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的小组干预模式及干预效果,以便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在医院门诊被诊断为抑郁状态或有抑郁症状的10名青少年组成团体,对其进行8次、持续2个月的小组治疗,治疗前后填写SCL-90,SAS,SDS和小组成员评价表.结果小组治疗后SCL-90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及SAS,SDS分均有显著性降低,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升高,自觉有信心、有能力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结论小组治疗对于青少年抑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
作者:张曼华;张驰;柏晓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具有攻击行为中小学生的人格特征,筛选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人格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湖北省4 010名6~15岁学生进行调查,并对131名有攻击行为的学生采用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学生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3.27%,其中男生为3.72%,女生为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组EPQ问卷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对孩子管教方式不良、居住地社会风气不好、学校风气不好、与同学和邻居的关系不好、高精神质、高神经质.结论有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高精神质、高神经质.攻击行为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
作者:王俊;余毅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8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7 527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广州市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学生类型、健康状况、因病缺勤、吸烟、饮酒、被恐吓或伤害、轻微自伤行为和伤心绝望.结论自杀意念在中小学生中较为常见.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陈薇;李芳健;王家骥;麦锦城;王心旺;李亮昌;方耀华;卡德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咨询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学院20名学生(贫困生12名、非贫困生8名)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都有所下降,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6个症状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RS量表的结果显示贫困生的主观支持得分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咨询是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徐浩岚;游向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培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杭州市30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12%.中小学教师的SCL-90总分与16PF部分因子相关.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某些人格特征的培养和完善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作者:杨建华;边玉芳;蒋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信是人的个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整个个性的健全发展,而自我评价是其表现的一个方面.由于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环境、就业情况、社会舆论等因素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可能使其在自我评价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研究试图分析宝山区职业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自我评价水平和存在的差异及其与家庭情况的相关性,为提高高中学生自信度提出相应措施.
作者:陆丽娜;杨卓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对失眠的临床疗效,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失眠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湖北民族学院患有失眠的大学生中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进行为期1 a的干预,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评估工具,分别在实验前、后对2组睡眠质量进行测查.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后,2组的睡眠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实验组疗效及效果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非常有效,而且可以防止药物依赖和滥用.
作者:谭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self-esteem)是个人在对自己重要性的正面评价基础上产生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1,2],即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它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倾向.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通过培养个体适度的自我价值感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养成的有效手段[3].该调查拟测查重庆市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旨在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龚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509名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医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症状检出率为22.40%和9.03%.不同年级学生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焦虑情绪症状与医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应该对医科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适应环境能力,以防止或降低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作者:翟德春;潘秀丹;韩素玲;牟均;周旭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幼儿教师生存质量满意度、安全感的影响,为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安全感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河北省11所幼儿园437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正式工的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生存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临时工,低工作强度幼儿教师社会关系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工作强度的教师.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工作强度低和较低的正式工环境状况满意度高于临时工,工作强度较高和高的临时工环境状况满意度高于正式工.正式工安全感的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临时工,低工作强度教师安全感总分显著高于较高工作强度教师.结论劳动合同关系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社会关系、满意度和确定控制感,工作强度影响幼儿教师对社会关系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环境状况满意度表现出交互作用.
作者:王艳芝;封文波;王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第3版(WISC-Ⅲ)出版于1991年,是自Wechsler 1946年发表Wechsler Bellevue FormⅡ以来新的一个测验版本,其前身是1974年发表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与WISC-R一样,WISC-Ⅲ仍然是评估儿童智力功能中应用广泛的测验量表之一.它的优点在于强大的功能及在广泛的评估领域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包括神经心理学领域的评估.所有的测验量表都必须不断地进行修订,Wechsler智力测验量表也不例外.其修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测验的得分一直在不断上升,常模需要重新建立,只有修订WISC-R的常模,才能使被试得出更为精确的分数;修订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测验材料及项目上的改变可以使量表更具时代性,更能吸引被试的注意力.同时,编制者还对项目作了分析,对于不好的项目加以改进或替换,从而使测验更趋合理化[1].笔者对WISC-Ⅲ进行简介,以期对国内智力测验工具的编制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作者:李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编制一套适合中国学龄儿童使用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Dyslexia Checklist for Chinese Children),以便为城市学生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汉语阅读障碍诊断工具.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4版(DSM-IV)对阅读障碍的描述和诊断标准,结合儿童阅读障碍临床表现和行为特点,自编<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在武汉市随机抽取896名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检测DCCC的信度与效度.结果 DCCC共包括58个检测条目和8个分量表,各条目因子负荷平均值为0.644,共通性为0.583,因素分析所获8因子模型可解释56.32%的变异,符合汉语阅读障碍的神经语言学层次理论;各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644~0.748之间(P<0.05),Cronbach's α系数平均为0.724.结论 <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设计合理,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符合量表编制要求.
作者:吴汉荣;宋然然;姚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深圳市2所中学1 09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中学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孤独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等,异常者(人次数)的累积百分比达85.59%,男生的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高于女生,而女生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显著高于男生.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王秀萍;吴舒颖;曹金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学生将要担负的职业具有高压力、高风险的性质,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因此,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格外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未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笔者应用有关量表对医学院校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特点及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高等医科院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武文娟;沈继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众多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体验到职业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降低对教学准备的充分性,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为了解辽宁通化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45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邹琴;李文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为预防高中生考试焦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山东省某中学53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依据班主任评定的学习成绩等级分组,分析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 538名高中生中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学习成绩优秀者、一般者和较差者考试焦虑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和理科生与总体结果相似,女生和文科生中学习成绩优秀者、一般者和较差者考试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呈非常显著负相关,即学习成绩越差,考试焦虑的检出率越高(P<0.001);男生和理科生与总体结果相似,女生和文科生有无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中生的考试焦虑问题普遍存在且与学习成绩有关.男生和理科生考试焦虑的发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比女生和文科生密切.
作者:周玮;孟宪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一项基本的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对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心理素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笔者于2004年11月对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其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卫琴;戴长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制干预效果,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农村中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观察组中实施艾滋病防制干预,干预的方法主要运用三维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理念.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调查.结果对照组学生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保持在较低水平;观察组学生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学生信念水平干预前后相当,甚至出现下降;干预组学生信念水平有所提高,但水平仍不高.结论健康干预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但由于时间较短,在信念改变方面的效果尚未完全显示,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郑寿贵;郑海鸥;郑伟;黄礼兰;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私立学校中学生节食情况及节食心理行为,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8所私立学校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1 307名的节食及相关行为心理资料.结果男生中11.5%的人有节食行为,女生中10.8%的人有节食行为.节食行为心理分析发现,学生对自身体重的感觉、女孩越瘦越好的审美心理、节食与健康的关系等对学生是否节食都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要培养中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加强他们对节食危险性的认识.
作者:张德新;柳春红;刁平;龚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职业接触而感染HIV,HBV,HCV和结核杆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威胁医务人员自身健康的严重问题[1].据报道,在美国1981~1993年发现的30多万艾滋病病人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是卫生工作者[2].在2003年春季爆发的SARS疫情中,一线医务人员感染率高达20%以上[3],令医学界和社会各界震惊.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医源性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医务人员的群体中,实习学生可以说是更为脆弱的一群,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在实习期间往往把精力放在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上,相应地忽视了对医院内各种有害因素的防护.笔者通过对即将毕业的医学中专生进行职业接触感染认知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接受职业防护教育的现状和在生产实习中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关职业防护教育规划提供依据.
作者:赫欣;刘红敏;南秋红;潘红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生活质量.笔者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 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董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讨采供血与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623名参加无偿献血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74.41%;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高,但对一些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结论在引导大学生开展无偿献血的同时,有责任做好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工作.
作者:王淑荣;闫皓;杨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河南省5所高校大学生1 6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结果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56项亚健康状态有7项表现的学生占34.38%.其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心理环境等.结论普通高校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多渠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讲座和活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更好就业、适应社会及挑战未来提供保障.
作者:杨现新;刘燕;韩光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防治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宣传教育被公认为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为了解余姚市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现状、认识态度以及开展宣传教育的需求情况,笔者于2001年11月对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贺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在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讨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33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从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293人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同时每校另选2个班级共296人为对照组.在教育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学生艾滋病性病以及性生殖健康知识均分从32.27分上升到39.27分(P<0.01),干预组各方面知识均分均比对照组有大幅提高(P<0.01),干预组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均分也有提高(P<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明显提高重点高中学生有关知识水平,同时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蔡泳;施榕;沈理笑;张劲松;金星明;黄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农村学生及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招远市农村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并实施干预.结果干预前农村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水平较低,缺乏正确的膳食行为,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实施干预后学生及家长膳食营养的知、信、行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论无论是开展膳食营养教育,还是实施干预,都要有针对性.学生良好膳食习惯的形成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营养教育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作者:刘芹德;刘希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及性行为状况,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年9月对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新生中,24.4%知道女性排卵时间,24.9%知道女性容易受孕的时间.学生性知识主要来自报刊和电视.绝大多数被调查大学新生没有婚前性交行为,只有9人(1.2%)报告有过性交行为.结论在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中,应将促使学生继续保持生殖健康、避免可导致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健康行为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陈晶琦;易英;王粉燕;马玉霞;籍红;斯颀;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青浦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2 584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健康危险行为在该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94.3%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种健康危险行为.在各种危险因素中,吸烟率为19.23%,饮酒率为50.08%,有15.02%的学生考虑过自杀.大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职校和中专学生高于高中学生,并有随年级升高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冯秀英;黄耀峰;付玉美;李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4年9月10日至11月30日,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一所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相继发病218例,罹患率为14.0%,未发现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因疫情报告晚、处理不及时以及防制措施未落实,使发病人数不断增多,波及毗邻的3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导致疫情不断扩散和蔓延.现将该起疫情爆发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雷群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9.57%[1],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解综合性大学师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以便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干预,笔者对某综合性大学近5 a本科和硕士新生及2003年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教职工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霞;赵晋湘;杨屿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儿童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症状有鼻塞、流脓涕、头痛等,严重者可影响患儿的学习,使学习成绩下降.笔者于2004年11月对邯郸市小学生2 466名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菊香;裴士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了解学生结核病患病情况,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3年10月8日至12月1日对常山县137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新生进行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谦信;韩成星;陈左霞;付美华;张进;易槐明;曾晓群;韩小芳;段庆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不仅对儿童的体格和智力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预防成年期疾病也有积极的作用.解决好学生的营养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问题[1].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以便为指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该区2001~2004年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尉英;郑晶泉;胡佳;齐慧;毛军;戴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的基础.营养不良与肥胖不但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其危害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上饶市信州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现将上饶市信州区2000~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汪雪芳;汪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了解大连地区高中生营养状况,笔者对大连市某中学1999~2003年高中生5 a营养状况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琳;姜华;张勇;潘善越;王雪峰;王林;刘小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肥胖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为了解承德地区中小学生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笔者于2004年9月~2005年3月对承德市市区和郊区的5所学校4 85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文辉;杜娈英;祁宏亮;李东辉;庞玉玲;马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为了解杭州市第十四中学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笔者于1998~2002年对该学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和营养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反应时与智商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儿童智力开发及更好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3组儿童进行智商及反应时测定.智商测试选用<瑞文测试联合型>(CRT)城市儿童常模,进行集体测试;反应时测试采用计算机反应时测定软件.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视觉简单、视觉复杂、视觉对比和听觉反应时测试中的平均反应时和慢反应时,在3个智商等级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出高智商组反应时快,低智商组反应时慢.结论反应时与儿童智商有关,智商较高儿童比智商较低儿童的反应时快.通过反应时推测儿童智商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白春玉;陈容;张迪;李宏革;穆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1985~2000年蒙古族中小学生机能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1985年与2000年蒙古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选择血压、脉搏、肺活量3项机能指标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和肺活量胸围指数2项派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蒙古族学生体育锻炼及劳动等活动明显不足,心肺功能2000年较1985年明显下降.结论 15 a来,蒙古族学生机能指标中的血压有所下降,脉搏有所上升,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肺活量胸围指数明显下降.机能指标存在明显城乡差异,城市学生心肺功能指标发育优于乡村学生.
作者:赵宏林;佟伟军;李绍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定量评价中小学男生静态姿势控制功能,探讨其发育特点,为制定体育教育促进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人体平衡测试仪,评定98名发育正常的中小学男生,维持静态站立的稳定性.结果中学组6种感觉状态下的平均平衡分以及状态4,6的平衡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组(P<0.01),2个小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组在状态2,3,5中的平衡分仅高于低年级小学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中男生静态姿势控制功能高于小学男生,不同年级小学生之间能力相当;用于维持姿势稳定的视觉系统的代偿功能和前庭系统的整合功能到初中才获得显著提高.
作者:任园春;王玉凤;于立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高运动素质和低运动素质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凡速度、爆发力、肌耐力、耐力跑和身体柔韧性均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均值为高运动素质,均低于同性别、同年龄组均值为低运动素质.对7~18岁高运动素质和低运动素质青少年进行筛检,比较高运动素质和低运动素质组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水平.结果高运动素质青少年检出率男生为10.76%,女生为12.59%;低运动素质检出率男生为10.48%,女生为6.40%.高运动素质青少年体重、胸围、BMI显著低于低运动素质组,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高于低运动素质组;低运动素质组肥胖和超重检出率显著高于高运动素质组.结论高运动素质和低运动素质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别,肥胖和超重是造成运动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迎修;孙大永;张爱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成分测定、体质测试等方法,对山东省1 287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8~2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男、女大学生18和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中,高体脂学生的体质状况及运动能力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高体脂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戴瑞美;刘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集中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搞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对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为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笔者在2005年春季学校开学前及中、高考前对本溪地区54所学校食堂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儿童出生后9~12个月以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迅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在3~8岁期间出现低值,接下来BMI发生第2次增长,这种BMI 2次增长的现象称为脂肪重积聚(adiposity rebound,AR).近年来,AR发生时的平均年龄减小, AR出现较早(5岁之前)与儿童后期以及成人期较高的BMI相关,对后期肥胖、青春期发育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是成人期肥胖潜在危险的预测指标之一[1-4].AR较早发生容易引发健康问题[5],并且随着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脂含量的增加,这些健康问题的聚集现象也不断增加[6].近10 a来,儿童肥胖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呈现迅猛上升的趋势,预示着巨大健康隐患[7].因此,研究者对于AR也越来越关注,希望能利用AR早期识别肥胖倾向,以尽早采取措施控制或缓解肥胖流行的严峻趋势.目前对于AR提前发生的相关机制及其对肥胖和青春期发育异常等健康危险的预测作用的认识,还十分有限.
作者:阙敏;张梅;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体育运动的发展,学生各种体育活动日益增多,体育训练中时常发生的一些运动创伤和伤害[1~2],给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造成较大损失.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应引起有关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增强预防观念,加强预防措施,大力开展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医务监督与自我保健的对策研究,尽可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作者:陈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2年9月,笔者对烟台师范学院组织参加山东省大学生蓝球比赛的大学生,运用心电图进行医务监督,以提供运动员科学训练的有效依据.同时与普通大学生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华;史祝梅;李国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低滴度HBsAg血清在入校新生中的分布及其相关HBV五项血清标志物特征,探讨影响低滴度HBsAg血清的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01~2004年入校新生12 280名进行血清HBsAg检测,以中和试验确定HBsAg阳性血清滴度在1∶8和1∶4的构成,并分析其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血清684例.684例HBsAg阳性学生中,HBsAg血清滴度1∶8的120例,占总受检人数的1.00%,占阳性数17.54%;HBsAg血清滴度1∶4的30例,占总受检人数0.24%,占阳性数4.39%.对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得出8种情况,其中以小三阳(HBsAg,抗-HBc和抗-Hbe阳性),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HBsAg和抗-HBc阳性,HBsAg和HBeAg阳性4种结合模式为主.结论低滴度HBsAg血清与高滴度HBsAg血清HBV五项标志物基本模式一致,证明HBsAg血清滴度高低的传染性一致,这类人群更不能忽视,应同时进行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对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张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一种神经症.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大学生人群发病率较高,与学习、生活、情绪、精神、躯体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机理尚未明了.重度患者不仅存在肉体与精神痛苦,而且影响工作、学习、生活.采用综合疗法对385例大学生神经衰弱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李智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近视矫正眼镜的不良配戴习惯对学生近视程度的影响,为指导近视学生合理配戴矫正眼镜和控制近视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寄宿初中2届一年级新生中的189名近视学生,对学生第1学年的近视发展情况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戴近视矫正眼镜和不戴近视矫正眼镜)分.结果受不良戴镜习惯的影响,戴眼镜组学生1 a平均视力下降数明显高于未戴镜组.结论配戴以远视力为标准配制的近视矫正眼镜长时间从事视近作业,对近视的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国;范春竹;赵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相关的行为及对健康促进的需求,为改善教师健康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胶东半岛160所中小学35岁以上的男性体育教师31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耐力水平感觉良好率仅为47.8%,39.4%的人患有1种或几种慢性疾病.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不良行为发生率较高,吸烟、饮酒、心理压力、课时量等因素均与慢性病存在统计学联系.体育教师对健康促进的需求较高.结论应关注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改善其工作条件,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史祝梅;周君华;韩立明;李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3所高校高级职称教师共1 512名,调查其年龄、身高、体重、血清学指标、饮食和行为习惯,B超诊断脂肪肝.结果脂肪肝患病率为35.9%,男性高于女性,40~60岁组男性患病率高,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脂肪肝的患病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向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是该人群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查涛;胡传来;李迎春;肖永康;张宝;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并可能成为21世纪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杀手.近年来,它的快速流行趋势越来越严重,并成为成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的危害因素.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姚兴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膳食诱导肥胖(DIO)及肥胖抵抗(DIO-R)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神经肽Y与肥胖抵抗的关系.方法高脂饮食建立DIO与DIO-R大鼠模型,分别于2周、12周末处死,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的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2周末,DIO大鼠神经肽Y mRNA和蛋白阳性面积分别为(0.563 8±0.100 5),(0.610 9±0.143 4)mm2,高于DIO-R(0.411 5±0.085 1),(0.523 1±0.096 3)mm2和对照组大鼠(0.400 4±0.062 2),(0.445 3±0.157 8)mm2;神经肽Y mRNA和蛋白积分光密度分别为9 025.48±2 192.32,7 786.39±1 423.02,高于DIO-R(7 651.79±2 279.21,5 447.16±3 207.09)和对照组大鼠(6 499.24±2 342.94,5 530.83±841.13).结论神经肽Y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且保持敏感性可能与肥胖抵抗有关.
作者:翟玲玲;姚兴家;赵剑;贾丽红;吴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