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持续灌洗结合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2例下肢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灌洗液的配制及冲洗方法,VSD的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等.认为持续灌洗结合VSD负压封闭引流后皮瓣修复是治疗骨髓炎及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术后加强VSD的管理及各种冲洗管的护理,注重心理护理,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有效的功能锻炼,才能有效地保障手术成功.
作者:郭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探讨舒适护理在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的应用.通过对37例食管癌病人的术前、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病人在心理、生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使治疗达到佳身心状态,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使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作者:燕俊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并分析765例尿流动力学检查中16例患者引发泌尿道感染的原因.认为积极的预防、及时的治疗、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加强日常护理、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池静江;丁涛;陆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预防,术后监测与观察、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等.认为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与护理,可减少或及时发现胰瘘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妙贤;王若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快捷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抢救和护理,观察组按照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和护理,比较2组的抢救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快捷护理路径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抢救费用.
作者:陈朝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膝关节护理标准的建立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该标准包括术前心理辅导、饮食配合、术前训练指导、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认为膝关节护理中的护理标准建立对患者预后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对2组患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焦虑、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护理体会.护理重点包括做好肠内外营养的护理,严密观察消化道反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状况,重视心理护理.认为做好肠内肠外营养护理是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董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纤维支气管镜在开胸术后急性肺不张的应用价值及护理.包括操作前的充分准备及心理疏导,操作中医护默契的配合,操作后严密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认为纤支镜治疗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护理技术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朱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2006~2010年肾穿刺活检术40例采取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病毒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等.认为肾穿刺活检术具有损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肾实质疾病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强调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的体位护理及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兆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提出护理对策: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保守治疗.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施行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方案顺利实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荣花;龙海菊;李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云南白药与湿润烧伤膏处理卧床患者浅Ⅱ°烧伤创面的效果,以期找到更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本科住院的33例41处浅Ⅱ°烧伤创面患者分为Y组(云南白药组)与S组(湿润烧伤膏组).Y组15例,采用云南白药胶囊中的粉剂外涂于创面,S组18例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Y组治疗效果优于S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白药对卧床患者浅Ⅱ°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湿润烧伤膏,值得推广.
作者:李琼;刘小军;吴娇;张洁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责任组长工作模式在ICU护士在职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责任组长工作模式制定责任组长入选标准,选拔责任组长,制定责任组长职责,规范工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实施前后该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的程度.结果 在ICU护士在职培训中实施责任组长工作模式后,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 在ICU护士在职培训中实施责任组长工作模式可显著提高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作者:林月娟;朱小燕;高旭华;杨玉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有利于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的病房管理方法.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住院患者8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2例,实验组396例.实验组从规范病房环境、患者管理、陪人管理和护士自身言行4方面进行干预,对照按照常规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病房环境、患者管理、陪人管理和护士自身言行的规范,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的病房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陶芹;惠娜;马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在住院精神病人中运用激励机制的方法,引入激励机制后,调动了住院精神病人的积极性,使其配合工娱治疗,服从管理,使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之间及护患之间纠纷减少.认为在工娱治疗中引入激励机制能提高住院精神病人的工娱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梁可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本院对急救护理小组强化培训的过程,包括成立急救护理小组,采取强化急救意识、优化培训内容,通过多媒体讲授,观看录像、光碟,老师示范,现场实习,模拟训练等方式强化培训.通过急救护理小组强化培训,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急救应急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认为强化培训可使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给病人准确实施身心整体救护,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质量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作者: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在本院设立物价督查员进行医院物价管理的过程,包括在院内成立物价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制度职责,各临床科室选拔护理物价督查员1名,对每日产生的医疗费用认真进行审核,层层把关等.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增强,护理工作范围拓宽,密切了医患关系.认为科室设置物价督查员在保证医疗收费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地保证医疗收费的准确性,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关华静;李玉琼;毛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子评估表的使用,包括筛选出跌倒高风险患者进行预报、监控,通过风险评估,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等.516例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无1例跌倒事件发生.认为应用患者跌倒风险因子评估表,使护理措施更具体及个性化,可以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发生.
作者:秦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本院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护理服务文化建设举措,包括统一认识、护理服务艺术的培训、实行垂直管理、倡导细节服务,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打造队伍,树立形象等.护理服务文化内涵提升了,尤其是示范病区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生的高度认可,满意度提高.认为将护理服务文化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通过服务文化提高护理服务品质,通过护理服务促进服务文化建设,能实现文化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夏莉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2种灌肠法的比较,掌握更适合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术前灌肠体位.方法 选择儿外科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灌肠,观察组患儿采取坐位灌肠,观察2组患儿手术肠道准备时间,每日灌肠操作时间,每次灌肠所需要生理盐水总量.结果 观察组每天灌肠操作时间、灌肠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儿手术肠道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坐位灌肠法优越于仰卧位灌肠法,其操作时间短,使用灌肠液少,节省了人力及物力.
作者:王香香;陈泽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缩短护士更换液体时间及完善更换液体床边核对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54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更换液体流程操作,实验组实施流程再造.分别由科室12名护士更换液体.比较2组护士更换液体所需时间及更换液体床边2人核对执行情况.结果 护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更换1瓶液体所需时间分别为(60.30±10.46)s、(30.39±7.54)s,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一例进行床边2人核对,实验组均实现了床边2人核对.结论 通过流程再造,能缩短护士更换液体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并能提高更换液体安全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芳芳;刘小燕;涂淑莲;周美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包括置管前的宣教、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的维护等.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认为PICC置管是SAH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佳输液通路.
作者:贺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老年鼻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本科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间留置鼻胃管的患者47例共采用传统的鼻饲方法鼻饲1017次,2010年6月至10月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鼻饲患者45例共鼻饲1104次,对实施质量改进前后鼻饲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进后护士插胃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鼻饲过程中未出现护理差错,患者鼻饲管脱管、堵管及并发症发生率小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鼻饲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惠;林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使用微量泵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纱布湿热敷,治疗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观察2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特别是对Ⅱ、Ⅲ级静脉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能有效治疗尼莫地平所致的静脉炎,其效果优于采取50%硫酸镁湿热敷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雄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换药方法用于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行气管切开拔除气管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换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比较2组气管切口愈合时间、敷料脱落情况和皮肤致敏性.结果 实验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敷料脱落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皮肤致敏例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套管后用改良换药法效果较好.
作者:蓝妍琼;谢丽琴;林美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为解决留置气囊尿管的患者拔除尿管时的疼痛问题,探讨一种安全拔除尿管的方法.〖HTH〗方法 选取8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人,用2种不同的方式拔除尿管,观察组采取抽尽尿管球囊内液体后再剪去充气管头端,使干瘪的气囊部充盈至尿管本身直径粗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拔除尿管.观察尿管情况并记录患者主诉,将结果汇总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有37人次感觉疼痛不适,32人次尿管插入部分,特别是气囊处有淡红色或白色附着物.观察组仅有7人次主诉疼痛不适,9人次尿管有附着物.结论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为其拔尿管时采取抽尽尿管球囊内液体后再剪去充气管头端使其充盈至尿管直径粗细后再拔管的方法,能明显减轻疼痛并减少拔管时对尿道粘膜的损伤.
作者:范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指腹按摩推行法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0例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5例.实验组采用指腹按摩推行法选择静脉进行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握拳、拍打选择静脉进行穿刺.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指腹按摩推行法选择血管进行静脉穿刺,能减轻静脉穿刺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能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原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敖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 2010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直接动脉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600人次为对照组,并针对穿刺失败情况进行分析.另外随机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实施穿刺技术改良后的行直接动脉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600人次为改良组.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9.0%,改良组穿刺成功率为95.3%.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 不断总结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改良穿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输液泵持续氧化雾化吸入对于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ICU病房80例人工气道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氧化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液泵持续氧化雾化吸入是人工气道安全有效的湿化方式,采用输液泵控制雾化液滴入速度恒定,湿化效果好,可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糖尿病溃疡患者应用VSD负压引流术的治疗效果和护理.通过回顾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住5例2型糖尿病溃疡患者在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严格控制血糖等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应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与护理的经过.认为VSD负压引流术后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是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临床治疗糖尿病溃疡的有效手段,明确了VSD负压引流术在糖尿病溃疡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蔡丽萍;徐惠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抽选本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老年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患者相关参数变化.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率高于对照组(P<0.01);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遵医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管细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37例糖尿病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糖控制的护理措施,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使用、饮食控制、感染防治等,认为糖尿病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后控制好血糖,能减少患者术后因血糖过高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陶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发症防治等.认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便易行,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娴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小文;王晓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6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6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 h,8 h,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应用于PCI术后患者可促进其疾病康复,而完善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作者:常三利;罗灿平;谢峰波;徐永梅;关贤颂;赵扬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 血清h-FA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①急性酒精中毒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轻、中及重度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也依次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轻、中及重度组患者血清h-FABP异常阳性率也依次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血清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TnI、CK-MB及心电图的阳性率(P<0.01).②心肌损害者出院时血清h-FABP浓度均达正常,心脏功能均得到恢复,无1例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发生.结论 血清h-FABP定量测定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酒精中毒心肌损害的一项客观指标,早期心肌损害者经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心脏功能均可得到恢复.
作者:袁义秋;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 将184例急性左心衰运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恐惧程度、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恐惧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依从性则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左心衰无创通气患者的恐惧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洪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创面罩呼吸机正压通气(NIPPV)辅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3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护理资料,在强心、利尿、扩血管、解痉平喘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给予临床监测及护理措施,对比治疗前后HR、RR、MAP、SpO2的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接受NIPPV治疗,ACPE得到控制,无气管插管通气病例;36例患者通气后20min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符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指征的ACPE患者,使用NIPP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全面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钟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2例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发生皮肤压疮的护理缺陷,针对护理缺陷,提出了对术后镇痛患者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家属搬动患肢的方法,加强皮肤观察及护理,做好床头交班,做到细评估、细计划、细实施.
作者:董儒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1例急性肛周阴囊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早期彻底清创手术,注意术后的局部皮肤观察护理,同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心理护理等.患者康复出院.认为针对急性肛周阴囊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取优质有效的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1例巨舌整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指导等.认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
作者:周淑冷;范宗玲;胡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1例因选择液体外渗侧肢体进行血压监测,导致外渗部位出血患者的护理,包括在发生出血后于血肿处外敷黑墨草加冰片、马铃薯以及血肿处抽液,血肿消失,效果良好.认为正确选择血压监测部位,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避免测血压导致出血的关键环节.
作者:韦叶;闭永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新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新生儿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的患儿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新护理模式后的患儿作为观察组.结果 比较2组患儿VAP发生率: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0±2.4)d,发生VAP11例(14.1%);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5.3±2.5)d,发生VAP 15例(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的护理模式降低了VAP发生率,对VAP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颜金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手足口病病情观察表>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经验体会.在36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使用手足口病病情观察表,培训护理人员依照表中内容对患儿进行一系列严密观察和早期识别.认为<手足口病病情观察表>为早期识别危重症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提供了有效保障.
作者:邱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游泳加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出生48h血清胆红素>205 μmol/L的新生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5例,采用游泳2次/d,10~15 min/次,加蓝光治疗6 h/ d;对照组55例采用蓝光治疗6 h/ d,比较2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变化,观察新生儿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胎便转黄时间缩短(P<0.05),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游泳加蓝光治疗可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提前胎便排出及转黄时间,具有安全、经济、方便、有效的优点.
作者:杨丽仙;谢俐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在老年骨折患者诊断治疗同时,从疾病知识、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给予健康指导,使老年骨折患者了解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基本知识等.患者并发症减少,骨折愈合加快,生活质量提高.认为健康教育在促进骨折早日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减少Ⅱ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康复时拒医行为的作用.方法 将调查的207名家庭康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接受健康教育组107人,自然组100人,接受健康教育组采取健康讲座、饮食调理、亲情沟通、心理疏导等健康教育进行行为干预.比较2组干预组后的拒医情况.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组的拒医行为少于自然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家庭康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拒医行为.
作者:岳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遵循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32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研究,分别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2组患者在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并发症、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化、系统化,使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更有目的 性和计划性.
作者:谈晓英;潘三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社区健康教育对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的影响.方法 在某电镀厂一线员工中随机抽取1000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名.对观察组员工500名进行岗前、在职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员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照组员工500名,未接受健康教育.结果 1年后,观察组职业性皮肤病的患病率为1.6%,对照组职业性皮肤病的患病率为5.2%,观察组患病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增强作业员工健康作业的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
作者:陈卫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法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MECT治疗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0年3月~2010年9月入住本院精神科一病区和三病区符合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又符合MECT适应症的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l例,对照组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法进行健康教育,于治疗完成后,采用依从性调查量表和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MECT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法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对MECT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曾会群;邱宁;毕燕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聚焦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20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问题解决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对2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聚焦模式对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梅;刘祥伟;孙亚男;陈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本科488例患者的健康指导措施,包括提供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病友联谊会,候诊、离诊时的健康指导等.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患者及家属能掌握到相关疾病有关的预防及康复知识,并能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重视健康教育,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增加预防疾病的知识.认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能给患者心理支持,获得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治疗和患者康复.
作者:邓剑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了62例后颅窝正中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正确诊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心理护理,并重视脑积水的防治,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熟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加上术后精心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认为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重要因素.
作者:严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术后腹胀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开塞露按常规纳肛通便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通便法,观察2组排便效果.结果 观察组30 例患者中28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30 例患者中16 例有效,总有效率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治疗食管癌术后腹胀便秘,能有效解除腹胀、便秘,排便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塞露对照组.
作者:黄秀英;林少琴;李传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85例大剂量顺铂化疗患者的护理,依据循证护理的方法,包括提出循证问题,找寻证据并评价(循证支持),循证运用,循证评价的4个阶段的工作,有效地结合临床制定了合理的护理方案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运用循证护理作为指导大剂量顺铂化疗护理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很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也让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黄莉莉;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1月~2011年6月本科放射治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皮肤反应的护理措施.发现皮肤反应情况为:Ⅰ级20例;Ⅱ级40例;Ⅲ级4例;无Ⅳ级病例.64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全程放疗.认为放疗前增加营养及放疗知识宣教,放疗中保持放射野皮肤标识清晰,避免局部皮肤受摩擦,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射线防护喷剂等护理措施可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为放射治疗的连续进行提供条件.
作者:朱巧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美皮康(Meipilex)用于PICC置管术后的换药效果.方法 将5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置管术后,采用3M公司的透明敷料粘贴于穿刺处,实验组使用瑞典墨尼克公司的软聚硅酮保湿敷料美皮康(有边形)粘贴.观察2组吸收渗血、更换敷料次数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吸收渗血、更换敷料次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皮康在PICC置管术后护理中效果好,可明显吸收渗血,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提高安全性.
作者:田宏;王珏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程中肛门检查和阴道检查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将临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肛查组)和实验组(阴查组),每组50例,比较检查时产妇的舒适度和母婴感染情况.结果 2组在感觉上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产褥感染、会阴切口感染及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查带给产妇的不适感大于阴查 ;试产过程中在消毒外阴的条件下直接用阴查不增加母婴感染率,可以避免肛查的种种弊端,阴查可以取代肛查.
作者:彭梦秋;张玉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和非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本科146例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方面有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知识教育掌握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石剑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能配合完成饮食管理计划,对照组为经确诊GDM而未定时产检,孕期采用普通饮食.结果 2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比较,妊高征、酮症、羊水过多、感染、胎儿窘迫、早产发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期及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管理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郑宋英;陈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笔者在为1例患者更换液体后输液管及茂菲氏滴管内药液出现白色絮状物.为了近一步证实2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对该2种药物进行了配伍实验观察.1 实验方法将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及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分别用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用10 ml注射器抽取注射用盐酸头饱甲肟稀释液5 ml,再抽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稀释液5 ml,注射器内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放置24 h后无改变,实验结果表明: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与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刘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中因患者静脉输液常为多组液体、多种药物、临时加药液体量少,常选择袋式输液器,也称为分装袋式输液器,使用中可省时、省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临床用于静脉输液的液体包装有软袋式和瓶装式,软袋式液体输液时液体常会从排气管外溢,浪费患者的药液,减少患者药物的输入量,影响药效,易引起医患纠纷.此时常需将排气管处于关闭状态;而需添加瓶装式液体输液时却需将排气管处于开放状态,液体才可顺畅流入分装袋内.本院选择四川康宁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此输液器穿刺器保护套粗大,排气管位于穿刺器一侧,长15cm,输液过程中只需利用输液器穿刺器保护套即可轻松解决排气管的关闭和开放问题.方法如下.
作者:张中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本院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科室内未安排带教老师额外时间指导护生,带教不得法,转科考试流于形式,护生学习主动性及组织纪律性较差等.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亟待改进,管理层领导要善于分析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和健全带教制度.
作者:鲁群英;杨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临床带教模式在基层医院带教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从2009年正式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模式,随机抽取2005年7月~2006年5月本院实习护生80名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0年5月本院实习护生80名为实验组,回顾性调查2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实习护生与带教教师的互评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教师满意度是90.0%,高于对照组的72.5%.结论 规范化临床带教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为组建一支专业素质高、带教经验丰富的护理临床带教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洪雪桂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本院11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时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护理操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操作标准不统一,临床带教老师操作不规范等.采取相应措施,包括统一标准,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等.认为在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教学中师生应该转变观念,注重操作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护生的心肺复苏操作水平.
作者:龚瑛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评价理论,采用专家咨询与反复论证的方法,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动态、可行性强的适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不断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该体系初步确立了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15项,并运用评价指标衡量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质量,且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作者:孙梦霞;张颖杰;李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通过对2000年以来的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调查,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提出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应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急救护理>教材建设思路,即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内容设置、教材的体例结构等均应考虑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设计.
作者:殷翠;沈曙红;王青丽;刘晓轶;杨宜群;徐凤英;王正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人群的结构,以提高全社会对此类人群的关注.方法 利用自制的<自伤自杀人群结构调查表>,调查2010月1月~2010年12月入住本院精神科病房自伤自杀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种类以及疾病治疗阶段在群体中的构成比,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共有132例自伤自杀患者(131例被及时发现,1例自缢经抢救成功脱险),其中男性患者70例,占53.03%,女性患者62例,占46.97%;小于或等于40岁患者101例,占76.52%;农民及无业者90例,占68.18%;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72例,占54.55%;未婚82例,占62.12%;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68例,占51.5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未定型)51例,占38.64%;处于疾病初期患者68例,占51.52%,恢复期患者52例,占39.39%.结论 农民及无业、学历低、未婚、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年轻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自伤自杀的高发人群,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此类精神病患者,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作者:陆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孕期妇女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应对方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孕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信息,帮助艾滋病孕妇做出合适的选择,从而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长沙市某三级医院的867名孕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组孕妇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较广泛,有45.9%、32.1%、60.6%、41.4%分别从网络、书籍、医务人员、疾病控制人员处咨询艾滋病知识.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不一,年龄在24岁以下的年轻孕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孕妇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较低,分别为(80.14±14.55)分、(79.75±12.66)分.在婚孕妇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4.52±12.06)分,高于未婚孕妇和同居孕妇.结论 孕期妇女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了解情况不容乐观,有待于今后提高宣传力度.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不一,在对艾滋病的态度与应对方式上,孕期妇女的选择亦不尽相同,加强对年龄偏小、文化层次偏低的未婚孕妇和同居孕妇的艾滋病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杨诗平;吴让香;曾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口腔种植门诊患者的心理,帮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1月~2011年4月种植门诊就诊患者100例进行就诊时恐惧原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随机抽查100名门诊患者有80例恐惧疼痛,占80%,对种植期望过高有10例,占10%,认为费用高有5例,占5%,对医护态度不满意有2例,占2%.结论 门诊种植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满足患者需要,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王丽琼;何静;雷逸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门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需求程度,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法,对125例门诊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的需求,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即不了解、部分了解、全部了解分别占总人数的44.2%、51.4%、4.4%.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表示无需求、需求、非常需求分别占总人数的3.7%、85.9%、10.4%.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选择:100%的患者选择面对面的个别指导,96%的患者选择健康处方,87.2%的患者希望开设电话随访.结论 多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高.门诊分诊护士应担当起健康教育者的角色,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要求,实施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改进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彭贡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肝炎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本科62例肝炎住院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 有49例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80.0%.主要影响因素为:身体不适、心理因素、病房噪音、生活环境改变、医源性因素等.结论 应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排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田瑞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做好临床带教工作,提高护生实习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本院各大中专院校的110名实习中后期的护生从个性特征、职业意愿及认识、专业学习能力情况及学习意愿及心理四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令人堪忧,甚至职业选择意向也不尽如人意.结论 加强护生职业教育及专业认同感的培养、更新带教观念,灵活带教、优化带教方法,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正确引导,加强护生心理应激的调整等四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和提高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刘静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介绍中外学者对男护士现状研究的进展.阐明男护士发展史、需求调查、离职倾向、职业困惑、对策研究及不同观点.认为对男护士现状的研究有利于改善护士短缺状况,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护理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护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护理要求临床护士能够进行科学思维、决策和行动,进而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满足其需求.ICU护士面对的是一种有未知因素的高风险服务,因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需要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并且要有预见性地做出正确的决策.预见性思维不仅能对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观察、分析、评价与预测,而且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同时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的目的.
作者:陈媛媛;戴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电风暴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提供相关资料.
作者:陈小芳;李乐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近几年安全输液的相关护理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输液用具、药物配置、静脉置管过程、护士安全输液意识行为管理4个方面.旨在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输液的满意度及达到降低护士劳动强度与减少针刺伤的目的.
作者:文卫敏;彭柳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从环境准备,雾化吸入方式的选择、时间和频次、体位、药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小儿雾化吸入的护理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及指导.
作者:葛妤;徐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治疗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心理护理.方法 对神经介入治疗术患者102例实行围手术期全程心理护理,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状况.结果 神经介入治疗术患者接受全程心理护理后手术后焦虑减轻,较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P<0.05).结论 对神经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实行全程心理护理可缓解焦虑情绪,对患者身体康复和并发症的预防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42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疼痛的心理护理,主观感觉异常的心理护理等.36例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5例并发了术后吻合口瘘,1例术后胸部刀口裂开.认为术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加强营养,合理膳食,严格控制血糖、尿糖值,掌握手术指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加强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极其重要.
作者:金磊;吕爱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38例酒精性肝硬化肝移植患者心理护理的策略,包括对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这些患者手术前后及出院时表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并就此分类并制定干预策略,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后随访7~36个月,8例患者均无再饮酒史,移植肝功能良好.认为正确的心理护理能提高酒精性肝硬化肝移植患者的术后依从性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何晓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82例进行围术期全期护理,另一组82例作对照只进行单纯手术配合护理,调查2组患者的心理、生理、满意度等指标,综合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全期护理组患者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手术室后全期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主动配合手术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期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使患者在手术室产生的心理压力明显降低,可以使患者具备更好的心理、生理条件配合手术,大大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和手术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晓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3月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超过12孕周(大子宫)的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90例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主要包括术前访视与用物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做好患者准备,器械护士做好器械台准备并密切配合腹腔镜操作.认为加强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中护理配合,对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起关键作用.
作者:李霞;李维凤;高敏;葛园;王萍萍;张秋丽;李平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四边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25例原发性甲亢患者行四边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采用统一的整体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密切配合.认为术前精心的护理准备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是四边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靖;罗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32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包括术前作好用物准备及患者及前访视,熟悉麻醉方法及手术体位变化,术中熟练配合术者,术后做好器械维护.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熟练掌握腔内泌尿外科手术器械的维护,了解手术过程、手术本身的风险性及手术间的设备摆设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者:孙晖;曾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0例肾癌伴腔静脉癌栓患者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术中配合.认为该手术复杂、风险大,护士应熟悉解剖结构、手术步骤,密切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王怀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围生期孕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1380例,实验组764例,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按路径表来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对照组616例,接受常规的助产护理与围生期保健教育.观察记录2组的分娩结局,阴道分娩各产程时间,了解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士的心理状态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阴道分娩总产程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工作满足感及个人成就感等方面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降低了产妇的住院费用、减少了住院时间,增加了阴道分娩信心,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产程,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改善了整个护理团队的人员素质与心理状态.
作者:陈友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纤维喉镜检查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耳鼻咽喉科门诊手术室纤维喉镜检查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环节.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结合纤维喉镜检查的具体特点,找出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并制定护理应对措施.结果 制定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管理及培训,监测手术室环境及物品,加强护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结论 加强纤维喉镜检查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应对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
作者:杨帮梅;黄东英;谭繁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通过对8893例冠脉CT扫描患者的观察,发现碘造影剂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认为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个体因素,合理使用造影剂,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对造影剂所致的副反应要积极处理、救治,以免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伤.
作者:陈琴;邓慧仪;王贤主;黄京芳;邱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情志干预对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情志干预,加强护患间的交流,指导患者调节情志,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志干预对胃脘痛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胡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腹针治疗的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腹针操作中的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认为腹针治疗临床疗效好,而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重视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高扑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科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康复期住院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依据自定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康复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内容及方法各异.结论 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回归家庭和社会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曹迎伟;苏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对8例入住ICU的危重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隔离期间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给予组织专家会诊,加强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健康教育和抗病毒治疗等措施积极治疗与干预.认为严格遵守工作流程,掌握消毒隔离措施对积极救治患者及防止交叉感染意义重大.
作者:殷明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动洗胃机的佳洗胃护理操作流程,防止急性胃扩张、误吸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以实现佳洗胃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口服有机磷农药类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揉胃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就2组洗胃液量、洗胃时间、并发症以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间歇脱机揉胃流程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及出血,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自动洗胃流程对胃黏膜刺激轻、损伤小,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流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分析了急诊非创伤腹痛分诊误诊的原因,并总结了分诊技巧.原因主要包括询问病史和体查不详细,护士分诊水平存在差异,患者个体因素差异,干扰因素影响,患者隐瞒病史,沟通障碍以及时间因素.认为分诊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抢救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探讨急性腹痛患者分诊误诊的常见原因,降低分诊误诊率,可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有着重要的实际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慧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总结了17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永久通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经验,包括正确掌握使用和封管方法,积极预防与处理并发症.认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多次作动静脉内瘘闭合术失败的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高爱华;陈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了12例血液透析相关性癫痫样发作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从治疗与护理方法,病因总结分析,癫痫发作的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护理重点为积极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观察,采取保护措施,使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并重视发作后健康指导.
作者:王艳芳;李海霞;蔡文利;沈培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回顾性对本院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发生高血钾的主要原因为钾摄入过多,透析不充分,高分解代谢,药物影响等;护理措施包括采取紧急透析、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认为维持性HD患者高钾血症,经血透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能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较满意.
作者:李维;刘小春;蒋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吸药流程进行改进,降低新进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方法 根据FMEA方法,成立锐器伤防范小组,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 新进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由75.6%下降到62.7%.结论 将FMEA应用于吸药流程中锐器伤的预防,可规范操作流程,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减少直接与锐器接触的机会,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
作者:何天兰;姜丽芳;罗丽蓉;马君;凡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按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要点,对本院7例HIV感染者手术进行严格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认为合理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是避免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殷俊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综合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一餐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进行吞咽功能测评.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系统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在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运用针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疾病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针刀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万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冲洗效果,提高口腔护理质量.方法 将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按常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实验组40例在经过培训后采用口腔冲洗进行口腔护理,每天3次.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口腔溃疡、疱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的病例数.结果 实验组口臭发生率为10.0%,VAP发生率5.0%,对照组口臭发生率为62.5%,VAP发生率35.0%.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冲洗能明显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减少口臭,降低口腔炎症和VAP发生率.
作者:张寒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中心静脉正确使用微量泵注高浓度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患者的监测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52例合并重度低钾血症(血钾浓度<2.5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4),治疗组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恒速注射3%~5%氯化钾溶液,对照组是传统补钾,静脉输注0.3%~0.5%氯化钾溶液.记录2组血钾上升至4.0 mmol/L时所需时间、治疗补钾量、液体量、恶性心律失常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钾升至4.0 mmol/L所耗的时间、输入液体量及恶性心律失常缓解所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严密监测下重度低钾患者应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泵注高浓度钾是一种高效、安全、可行的补钾方法.
作者:林娴;庞杰媚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