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南昌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174
  • 国内刊号:36-116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60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02第三届)
  • 临床医学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降纤酶对肾病综合征病人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肾实质内的瘀滞是各种肾脏病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且病程越长,瘀滞越显 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各种肾脏病发展中,存在着凝血酶活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血 小板凝集,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纤维蛋白血症增高等变化,对肾脏进一步造成损害。我们对 肾病综合征具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者应用降纤酶治疗,并对药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21例均符合诊断 标准。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5±15岁。3月内大手术者、脑血管意外、活动性消化道 溃疡、内源性出血倾向及对本药过敏者不列入本研究之内。对照组20例,应用精制蝮蛇抗栓 酶,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相匹配,具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血纤维蛋白原>4.0g/L的肾病综合征病人应用降纤 酶(降纤酶由大连高新生物制药公司提供),方法为降纤酶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 qd,用药时间1~3天。对照组给予精制蝮蛇抗酶1.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qd,用药 7天。两组均于用药前后抽血查血纤维蛋白原。1.3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作者:李俊芳;程立新;李晶;徐玉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24例

    我院1999年2月~2000年9月,应用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对输尿管 结石进行原位碎石,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7~69(平均40.3)岁。病程7月 ~10年,平均3.6年。输尿管结石左侧11例,右侧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中段3例,下 段14例,其中3例合并同侧肾结石,2例合并肾功能不全,6例合并输尿管结石下方息肉。结 石长径0.3~2.0cm,横径0.2~1.0cm。本组病人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4例经Eswl治 疗结石无效后改行弹道碎石术。1.2 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时取截石位,在液压灌注泵帮助下经尿道直视下插 入德国Wolf?F?8~9.8输尿管硬镜,先观察膀胱及双侧输尿管开口情况,高压喷流灌注法 扩张患侧输尿管开口,在输尿管导管(安全导丝)引导下插入输尿管硬镜至输尿管中,观察输 尿管及结石情况,自输尿管硬镜的工作通道中插入直径0.8或1.2mm弹道碎石探杆,使探杆与 结石直接密切接触,启动气压泵(气压控制在2~3个大气压)将结石击碎,较大的结石碎块用 取石钳取出,合并肾结石或粉碎后结石碎块进入肾内者加用Eswl治疗。术后放置输尿管导管 外引流或双丁管内引流并留置Foley管持续引流膀胱尿液。

    作者:崔维奇;赵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风后痫性发作及癫痫的再发因素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中风,以试图揭示中风后痫性发作的 再发因素。方法 对4152例住院的中风病人的所有曾经有过第1次痫性发作 的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76例有痫性发作(4.24%)。其中 缺血性中风后痫性发作为78例,出血性中风发作者为98例。皮质病变137例,占77.84%。早 期发作者129例,晚期发作者为47例。136例(77.27%)观察了2年以上的病史,其中56例发生 了第2次痫性发作。对于晚发者有39例复发,早发者为17例,(P<0.01)。56例复发者中1 5例为单纯发作,41例为复杂发作。结论 出血性中风,枕叶、颞叶病变, 大面积(两叶以上)脑梗塞,大量脑出血(>40ml)及晚期发作者易发生痫性发作的复发。中 风后癫痫应分为早期发作和晚期发作;早期发作复发者少,1月后如不再发作可暂不予抗痫治 疗,如出现第2次发作应正规抗痫治疗。枕叶病变与复杂部分性发作有关。

    作者:胡文立;刘艳伟;焦俊杰;吕卫红;陈天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RBBB并间歇性LBBB致反复心源性晕厥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9岁,因反复晕厥3月入院。3月前患者在家中行走时突感心悸、胸闷、 继之意识丧失,摔倒在地,头枕部头皮裂伤,约1分钟后苏醒。3月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4次 ,均伴意识丧失,发作持续时间几十秒至3分钟。外院住院发作时心电图:Ⅲ°房室传导阻 滞(Ⅲ°A-VB),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14~20次/分钟)。入院时血压130/80mmHg,心率80次 /分钟,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入院后给改善心肌营 养代谢药物治疗,未用抗心律失常药。入院2周,患者卧床休息时又突发意识丧失,抽搐, 心电图示:Ⅲ°A-VB,心室率15~19次/分钟,经胸外心脏挤压及药物抢救恢复。8小时后 为患者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在安置术同时经右股静脉分别穿刺送入2根4极电极至右心 为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1200ms,心房起搏180次/分钟,频率仍能 1∶1下传心室;希氏束电图:AH?100ms,HV?45ms。结果表明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均正常 ,故晕厥原因推理当属在CRBBB的基础上并发了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郑亚西;刘志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脐带血肿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20岁,己婚,以停经41周,腹痛7小时入院。既往月经规则,Lmp:1999年3 月25日,预产期2000年1月2日,初产妇女,妊娠期间无特殊,未行正规产前检查。于1月7日 在家中待产7小时后送入我院分娩。体检:P?84次/分,BP?120/70mmHg,生命体征平稳 。产检:腹围94cm,宫高32cm,胎方位LOA,胎心120~130次/分,不规则,宫口开全,胎先 露头于“+1”,宫缩弱,20秒/5~6分,胎膜己破,羊水Ⅰ度。处理:(1)给予推二联(10%GS ?20ml+氨茶碱0.25)、吸氧;(2)催产素引产(5%GS?500ml+催产素3U)。经处理后宫缩渐加 强,30~40秒/2~3分,胎先露下降,但胎心进行性减弱,波动于80~100次/分。考虑胎儿 宫内窘迫,行阴检示:骨盆各径线值大致正常,骶凹深,坐骨切迹可容3指,尾骨不翘,骶 尾关节活动好,宫口开全,双顶径下降至“+0~+1”,胎位LOA。宫口开全,约20分钟后经 阴道胎吸产下一男婴,新生儿无生命体征,脐带长约50cm,无假结、绕颈、扭转,一端附着 于胎盘子面正中,但脐带中上1/3(距脐轮10~15cm)处,见一3cm×5cm血瘀块,其后段脐带 血供中断、苍白,胎盘、胎膜正常。将脐带送病检示:脐带血肿,局部脐血管壁灶性钙化, 产妇产后一般情况好,4天后会阴拆线愈合好,Ⅱ/甲出院。

    作者:李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sIL-2R水平的临床观察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8例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患者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6例 )及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L-2R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胃癌及胃良性疾病者活检组织中 sIL-2R的浓度。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sIL-2R(U/L)为911±179,明显高于 胃良性疾病者(303±20)和健康体检者(301±15),P<0.001。胃癌组织中sIL-2R为934 ±197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胃粘膜组织(311±20),P<0.001。胃癌按Ⅰ~Ⅳ级分期的不 同,sIL-2R在血清和组织中逐渐增高,且各期之间进行比较均P<0.001;其中Ⅰ期(11 例)、Ⅱ期(10例)、Ⅲ期(22例)术后血清sIL-2R明显下降(各自P<0.001);而Ⅳ期患者( 15例)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且有所增高;手术切除组(46例,根治或姑息手术)术后sIL-2R明 显降低(P<0.001),而探查者或胃空肠吻合术者(12例),术后血清sIL-2R反而增高。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及组织sIL-2R的变化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 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熊枝繁;邓长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静脉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

    1985年Hauer率先应用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 溃疡,该手术的优点很快地被外科医生接受并成为标准的手术方式。我院近期应用SEPS治疗 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10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2~7月收治10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病人,其中男8例,女2例,年 龄46~72(平均61)岁,溃疡病程5月~2年,10例病人均有下肢酸胀,小腿部浅静脉曲张蛇行 ,足靴区色素沉着,活动性溃疡4例,愈合性溃疡6例,溃疡直径2~5cm,且其中6例有患侧 小腿部肿胀。10例患肢均行下肢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浅静脉曲张、股浅静 脉第一瓣膜功能不全伴倒流,用袖带加压和释放试验检查交通支静脉,其腔内均有双向血流 ,证实为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1.2 手术方法 术前确定穿剌位置和超声定位交通静脉数量和位置,并作好标记。在硬膜 外阻滞麻醉下,抬高患肢,患肢股部用压脉带驱血并把压力维持在250~300mmHg。病人仰卧 患膝抬高和弯曲,在月国绉褶下方10~12cm 和胫骨内 侧约4cm处作1.5cm横切口,分离皮下脂肪组织,暴露深筋膜后切开1cm,插入腹腔镜穿刺鞘 转换棒轻柔地钝性分离深筋膜下间隙达内踝处,再用带气囊导尿管插至内踝处,气囊内注入 20ml生理盐水,使气囊扩张后,向近侧牵拉,在筋膜下形成一个操作空间。自切口处置入10 mm腹腔镜穿刺鞘至深筋膜下间隙注入CO2气体,维持CO2充气压力25~30mmHg,然后置入 腹腔镜摄像系统,直视下在此切口的内下方6cm处另作一个5mm皮肤切口,穿刺入5mm穿刺鞘 至同一间隙内,在电视监护下,用分离钳分离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暴露出交通静脉,用钛 钉夹闭所有看到的交通静脉并予以切断。退出手术器械后,用丝线缝合切口,患肢加压包扎 。同时按标准的手术方法行股浅静脉第一瓣膜缩窄术和曲张浅静脉抽剥术。1.3 结果 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在术后27~41(平均 32.8)天愈合,术后2例出现小腿部血肿,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有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

    作者:曾和平;叶古祥;杨力;姜卫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分段外切内扎术的改良

    嵌顿环状混合痔是痔科难治急症之一。1989~1999年我们将外切(剥)内扎术 、分段齿形结扎术、肛门侧切术及指法 扩肛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改良术式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8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8例,女24例,年龄28~71岁,均为嵌顿环状混合痔,以 多年痔块脱出不能还纳,肛门疼痛难忍,排便困难为主要就诊原因,检查:嵌顿于肛外痔块 呈环状,明显肿胀,充血水肿,并有不同程度粘膜糜烂及血栓形成,嵌顿至手术时间~7天 ,嵌顿痔块4~8cm。1.2 手术方法[1] (1)术前口服甲硝唑等抗菌药,半流饮食,无需禁食,清洁灌 肠。(2)骶管麻醉或腰俞穴麻醉,病人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消毒肛管,扩肛术者两 食指缓慢插入肛门向前、后、左、右扩肛持续1~3分钟。(3)观察痔块以自然分布分界分4~ 8段,在分段两侧各夹一把止血钳,于两钳间用剪刀纵向剖开至正常皮肤及粘膜处,用细丝 线将皮肤粘膜对合缝扎1~2针,其他分段痔块同法处理完成分段,再将各段痔块按外切(剥) 内扎方法进行处理。对较大痔块(一般为母痔即截石位3、7、11点痔块)外痔切剥时可作两V 形切口而形成W状切剥,内痔结扎平面稍高于其他痔块结扎平面。对较小痔块(一般为母痔 相邻子痔)外痔切口在保证能不留皮赘情况下,尽量作小V形切口切剥,内痔结扎平面稍低于 较大母痔结扎平面,使其不在同一平面而形成齿形。(4)结扎完毕后,再在侧方或后方作浅 层括约肌切断,以增加肛管周径,改善括约肌痉挛。(5)创缘皮下注入亚甲兰布比卡因局封 长效止痛,再将5cm长输液用硅塑管(剪侧孔)插入肛内,周围盖以凡士林纱条及止血用明胶 海绵,以便术后有利于肛门排气减轻术后腹胀,又可观察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第2天 鼓励患者排便,服用润肠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排便后以1∶5000PP液坐浴,九华 豪换药至全愈。

    作者:陈友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胰腺外瘘9例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0~60岁。胰腺外瘘因外伤后2例,坏死性胰腺炎坏 死组织清除术后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胰管结石切开“T”型管引流1例,胰腺假 性囊肿外引流2例。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全肠外营养(TPN) ,抗感染,局部引流冲洗,静脉点滴甲氰咪胍0.6g,qd,皮下注射善得定0.1mg.q8h,8~20 天为1疗程。结果9例中,8例经传统方法和善得定等综合治疗后,胰液量显著减少,经2~3 周后胰瘘愈合;1例胰管结石手术后,经综合治疗,胰瘘的引流量虽明显减少,但不能自愈 ,1年后胰管造影显示主胰管有梗阻,造影剂不能流入肠管内,后采用胰瘘管、空肠Roux-Y 吻合术后痊愈。

    作者:毛龙细;朱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D-二聚体(DD)的检测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己被公认为是 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有价值的重要指标[1 ]。本文就近年国内外有关DD的研究作一综述。1 D-二聚体基本概念  业己发现,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 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在转谷酰胺酶的作用下,SFM转 变为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 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逐渐 生成若干种多聚体,DD即是其特异的降解产物之一。因此,DD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 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DD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2]。

    作者:张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杀虫脒中毒并呼吸停止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9岁,5小时前自服杀虫脒250ml,经当地洗胃、补液后转入本院。查体 :T37.2℃,P120次/分,R12次/分,BP69.8/49.8mmHg深昏迷,呼吸表浅,瞳孔0.6 cm ,等大,对光反射消失,颜面、口唇、四肢明显紫绀,肢体冷,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钝、 律齐,两肺闻及水泡音,腹软,四肢肌张力减低,无病理反射。平素体健。化验:血WBC?1 .3×109/L,N0.862,L?0.138;尿蛋白(+++)、RBC(+++);肝功能:GPT87.8U/L、GO T43.8U/L、BUN7.62mmol/L、Cr89.3μmol/L。入院后即送入人工肾室行血液灌流治疗 ,同时予吸O2、VitC、654-2、东莨菪碱、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脱水剂等积极抢救,15 分钟后突然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继续血液灌流及药物抢救,5分钟后自主 呼吸恢复,BP?80.8/49.8mmHg,灌流1小时30分钟后血压升至90/63.8mmHg,呼吸明显好转( 18次/分),心率96次/分,心音较灌流前增强,两肺水泡音明显减少,脉搏有力。2小时30分 钟后灌流结束,发绀好转,BP?99.8/63.8mmHg,刺激有反应,昏迷变浅。第2天继续血液灌 流,灌流2小时后神志转清,住院12天症状消失,各项化验正常,痊愈出院。

    作者:李云生;罗筱云;陈彩娥;吴光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和局部给药治疗肺脓肿

    从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纤支镜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和局部注药治疗肺脓肿效 果肯定,现简介如下。1 选择性支气管造影1.1 资料与方法 患者17例,男15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2.7岁,根据临床表现 、体征和常规胸部X线检查,疑支气管扩张16例,右肺下叶隔离症1例,检查前均做碘过敏试 验为阴性者。患者仰卧在X线机平台上,按照纤支镜常规检查进行,经口插入纤支镜并移行 到所要造影的相应支气管开口处,从纤支镜活检孔内插入配套的塑料导管,经X线透视证实 定位良好后,从上述的导管内注入适量的2%利多卡因,充分麻醉局部支气管粘膜,抑制或减 轻因刺激而引起的咳嗽,然后以适当速度从塑料导管内注入76%泛影葡胺20~40ml,在X线的 监视充盈满意后,立即摄正侧位胸片,随之拔出纤支镜,检查后半小时及1小时,透视追踪 造影剂吸收消除情况。1.2 结果 造影后确认支气管扩张12例,支气管炎2例,右下肺叶隔离症、右肺中叶综合征 及无异常各1例。

    作者:张兴汉;黄映晖;张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的肝细胞研究进展

    近年来以生物人工肝为主附加血或血浆灌流组成的体外组合型人 工肝辅助装置,成为研究多、有希望的人工肝,常用的生物材料有肝酶类、肝细胞成分 、肝组织片及培养肝细胞。其中以培养肝细胞为理想。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 的发展,肝细胞培养系统作为生物反应器提供肝功能支持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肝 细胞的来源、培养、储存等问题与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张斌;万谟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在妇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MMPs和TIMPs调节ECM的分解和合成,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 程。在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变化,与月经形成和胚胎种植有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 种植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MMPs的异常升高参与妇科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李彦博;唐齐华;吕忠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钙离子、Calcineurin和NF-AT的信号转导与药物特异性

    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存在有待发现的特异性信号转导分子, 本文将简要探讨经Ca2+/Calcineurin与NF-AT转录复合物进行信号转导的特异性机制 ,及其在开发调节该信号转导途径的药物方面的潜在意义。本文例证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 示。

    作者:唐少松;王明军;汪进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1例髓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分析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极度恶性的后颅凹肿瘤,多见于儿童。对放射线高度敏感。 我们两医院于1988年1月至1998年11月收治2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5例。年龄3~35岁。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和共济失 调。病程短20天,长6个月。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例为肉眼下肿瘤全切除, 3例为部分切除或仅作活检,其中7例行脑室分流术。1.2 治疗方法 本组19例在术后10~30天开始放疗。1例在术后半年放疗,1例在术后半年 肿瘤复发再行放疗。本组全部病例均采取60Co或6MV-X线,设两侧野全脑25~30Gy ,18例后颅凹照射DT?35~55Gy,3例后颅凹DT?40Gy后,四脑室梗阻消除。复查CT肿瘤明 显缩小,残留灶在3cm 以下。后利用Fisher公司X-刀系统行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 疗,肿瘤周边剂量为12~15Gy。本组病例全脊髓预防照射30Gy。

    作者:孙曙光;刘菲;陈俊;陈灿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稳定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炎症活性的变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 于冠状动脉(下称冠脉)斑块的破裂或溃疡后,胶原等的暴露促使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 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炎症反应可能促发斑块的破裂或溃疡,从而引发ACS的发生 。本研究首次在国内采用近被美国FDA批准的超敏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技术,旨在观察炎性标记物CRP、IL-6等在稳定与不稳定心绞痛间的变化,初步探 讨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病理生理的炎性机制。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UA组:为1999年10月~2000年6月收住入院的UA患者35例,男23例 ,女12例。年龄62.5±8.5 岁。入选标准:初发劳累心绞痛、恶化劳累心绞痛及静息心绞痛 患者均可入选,但入院前24小时内应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持续不超过30分钟,包 括以下几条中的任一条:(1)ECG上有反映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压低≥0.1m V,或短暂(<15分钟)ST段升高,或有连续两个以上导联出现T波倒置;(2)ECG 上确定有陈旧Q波心肌梗死;或以往有OMI、CABG、PTCA史者;(3)以往冠脉造影显示至 少一支大的心外膜冠脉狭窄≥50%。稳定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为同 期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60.4±8.6 岁。入选标准:以往经冠脉 造影确诊的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两组均需排除以下情况:(1)诊断不明确者;(2)伴 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存在与炎症急性期反应有关的疾病,如感染、肿瘤等;(3)肝、肾功能 不全者;(4)合并扩张性心肌病、严重瓣膜疾病者;( 5)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6)近 4周内有过AMI者;(7)入院前1个月内有过外科手术或外伤者。1.2 方法 (1)血标本收集:两组患者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其中UA组患者抽血时间在入院 时治疗前。所有血标本在1小时用离心机分离出血清,离心机转速为2000rpm,离心时间为30 分钟,分离后的血清立即贮存到-70℃的冰柜中直到检测(贮存时间不超过2个月)。(2)血 清学检测 炎症标记物的检测主要包括: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 炎症细胞因子检测白介素-6(IL-6)。其中CRP采用超敏免疫检测(N High Sensitivity CRP,Behring Diagnostics),灵敏度至0.18mg/L,批间差异<4%;IL-6的检测用放射免疫 法;其它检测包括血脂、血常规、白蛋白、BS等。(3)冠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方法,冠脉 血管直径狭窄≥50%确定为显著狭窄的冠脉,根据显著狭窄的冠脉支数、部位不同,分别称 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或桥病变。

    作者:潘国忠;吴学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肠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新进展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转移率和死亡率很高,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很重要。本文就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检测、治疗方法、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陈亮;邓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临床新药概况(二)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己开始进入临床应用的新药。

    作者:潘启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银杏叶制剂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银杏叶制剂治疗脑出血、脑缺血和血管性痴呆 的方法、疗效及其副作用。

    作者:李传银;高太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腔内注入胞必佳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我院自1997年5月以来应用胞必佳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取得较为满意 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7年5月以来住院的59例晚期癌症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男41 例,女18例。年龄63.7±5.6岁。其中肺癌47例(鳞癌20例,腺癌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8例 ,肺泡细胞癌1例),乳腺癌术后4例,肝癌3例,恶性淋巴瘤1例,胃癌术后1例,骨肉瘤1例 ,原发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大量胸腔积液21例,中等量33例,少量5例。均经B超、X线或CT 检查,组织病理确诊,至少一次胸液中找到脱落癌细胞。1.2 治疗方法 (1)尽量排尽胸液:大量积液采用置管引流排液,选择患侧腋后线7~9肋间 ,置入猪尾管或以中心静脉埋管替代,接静脉输液器缓慢滴排胸液,一般于1~3天内排尽。 中等量以下积液采用穿刺抽液: B超定位后,由穿刺针穿刺抽吸,尽量抽尽胸液。(2)胸腔 内注入胞必佳:排尽胸液后,由置入的细管或抽液的穿刺针,先向胸腔内注入2%利多卡因5m l以减轻局部刺激疼痛,然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胞必佳400μg,后注入地塞米松5mg以减 轻发热等副反应。注药后,左右侧卧变换体位至少各3次,使药液均匀地与胸膜接触。(3) 给药周期:每周复查B超及X线检查。完全吸收者,停止治疗;仍有胸液者,再次排液后胸腔 内注入相同剂量的上述药物。连续3次治疗仍未吸收者,不再继续给药。1.3 观察方法 根据每周复查情况,记录胸液消长及B超、X线表现。并于治疗开始前和治 疗结束后分别抽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 T细胞亚群改变情况。治疗有效者,门诊随访 1年 ,分别记录3月、6月、1年胸液复发情况。

    作者:崔恩海;邱东华;陶德莹;王斌;陈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端粒酶活性在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端粒酶几乎在所有的恶性肿瘤进程中表达,但除生殖细胞和干细 胞外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均不表达。因为它的广泛表达可作为肿瘤的标志物及癌症治疗的靶 点,使端粒酶成为目前全世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与肿瘤临床的诊断、治 疗、对残存或复发癌症的监测以及病人的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易铁男;周云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栓塞的治疗现状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在外科病人中仍不少见,占外科住院病人死 亡的3%[1]。近年来,PE的治疗己取得不少进展。治疗的主要办法是抗凝、溶栓、 去栓。急性PE的治疗基本方案见附图。1 抗凝治疗  对于稳定的PE病人,现代治疗主要依赖肝素,这能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同时允许 内源性纤溶的发生。未分馏肝素的用量和给药方法,一般为100~200U/kg,每24小时3万U, 连续静脉滴注。间歇给药比连续用药出血的危险大。近提倡间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s)治疗PE,以取代静脉用药。一组612例稳定的PE病人, 随机分配到每天一次皮下注射固定剂量的替噻肝素(Tinzaparin)或静脉滴注未分馏肝素治疗 ,两组同时也用华法林治疗,结果表明,在8天和90天两组血栓栓塞复发、出血和病死率间 无差异[2]。另一组10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1/3有PE)随机分为用固 定剂量皮下注射雷维肝素(Reviparin)或未分馏肝素治疗,结果两组间的复发病死或严重出 血率无差异[3]。在肝素治疗的头3天内应开始应用华法林。因为延迟给药可能会增 加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矛盾的是,华法林治疗的头24小时,会发生暂时性高凝状态,但肝素 不应中止直到国际正常化比率在治疗范围(2.0~3.0)内至少2天。有关华法林化的理想的 持续时间有争论。一组897例病人(107例有PE)随机研究表明,6周比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高2 倍,但严重出血发生率两组无差异[4~5]。712例静脉血栓栓塞的病人随机分配到4 周或3个月华法林治疗组,结果表明3个月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和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但有一亚 组即术后PE和DVT的病人治疗失败率和复发率低(3%),4周和3个月治疗组无差异,由此作者 推荐,对于这些病人只需4周的抗凝治疗[5]。

    作者:张跃;华积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40例临床体会

    1988年以来,我科手术治疗结肠疾患132例。其中急诊一期切除吻合40例,无 1例发生吻合口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急诊,无法作肠道准备,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 龄3个月~85(平均46.12)岁。1.2 病因 盲肠恶性肿瘤9例,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共15例;乙状 结肠扭转3例;回盲部扭转4例;肠套叠2例;升结肠结核2例;盲肠、升结肠炎性肿块各1例 ;溃疡性结肠炎并大出血1例;车祸致多发性外伤、右半结肠毁损、十二指肠破裂1例;医源 性乙状结肠破裂1例。1.3 手术种类 右半结肠切除25例,乙状结肠切除4例;左半结肠切除11例。

    作者:宁伟明;姚敦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系统对院外冠心病患者的监测

    我科自1997年7月~1999年12月采用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系统对200例冠心病 患者进行656例次院外监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男154例 ,女46例,年龄42~70(平均61.72±9.84 )岁。均经临床、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证实,符合1979年WHO 冠心病诊断标准[1]。其中心绞痛129例(稳定性心绞痛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3例 ,)陈旧性心梗71例(前间壁38例、前侧壁20例、下壁13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3例、 Ⅲ级69例、Ⅳ级8例。1.2 方法 采用珠海中立电子公司YJ-1000型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系统[智能式循环记忆 心电发送器(心脏BB机)及中央监测系统]。患者携带的心脏BB机采用CM1、CM2双通道记 录。监测时间24~72(平均30.54±6.87)小时。监测期间如发生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嘱患者按压心脏BB机手动记录键。如无上述症状,心脏BB机则通过自动或定时方式记录心电 图。通过电话或光电耦合传输将24小时全程或实时记录内存输入中央监测处理系统,每次电 话传输均接受心脏BB机所记录的45个心电图节段,每个节段连续记录16秒心电信号。如有干 扰现象影响心电分析,则将受干扰的节段剔除,心电信号回收完好率95%。信号接受、处理 及分析均由有经验的医师、护师进行。每位患者在监测期间均记录生活日记并于监测前记录 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观察内容为缺血性ST-T改变、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及其相互关系 。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标准。

    作者:郑慧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终池引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成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颅脑患者脑脊液(CSF)成 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终池持续引流组40 例,应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穿刺终池,留置深静脉留置管于终池持续引流CSF;对照组40例 ,应用常规腰穿放CSF的方法。结果 终池持续引流组第1天,前3、5天的C SF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第1天CSF中红细胞(RBC)及蛋白质(TP)的含量和 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天及第5天CSF中RBC及TP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终池持续引流组无1例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而对照组有2例因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 腹腔分流术。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能够更快降低CSF中有害成分的含量,减 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损伤的程度,减少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机会。

    作者:张卫华;梁兆煜;彭文辉;郭予大;陈保忠;马廉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系一种常见疾病,随着耐药性菌株的增加,一些因治疗 不系统误诊或漏诊而迁延的病人,临床口服或静脉化疗效果不佳,我们近4年来应用脑脊液 置换、椎管内注射雷米封、氟美松治疗重症结脑收到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系迁延2月以上或重复发病者,共39例,其中男22例,女17 例,年龄22~43(平均32.5)岁。重发病者19例,迁延发病者20例。临床均有中毒体征,脑脊 液化验均符合结脑诊断,初颅压200~380mmH2O,蛋白质定量1.06~2.86g/L,糖0.6~3.0 mmol/L,氯化物106~116mmol/L。1.2 治疗方法 我们在腰穿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放出脑脊液5~6ml 送检,然后再分次放出脑脊液5~6ml,共3~5次,并同时注入等量温生理盐水,以不使颅压 下降太快,将稀释的雷米封注射液100mg,氟美松0.1mg缓慢注入椎管内,术毕3日后重复治 疗,一般4个疗程左右即可使脑脊液降至正常水平。

    作者:董素琴;田晓馨;龚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发热、咳嗽1天于2000年1月13日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 史。查体:T?38.5℃,BP?120/75mmHg,意识清,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伴 充血,双肺呼吸音稍粗糙,心脏听诊正常,血WBC?9.8×109/L,N?0.83,L?0.17。胸 透示两肺纹理稍增粗。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640万U(皮试阴性);双黄连注射液 30ml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半小时后患者出现寒战、烦躁不安,逐渐意识模糊,T? 41.5℃,BP?67.5/37.5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氟美松10mg静脉注射,异丙嗪25mg肌肉 注射,0.1%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0.9%盐水500ml快速静脉滴注、吸氧、物理降温等处理, 约1小时后意识转清,血压升至112.5/67.5mmHg,体温降至38.5℃。第2天给予青霉素,病毒 唑静脉滴注,未出现过敏反应。

    作者:王毅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沐舒坦佐治早产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沐舒坦针剂治疗早产儿肺炎的效果。 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63例早产儿肺炎病例分为沐舒坦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 ,对照组30例。结果 沐舒坦在改善症状、消除肺部罗音、血气分析恢复 正常、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疗法效 果满意,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启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取出胸腔内金属异物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2岁,被一块高速飞出的金属块打入右胸腔,急诊入院。感右胸伤口处 痛,呼吸时明显,轻度呼吸受限,无咳血,查体:BP?120/75mmHg,P?82次/分,R?20 次/分,右胸前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有一长1cm的伤口,出血,有小量气体喷出。右肺呼吸音 稍减弱。X线胸片示:右胸腔内金属异物,少量气胸。胸透可见金属物随呼吸上下移动。即 决定行胸腔镜金属异物取出手术。左侧卧位,全麻气管插管,于右第7肋间腋中线打孔置入 胸腔镜,利用右前第2肋间伤口伸入一操作杆,右腋前线第5肋间开孔伸入另一操作杆。在右 肺门下方纵隔脊柱沟内发现黑色金属异物,约半粒花生米大小,顺利取出,于胸腔镜开口处 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缝合切口,手术顺利。

    作者:郭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与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广为人知,但恶性肿瘤并发AA常被忽视 。一旦误诊,危害非浅。鉴于此,将恶性肿瘤与AA按系统概述如下,以资警惕。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1 胃平滑肌肉瘤自发性穿孔 夏存寿等[1]报道患女51岁。入院前1天 下午突发性上腹剧痛、呕吐3次,继而出现右下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拟诊为AA穿孔而 手术。术中发现腹腔有血性渗液200mml,阑尾正常”。会诊后延长切口探查,腹腔有一分叶 状肿块,拳大,短蒂与胃大弯相连,表面裂口2cm,内为黄白色胶冻状物,作胃次全切除, 病理报告为平滑肌肉瘤。由于肿瘤自发性破裂,先上腹部突发性剧痛。以后胃液沿升结肠旁 沟流至右下腹部刺激壁层腹膜,出现右下腹痛。临床医师往往认为是AA的转移性右下腹痛, 极易误诊为AA。下列几点有助于胃恶性肿瘤的诊断[2,3]:(1)年龄>45岁,有较 短的胃纳不佳史,突然发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者;(2)既往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食后中 上腹膨闷、饱胀、消瘦、贫血等症状或黑便史;(3)胃溃疡症状加重,规律性疼痛变为顽固 性疼痛,进食及服碱性药物不能减轻,突然发生腹膜炎者;(4)腹腔穿刺或胃肠减压吸出呈 咖啡色液者;(5)术中见胃周围及大网膜有肿大质硬的淋巴结或邻近脏器有转移;(6)肿块或 溃疡直径>2.5cm,且质地坚硬,穿孔直径>0.5cm,穿孔边缘不整齐者;(7)术中见腹腔积液 呈咖啡色或血性;(8)术中对于可疑病例,应在穿孔边缘部位多处取材活检,同时取大网膜 及胃周围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

    作者:余高瞻;裴的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TV-J型家用保健治疗仪治疗腰痛120例

    笔者近年来用家用保健治疗仪治疗腰痛12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16~85岁,其中16~39岁44例,40~ 60岁51例,61~85岁25例;病程短1天,长3年,其中15天内40例,1~4个月30例,6月 ~1年40例,2~3年10例。发生于左腰者35例,右腰者32例,腰椎者53例;其中腰肌劳损50 例,腰棘间韧带损伤2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腰臀部筋膜炎18例 。1.2 治疗方法1.2.1 药液配制 独活60g、乳香30g、没药30g、川芎30g、当归60g、生草乌30g、生川乌3 0g、细辛30g、红花50g、桑寄生60g、川牛膝60g,透骨草60g、赤芍50g。将药捣碎浸入40° 白酒或45%酒精5kg中,装入容器内密闭,放置于阴凉干燥处,30天后启封过滤即成。1.2.2 穴位 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穴,每次选2个穴位,交替使用。1.2.3 操作方法 用长沙天健康复保健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STV-J型家用保健治疗仪,将 浸泡药液垫(沙布垫)放在腰部相应穴位上,再套上穴位器中两个电极板固定,启动定时(电 源)键,分别将脉冲调节器与近红外穴位器(热力)旋钮,顺时针方向,由小至大,直调至患 者耐受舒适为止,20~30分钟为1次,1次/日,6次为1疗程,休息2~3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 1~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作者:宋南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6例高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诊治体会

    我院1995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56例70岁以上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现 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70 ~87(平均77.5)岁。由急性穿孔引起者29例(包括肿瘤引起穿孔),其中急性阑尾炎穿孔16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外伤所致的结肠、小肠穿孔2例,胃癌破溃5例,结肠癌破溃1例 ;急性感染19例,其中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12例,坏疽性胆囊炎4例;由肠梗阻、扭 转、绞窄坏死所致8例。49例及时确诊为腹膜炎,7例因症状、体征不典型或实验室检查不支 持而误诊或延迟诊断。1.2 治疗与结果 8例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而行内科保守治疗,均因病情恶化而自动 出院或死亡。其余48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45例,3例因术后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作者:耿礼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鞘内注射罗氏芬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6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15~52岁,伤后均有时间长短不等昏迷史,6例病人均行C T检查,4例发现骨折线,脑脊液鼻漏4例,脑脊液耳漏2例,1例患者左眼外展受限。感染发 生时间:5天以内3例,6~8天2例,10天1例,均有剧烈头痛,发热、颈抵抗,伴恶心呕吐4 例,视乳头水肿5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腰穿查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高达2.3 ×109/L。均行20%甘露醇每次0.5~1g/kg静滴,bid,青霉素800万U,qd静滴预防感染。 治疗效果不明显,增加甘露醇用量,加用罗氏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g入液静滴,qd,每 日腰穿放脑脊液;罗氏芬0.1g加生理盐水10ml注入蛛网膜下腔,2例注入2次,4例注入4次。 结果:6例患者经治疗后脑脊液漏愈合,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作者:迟金臣;李伟;迟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18例

    1992年12月~1999年5月,我院外科共收治胸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35例,其中 18例(51.4%)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3~66(平均45)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10例,坠落伤4例,挤压伤3例,打击伤1例。肋骨骨折3~8(平均6)根,其中9例出现 连枷胸。18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其中5例为双侧肺挫伤。并发血胸和/或气胸13例 ,其中双侧血气胸2例,合并其它脏器的创伤为:颅脑伤7例,脾破裂3例,肝破裂1例,肾挫 伤2例,多发四肢骨骨折及其它部位骨折11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因伴有胸部及其它部位 的损伤,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但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PaO2均小于 60mmHg,已达呼吸衰竭标准。9例病人有明显的反常呼吸。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所有患者在伤后1~72小时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因创伤性休 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衰在急诊室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4例全麻手术后继续予 以机械通气;2例分别因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和肝破裂修补术,术后1小时和72小时出现严重的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再次实施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使用的呼吸机为Bird?8400型和Eviata 型两种,通气模式采用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过程中根据 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使动脉血气pH值和PaO2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本组 中有1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18例中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 为合并有颅脑损伤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15例治愈病人中,呼吸机应用时间为5~20(平 均11)天。

    作者:杨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亚甲低)是由各种继发因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 泌或合成不足引起的综合病症,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无损伤、无痛苦、可反复检查、 方便快捷等优点,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大多数学者将其用于甲状腺结节 的良恶性判断,在亚甲低的诊断方面报道较少。本研究对32例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证 实为亚甲低的患者作回顾性诊断,现将其高频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olor Doppler flo w imaging,CDFI)特征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4例,女28例,年龄17~68(平均35)岁,其中甲状腺癌 10例(包括被放射性碘破坏3例),甲亢用药过量8例,甲亢并放射性碘治疗后1例,妇女孕 产后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病)1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Diasonics Gate Way ⅡD型及Philips DS 800型电脑彩色多普 勒超声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12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充分暴露颈部 ,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结节,于腺体饱满处测量甲状腺 厚度,然后观察腺体的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并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 高血流速度(Vs),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

    作者:罗慧;吴瑛;张海;刘洁梅;张玲;肖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随着新的麻醉镇痛技术如CSEA和新的药物如罗哌卡因及脂溶性阿 片类药如苏芬太尼的应用,使所谓“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成为可能,并接近理想的分娩镇 痛方法,本文综述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兵;刘琴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心肌纤维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肌纤维化可分为反应性纤维化和修复性纤维化。本文综述了循 环RAS系统与心肌组织RAS系统机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及心肌纤维化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朱大林;彭仁秀;王晋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精神分裂症合并动力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治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病程更趋延长,由于患者 的思维、情感、行为互不协调,缺乏自知力,当出现肠梗阻时,其诊断更需要医护人员的重 视。我院1988~1998年间共收治30例患动力性假性肠梗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现报告如 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2例,女8例,年龄62~84岁,患慢性精神分裂症10~44年,抗 精神病药物治疗10年以上(氯丙嗪或氯氮平,100~200mg/d),既往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 病程7天至3周。诊断动力性肠梗阻28例,误诊机械性肠梗阻2例。非手术治疗28例,手术治 疗剖腹探查,肠腔减压2例。死亡1例。

    作者:李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骨巨细胞瘤mdm2和p21H-ras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探讨癌基因mdm2和p21H-ras在骨巨细胞瘤 (GCT)中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 学方法检测mdm2和p21H-ras在52例GCT(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 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 18例mdm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34.6%,7例p21 H-ras表达呈阳性,占13.5%。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性相关(P值分别为0 .871;0.658)。mdm2和p21H-ras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 、25.6%和23.1%、10.3%。 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的有3例,mdm2和p21H-ras同时过表达 与GCT病理分级无显著性相关(P=0.757),而与其复发有显著性相关(P=0.041) 。结论 mdm2和p21H-ras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复 发有关。

    作者:廖瑛;田英;何淑雅;贺丽萍;周秀田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