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9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落实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将2016年4~10月收治的51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出院准备服务.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用于出院准备服务,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英英;黄桂玲;李雯;陈珺;高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肢水肿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22例)实施常规护理;改进组(1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肢肿胀实施预见性护理,包括有氧患肢训练、渐进性放松疗法以及穴位按摩,应对术后初期出现的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相关肿胀;借助压力治疗仪、手法淋巴引流、瘢痕护理应对潜在淋巴泵衰竭导致的早期淋巴水肿问题.结果 改进组术后1、3、6个月患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患肢水肿的护理干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
作者:王蓓;安海燕;王莉莉;王开慧;杜艳鸣;廖妍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症状的自我管理行为与社会支持现状,为改进肠道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症状自我管理行为问卷(BSSB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对102例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症状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26.35±8.9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0.71±4.84)分;自我管理行为与社会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症状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改善,增强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其肠道症状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刘汉梅;张咏梅;赵茂晶;原凌燕;任娜娜;陈晓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相关症状,并探讨症状群的种类和数量.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安德森症状量表-胃肠道肿瘤模块中文版(MDASI-GI)对110例术后化疗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存在多种症状,主要有苦恼、食欲差、悲伤、疲劳、恶心、睡眠不安和瞌睡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多个症状间呈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居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悲伤与苦恼、恶心与食欲差、恶心与疲劳、食欲差与疲劳、食欲差与睡眠不安;主成分分析结合方差大正交旋转法,再综合碎石图和聚类分析得出5个症状群,分别为消化道-心理症状群、病感症状群、呕吐-麻木症状群、腹泻-口腔相关症状群、疼痛-腹胀症状群,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4、0.797、0.756、0.802和0.868,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479%.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存在多个症状群,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症状群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症状群管理.
作者:李桂;聂小菲;陈晓莉;裴先波;张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1M3S管理体系在围术期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1M3S管理模式,即从规范管理(M,Management)、提高技能(S,Skills)、改善服务(S,Service)、保障安全(S,Safety)4个方面对围术期患者交接中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结果 运用1M3S体系管理后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包括手腕带信息、抗生素、病历资料及手术标记失误率较管理前显著下降(均P<0.01),病房护士对手术室护工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工对病房护士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1).结论 运用1M3S管理体系能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保障围术期交接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病房、手术室护士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卫红;申海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团队心理安全、职业应对效能感现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团队心理安全气氛量表、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 98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团队心理安全气氛、职业应对效能感得分分别为(60.12±6.57)、(33.60±7.93)分,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临床护士团队心理安全气氛、职业应对效能感得分偏低;团队心理安全感越高,临床护士的职业应对效能感越高.需采取措施提高其心理安全感及职业应对效能.
作者:严明琦;康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综合医院门诊质量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医院门急诊工作环境进行网格单元化,同时设置服务岗位及岗位职责,联合走动式服务,门诊和护理部实时进行反馈及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后,患者对门诊服务总体满意度及门诊服务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门诊医务人员对门诊管理工作的认可率为93.33%~100.00%.结论 在门诊实施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持续改进服务,可有效提升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程明珍;陈军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缩短门诊采血孕妇候诊时间的效果.方法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包括增加采血窗口,多形式健康教育等,在改善前后分别调查60例孕妇,比较其候诊时间及采血候诊满意度.结果 改善后孕妇采血候诊时间显著短于改善前,采血满意度显著高于改善前(均P<0.01).结论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有效缩短门诊采血孕妇无效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柯爱红;邹英;胡静;彭巧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外周灌注指数对重症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对200例ICU重症患者通过监护仪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测量外周灌注指数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抽取动脉血气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根据外周灌注指数分为灌注良好组和灌注不足组,比较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测量准确性(SpO2与SaO2的差异在±3%内).结果 经外周灌注指数测定,灌注良好103例,不足97例.灌注良好组和灌注不足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7.1%、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周灌注指数对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准确性有影响;外周灌注不足时,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下降,建议可同时结合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动态观察患者氧合变化.
作者:王小舟;孙建华;郭海凌;李尊柱;武庚;万朝阳;何怀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管理在伤口/造口门诊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成立门诊标准化伤口/造口护理管理小组,制定伤口/造口门诊标准化工作制度和流程,定期对伤口/造口门诊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坐诊专科护士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伤口/造口门诊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规范门诊坐诊专科护士的工作行为,提高伤口/造口门诊诊室的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学英;陈冰;阮小玲;廖倩;谢雯;张燕;周廷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微信用于疑难伤口会诊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建立伤口微信群及多学科联合会诊微信群,对39例疑难伤口患者通过微信进行伤口会诊.结果 共会诊110例次,接诊到开始伤口处理时间平均为60 min,护士满意度由90.5分上升至98.5分,患者满意度由88.3分上升至95.5分.结论 使用微信进行伤口会诊可缩短接诊到伤口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彭历;代艺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相关鼻翼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发生鼻翼压力性损伤的正颌外科手术患者29例作为病例组,匹配未发生压力伤的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导致鼻翼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 气管插管保留时间(OR=1.87,P=0.004)和ASA分级(OR=16.09,P=0.001)是可能导致鼻翼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正颌外科手术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对气管插管保留时间长患者加强观察与干预,降低鼻翼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杨国勇;高春燕;国燕;李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应用现场管理-工作关系培训课程对护士长进行人际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65名临床科室护士长随机分成观察组(33名)和对照组(32名).对照组按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应用现场管理工作关系课程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两组护士长人际技能进行360°评价.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人际技能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现场管理工作关系培训课程能有效提高护士长人际技能.
作者:肖仁梅;周雯婷;严莉;陈永琴;贺世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微课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在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 119名低年资护士运用微课教学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培训,对比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护理规范执行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从81.6%提高到91.4%,静脉留置针护理7项指标的合格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运用微课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开展技能培训可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规范执行护理操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便于护士在职培训的组织与参与.
作者:刘于;张文艳;于明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规范伦理教育在妇产科护理学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级本科护生59名为对照组,2015级本科护生55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妇产科护理学采用常规模拟教学法,研究组在模拟教学中融入规范伦理教育.结果 研究组课程结束后临床技能成绩、对伦理的认知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对提高伦理意识、人文关怀和隐私保护意识、伦理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促进护理技能的理解掌握等方面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妇产科护理学模拟教学中融入规范伦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伦理意识、伦理思维能力,并促进专科护理技能的理解掌握,有助于人文教育和护理专业教育的结合.
作者:欧阳艳琼;刘燕群;刘婧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合理评估其术前认知功能是围术期护理的基础和关键.综述了老年患者术前认知功能评估的重要性,以及目前评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老年患者术前认知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薛丹丹;程云;张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对手术后患者口渴发生现状、影响术后口渴的因素、口渴对患者的影响、口渴的评估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阐述了影响术后口渴的因素包括疾病及治疗因素、患者因素、环境与心理因素等;评估口渴的工具有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口渴痛苦量表;口渴的干预措施主要为缩短手术前后禁食禁水时间、湿润口腔、刺激唾液腺分泌、刺激口咽部受体.
作者:刁齐翔;陈玉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总结4例双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膀胱开口端重度狭窄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巡回护士术前与医生共同讨论病例,了解手术方案和手术体位,术中加强皮肤护理、体温管理和体位维护;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准确传递器械.除1例输尿管膀胱开口端完全闭合择期行开放手术外,其余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压疮、坠床、低体温等情况发生.
作者:郭洪明;刘新;贾莉丽;李冬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快速康复组术后1h体温高于对照组,躁动及疼痛评分、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钱静;顾银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气压止血带防皮肤损伤套件对预防骨科四肢手术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骨科四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棉纸作为止血带衬垫;观察组采用气压止血带防皮肤损伤套件,套件中的棉毛套作为气压止血带衬垫,聚氨酯贴膜作为防消毒液积聚的防水膜.比较两组术后止血带袖带布套消毒液残留、皮肤损伤情况及术中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止血带袖带布套消毒液残留及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压止血带防皮肤损伤套件可有效预防骨科四肢手术中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的皮肤损伤,保证止血效果.
作者:步秀兰;龚荣花;张琴;杨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体位干预联合小茴香熨烫胃脘部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14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平卧6h后给予头高臀低位联合小茴香熨烫胃脘部,共3d.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体位干预联合小茴香熨烫胃脘部可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手术切口疼痛,缩短疼痛时间.
作者:廖潇潇;邓杰;黄桂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黄芪甲苷联合多爱肤敷料在高位肠瘘伴中重度皮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2例腹部术后发生高位肠瘘伴中重度皮炎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9例、敷料组42例、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换药,敷料组采用多爱肤敷料换药,观察组采用黄芪甲甙联合多爱肤敷料联合换药.结果 换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敷料组(均P<0.05);换药后1个月,观察组睡眠障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敷料组(均P<0.05);换药后1个月对照组、敷料组、观察组皮炎愈合率分别为89.7%、97.6%、10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位肠瘘伴中重度皮炎患者采用黄芪甲苷联合多爱肤敷料换药,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多爱肤敷料换药和生理盐水纱布换药.
作者:黄珏;钟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声像视频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60例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结合声像视频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认知度,饮食、日常行为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食管支架置入相关知识认知度,饮食、日常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声像视频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相关知识认知度,提高患者的饮食、日常行为依从性.
作者:蒋蕾;邱燕;陶然;张丽琴;郑文萍;杨卓林;王琼波;张艳萍;蒋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两种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家庭访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微信、电话访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居家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气管切开并发症30 d重复入院率及主要照护者的焦虑程度、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意外脱管发生率及30 d重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居家照护者SAS评分及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在家庭访视的基础上增加微信、电话访视,可降低患者因气切并发症30 d重复入院率,改善居家主要照护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王丽娜;李青荷;林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在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实践方法及效果.方法 成立营养管理团队对26例家庭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由营养专科护士主导实践,对患者进行筛选后,按路径进行规范指导及培训后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治疗,营养管理团队按规范进行监测及随访.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治疗,接受并处理患者求助19例次.治疗后2个月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由专科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能够满足家庭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
作者:吴丽红;张晓琴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心脏瓣膜术后需要口服华法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口服华法林的延续护理.干预6个月采用改良版心脏病自我护理行为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自我护理行为及华法林抗凝治疗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晓燕;郭晴晴;张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在Pilon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9例Rüedi-Allgwer分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术后2d开始行常规绷带锻炼与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2d开始行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即便携式踝关节CPM仪锻炼、高弹力功能带锻炼、主动功能锻炼及抗阻力锻炼,干预6个月.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7、15天踝关节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6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踝-后足评分在术后第15天、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踝关节锻炼组合操可改善Ⅱ、Ⅲ型Pilon骨折术后患者早中期肿胀、减轻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严婷;王珂;徐宇红;刘婷;潘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ICU规范化培训护士科室归属感的心理体验,为促进ICU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深入访谈12名ICU规范化培训护士,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岗位能力不足、缺乏鼓励,团队融入困难,福利待遇差、职业价值体现不够.结论 ICU规范化培训护士需要提升岗位能力,其科室归属感较低.科室管理者应多关注新护士的内心感受,肯定其工作能力,多鼓励多安慰,形成融洽的科室文化.
作者:章晓真;卫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肝移植患者待肝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待肝期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AIDET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AIDET沟通模式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有利于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悦;田敏;曾莉;张晓红;徐思思;徐明川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快乐母亲”情志护理对初产妇孕期妊娠相关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门诊护理及参加孕妇课堂学习,观察组实施“快乐母亲”的情志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初产妇妊娠相关焦虑、简易应对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妊娠相关焦虑评分及消积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快乐母亲”情志护理方案对焦虑初产妇进行孕期干预,能有效减轻焦虑情绪,改善孕期质量和分娩结局.
作者:王艳;陆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家属参与的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调节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
作者:谢雅琴;曾丽霞;肖红;马胜男;赵梨媛;黄莎;方静芝;李璐柳;邹帆;周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是否存在交叉感染,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护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将210例患者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运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产ESBLs的大肠杆菌的流行率和科室分布;运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对产ESBLs大肠杆菌分布广泛的科室(泌尿外科)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产ESBLs的大肠杆菌共122株(流行率58.1%)、泌尿外科24株(流行率68.6%);产ESBLs的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19.7%)、胰腺外科(7.4%)、神经外科(6.6%);泌尿外科检出24株产ESBLs的大肠杆菌标本22例来自于尿液、1例来自于血液、1例来自于咽喉分泌物;24株产ESBLs的大肠杆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泌尿外科共有10个亚型的流行株,以E2(6株克隆株)、E5(4株克隆株)亚型为流行.结论 产ESBLs的大肠杆菌的流行率较高,泌尿外科感染较为严重.应关注与留取尿标本密切相关的护理操作各环节及留置尿管护理等操作,制定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预防产ESBLs大肠杆菌的暴发流行.
作者:李苗苗;罗健;王小溶;杜帅先;刘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等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电刺激.连续10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及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敏;柏亚妹;刘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信念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问卷对382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得分102.28±8.77,文化程度、损伤程度、是否使用循环泵及溶栓药物是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调整R2=0.336).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对文化程度低和损伤程度重的患者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教育.
作者:刘伟;窦秀云;赵红;赵雅娜;魏洁;张莉;窦玲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制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执行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2例患者(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7例(7%),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分级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盛英;王航赛;蔡婷婷;曹梅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和应用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提高静脉血栓防治工作质量.方法 设计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包括小组简介、通知公告、资料下载、培训与考核、申请会诊、质量控制、问卷调查和讨论专区8个模块,定期更新和推送相关信息.应用前及应用6个月后对270名护士进行血栓防治知识考核,同期评价护士应用满意度及21个病区血栓防治工作质量.结果 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应用后护士血栓防治知识、应用满意度及血栓防治质量显著优于应用前(均P<0.01).结论 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系统操作方便,其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血栓预防知识,提高静脉血栓防治工作质量.
作者:王慧颖;崔玉洁;朱迎;刘畅;唐敏;盛井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压力.方法 将50例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拟行压力抗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1B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同型号压力抗栓泵,治疗压力值A组设为30 mmHg,B组为40 mmHg,每次治疗60 min,连续3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颅内压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30 min、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设置30~40 mmHg的治疗压力安全有效.
作者:陆玉萍;王建英;宋燕波;蒋静;徐玲;闫凯旋;黄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