程的全国排序中,该系的博士课程排在第1位,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人才培养制度也较为完善,培养方案包括从学士到博士的各种主修课和专业课.为了满足研究、教育、公共服务或私人企业的职业需要,学校设置了一些单独的学位课程.在保持足够的伸缩性来适应个别需要的同时,特别注意发展课程结构来满足严格的当代学术标准.本文侧重于对印第安纳大学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
作者:俞爱玲;莫洁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