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西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2238
  • 国内刊号:36-1094/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61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 基础医学
江西医药杂志   2012年9期文献
  • 鼻内窥镜下复发性泪囊炎再次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窥镜下再次手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11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患者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吻合口再造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2年,11例经鼻内窥镜下治疗患者,治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9%.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口再造术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兰丽霞;刘伟;朱加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支气管大咯血的急症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

    目的 总结支气管大咯血的急症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2年2月急性支气管大咯血8例临床资料,其中7例术前血管造影,6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7例急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行左上肺切除2例,右上肺切除5例,右中、上肺切除1例.结果 8例在手术期无死亡,其中7例手术后不再咯血.1例术后继续咯血,应用大剂量止血剂止血,发生肺栓塞,溶栓治疗.1例术中误吸,术后肺部感染并导致呼吸窘迫综合症.结论 手术治疗是急性支气管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术前血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必要的.应用止血剂的同时防止发生肺栓塞和误吸.

    作者:柳阳春;徐全;章晔;林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动脉瘤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脑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静脉采用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麻醉脑动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4mg/kg,芬太尼3mg/kg,丙泊酚1.5mg/kg,顺苯磺酸阿曲车铵0.15 mg/kg,诱导插管.观察患者术前,术中15min 、30min,术后1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潮气量,苏醒率等指标.结果 术中15min、30min,术后1h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能充分镇静,减少诱导期间丙泊酚的用量.

    作者:徐玉红;胡成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5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对53例(75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逆行置管术,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治愈70眼,占93.33%,好转4眼,占5.33%未愈1眼,总有效率98.66%.结论 鼻内镜下泪道逆行置管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方面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唐海华;陶怿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变化,评价其在AECOPD的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人院患者的AECOPD老年患者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症状缓解,并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在疗效上比WBC更迅速、敏感.结论 CRP是一种检测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AECOPD的诊断和治疗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亚峰;闫春良;薛旗山;赵秋红;雷芸;聂晓莉;张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预注英脱利匹特对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后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评价预注英脱利匹特对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后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实验组为预先经10min静脉注射英脱利匹特1.5ml/kg,对照组经10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5ml/kg;随后两组都行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在硬膜外给予布比卡因后5、10、15、20、30、45、60、120min时各采集桡动脉血样3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布比卡因的血药溶度;并观察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相比,实验组给予布比卡因20min后血药浓度升高明显(P<0.01),同时实验组的心率、血压的变化较小(P<0.05).结论 预注英脱利匹特可增加布比卡因在血浆中的分布,而减少其在组织中的分布,降低其毒性反应.英脱利匹特对于维持硬膜外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鲍希安;陶晓三;邓捩根;郑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简便CT定位下锁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锁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锁孔开颅手术42例,常规开颅手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按GOS评价预后,锁孔开颅手术组恢复良好27例,轻残2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常规手术组恢复良好16例,轻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6例.结论 锁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疗效确切,大大降低了病人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斌;江志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应用手部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指背顺行及逆行筋膜岛状皮瓣设计的应用轴线为指背中外1/2交界处,其中指背顺行筋膜瓣的旋转点为距指蹼以近1cm处,切取范围远可达远指间关节水平.远指间关节以近背侧均可为指背逆行筋膜瓣的旋转点,皮瓣近端可达掌指关节.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123例156指.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外,其余均全部成活.经6-24个月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结论 指背筋膜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孙华伟;郑竞舟;邓小兵;邓名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2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麻醉分析

    目的 总结22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麻醉经验.方法 收集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22例临床资料,年龄3-42岁,体重12.5-52.0kg.12岁以下小儿房、室间隔缺损修补17例,成人二尖瓣置换4例,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修补1例.全组心功能1-2级.均在气管插管全麻+经股动脉、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均单腔气管插管,低潮气量(VT)4-6ml/kg、高频率(f)20-35次/min、纯氧通气,吸呼比I∶E=1∶1.5,气道压力维持在30cmH2O以下.必要时手控通气配合手术操作.术中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肺保护.结果 全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症,术中恰当的通气管理和积极的综合肺保护措施,以及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医生密切配合是保证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病人安全的关键.

    作者:王细根;杨芸;钟文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清醒气管内插管麻醉后患者自主翻身摆俯卧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清醒气管内插管麻醉后患者自主翻身摆俯卧位的技术应用与优势.方法 将32例腰椎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常规静脉快诱导全麻组和清醒气管内插管麻醉组,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0、2、5min)、自主翻身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静脉快诱导全麻组相比,清醒气管内插管麻醉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平稳,无并发症.结论 清醒气管内插管麻醉后患者自主翻身摆俯卧位的技术能够有效维护血流动力稳定,避免了麻醉后翻身摆体位的并发症.

    作者:杜俊群;李卫;贺建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肝癌射频消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手术进行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肝癌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各时间点的MBP、HR、RR、SpO2的变化;记录T4、T5、T6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术中异丙酚、芬太尼的用量和苏醒时间.结果 T0、T1、T2、T3、T4、T5、T6时P、C两组患者的MBP、HR、RR、SpO2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5、T6时C组患者VAS评分较P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帕瑞昔布进行超前镇痛可有效的减轻肝癌射频消融手术后的疼痛.

    作者:裴幼程;颜青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晚期重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晚期(出生后第3周)出现呼吸功能恶化重复使用的疗效.方法 观察我院NICU出现PS使用后耗竭的37例(16.5%)NRDS患儿,按照是否晚期重复使用PS分为晚期重复使用组和早期使用组,对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呼吸支持情况、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在机械通气时间、模式及用氧时间方面,晚期重复使用PS组较早期使用组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BPD发生率及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部分NRDS患儿由于存在PS使用后耗竭,需晚期重复用药,有利于提高NRDS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武志红;陈晓;袁高乐;孙梦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腓肠肌外侧头肌腱瓣转移修复跟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腓肠肌外侧头肌腱瓣转移修复跟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腓肠肌外侧头肌腱瓣转移修复跟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该术式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操作简单,一期完成,无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功能外形良好.结论 该术式解剖位置恒定,血供可靠,可一次性完成跟腱及皮肤缺损的修复,手术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巍;毛治庆;杨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优思明”对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观察人流术后服用优思明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820例妊娠40-70d,要求人工终止妊娠的健康育龄妇女,均无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观察组术后当天开始服用优思明,连用3个周期,对照组不用.两组均应用抗生素和收缩子宫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有无宫腔积血、有无宫腔粘连.结果 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更少,阴道出血时间更短,月经复潮时间更短,月经量减少较少,宫腔积血更少,宫腔黏连明显减少.结论 优思明能有效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玲;汤辉;姚瑜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11年1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30-60 min,出血量为120-200 ml.按Harris评分法功能评定,优22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6.67%.结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太强;吴炳华;凌强;邓高荣;高翔;张魁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免疫三氧治疗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免疫三氧治疗放射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46例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阴道炎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阴道灌洗后再注入低浓度免疫三氧30ml;对照组行阴道灌洗后,放置保妇康栓1枚.所有病例15d后复查,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8%,对照组治愈率为56%.结论 免疫三氧较保妇康栓治疗放射性阴道炎疗效更佳.

    作者:董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策略和疗效.方法 对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后复位锁定加压板内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0-110min,术中出血量100-280ml.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所有患者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无感染.按黄公怡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6.1%.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股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丁冬保;李晖;潘共华;张溢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产妇住院期间抑郁症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观察住院期间产妇产后抑郁症状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11月某院妇产科住院分娩1130例产妇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试,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在被调查产妇中存在产后抑郁症状120例,发生率为10.70%,经统计学分析初产妇、婴儿性别、新生儿健康状况对引起产后抑郁症状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减少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应重视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关注产妇的社会支持.

    作者:刘敏;张丽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自体柱状植骨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柱状植骨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自体髂骨柱状植骨加支撑钢板治疗52例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分型,Ⅱ型16例,Ⅲ型14例,Ⅳ型9例,Ⅴ型7例,Ⅵ型6例.结果 5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0.6个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26.7分.结论 对于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自体柱状髂骨支撑植骨可取得满意疗效,关节面术后无塌陷;采用自制环锯取骨器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建平;何嘉承;王毅;余鸿斌;龚时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25例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治疗水平.方法 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25例,术后随访1-2年.结果 25例主动伸指和伸拇功能均恢复良好,根据BMRC肌力评定[1],术前功能障碍治疗后其伸指肌力在M3以上20例,M4以上5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效果较好,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前臂背侧的外伤要注意手术详细探查骨间背侧神经,防止肌支损伤漏诊.

    作者:郑竞舟;谢振军;赵国红;白辉凯;邓小兵;孙华伟;邓名山;臧元升;付志勇;陈伯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四肢血管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5例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5例中,肢体成活21例,截肢4例,死亡1例.结论 四肢血管损伤重建应在6-8h内完成.必要时先吻合血管,再处理骨折,预防肾衰,以大程度的保存患者的肢体及功能.

    作者:张健民;张乐;廖忠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婴幼儿断指再植2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小儿断指再植的成功率.方法 我院自2007年4月-2011年12月对23例婴幼儿34个具备再植条件的断指予清创后进行再植,术后采用保暖、抗凝、抗炎,抗痉挛等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根据断肢再植评定标准评定幼儿断指再植.结果 30指成活,4指失活,成活率88.2%,术后患儿自然使用伤指,再植指发育和外观好,感觉恢复好,功能优良,优良率100%.结论 婴幼儿断指再植的适应证宽,成活的关键是精确无误的血管吻合;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地清创,仔细修复组织,术后精心护理和早期积极功能锻炼.

    作者:孙华伟;谢振军;赵国红;邓小兵;郑竟舟;邓名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诱因、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30例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主要原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结论 治疗和预防原发病,积极去除病因,早期诊治单一器官功能衰竭是降低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桂芳;邹敏芸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6例腮腺损伤患者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腮腺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36例腮腺损伤患者采用腮腺嚼肌筋膜与皮肤作反向“Z”字形瓣缝合,术后打包(反向包扎)加压,并辅以抑制腺体分泌药物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涎瘘,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引流加打包反向加压包扎治疗腮腺损伤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施少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清理分离鼻腔黏连并置管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清理分离鼻腔黏连并置管对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鼻腔黏连和后鼻孔闭锁的作用.方法 对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早期行鼻咽镜下鼻腔粘连和后鼻孔闭锁的清理及分离,并行鼻腔置管,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鼻咽镜检查和主观症状调查,在6个月和12个月行CT检查.结果 患者术后随着复查时间的延长,客观的影像学征象及主观的症状都有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对鼻腔黏连行清理分离及置管可以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后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

    作者:周家明;王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及VEGF-C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染色法,对我院收治的124例大肠癌相对应的癌边缘区组织、癌中心组织、正常组织进行淋巴管染色,分析不同样本中淋巴管分布特点,并检测相应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中心区及浅表部位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结直肠癌边缘区组织MLD为(51.6±22.8),较癌中心组织MLD(29.2±9.8)和正常组织MLD(25.4±9.40)显著增高(P<0.01).结直肠癌边缘区MLD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显著相关(P<0.05).124例结直肠癌边缘区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者74例(P<0.05).结论 结直肠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结直肠癌边缘区MLD的增加与肿瘤淋巴及远处转移有关,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李洁明;郑林辉;李太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气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移植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气膀胱腹腔镜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疾病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远端狭窄12例(双侧2例,其中伴输尿管囊肿1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Ⅳ°-Ⅴ°共15例(双侧4例),共33根输尿管.在膀胱镜引导下注入CO2,建立气膀胱,经膀胱顶置入5mm目镜鞘管并固定,两侧放置3mm操作鞘管.膀胱内操作同开放Cohen手术,放置双J管,术后留置导尿3-5d.结果 27例气膀胱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所有病例手术时间75-280min.术后轻度血尿13例,均在2d内消失.术后2周-1个月经尿道膀胱镜拔除双J管.随访3-12个月,VCU检查2例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CO2气膀胱下经膀胱内腹腔镜Cohen手术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疾病安全有效,易操作,具有微创优势.

    作者:申州;周辉霞;张旭;马立飞;谢华伟;周晓光;黄澄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对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7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淋巴结的超声二维形态的血流参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经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淋巴结33个,准确率90.6%,敏感性87.9%,特异性92.3%.淋巴结厚度≥7mm,准确率为90.6%.淋巴结结构改变者准确率为93.8%(30/32),淋巴结血管模式以边缘型和混合型为主.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可以提高淋巴结定性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管湘霞;付志勇;孙智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在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在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20例经临床手术活检证实为胆总管恶性梗阻的患者腹部64排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等.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对下端梗阻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为95%,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能够清楚地显示胆管下端恶性梗阻黄疸性疾病的病因,是该组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远忠;周建承;叶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胸水腺苷脱氨酶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采集36例结核性疾病和11例恶性疾病患者的胸腔积液,检测AD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活性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胸腔积液ADA活性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欧阳福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倍他乐克在冠脉CTA的临床应用

    目的 在冠脉CTA成像中,观察倍他乐克控制心率的效果.方法 收集40例冠脉CTA患者;心率65次/min,70-74次/min,75-80次/min,80-90次/min,90次/min以上各收集8例.按照基础心率服用倍他乐克病人CT图像采用的5分制标准评分.结果 基础心率小于90次/min,按要求口服倍他乐克,图像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倍他乐克可以降低心率,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图像质量.

    作者:黄水平;左敏静;袁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液基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12年05月530例行宫颈TCT检查的患者,将其中83例考虑有宫颈病变的分为两组,一组在阴道镜下活检,一组直接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TCT结合和不结合阴道镜取活检的阳性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下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3.7%(45/48);直接活检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为65.7%(23/35).两组阳性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T检查能较准确反映宫颈病变情况,但TCT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应结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提高宫颈CIN的检出率.

    作者:李艳;陈建萍;何蓉;陈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16例原发性肠系膜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脂肪密度肿块,乙状结肠旁10例,盲肠旁3例,降结肠旁2例,升结肠旁1例,增强扫描呈边缘环状线样强化,大部分病灶中心有点状高密度影.结论 原发性肠脂垂炎在多排螺旋CT上有较典型的影像表现.

    作者:杨光明;谢雨帆;刘享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病程分组,<5年为DM1组28例,≥5年为DM2组28例.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组各级肾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dmin)和阻力指数(RI),并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各级肾动脉Vsmax 、Vdmin均较对照组低,而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糖尿病组比较,DM2组各级肾动脉Vsmax、Vdmin较DM1组低,而RI高于D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准确了解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及筛查.

    作者:曾玲;曾南萍;易斐;张柳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医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体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它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居高不下[1].每年致死人数超过100万,致残人数达500-1000万.事实上,COPD患者如能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诊治,可以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低的限度.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406位COPD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COPD患者的就医行为和影响因素,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阻止COPD发病进程,促进健康的目的.

    作者:袁小兰;曹冬凤;廖梅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智能输送线在门诊输液流程中的研制与应用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经.护理单元作为医疗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病人和家属在医院建设中停留时间长的空间.门诊输液室是我院患儿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场所,日门诊输液室日均输液1000多人次,具有病人多、工作量大、周转快等特点;每天需用数名护理人员完成药品运送,人力运送反复行进于配药室、输液室之间,极易造成输药室、输液室感染机率增加、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研制了智能配送机,近年的临床使用表明,该设计合理,使用效率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付志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在我国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我科从2001年起对COPD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康复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素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癌中MGMT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MGMT在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在38例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32例中的表达.结果 MGM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6%(13/32),(++)56.2%(18/32),(+)3.1%(1/32),MGMT蛋白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0%(5/25),(++)80%(20/25)、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7%(17/38),(+)55.2%(21/38).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5).结论 MGMT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指标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物.

    作者:芮小慧;胡建铭;陈继明;谢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褪黑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A组,生理盐水处理B组,地塞米松治疗C组,褪黑素治疗D组,每组20例.手术解除肠缺血前后1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20mg和褪黑素20μg,手术结束后1h内采外周静脉血,用MDA、SOD试剂盒测定血浆MDA浓度和SOD活性.用NO试剂盒和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2-/NO3-水平和血浆D-乳酸水平.观察处理后各组肠管颜色完全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褪黑素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比较,血浆SOD活性明显上升(P<0.01),MDA浓度降低(P<0.05),血浆中NO2-/NO3-浓度上升(P<0.05),D-乳酸明显降低(P<0.01),各组肠管颜色完全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有缩短(P<0.05).结论 褪黑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

    作者:何化林;官喜龙;蔡亿群;付江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源性生长因子Heregulin对大鼠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源性Heregulin(HRG)对大鼠深Ⅱ度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对创面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建立左右对称的两块大鼠背部深Ⅱ度皮肤缺损动物模型,分别给予常规处理和HRG治疗,并于伤后1、3、7、10d分别取创面皮肤标本,并取正常大鼠皮肤作为参照.常规病理HE染色创面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HRG治疗组创面再上皮化进程优于对照组,HRG治疗组各时段创面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HRG对于皮肤创面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刚泉;李志浩;方方;陈宏伟;付银鑫;郭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Fas(TNFRSF6)基因位点G-1377A多态性及FasL基因位点C-844T多态性与IC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Fas(TNFRSG6)基因位点G-1377A多态性及FasL基因C-844T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0例ICP孕妇及50例同期入院产检并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分娩的正常孕妇,进行Fas基因位点G-1377A多态性和FasL基因C-844T多态性的分析,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病例组和正常组间的差别.结果 Fas基因位点G-1377A中A等位基因频率在ICP组(62.9%)显著高(TNFRSG6)基因位点G-1377A多态性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ICP的重要遗传因素,FasL基因C-844T多态性与ICP的相关性不显著.

    作者:杜晓梅;肖玲;熊贤海;郑九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VEGF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的表达在子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VEGF因子的表达.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几乎没有VEGF的表达,VE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丽霞;施桥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膀胱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其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膀胱癌分期的主要指标.根治性膀胱癌切除(RC)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现已成为浸润性膀胱癌一项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对于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和是否有必要扩大清扫等问题上,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就膀胱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欧阳晨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硬化病(sv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小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皮肤、内脏纤维化,免疫系统活化等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属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硬皮病的一个亚类,它不仅侵犯皮肤、关节肌肉,还侵犯包括肺、肾、心脏、胃肠道等在内的内脏器官[1].系统性硬化皮肤早期病理特点是血管周围炎症细胞的侵润和诸如毛细血管扩张及其后毛细血管分叉的微血管改变,晚期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造成组织纤维化,组织纤维化打乱生理组织的结构,从而导致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

    作者:胡建康;戴森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白塞病诊治的新进展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20%的病人出现内脏器官受累.常见的有3型,血管型:有大、中型动脉,静脉受累者;神经型:有中枢或周围神经受累者;胃肠型: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作者:刘炬;张细凤;黄浔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创技术对于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为54.4万,平均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及15%,患者即使被及时送进医院,存活率也不及20%.因此理想的危险分层技术,以便能近早识别可能发生猝死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无创技术对于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邱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的因素及处理

    切口愈合存在愈合良好与不良两种情况.切口愈合不良包括脂肪液化、血肿形成、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切口裂开等,常见的为前面3种即脂肪液化、血肿形成、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也就是难愈性伤口,是一类与创伤部位和宿主有关的创面在期望的时间内不能正常愈合.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一方面增加患者痛苦,另一方面增加医疗费用.为此,笔者就切口愈合不良的产生、处理作1综述.

    作者:陈飞云;陈美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