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10年3期文献
  • 安徽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及其与父母打工类型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面对面的调查方式,以城乡留守儿童为目标人群,共在安徽省城乡调查941人,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定其抑郁症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15.8%)高于非留守儿童(10.9%),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外出打工是女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抑郁症状较为普遍,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时应考虑到性别差异和父、母的角色.

    作者:杨娅娟;陶芳标;万宇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汉族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为探讨民族地区城市蒙古族、汉族中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建立适合民族区域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基础资料,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周边的乌兰察布市部分初、高中女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徐效清;火忠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某医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医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42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结果 高水平考试焦虑的学生占4.96%;考试焦虑存在年级、专业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呈负相关水平;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反复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作者:邹宗峰;邹宇华;张瑛;胡国华;张东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百色市农村中学教师自评健康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教师自评健康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及预防亚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我满意度问卷、睡眠质量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康奈尔健康量表,对百色市465名农村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职业倦怠的个体成就感维度上,汉族教师的得分高于壮族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的其他2个维度以及自我满意度、睡眠质量和自评健康评分在壮汉族教师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X2=73.482,P=0.113,GFI=0.976,AGFI=0.964,RMR=0.031,RMSEA=0.022.自我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对自评健康均有直接效应(标准化估计值分别为0.194,0.430,0.179).结论 提升自我满意度,减少职业倦怠和改善睡眠质量,是减少农村教师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树嵩;郭蕊;梁建成;刘雷;廖建英;李阳;蒙仕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原生家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及特质焦虑问卷.对某大学405名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27.7%的大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显著低于暴力罪犯群体(P<0.01).攻击行为总分及4个因子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P值均<0.01),攻击行为总分及除言语攻击外的3个因子与原生家庭呈正相关(P值均<0.01),攻击行为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方面因子,敌意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方面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原生家庭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因子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特质焦虑、原生家庭及睡眠和饮食情况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作者:郭梅英;魏广东;张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南昌市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对南昌市1 01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16PF量表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人格因素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足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稳定性、自律性、敢为性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 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巢传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分析

    目的 了懈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及对策,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孤独量表(UCLA)对2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孤独量表得分旱正态分布,UCLA得分平均为(42.70±8.54)分.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孤独感高于独生子女(P<0.01);21~23岁大学生孤独感高于18~20岁大学生(P<0.01);医学专业大学生孤独感高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P<0.01);农村大学生孤独感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大学生孤独感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身心健康因子中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孤独感并加强自我调适,学校应加强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指导,家庭应注重家庭亲密度,增加沟通.

    作者:张雪琴;杨丑牛;冯锦清;静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环境及相关因素调查表>,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幼儿园1 154名儿童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检出率为24.96%;不同年龄儿童忽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高(29.88%),4岁组低(20.53%);不同性别儿童忽视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为25.43%,女童为24.37%.与儿童忽视相关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儿童性格、父母周末与孩子一起玩、困难时亲戚朋友帮助情况、母亲的教养态度、父母与幼儿园沟通情况.结论 儿童忽视受家庭和儿童自身因素影响,需要开展宣传教育.

    作者:刘翠霞;蒋秋静;罗西贝;陈光星;张丹妮;向国英;赵雨峰;张晓明;吴倩岚;熊超;张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境外生源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学类高校境外生源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及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医学类高校境外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东省医学类高校410名境内生源以及218名境外生源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境外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低于境内生,港澳生与非港澳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外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年龄、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外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呈正相关,与神经质以及掩饰质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境外生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境外生中港澳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支持、内外向人格以及神经质,非港澳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掩饰质、外向、朋友支持等.结论 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质以及神经质足境外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贝贝;胡红霞;林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的编制与应用评价

    目的 编制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应对效能、求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研究和分析国外相关问卷和预备测试的基础上,选取河南省普通本科学院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同时选取40名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测试,验证求助态度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自编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62~0.803.各个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670~0.794之间,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4个维度模型,该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求助态度、应对效能与求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作者:韩菁;魏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虐待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虐待(child abuse,CA)情况和分布特点,为开展儿童虐待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creening questionnaire of child abuse,SQCA),对广两壮族聚居县区7 702名一~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虐待筛查报告率为31.3%,其中壮族聚居县为31.2%,壮族聚居区为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7,P=0.349);壮族聚居县儿童虐待报告率为县城(33.0%)高于乡村(29.3%)(P=0.002),壮族聚居区则为乡村(37.4%)高于城区(26.0%)(P=0.000);小学生儿童虐待报告率(37.6%)高于初中生(19.2%)(P=0.000);男生(32.8%)高于女生(29.6%)(P=0.036).结论 应通过对家长进行教育干预,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作者:李春灵;蔡秋玲;刘萍;黄智碧;覃玉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云南省某地区艾滋病遗孤儿童行为问题与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9~15岁艾滋遗孤儿章的行为问题现状、健康状况及其关系,为做好遗孤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9~15岁60名艾滋遗孤儿童行为问题、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艾滋遗孤儿童行为问题枪出率为53.3%,其中男童检出率为55.3%,女童检出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5,P=0.694);遗孤儿童生理健康水平得分为(111.55±21.24),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为(97.22±19.47),社会健康水平得分为(86.33±15.03);男、女童行为问题组的SRHMS各项得分普遍低于非行为问题组;男女童行为问题总分对SRHMS各项目(除社会支持)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艾滋病遗孤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学校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作者:赵科;吕静;高长松;田尚松;吕乔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边疆地区汉族哈尼族小学生心理与社会适应行为比较

    焦虑是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之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2].以不同学生群体为对象的研究表明,焦虑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3-6].此外,焦虑或焦虑障碍还与遗传、行为抑制、消极学习经验、应激性生活事件,以及不良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7].适应行为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即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8].研究表明,小学生的适应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就等因素有关[8-9].本研究拟探讨汉族、哈尼族小学生的焦虑、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

    作者:胡发稳;李丽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弹性心理训练改善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实施弹性心理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为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约谈咨询,筛选某农业院校56名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弹性心理训练.比较大学生训练前和训练后UPI、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P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测试结果.结果 在接受弹性心理训练后,SCL-90量表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UPI测试总分昆著降低(P<0.01);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因子得分显著提高(P<0.01),消极应对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1);CD-RISC的3个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结论 弹性心理训练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效果显著.

    作者:曾红;黄文庚;黎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州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改善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化和转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各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PSQI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音乐组、健康课组、综合组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以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健身组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干预组自身比较显示,绝大部分量表干预前后测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作者:陈瑜;张小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疗效,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和网络依赖诊断问卷复诊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份(其中男性28份,女性2份)作回顾性研究.分别做3个月和6个月2次追踪随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经过家庭治疗后,Young网络依赖诊断标准的量表总分、SCL-90靶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Young网络依赖诊断标准的量表分≥5分者在3个月未由30例减少到12例,与入组前相比网络成瘾者比例减少至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个月后减少至10%.结论 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总体上改善有较好效果.

    作者:宫本宏;王晓敏;叶建群;梁晓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海某高校新入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低龄化以及可能面临的学业艰难、就业严峻、自我期望较高等压力使研究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凸现,但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却相对薄弱[1-2],针对性不强.如何针对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显重要.本文通过量表法测查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性别、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分析,探析上海硕士新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作者:周林;严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关系分析

    积极的社会支持会对个体采取健康行为起到鼓励作用,而消极的社会关系可能会使个体通过暴食或吸烟来寻找安慰.Fisher[1]研究发现,持续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成功地戒烟并能防止复吸.Ievers[2]等研究发现,家庭支持而不是朋友支持与饮食相关的行为相联系,父母的行为能对青春前期的孩子产生持续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也是影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如McAuley[3]发现,体育锻炼行为和坚持锻炼自我效能成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在每周投入锻炼越多.本研究意在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社会支挣、自我效能时间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真实反馈.

    作者:闫瑞红;刘磊;张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为大学生时间管理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S)和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CLMS),对某高校5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2个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学习动机量表的2个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内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外生动机与时间监控观、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时间倾向高分组内生动机的得分显著高于时间管理倾向低分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内生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对外生动机具有负向预则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有关.

    作者: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职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高职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河南省某高职院校一、二、三年级学生272名,采用情景宽恕量表和宽恕倾向量表测查高职学生的宽恕水平,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和情绪量表测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在情景宽恕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男生的宽恕倾向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景宽恕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有显著相关(P值均<0.05).宽恕倾向与消极情感、身心症状有显著相关(P值均<0.05).情景宽恕对身心症状、自我和谐和消极情感具有负向预测力,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具有正向预测力.宽恕倾向对消极情感有负向预测力.结论 宽恕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翠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福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区大、中学生4 000名,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中,过去1周每天喝碳酸饮料1次以上者有13.5%,过去1周每天吃甜食1次以卜者有23.7%,偏食率为57.9%,过去30 d进行减肥者有63.8%;过去30 d内骑车违规发生率为46.3%,过去30d内步行违规发生率为6.9%,过去1 a去过非安全场所游泳发生率为7.5%;过去1 a受欺侮发生率为11.9%,安全没保障发生率为8.6%,斗殴发生率为13.9%,孤独发生率为12.6%,学习压力重发生率为21.9%,失眠发生率为9.2%,伤心绝望发生率为11.6%,有意自我伤害发生率为11.2%,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2.0%,自杀计划发生率为7.8%,严重受伤发生率为21.4%;过去30 d目前吸烟率为8.4%,目前饮酒率为32.1%;过去1 a醉酒发生率为14.5%,7.4%的人曾使用过镇静催眠药物;网络成瘾者有51.4%,18.0%的人曾参与赌博;高中和大学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5.1%.被动性行为发生率为2.4%.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各种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差异大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危险行为在福州市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学校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干预,以提高福州市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林馨;周权;刘建;张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9省(自治区、直辖市)30所高校,按照年级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9 124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信度和效度良好的问卷进行匿名自填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传播途径的认知好于非传播途径.大学生对性乱行为的态度比较严厉,而对以恋爱为基础的性行为的态度日趋开放.9.0%的被调查对象发生过性行为,其中男生发生率为13.3%,女生为5.0%.发生过性行为的应答者中,仅有24.8%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10.5%发生过有金钱(物品)交易的性行为(男生12.6%,女生5.1%).男性、年龄增长、月消费水平高、接触色情信息、吸烟、饮酒是对高危行为态度和性行为发生的共同因素.交易性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光顾色情场所(OR=6.806)、本人或性伴人工流产史(OR=5.240)、吸烟(OR 每天>=1.916,DR 有时>=1.850);而保护性因素包括对高危行为的保守态度(OR=0.905)和积极的安全套使用意向(OR=0.907).艾滋病知识、对高危性行为的态度、安全套使用意向、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与安全套的使用行为存在正性关联.结论 大学生存在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的风险.艾滋病教育要关注月消费、接触色情信息、有吸烟或饮酒嗜好以及光顾过色情场所的学生,教育的内容要侧重非传播途径和自我保护技能教育.

    作者:孙昕霙;史宇晖;王培玉;常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吸烟状况及控烟教学活动调查

    目的 了解青岛市中小学校教师吸烟状况及控烟教学开展情况,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12个区(市)的12所中学和12所小学的教学一线教师1 13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岛市中小学校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2.4%,男性教师吸烟率为29.0%;县市(16.5%)明显高于市区(9.3%);61.9%和21.5%的教师所在的学校有完全或部分禁烟的规定,但仍有58.2%有时在上班时吸烟,50.4%有时在学生面前吸烟,60.2%在办公室里吸烟,11.7%在教室吸烟;学校控烟培训力度相对不足,教师仅19.7%接受过关于预防青少年吸烟的专业培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培训为强的影响因子(OR=4.062).结论 应尽快完善学校禁烟它法,开展无烟学校创建,将控烟纳入到教学环节,加强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的控烟培训.

    作者:林永峰;李善鹏;孟冬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长沙市2所中学学生课外锻炼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中学生课外锻炼状况及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促进中学生课外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方法 分层选取长沙市重点及普通中学各1所,共调查学生662名,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结果 有35.50%的中学生处于有意向规律锻炼但无行动阶段,每天课外活动总量在30 min以上者占30.00%;课外体育锻炼阶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所持态度(r=0.40)、经常使用锻炼方式的多少(r=0.35)、拥有积极锻炼的伙伴数目(r=0.27)以及父母日常锻炼状况(r=0.22)等都与课外锻炼所处阶段晕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日常锻炼量偏少.培养锻炼技能、加强对女生锻炼的促进、引入运动兴趣小组等方式是健康锻炼促进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作者:曹佃省;唐语林;汤彬;姜小蕾;谢光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陕西省汉中地区高中性教育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青少年青春期问题也日益显露.调查表明,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生殖健康知识,因而罹患性病、艾滋病的危险较大[1-3].汉中市位于陕西南部,居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地区,受到各方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较多.近年来,当地学生的青春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探索高中性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为今后在当地开展性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8年10月开展了此项调查.

    作者:王磊;王全丽;侯欣;王明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狂犬病知识知晓现状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1].据WHO统计,全球99%的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2].每年亚洲死亡人数约3.5万,其中80%以上病例发生于印度,中国次之.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死亡病例超过2 000例,且有逐年增加趋势[3].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高发人群为农民和青少年[4];在校大、中学生的狂犬病致死病例时有发生[5-7].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本身属于危险的高发人群.因此,在校大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知晓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狂犬病知识现状调查以及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性分析,以提高在校大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率,并通过他们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

    作者:韦翠萍;於学良;周德华;金振宏;吴纪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学校预防中学生超重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以学校为背景的综合干预对中学生体重、运动、健康饮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预防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市1所初中和高中的各2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饮食方面的资料,干预组参加为期3个月的综合课程、健康环境塑造、树立正确身体观和饮食行为反馈等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运动时间(6.2±2.2/6.9±2.6)、饮食习惯(9.8±1.9/12.2±2.1)和健康饮食态度(14.6±2.8/18.3±3.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行为干预使中学生的运动时间更长,饮食习惯更健康并改善了饮食态度.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超重的方法.

    作者:蒋霞霞;潘晨璟;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北京市中学生被动吸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烟草的知信行情况,为开展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辖区内11个区县在校中学生9 11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被动吸烟相关信息.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吸烟率为6.30%,男生高于女生(P<0.01);被动吸烟率为52.74%,女生高于男生(P<0.01).不吸烟的中学生知道吸烟有害、被动吸烟有害、支持公共场所禁烟和未成年人禁烟的分别占96.10%,96.81%,84.28%和9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校附近(200 m内)卖烟、认为吸烟会有更多朋友、父亲吸烟、同伴吸烟等8个因素与中学生被动吸烟有关.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被动吸烟现状较严峻,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采取措施来缓解.

    作者:邓瑛;郭欣;陶立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连大学非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常见疾病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认知状况,为开展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大连大学2 910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的常见疾病认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多数学生对于常见疾病的了解相当有限(P值均<0.05),而且疾病知识结构单一,但91.48%的被调查者表示渴望接受更多的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结论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临床常见疾病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加强常见疾病医学教育.

    作者:陶雅军;温冬青;潘政彧;谭明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少数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 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作者:宋秋实;岛屿;陈思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贵州省黎阳社区家长对儿童被动吸烟认知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黎阳社区家长对儿童被动吸烟的认知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卫生部/WHO控制儿童被动吸烟项目基线调查核心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对黎阳社区所有0~14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71.2%的家长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孩子健康造成严重危害,71.8%的家长教育过孩子要避免被动吸烟.认为家长在避免孩子被动吸烟方面能起主要作用的占66.4%,认同家长应承担避免孩子被动吸烟主要责任的占56.0%.提出过不让他人在孩子面前吸烟要求的家长占33.3%.与家长保护儿童免受被动吸烟能力有关的因素为家长性别、教育程度、能否忍受别人在自己面前吸烟和对被动吸烟危害儿童健康的态度.结论 黎阳社区大部分儿童家长能认识到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但保护儿童免受被动吸烟的能力较差.应采取综合于预措施,增强家长承担避免儿童被动吸烟的责任感,提高其避免儿章被动吸烟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作者:黄雨婷;陈敏;李凌;郭裕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留守和流动儿童伤害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伤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2个县和陕两省1个县共4所中学和13所小学留守儿童1 423人、普通农村儿童2 303人及北京3所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853人(三一九年级)过去1 a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的总伤害发生率为32.4%,男生和女生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38.4%和26.0%,随年级的升高,伤害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常见的伤害种类是跌落伤、烧烫伤和动物伤害.影响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健康状况、学校环境和社区治安状况等.儿童类型对伤害有显著影响,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伤害的发生率(40.5%和33.9%)均显著高于普通农村儿童.结论 伤害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威胁留守和流动儿童的健康.学校和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安全防范措施.

    作者:陈丽;屈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选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3 697人,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9.3%报告经常步行违规,42.1%骑车违规;5.5%曾在非安全场所游泳,5.9%曾在非安全场所滑冰;11.5%报告曾随身携带刀棍等危险品,22.4%曾与他人打架;与跌坠等相关的伤害行为较常见,误服药物、中毒、电器、爆炸伤等相关危险行为有一定发生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结论 中学生是各类伤害相关危险行为高发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樟树市小学生2009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樟树市5所小学1 000名学生,采取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OTZ)查肠道寄生虫卵.结果 共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258人,总感染率为25.8%.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3.4%,1.9%,0.5%,其中蛔虫感染者占检出者的90.7%,为主要感染虫种.5所小学学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4,P<0.05).男生感染率(26.1%)与女生(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结论 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不容忽视,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服药驱虫工作,控制人群感染.

    作者:梅村;刘海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西学龄儿童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分析

    目的 掌握广西学龄儿童中流脑抗体水平和咽部带菌情况,为探讨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4地的学龄人群中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12个班级共367名学生;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血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学龄人群流脑疫苗接种率为60.49%;咽喉部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为5.72%,流脑A群、C群、W135群、Y群抗体保护阳性率分别为87.67%,74.52%,36.61%,42.08%.城镇学龄人群的疫苗接种率、A/C/Y群抗体水平都显著性高于农村学龄人群.结论 广西学龄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对W135和Y群流脑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存在自然感染;农村寄宿学生为高危人群.

    作者:吴兴华;林玫;权怡;方锦嵩;梁大斌;秦卫文;仇小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浙江省2004-2008年学校传染病发生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04-2008年浙江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浙江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3起,其中传染病事件占87.7%,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79.1%);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8.6%.小学报告的事件数多,占66.9%;乡村小学占各类小学报告事件数的82.2%.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罹患率中位数分别为4.1%,5.0%,5.5%,4.7%和4.2%,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7.2,30.1,21.6,25.9和25.2 d.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要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小学,特别是乡村小学.

    作者:邹艳;缪梓萍;余昭;秦淑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江苏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青少年伤害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省5个城市33 826名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江苏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2.6%,男生为15.5%,女生为9.9%,男生伤害的报告率高于女生(X2=230.27,P<0.01);1次伤害的发生率为9.5%,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3.1%.扭伤和跌坠伤是学生常见的受伤原因,骨关节伤和割刺伤是常见的受伤结果.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类型、学校类型、父亲职业、男生吸烟饮酒行为及不良情绪有关.结论 青少年是伤害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潘炜;袁宝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杭州市在校初中生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情况分析

    浙江省政府将乙肝疫苗(HepB)查漏补种工作纳入2007年度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根据文件要求[1],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逐级培训、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于2008年12月完成了对杭州市初中生HepB大规模查漏补种活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利明;许二萍;朱冰;杨洛贤;王骏;张小平;刘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某医学院学生网络成瘾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

    目的 研究医学院学生网络成瘾与肌肉骨骼疾患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的预防和个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北欧肌肉骨骼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医学院8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1%的学生存在轻度网络依赖,5.30%存在明显网络成瘾问题;男生网络成瘾比例高于女生(P=0.000).57.1%的学生1 a内出现过1个及以上部位的肌肉骨骼疾患症状,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肢体的患病率高于左侧(P=0.000).网络成瘾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联分析β=0.958(P=0.000),OR(OR值95%CI)=2.607(1.672~4.065).结论 网络成瘾为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应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出现身心症状.

    作者:王静;曾敬;郭怀兰;刘长俊;王建洲;章顺悦;邓生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山东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学龄前儿童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鲁西南欠发达地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体质状况,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鲁西南地区3~6岁留守儿童402名,非留守儿童398名,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测定.结果 在身体形态方面,3~6岁男性非留守儿童均明显优于留守儿童;3岁女童没有明显差异,4岁、6岁女童均是非留守优于留守,5岁儿童除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机能方面,除5岁非留守男童心率高于留守男童(P<0.05),其余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素质方面,除4~6岁女童立定跳远非留守组高于留守组外,女童其他素质指标和男童素质指标均是留守优于非留守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留守儿童形态指标优于留守儿童.

    作者:高希彬;王秋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西1985-2005年学生体格发育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趋势,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广西1985,1995及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资料,分析不同年代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发育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1985-2005年广西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身高,体重、胸围在20 a间男女生分别增长了4.16 cm,4.33 kg,0.50 cm和3.84 cm,2.62 kg,0.14 xm,前10 a增长的幅度大于后10 a.3项指标的发育水平城市明显优于乡村,但乡村学生身高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城市学生;胸围增长呈减弱趋势,乡村男女学生的15,16,17,18及19~22岁组出现负增长(P值均<0.01).结论 广西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呈现明显的长期增长趋势,但胸围呈减弱趋势.应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改善乡村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及营养状况.

    作者:阮青;范纯;唐振柱;郑安宁;覃志英;刘军;刘玄华;董柏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管理的基本情况,为规范高校疫情报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广州大学城内10所高校医院(医务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其中内科医生传染病知识缺乏,传染病防控意识较为淡薄,部分高校在传染病疫情的发现、上报及处理环节上有待提高.结论 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规范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宣传.

    作者:杨燕君;练桂雄;张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连市高中学校教室CO2体积分数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教室CO2体积分数的可能影响因素,为防控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修订教室通风换气的国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检测大连市10所城市高中60间教室的CO2体积分数,进行教室在坐人数、走廊通风状况、开门窗通风总面积、气象状况4个方面的卫生学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气象条件、教窜在坐人数、开门窗通风总面积对教室CO2体积分数有影响,走廊通风状况没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气象条件、开门窗通风总面积对教室CO2体积分数有影响,教事在坐人数、走廊通风状况没有影响;开门窗通风总面积大是教室空气质量的保护因素,气象条件较差则是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教室通风的4方面可能因素中,开门窗面积和气象条件是主要因素,教室在坐人数是次要因素.

    作者:王智勇;宁时涛;司虹;尹军;安庆玉;袁玉;姚伟;徐小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石家庄市高校宿舍安全状况分析

    大学生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人身、生命、财产安全[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学生结构复杂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生活、居住、学习在一起,学生公寓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这样就为高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作出适当调整以应对新环境.本次调查为反映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宿舍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和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李洪;高玉梅;王晓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湿高热地区427名女生尿路不适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热、高湿环境下某高校尿路不适女生尿液干化学检测、细菌培养与药敏鉴定分析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尿液分析仪、显微镜、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某高校427例尿路不适女生的尿液进行分析.结果 该校427例女生尿液分析干化学法、镜检法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9.02%,44.50%,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8.31%,46.14%.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8.24%,其中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产碱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阳性率为58.25%,10.68%,0.97%,1.94%,13.11%,8.25%,6.80%.结论 高热、高湿环境下女大学生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首选药物为菌必治;尿液干化学及镜检结果、细菌培养结果、临床症状在诊断上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探讨原因.

    作者:谌捷;何俐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学验光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

    眼球没有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0.9称为弱视[1],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弱视类型中占比例高,配镜是矫治此类弱视主要的方法.不论屈光不正的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眼病,只要是采用配戴矫正眼镜时,都要用医学验光的处方原则进行[2].只有通过医学验光,才能发挥大的双眼单视功能.现将医学验光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巧云;戴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20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方案对儿童弱视治疗、护理的效果,为积极治疗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8年7月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门诊收治的各种不同类型弱视患儿200例共330只眼,进行评估和分析;制订相应的综合疗法的护理计划,按要求严格执行.结果 不同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和注视性质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细致化、合理化的综合治疗是弱视治疗的关键,不同特征的患儿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差异.

    作者:廖伟;刘玮娜;苏杭;石云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的变化特点,探讨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2005年沈阳地区7~18岁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对15 600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及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加重(P<0.01);视力不良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结论 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严重,应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采取对策遏制学生视力不良的继续发展.

    作者:陈容;张迪;谭颖惠;顾国家;朱文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太原市2005年与1991年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分析

    龋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重点控制的学生常见病之一.为了解太原市中小学学生龋齿的患病状况,掌握龋齿患病的特点、规律及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利用1991年和2005年太原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市学生的龋病状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朱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健康大学生200名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校健康大学生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的带菌率,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单纯随机抽取某校200名健康大学生,取口腔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特征,形态染色及生化反应综合鉴定致病性球菌.结果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乙型链球菌39株,甲型链球菌61株,肺炎球菌42株,带菌率分别为3.0%,19.5%,30.5%和21.0%.喜爱吃糖者乙型链球菌的携带率高于无此嗜好者(X2=6.291,P=0.012).结论 部分健康大学生口腔中存在致病菌,携带率与某些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作者:戴堂艳;刘加梅;倪兆林;周翔;叶佩佩;玉罕老;白丽;武有聪;郭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某高校不同部门教工职业紧张与自评健康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高校不同部门教工职业紧张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为缓解教工的职业紧张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对云南省某综合大学1 337名在职教工进行职业紧张测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教工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控制了相关因素后,随着工作心理要求和职业紧张的增加,教学部门教工出现不良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行政部门教工出现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风险也增加(P<0.05或P<0.01).而随着工作自主性的增加,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教工出现不良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风险逐渐减低(P<0.05或P<0.01).后勤部门教工的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性和职业紧张与自评健康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职业紧张与高校不同部门教工自评健康状况相关.

    作者:张莉;范琳波;邓昌;王晓萍;赵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整群随机对照设计在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以整群随机试验实现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应用,评价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随机试验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所需样本量.结果 根据组群随机试验方法计算,共需要观察对象为28 500人,以学校为单位,分为38个组群.根据组群的以往发病率、地理位置及性质(小学、中学、高中)分层配对,确定干预组分为19个组群共13 563人,对照组为19个组群共14 143人.对2组各主要混杂因子(学校性质、学生年龄与性别、学校卫生环境等)进行分析,2组之间总体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与可比性.结论 整群随机抽样法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学校干预试验研究,简单易行,能较好地控制组间混杂因子,但所需样本量较大.

    作者:杨进;廖和壮;李永红;唐昌新;马小垒;林玫;董柏青;杨宏徽;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