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脑力负荷前后肥胖青少年划消试验及视觉追踪测验完成速度、正确率的变化,探讨肥胖青少年注意能力的特点.方法对选取的250名研究对象进行体成分测定,以体脂百分比作为划分肥胖的标准,共选取肥胖及对照82对.以瑞文标准推理测试、韦氏智力量表中部分项目测试60~70min作为脑力作业负荷,负荷前、后分别进行划消试验和视觉追踪测验,统计划消试验的阅读速度、错误率、脑力工作能力指数(IMC),统计视觉追踪试验的完成时间及正确数,分析脑力作业负荷对肥胖组和对照组各指标的影响及2组间的差异,分析肥胖青少年注意能力的特点.结果脑力作业负荷后,肥胖组划消试验阅读速度、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明显下降,错误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视觉追踪测验完成时间显著增加;而对照组划消试验阅读速度、IMC、视觉追踪测验的正确数在脑力负荷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力作业负荷后,肥胖组阅读速度、IMC均低于对照组,错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追踪测验完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相比于正常青少年,肥胖青少年在同样强度的脑力负荷后,注意能力下降明显.
作者:孙莹;陶芳标;黄锟;叶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情感表达、自动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167名工科大学生采用情感表达量表(TAS-20)、自动思维(AT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调查.结果自动思维对睡眠指数有直接正向影响作用,情感表达通过自动思维对睡眠指数存在间接正向作用.结论提高大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克服消极自动思维,可以有效改变大学生的睡眠状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张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儿童多动症(ADH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教师问卷对1 502名6~11岁儿童进行ADHD筛查,共筛查出74例具有多动倾向的儿童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年级和智力水平相同的74例作为对照组.对ADHD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DHD的患病率为4.93%.其中男生患病率为7.76%,女生患病率为1.92%,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关系不良和教养方式不当(P<0.05)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及父母关系与ADH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迪;陈容;顾国家;王容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节选的家庭环境量表对257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查.结果小学生的某些个性因子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下,小学生个性因子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其个性密切相关,而个性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结论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及社交焦虑存在相关关系,小学教育应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健全的人格,同时家长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作者:陈莉;付春江;李文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护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潍坊医学院护理系女生272名,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试,利用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第1,2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被试的第1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449 0;而前2对典型变量累积贡献率达0.76.在第1对典型变量中,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神经症状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人际关系载荷大;在第2对典型变量中,抑郁症状与丧失、人际关系载荷大.高护女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神经症状与学习压力、健康适应、人际关系的正相关以及抑郁症状与丧失、人际关系的正相关.结论高护女生面临的应激生活事件对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神经症状的产生有明显影响,而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是主要因素.
作者:王雁;梁虹;原福娟;张春燕;张欣;孙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6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接受体育教学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接受体育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等院校应开设正规的体育教学,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崔海明;王建忠;李秀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福建省712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使用SPSS¨.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6.01%的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男生,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的矛盾性、亲密度和娱乐性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结论改善家庭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东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师范类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探索切实可行的师范类院校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多种形式对师范类院校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对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东红;叶利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及性观念状况,以便正确引导和调节大学生的性行为.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在全国9所高校分层整群抽取大学生1 638余名,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用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男大学生在性行为、手淫、性幻想和性压抑方面报告率显著高于女生;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手淫、性幻想和性压抑感方面报告率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在性交行为、手淫、边缘性行为和性压抑感等报告率随年级显著升高;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对同性恋认同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需加强引导和调节.
作者:胥兴春;刘电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艾滋病正以更加严峻的现实向人类提出挑战,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普及和公众预防意识的增强则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手段.只有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才能使更多的人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为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的态度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笔者对北京、天津、河北的5所高校大学生4075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吴杰;王岩;张雅丽;张晓伟;陈海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对青少年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对预防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笔者于2002年3~6月对兰州市23所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为促进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折惠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据福建省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为50.19%,龋均为1.09,软垢指数为3.75,6个区段牙周均健康的人数仅为2.77%,需要口腔卫生教育的为97.19%[1,2].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知、信、行)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学校的领导,他们的口腔健康知、信、行直接影响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校长对口腔健康教育的知识、信念、行为及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现状,为中小学校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卢友光;杨闽红;闫福华;张海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现状,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3~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四至六年级、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8 22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每天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依次为95.0%,98.9%和97.8%,大部分学生在家里吃饭.早上7:00前吃早餐为多,占58.0%;在1周的饮食中有15.5%的学生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等甜品1次以上,有56.1%的学生每天喝牛奶或相同量的奶制品少于1杯(约200 mL),20.9%的学生每天喝含糖碳酸饮料1次以上,有34.5%的学生每天吃蔬菜少于1次,有少部分学生每天吃油炸、腌熏食物1次以上;大多数学生有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有38.3%的学生在调查前1周内光顾过街边小摊.结论中小学生是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预防的重点人群.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矫正不良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
作者:周志衡;王家骥;李亮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合肥市部分中学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情况,为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的初二年级学生726名和高二年级学生2 09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二组学生对于烟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知晓率高于初二组;2组获取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途径差异有显著性;高二组认为吸烟不是不良习惯的比例(7.10%)高于初二组(4.97%);高二组希望社会开展戒烟运动的比例(76.58%)低于初二组(84.83%);高二组尝试吸烟率(20.49%)高于初二组(15.72%).结论应针对不同年级中学生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手段.
作者:许娴;叶冬青;朱继民;姚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青春期健康知、信、行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同伴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学生1 7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与青春期相关的知识正确率在80%以上,但对手淫看法正确的学生只有48.22%;90%以上赞成大学期间谈恋爱,85.96%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有51.72%的学生认为可以考虑恋爱对象提出的性行为要求;性行为的报告率为13.91%,男生明显多于女生(x2=56.65,P=0.000),港澳台生源明显多于广东和内地生源(x2=54.14,P=0 000);75%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其所需教育内容依次为异性交往技巧(94.14%),恋爱、婚姻与家庭(82.72%),性病、艾滋病的防治(72.49%),性心理障碍(71.37%)以及生殖生理(62.01%)等.结论虽然该校大学生对青春健康知识掌握较好,但与之相比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还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
作者:范存欣;马绍斌;李新平;罗石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青岛市初中生的吸烟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初中生897名进行间卷调查.结果初中男生尝试吸烟率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男女生吸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男生中,学习成绩、每周可以自由支配的零用钱、对吸烟行为的认识、拒绝别人递的烟是否礼貌、给来自己家的客人递烟是否是一种礼节、是否应该严格执行青岛市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是否喜欢与吸烟的人呆在一起、在100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每月至少吸烟1次的人数、好友中有多少人至少每月吸1次烟等是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女生中,家里吸烟的准则、拒绝别人递的烟是否礼貌、在100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每月至少吸烟1次的人数、好友中有多少人至少每月吸1次烟等是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干预初中生吸烟行为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全方位入手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段海平;逄增昌;赵仲堂;李泽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为促进消除碘缺乏病(IDD)项目的深入开展,建立消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对1 102名小学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IDD知识调查、甲状腺触诊检查,并整群抽取124名小学生的尿样及家中食盐,进行尿碘和盐碘碘含量测定.结果23.96%的小学生听说过碘缺乏病,其知识知晓率为26.53%,54.08%的小学生不知道碘盐与非碘盐的识别特征;17.42%的家庭食用碘盐方法错误;触诊甲状腺肿大率为14.88%;44.65%的小学生认为家长会听自己的宣传;94.48%的家庭听了孩子的宣传后会照宣传内容去做.结论提高缺碘地区小学生预防碘缺乏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家庭碘盐的正确食用,是提高居民对IDD防治效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作者:石磊;郑合明;陈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2004年6月10日,邯郸市某幼儿园相继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幼儿,共有153名幼儿和2名职工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认定该起事件是由食物引起的福氏X变种志贺菌痢疾爆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艳霞;李燕霞;邓健;果丽平;岳红卫;卢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胃肠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广州市4所大学1 2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胃肠道健康得分(4.52±3.90)分,女生得分高于男生;11.6%的大学生胃肠道健康状况较差;文史类学生得分高于医学类学生,其他专业学生得分差异无显著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不按时就餐、暴饮暴食、吃饭时生闷气等12项是影响大学生胃肠道健康的因素.结论大学生胃肠道健康仍存在一定问题,常与行为、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王声湧 刊期: 2005年第09期
2003年8月27日,河北省唐山市某县一所高中学校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学生,先后共有69名学生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道如下.
作者:米涵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膝、踝关节除了弯曲、伸直功能之外还具有滑动、摆动和旋转等功能,因而膝、踝关节创伤较为常见.为了解体育系学生膝、踝关节运动创伤的发生规律及原因,笔者对怀化学院体育系2001,2002级大学生中112例运动创伤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学好;孙军;谭红;彭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河南省周口市属缺碘地区,1995年以来,由于全民普食碘盐,1997年该市监测结果显示,碘盐、儿童甲状腺肿大检出率和尿碘水平3项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并于2000年通过了碘缺乏病防治达标验收.近几年来,各地先后报道了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甲状腺病的发生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对碘摄入量敏感的群体,儿童甲状腺病的发病是否与成人一样,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新庄;马占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不良、肥胖、贫血、龋齿、视力低下等常见病直接影响着儿童少年的健康.为了解新疆喀什农三师城区小学生和农牧团场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常见病患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农三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11月对其进行了预防性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少新;唐艳;陈戈;杨宗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掌握宾川县中小学生常见病现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依照<全国学生体质检测实施细则>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抽取的26 993名中小学生进行常见病监测.结果在受检的26 993名学生中,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为28.74%;其次依次为视力不良(24.90%)、营养过剩(6.12%)、贫血(5.46%)、沙眼(5.21%)、恒牙龋(4.39%).结论宾川县中小学生常见病现况依然严峻,需教育、卫生等部门协调互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
作者:贺昕;杨汝涛;吴红芬;杨继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高中生消化道酵母菌的带菌情况与差异,为开展相关治疗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州民族中学生268名,采集粪便标本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后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中生酵母菌带菌率为35.1%,彝族学生带菌率低于其他民族学生,且彝族和汉族、白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民族中学生酵母菌带菌率差异存在显著性,特别是彝族和汉族、白族之间,可能与彝族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关.
作者:沈合春;周爱玲;陈春曼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每年一度的学生军训保健工作,大限度地降低伤病率,笔者特对2003年8月大兴区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军训期间发生的伤病情况予以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近年来,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其发病人数多,涉及面广,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42起,中毒8 867人,死亡122人,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中毒起数的17.65%,占中毒人数的27.78%.因此,对各类学校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有效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发生,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兆勇;唐振柱;黄林;杨娟;方志峰;黄立嵘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钦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以便为有效防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1994~2003年儿童少年乙脑疫情资料及爆发流行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 a来,钦州市儿童少年乙脑共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4/10万.1999年发生爆发流行,发病265例,发病率为24.09/10万,其余年份呈散发状态;男性病例多于女性,集中在农村的学龄前散居儿童,流行年和散发年均以每年6月为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将接种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是降低乙脑发病的一项有力措施.
作者:庞耀;黄莹莹;黄秀清;傅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与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体格检查对吉林市2所小学354名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单纯性肥胖学生43名,同时选出与肥胖儿童同班、同性别、身高相差在3 cm内,出生年月相差在3个月内,而身高标准体重为正常的学生43名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父母至少一方肥胖者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的饮食行为问题有:进食速度快,睡前进食,看电视时进食等;运动行为问题有:看电视时间长,每天运动时间少,不喜欢体育运动等.在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中肥胖组发中铬、铅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有关,防治肥胖应从改变不良的饮食和运动行为着手.
作者:姜秀梅;赖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宁德市畲、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宁德市7所中小学校畲、汉族学生10260名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宁德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1.03%,营养过剩率为8.65%.汉族学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畲族学生.畲族男、女生营养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汉族男生营养不良率低于女生,而营养过剩率高于女生.城区学生营养不良率低于乡镇,营养过剩率则高于乡镇;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营养过剩率则相反.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膳食指导,推广营养配餐,城市普及饮用奶、农村推广饮用豆奶等综合方法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薛朝红;邱丛;黄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小学生体重指数(BMI)及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长期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985,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东省资料,根据7~18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分别计算男、女生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男生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多个年龄组显著高于女生.7~18岁男女生BMI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年龄组间BMI差值并非均匀一致;总体来看,1995年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1985年,而2000年高于1995年.结论BMI均值、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山东省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并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作者:毕振旺;季成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青岛市儿童40a来生长的长期变化规律,探讨经济发展与生长的长期变化关系.方法将青岛市不同年代7~12岁儿童身高、体重与主要经济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1962~2002年的40a间,青岛市7~12岁儿童身高平均增长17.46cm(男)和16.30 cm(女),体重平均增长13.89kg(男)和11.67kg(女);不同年代各经济指标经对数转换后,与儿童身高、体重呈明显的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儿童生长的长期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
作者:张迎修;李泽民;刘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血脂水平的关系,为儿童期肥胖及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966名不同营养状况的初三年级学生进行体检和血脂检测.结果随BMI及WHR增高,血清TC,TG和LDL-C水平呈增高趋势,不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青少年WHR与TC,TG和LDL-C的相关系数大于BMI与其的相关系数.结论青少年血脂水平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升高,WHR可能比BMI更能反映超重及肥胖青少年血脂状况.
作者:尹遵栋;马军;徐轶群;潘永平;高爱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为探讨影响贫困农村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湖北省浠水县6所小学6~9岁学龄儿童789名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与1992年湖北省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比较,儿童的身高平均增长了3~7 c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体重平均增加了1 kg,其中仅9岁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指数(BMI)仅在9岁年龄组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9.8%,男(41.3%)高于女(37.2%),也高于1992年湖北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24.6%).儿童的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26,0.35,P值均<0.01).结论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仍不理想,应加大营养监测和干预工作的力度.
作者:张春莲;汪春红;易国勤;华立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为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同时也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杭州第十四中学1997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俞霁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浙江大学校医院创建于1958年.4校合并成立新浙大后,校医院现设有本部医院及下属4个分院,床位150张,工作人员230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45人.浙大校医院于1997年经浙江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乙等医院和省级文明医院,2001年被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评定为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作者:李英奇;王小英;陈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汕头市城区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情况,提出解决当前健康教育课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汕头市城区234所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的开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汕头市健康教育课得到普及推广,但近2 a来健康教育课在课程设置、课时、师资、教材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困难,仅有36.57%的小学和15.25%的中学开设<卫生与健康>课,大部分学校转为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影响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应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学、教材改革,以提高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作者:陈泽华;钟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院校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创了具有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在高校开展食堂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高校食堂,是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高校稳定和教学、科研以及各方面能否得到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者:杨辉明;陆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于2003年9月对上海市宝山区167所学校的卫生室器械、饮水机龙头及餐具进行采样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飞娅;杨卓敏;阙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学校是广大儿童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学习和生活环境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为了解天津市1990年后各类新、改、扩建学校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02年11月对该市39所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评价.
作者:朱传芳;王文娟;李伟;杨书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并非单纯局限于学校内的学生食堂,还包括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为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笔者于2004年4~5月对武汉市青山区41所中小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摊点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伍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为了解洛阳市学校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探讨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预防控制对策,笔者对洛阳市1995~2004年发生的15起学校食物中毒案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宋现;于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非常多,尤其是国外,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教师压力和其他职业的压力相比,有自身的独特性.
作者:王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钙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机体各种生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钙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钙的摄入、吸收和排泄,以及吸收的钙被用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程度.本文就钙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王晓燕;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为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99名参加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前后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田径选项课教学后,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均优于教学前,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其他选项课教学后,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呈下降趋势,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在选项体育课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作者:董玉福;马锡宏;杨颖飞;张文星;李云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991年我国对15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前10 a相比,患病率增加了25%.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农村居首位,而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
作者:周小英;余红波;周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广西民族学院医院对大学新生体检,每年检出10%左右的新生为HBsAg阳性患者.这些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医院每年专派1名传染科医生和1名护士负责新生乙肝患者的治疗及指导,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王新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高校医疗保健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运行机制改革.有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有采取学校发工资、津贴,自己创收奖金的运营模式;还有保持原有运作不变的模式.笔者现就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改革的相关问题浅谈如下.
作者:徐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检,其中胸部X线透视(以下简称胸透)是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是X线有辐射损伤(尤其对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更加敏感),且胸透的阳性率明显偏低,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健康体检时进行胸透,弊大于利,宜减少甚至取消这个项目.现结合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学生15 a来的体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这一社区人群具有不同的层次特点,具有各自的生活成长背景、广泛的区域来源、活跃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度的群体聚集性质,是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正被逐渐认识,但尚未被充分实践,而在实践中又迫切需要建立实施模式.笔者从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位、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学校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此项工作对个人、学校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的做法及相应工作层面的模式.
作者:张维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剧烈运动后突发昏厥的相关因素,以便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跑步距离、环境温度、运动员能量状况与昏厥发生的关系等方面着手,对1994~2002年间发生运动性昏厥患者118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着跑步距离的增加、环境温度升高、运动员能量不足,昏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运动后昏厥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运动耗能耗氧增加,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回心血量急剧下降,脑部缺血而引起.结论平时应加强锻炼,避免能量不足及高温下剧烈运动.
作者:张衣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β受体功能亢进症(BRUS)是由于β受体功能亢进引起的临床症侯群,约占成人心脏病的10%,易误诊为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病等[1].笔者对1996年10月至2004年10月大学生健康体检时确诊的β受体功能亢进症48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瑞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体育考试和比赛期间,经常会出现拉伤、扭伤、眩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急症.多年来笔者在运动性损伤救护工作中,采用针灸疗法对腓肠肌痉挛、拉伤、扭伤、眩晕甚至晕厥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1996~2004年治疗的68个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许新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之一.现对2002年6月~2004年11月在华东交通大学医院确诊的自发性气胸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晏亦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纸张底色饱和度、色调对主观感觉的影响,为制订学生书本相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色度测定结果对纸张进行分组.选取30名9~10岁学生,用印制于18种底色纸张的课文评估主观感觉.结果舒适度较差的依次为深紫红、深青、宣纸、深绿、中绿,舒适度较好的依次为淡黄、白纸、浅黄、浅橙红.淡黄色为唯一不舒适率为0的试样,白纸不舒适率为11.4%.高、中等饱和度组中,各色调普遍存在较多主观感觉不适,而低饱和度(浅色)组没有.结论饱和度高(深色)对主观感觉会产生不利影响.白纸有一定的不舒适率,若加少许黄色,则舒适度明显提高.宣纸以及高、中等饱和度绿纸的舒适度低.
作者:王智勇;刘启贵;董毅;王光旭;何红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迄今为止,我国艾滋病(AIDS)疫情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传播与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2003年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8万人为艾滋病病人.目前仍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个人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马迎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