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GUSS量表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吞咽功能风险评估的预测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110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病情稳定后由2名护士在2h内分别进行GUSS量表评估,1h后第3名护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作为诊断标准.结果 24例(21.82%)发生吞咽功能障碍.GUSS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789;2名护士评估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0.960(P<0.01),Kappa系数0.790.GUSS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佳界值为14分,灵敏度0.930,特异度0.792,Youden指数0.722.结论 GUSS量表评估颅脑损伤患者吞咽功能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作为床边评估工具.
作者:柏慧华;祝晓娟;张成欢;陈静;赵美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用于高原地区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囤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53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术后禁食禁水时间、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留置管道数、留置时间、住院对间及住院费用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可加速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生理功能恢复,降低住院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启英;孙媛萍;樊海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方法.方法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真性大便失禁患儿,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医护团队共同评估患儿及其家庭,实施包括灌肠、排便日记、饮食指导、药物、全程信息提供与心理支持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措施,3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26例(86.7%)每日无失禁污粪发生;排便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劣1例;干预前后患儿排便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化肠道管理,能有效改善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劼;任平;马丽丽;吕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4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术前加强心理疏导,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做好相应指导,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规范穿刺肢体的护理,加强对栓塞后综合征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及剖宫产术,仅1例行子宫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2h内出现难以控制的阴道大流血,重新行栓塞治疗后控制.结论 周密的围术期护理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行患者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治疗成功的有效保证.
作者:杨凌艳;傅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全范围运动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宫颈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宫颈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全范围运动疗法6个月.结果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大腿中段周径、小腿周径及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髋关节全范围运动能够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葛永勤;徐丽丽;吕亚;李萍;过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既往母乳喂养失败再次妊娠分娩的孕产妇母乳喂养门诊的就诊体验,为母乳喂养门诊进一步完善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既往母乳喂养失败且在母乳喂养门诊就诊2次以上的孕产妇28例,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和乳房体格检查.结果 共提炼四方面的主题:母乳喂养门诊可解决孕产妇母乳喂养问题,母乳喂养门诊帮助找到既往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和指导喂养方法,尚需母乳喂养门诊解决的困惑,母乳喂养门诊宣传力度不够.乳房体格检查中25.0%存在异常.结论 母乳喂养门诊为孕产妇解决了母乳喂养问题,树立了母乳喂养信心,但仍需加强宣传以及提供基于循证的乙肝产妇母乳喂养指导.
作者:邬俏璇;杨丽英;张瑜君;蔡贤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Holter监护仪与多普勒行胎心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孕34~41周的200例孕妇,同时采用Holter监护仪与多普勒进行胎心监测,计算并比较母儿心率混淆率.结果 Holter监护仪在全程及母体高运动周期时母儿心率混淆率分别为7.5%及4.5%,显著低于多普勒胎心监测(22.5%,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种监测的一致性均较弱(Kappa系数分别为0.324、0.236).在母体低运动周期,两种监测的母儿心率混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适中(Kappa系数为0.485).结论 Holter监护仪较多普勒胎心监测能够降低母儿心率混淆率,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黄秀美;蔡益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致骨折的基本情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意外伤害致骨折的656例患儿进行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留守儿童、受伤原因、受伤部位.结果 意外伤害致骨折留守与非留守几童性别、年龄及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意外伤害致骨折的留守儿童以低龄为主,男女比例相当,摔伤和车祸伤是主要受伤原因,需针对性开展留守儿童的监管和安全教育.
作者:罗凯燕;陈叶玲;徐瑞璟;隗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助孕患者果纳芬预装注射笔自行注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生原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120例使用果纳芬预装注射笔自行注射的助孕患者进行调查,并评估其操作,对其中存在注射问题的10例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原因.结果 58例(48.3%)助孕患者注射存在问题,主要有注射手法不当、针头溢液、剂量调节不当等.影响助孕患者自行注射安全性主题有: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持续的专业指导;害怕助孕隐私被暴露,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现实与预想冲突,缺乏自我注射能力.结论 助孕患者果纳芬预装注射笔自行注射操作存在一定问题;护士需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行注射技能,关注患者的心理体验并进行有效的自行注射能力评估,保障助孕患者自行注射的安全性.
作者:邹芳亮;林燕珊;罗太珍;曾细根;邓运芝;刘见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集中群组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方法 借鉴美国集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针对中国孕妇的分娩恐惧特点制定集中群组孕期健康教育课程,将符合标准并自愿参加的40名孕妇分成7组进行干预.结果 34名孕妇完成干预,干预后其分娩恐惧显著降低(P<0.01).结论 集中群组孕期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孕妇的分娩恐惧.
作者:袁春蕾;刘燕群;刘光华;叶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对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出院后随访,干预组成立出院准备团队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结果 出院当日干预组照护者出院准备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当日、出院后1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心理痛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出院准备服务能够提高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患者照护者出院准备度,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痛苦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彭翠娥;李赞;周晓;周波;吕春柳;周燕舞;李力;蔡歆;彭小伟;宋达疆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制定基于证据的孕产妇盆底肌功能训练教育计划,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盆底肌功能训练相关证据,应用JBI的GRiP模式,分为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对产科病房的18名护士及30例孕产妇进行调查)、将证据引入实践、证据应用后再次审查(18名护士及30例孕产妇)3个阶段.结果 建立了盆底肌功能训练教育流程.护士对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知识和技能从基线审查时的2.67分提高到证据应用后的10.33分(P<0.01);5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从基线审查时的11.1%、16.7%、0、16.7%、0,分别提高到证据应用后的100%、100%、100%、90.0% 、63.3%(均P<0.01).孕产妇关于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知识从2.03分提高到9.60分,训练意愿从60.0%提高到100%,训练准确率从10.0%提高到90.0%(均P<0.01).结论 基于循证的孕产妇盆底肌功能训练教育计划可规范护士用证行为及提高护士的教育能力,改善孕产妇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作者:邢唯杰;张玉;顾春怡;Lucylynn Lizarondo;胡雁;丁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公平公正的护理评优方法,提高护理单元管理效益.方法 成立护理评优活动小组,制定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3个一级指标,分别设置5~7个二级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及计分方法.结果 2015年申报评优的护理单元增多,申报评优护理单元的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2014年(均P<0.01).结论 建立合理的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评优活动参与性,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翁林舒;张小丹;金如如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共情疲劳自我评估量表、职业认知度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4名临终关怀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满意(30.41±4.82)分,职业倦怠(26.32±4.2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31.68±3.65)分,中重度共情疲劳发生率为78.12%;职业认知度总分(106.88±21.65)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43.84±11.01)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知、领悟社会支持是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及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处于中度水平,并且受职业认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管理者须重视并开展有关职业认知及共情的教育与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降低护士的共情疲劳.
作者:李红梅;冯晓玲;李育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安全实施肠内营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安全实施肠内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对866名临床护理人员应用自行设计的安全实施肠内营养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2.5%的护理人员安全实施肠内营养知识得分>36分(满分40分),肠内营养态度得分3.72±0.40,肠内营养行为得分3.69±0.41;不同年龄、护龄、职称、是否接受过肠内营养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其安全实施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安全实施肠内营养知识有待提高,安全实施肠内营养态度积极,行为较好,但需重点关注低年资及中高职称护士.
作者:李素云;柯卉;张献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理收入管理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对100名手术室护士采用成就鼓励、人文关怀、化解错误、优化排班、建立科室文化、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等增加心理收入,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职业倦怠.结果 干预后手术室护士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职业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心理收入管理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
作者:鲁为凤;曹勍;刘昕昱;程宗燕;白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诚信领导行为与团队关系冲突对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哈尔滨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629名护士,应用诚信领导量表、团队关系冲突量表和护士留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感知护士长诚信领导行为得分40.64±9.85,团队关系冲突得分19.08±4.83,留职意愿得分19.32土4.25;团队关系冲突及护士长诚信领导行为的关系透明、内化道德观为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护士留职意愿有待提高,可通过提高护士长的诚信领导行为,营造和谐的护理团队氛围,以提高护士的留职意愿.
作者:郑悦;张国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符合眼科病房护理特点的共情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眼科病房30名护士进行共情四步法培训,包括共情四步法的理论培训、共情应答培训、共情体验、情景模拟演练及经典案例解析.结果 培训后护士同理心、人际反应指针及整合的冲突处理模式得分显著提高,让步的冲突处理模式得分显著降低(P<0.05,P<0.01);培训后6个月护士层面未能解决的护患冲突由264例次下降至72例次.结论 共情四步法培训可提高眼科病房护士的同理心水平,改善护患冲突应对形态,降低护患冲突的发生.
作者:王方;龚燕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老年患者经鼻空肠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追踪方法学对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的老年患者进行个案追踪,并对流程进行系统追踪,对追踪发现的关键问题从制度、流程、培训、执行、检查、反馈、整改、落实、成效9个方面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鼻空肠营养支持护理流程规范率及鼻空肠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追踪方法学实施后经鼻空肠营养支持护理流程规范率显著提高(P<0.01),鼻空肠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00%下降为0.结论 运用追踪方法学可确定鼻空肠营养支持护理中的问题,规范流程,从而降低鼻空肠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作者:赵越;钟萍;贾承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药物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制作挂历式服药提醒装置提醒患者服药及实施药物知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出院健康教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药物知识健康教育满意度及出院2周、1个月服药执行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挂历式服药提醒装置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龚晓霞;郭晓鑫;陆璋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降低PICC堵管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389例留置PICC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与维护护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401例留置PICC患者纳入观察组,利用HFMEA找出失效模式,并实施改善方案.结果 观察组PICC堵管率、导管移位、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HFMEA构建的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延长PICC留置时间.
作者:范本芳;翁卫群;王煦;黄小妹;孙晋洁;吴宏;陈秀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护理的现状,为患者身体约束规范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自设观察记录表,对乌鲁木齐3所三甲医院160名ICU护士日间8h身体约束实践进行直接观察并记录.结果 ICU护士实施身体约束的主要对象是气管插管(41.25%)及躁动患者(20.00%),常用的约束用具为约束带(89.38%)、乒乓球约束手套(12.50%)等.身体约束致非计划拔管、肢体末端水肿、约束部位皮下淤斑、骶尾部压疮加重发生率为2.50%~8.75%;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护理过程中存在推、拽、拉、吼等状况.结论 ICU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护理质量亟待改善,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暴露的问题做出系统方面与机制方面的改进,切实维护患者利益.
作者:杨春凤;王海燕;李萍;候铭;肖江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介绍案例研究方法的概念、适用情况、类型、研究步骤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护理研究者运用该研究方法探索、描述和分析现实情景中的临床问题提供参考.
作者:李晴歌;胡嘉乐;Michelle Crick;Michael Fallacaro;阮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综述患者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D)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不同科室患者使用IPCD的依从性不同,主要原因包括中止使用后未及时复位,病房IPCD配置不足,随着住院时间推移患者使用意愿降低,IPCD并发症等;总结提高IPCD使用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健康教育,增加IPCD使用文书记录,增加装置易得性和易用性等;归纳我国IPCD预防DVT开展及患者依从性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张亚;包倪荣;刘云;李莹;谢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对37例金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与宣教,提前准备麻醉所需仪器、药品和物品,熟悉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主动配合麻醉医生操作,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患者呼吸道管理和液体管理,阻滞麻醉后苏醒期观察与评估患者出入液量、疼痛情况、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平面等.结果所有患者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提出麻醉科护士在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麻醉质量和效率.
作者:代恒茂;陈罡;许巧巧;余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Munro与Braden评估表预测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2名护士分别应用2种评估表,同时、独立、连续地于术前、手术结束、术后返回病房2h内对111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另1名护士在手术结束、返回病房交接、术后24 h、48 h、72 h评估压疮发生情况并记录,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手术结束11例发生压疮(9.9%),术后24 h内共有4例压疮患者,其中2例新发(1.8%);Munro评估表术前、中、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89、0.864,高于Braden评估表(0.727、0.724、0.600);术前、中、后Braden评估表佳临界值分别为19分、13分、14分,灵敏度分别为0.545、0.909、0.250,特异度0.700、0.350、0.916;术前、中、后Munro评估表佳临界值为9分、22分、29分,灵敏度分别为0.818、0.909、0.750,特异度为0.610、0.730、0.822.结论 Munro评估表评估压疮更具有针对性,对手术压疮诊断价值高于Braden评估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且个别评估指标不是常规监测项目,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需进一步研究和加以完善.
作者:贾静;罗彩凤;孙婧;徐剑鸥;唐为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剖析国际标准护理术语体系中文译版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揭示护理术语翻译的差异性.方法 将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CNP(R))、北美国际护理诊断(NANDA-I)、护理措施分类系统(NIC)、护理结局分类系统(NOC)4个国际标准护理术语体系的原版英文术语进行字词拆分,形成不重复且具有实际语义的小字词单元(即原子字词)集合,再以ICNP(R)作为参照,与其余3个术语体系的译文进行语义一致性比较和评分.结果 英文版NANDA-I、NIC、NOC分别有181、434和282个原子字词与ICNP(R)的原子字词相同.语义比照发现,中文版NANDA-I、NIC、NOC原子字词译文与其在ICNP(R)的译文之间的语义一致性分别为87.4%、86.6%、86.1%;各原子字词语义一致性得分(4.41±0.92)分.43个原子字词在不同术语体系的译文存在语义差异.结论 国际标准护理术语的中文翻译亟待完善,需根据语境、文化差异等翻译,建议加强护理术语的统一性和规范化.
作者:马星;王雪;臧渝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系统阐述了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的6个核心要素、3个阶段以及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该模式为护理人员促进研究向实践转化提供了综合性的概念框架,通过对变革内容、潜在采纳者和实践环境的评估,对促进证据应用的干预策略和变革采纳的监控,对结果的评价,引导研究者和实践者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开展基于证据的变革,并维持证据持续应用.
作者:钟婕;周英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护理研究生的姑息护理认知水平,辨别对姑息护理的误解,为推进护理研究生教育、制定姑息护理培训内容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对183名护理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研究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总分(8.54±2.44)分,各条目答题正确率为3.3%~92.3%;对姑息护理的误解较多,分散在3个维度,大的误解是“家属成员陪伴在患者床旁直至死亡是至关重要的”.结论 护理研究生的姑息护理认知水平偏低,需加强相关的教育与培训.
作者:刘光华;袁春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医学与非医学生的器官捐献认知及差异,为制定策略提高重庆市大学生器官捐献认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器官捐赠量表与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重庆市全日制本科二年级医学生276名及非医学生27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地区大学生愿意捐献器官率为12.09%;器官捐献意愿、知识、态度得分分别为2.27±0.87、7.19±1.44、4.60±0.97,死亡态度得分为91.26±19.28;医学生器官捐献认知及死亡态度得分优于非医学生(P<0.05,P<0.01);死亡态度与器官捐献态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重庆地区大学生器官捐献认知和愿意捐献器官率低,可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死亡态度来改善其器官捐献态度,提高愿意捐献器官率.
作者:雷蕾;张慧兰;董鹤;罗月;王丹;罗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于SKIN概念框架实施循证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 以SKIN概念框架为基础,按照JBI循证模式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进行循证护理,通过提出问题、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证据综合的步骤,制定无创正压通气鼻面部压疮压疮预防流程及优化无创呼吸机操作流程标准.结果 干预1年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率由17.95%下降至3.92%.结论 以SKIN概念框架指导循证护理实践,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无创正压通气压疮预防技能,降低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玉梅;夏漫;李凌;熊莉娟;马驿;常晓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于TIME原则的伤口床准备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TIME原则进行伤口床准备,并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照组在TIME原则指导下采用传统清创联合无菌敷料换药方法进行伤口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7 d、14 d、21 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深度缩小率、局部症状体征以及观察期内伤口愈合率及所有愈合伤口的愈合时间、伤口换药时数、伤口换药费用.结果 观察组伤口面积、深度缩小率和局部症状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90 d内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纽,伤口愈合时间、护理时数和换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TIME原则的伤口床准备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能够显著促进慢性伤口愈合,减少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刘清娴;苏静;陈文专;纪文英;王莞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的效果.方法 将45例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以优拓SSD为负压介质敷料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进行创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菌纱布换药.结果 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换药疼痛程度、创面床准备时间及换药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可有效清除细菌,减轻换药疼痛,缩短创面床准备时间,有利于创面愈合.
作者:杨旭红;黄素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总结8例腹膜透析导管拔除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拔管后早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明确手术部位感染后尽早清创,减少组织破坏和细菌负荷,根据拔管后透析方式选择伤口处理方案,积极进行伤口床准备,同时重视患者心理护理.8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愈合时间22~84(46.0±22.2)d,伤口处理期间无其他不良情况出现.
作者:李会娟;齐心;何睿;关辉;曲贞;董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深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发生深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应用胃肠减压器配合吸痰管实现持续负压吸引,有效收集渗液,配合使用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防漏膏等.结果 6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1~36d,无造口狭窄发生.结论 深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应用胃肠减压器行简易负压治疗,可促进造口愈合,节约成本.
作者:戴秋君;吴晓琴;赵逸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及处理现状,为预防和治疗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袁对河南省12所三级医院65个应用粘胶产品科室进行调查,并统计其住院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共观察1 166例,每例观察7d或至出院及转诊).结果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9%~4.9%,发生原因主要为张力性粘贴(41.3%)、出汗(41.2%)、未塑形(8.2%)、快速大角度撕除(8.o%)、消毒剂未干粘贴(1.3%).结论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较普遍,护理人员在粘胶选择及应用方法上存在不足,处理措施也不甚规范,应制定和完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作者:白姗;杨巧芳;董方方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