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3-5028
  • 国内刊号:41-1114/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40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1999年获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河南中医杂志   2002年6期文献
  • 三七胶囊合加味生化汤治疗放环后出血临床观察

    笔者近年来采用三七胶囊合加味生化汤治疗放环后出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疗法在肛肠科的应用

    活血化瘀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此法用于治疗肛肠科的疾病,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赵大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子养亲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47例

    高脂血症(HLP)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系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高限。血脂增高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危险因素,是造成心脑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西药物较多,但较为理想的药物尚少,我们……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乙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本文对46例患者用中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琴;马海燕;汪学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出血性脑梗塞46例

    出血性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临床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经头颅CT扫描已证实为脑梗塞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及早诊治当为首要问题。我们在2000年8月~2002年5月期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脑梗塞4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拟强力水丸治疗重症肌无力101例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传导障碍的疑难杂症,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我们于1999~2001年共收治101例,用自拟强力水丸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丽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疼痛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疼痛对麻醉医生来说是一种呼救信号,由于产生疼痛的原因和环境不同,病程可数小时或数年不等,临床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疼痛,效果满意。现将临床常用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花;田中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舒络脑心通合剂治疗高血压76例

    笔者从1994年9月~2002年4月,用舒络脑心通合剂治疗高血压7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顺;陈广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四法

    前列腺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就临床表现而言,其分别属于中医“热淋”、“精浊”、“劳淋”的范畴。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原则,笔者分别应用清热通淋法、活血行气法、滋阴降火法、温阳利湿法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分述如下。……

    作者:马清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液氮冷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酒渣鼻

    酒渣鼻是以发生在颜面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患。自1999年以来,经过反复的临床观察,应用液氮冷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酒渣鼻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2例疗效观察

    无特效药物,中药治疗本病可明显缩短病程。为观察中药的确切疗效,我们进行了中西医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井自兴;任献青;翟文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运动试验的预后

    运动试验通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评估,它是判断与缺血相关的危险性基本的方法。本文对25例AMI恢复期患者运动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目的在于探讨运动试验对于AMI的远期预后价值。……

    作者:宋金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温阳利水汤治疗阳虚水泛水肿68例

    笔者于1997—2000年运用温阳利水汤治疗阳虚水泛之水肿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曾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黄连温胆汤治疗糖尿病的体会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廷珍所著《六因条辩》一书。主治痰热内扰,失眠,眩晕,心烦,口苦等症。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临症若见痰湿内盛的多尿多饮多食者可用此辨证。……

    作者:王常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外合治斑秃20例

    笔者自1990提以来,采用自拟养血发汤配合对斑秃局部进行25%补骨脂酊外擦,治疗20例,取得较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道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运用调周法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中医称“肝斑”,“黧黑斑”等。笔者临证观察女性生患者月经前期面部色斑加深增多,月经来潮后减轻,月经不调或闭经者,一旦月经正常,经血畅行,色斑消退明显,用凋月经周期与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相结合治疗,疗效较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戚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方强肝丸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80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6年4月~2000年4月采用山东中医学院1976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中强肝丸为基础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CAH),并以一般护肝药物作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现小结如下。……

    作者:王安生;周玉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性肉芽肿32例

    性病性肉芽肿属于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肉芽肿荚膜杆菌即杜诺凡菌感染而引起。目前临床报道甚少。笔者自1996~2000年运用电灼切除,加以中药熏洗口服治疗32例性病性肉芽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清肝利胆消黄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50例

    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因多有感受疫疠之毒或饮食不节所致,临床表现为身黄、目黄,黄而鲜明,尿色黄赤,伴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纳呆,恶心,呕吐,腹胀,舌苔黄腻或厚腻微黄,脉象弦数或弦滑。笔者自1997年6月~2000年8月运用自拟清肝利胆消黄汤对50例本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国俊;顾本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30例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柳氮磺胺嘧啶加中药煎剂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1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司海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100例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1年10月~2001年12月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流行期间,应用中药灌肠治疗腹泻患儿100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庆中;马宗良;任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TAE),被认为是不适宜手术的肝癌患者好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肝脏毒性,且栓塞后静脉回流障碍,常引起肝功能损害。1998年6月~2001年9月,我们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癌TAE术后肝功能损害24例,与同期保肝降酶西药治疗的对照组24例作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汉忠;黄智芬;马亦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拟消痤饮合紫红酊外涂治疗寻常性痤疮87例

    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的消痤饮内服合紫红酊外涂治疗寻常性痤疮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崇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参苓白术散加六神丸治疗慢性韭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6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笔者自1995年4月至2002年1月,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六神丸保留灌肠治疗9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升阳益胃汤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150例

    笔者1994年以来,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1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善举;梁广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水肿型胰腺炎40例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胰腺急性炎症。主要由于暴饮暴食、胆道疾病或胰管梗阻使胰腺自身消化引起发病。发病年龄以40岁左右男性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急腹痛伴有血尿淀粉酶的增高,重者可出现休克等表现。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水肿型胰腺炎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振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预后较好,但易复发。近5a我们对50例中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裴国宾;李书林;杨化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养阴护肝汤治疗肝硬变腹水80例

    近年来,笔者以养阴护肝汤为主治疗肝硬变腹水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9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为消化内科常见病。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外合治慢性扁桃体炎56例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聘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前列康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临床观察

    2002年6月~2001年7月,我们用医院制剂前列康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血蕴阻证60例,并与野菊花栓治疗的60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松山;龙旭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恒频谱共振治疗仪治疗脾胃虚寒型结肠炎50例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因性或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寒型为主。我们自1998年1~10月应用河南省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恒频谱共振治疗仪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结肠炎患者5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元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荣压宁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近年来,ACEI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增加了对靶器官保护的手段,以ACEI为主的小剂量联合用药,更为医学界所倡导,加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抗凝、降脂药物也在高血压病中广泛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运用中药配合小剂量西药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尚无相关报道,现将我院1999年5月~2001年5月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素梅;胡瑞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龟羚熄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我们根据祖国医学肝肾阴虚、阳亢动风的理论,提出育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并据此组方制成龟羚熄风胶囊,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莹莹;王宝亮;任德启;宋淑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齐刺法治疗紧张性头痛42例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精神肌源性头痛等。主要由于精神紧张及颅周肌肉张力增高引起。在临床头痛病例中占有较高比例。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齐刺法为主治疗该病42例,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作者:陆永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肩周炎

    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为主,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代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治疗不安腿症68例

    笔者自1996年12月~2002年1月采用穴位注射为主,冶疗不安腿症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振涛;陈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9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47例

    假性球麻痹临床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进食发呛为特征,病人痛苦大,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自1993年开始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并发假性球麻痹4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华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理筋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腰臀部的软组织损伤常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臀上皮神经,患者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的腰骶、臀和腿的疼痛。祖国医学称之为“筋出槽”。笔者采用理筋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该综……

    作者:吴云川;杜长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为主,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六合;王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至阴等穴发动宫缩催产35例

    在产科足月分娩或计划生育引产工作中,常见过期妊娠、羊膜腔注药引产失败,无宫缩发动,不能自然分娩者。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至阴等孕妇禁针穴,促使子宫发动宫缩,治疗过期妊娠及引产术注药失败患者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敏英;史丰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耳压法治疗痔瘘围手术期疼痛

    近年来,我科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痔瘘围手术期疼痛,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迟发性维K缺乏并颅内出血恢复期的针灸治疗

    迟发性维K缺乏是发生于婴儿期的由于缺乏维生素K导致凝血机制障碍的疾病。我们对1997~2002年收治迟发性维K缺乏并颅内出血恢复期患儿20例,均采用针灸穴位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阴交配穴针治产褥期疾病举隅

    三阴交是历代针灸医家所常用的有效穴位,位于“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相交会,故谓之三阴交。该穴统治脾、肝、肾三经所主病证,应用甚广。笔者根据产后“多虚多……

    作者:杨翠芳;宋文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当归四逆汤运用举隅

    当归四逆汤为温经散寒代表方,笔者用于先兆流产及增生性骨关节炎获良效,介绍如下。……

    作者:宋一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四逆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

    复发性口疮是好发于青壮年的一种常见口腔粘膜病,以口腔粘膜上反复发作的孤立性溃疡为其特征。初在唇、颊、舌缘等处粘膜上,出现单个或2~3个充血发红区域、灼痛,随后出现小疱,小疱迅速破溃而形成约0.3~0.5c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遇酸、甜、冷、热刺激时疼痛加剧,唾液增多,影响进食。其复发率较高,由于……

    作者:崔梅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运用六经辨证方法,结合辨证用药、针灸、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内治外治紧密结合,突出中医整体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常能收到意外效果。

    作者:娄绍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理中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

    理中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仲景用治脾胃虚寒所致之吐、利、腹痛诸证。笔者根据其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组方特点,以理中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温桂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石冠卿教授从肝论治不寐证经验

    “不寐”即今之失眠,是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证的一类疾病,并常伴有多梦。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很多,如阳不交阴、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心脾两虚,肝郁化火、肝火扰动,以及心胆气虚,胃中不和等。我院已故名老中医石冠卿教授论治不寐一证颇富经验。不寐一证,人多责之于心,验诸临床,或效或不效。石老治疗不寐,在注重心神作用的基础上,擅长从肝论治。……

    作者:闫晓天;崔爱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博学、术精,继承、创新,活人、治病——喜读《米伯让先生医案》

    米伯让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宿具儒学底蕴,早年不欲以著述炫鬻于世,因此所留医案甚少,但仅由其留传于世的《四病证治辑要》、《中医防治十病纪实》、《气功疗养汇编》以及由学生们所辑《米伯让先生医案》,已足可见其博学术精。……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疏肝达肺运脾胃 斡旋气机建中州

    疏,疏泄;达,达之意。疏肝达肺即使肝肺气机疏畅条达,各司其职,则脾胃功能不失其常。因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在五行属土;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属木;肺为气之主,主宣发肃降,属金。木能克土,金赖土生,肺金又能制约肝木,使木受制而横,则中土得安,升降有序,此“亢则害,承乃制”,五行生克制化之妙也。故肝、肺与脾胃关系至为密切。临床上调理脾胃的同时,宜兼顾疏肝达肺。今就此浅述管见,与同道商榷。……

    作者:张红照;常新华;赵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张仲景脾胃寒证、热证方剂用药思路探讨

    脾胃病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证,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所载方剂中,有不少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这些方剂不仅临床疗效卓著,而且配伍用药简练。本文仅就其脾胃寒证、热证方剂的用药思路作初步探讨。……

    作者:杨新年;徐亚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卫气运行与阴阳交感

    阴阳交感是决定卫气运行的重要因素,阴阳二气的相互吸引决定了卫气运行,阴阳二气客观存在的质与量的差异,从而形成卫气运行方向与运行空间。笔者试图进一步揭示病理性的卫气逆行的产生。……

    作者:廉武星;刘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灵活辨治眩晕

    眩晕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矣”;《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汉代张仲景有“目眩”、“眩”、“头眩”、“身为振振摇”、“振振欲擗地”等……

    作者:徐新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疑难杂症辨析

    笔者临症33a,对疑难杂症的临床治疗有一些心得体会,现介绍于后。……

    作者:孙永红;陈良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玉屏风散预防感冒作用的探讨

    玉屏风散出自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防风、黄芪、白术组成,是中医扶正固表的经典方剂。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的作用,用于卫虚不固、易感风邪之症,即反复感冒。临床多用于预防感冒及由反复感冒引起的风心病、心力衰竭、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作者:刘永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无花果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无花果作为药食同源之品,庭院栽培极多,药源丰富,临床用于抗肿瘤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它即能增强治疗的疗效,又能改善放、化疗的副作用,极具开发前景。尤其是对其抗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更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彭勃;苗明三;方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淫羊藿的药理研究进展

    淫羊藿,来源于小檗科淫羊藿属(Epimdium)的多种植物。其有:“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本文就近10年淫羊藿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杨小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为研究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将老龄(20月龄以上)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尼莫地平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肾脏病理组织变化及有关指标改变。结果表明,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大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大黄拮抗自由基损伤、调节ATP酶活性和神经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调节前列腺素平衡失调、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有关。

    作者:李建生;赵君玫;郭盛典;李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加味大黄(庶虫)虫胶囊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大黄(庶虫)丸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瘀血证的名方,I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瘀证,近年来有报道治疗高脂血症、重症肝炎、脑血栓等。我们将其加味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及缺血性中风受到很好疗效。为了阐明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加味大黄廑虫胶囊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广中;封银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黄芪临床应用举隅

    黄芪,有补气生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多用于脾胃亏虚,正气不足,气虚下陷及卫虚表不固而引起的各种证候。现代医学认为黄芪能增进免疫,促进细胞代谢,对心脏、肝脏及血管等有保护作用,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用于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夏旭;孙田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配伍禁忌探析

    中药配伍禁忌早在金元时期就已经提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方书中即明确地记载着“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反”即两药合用后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畏”即两药相互配伍产生副作用或降低消除原有的药物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主要是药物之间的成份起的化学反应。……

    作者:唐乌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甲散及三甲散冲剂微量元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三甲散及三甲散冲剂是由龟板、鳖甲、穿山甲、鸡内金等组成,经加工制成的散剂及冲剂,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消积等功效,临床疗效确切。为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我们用岛津AA-67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其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天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成药临床辨证用药琐谈

    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多样,每种中成药各有一定疗效特点和适应范围。所以中成药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者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严重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对此决不可轻视。因此中成药能否辨证用药是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问题。……

    作者:李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活瘀止痛散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活瘀止痛散是我院外科常用制剂,具有散瘀活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消肿散结的功能。自1984年以来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后期治疗、肌肉痉挛、瘀斑、外伤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坤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肾炎血尿从瘀论治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发病率高,病程冗长,治疗困难,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长期研究,学术界已经认识到瘀血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因而应该重视对慢性肾炎血尿瘀血病机和治法的研究。下面是笔者研究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体会,仅供同道参考。……

    作者:肖相如;张绍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伏邪学说与乙型肝炎治疗

    “伏邪”是中医温病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伏邪学说作为一种理论工具,用以解释某些温病的病理现象,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感染HBV后潜伏期长,发病即……

    作者:冯群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马云枝治疗面瘫经验述要

    马云枝教授,长期从事中风脑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学验俱丰,现就其对面瘫的认识和辨治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张宗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治乙肝一得

    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属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笔者认为本病是感受湿热毒邪,而以肝郁、血瘀为主要病理的疾患。此病在整个病变过程中经历正盛邪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三个阶段。故治疗上以祛邪、扶正为纲,从肝郁、血瘀处着手,选用药也各有侧重。湿热之邪是致病之由,也是病情缠绵反复之根源,湿热……

    作者:郑耀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全国第七届新特系列膏药制作技术培训班——教会一项特色技术 办成一所特色门诊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中心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中心 全国第二届浮针治疗痛症培训班——第二届激能电摩疗法培训班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饮食疗法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 饮食疗法的历史源流 民以食为天,饮食与健康与疾病的联系,古人早已有认识。药食同源学说表明,许多药物具有双重性,既能药用,又能食用。《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百合、山药、大枣、龙眼肉、赤小豆、蜂蜜等,实际上就是中医应用饮食疗法的开端。《素问·藏气法时论》说道:“毒物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作者:王太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平疣煎外洗防治尖锐湿疣复发

    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笔者运用自拟平疣煎防治尖锐湿疣复发共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东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笔者用中药熏洗治疗,效果颇佳。……

    作者:赵华;崔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跟骨骨刺46例临床观察

    跟骨骨刺位于跟骨结节处,好发于成年人。主诉跟骨底部疼痛,特别是在长期站立位及行走时症状更为显著,经休息后好转,跟骨结节及其周围压痛明显,偶而足底轻微肿胀,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近年来采用封闭、中药熏洗、骨钻孔法综合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

    作者:赵伟平;孙书华;胡亚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3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为临床上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自1990年11月~2000年12月间,我科应用中药内服外敷为主,辅以手法按摩、牵引及硬膜外药物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21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潘静;王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手法治疗肩周炎50例

    自1999~2000年,作者采用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孟文春老师的“肩周炎六法”,对50例肩周炎患者予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旭;徐红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拟愈痹汤合膝关节内注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膝OA,是一种退行性疾患,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愈痹汤以补益肝肾为主,辅以益气化湿,活血通络,并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用药……

    作者:李二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造成的腰腿痛临床症候群,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多发于中青年人。急性发作……

    作者:高建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手法结合灸法治疗软组织损伤102例

    骨折愈合后软组织损伤越来越成为临床骨伤科的疑难病症。骨折长期固定,欠功能锻炼,造成局部乃至广泛性的缺血缺氧是引起该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多表现为伤肢肿胀,持续性的疼痛、麻木、关节僵硬、远端脉搏消失或减弱、肌内萎缩等,严重者会引起筋膜间隔综合征、骨性肌炎、创伤……

    作者:赵焕东;魏玉龙;丁瑞敏;燕美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骨伤内治规律初探

    重视骨伤科之内治,其来久矣。人身初伤,先损气血。皮肉筋骨,既损伤于外,脏腑气血必振动于内,故在临症中少有只注重其外,不调治其内而能愈跌损骨断筋伤之症者。笔者在十余年临床工作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在骨伤内治方面积累了些许经验,现与同道探讨如下。……

    作者:杜中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亢害承制”浅析

    “亢害承制”源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原文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原属运气学说的内容,说明六气相承制约,是万物生化的重要保证,如失于相承,则无所制约,必致过亢为害。……

    作者:谢文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述中医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是探求人类如何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心理卫生源于古希腊波克拉底的著作。古罗马的著名医生盖伦称其为“情感卫生”。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的定义定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只……

    作者:杜宝英;白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从《千金要方》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享年101岁,其著作《千金要方》记载的养生之道可资后人借鉴。主要为7个方面:①良好的习性以养生;②调神迎气以养生;③居家有戒以养生;④每日按摩以养生;⑤调气导引以养生;⑥服食补药以养生;⑦房中补益以养生。

    作者:周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古代医家人格精神的追求——谈“上医医国”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是古代医家心理上一个很深的文化情结。中国医学史上有很多医学家出身于儒,后因种种原因由儒而医。如东汉张仲景,唐王冰,南北朝陶弘景,宋代朱肱、许叔微,金成无己、张元素,明代戴思恭、王肯堂、高武等,成为良医是他们的一种心理蔚藉。而“上医医国”则是古代医家人格精神的高追求。……

    作者: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