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CHF-ATA)患者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22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将124例 CHF-ATA 患者分为观察组(OSG)组,102例 CHF 患者分为对照组(CTG),使用 DCG 记录仪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其心房纤颤(AFR)、心房扑动(AFL)、房性心动过速(ATC)和房性期前收缩(PAC)等 ATA 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SG 组124例患者发生 ATA(824.6±108.2)次(与对照组相比,t =9.054,P =0.019),其中 ATC (80.4±25.8)例(与对照组相比,t =8.934,P =0.021),持续时间(25.4±9.7)s,AFL(26.8±7.1)例(与对照组相比,t =9.162,P =0.014),持续时间(13.5±5.8)s,AFR(97.5±51.3)次(与对照组相比,t =9.314,P =0.009),持续时间(70.1±18.5)s,PAC(41.9±14.3)例(与对照组相比,t =8.796,P =0.026),持续时间(34.8±11.2)s;CTG 组102例患者发生 ATA(102.6±59.3)次,其中 ATC(69.5±19.4)例,持续时间(5.7±1.3)s, AFL(8.5±2.6)例,持续时间(2.6±0.9)s,AFR(27.6±12.5)次,持续时间(24.8±10.4)s,PAC(21.5±8.4)例,持续时间(19.6±7.9)s,与 OS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796,P <0.05)。结论 CHF 患者伴发ATA 的可能性较大,对 CHF 患者进行 DCG 检查有助于对于 ATA 进行提前筛查和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猝死概率,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方天慧;戈睿佗;叶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 PCOS 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 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给予氯米芬(CC)进行治疗,B 组给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C 组给予 CC +HMG 治疗,比较三组单卵泡发育率、HCG 日子宫内膜、卵泡情况以及生殖激素水平,记录 OHSS 及妊娠情况。结果三组 HCG 日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5.467、210.223,均 P <0.05),其中 C 组 LH、E2均显著高于A 组和 B 组(均 P <0.05)。三组睾酮(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1.005,P >0.05);三组单卵泡排卵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614,P >0.05),其中单卵泡排卵率 C 组>A 组>B 两组;三组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8.80、6.44、4.63,均 P <0.05);三组 OHSS 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P >0.05),OHSS 发生率 B 组>C 组>A 组。三组临床妊娠率、平均治疗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χ2=6.667、2.567,均 P <0.05),其中临床妊娠率为 C 组>B 组>A 组,平均治疗周期为B 组>A 组>C 组;三组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9、0.424,均 P >0.05)。结论氯米芬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注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效果好,临床妊娠率高,用药周期短,安全性高,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吴丽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对小儿腹泻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益生菌组、蒙脱石组、对照组三组。益生菌组给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蒙脱石组给予蒙脱石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观察三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浓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益生菌组为98.39%,蒙脱石组为96.77%,均显著优于对照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8,P =0.000;χ2=8.432,P =0.018);治疗后,血清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益生菌组为(8.30±2.33)pg/mL、蒙脱石组为(8.54±2.47)pg/mL、对照组为(12.49±3.4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120,P =0.014),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益生菌组为(10.08±5.46)pg/mL、蒙脱石组为(11.24±5.84)pg/mL、对照组为(14.02±5.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4.015,P =0.000);仅有蒙脱石组治疗中出现2例患儿便秘,便秘发生率3.23%,其余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小儿腹泻,其效果与蒙脱石联合灌肠效果具有相似性,能够促进患儿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炎性反应,并且不会产生便秘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琴;严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胃饥饿素(ghrelin)基因 Leu72Met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EH)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 EH 患者210例、体检健康人群22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这些受试者 ghrelin 基因 Leu72Met(408C >A)位点的 SNP,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浆 ghrelin 水平。结果 Ghrelin 基因 Leu72Met 位点存在三种 SNP,基因型(CC、CA、AA)及等位基因(C、A)频率在 EH 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4,P =0.048;χ2=5.866,P =0.015)。在EH 组中,纯和未突变型 CC 者较杂合突变型 CA 和纯合突变型 AA 者具有较低的血浆 ghrelin(t =-8.738,P =0.000;t =-5.103,P =0.000),较高的收缩压(SBP)(t =4.298,P =0.000;t =2.236,P =0.019)和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 =-11.682,P =0.000;t =-7.872,P =0.000),C 碱基携带者具有较低的血浆ghrelin(t =-16.264,P =0.000),较高的 SBP 和舒张压(DBP)(t =3.800,P =0.000;t =11.895,P =0.000),较低的 HDL-C(t =-15.332,P =0.000)和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t =38.401,P =0.000)。结论 Ghrelin基因 Leu72Met 位点 SNP 与 EH 易患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C 碱基突变为 A 可能降低 EH 患病风险。Ghrelin基因 Leu72Met 位点 SNP 与血浆 ghrelin 水平、血压及血脂相关,C 碱基突变为 A 可以升高血浆 ghrelin 水平,降低血压和血脂。
作者:王嵬民;杜馥曼;霍红;田学峰;王亦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喀什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 AMI(包括急性 ST 段抬高性 AMI 和非急性 ST 段抬高性 AMI)住院治疗的汉族患者98例和维吾尔族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维吾尔族 AMI 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与汉族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维吾尔族 AMI 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10±0.36)mmol/L,低于汉族患者的(1.41±0.53)mmol/L(t =6.701,P <0.05);三酰甘油(TG)[(2.21±1.40)mmol/L]高于汉族患者[(1.76±0.77)mmol/L](t =6.393,P <0.05);维吾尔族 AMI 患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汉族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维吾尔族 AMI 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4.02±0.84)g/L]高于汉族患者[(3.69±0.6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420, P =0.004)。维吾尔族 AMI 患者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居多,受累血管中前降支多发,但与汉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3)。汉、维吾尔族 AMI 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冠脉未见明显异常血管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结论维吾尔族患者血脂异常病史者较多,TG 和 FIB 水平高于汉族,HDL-C 水平低于汉族。冠脉未见明显病变者维吾尔族患者较汉族患者少。
作者:买买提艾力·吐尔逊;吾麦尔江·克力木;帕提古丽·阿不都卡迪尔;马丽亚·玉素甫;阿孜姑·毛拉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将64例肝癌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32例为对照组采取 TACE 治疗,观察组32例采取 TACE 联合 RFA 治疗,对比两组肿瘤缩小率、完全坏死率、局部复发率、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3年记录两组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肿瘤缩小率、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0.63%、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3、8.203,均P <0.05),而局部复发率为21.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7,P <0.05);治疗后 AFP 水平为(70.11±6.4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76±10.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33,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8%、71.88%、5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3%、53.13%、31.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77、8.203、8.985,均 P <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7,P >0.05)。结论 TACE 联合 RFA 治疗肝癌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肿瘤坏死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珍;张晓勇;刘海春;宋伟;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孕期宫颈双重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80例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于妊娠15~20周施术,治疗组行宫颈双重环扎,对照组行McDonald 法单线环扎,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宫颈长度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宫颈长度(4.63±0.52)cm,对照组(3.71±0.82)cm,治疗组长于对照组(t =2.106, P <0.05)。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20例(50.0%),早产18例(45.0%)(34~37周12例,28~34周6例),胎儿成活36例(90.0%),孕28周以下难免流产2例(5.0%),未存活,平均分娩孕周35.2周,较术前平均流产孕周延长13.5周,新生儿体质量(3200±200)g;对照组足月分娩14例(35.0%),早产20例(50.0%)(34~37周7例,28~34周13例),胎儿成活33例(82.5%),孕28周以下难免流产4例(10.0%),无流产儿存活,平均分娩孕周33.2周,较术前平均流产孕周延长11.5周,新生儿体质量(2900±300)g。治疗组足月分娩率、胎儿成活率、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 <0.05)。结论孕中期宫颈双重环扎术能够维持有效的宫颈长度,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作者:李全香;杨娜;高艳华;严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 T2DM合并 NAFLD 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AST、ALT、GGT)、OGCT(同步抽血检测空腹及早餐后2 h 血糖、胰岛素)、血脂(TC、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以及1HMRS 扫描图像。结果治疗后两组 ALT、GGT、AST、FPG 及2 h PG 均显著改善(t≥2.35,均 P <0.05),但观察组 ALT、GGT、AST、FPG 及2 h PG 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4.99,均 P <0.05)。治疗后两组 TC、TG、HbAlc、BMI、HOMA-IR 均显著改善(t≥5.63,均 P <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t≥3.90,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脏脂质含量(IHCL)为(10.3±2.9)%,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7.8±4.5)%(t =32.69,P <0.05);治疗后对照组 IHCL 为(18.4±3.5)%,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6.9±4.6)%(t =14.70,P <0.05),但观察组治疗后 IHCL 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 =17.82,P <0.05)。结论西格列汀可显著改善 T2DM合并 NAFLD 患者的血糖、血脂、肝功能,缓和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郑乐群;管子函;卢翔;胡美娅;张特;张炳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并发急性睾丸炎患者外周血睾酮水平,探讨腮腺炎病毒对睾丸功能影响,评价血睾酮在急性睾丸炎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8例腮腺炎病例,其中合并睾丸炎30例、单纯腮腺炎组28例,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例青中年男性为健康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 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睾酮的表达,于治疗的第0、7、14天动态观察血睾酮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和 LSD-t 检验比较各组间血睾酮的表达,并采用 Pearson 法分析血睾酮的表达与睾丸肿大日次数、外周血淀粉酶、中性粒细胞水平、IL-6及 CRP 炎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睾丸炎组血睾酮(1.51±0.26)ng/mL,显著低于单纯腮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F =99.36,P <0.01)。治疗14 d时睾丸炎患者血睾酮(3.53±0.31)ng/mL,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 =13.03,P <0.01),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3,P =0.242)。Pearson 相关分析发现,血睾酮水平与睾丸肿大日次数、IL-6、CRP 呈负相关(r =-0.678,P <0.01;r =-0.528,P =0.000;r =-0.442,P =0.000)。结论腮腺炎病毒可抑制血睾酮分泌,故血睾酮的表达与睾丸的损伤程度有关,临床上可作为判断睾丸炎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春华;管珊;刘晶晶;李庆彦;崔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肛门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产前超声筛查中发现肛门闭锁异常征象的出生儿13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所有胎儿中未探及肛门“靶环征”声像图的有13例,引产、流产或生后均证实为肛门闭锁。2例为单纯闭锁,11例合并其他畸形及异常,8例出现了肠管扩张,3例肠管内可见强回声的胎粪。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能检出胎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但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胎儿肛门闭锁的产前诊断率仍然很低。
作者:郭金强;李欠娇;王福明;罗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三种腔镜手术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18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分别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对比三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MPCNL 组、URL 组、RLU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依次分别为100.00%、85.19%、100.00%,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6.35±16.20)min、(46.26±15.30)min、(89.20±19.60)min,血红蛋白下降数值分别为(22.24±8.63)g/L、(4.15±1.89)g/L、(10.68±4.55)g/L,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32%、79.59%、100.00%,住院天数分别为(8.56±2.13)d、(6.58±1.76)d、(9.79±2.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36.916、27.629,均 P <0.05)。结论MPCNL、RLU 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推荐首选 MPCNL,部分病例可尝试URL。
作者:苗发陈;任庆芹;杨志国;张鲁东;王站成;黄诗桥;刘仍新;马勇;张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4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法,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2Gy/次,每天1次,5次/周,共60 Gy/6周;化疗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给药,休息1周,共2个周期。结果34例患者经治疗后复查随访,其中总有效率88.2%(30/3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1%(24/34)、47.0%(16/34)和26.5%(9/34),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等,程度基本控制在1~2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中晚期贲门癌经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明显控制病情进展,症状明显改善,生存率理想,且不良反应可控制在耐受范围。
作者:王晋军;栗建军;杨婧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10例 STBI 患者选为研究病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55例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观察组55例采取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4.55%,较对照组的56.36%明显提高(χ2=7.65,P <0.05)。观察组入院第2、3、5、7天时血清 CRP 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t =7.48、8.04、7.34、7.82,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30 d 时全血高切黏度(6.03±0.89)mPa/s、全血低切黏度(3.18±0.19)mPa/s、血浆黏度(1.21±0.18)mPa/s、红细胞比容(37.56±3.23)%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t =8.45、7.54、7.04、8.02,均 P <0.05);且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77、6.69、6.44、7.49,均 P <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 STBI 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 CRP 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许燕凯;吴晋;马少玲;徐声亮;罗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五项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对于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127例胃癌患者和18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胃癌组 CEA(52.9±25.5)ng/mL、CA125(54.2±40.6)U /mL、CA199(42.4±28.8)U /mL、CA724(9.3±6.6)U /mL、AFP(22.6±11.4)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2±1.1)ng/mL、(12.0±6.9)U /mL、(9.5±8.6)U /mL、(2.0±1.1)U /mL、(2.5±1.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006、7.118、6.033、6.683、5.362,均 P <0.05)。联合检测对于胃癌诊断的敏感性(88.2%)高于 CEA(63.8%)、CA125(59.1%)、CA199(41.7%)、CA724(37.0%)和 AFP (46.5%)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733、27.754、60.209、71.046、50.270,均 P <0.05);联合检测对于胃癌诊断的特异性(90.3%)高于 CA125单独检测的特异性(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7,P <0.05),却低于 CA724单独检测的特异性(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2,P <0.05)。结论血清 CEA、CA125、CA199、CA724和 AFP 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戈惠丽;陈雪娟;朱艳;沈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医院女性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方法从温州市区精神专科医院随机选取女性医护人员100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 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并分析睡眠质量及职业倦怠感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精神科女性医护人员去人格化维度得分(10.84±4.75)分,高于 Maslach 常模的(7.12±5.22)分;情感衰竭得分(14.44±6.38)分,低成就感维度得分(15.07±6.89)分,低于 Maslach 常模的情感衰竭得分(22.19±9.53)分及低成就感维度得分(36.54±7.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2.15、7.84、-31.15,均 P <0.01)。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与 PQSI 的7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性,低成就感与 PQSI 总分及7个维度呈负相关。结论温州市精神专科医院女性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较一般人群明显,与睡眠质量存在相关性,且职业倦怠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改善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途径之一。
作者:朱文标;陈策;杨亚芳;王蕾;张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螺旋 CT 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分别使用 X 线平片及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诊断,对比两组骨折分型等诊断结果。结果经确诊50例患者Ⅰ型14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7例、Ⅴ型5例、Ⅵ型8例,CT 三维重建全部诊断出,准确率100.00%,X 线诊断明确41例,诊断准确率为82.00%,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7,P =0.000);所有患者术后未检测出明显伪影,对线良好,骨折线模糊,并在骨折端可见骨痂形成,手术结局良好。结论螺旋 CT 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准确率高,通过清晰直观的展示患者骨折解剖形态特点提高了修复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方方;金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 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艹卓治疗。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 的 BP、H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RP 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该时间段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 CRP 水平分别为(40.1±7.4)mg/L、(41.7±8.8)mg/L,NT-proBNP 水平分别为(501.8±56.5)ng/L、(445.7±50.6)ng/L,两者较术前均明显升高(t =5.684,P <0.05)。术后24 h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CRP、NT-proBNP 分别为(73.1±6.2)mmHg、(121.7±15.8)mmHg、(68.1±7.9)次/min、(24.8±3.7)mg/L、(201.7±20.6)ng/L,与对照组的(85.6±9.3)mmHg、(134.3±17.4)mmHg、(77.5±9.2)次/min、(36.5±7.9)mg/L、(481.5±48.2)ng/L 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且一直保持到术后48 h(F =7.281、8.097、6.945、7.682、6.517,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分别为(1.5±0.9)次/月、(2.9±0.7)次/月均比治疗前的(8.3±2.6)次/月、(8.2±2.4)次/月有所减少,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程度更加显著(t =7.584,P <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4.84%,与对照组的9.26%相比明显降低(χ2=6.942,P <0.05)。结论 PCI 术后给予地尔硫艹卓,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俊强;陈进进;孟立军;张林猛;王汝意;王炳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并评估对炎性因子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 COPD 稳定期患者124例,根据入院编号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 FEV1/FVC 指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 FEV、FEV1和FEV1/FVC(%)分别为(1.79±0.36)L、(1.24±0.29)L 和(67.74±1.78)%,均高于对照组的(1.68±0.31)L、(1.03±0.25)L 和(62.91±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64、9.28、9.60,均 P <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 hs-CRP 和 TNF-α分别为(6.10±0.38)mg/L 和(6.12±0.42)ng/m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54±0.09)μg/L 和(8.29±0.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2.51、9.24,均 P <0.05)。结论应用噻托溴铵治疗 COPD 稳定期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下调炎性因子水平,对稳定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旭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病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3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13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比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85%,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P <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FVC(3.98±0.66)L、FEV1(3.07±0.29)L、PEF(3.58±0.42)L/min,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99、8.53、8.27、6.88、7.12、6.73,均P <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CD +3(69.74±3.21)%、CD +4(42.95±4.76)%、CD +4/CD +8(1.38±0.44)%,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CD +8(24.10±2.96)%,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43、7.55、7.54、7.51、6.74、6.55,均 P <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高金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44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88±1.04)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4.19±2.15)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5.86±2.47)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1.08±3.9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601、12.949,均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6.71±1.64)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48±0.5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4.58±2.43)分;对照组住院时间(23.86±2.96)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26±1.1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88.17±5.8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928、12.093、8.561,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 <0.05)。结论对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心理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宣琴丽;方碧兰;庾莉萍;王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针灸点刺放血、闪罐结合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102例咳嗽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雾化吸入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对照组的方法基础上加用针灸点刺放血、闪罐结合超短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4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治愈率65.3%,总有效率98.0%,无效率1.9%;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好转23例,无效9例,治愈率36.0%,总有效率82.0%,无效率18.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 <0.05)。结论采用针灸点刺放血、闪罐结合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咳嗽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间歇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喘息婴幼儿喘息发作的改善作用及对复发的影响,评估其身高和体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喘息患儿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9例,治疗组每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症状即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患儿严重喘息发作例数和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例数,评估1年内喘息复发次数及身高、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严重喘息发作例数和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例数为1例(1.50%)和3例(4.35%),均低于对照组的8例(11.59%)和11例(1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1、9.03,均 P <0.05)。治疗组患儿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为(2.39±0.41)次,低于对照组的(4.56±0.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06,P <0.05)。两组患者患儿1年后身高和体质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5、1.18,均 P >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间歇雾化吸入治疗对婴幼儿喘息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喘息发作,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降低复发率,对婴幼儿身高体质量发育无影响。
作者:魏利锋;李精华;褚锋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青岛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中2015年1~12月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注射用血塞通(冻干)2015年的不良反应/事件共123例,其中一般90例,新的12例,严重的21例;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中老年人群报告数较多;不合理用药占总报告数的45.53%;基层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不合理用药是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应规范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的使用,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晶晶;甄文华;姜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 K1辅助治疗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痉挛性咳嗽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7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呼吸道支持、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 K1治疗,比较两组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2±1.33)d、(9.52±1.84)d,对照组分别为(15.51±2.73)d、(18.71±3.30)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8.310、-16.269,均 P <0.01)。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4.285,P <0.05)。结论维生素 K1对缓解小儿痉挛性咳嗽有明显效果,可缩短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痉挛性咳嗽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国红;高振文;马杰;王迪彬;黄秀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噻托溴铵与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老年人稳定期 COPD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稳定期中重度 COPD 患者84例,采用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采用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联合50μg/250μg 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联合50μg/500μg 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肺功能和运动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 min 步行距离(6 MWD)分别为(51.66±3.96)mmHg、(66.58±4.90)mmHg、(1.39±0.09)L、(2.41±0.09)L、(60.40±4.25)%、(366.01±17.21)m,对照组分别为(46.29±3.38)mmHg、(75.83±5.09)mmHg、(1.59±0.12)L、(2.65±0.10)L、(67.33±4.85)%、(325.69±15.62)m,两组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及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 Pa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684,P <0.001);观察组 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485,P <0.001);观察组 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41,P <0.001);观察组 FVC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561,P <0.001);观察组 FEV1/FVC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64,P <0.001);观察组6 MWD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243,P <0.001)。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1%(χ2=3.896,P =0.048)。结论噻托溴铵联合50μg/500μg 沙美特罗替卡松的综合效果优于噻托溴铵联合50μg/250μg 沙美特罗替卡松。
作者:武瑞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联合体位护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8例待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4例,对照组给予镇痛分娩,观察组联合体位护理干预,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分娩后2 h 出血量分别为(5.41±1.21)h、(0.89±0.17)h、(6.32±1.57)h、(232.75±21.87)mL,对照组分别为(5.32±1.22)h、(0.91±0.18)h、(6.24±1.55)h、(230.96±21.68)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710、1.095、0.491、0.788,均 P >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产妇疼痛评分、子宫复原时间分别为10.33%、(1.43±0.67)分、(22.18±2.63)d,对照组分别为19.02%、(2.89±1.54)分、(29.79±5.41)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t =11.792、17.160,均 P <0.05)。观察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9.27±0.88)分、1.09%、0.00%,对照组分别为(8.03±0.31)分、5.43%、2.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26,χ2=5.513、4.044,均 P <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镇痛联合体位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妇分娩中可以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不干扰产程进展,确保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虞文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定的连续心输出量(CCO)与 Flotrac /Vigileo 监测测定的CCO 进行比较。方法选择36例30~60岁 ASA 1~2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麻醉前行左桡动脉穿刺后连接 Flotrac /Vigileo 系统监测;麻醉诱导插管后将超声探头插入食管,探头位置深度位于食管中段,用经 TEE 监测。分别观察并记录麻醉后、气腹建立前后等时段的心输出量(CO),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方法所测 CO 作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各个时点,经 TEE测定的 CO 与 Flotrac /Vigileo 测定的 CO 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 =0.850,P =0.002)。TEE、Flotrac /Vigileo 两种监测方法下 T2时点的 CO 分别为(3.3±0.2)L/min、(3.2±0.2)L/min,均显著低于基础值(T0)的 CO (5.6±0.3)L/min、(5.4±0.3)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48、2.178,P =0.032,0.029),而其他时点相对应 CO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T =0.102、0.199、0.201、0.124、0.198,PT =0.918、0.887、0.894、0.908、0.898;tF =0.098、0.189、0.214、0.119、0.112,PF =0.953、0.874、0.898、0.913、0.932)。结论经 TEE 监测测定的 CO 与 Flotrac /Vigileo 测定的 CO 之间相关性良好,可以安全高效地运用于术中患者的监测。
作者:张晋峰;郭浩;王治;郭永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专业技能需求进行调查以提高全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方法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个人访谈,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调查,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以大专学历、低职称、中青年为主;2%、22%、26%医生认为“利用卫生信息指导社区工作”“教学能力”“相应科研能力”不属于全科医生专业技能的需求范畴;>30岁、大专及以上、中职及以上人员教学能力和相应科研能力优于20~30岁、中专、初级职称医生(χ2=12.886、1.945、57.473、53.276、30.458、29.141,均 P <0.05)。结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应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视。
作者:潘小炎;王诗意;李秋华;韦艳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分型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2例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通过 Hans 分型法进行分型,包括中心 B 细胞样(GCB)亚型及非 GCB 亚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 bcl-2、bcl-6基因进行检测,并对亚型分型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GCB 亚型28例,构成比为30.43%,非 GCB 型64例,构成比为69.57%。bcl-2基因异常较多发生于 GCB 亚型的淋巴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9,P <0.05),而 bcl-6基因异常在 GCB 亚型及非 GCB 亚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 >0.05)。bcl-2基因易位与 bcl-6基因易位无相关性(r =0.095,P >0.05),bcl-2基因扩增与 bcl-6基因易位显著相关(r =0.750,P <0.01)。免疫表型亚型分类与发病部位无相关性(r =0.174,P >0.05),bcl-2基因表达、bcl-6基因表达与发病部位也无相关性(r =0.205,r =0.188,均 P >0.05)。结论 DLBCL 患者的 GCB 亚型中多出现 bcl-2基因异常,但 bcl-2与bcl-6基因表达的关系尚不明确,且发病部位与分子遗传学可能并无关联。
作者:施红旗;刘庆伟;陈真伟;朱寿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 I ~II 级、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A 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 组),每组各30例。A 组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每侧均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总计40 mL,待效果确切后行全麻诱导;B 组直接进行全麻诱导。两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时、术毕及拔管时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累计用药量,记录拔管时间及术后1、2、3、4 h 患者安静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 组术中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麻醉前 SBP(117.3±9.8)mmHg,切皮时 SBP(134.8±8.5)mmHg、术毕 SBP(123.4±5.1)mmHg、拔管时 SBP(138.7±8.5)mmHg, t =7.39、3.02、9.04,P =0.00;麻醉前 DBP(75.6±6.6)mmHg,切皮时 DBP(86.7±7.6)mmHg、术毕 DBP(80.6±7.8)mmHg、拔管时 DBP(87.4±5.8)mmHg,t =6.04、2.68、7.35,P =0.00;麻醉前 HR(78.9±6.8)次/min,切皮时 HR(92.4±6.5)次/min、术毕 HR(86.8±6.3)次/min、拔管时 HR(96.9±7.2)次/min,t =7.86、4.67、9.96,P =0.00]。与 B 组相比,A 组拔管时间及术中麻醉药累计用量减少[A 组拔管时间(10.6±5.1)min,B组(15.5±5.2)min,t =3.68;A 组丙泊酚用量(650.6±50.3)mg,B 组(762.3±43.5)mg,t =9.20;A 组瑞芬太尼用量(0.61±0.08)mg,B 组(0.95±0.06)mg,t =18.62,均 P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组术后各时间点的 VAS 评分均小于 B 组[术后1 h VAS 评分 A 组(0.99±0.81),B 组(1.75±1.23),t =2.83;术后2 h VAS评分 A 组(1.23±1.02),B 组(3.45±0.84),t =9.20;术后3 h VAS 评分 A 组(2.80±0.85),B 组(3.71±1.19),t =3.41;术后4 h VAS 评分 A 组(3.11±1.02),B 组(5.19±1.36),t =6.70,均 P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并降低早期术后疼痛程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作者:李宗师;康志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联合抗生素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酪氨酸球菌三联活菌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给予乳酶生、复合维生素口服,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炎性因子 TNF-ɑ、IL-6、IL-10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检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2±0.52)d、(1.52±0.33)d、(1.32±0.41)d、(4.73±0.55)d,(5.95±0.52)d,对照组分别为(10.33±0.64)d、(2.62±0.47)d、(2.21±0.32)d、(10.06±1.67)d,(11.05±1.42)d,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33%(73/75),对照组为84.00%(6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4,P <0.05);治疗前两组 TNF-ɑ、IL-6、IL-10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分别为(2.08±0.24)ng/mL、(94.67±10.75)ng/mL、(7.58±0.88)ng/mL,对照组分别为(2.88±0.37)ng/mL、(128.55±17.53)ng/mL、(40.55±1.12)ng/m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27、5.694、4.156,均 P <0.05)。结论采用微生态调节剂联合抗生素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能够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双珠;王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严重程度与老年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继发癫痫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比较两组脑电图严重程度差异,分析其与患者继发癫痫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脑电图分级为中度异常的有18例(2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例(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 =0.04)。观察组脑电图分级为重度异常的有23例(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例(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 =0.01)。观察组脑电图改变形式为仅弥漫性异常的有21例(3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 =0.04)。观察组脑电图改变形式为兼有局灶性异常和弥漫性异常的有28例(4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例(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 =0.02)。观察组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结果为异常或不配合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根据脑电图分级、脑电图改变形式和脑电图相关试验判断脑电图严重程度,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高范围越广,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毛樱;王芳;杨峰;寿飞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奥硝唑、培氟沙星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慢性牙周炎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给予奥硝唑/培氟沙星联合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奥硝唑治疗,治疗7 d 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使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包括:超敏 C 反应蛋白、IL-4、IL-6以及干扰素γ的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探测深度、附着丧失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探测深度:t =2.113,P <0.05;附着丧失:t =1.894,P <0.05),且血清炎症指标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超敏 C 反应蛋白:t =2.001,P <0.05;IL-6:t =1.953,P <0.05;干扰素-γ:t =1.976,P <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24.335,P <0.01)。结论奥硝唑、培氟沙星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奥硝唑单方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骆奇峰;吴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小 RNA-22(miRNA-2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 PCR(RT-PCR)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 miRNA-22的表达水平,分析miRNA-2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87.5%(77/88)的胃癌组织中 miRNA-2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2,P <0.05)。T3、T4期患者中 miRNA-22低表达率为66.7%(34/51),显著高于 T1、T2期患者的27.0%(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8,P <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低表达率为72.9%(35/4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6,P <0.05);miRNA-22表达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 P >0.05)。结论miRNA-2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作者:胡立华;陈鹏;刘东杰;张继晔;常英娟;张鉴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 EP 方案治疗 NSCLC 在生存质量、毒副作用改善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 NSCLC 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 EP 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比70.0%,χ2=2.83,P <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肝肾功能损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0.025、0.016)。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 EP 方案治疗 NSCLC,在生存质量、毒副作用改善方面的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NSCLC 患者的一种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秀全;徐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肉芽肿的诊治要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影像特点、术后症状缓解情况、血常规及脑脊液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8例均行手术治疗,原有症状均得到改善,血常规白细胞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复查 CT 示病灶均基本消失,全部患者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肉芽肿诊断较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 和 MRI 是主要诊断方法,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确诊的金标准。
作者:郭建忠;魏尧;吉宏明;张刚利;谷如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维 A 酸(ATRA)、亚砷酸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特点。方法采用 ATRA 30~60 mg/d,亚砷酸(0.1% As2 O3第1~28天)、化疗(蒽环类为主方案与三尖杉为主方案或大剂量阿糖胞苷与小剂量甲氨喋呤方案)交替治疗4~5个周期。结果12例病例均完全获完全缓解(CR),CR 率100%,其中初治及复发病例均获得 CR,获得 CR 的中位时间为30 d。截止随访日期,所有病例10年 DFS(无病生存期)100%,复查微小残留病灶(MRD)均阴性。结论采用该种方法治疗成年人 APL,CR率高,不良反应轻,并且未产生耐药现象,可用于 APL 巩固及维持治疗,是目前治疗过程中可推荐的方式之一。
作者:张延顺;王瑾;王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 NIPPV 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BAL 联合 NIPPV 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率、APACHEⅡ评分变化、血气指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 h 后 pH 值明显升高至(7.36±0.06),与对照组的(7.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98,P <0.05);治疗4 h 后观察组 PaCO2水平明显降低至(59.4±12.9)mmHg,且低于对照组的(69.3±11.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81,P <0.05)。治疗24 h 后可见观察组患者 PaO2水平明显升高至(74.8±17.2)mmHg,且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73, P <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2 h 后, APACHEⅡ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 APACHE Ⅱ评分由(10.8±2.5)分下降至(7.8±1.9)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由(11.8±4.3)分下降至(9.9±4.5)分,观察组 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88,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8.18%)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64%)。结论 BAL 联合 NIPPV 治疗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 PaO2水平,降低患者 PaCO2水平和 APACHEⅡ评分,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肥胖是 PCOS 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而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湿,三者之间在发病方面存有密切关联性,该研究对从痰湿论治肥胖型 PCOS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淑丽;肖凤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性 DNA 病毒,感染 HBV 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病毒性肝炎,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细胞癌。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 HBV 的药物主要有免疫调节剂和核苷类似物。近年来随着 HBV 转染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建立,许多中药的有效提取成分抗 HBV 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因此,从中药资源库中提取出高效低毒的化学成分也许会成为抗 HBV 药物的发展方向。
作者:陶慧慧;张超;刘群红;陆军;胡乐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预防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40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 =200例)与对照组(n =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通过跌倒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问卷对两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的跌倒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评估,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跌倒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跌倒的相关知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可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知识的了解率分别为87.5%、98.5%、95.5%和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75.5%、78.5%、86.5%;χ2=9.15、23.38、12.78、14.48,均 P <0.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9.0%)(χ2=5.65,P <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对跌倒相关知识的了解,明显减少跌倒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彦;陈思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参照执行 GB/T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全部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如“,et al 。”。著录中国作者姓名时采用汉语拼音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放在前,名按音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放在姓后面。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无规范英文简称者则著录英文全名,不用汉语拼音。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文献题名项后需标注文献类型标志项目;已有 DOI 编码的必须著录 DOI 号,列于该条文献末尾。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各位作者:为落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排规范和汤森路透“New Edition”等著名数据库的收录要求,以提升杂志的品牌影响力,《中国基层医药》杂志从2016年第1期起对来稿格式要求作如下修订。1所有文章题名、全部作者信息、基金项目以及参考文献均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1.1作者单位置于题名和作者姓名的下一行编排,作者单位著录到科室,括号内著录作者姓名。通信作者在作者单位下另起一行著录。1.2参考文献著录同一篇文章中参考文献序号连续编号,不允许文章中各章节后的同一条文献重新编号。文后参考文献为中文时,双语著录。用双语著录参考文献时,首先应用信息资源的原语种,然后用其他语种著录。作者姓名的英译文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名按音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中文刊名使用其刊名的英文简称,不使用汉语拼音名称,无规范英文简称者著录全部英文刊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为维护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权益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基层医药》的声誉,防止非法网站假冒我刊网站诱导作者投稿、并通过所谓“提供论文修改、咨询等有偿服务”名义骗取相关费用非法获利,本刊特此正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 ng·kg ~-1·天~-1应改为 ng·kg -1·d -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 ng/kg/min 应采用 ng·kg -1·min -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 ng/kg·min -1的形式。在首次出现不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处用括号加注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下文再出现时只列法定计量单位。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单位可以使用 mmHg 或 cmH2 O。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 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不少作者在投稿时,对所在单位的中、英文名称的书写不够规范,不少单位在开具“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时,使用的公章与文稿中所书写的不一致。单位名称书写不规范,将影响编辑部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及文稿发表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等工作。为此,本刊就作者单位名称的书写要求如下:(1)作者在投稿时,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具体到所在科室,并且写明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编。(2)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根据所在单位统一的英文名称书写。(3)单位科研部门开具文稿推荐信上的公章内容,须与文稿中所书写的单位名称一致。(4)由不同单位共同撰写的文稿,各个单位的名称均须分别列出,由论文的资料提供单位(一般即为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开具“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5)如文稿作者为集体作者,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列出本文稿第一整理者(即第一执笔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6)如文稿第一作者在投稿后工作单位有变动,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同时列出第一作者的原单位及现在单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