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1-6825
  • 国内刊号:41-1340/R
  • 影响因子:1.24
  • 创刊:195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6-11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仙人掌水性和酸性提取物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小鼠造模成功后分为5组:仙人掌酸提物2个剂量组(0.5 g*kg-1* d-1和1.0 g*kg-1*d-1),水提物2个剂量组和优降糖组(200 mg*kg-1*d-1).正常小鼠灌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6组小鼠均连续给药21 d后测血糖.结果:给药后仙人掌酸提物2个剂量组血糖均较给药前降低(P均<0.05),2个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与优降糖组相比,P均<0.05;水提物2个剂量组给药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仙人掌酸提物有降血糖作用.

    作者:许世华;王桂红;张慧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阻塞性黄疸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

    目的: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其中ERCP后MSCT28例,平扫13例,双期增强扫描27例,平扫+双期增强扫描8例.检查方法:采用螺旋模式扫描,重建层厚2.5~5 mm,ERCP后MSCT拔管后1~2 h进行.双期扫描注射造影剂为80~100 ml,速度为2.0~3.0 ml/s,注药后30 s、80 s扫描.观察指标包括:①胆管扩张程度;②管壁清晰度;③扩张胆管全貌的显示.结果:3种扫描技术总的管壁显示情况以ERCP后CT扫描佳.ERCP后MSCT可进行多种三维重建,较好显示胆管内结节.结论:ERCP后MSCT更适合显示沿人体纵向走行的细小胆管.建议采用2.5 mm层厚显示胰胆管病变.

    作者:梁宝松;葛英辉;程天明;郭灋;杨玉秀;张继良;朱绍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豚鼠耳蜗核复合体NOS的表达

    目的: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老年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中的表达,探讨NO在老年性聋中的作用.方法:30月龄老年豚鼠8只,听阈10~20 dBnHL(老年组),另取3~9月龄健康豚鼠8只,听阈0~20 dBnHL(正常组)为对照.采用活体灌注、Nissl染色法、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正常组和老年组CNC中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老年组豚鼠CNC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29.07±5.71)和面积(563.02±433.82)与正常组((60.20±13.48)和(589.37±306.7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豚鼠CNC中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和细胞面积均减少,提示老年豚鼠CNC中NO合成减少.NO在老年性聋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田秀芬;董明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HNSCC)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HNSCC及41例正常鳞状上皮标本中FHIT的表达.结果:HNSCC及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75%(43/80),100%(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NSCC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FHIT的阳性率分别为37.1%(13/35)和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NSCC的发生、演进中FHIT起重要作用,FHIT的检测有助于HNSCC转移潜能的判定.

    作者:殷德涛;董明敏;卢秀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剂量3-硝基丙酸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

    目的:探讨小剂量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 3-NPA)预处理后鼠脑海马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变化,揭示3-NPA预处理的机制.方法:雄性沙土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3-NPA预处理组(n=36).3-NPA预处理组腹腔一次性注射3-NPA 5 mg/kg后1 d、3 d、5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海马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结果:腹腔注射3-NPA后1 d、3 d,海马区可检测到脑源性Epo的表达,腹腔注射3-NPA后5 d,海马区Epo的表达极低,正常对照组无Epo表达.结论: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和3-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时间相一致,提示Epo的表达与小剂量3-NPA预处理相关.

    作者:朱红灿;孙圣刚;李红戈;高晓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益肺抗纤方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目的: 观察益肺抗纤方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益肺抗纤方组、地塞米松组;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其余3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益肺抗纤方组给益肺抗纤方10 ml/kg灌胃,地塞米松组给地塞米松1.5 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对照组均给生理盐水灌胃,均给药1次/d.观察各组大鼠肺部病理变化,测定各组第7 d、28 d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 (LPO) 和羟脯氨酸( HP) 的含量.结果: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第28 d时,模型组多呈3级肺纤维化和1级肺泡炎改变;益肺抗纤方组多呈1级纤维化改变,肺泡炎不明显;地塞米松组多呈1级纤维化和1~3级肺泡炎改变;对照组呈正常肺结构.第28 d时,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SOD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和P<0.05),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SOD活性下降更明显(P<0.05);益肺抗纤方组与对照组之间SOD活性无明显差别.对照组、模型组、益肺抗纤方组肺组织LPO 含量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益肺抗纤方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益肺抗纤方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胶原沉积,保护肺组织.

    作者:马利军;李素云;吴纪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环孢菌素A预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TNFα、MPO的影响

    目的:探讨移植心脏再灌注时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变化及环孢菌素A(CsA)预处理对移植心脏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将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E组).2组均分为0 h、3 h、6 h、24 h 4个时间点.其中每组0 h作为缺血再灌注前对照,均为6只.而2组其他3个时间点则为供、受体动物各6只.2组的3 h、6 h、24 h 3个时间点动物移植心缺血时间约为50 min.E组供、受体鼠术前1 h尾静脉注射CsA(10 mg/kg).分别于再灌注0 h、3 h、6 h、24 h取移植心测定心肌TNFα、MPO水平及心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①C组移植心再灌注后心肌TNFα明显升高,于再灌注3 h显著,且明显高于0 h(P<0.01).E组再灌注3 h、6 h、24 h心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C组(P均<0.05).②C组再灌注后心肌MPO含量、心肌含水量逐渐升高,于6 h明显,与0 h相比,P<0.01.E组再灌注3 h、6 h、24 h心肌MPO含量、心肌含水量明显低于同期C组,P均<0.05.结论:①心脏移植再灌注后心肌TNFα、MPO明显升高,且参与了心肌再灌注损伤.②供、受体应用CsA预处理可以抑制TNFα的表达,降低MPO水平, 减轻心肌水肿,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明奎;郅兴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制颈椎融合器生物力学测定

    目的:探讨不同颈椎融合器椎间融合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2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N)、自制融合器组(MOF)、同种异体髂骨块组(LC)和BAK融合器(BAK)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颈椎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①3种颈椎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正常组与自制融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种异体髂骨块组与自制融合器组的生物特性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自制融合器与BAK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颈椎融合器强度大、刚度高、下沉移位小、颈椎稳定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间融合器.

    作者:皮国富;王利民;陈风苞;王以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APBSC)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治疗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1999年10月起,对住院治疗的16例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8例高危乳癌(breast cancer,BC)、1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常规治疗4~6个周期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然后行HDC,其中1例MM行自体CD34+细胞移植.HDC方案:NHL为CBV,CTX 120 mg/kg,BCNU 600 mg/m2,VP-16 900 mg/m2;BC为CTCb,CTX 5 000 mg/m2,TSPA 700 mg/m2,CBP 900 mg/m2;MM为HD-Mel 200 mg/m2.对未获CR的NHL及部分高危BC给予病灶局部放疗.结果:16例NHL包括初治10例、复治6例,分别用CHOP、DICE方案化疗,获CR 9例, PR 7例,HDC后CR 9例仍为,PR 7例获CR 3例,CR率42.9%(3/7),4例仍为PR.8例高危BC术后患者,CAF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获CR 7例, HDC后仍为CR,1例采集APBSC后,出现多发骨转移,放弃大剂量治疗.1例MM,VAD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为PR,HDC后为CR.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ANC) ≥1.0×109 L-1所需要的中位时间为10(+8~+14) d; 血小板(PLT)达到20×109 L-1所需的中位时间为14(+9~+17) d.主要不良反应为Ⅳ度骨髓抑制、感染、粘膜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治疗相关死亡为0.随访至2002年10月,NHL平均无病生存期15(5~32)个月,BC平均无病生存期18(3~36)个月, MM 1例HDC后9个月死于原发病复发.结论:APBSC支持下HDC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NHL及高危BC术后患者有益,MM的远期疗效仍欠理想,需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保根;杨树军;李玉富;刘艳艳;张晓静;买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建立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以乙腈-4 g/L磷酸溶液(体积比13GA6FA87)为流动相,测定波长327 nm,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60 8~0.304 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2.8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银黄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广胜;余孝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特异性诊断抗原

    目的:寻找诊断并殖吸虫病的特异性抗原.方法: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14条蛋白带,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3 000、31 000、25 000、16 000、11 000是主带;相对分子质量为53 000和34 000的条带可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108 000、94 000、65 000的条带可与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58 000、53 000、43 000的条带可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小鼠血清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37 000的蛋白带只能被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和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而不与华支睾吸虫病、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血清、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正常大鼠、小鼠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7 000的蛋白组分为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并殖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灯;王中全;崔晶;范清堂;毛福荣;晋雪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高血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高血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16只高血压大鼠(SHR)分为2组,1组术前饲喂牛磺酸2周,另1组饲喂常规饲料.16只正常大鼠同法分组饲喂作对照.分别测定大脑皮质、丘脑和延髓ET-1,CGRP和牛磺酸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SHR大鼠大脑皮质、丘脑和延髓CGRP显著升高,丘脑和延髓ET显著升高.应用牛磺酸治疗后,SHR大鼠大脑皮质、丘脑和延髓CGRP均显著下降,丘脑和延髓ET、牛磺酸显著升高.牛磺酸对正常大鼠脑组织ET 和CGRP无显著影响.结论:牛磺酸调节血压机制可能与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ET和CGRP水平有关.

    作者:曲跃华;李淑莲;许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膈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大鼠膈肌细胞的可行性,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膈肌细胞的生长特点.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得到膈肌细胞的前体细胞--肌卫星细胞,在37 ℃、体积分数5% CO2恒温培养箱内培养,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培养出了大鼠膈肌细胞,体外培养膈肌细胞是可行的,其发生生长过程呈骨骼肌细胞发生生长特点.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发育成熟程度不易达到在体的水平.

    作者:贾红轩;熊盛道;牛汝楫;徐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替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例,每d 口服阿替洛尔50 mg,连续8 d,分别于服药前,服药的第3 d,第8 d及停药后的第2 d,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服药的第3 d 升高(P<0.05),服药的第8 d降至正常水平,停药后2 d无反跳现象发生,血浆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每d口服阿替洛尔50 mg短期治疗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作者:姬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调理冲剂祛黄褐斑效果人体试食观察

    目的:观察某调理冲剂祛黄褐斑(美容)效果.方法:采用卫生部推荐的统一方法,选择30~49岁面部出现点面状黄褐斑的女性患者,按照产品推荐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每d 2次,每次1袋,连续服用30 d),比较观察对象服用某调理冲剂前后黄褐斑色度、黄褐斑的面积、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该调理冲剂能显著降低黄褐斑色度(P<0.01), 减少黄褐斑的面积(P<0.01),并且未观察到新的黄褐斑产生.受试者试食后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且无过敏及不良反应.结论:该调理冲剂有祛黄褐斑的作用,未观察到不良影响.

    作者:张书芳;胡天爻;吕全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甘氨酸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0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后分别用RPMI 1640或含2 mmol/L甘氨酸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测定脂多糖(LPS)(5 mg/L)刺激后0 h、3 h、6 h、12 h、24 h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0水平及12 h 2者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甘氨酸可明显降低LPS刺激后3 h、6 h和12 h TNFα水平(P分别<0.05,0.05和0.01),并显著降低12 h TNFα mRNA表达量(P<0.01).②甘氨酸明显增加6 h和12 h IL-10水平(P分别<0.05和0.001)以及12 h IL-10 mRNA表达量(P<0.05).结论:甘氨酸可时间依赖性地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抑制LPS诱导的TNFα产生而增加IL-10表达.

    作者:刘超;姚榛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和T抗原检测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端粒酶和T-抗原.方法:肺癌组63例,其中中心型49例,周围型14例;非肺癌疾病组(对照组)31例.对患者BALF中端粒酶、T-抗原进行检测,并与纤支镜刷检,BALF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端粒酶检测采用PCR-TRAP银染法,T-抗原检测采用半乳糖氧化酶法.结果:①肺癌组BALF中端粒酶、T-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2%和68.3%,均高于对照组的6.5%和9.7%(P<0.01).②肺癌组BALF中端粒酶和T-抗原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7%, 高于单项阳性检出率(P<0.01).③中心型肺癌组BALF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1.4%,T-抗原为67.3%,均高于BALF细胞学阳性率12.2%(P<0.01),但与刷检细胞学阳性率61.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组BALF中端粒酶阳性率为92.9%,高于刷检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50%(P<0.05)及BALF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21.4%(P<0.01);T-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1.4%,高于刷检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50%(P>0.05)及BALF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21.4%(P<0.05).结论:①肺癌BALF中端粒酶、T-抗原均有检出.②中心型肺癌BALF中端粒酶、T-抗原阳性检出率均高于BALF细胞学阳性检出率.③BALF中端粒酶的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焦宪法;秦健领;王锋;王宁;王国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延髓巨细胞网状核的分支投射

    目的:比较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延髓巨细胞网状核的投射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方法: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大鼠的脊髓和延髓的巨细胞网状核,在大脑皮质观察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G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 b,29 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24,6,4,3,1,2区.4,3区内发现少量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大脑皮质向巨细胞网状核发出投射的神经元的分布区域,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内,4区和3区内有少量向2者发出分支投射的神经元,约占同区内皮质脊髓神经元的5%~10%.

    作者:涂心明;胡伊乐;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工神经网络在 Horn's法LD50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LD50计算方法新思路.方法:以4组动物的死亡数和给药剂量作为输入量,用神经网络计算LD50,并对神经网络的隐层节点数进行选择,以提高计算精度.结果:对急性毒作用带较宽的化学物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其LD50,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且节省人力和动物.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结果可以对Horn's 法LD50结果加以补充.

    作者:陈小玉;徐力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抑肽酶对常温体外循环中TNF-α、IL-6及IL-8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常温体外循环术中、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40例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0例,于转机前加入抑肽酶5万kIU*kg-1,对照组20例未用抑肽酶.分别于麻醉前、主动脉阻断10 min、停机后10 min、术后24 h及术后48 h采取动脉血标本,酶标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结果:2组麻醉前各因子血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对照组各因子在体外循环后各时点均升高(P<0.01),术后48 h恢复至基础值,而试验组各时间点各因子水平也升高(P<0.05或P<0.01),但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输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抑肽酶可减轻常温体外循环术中、术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减少术后渗血及围手术期输血量.

    作者:冯德广;张大新;庄世才;赵根尚;法宪恩;张瑞成;刘军英;王龙森;初佩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999年至2001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调查

    目的:调查贫困县农村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睢县后台乡、尚屯乡和城隍乡,对其3 a来死亡居民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全死因和PYLL分析方法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当地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及损伤和中毒.其中损伤和中毒占死因构成的9.99%,占总PYLL的22.77%,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这几种主要的慢性病的死亡率累积构成为65.07%,PYLL累计构成为36.95%.结论: 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当前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损伤与中毒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施学忠;段广才;周莹;胡东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素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慢性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含量.方法:25例肺心病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测定血浆BNP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paO2及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BPN水平(221.95±43.22) ng/L高于缓解期水平(53.86±12.83) ng/L,且2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98±2.18)ng/L(P<0.001),2者均与paO2呈负相关(r分别为-0.77,-0.59,P均<0.01),与RVPEP/AT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0.57,P均<0.01).结论:血浆BNP可延缓肺动脉压力的进一步升高,提高血浆BNP水平有可能用来治疗肺心病.

    作者:张曼林;孙培宗;汤兵祥;杨新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颌下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检测SD大鼠颌下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麻醉后颈部切口暴露颌下腺,右侧腺体植入二甲基苯丙蒽(DMBA)明胶海绵块,左侧为自身对照,每过2周处死大鼠2只,取颌下腺标本.用PCR-TRAP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法分析PCR产物,检测颌下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共诱发肿瘤21例,均为鳞状细胞癌(早期10例,晚期11例),另有3例导管上皮鳞状化生.21例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实验侧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P<0.01).鳞状上皮化生、鳞癌早期、鳞癌晚期3组相比,端粒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升高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作者:曹选平;刘学军;周弘;张彦喜;张松涛;吴豪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兔食管和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

    目的:探讨兔食管和远端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方法: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用短路电流技术,体外测量两类上皮基本电参数的改变.结果:远端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显著高于食管上皮;在食管上皮的顶膜加入amiloride ,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下的(17.4±2.2)μA/cm2 (n=15)减少到(7.5±1.7)μA/cm2 (n=13),P<0.001.在基侧膜加入Ba2+,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13.5±0.3)μA/cm2 (n=4),P<0.05;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Diphenylamine-2,2'-dicarboxylic acid (DPC),短路电流从(119.7±19.0)μA/cm2 (n=8)减少到(49.8±15.5)μA/cm2 (n=5),P<0.001;indomethacin和TTX不改变食管上皮的基础电参数,却使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71.1±11.1)μA/cm2 (n=4),P<0.005.结论:与相对疏漏、具有较低电阻的远端结肠相比,食管是具有较高电阻的紧密上皮;在稳定的基础状态下,钠离子吸收和氯离子分泌分别是构成食管上皮和结肠上皮的跨上皮电压和短路电流的主要原因;钾通道分布在食管上皮的基侧膜,在基础条件下处于开放状态;粘膜下神经丛和前列腺素的作用不参与构成食管上皮的基础电流,却是结肠上皮基础电流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邢莹;何琼;朱进霞;陈小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生活炉灶所致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的:了解生活炉灶所致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以煤炭、液化气、天然气为燃料的居民各30户,测定室内空气中SO2、NOx、CO含量,并对女性烹调人员测定血清唾液酸(S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女性非烹调人员为对照.结果:3种燃料用户室内空气中SO2 、NOx均值均超过卫生标准;煤炭组、液化气组女性烹调人员血清SA、SOD、GSH-Px水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天然气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煤炭、液化气为燃料所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相对较重,已引起了烹调人员血清生化指标异常.血清SA、SOD、GSH-Px在进行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研究中,可作为早期人群监护的灵敏指标.

    作者:周书凯;朱静媛;程学敏;姜春霞;任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组织10种抗原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组织10种抗原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52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组织中胰多肽、生长抑素、胃泌素、蛙皮素、五羟色胺、血管活性肽、降钙素、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角蛋白等10种抗原标记的表达.结果:胰多肽、生长抑素、五羟色胺、蛙皮素、胃泌素阳性标记率随组织分化降低而降低.除蛙皮素外,其他抗原表达强阳性者均分布于典型类癌组.血管活性肽与降钙素的阳性标记率随组织分化下降而上升(P<0.05).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角蛋白在各型中分布较为均匀(P>0.05).癌胚抗原的阳性标记率随肿瘤组织形态分化的降低而上升(P<0.05),且与肿瘤的浸润有关(P<0.05).结论:应用多种抗原标记有助于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黄明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蛋白营养对手术前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蛋白营养对手术前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术前3~5 d及术后2~3 d起采用基本膳食+均衡营养素200 g/d+蛋白粉20 g,口服或管饲,对照组术前术后均采用基本膳食.2组均于术前3 d及术后10 d测体重、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及测定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氮平衡等.结果:与术前比较,治疗组术后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术后体重下降(P<0.05);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2组患者手术前后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治疗组术后Hb明显回升(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血浆Alb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则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术后负氮平衡得到纠正,而对照组仍处于负氮平衡状态.结论: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早期合理地供给充足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可避免术后营养不良发生.

    作者:陈改云;吕全军;陈会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99mTc-MIBI显像在乳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癌的价值.方法:受检者共85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3例,恶性组52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555 ~740 MBq(15~20 mCi)后30 min,进行胸部前后位(仰卧位)和两侧位(俯卧位)平面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判断结果.目测法由2位不了解临床情况的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读片;半定量分析法计算肿块部位与对侧正常部位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T/C).结果:良性组乳腺显像阴性29例,阳性4例,T/C为1.06±0.13;恶性组乳腺显像阳性47例,阴性5例,T/C值为1.63±0.4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测法对乳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0.4%、87.8%和89.4%.半定量分析法对乳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5%、90.9%和88.2%,2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乳腺显像可作为诊断乳癌的方法.

    作者:韩星敏;刘保平;程兵;李孟圈;常建东;孙秉奇;李道明;吴飞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及脾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全身及脾脏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1例肝癌患者及9例良性肝胆疾病(对照组)外周静脉(PV)及脾静脉(SV)血中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PLC患者PV及SV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SV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自体PV,而SV血中CD8+水平高于自体PV;各期肝癌患者中,Ⅱ、Ⅲ期患者PV及SV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Ⅰ期及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及Ⅰ期患者;且Ⅱ、Ⅲ期患者SV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同期PV,而SV血中CD8+水平高于同期PV.结论:PLC患者早期的细胞免疫功能尚可,中、晚期则明显低下,且以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显著.推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脾脏中可能存在某些抑制性因素,参与了抑制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的过程.

    作者:唐哲;陈孝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微卫星等位基因多态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亚洲型和西方型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基因的多态性与比较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方法:将85例MS患者分为亚洲型(40例)和西方型(45例),用微卫星法测定其MOG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与87例健康者(对照组)相比.结果:MOG11/12等位基因与各型MS无关(P>0.05);亚洲型MS MOG51/52的218 bp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西方型,西方型MS患者218 bp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西方型MS MOG51/52的222 bp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亚洲型和对照组(P<0.001~0.05);亚洲型、西方型MS患者MOG51/52的226 bp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0.005).结论:亚洲型和西方型是MS不同的临床亚型;MOG51/52的222 bp等位基因与西方型MS相关,与亚洲型MS无关;MOG51/52的226 bp等位基因可能是MS的易感基因.

    作者:马建军;徐予明;徐军;连亚军;西村公孝;齐田孝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中胆固醇的示波极谱法测定及电极反应机制

    目的:研究血清中胆固醇示波极谱的直接测定方法及电极反应机制.方法: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在JP-2示波极谱仪上于-0.9~1.4 V范围内扫描.在上述条件下,用多种电化学方法(极谱法,循环伏安法等)研究了胆固醇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胆固醇在滴汞电极上于-1.07 V和-1.15 V产生2灵敏极谱波,后者的灵敏度高于前者,且其峰电流于胆固醇浓度在2.0×10-6~7.1×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1.0×10-6mol/L.检测回收率平均值为101.6%.电子转移数为2,电极反应速率常数为0.682.结论:示波极谱法可用于血清中微量胆固醇的直接测定,结果满意.该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干扰少等优点.

    作者:李凤菊;张峻;冶保献;袁利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并高胰岛素血症(HIS)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46例EH患者(EH 组)和40例EH并HIS患者(EH+HIS组),2组年龄、性别构成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计算2组体重指数(BMI).结果:EH+HIS组IR、LVMI、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EH组(P均<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和HIS是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显像与运动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显像与运动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1例疑诊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2周内分别行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显像及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按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确诊冠心病44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病1例;正常24例.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显像及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9%(40/44)、73.0%(27/37),2者相比,P<0.05;特异性分别为87.5%(21/24)、90.0%(16/17);准确性分别为89.7%(61/68)、80.7%(46/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0%(40/43)、93.1%(28/2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21/28)、60.0%(18/30).多巴酚丁胺负荷完成试验率100.0%(71/71),运动超声心动图完成试验率76.1%(54/71),2者相比,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诊断,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显像灵敏度较高且依从性好,较运动超声心动图更适用于这一病群.运动超声心动图对合并心脏瓣膜病及心肌病具独特的特异性,联合应用,具互补作用.

    作者:王池平;宁春华;尚毓;乔茜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性传播疾病继发泌尿生殖器真菌感染83例分析

    近年来,对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的治疗中,大量抗生素的滥用,使泌尿生殖器真菌感染率明显增加[1].1992年3月至2002年1月,作者共诊治STD继发泌尿生殖器真菌感染83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李培林;王五永;李海玲;李四明;刘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13例救治体会

    25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DNHS),采用2种补液方式进行救治,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宏;刘艳晓;董书慧;窦红;李素娜;吴利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由基底动脉尖区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本院1995年10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5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先天性梅毒患儿3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患梅毒孕妇人数上升,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病数量较快.作者对1997年3月至2002年3月来本院诊治的先天性梅毒患儿资料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书云;孙琦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聚明胶肽治疗失血性休克35例

    血浆代用品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1].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本院应用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明胶肽治疗创伤性休克3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霍浩;余孝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40例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抗血栓形成药物,本院于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丽;潘奇芳;王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髓术治疗失败66牙根管治疗效果观察

    根管治疗为牙髓根尖周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治愈率高,而且远期疗效好,但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1].目前我国仍为多种治疗方法并存,干髓治疗失败率较高.作者收集了63例牙髓病经干髓术治疗失败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宋琰华;郑同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50例麻醉处理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心脏解剖畸形复杂,病情多样,而其治疗年龄也越来越小[1],给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带来一定风险,作者总结150例此类患者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霞;董小莉;何敏;孙建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往多为病理及尸检诊断.目前,随着CT的普及,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本院自1992年10月以来,住院及在门诊就诊的经CT确诊的HI患者38例报道如下.

    作者:万淑英;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术后镇痛98例

    既往术后患者的疼痛是靠肌肉或静脉注射镇痛药以及硬膜外、静脉应用各种药泵自控镇痛的方法解除.上述方法均有一定的创伤,且部分镇痛药如哌替啶、吗啡等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较重,给术后管理带来不便.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是一种无创性治疗癌痛的新剂型.为探讨其能否用于手术后镇痛,作者观察了98例术后用多瑞吉镇痛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民玉;唐哲;马君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腔镜联合B超诊治流产并发症体会

    本院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对在2001年元月至2002年5月就诊的176例可疑流产并发症患者,进行了诊治,结果如下.

    作者:白桦;申爱荣;沈红玲;任芬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

    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嘧啶核苷类似物,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而受到关注[1].而顺铂因抗瘤谱广、疗效高等特点是公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础化疗药物.2000年3月至2002年2月,作者观察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NSCLC 24例,并对2种不同用药方案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留兴;吴欣爱;樊青霞;王瑞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内入路小型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42例

    1999年5月至2002年3月,作者对4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入路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随丽娜;焦静;张月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者健康的影响

    随着介入放射治疗的普及,介入放射工作者的防护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作者对介入放射工作者、普通放射工作者及一般人员的受照情况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李富冉;张志东;杨宪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碘氧消毒法预防胎膜早破阴道上行性感染50例

    胎膜早破如不及时分娩常继发感染,甚至造成宫腔感染或胎儿宫内感染.杜绝或减少阴道上行性感染是治疗的关键.作者采用碘氧消毒法消毒宫颈、阴道,有效地阻止了上行性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弯春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种皮下通道胆道造口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32例体会

    1986年至2002年,对32例需作皮下通道造口术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施以3种皮下通道胆道造口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虎林;田国伟;张丰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肩关节镜手术27例体会

    1997年3月至2002年2月,共施行肩关节镜手术2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军;许建中;鲍铁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僵直30例

    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用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僵直3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116例

    自1930年丁卡因问世以来[1],作为主要的局麻药而被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 同时也因毒性大、且丁卡因液体针剂多为医院自制,制剂不稳定而使应用受到限制.为观察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简称CSEA)的优点及效果, 现将作者应用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CSEA 116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董铁立;邢群智;盛宏广;王春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引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者对临床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寻求本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俊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电烙术治疗涎腺粘液囊肿38例

    涎腺粘液囊肿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上较为多见.1996年5月至1999年1月,作者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仪治疗涎腺粘液囊肿3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赵强;周弘;李玉如;张彦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57例

    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常规体外循环和插管技术,完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157 例,现将手术经验及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乔晨晖;阎保君;张新;卫洪超;赵高峰;郅兴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7例X线诊断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骨发育障碍,主要为四肢骨骺的发育异常,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短肢型侏儒和骨关节畸形,本院1983年以来发现7例,X线表现典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东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直为临床所关注,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作者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长宇;安敬军;余祖江;江河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AF系统加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6例体会

    本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AF系统加经椎弓根行伤椎椎体植骨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新军;杨喜旺;谢国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思密达配伍硫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本科1997年2月至2001年8月,观察了思密达配伍硫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林文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定陈诉综合征60例治疗体会

    不定陈诉综合征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病症,由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虽然治疗方法甚多,但尚无特效药物.本院应用中药安神健脑液及除上药外加服复合NF-rI胶囊、尼尔雌醇等综合治疗60例不定陈诉综合征,现总结如下.

    作者:余旭东;杨季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镜下热疗加放射治疗进展期食管癌56例

    本院自 2000年1月至2001年4月,使用放射治疗(放疗)加内镜下微波局部热疗治疗56例进展期食管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建普;马学玲;阎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多动症26例血锌检测

    儿童多动症又名脑功能轻度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此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存在缺陷.本科自1999年至今诊治儿童多动症26例,观察了儿童多动症与血锌的关系.

    作者:刘静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28例手术治疗体会

    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科手术治疗创伤性支气管断裂2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心因性疾病60例临床分析

    儿童心因性疾病是指以躯体和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而缺乏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的疾病[1].1995年1月至2002年7月,本院儿科门诊及病房共收治儿童心因性疾病60例,现对其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怀立;芦军萍;郭宏湘;罗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底冲击助产法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在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助产方法,可以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产钳助产和胎头吸引器助产是常见的阴道助产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作者发现宫底冲击助产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助产方式.作者对650例孕产妇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宫底冲击助产法的安全、实用和有效性.

    作者:朱宝菊;乔瑞云;蒋塔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氢氧化钙和甲醛甲酚根管治疗疗效比较

    1998年7月至2000年8月,采用氢氧化钙行根管治疗126例,用甲醛甲酚(FC)行根管治疗63例,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炎性假瘤64例诊治体会

    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64例,占同期肺部手术的6.24 %(64/1 025),诊断均经病理证实,术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苏文中;周福有;耿明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1例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色结炎)是一种局部浸润性肿瘤样病变,虽为良性,但手术彻底切除比较困难,术后复发率很高.1992年7月至2002年6月,本科收治色结炎21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清汉;张明生;刘劲松;苑壮;马希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抑郁药物治疗中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FD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精神心理障碍是其重要病因之一[1].2000年7月至2001年12月,作者通过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明显伴有抑郁症状的FD患者100例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太英;陈玉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乡市1991年至2001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准确了解新乡市性病疫情,掌握其流行趋势及流行特征,作者对新乡市1991年至2001年性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董继锋;芦天成;刘新生;韩作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恶性腮腺肿瘤49例误诊分析

    腮腺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由于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尚未完全认识[1],在诊断与治疗中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院1980年至2001年收治腮腺恶性肿瘤201例,误诊49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仲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分析

    性病发病率近年有逐年上升趋势,尤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增多较为突出[1].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NGU的主要病原体,为了解本地区高危人群感染及耐药情况,作者对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在本院性病门诊就诊的2 952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秋波;余蜀丹;于建斌;李红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空防旋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5例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仍以内固定治疗为主,内固定器械繁多但各有优缺点,本院自1997年至1999年应用苏州第二人民医院研制的中空防旋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5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玉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

    干扰素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疗效为30%~50%[1].作者应用干扰素加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明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保留棘突和棘上与棘间韧带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中央椎管狭窄96例

    腰椎中央椎管狭窄既往多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具有显露好、视野清楚、可处理该节段椎管任何部位的狭窄等优点,但全椎板切除术后易并发腰椎不稳定和疤痕性椎管狭窄[4].本科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应用保留棘突、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中央椎管狭窄9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头溢液368例乳管内视镜检查

    乳头溢液是女性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常见病因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导管扩张症、乳癌等.以往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主要有溢液细胞涂片、选择性乳管造影、乳腺钼靶X线及B超等间接方法,存在诊断率不高、不直观且定位困难等缺点[1].本院于2000年10月引进纤维乳管内视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检查乳头溢液患者36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慧;崔树德;刘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重症哮喘22例分析

    使用传统的机械通气(MV)方式救治重症哮喘可加重肺过度膨胀,甚至造成气压伤,故目前多主张小潮气量、低频率,即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方式.本院内科1998年3月至2003年2月,采用PHV救治重症哮喘患者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吕燕平;沈绚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氨哮素加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28例

    1999年2月至12月,作者对28例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进行了氨哮素加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聪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168例

    1997年1月至2002年3月,用Madigan术式切除前列腺16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保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 (a)水平测定

    为了解肾脏疾病患者脂蛋白Lp(a)的变化特点,作者对133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Lp(a)进行了检测,并与健康者进行了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何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子宫肌瘤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50例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近几年来本院对部分患有子宫肌瘤需要行子宫切除术者采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光萍;曹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妊娠肾病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多系统疾病,是导致妊娠肾病综合征(NSP)常见的原因,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3.7‰[1],围生儿死亡率可高达54%[2],积极监护及处理,可明显改善母儿预后.现将本院25例NS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周梅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川崎病52例回顾性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疾病[1].为提高对K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探讨改善预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措施,作者对近15 a内收治的52例KD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安金斗;徐灵敏;刘松茂;高铁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本院共实施食管癌根治、胃食管吻合术875例.其中机械吻合33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为0.8%,手工吻合54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发生率为2.0%.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松;胡伟;田川;赵高峰;付明倜;程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纤维喉镜声带手术1 140例

    1996年至2001年,在纤维喉镜摄像系统监控下行声带息肉及小结手术1 14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文康;王广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Binswanger病105例临床分析

    本科自1998年至2002年共收治Binswanger病(BD)10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聪敏;刘超;焦淑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胆道梗阻所致重症胰腺炎25例治疗体会

    1995年3月至2002年3月,本科对所收治胆道梗阻所致的重症胰腺炎25例进行了早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新伟;姚毅明;刘大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349指

    严重创伤所致的离断手指伴有组织缺损,大大增加再植手术的复杂性,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较一般断指再植要高[1].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利用血管、肌腱、皮瓣等组织或复合组织瓣移植或转移修复断指的组织缺损,既可减少术后血管危象,提高再指成活率,又能扩大再植适应证[1].自1985年以来,作者采用组织移位、移植,对275例349指伴组织缺损的断指进行再植,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崔永光;任有成;卢宏;陈永彩;李中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肾母细胞瘤41例分析

    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腹膜后恶性肿瘤之一[1],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及生命.现将1989年元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肾母细胞瘤41例分析如下.

    作者:庞艳丽;王汴云;范应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78例

    消化道肿瘤中直肠癌的预后较好,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仍然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及存活率的影响,作者将1991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和常规手术组,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张谢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维斯克雾化吸入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粘膜反应50例

    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按WHO毒性分级标准将放射治疗(放疗)中出现Ⅱ度及以上粘膜反应的患者,进行维斯克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空洞型肺结核12例微创外科治疗体会

    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作者对收治的12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采用胸部小切口,不切除肺组织,只清除肺结核空洞病灶,重叠缝合空洞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云舒;赫金平;宋言峥;唐志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颅内出血42例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颅内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1].为探讨HFR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发生规律,提高防治水平,作者对本院自1988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HFRS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状况及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雍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DNA聚合酶beta (polβ)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对75例人食管癌组织及4例正常对照组织中提取总RNA, 进行RT-PCR, 对PCR产物克隆后以Sanger's法测序.结果:人食管癌标本的polβ基因突变率36% (27/75).突变形式包括:①A:G 转换,突变频率为66.7%(18/27), 375位的A→G (Ile→Val)、466位G→A(Gly→Glu)、660位A→G (Arg→Gly)、670位A→G(Glu→Gly)、740位A→G (Lys未改变);②T:C转换,突变频率18.5%(5/27),454位T→C(Phe→Ser)、665位T→C (Gly未改变);③G:T颠换,突变频率18.5%(5/27),462位G→T (Glu→提前终止于116aa);④A:T颠换,突变频率18.5%(5/27),613位A→T(Lys→Ile)、737位A→T (Pro未改变);⑤G:C颠换,突变频率7.4% (2/27),648位G→C(Gly→Arg);⑥177~234位的58 bp缺失, 移码及提前终止, 突变频率为37%(10/27).结论:人食管癌组织polβ基因突变具有以下特点:①标本突变率达36% (27/75);②有以A:G转换和G:T颠换为热点等多种突变形式;③2种提前终止可产生2种截短的polβ蛋白,1种具有116氨基酸长度; 另一种58 bp的缺失者仅有26氨基酸长度.

    作者:赵国强;郑乃刚;赵勤;杨洪艳;刘栋;赵继敏;金戈;高丽;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β基因表达水平及定位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表达水平及定位.方法:取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距癌灶4~5 cm处的正常组织.每块组织分2等份,其中1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另1份提取总RNA进行RNA斑点印迹,并以TLC扫描数值.结果:蓝紫色杂交信号颗粒定位于胞质.弱信号见于正常组织的上皮基底细胞;癌旁组织的增殖细胞信号增强; 癌组织分化较高的癌巢信号较弱;浸润的癌细胞信号强.原位杂交信号积分值与TLC扫描数值在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依次降低(P<0.05或P<0.001)分别为:癌组织(32.1±7.8)和(35.8±8.7),癌旁组织(22.1±5.3)和(28.1±6.8),正常组织(11.2±2.4)和(11.2±2.7).结论:人食管癌组织polβ基因呈高表达,DNA聚合酶β较高表达可能是癌变早期事件.

    作者:郑乃刚;李士坤;吴景兰;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DNA聚合酶β的研究现状

    1964年Hilliday RA在其基因转换(conversion)模型中提出了存在错配修复系统(mismatch repair system,MRS)的假说,后分别于1975年和1983年通过遗传学分析及生化方法在大肠杆菌(E.coli)中证实[1],以后又在几乎所有的原核及真核生物中得以证实.

    作者: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癌高发区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研究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病例的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的突变情况.方法:利用PT-PCR、SSCP和序列分析对食管癌高发区50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olβ基因进行检测.结果:50例食管癌标本中有22例polβ发生变异,突变率为44%(22/50);而癌旁组织仅2例异常,突变率为4%(2/50).突变形式有:58 bp(177位到234位)的基因片段缺失; 375位A→G(Ile→Val), 454位 T→C(Phe→Ser), 462位G→T(Glu→终止码), 466位G→A(Gly→Glu), 613位A→T(Lys→Ile), 648位G→C(Gly→Arg), 660位A→G(Arg→Gly).结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存在polβ基因突变,且突变率较高;该酶基因突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赵国强;赵勤;刘栋;杨洪艳;郑乃刚;章茜;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组克隆PCR扩增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PCR扩增快速筛选重组克隆的方法.方法:利用载体本身的启动子序列和目的片段的特异性引物作为引物,通过合理搭配,用常规PCR方法扩增待检重组克隆.结果:可以方便地筛选出重组克隆以及顺向和反向重组克隆,与传统的酶切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筛选重组克隆,并能够确定片段插入的方向和大小.

    作者:赵勤;赵国强;刘康栋;刘栋;金戈;赵继敏;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探讨非食管癌高发区病例的食管癌组织中聚合酶β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利用RT-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非食管癌高发区25例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聚合酶β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5例SSCP结果异常,序列分析显示,1例613位A→T,导致氨基酸序列167位Lys→Ile;2例660位A→G,导致第183位Arg→Gly;2例670位A→G,导致186位Glu→Gly;而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SSCP结果均无异常.结论:非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有polβ突变存在.

    作者:赵国强;赵勤;刘栋;杨洪艳;谭晓辉;金戈;郑乃刚;赵继敏;章茜;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癌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研究中分子生物学软件的应用

    目的:尝试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研究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后,其编码蛋白、酶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 DNASIS、OMIGA、SWISS-PORT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前期实验中检测到的DNA聚合酶β基因的某些突变进行推测、评价.结果:核酸一级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了相应蛋白一级结构、空间结构的改变.结论:可利用计算机模拟蛋白质空间结构进而推测其功能,但对被研究对象功能、结构的终评价仍需依赖传统研究方法的证实.

    作者:刘栋;赵国强;赵勤;杨洪艳;金戈;赵继敏;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与XRCC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XRCC1及DNA聚合酶β(POLB)在人食管癌、癌旁及相邻的正常组织内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邻的正常组织中POLB和XRCC1的免疫反应性(IR)进行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POLB-IR和XRCC1-IR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依次减弱(P<0.01或P<0.001),2者在上述组织中定位相似,且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LB和XRCC1在癌旁组织表达的相对提高可能为癌变的早期事件;2者表达的定位近似,提示2者在形态和功能上密切相关.

    作者:郑乃刚;李士坤;吴景兰;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组野生型DNA聚合酶β表达载体VR1012-polβ的构建

    目的:构建含有野生型 DNA聚合酶β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VR1012-polβ.方法:提取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克隆入表达载体VR1012,重组子以小量质粒提取后酶切、PCR、测序鉴定.结果:插入片段与GenBank报道一致,并且插入方向正确.结论:重组野生型DNA聚合酶β表达载体VR1012-polβ的构建成功,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工具.

    作者:刘栋;赵勤;赵国强;杨洪艳;郑乃刚;金戈;赵继敏;高丽;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组突变型 DNA聚合酶β表达载体pcDNA3.1-polβ的构建

    目的:构建含突变型polβ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方法:从食管癌标本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克隆入pCDNA3.1质粒.以通用鉴定引物PCR扩增、小量提取质粒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载体中的外源片段序列与所选取的标本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突变型polβ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可应用于下游研究.

    作者:赵国强;刘栋;赵勤;杨洪艳;金戈;赵继敏;高丽;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颈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突变的情况.方法:利用RT-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法,对18例正常宫颈组织和21例宫颈癌组织(Ⅰ~Ⅱ期10例,Ⅲ~Ⅳ期11例)标本中polβ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例宫颈鳞癌组织(8/21)发现SSCP异常,正常宫颈组织无SSCP异常.2例正常宫颈组织polβ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完全正确,而2例SSCP异常的癌组织polβ基因在660位核苷酸由A变为G.polβ在Ⅰ~Ⅱ期及Ⅲ~Ⅳ期宫颈癌中突变率分别为10%(1/10)和63.64%(7/11),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宫颈癌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现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赵勤;赵国强;韩丽萍;刘栋;乔玉环;史惠蓉;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顽固性腹水患者32例腹水回输观察及护理

    1995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32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腹水浓缩超滤回输,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会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手术室污染锐器刺伤调查分析

    由于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污染锐器,特别是器械护士,很容易被刺伤,而对刺伤事故的处理,目前还没有有效措施.作者2001年10月对郑州市3所二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污染锐器刺伤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秀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升主动脉瘤行Bentall术6例手术配合

    升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瘤样扩张并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如果瘤体继续扩大,会引起破裂、出血或左心衰竭,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本院自2000年7月至2002年1月,对此类患者共行Bentall手术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丽;张桂丽;司晓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科心血管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效果观察

    近年来儿科病房仍然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尤其是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1].作者分别对儿科心血管疾病病房患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麻插管术中防止获得性肺部感染护理措施

    近年来,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其中医院获得性肺炎居首位[1],尤其是全身麻醉插管患者.为预防全麻插管术患者术后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分析探讨出术中相关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量化健康教育135例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根治,需终生应用降糖药物的慢性疾病.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无法达到长期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已被证实为药物治疗手段以外的一项重要的防治糖尿病的干预措施[1].作者对135例成人糖尿病患者进行量化健康教育,报道如下.

    作者:牛素芳;王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手术配合体会

    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使用美国Sofamor公司生产的椎间盘镜从MED(micro endo chisc)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崔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7例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时立即给予积极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自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305例,其中47例并发ARF,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福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