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丙型肝炎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nhanced video renderer,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of-treatment response,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论文、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2004年1月-2013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上联合中药复方治疗.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8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总计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EVR[OR=1.57,95% CI(1.07,2.30),P<0.05],ETVR[OR=1.72,95% CI(1.28,2.30),P<0.01],SVR[OR=2.34,95% CI(1.61,3.41),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在病毒学应答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华;周珉;薛博瑜;万凌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病证-方药-效应”关联性研究与分析有利于揭示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基础和效应机理.在理解“病证-方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藤黄健骨片的功能主治和临床应用,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出发,阐述和总结主治疾病研究进展、组方特点、药理效应研究和临床效应评价.通过对中西医作用机理和效应的系统阐述,分析藤黄健骨片“病证-方药-效应”的关联性,以期形成有序衔接和有机统一,为药物的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作者:杨坤杰;黄敏;唐仕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通秘合剂治疗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便秘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给予通秘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率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秘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秘合剂治疗便秘气阴两虚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杨会举;刘佃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悸怔忡古方数据库的构建及组方配伍规律.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医典》中有关治疗心悸怔忡的方剂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所得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心悸怔忡古方数据库,应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的方法对查询出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进行规律分析.结果:①对于心悸怔忡古方朝代进行分析,发现宋、明、清用的心悸怔忡古方较多,分别占36.93%、23.55%和22.36%,而唐、元及东汉的心悸怔忡古方较少,均不超过10%.其中,宋、明、清的总和占82.84%,说明心悸怔忡古方在宋明清时代有较大的发展;②在收集的501首方剂中,以补气药的出现频数高,其次为养心安神药、补血药、重镇安神药等.远志、人参为方中出现频数高的药对组合,出现频数排在前10位的单味药依次为人参、甘草、远志、茯神、茯苓、当归、麦冬、朱砂、酸枣仁、地黄;③常用药对涉及20多对配伍,其中主要以人参、远志、茯神、甘草几味为配伍核心;在出现支持度大于80的药对中,大多是以人参为中心的配对;④心悸怔忡古方中比较常见的三味药连用药团,其中支持度在44以上的20组药团中,以人参+远志为核心的药团有7组,人参+甘草为核心的药固有4组,以人参+茯神为核心的药团有3组;⑤通过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分析后,可以得出药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心悸怔忡古方的重点用药主要为人参、远志、茯苓、麦冬、当归、茯神、甘草、酸枣仁.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医典》中治疗心悸怔忡的方剂用药精当,内外兼顾,标本兼治,能够为临床辨证论治心悸怔忡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许云;李嘉璇;付姝菲;年莉;张建勋;周志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0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治疗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照组不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口服活血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30 d.治疗后观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Lequesne总指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结果:并比较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Lequesne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化瘀汤可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Lequesne总指数,疗效满意.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湛梅圣;张彬;龚新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拟调经汤配合TDP治疗仪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热敷小腹部的方法止痛,如不能控制疼痛,疼痛难以忍受时可口服消炎痛片25 mg,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自拟调经汤配合TDP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积分以及血清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组氨酸(histidine,HIS)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PGF2α和HI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GF2α和HIS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GE2水平较两组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调经汤配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改善子宫壁局部对疼痛递质的分泌水平,降低患者的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国刚;周瑞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肺益肾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调节饮食并适当运动.对照组采用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每次20 mL,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补肺益肾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益肾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孙继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放射性肠炎是在腹腔、腹膜后、盆腔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所引起的累及到小肠、结肠、直肠等肠道并发症状.中医学认为,肿瘤患者正气不足,加之毒邪入侵,正虚邪盛,致脏腑、气血、津液受损,而对于已虚之体再进行放射治疗,必然导致进一步的本虚,不耐邪毒.因而呈现热毒、湿浊、瘀血、正虚的基本病机特点.中医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内服、中药灌肠、针灸等多途径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炎性因子与自由基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损伤有关.实验研究也显示,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促进肠黏膜修复等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可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形式多样,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同时,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机理,但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较少.
作者:付烊;张艳;运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利用中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进行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厂家的金银花中红外光谱原始、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光谱.结果:由于产地的不同,金银花中所含的成分有差异,反映在金银花的红外图谱的不同,其主要差异在二阶导数谱图中:1 747 cm-1、1 724 cm-1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642 cm-1、1 605 cm-1C=C伸缩振动吸收峰,1 440cm-1、1 424 cm-1、1 317 cm-1C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 158~1 166 cm-1、1 015 cm-1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816~ 852cm-1的CH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的峰强、峰位、峰形的不同.结论:利用中红外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可以成功把4个产地的金银花区分出来.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鉴别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参考方法.
作者:龚海燕;罗晓;雷敬卫;谢彩霞;胡凯;白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牡丹皮效应组分中肉桂酸和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旨从效应组分层面体现其内涵质量.方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250 mm ×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A)_(体积分数)1%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肉桂酸,芍药苷分别在0.082~2.065 μg(r=0.999 9)和0.363 ~9.070 μg(r=1.0000)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8%、100.33%,RSD分别为1.94%、1.78%(n=6).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均良好,为该方君药和臣药效应组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纯伟;梁生旺;王淑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刺五加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繁多且复杂,包含多种苷类、黄酮等活性成分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备抗应激刺激、抗疲劳反应、抗氧化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刺五加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其可能途径包括提高单胺类递质含量、调节脑内神经营养因子、修复受损神经元、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多个方面.临床配伍应用刺五加治疗抑郁症疗效亦十分显著.目前,刺五加的不良反应报道主要集中在注射液剂型,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寒战、哮喘、过敏性休克、偏头痛等.因此,刺五加作为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在从活性成分、复方配伍增效、剂型研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潘菊华;李多娇;王彦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冰樟桉氟轻松巴布膏基质处方,进一步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疗效.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巴布膏基质性能影响较大的骨架材料ViscomateNP-700、交联剂甘羟铝、保湿剂甘油、增黏剂聚丙烯酸进行考察,以冰樟桉氟轻松巴布膏的黏合特性和综合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冰樟桉氟轻松巴布膏基质.结果:佳巴布膏基质处方为ViscomateNP-700 12 g,甘羟铝0.15g,甘油70 g,聚丙烯酸6 g.结论:优选的冰樟桉氟轻松巴布膏基质载药性能和黏附性能好,贴敷舒适.
作者:李瑞;熊维政;李磊;江开勇;李静;王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27批麝香药材样品的真伪优劣,为麝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麝香粉末的鉴别采用显微鉴定法;麝香酮的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从27批麝香样品粉末显微鉴定结果可知,掺假物的显微特征与麝香的显微特征很近似,都是不规则块状物和不定形的颗粒状物聚集成的团块.从团块颜色、密度、大小和分散均匀情况可以鉴别麝香的真伪.27批麝香样品中15批含有麝香酮,但只有5批的含量达到2.0%,其中1批显微特征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因此从显微特征和麝香酮含量2个指标评价,只有4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结论:目前市场上的天然麝香掺伪现象严重,临床应用应加强质量监测.
作者:陈随清;张林玉;郑岩;刘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网络药理学已用于药物、疾病以及药物-疾病网络的构建,并初步体现了网络药理学的独特优势.但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①大部分图谱信息来源于不同的实验条件,网络药理学属于定量药理学或药物设计的学科范畴,其研究基础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图谱数据,但由于目前用于网络计算的大部分图谱信息来源于不同的实验条件,在计算两个相似或相同的疾病时,具有很低的相关性,呈现出假阴性;②已经评价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数量均有限,鉴于生物医学的发展进程,目前仅对部分小分子化合物在少数靶点蛋白上进行了筛选评价,因此不能揭示其完整的药理作用;③公用数据库的信息有限,目前国际上可以共享的数据库信息均倾向于某些热点研究领域,因此其信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作者:辛卫云;白明;苗明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基于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的烧(烫)伤及动物模型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文献,从临床病症的烧(烫)伤特点及现代应用的烧(烫)伤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现有的烧(烫)伤动物模型表现出来烧(烫)伤程度与临床上主要的症状相似度比较高.结论:动物烧(烫)伤模型还有待改善,应更进一步的根据临床上患者的症状及指标进行改善,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程博琳;苗明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颗粒对慢性应激小鼠额叶及海马区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的影响,探讨加味四逆散颗粒防治慢性应激所致疾病的结构神经学机制.方法:70只昆明种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人参组、盐酸帕罗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共接受49 d各种不同的应激,包括电针、力竭游泳、暗箱旋转、悬尾、24 h剥夺睡眼,平均每种刺激各6次.第49天开始给药,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以8.64 g·kg-1体质量灌胃,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以25.91g·kg-1体质量灌胃,人参组以0.026 g·kg-1体质量灌胃,盐酸帕罗西汀组以0.052 mg·kg-1体质量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d后处死动物,取额叶和海马CA1作电镜观察.结果:①额叶神经元:对照组线粒体外膜光滑清晰,线粒体嵴清晰可见,且排列整齐;模型组线粒体外膜模糊、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水肿、甚至消失,线粒体数目相对较多;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线粒体外膜光滑清晰,线粒体嵴清晰可见,且排列整齐;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线粒体数目较少,膜边缘光滑,线粒体水肿,线粒体嵴数目少;人参组线粒体外膜光滑,线粒体嵴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消失;盐酸帕罗西汀组线粒体膜光滑,线粒体水肿,嵴消失.②海马CA1区神经元:对照组线粒体内外膜光滑,线粒体嵴清晰可见且排列整齐,椭圆形线粒体较多,线粒体嵴未见肿大等病理异常表现;模型组细胞内出现线粒体外膜损伤模糊不清、嵴水肿、线粒体形状多不规则,部分线粒体膜缺失,数目增多等线粒体损伤的表现;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线粒体膜清晰,线粒体嵴清晰可见;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线粒体膜清晰,线粒体嵴较清晰;人参组线粒体膜及嵴清晰可见,未见水肿等表现;盐酸帕罗西汀组线粒体外膜部分模糊,线粒体嵴水肿部分消失,出现巨型线粒体,数目增多.结论:慢性应激诱发机体的慢性疲劳状态与额叶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有关,加味四逆散颗粒治疗慢性应激的机理可能与保护额叶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谢忠礼;刘道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古人“法天则地”分五脏六腑.认为脏腑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却又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形成了脏-腑-体-窍的完整体系.瘙痒虽主要发生在体表,但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与瘙痒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若脏腑功能失调,则机体失和,易导致瘙痒症的发生.一般而言,急性的瘙痒多属实证,多与心肝胆相关;慢性瘙痒多属虚证,多与肺脾肾相关.在对瘙痒的治疗中,应辨证施治,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杨妞妞;朱婵;伍冠一;唐宗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下利简称利,特指大便质稀,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伤寒论》中所述下利,主要包括泄泻、痢疾和霍乱三种病证.六经病变皆可见下利,伤寒论中与下利有关的条文约有90条,方剂29首.仲景治疗下利之证,并非单纯强调止利而一味收敛,而是根据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灵活运用解表升提法、清热止利法、攻下实邪法、利水止利法、温阳止利法、辛开苦降法、疏肝解郁法,达到“不收而止”的效果,有“见血休止血”之妙,对后世医家辨治下利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杨卓;毕虹博;张国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在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中,真气在气的分类并未统一,通过分析元气和真气的概念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探讨形成元气和真气概念不清的原因.笔者结合传统文化对元气的认识以及《道德经》中道生万物的演化机理,探讨元气的内涵;结合《黄帝内经》对真气的论述,分析真气涵义存在的争议,厘清道、天、地、人之间整体运化的相应关系以及元气和真气的属性特征.认为真气源生于元气,二者同为先天之气,受自然规律作用.元气的特征是兼容遍透整个宇宙空间的非运动态,真气具有流动运行的特性.
作者:刘哲;翟双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四虫散联合鸦胆子油乳配合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①中药谷芽30 g,鸡内金15 g,山楂15 g,安慰治疗;②根据《NCCN2010 NSCLC临床指南》规定,对于EGFR基因突变患者,可一线予以分子靶向治疗,对于未突变或突变不明患者,使用化疗,体力状况评分0~1分患者,以标准的铂类联合第3代化疗药治疗,具体方案参照《NCCN2010NSCLC临床指南》.对于体力状况评分2分患者或老年患者,可予以单药化疗.治疗组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配合化疗或靶向治疗.①辨证治疗:以自拟四虫散(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加减;肺郁痰瘀证者加桃仁、浙贝母、薏苡仁、天冬;气虚痰湿证者加党参、天冬、薏苡仁、姜半夏;阴虚痰热证者加生地黄、知母、鱼腥草、北沙参;气阴两虚证者加西洋参、黄芪、天冬、仙鹤草.②辨病治疗:选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14 d为1个周期.③西医治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或分子靶向治疗(吉非替尼25 mg,口服,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周期均为21 d,连续治疗2~4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2个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1.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9.4个月,治疗组有延长生存时间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治疗后躯体功能改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较前提高;对照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较明显、生活质量未见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的躯体功能、肿瘤症状及生活质量都有改善,恶心、呕吐反应明显减轻,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虫散联合鸦胆子油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能达到减毒增效,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并能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王斌;田华琴;王艳杰;梁贵文;李宏良;黄小青;陈学彰;杨耀林;黄泳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抗癌平丸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癌平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近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肿瘤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中位生存期以及1 a、2a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癌平丸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缓疾病进展,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与原发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已经确诊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分别对患者原发肿瘤及神经系统症状进行中医辨病、辨证,两次辨病辨证在2名不同的医师中进行,后将患者原发肿瘤的辨证情况与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辨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两者的关系.结果: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辨证与原发肿瘤的辨证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多数是原发肿瘤证候的并证.结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与原发肿瘤病因、病机相同.中医治疗应在全身辨证基础上,结合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辨证情况进行临证加减.
作者:姜海伟;高畅;胡晴;葛林通;鄢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检索1985-2014年公开发表的针灸防治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共102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28篇.从针刺方法分析,毫针针刺使用频度高,为13次,占46.4%;针药结合或针灸配合其他疗法为7次,占25.0%;电针为6次,占21.4%;穴位埋线或穴位注射为2次,占7.1%.常用腧穴有22个,分别分布于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局部阿是穴2个.腧穴应用频次分析,足三里17次、三阴交8次、太冲8次、内关7次、屋翳7次、膻中7次、合谷5次、肾俞3次、膈俞3次、中脘3次、翳风3次、百会2次、肝俞2次、阳陵泉2次、曲池2次、攒竹1次、天宗1次、大椎1次、关元1次、肺俞1次、肩井1次、长强1次.其中以足三里、太冲、三阴交三个出现频次高.从针灸疗法防治乳腺癌的效应机制分析认为,疗效观察18篇,占64.3%;效应机制研究10篇,占35.7%.针灸疗法防治乳腺癌的研究深入程度不够高,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疗效观察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曹加伟;黄梅;朱珠;赵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分别属于中医学“水肿”和“痹证”范畴,经筋推拿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局部的近治作用,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从而达到解痉散结、通络止痛的目的.然而,运用经筋理论指导该病的治疗,存在中医特色研究弱化、作用机制研究缺乏、规范化治疗方案亟待建立、远期疗效尚不确切等问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解决.
作者:张双强;裴晓华;王超颖;张艳冉;齐晓宇;赵志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分析2005年1月-2012年8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收治的46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频数统计法对所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①中药类别分析:从284例服用中药汤剂的研究病例中共出现中药334种,药物使用频次共5 574次.按其功效将归为20类,主要是清热药(66种)、补虚药(38种)、活血化瘀药(31种)、化痰止咳平喘药(29种)、利水渗湿药(27种),共占57.2%;按频次比例占1%以上的中药共23味,按频次依次为:白术202次、茯苓188次、谷芽168次、黄芪162次、麦芽158次、薏苡仁155次、陈皮141次、山楂127次、神曲118次、党参105次、半夏100次、甘草100次、白花蛇舌草89次、山药88次、八月札81次、白芍80次、生地黄77次、枸杞子71次、当归70次、藤梨根63次、枳壳62次、木香57次、野葡萄藤56次;②中药性味分析:所有药物的药性按出现频次依次为温(2 071次)、寒(1 575次)、平(1 553次)、凉(358次)、热(18次),其中温、寒、平类药物共用5 199次,占用药次数的93.2%;所有药物涉及药味,依次为甘(3 346次)、苦(2 459次)、辛(1 714次)、酸(543次)、淡(427次)、涩(289次)、咸(222次),前3位的甘、苦、辛,共占83.5%;③中药归经分析:药物归经使用频次共计14 512次,从高到低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为多,共占72.7%;④临床疗效分析:按是否服用中药将463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9例,其中死亡155例,生存时间为(14.674±1.083)个月,1 a生存率为42.8%、2 a生存率为21.3%、3 a生存率为8.4%、4 a生存率为4.2%、5 a生存率为0.0%.中药组284例,其中死亡220例,生存时间为(34.018±4.558)个月,1 a生存率为69.4%、2a生存率为41.4%、3 a生存率为23.5%、4a生存率为18.3%、5 a生存率为13.8%.可见,晚期结直肠癌的药物归经分析显示,归脾、胃两经药物超过40%.该病患者多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主要表现,发病的关键是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经络等功能失调,即“内虚”,而在各种“内虚”中,脾胃虚弱又是重要、关键的病理基础.因此,治疗晚期结直肠癌需重用入脾经、胃经类药物,补益脾胃,充脾胃之气,固后天之本,继而渐缓得效.
作者:余清清;侯风刚;陈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中药与单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中外论文数据库,筛选出针药对照单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质量,并应用RevMan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共包括335例患者的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药结合、单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6.96%和65.28%,合并效应量的比值比OR=1.89,(95% CI=1.11,3.21),P=0.02 <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药与单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后的MMSE、ADL量表评分的分析结果分别为MD=1.55,(95%CI=0.98,2.12),P<0.000 01、WMD=0.36,(95% CI=0.14,0.59),P=0.002,以上结果P均<0.05,提示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改变上针药与单用中药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比单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更具优势,但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邹靖锋;郭培燕;谢珂;董绪帅;赵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节气穴位贴敷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1例失眠患者进行中药节气穴位贴敷治疗(其中暑伏71例、三九6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评分.结果:经过暑伏、三九节气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PSQI总分以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有效率为85.5%.结论:节气穴位贴敷疗法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史华伟;邢佳;王嘉麟;郭晓;王惠;郭蓉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温针灸结合Maitland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行温针灸阳陵泉穴和Maitland手法治疗,对照组行Maitland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配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VA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RO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研究组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都有改善,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阳陵泉穴结合Maitland手法改善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及功能方面疗效明显.
作者:徐远红;王俊华;谢谨;王成秀;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灸法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数据库中发表的灸法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篇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标准,患者7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危险度{Risk Ratation 1.18[1.11,1.25]}.结论: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疗效,但仍然需要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予以进一步验证.
作者:刘伟维;张煜楷;李江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AMED、CINAHL、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12月20日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感冒后咳嗽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筛选合格研究.应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感冒后咳嗽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有效率比值比(odds ratio,OR)为5.1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2.46,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临床疗效愈显率OR为2.10,95% CI[1.29,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纳入研究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总体质量较低,研究的数量和样本量均较小,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祁佳;张宇锋;夏清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六味补气胶囊对肺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六味补气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ain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aire,SGRQ)评分,大肺活量(forced vital eapacity,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结果:治疗组治疗前FVC、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VC、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GRQ4个方面的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活动、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 4个方面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补气胶囊可以明显改善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维;张福荣;胡东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性哮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薄氏腹针配合督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结果:治疗后,试验组FEV1为(3.58±0.65)L,PEFR为(5.32±1.23)L·s-1;对照组为(2.01±0.55)L,PEFR为(4.00±1.12)L·s-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0%,复发率为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复发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配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成鲁杰;徐辉;任亚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门老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妇人素体阴柔,以肾为本,以血为用,故妇科病多以肾虚、血虚为基本的病理基础.又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病因、病性、病程长短的差异,故而临床上寒热虚实错综相兼的病理变化往往更为常见,妇人妊娠病也不例外,然而因为妊娠期处于女性特殊生理阶段,出现胎漏、胎动不安本就胎元不稳,切不可峻补峻泄、过寒过热,稍有不慎,可加速胎儿陨堕.寿胎丸出自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该方仅有4味: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阿胶,然其是临证中治疗习惯性流产及预防流产的验方,也是肾虚滑胎的基本方.但此方乃预防之法非救济之法,临床当需变通,若胎气已动,或阴道下血,切记不可单用此方.
作者:孙海媛;贾成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护膜法”首创于近贤章次公先生,单兆伟教授对其颇为推崇.临床常用抑酸护膜法、直接护膜法、抗Hp护膜法、粉剂辅助护膜4种方法.针对临床常见证型,提出了4种具体治法:益气清化护膜法、疏肝和胃护膜法、益气养阴护膜法、温中散寒护膜法,并随证加减.同时提出,护膜应当辨证;健脾贯穿始终;清化随证选用;用药至平至缓;配伍相反相成.
作者:严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以“动-定序贯”理论为指导,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以期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提供新思路.方法:对9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首发症状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频次统计、描述性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型及病机特点.结果:9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口干多饮(83例,89.2%)、疲倦(72例,77.4%)、视朦(30例,33.3%)、多尿(22例,23.7%)、乏力(19例,20.4%)为主要首发症状,病机以虚实夹杂为主,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证、热证为临床主要证候.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作为2型糖尿病的特定阶段,其中医证候及病机既有传统消渴病病机特点,又存在动态变化的规律,具有其特异性.
作者:张锦明;田滢舟;赵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五志过极、肝失疏泄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因此,调肝疏肝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大法,并应辨证施治,燮理气血阴阳.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还应调畅情志,平衡心态,喜怒有节,如此方能顺应肝性,使肝气调达,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但同时也要注意,糖尿病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治疗此种疾病不能局限于治肝一脏,而忽略其他.临证中当仔细揣摩辨证,并谨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色.
作者:王磊;王玉娟;柴可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高脂饲料喂养的DPN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糖泰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西药组(二甲双胍+弥可保),分别给予相应处理.4周后以HE染色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epase-3蛋白激酶表达,RT-PCR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mRNA的表达.结果:通络糖泰方可改善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抑制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率,抑制Casepase-3蛋白激酶的表达,上调IGF-1 mRNA的表达.结论:推测通络糖泰方可能通过减少Casepase-3的激活,抑制细胞凋亡发生机制关键环节,从而减少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率;亦可能通过促进IGF-1表达,保护雪旺细胞免于高血糖诱导的凋亡、保护神经结构和功能,终达到改善DPN神经病理症状、延缓DPN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张翕宇;谢春光;杜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会性感染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河南省沈丘县2004年以来接受中医药救治艾滋病项目的患者156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症状表现、体征、舌苔、脉象等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给予以补气养血的中成药益艾康胶囊常规治疗.符合抗病毒治疗者,可在中医辨证施治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出现机会性感染者,在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CD4+T淋巴细胞变化,临床症状体征及卡氏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卡氏积分、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下降幅度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干预艾滋病疗效显著,能增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且可以达到协同增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李亮平;徐立然;扶伟;孟鹏飞;马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固肾保胎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早孕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IVF-ET早孕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IVF-ET后常规给予黄体酮80 mg肌肉注射以支持黄体功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固肾保胎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小腹坠痛、B超、血孕酮值、宫腔积血减少及胚胎发育情况等,并随访2个月.结果: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2个月,治疗组继续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孕11 ~12周,治疗组血孕酮值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宫腔积血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发育良好.结论:固肾保胎汤在治疗IVF-ET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邵蓉;孙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新疆农村地区不同民族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方法:取具有代表农村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地区筛查出的477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病例组、有生育力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研究对象,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方法辨析体质类型,比较不同民族间不孕症的体质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明显增多而平和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不孕症气虚质明显多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不孕症的痰湿质明显多于汉族和哈萨克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阳虚质和血瘀质明显多于维吾尔族和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农村地区不同民族不孕症患者具有不同体质分布特点,同时具有易感体质共性.
作者:高琦;刘娜;韩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金匮要略正义》一书成书上限为1671年,下限为1804年,作者朱光被当生活于清代中晚期.该书有“原本”“副本”、跻寿馆刻本(日刻本)等版本,“副本”为影模,“原本”及日抄本较为完善的保存了该书的原貌,日刻本则当以“原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日抄本“副本”及《金匮要略》原文而进行的校勘.
作者:程传浩;陈晓辉;黄雨婷;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泄泻多由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故治疗以健脾为主,辅以抑肝、温肾之品.泄泻尤其是久泻,病久脾虚易生湿,故应加用化湿药.而风药多燥,燥能胜湿,取类比象而喻之为“风能胜湿”,故临证之时徐老常喜加用祛风药治疗久泻,疗效甚佳.徐老临床常用于治疗久泻的风药有羌活、防风、白芷、独活、升麻、柴胡、葛根等,常结合临床辨证,与健脾、温肾、抑肝等参合用之.徐老强调,风药多燥,既能胜湿,亦可伤阴,对于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者,不可过用或久用风药,若用之或可在风药中佐以白芍、乌梅、木瓜等敛阴之品,以防伤阴太过.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