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量表,调查武汉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479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8%;有过自杀/自伤行为、抑郁、焦虑及神经质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结论对有过自杀/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情绪方面的辅导,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作者:于情;王礼桂;黄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西安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揭示网络成瘾的内部动因.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和美国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K.S.Young)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问卷,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西安市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良的性格特点与网络成瘾相关,男、女生成瘾特点不同,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历史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理科类院校学生的成瘾人数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结论不良人格特质的学生容易上网成瘾.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因子明显低于非成瘾者.

    作者:李望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云南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云南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云南省几个主要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心城市昆明市初中生进行比较.结果迪庆和澜沧地区初中生SCL-90各因子分明显高于昆明、大理初中生,除个别因子外,昆明与大理初中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云南民族地区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云南其他地区初中生.结论云南省民族地区也多为贫困地区,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

    作者:廖全明;李辉;刘宗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长沙市404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个性特征及焦虑状况

    目的了解小学生个性特征及焦虑现状,为开展相关教育提供帮助.方法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儿版)(EPQ)和状态-特征焦虑量表(STAIC)对长沙市部分小学四~六年级40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特征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要好于其他年级.结论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症状的产生主要与情绪性个性特征及性别有关.

    作者:周路平;欧倩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然情景下儿童两难对策与价值取向的实验研究

    价值取向是个体在处理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关系时,对值得做与不值得做的看法,它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及目的选择[1].笔者以社会两难背景为任务,研究儿童在两难对策中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为探讨和诱发儿童的合作行为提供依据.根据对策情景中的利益,将儿童在两难问题中的价值取向分为4类[2],即主动合作型,使他人利益大化;被动合作型,使公共利益大化;个人回避型,使个人利益大化;个人竞争型,使自己与他人利益的差距大化.

    作者:张丽玲;李凤来;李幼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某师范专科学校女生抑郁症状评定结果分析

    女生在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的考试、升学、就业等制度的改革对师范生尤其是女生的情绪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了解高等师范院校女生抑郁情绪的状况,对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水平,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作者:尚国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有氧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SAS)、抑郁(CES-D)和自尊(SES)量表及自制运动行为自评表,整群随机抽取云南省8个地区28所中学、6所大学初高中及大学生4 838名进行调查,并按性别分层作锻炼优劣队列的焦虑、抑郁或自尊比较.结果青少年运动不足达53.35%,女生(58.20%)显著高于男生(49.19%),尤以高中学段突出.女生SAS,SES,CES-D得分分别为(43.17±8.43),(21.89±4.21),(9.96±5.41)分,显著高于男生的(42.52±4.33),(21.41±5.39),(9.51±8.58)分(P<0.05).体育人口自尊水平高,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氧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河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多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及SCL-90量表,调查某大学在校生1 247人,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网络使用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年级、性别、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及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因素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要从学生个人情况、社会、心理、行为诸方面综合考虑.

    作者:祝丽玲;赵自雄;姚嵩坡;赵红宇;曹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学生自我意识研究

    目的了解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特点,为研究儿童个性心理发展提供资料.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在校生548名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01);随着年级的增加,男生的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女生的行为、焦虑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自我意识.儿童教育要针对这些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以减少由于儿童自我意识不良倾向所引起的行为、学习和人格等障碍.

    作者:关明杰;徐能义;李香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父母教育方式与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个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修订版(EPQ儿童版)>及<家庭教育方式量表(EMBU)>对424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育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密切,子女学习成绩与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呈正相关,与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呈负相关.EPQ的P,E,N 3个维度的个性特质对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父母教育方式和学生自身个性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父母应采取情感温暖、理解、民主的教养方式,培养子女形成良好个性,从而促进子女成绩的提高.

    作者:李燕芬;李廷杰;邹宇华;梁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东某高职学校学生地域心理与个性特征分析

    广东省的汉族居民,主要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这三大民系不仅顽强地维系着各自独特的地域心理和个性特征,而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解地域心理和个性特征在现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以下简称高职生)的差异,笔者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高职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量化比较分析,以便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及现代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童曼;车今知;周海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州某医学院医学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了解医学生有关吸烟的知识、态度与行为,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市某医学院一~三年级学生1 726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吸烟情况、吸烟认知和态度.结果 1 726名医学生中,尝试吸烟率为22.7%,男生为35.2%,女生为11.1%;每日吸烟率为0.8%,男生为1.4%,女生为0.2%;平均尝试吸烟年龄为11.3岁.90%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吸烟能引起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对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和烟焦油的知晓率分别为94.1%和91.8%,90%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吸烟、被动吸烟对健康有害,75.7%的学生认为医疗卫生人员应带头不吸烟.结论医学生中仍有部分人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他们对吸烟与健康的认识.

    作者:张彩霞;陈维清;卢次勇;罗亦娟;邓雪清;凌文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学生吸烟与相关危险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吸烟状况,探讨吸烟行为与其他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1 095名一~四年级医学本科生的吸烟行为和其他14项危险行为现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生吸烟报告率高于女生,分别为38.5%和7.6%;来自农村学生的吸烟率高于城镇学生;吸烟行为在各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吸烟行为与饮酒行为、喝醉酒、打架行为、参与过赌博4项危险行为有关系,OR值分别为6.05,2.06,2.02,1.96.结论医学生吸烟率较高,吸烟行为与其他危险行为关系密切.

    作者:胡利人;丁元林;孔丹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预防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方法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我国已有1.3亿病毒携带者,2 000万乙肝病人.乙肝病毒(HBV)主要存在于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的血液中,同时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的分泌物均可带有HBV,接触者都有感染HBV的可能性,尤其是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医务工作者.

    作者:毕清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

    目前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正在世界上迅速蔓延,其中10~24岁年龄的青少年占1/3~1/2[1].

    作者:郭建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武汉地区医学生生殖健康认知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流产、避孕等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方法对武汉地区5所高校大学生954名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对生殖健康内容的了解也十分有限;对紧急避孕还比较陌生,有1/3的学生不知道紧急避孕的方法,部分学生对流产危害的认识模糊.结论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及避孕知识和技能亟待在大学生中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作者:王平;李海燕;阮丽萍;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州市中学生艾滋病认知现状

    目的了解湖州市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和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为探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湖州市随机抽取中学生1 136名,采用不记名问卷法对其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和相关知识来源途径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得分为(66.68±19.51)分;年级越高,得分越高(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rs=0.186,P=0.000);分别有15.7%,35.7%和9.1%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认为对家庭有威胁、认为对预防艾滋病无责任;82.9%,58.7%,37.7%和18.0%的中学生表示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别来自电视广播、书刊杂志、学校教育和与亲友交谈.结论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掌握程度并不很高,知识不全面,存在错误认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于多方面,以影视、书刊所占比例较高.学校应继续加强对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重点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与对艾滋病心理认知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春生;蒋培余;魏艳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长宁区1177名小学生吸烟影响因素及控烟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长宁区小学生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小学生控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03年长宁区参加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项目小学基线调查资料.结果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8.0%,男生高于女生(χ2=9.70,P<0.01);61.3%的小学生吸第1支烟是因为好奇,吸第1支烟的场所和香烟来源主要为家庭(69.1%和42.0%);父亲吸烟情况对孩子吸第1支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回忆学校开设的课程涉及控烟内容的比例较低(思想品德30.8%,自然24.8%,语文、数学、外语等均<10.0%).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吸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控烟工作较为薄弱,应采取综合措施对低龄儿童进行控烟干预.

    作者:吴琼;孙建平;顾萍;崔兆华;贾海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初中生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目的对初中生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价,为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徐汇区3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抽取145人和133人,分别接受本班同伴和本校初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利用小组活动形式,运用问卷、观察、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进行评价.结果项目组织良好,学生学习热情高,大多数学生骨干和教师对本次同伴教育给予了肯定评价.同班同学与高年级同学的同伴教育各有利弊.小组活动形式和教育流程受到师生欢迎.结论性同伴教育可接受性强,过程评价为其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经验.

    作者:王作振;王克利;钱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师范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在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情况下,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1].为探讨在大学生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办法,笔者对河南省2所师范类大学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安徽3所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伤害发生的关系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伤害的发生情况,探讨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SCL-90和伤害调查表对安徽省3所卫生学校学生2 37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CL-90呈阳性结果(总分≥160)的检出率为34.75%;伤害发生率为61.20%;心理测查阳性者有7种伤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理测查阴性者;伤害发生次数越多,心理测查各因子得分就越高.结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伤害发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作者:方益荣;张金国;陈东周;郝加虎;张国庆;叶冬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贵州省不同民族学生贫血状况10年对比分析

    为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学生贫血状况,进一步探讨学生贫血防治措施,笔者于1991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对贵州省汉、苗、布依、侗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石河子大学学生乙型肝炎干预效果评价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石河子大学,乙肝是仅次于结核病而排在学生因病休学原因第2位的疾病.由于高校人群密集,同学之间交往密切,乙肝病毒(HBV)携带者隐蔽性强,增加了传播的机会.近几年来石河子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干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魏秀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吉首大学医学院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

    体育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运动损伤的发生,或轻或重地影响到体育运动者的健康、学习和工作,严重者还会削弱伤者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笔者对吉首大学医学院2000~2002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以便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龚兴牡;陈景;张福兰;薛桂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骨折伤90例分析

    骨折伤在意外伤害事故中占较大比例,其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掌握在校大学生骨折伤的特征及原因,便于以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笔者对到中国矿业大学校医院就诊的骨折伤的大学生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学生踝关节反复扭伤206例原因分析

    由于解剖上的特殊性,踝关节非常容易受到损伤,踝关节损伤约占急诊运动创伤病例的16%.92%的篮球运动员曾有踝关节损伤,其中83%为反复扭伤.还有报道显示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复发的比例为73%[1].笔者通过对206例大学生踝关节反复扭伤的调查,分析反复扭伤的原因,探讨预防和减少踝关节反复扭伤的途径和办法.

    作者:陈立峰;王为;徐俊;翁军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免疫空白流动儿童对麻疹控制策略的影响

    麻疹发病率是评价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一个敏感指标.无锡市于1987年开始实施控制与消除麻疹策略,通过15 a控制,麻疹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外来免疫空白流动儿童的麻疹疫情,对控制麻疹策略的影响不容低估.

    作者:杨永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

    目的研究师范大学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确定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重点.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法和面谈法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1 826人进行调查.结果体育运动损伤以轻度急性损伤为主,发生率为66.59%.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专业、各年级之间损伤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课外活动时发生运动损伤多,以关节韧带损伤、皮肤擦裂伤和肌肉肌腱损伤常见,扭伤、挫伤、擦伤和拉伤是常见的损伤方式;损伤部位以下肢和手为主,球类运动造成的损伤多见.损伤原因主要是技术因素、准备活动、场地设备因素和身体因素.除体育专业二、三、四年级学生外,其余大学生对损伤后早期处理均缺乏认识.结论师范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十分普遍,应从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3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胡高楼;陈根芝;李旭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儿童误食桐子仁中毒事件的调查

    2004年2月21日21:30,垫江县卫生监督所接该县砚台镇卫生院报告,该院收治了顺昌村有头晕、呕吐、腹痛等症状的儿童病例10多名,疑为食物中毒.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成都地区农村学生死亡情况分析

    死亡率、患病率和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学生的健康、安全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成都地区农村学生死亡情况,笔者对成都地区农村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银川市1246名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银川市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对银川市2所中学1 246名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常见病(龋齿、沙眼、视力低下)进行3 a动态观察.结果学生营养状况3 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龋齿患病率由12.0%上升到18.3%,视力低下率由41.8%上升到64.4%,沙眼患病率由10.7%上升到16.3%.结论学生营养状况3 a无变化,3种常见病患病率均有明显上升.应加强对中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刘秀英;胡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合肥市部分幼儿零食行为现状调查

    零食行为普遍存在于学龄前儿童[1,2],为了解合肥市幼儿零食行为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控制和合理利用零食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99年10~11月对合肥市部分幼儿进行了调查.

    作者:孙文杰;高永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永安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营养不良及肥胖问题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解永安市学生营养状况变化,笔者对1998和2003年永安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作者:杨家标;罗有祥;邱冠雄;林忠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肥胖儿童生理状况及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生理功能的危害,为建立有效而又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并对这些肥胖儿童中90人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结果肥胖组血压、皮褶厚度、50 m跑时间高于对照组,肺活量指数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尿酸值高于对照组;脂肪及总能量摄入高于对照组.通过健康干预体重、收缩压、三酰甘油、血尿酸等多项指标降低,饮食行为中总能量及脂肪摄入减少,且运动形式转变,运动量增加.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身体的损害累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但通过采用科学的健康干预手段,各项指标值能有所改善.

    作者:冯承芸;邓冰;熊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莒南县2003年小学生营养状况

    莒南县隶属沂蒙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以前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由于存在一些错误的饮食观念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小学生中至少有30%的儿童存在着营养问题[1,2],笔者于2003年对全县城乡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坤;王冬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景宁县畲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景宁县畲、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乡镇17所学校7~17岁畲族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同等数量的汉族学生进行1∶1的配比分析.采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判定标准.结果营养不良率和超重率畲族女生分别为8.05%和4.93%,汉族女生分别为11.09%和4.28%,均高于畲族男生的6.55%,2.14%及汉族男生的8.96%和2.41%(P<0.01);畲族小学生高于畲族中学生,汉族学生则相反.肥胖率县城畲族学生为2.92%,高于乡镇畲族学生的1.09%和县城汉族学生的1.68%(P<0.01).结论景宁县畲、汉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同时并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希标;胡思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丹阳市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是评价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丹阳市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于2003年10月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吉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州某高校男生膳食状况及尿粪黄曲霉毒素代谢物含量

    目的了解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探讨日常饮食习惯与尿粪黄曲霉毒素代谢物(AFM1)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健康男性在校大学生300名,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测量、肝功能及HBsAg检测,并收集尿液、粪便测定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含量.结果调查对象的膳食摄入基本合理,但奶类摄入明显不足.尿黄曲霉毒素代谢物(AFM1)阳性率为47%,尿AFM1水平与进食种类无明显相关关系.HBsAg阳性组粪便黄曲霉毒素Q1(AFQ1)和AFM1含量显著高于HBsAg阴性组.结论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良好;膳食结构基本合理,但需增加奶类摄入.

    作者:马静;刘静;朱惠莲;夏颖;唐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黄冈市部分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为了解黄冈市市属中小学学生贫血状况及血红蛋白(Hb)含量,以便为今后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年对黄冈市市属3所学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百万;余学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回族中小学生95名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含量

    目的检测北方地区健康回族中小学生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浓度,评价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法用EDTA-Na2抗凝法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对95名中小学生进行检测.结果小学生血浆MBL的含量为(3.259±2.550)mg/L,中学生为(4.192±2.554)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1,P>0.05);女生血浆MBL的含量为(3.433±2.567)mg/L,男生为(3.850±2.567)mg/L,女生略低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05).结论血浆MBL含量在北方地区男女中小学生中处于相对一致的水平.

    作者:李萍;贾天军;韩瑞;石万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连市2003年高考学生血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中生血压状况,探讨超重、学习压力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分析大连市2003年高考学生体检资料中血压相关数据.结果各类型血压升高检出率均高于同类报道,且不同性别及不同类型学校学生间差异有显著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偏高占4.51%,收缩压偏高占6.71%,舒张压升高占16.33%.结论血压升高已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学习压力与肥胖在血压升高中的独立危险作用日渐突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应纳入中学生保健日程.

    作者:隋承锋;关晓鸥;张晓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玉林师范学院学生2000年与1991年身体发育状况比较

    为了探讨玉林师范学院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状况和特点,笔者对该校1991年和2000年2次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以进一步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便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蒙祖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卫生工作亟待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同学院本身资金紧缺、教学资源的存量不足和增量较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其中卫生工作存在的矛盾尤为突出,亟待改革.

    作者:王天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南通市学校食堂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结果分析

    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我国食品卫生监管理念的一次重大更新.其总体目标是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科学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鼓励企业自律,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笔者于2003年3月起在学校食堂试点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现就近1年来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卞力锋;周颖;施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荆门市学校桶装纯净水整改前后卫生状况比较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荆门市城区各学校也安装了桶装纯净水饮水机.为进一步规范桶装饮用纯净水市场,提高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质量,保障广大师生的饮水卫生,2003年5月,笔者对荆门市27所学校的纯净水饮水机冷水口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并进行了卫生整改,现将整改前后,桶装纯净水的卫生状况比较如下.

    作者:陈天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学习和生活之路.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当人们沉侵于全新的数字化网络世界时,还面临着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之一.

    作者:林琴;徐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这是常见,但也是不易察觉和被识别的心理障碍.其病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患者越来越多,社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大约为1.8%~7.8%[1].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为8.3%[2].

    作者:龚银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学生医疗保险情况分析

    参加医疗保险是弥补当事人遭受意外伤害、疾病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1].为确保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生活、实习、社会实践等)发生意外伤害、大病住院医疗费的支付,降低个人、家庭和学校的风险,浙江师范大学多年来都积极宣传、鼓励新生自愿申请、学校代办大学生系列保险,学生参保率逐年提高,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笔者调查统计和分析了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学生意外伤害、大病住院和保险公司理赔情况.

    作者:周曼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认识与思考

    因为各种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得以全面发展,从而促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道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逍遥丸治疗女大学生乳腺增生症33例疗效分析

    青年女性乳腺增生症较为常见,在既往实践中,笔者采用逍遥丸口服治疗女大学生乳腺增长症3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活血祛瘀汤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笔者用中药活血祛瘀汤剂熏洗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62例,起效迅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兰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学卫生员培训方法探索

    培训学生卫生员是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职责,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部分.小学的学生卫生员年龄虽小,但有一份光荣感和乐于为班级集体服务的精神.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学习.

    作者:闫垣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法牵引加穴位注射治疗大学生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其周围由下胫腓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内侧副韧带连接包裹而成.踝关节扭伤是一种运动性损伤疾患.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踝关节的组成关节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使患者在行走时疼痛加剧,甚至出现跛行.若压迫了经络和神经,还会出现足跟、足趾麻木等症状.笔者采用手法牵引加穴位注射治疗大学生踝关节扭伤10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定;陈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踝扭伤54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6年至2003年,采用穴位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踝扭伤患者54例,均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冠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聚肌胞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60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以累及皮肤和神经、沿神经区域出现集簇疱疹并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摸索用聚肌胞肌注联合强的松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在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甘肃省汉族学生2000年视力状况分析

    为了解甘肃省学生视力状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2000年按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实施方案,对甘肃省大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杲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奉化市中小学教师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解奉化市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2003年4~5月该市对8所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面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夏娅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直接涂片法与甘油厚涂片法检查蛔虫卵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与甘油厚涂片法对蛔虫卵的检出效果,为提高肠道寄生虫检出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每份送检标本,同时用直接涂片法与甘油厚涂片法检查蛔虫卵.结果直接涂片法检查蛔虫卵阳性率为7.63%,甘油厚涂片法检查蛔虫卵阳性率为9.16%,甘油厚涂片法检出率高于直接涂片法(χ2=4.29,P<0.05).2种方法检查大学生感染率均低于小学生(P<0.01).结论甘油厚涂片法的蛔虫卵一片检出率高于直接涂片法.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

    目前,艾滋病(AIDS)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AIDS 的病死率极高,虽然国内外不少科学家对AIDS进行了很多研究,但目前尚未研制出治愈AIDS的特效药物和有效的疫苗.众所周知,AIDS传播与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的.只要远离致病的危险因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作者:马迎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