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8年23期文献
  • 孕妇性功能与性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孕妇性功能与性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制定孕期性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女性性功能量表(CVFSFI)及自行设计的孕期性生活认知调查问卷对产科门诊的216名孕妇进行调查,并对其中11名孕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除性欲望维度外,孕妇性功能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妊娠方式、性生活时间以及是否与父母同居的孕妇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68名(77.8%)孕妇认为孕期可以性生活,90名(41.7%)完全不知道或仅部分知道孕期性生活可能出现的问题,154名(71.3%)完全不知道或仅部分知道如何处理.访谈中孕妇性生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差异较大,心理状态复杂但渴望得到孕期性知识的专业指导.结论 孕妇性功能与性认知较差,医务人员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孕妇及其配偶进行个性化性健康教育,以帮助其科学、安全且融洽地度过妊娠阶段.

    作者:庞婉颖;廖碧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六步手指操改善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症状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六步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肢体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 将经桡动脉行PCI术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六步手指操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术后术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和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4h和24 h术侧肢体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六步手指操可有效改善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患侧肢体疼痛和肿胀情况,可有效提升术后患者舒适度.

    作者:梁菲;何妍臻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足部溃疡循证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

    目的 全面检索糖尿病足预防与管理相关的循证实践指南,并对循证指南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推荐意见的内容进行分析,为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指南网站、专业学术组织、中英文电子数据库、其他网络搜索引擎等,筛选公开发表的有关糖尿病足部溃疡预防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并用AGREEⅡ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指南进行内容分析,提取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推荐意见,对推荐意见进行整理综合.结果 共纳入6部临床实践指南,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4个A级,2个B级,6部指南共提取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意见40条,终综合成15条,包括足部评估、干预措施、健康教育3个方面.结论 纳入的糖尿病足部溃疡预防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总体质量较高,推荐意见内容全面丰富具体,对临床实践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宁;郭海玲;寇嘉靓;张佳诺;陈艺芸;宋骄阳;张西;郝玉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医护人员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护知信行的调查

    目的 了解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科室医护人员对本病防护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护对策避免疾病引发的职业暴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三甲医院急诊科、ICU、呼吸科、感染科的186名医护人员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的横断面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知晓率为80.86%,防护态度得分(42.93±3.00)分,防护行为得分为(28.86±5.19)分.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科室和岗位的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岗位医护人员的防护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岗位管理和防护态度为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医护人员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认知不足,影响防护行为的因素较多.需对医护人员适时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新发生、少见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护认知和行为,从而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丁兆霞;陈湘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于病情风险分层的出院干预

    目的 探讨基于病情风险分层的出院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分层随机数字号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出院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病情风险分层后分别由普通护士和专科护士随访.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评价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自我效能感.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及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于病情风险分层的出院干预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

    作者:郭晓瑜;张文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精神科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精神科护士伦理决策能力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理决策能力问卷对湖南省2所综合医院精神科及5所市级精神专科医院的353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伦理决策能力总分280.66士25.27,其中伦理选择得分144.03±14.78,伦理行动136.63±14.27;性别、是否接受过伦理教育培训是伦理决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湖南省精神科护士伦理决策能力处于中高等水平,其中伦理行动较弱,护理院校及临床护理管理者均应重视,加大教育力度和健全培训机制,以全面提高精神科护士伦理决策能力.

    作者:张晓飞;孙玫;任璐;唐四元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生涯成功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

    目的 调查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生涯成功及工作环境现状,并分析工作环境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方法 应用职业生涯成功量表和工作环境量表对北京市1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7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生涯成功总均分为(3.29±0.70)分,工作环境总均分为(3.20±0.49)分.回归分析显示,护士性别、起始学历、收入满意度以及工作环境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充裕度、护理管理者能力及领导方式能独立解释护士职业生涯成功总变异的43.2%.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生涯成功及工作环境处于中等水平,护士的工作环境影响职业生涯成功,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生涯成功水平.

    作者:蔡胜娇;王志稳;文英;王轶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提高脊柱骨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检索基础上,根据“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结合相关标准及指南等初步构建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依据专家咨询结果进行修订.结果 形成以“结构-过程-结果”为基础的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34项.结论 构建的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信度较高,可为护理管理者进行脊柱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工具.

    作者:李素云;王培红;喻姣花;柯卉;王慧文;陈婷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剧本演练模式在新护士转型冲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剧本演练模式在促进新护士适应转型冲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内训师教学团队,以转型冲击模型为框架,编制临床情境剧本,通过观摩剧本视频、小组讨论、分角色演练体验的剧本演练模式对528名新护士进行沟通、关爱、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矛盾或冲突处理等能力培训.结果 528名新护士对剧本演练培训模式中观看剧本视频的满意度为(4.25±0.87)分,角色演练的满意度为(4.35±0.86)分,小组点评满意度为(4.04±0.87)分;认为剧本演练模式对沟通技能、关爱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帮助较大,得分分别为(4.35±0.86)分、(4.11±0.87)分和(4.05±0.87)分;培训后,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知识和技能方面、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剧本演练模式有利于激发新护士参加培训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提高新护士执业能力,是促进新护士顺利转型的有效培训方法.

    作者:任丽琼;赵惠芬;陈宝川;谢宝缘;黄凤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护士信息素养与创新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信息素养与创新行为现状及两者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护士创新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素养问卷及创新行为量表对1所三甲医院的49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创新行为平均得分为(4.08±0.32)分;护士信息素养得分为(3.29±0.38)分,各维度均分分别为:信息意识(3.90±0.53)分,信息能力(2.95±0.45)分,信息知识(3.32±0.19)分,信息道德(3.28±0.30)分.信息素养能力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创新行为处于较高水平,护士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增强护士的信息素养,可激发创新行为,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江燕;孙丽凯;鄢建军;周青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ICU护士工作特征与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的研究

    目的 了解ICU护士的工作特征、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现状,分析工作特征对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工作诊断问卷(JDS)、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和离职意愿量表对北京市11所三甲医院的211名ICU护士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作特征对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结果 ICU护士工作特征平均分4.02±0.46,任务重要性维度得分高(4.21±0.59),技能多样性维度得分低(3.84±0.59);工作整体满意度平均分3.94±0.64;离职意愿各条目平均分为2.40±0.8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工作特征可以直接负向影响离职意愿,还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离职意愿.结论 ICU护士的离职意愿相对较高,工作特征对提高工作满意度和降低离职意愿有重要意义.医院管理者应该加强培训,提升ICU护士的知识和技能,完善各项工作的评价标准和问题沟通渠道,提高护士的工作特征.

    作者:冯晓琳;尚少梅;刘聪颖;周伟娇;李钊杨;万巧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耳鼻喉科新护士准入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指标的构建

    目的 构建耳鼻喉科新护士准入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指标,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课题组初拟耳鼻喉科新护士准入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4.8%,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88,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9、0.26和0.22(均P<0.05),后形成了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结论 构建的耳鼻喉科新护士准入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可作为评价新护士培训效果、修订培训计划的参考工具.

    作者:李铮;王清芬;马晨霞;郑红;张海江;甄玉婷;崔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 构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分析、参考相关量表及指南的基础上,以质性访谈、专家函询等方法构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构建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编制自评式问卷,采用此问卷对160名呼吸专科护士进行调查,以检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 构建的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呼吸专科理论知识、呼吸专科实践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呼吸专科拓展能力)、15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61,总体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0,一级指标与指标体系总体相关系数为0.790~0.943(均P<0.01).结论 构建的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考核和评价的工具.

    作者:罗艳;杨相梅;徐小萍;丁敏;李赵兰;胡良安;张帆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家属联动干预对感染科浅静脉留置针管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属联动干预对感染科患者浅静脉留管认知、依从性与拔管率的影响.方法 将感染科浅静脉留管患者217例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07例.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以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管患者管理效果,观察组在品管圈活动中实施家属联动干预.结果 观察组知识掌握程度、留管依从性、患者的留管适应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中实施家属联动干预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的浅静脉留管认知程度与留管依从性,降低拔管风险.

    作者:马建敏;黄敏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部位和静脉置入PICC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部位和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穿刺部位与血管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70例患者不同部位与不同静脉置入PICC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结果 左上肢置管与右上肢置管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责要静脉送导丝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肱静脉和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应以尊重患者意愿为原则,首选非惯用手及贵要静脉.使用无导引系统的超声仪时,准确选择进针点、掌握恰当的进针角度至关重要.

    作者:李健;刁赛楠;刘月;国虹;张茜倩;史爱华;李淑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蒸汽清洗机在超声刀头清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蒸汽清洗机在超声刀头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使用后的80把超声刀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把,实验组采用蒸汽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手工(即传统刷洗方法)清洗.结果 实验组带光源放大镜目测合格率、潜血试验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清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蒸汽清洗机清洗超声刀头能提高清洗质量和清洗效率.

    作者:周桂琴;范恒梅;谢少清;石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基于安全输液示范病房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目的 探讨安全输液示范病房在提升全院静脉治疗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创建安全输液示范病房,确立静脉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推进方法,更新静脉治疗标准程序,加强培训和质量控制,每年根据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管理改进等,完成第1阶段(2015~2017年)任务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前全面留置外周静脉导管8 445例、中心静脉导管1 5 892例,实施后分别为13 855例、27 831例;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更合理、无针化连接率显著上升、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缺陷及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安全输液示范病房的建设发挥了示范与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全院静脉治疗品质.

    作者:茅昌敏;孟爱凤;郑晓宇;刘建红;刘腊根;邾萍;娄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重组教学在影像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组教学在影像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影像专科护理的工作性质和教学内容设置特征,按不同的权重将集中式理论授课、情景模拟教学、自我导向培训、分组头脑风暴讨论以及影像图像教授法进行重组,应用于影像科31名护士培训.结果 培训前后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健康教育能力指标及4项护理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教学与科研业绩数量明显提高.结论 重组教学用于影像科护士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理论深度、操作能力、教学与科研水平.

    作者:兰芳;赵丽;刘俊伶;王雪琴;李欢;李雪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低钙血症的护理进展

    综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低钙血症的概念、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临床观察及护理,甲状旁腺切除术虽然解决了原发病,但患者将面临术后低钙血症带来的系列症状及多系统的影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低钙血症进行密切观察及早期实施预防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褚彦香;王颖;邓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介绍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对Cox回归模型、列线图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3种发病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并总结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预防措施,旨在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杨璇;张海林;孙文雯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移动医疗在癌症患者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

    介绍移动医疗的概念、设备类型、应用人群特征,对移动医疗在癌症患者症状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总结移动医疗用于癌症患者症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癌症症状管理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王语嫣;李楠楠;周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患者复查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复查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166例PCI患者按照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结果 两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门诊复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复诊率.

    作者:耿晶;刘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规范化延续护理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延续护理对减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作用,为建立连续、系统、规范的延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62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按病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10 d内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成立延续护理团队进行规范化的延续护理.2018年2月统计两组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狭窄率.结果 观察组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规范化的延续护理可降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冬萍;肖书萍;葛艳;刘晓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5S管理改善山区居民卫生条件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作用

    目的 分析5S管理改善贫困山区居民居住卫生条件及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对贫困山区161户居民实施6个月的5S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比较5S管理前后居民居住的卫生条件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管理后,居民居住卫生条件显著优于管理前,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5S管理有利于改善贫困山区居民居住卫生条件,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作者:张述英;何海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正念减压疗法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控烟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控烟的效果.方法 将烟龄在1年以上的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控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干预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每日吸烟数量、焦虑、尼古丁依赖情况及控烟感受.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每日吸烟数量、焦虑评分、尼古丁依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控烟感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正念减压干预训练可有效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因控烟管理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减少尼古丁依赖,提高控烟效果.

    作者:朱明蓉;罗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远程医疗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管理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远程医疗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ProQuest Medical Evidence Matters Archiv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检索远程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3 4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MD=-0.37,95% CI(-0.44,-0.29)]、空腹血糖[MD=-0.52,95%CI(-0.75,-0.29)]、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显著降低[OR=0.42,95%CI(0.21,0.86)](P<0.05,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远程医疗模式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相关指标,但对脂代谢无明显作用,需开展临床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远程医疗模式对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胡玉丽;徐菊玲;温晓红;刘珊珊;李盼;王菲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饮食管理过程中的体验,为更好地开展营养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饮食管理过程中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体验:饮食行为剥夺与重塑,饮食信息混乱与冲突,饮食遵从有一定困难,社交功能受限与退缩.结论 疾病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饮食依从性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的饮食管理过程,增强其饮食管理技能.

    作者:李龙倜;余可斐;邵亚;詹燕;王文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行为阶段性改变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变化情况,为优化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1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对转录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经历拒绝择食、迷茫择食、间断择食、认知警觉择食、维持择食5种呈连续性、阶段性、递进性的改变;根据各种饮食自我管理行为提出针对性饮食指导策略.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是一个连续推进与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在每个阶段性改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策略,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支持.

    作者:董曼丽;傅荣;殷贵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临床现状和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收集29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评分系统,采用Hosmer-Lemeshow x2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对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共101例(34.0%)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疼痛情况、肝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炎、腹胀、年龄、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消化道反应、辅助放疗、便秘和镇痛药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10项风险因素(P<0.05,P<0.01).构建的风险评分系统得分为0~47分,Hosmer-Lemeshow x2=3.986,P=0.50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评分达到29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和80.4%,约登指数大(0.706).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构建的风险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判别能力,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作者:孙晓文;张文莹;李军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概念分析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概念的定义及其内涵.方法 检索PubMed、CINHAL、Web of Science、Embase、Proquest、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采用Walker和Avant的八步概念分析法进行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概念分析.结果 共纳入32篇文献,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定义属性包括疼痛危险事件的负向认知、与外环境互动需求、基于个体特质的被动反应过程及误解与无助;前置因素为疾病、个性特质、生理、认知水平及外环境互动;后果为癌症患者及其照顾者不良健康结局.结论 癌症患者疼痛灾难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受个体及外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护理中应采取多维度干预方式,加强双向反馈,有助于早期识别和有效管理.

    作者:龙文嘉;陈晓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及临时造口术后肠道功能与焦虑抑郁的纵向研究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临时性造口后肠道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为制定针对性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9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运用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于确诊时、术前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造口回纳术后第4天、造口回纳术后3个月及造口回纳术后6个月进行纵向调查.结果 5个时间点患者肠道功能得分分别为69.53±8.89、63.90士8.99、59.95士7.23、63.29士9.31、66.27±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道功能总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放化疗、手术均影响患者的肠道功能,肠道功能与焦虑抑郁有一定的关系;应关注造口回纳术后早期患者的肠道症状,采取措施改善其肠道功能及心理状况.

    作者:温咏珊;吴晓丹;孙博;钟冬梅;郑美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致重度放射性皮炎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且发生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美皮康组(n=32)、比亚芬组(n=38)及中药组(n=33),分别应用美皮康敷料、比亚芬软膏及中药龙血竭联合紫草油治疗.结果 治疗7d后三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中药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龙血竭联合紫草油治疗急性重度放射性皮炎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效果优于美皮康及比亚芬软膏.

    作者:夏莉娟;张曦;孙青;马志芳;郝迎春;张瑞;闵佳;刘静;刘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多学科协作干预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6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同期化疗,对照组实施放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营养、中医等多学科协作干预.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有利于延缓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降低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

    作者:吴军;邓翠琴;崔伟燕;梁铭霞;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