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改良深层巩膜咬切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方法 37例(46眼)行三联手术,20例(26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9个月.结果 三联手术组术后平均眼压为(13.72±2.72)mmHg,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平均眼压(12.92±5.35)mmHg,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下降值差异无显著性(t=0.166,P>0.05).三联手术组术后视力显著提高(χ2=18.254,P<0.01),小梁切除术组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χ2=0.308,P>0.05).结论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较好地控制术后眼压并快速恢复视力且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蕾;刘平;李志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 分析62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62例中,急诊手术58例,择期手术4例,术后并发症24例,占38.7%,术后死亡12例,总死亡率19.3%.结论 年龄不是老年胆道病人的手术禁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吉利;韩宗明;赵同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贫血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住院病历记录和自拟调查问卷分析787例住院贫血儿童.用SAS 8.1统计软件包对所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住院患儿贫血的转归:787例贫血患儿出院时贫血的转归:41例(5.21%)患儿痊愈,535例(67.98%)患儿好转,211例(26.81%)患儿未愈;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母孕期健康状况、患儿居住地、就诊原因、住院是否及时、贫血程度、原发病转归和是否输血与住院患儿贫血的转归有关.结论 原发病转归、是否输血、住院是否及时、贫血程度等与住院儿童贫血的转归有关,其中原发病好转或治愈和输血是住院儿童贫血好转或治愈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郑敏翠;石淑华;蒋小梅;李婉丽;杨海霞;张本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出血原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BPH者TURP术后出血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的高危因素及TURP术治疗中处理失当等.21例中,13例经一般治疗后出血缓解;8例于电切镜下冲洗血凝块并电凝止血后好转.结论 全面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减少BPH患者TURP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蒋子北;赵洪波;左小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回顾总结该院肾活检穿刺的标本,了解辽宁地区肾脏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1997年5月~2004年12月在该科行肾活检的1 295例肾脏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肾小球疾病仍占该组病例的绝大多数,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占76.4%,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占19.0%,间质性肾病3.4%,肾移植相关的肾脏疾病占0.7%.PGN中男女发病率之比1.49:1,SGN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1.51.两者高发年龄均为15~44岁.结论 辽宁地区肾脏病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AN是常见的PGN;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SGN.PGN男性发病率高,SGN中女性发病率高.
作者:李艳秋;王禹;栗霄立;姚丽;冯江敏;马健飞;张玉侠;王力宁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为了研究、观察早息停喷雾剂治疗早泄的效果.方法 应用本院自制的早息停喷雾剂对阴茎表面喷涂,并辅以性心理指导治疗,观察用药6周后及停药2周后,患者CIPE-5评分.结果 61例应用早息停喷雾剂治疗的早泄患者,短期疗效显效率为50.8%,改善率为18.0%,无效率为31.2%.长期疗效显效率为21.3%,改善率为27.9%,无效率为50.9%.结论 应用早息停喷雾剂治疗早泄,是能够达到一定效果的,并且有安全、方便与价廉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姜曜;张美和;曹彦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心钠素(ANP)及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29例重型及17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NP及ADH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NP水平(35.8±14.09)明显低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79.7±30.75)及正常对照(162.3±38.41)(P<0.01),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NP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DH水平(21.7±9.38)明显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4.9±6.15)及正常对照(8.07±4.03)(P<0.01),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DH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此种变化在发生低钠血症的颅脑损伤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结论 ANP及ADH水平变化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血清ANP及ADH对监测患者病情发展、指导临床药物使用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先侠;牛爱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于规律排精而辅以特拉唑嗪的综合疗法对ⅢA型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其中15例已经接受过其他方案的治疗),均被建议规律排精每周2次,同时口服盐酸特拉唑嗪2 mg 1日1次.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的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经过1~3个月的随访,治疗前后CPSI评分分别为(27.91±5.79)和(12.42±7.23)(t=11.749,P<0.001).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4.39±23.04)和(17.27±10.57)(t=5.877,P<0.001).总有效率84.8%.结论 基于规律排精的综合疗法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容易接受,安全有效.即使在常规疗法失败后也可试用.
作者:赵勇;易俊强;丁军平;唐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胰头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确定3个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8例患者,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组:12例患者,胰头癌(pancreatic cancer,PC)组:24例患者.对3组分别进行PFD试验,通过测定尿液中PABA的排泄率来了解3组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并进行比较,总结出胰头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变化特点.同时通过ERCP测定胰头癌患者的胰管直径(x1),超声内镜(EUS)和胰腺CT测肿块的大小(x2),并一步研究胰头癌患者PABA的排泄率(y)与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胰头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明显减低,PABA排泄率为(48.83±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78.88±15.88)%,而重度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48.5±11.3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头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与有关因素(胰管直径,胰头肿块大小)成线性关系.并按其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大小排序为:胰管直径,胰头肿块大小.结论 胰头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明显减低,减低的程度与胰管直径、胰头肿块大小成负相关.其中主胰管直径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大,其次为胰头肿块大小.
作者:祝喜萍;刘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 3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CRP含量,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老年TIA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CRP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5),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老年TIA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杨艳敏;何晓静;彭扬;李慧;田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临床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前5 d和术后1、8 d分别检测多项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免疫营养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炎性指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后免疫营养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徐亮;姚晖;庞明辉;魏仁志;綦小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5年5月就诊于该科的15例放射性脑病的MRI资料,10患者均因头颈部肿瘤接受过1、2疗程的放疗,MRI资料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3例因疑肿瘤复发而经手术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结果 急性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大片状水肿,T1WI上为低信号,T2W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异常强化.慢性期表现平扫T1WI为大片状低信号,T2WI为大片状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珊瑚状、地图状和环状等不规则形.结论 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水肿与占位效应,慢性期除水肿外,增强T1WI表现为特殊形态的强化.
作者:陈大朝;陈龙华;金吴东;许乙凯;许鹏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平均10.5个月.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结论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征突出,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左文山;谢跃;王守国;高聿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蒽环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多西他赛37.5mg/m2静滴第1、8天;顺铂75.0mg/m2静滴第1~3天分次给予.每3周为1周期,每周期评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7例,有效率(CR+PR)52.5%.全组共化疗152周期,无化疗相关死亡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Ⅲ-Ⅳ度呕吐12.5%,Ⅲ-Ⅳ度腹泻5.0%,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7.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朱青山;刘基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指导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了该院1983年~2005年38例残胃癌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预后情况、首次手术情况以及病变距首次手术时间间隔等.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占绝大部分(35/38),平均年龄62.6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次手术以因胃溃疡行Billroth Ⅱ吻合为主,68.4%发病在吻合口,65.8%为中低分化腺癌,再次手术切除率81.6%.结论 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时如用Billroth Ⅰ式可能降低残胃癌的发生率,胃术后患者应加强随诊;早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并尽可能行根治术.
作者:桑新亭;毛一雷;卢欣;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普通妇科医生临床肉眼拟诊的宫颈糜烂经组织学检查确诊后的疾病构成.方法 对普通妇科医生临床肉眼拟诊宫颈糜烂的患者267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确诊结果统计其疾病构成.结果 此267例肉眼拟诊的宫颈糜烂的疾病构成为:宫颈炎28.1%(7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 39.0%(104例),CIN Ⅱ 13.5%(36例),CIN Ⅲ14.6%(39例),宫颈癌3.4%(9例),其他1.5%(4例).结论 肉眼拟诊的宫颈糜烂中宫颈病变的比例很高,仅凭肉眼观察无法区分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
作者:杜丽敏;陆春雪;赵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原发性肝癌258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化疗药及碘油(10~30mL)混悬剂.结果 27例介入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降低门静脉压等治疗,19例出血停止,8例死亡.结论 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门静脉压升高和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是出血的主要原因,降低门静脉压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秀敏;董洪林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双剂舒莱联合普乐可复(FK506)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首次肾移植受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双剂舒莱+FK506+MMF+Pred);对照组(FK506+MMF+Pred).两组受者HLA错配≤3,CDC及PRA试验均阴性,且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病、冷热缺血时间、血透时间和HBsAg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受者口服FK506后12 h的血药谷值浓度,谷浓度的控制范围为10~15μg/L.观察术后60 d排斥反应的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实验组0例次,对照组3例次(P<0.05);巨细胞病毒感染,实验组0例次,对照组1例次(P>0.05);肝功能异常,实验组3例次,对照组2例次(P>0.05).结论 使用双剂舒莱,术后FK506谷浓度维持在10~15μg/L水平,既能有效预防AR发生,又能有效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也不会加重FK506的毒副作用.
作者:詹胜利;蔡明;石炳毅;李州利;裴向克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观察分析11例PKD临床特征,影像学,脑电图等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7~21岁,平均10.3岁.发作前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的扭曲,舞蹈样动作,持续数秒钟,意识清楚,影像学及体检无异常,脑电图1例异常,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佳.结论 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的一类疾病,属于离子通道病,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好.
作者:郝静;闫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重点分析微创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的经验.结果 全部均经枕下乳突后曲棍球杆形切口,小骨窗入路,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轻度面瘫7例.结论 采用微创显微外科技术选择佳手术入路,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保护神经功能之目的.
作者:蔡雄;莫业和;王子珍;孙邦勇;黄秋虎;马春阳;陈政刚;黄俊强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和分析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115例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7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60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71.4%,符合率为78.3%,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69.8%.TET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安全的无创诊断方法,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尤其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
作者:许桂萍;陈汉娜;王蔓莉;赵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治疗(RG)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的第45 min、缺血再灌注后1、2及4 h四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结果 TNF-a、MPO含量在IR组缺血再灌注后含量明显增加,较S、RG组显著增高(P<0.01);IR组ICAM-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RG组.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少肺组织TNF-a、ICAM-1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损伤.
作者:焦桂萍;赵兵;袁志柳;赵时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CEF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浆MMP-2,MMP-9的影响.方法 利用光密度酶谱方法测定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血浆MMP-2,MMP-9活性水平.结果 新辅助化疗第3个周期后血浆MMP-2,MMP-9活性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病例血浆MMP-2,MMP-9活性低于无效病例(P<0.01).结论 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能抑制乳腺癌患者血浆MMP-2,MMP-9活性,并且这两种酶的活性的变化可作为判定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作者:王新友;王岭;陈江浩;姚青;易军;王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水平、核转录因子PPARγmRNA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ELISA法检测血浆中sCD40L含量,RT-PCR法测定外周血中PPARγm RNA表达,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析sCD40L水平、PPARγm RNA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相比sCD40L明显增加(19.0±6.6 vs 13.4±3.8),PPARγ m RNA明显降低(0.40±0.12 vs 0.62±0.13),尤以ACS组明显,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累计支数越多、病变越严重,sCD40L水平增高,PPARγmRNA表达减少越显著.相关分析显示PPARγmRNA表达和sCD40L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3,P<0.001).结论 sCD40L对ACS不稳定斑块有促进作用,PPARγ具有抑制sCD40L的作用,提示通过激活PPARγmRNA表达和降低sCD40L水平可能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丽霞;杨玉霞;齐峰;郭传明;王先梅;石燕昆;王燕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制备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Polyamine Cationic liposome,PCL),转染哺乳动物细胞,评估其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筛选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体系.方法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与中性磷脂DOPE以一定比例,制备PCL,通过转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入Hela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筛选阳离子脂质体与DNA结合的佳比例及佳转染时间.结果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与DNA的质量比为3~4:1时可达到高效低毒,转染后48 h转染效率高.结论 由TC-Chol与DOPE制备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可提高转染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相对高效低毒,为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孙瑞琳;金发光;吴道澄;吴红;南鹏娟;张颖;刘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模型药,制备传递体并对其体外分析方法进行确立.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传递体(AM-T),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其大小与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药物的回收率及含量等.结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传递体的平均粒径在60 nm左右.UV法和HPLC法所得苯磺酸氨氯地平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均为1~5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2±0.54)%和(99.88±0.57)%;含量分别为(101.40±1.75)%和(100.60±0.86)%.结论 该传递体的制备方法可行,建立的体外分析方法稳定、可靠.
作者:廖明媚;张阳德;张彦琼;李国政;张丽华;潘一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灌注模型,平衡30 min,停搏液使心脏停跳90 min,再灌注60 min.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rHuEPO预处理组、rHuEPO灌注组.预处理组实验前24 h腹腔给予rHuEPO 5 000 u/kg,灌注组于缺血前10 min灌注rHuEPO终浓度50 u/mL的灌注液.观察各组再灌后脂质过氧化(MDA)含量、心肌凋亡及胞内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预处理组和灌注组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预处理组凋亡与对照组和灌注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灌注组凋亡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预处理组心肌细胞Bc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灌注组(P<0.01),而Ba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灌注组(P<0.01),灌注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Bcl-2和Bax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1);电镜示:对照组、灌注组和预处理组心肌肿胀程度,线粒体及肌丝等超微结构损伤依次小.结论 rHuEPO改变Bcl-2/Bax平衡减少细胞凋亡、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是其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损伤保护的重要机制;rHuEPO预处理优于缺血前短时灌注,这可能与前者使抗凋亡蛋白充分表达有关.
作者:王征;王琳;董念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受体2在胎膜早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足月前胎膜早破(早产组)、足月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组)和足月妊娠择期剖宫产(剖宫产组)产妇各8例,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胎膜组织中TNFR1和TNFR2的蛋白表达.结果 (1)TNFR1表达:胎膜早破组为(0.2102±0.0157),早产组为(0.2071±0.0178),剖宫产组为(0.1182±0.0058),胎膜早破组和早产组TNFR1表达水平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胎膜早破组与早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R2表达:剖宫产组为(0.2121±0.0148),早产组为(0.1339±0.0324),胎膜早破组为(0.1164±0.0386),剖宫产组TNFR2表达水平高于胎膜早破组和早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胎膜早破组和早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胎膜上可能存在TNFR的某种转化途径,胎膜早破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局部TNF-α水平升高诱导胎膜上TNFR由TNFR2向TNFR1转化,启动胎膜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胎膜的破裂.
作者:李隽;周春;张元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PDTC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增殖及细胞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浓度PDTC对hRPE细胞增殖及细胞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作用24 h组,浓度0.062 g/L以上PDTC可有效抑制RPE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作用48 h组,浓度0.031 g/L以上PDTC即可有效抑制RPE细胞增殖,亦呈浓度依赖性.浓度0.062 g/L以上PDTC作用24h组PCN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DTC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PCNA表达有关.PDTC可望成为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新的药物.
作者:胡军;李贵刚;赖巧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98例肺癌患者血清IL-6、TNF、VEGF含量水平,并与6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化疗前肺癌患者血清IL-6、TNF、VEGF含量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测定肺癌患者血清IL-6、TNF、VEGF水平,对其病情了解、疗效观察、判断预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柳兴其;陈检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C-erbB2、P53、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8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VEGF及ER、PR、C-erbB2、P53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理类型一起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增殖率高可达91%,低在3%左右.其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平均增殖率高,在导管内癌及预后好的乳腺癌中平均增殖率较低,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VEGF在各种类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VEGF在各种类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等级相关分析,Kit67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与P53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的表达与Kit67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C-erbB2、P53的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 Ki67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ER、PR、C-erbB2、P53、Ki67及VEGF有利于乳腺癌的分型及预后判断.
作者:谭敏;宾晓农;何青莲;张维彬;肖刚;庞立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壳聚糖-明胶海绵伤口敷料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方法 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伤口模型上用药,分别用空白组、用药组和壳聚糖-明胶海绵组进行对照,于伤后3、5、7、10和14d进行肉眼观察,并取14 d的皮肤组织与未创伤的皮肤组织,做电镜观察.结果 壳聚糖-明胶海绵伤口敷料组伤口收缩明显,伤口愈合明显快于空白组,愈后皮肤形成的疤痕凸出皮肤面不明显,优于用药组.结论 壳聚糖-明胶海绵是一种优良的皮肤伤口敷料.
作者:赵明;邓春梅;杨丹;何兰珍;刘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转录因子-κB(neuclear factor--kappaB NF-κB)表达的抑制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和对照组.每组按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缺血再灌注1、6、12、24、48及72 h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期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同时记录各期大鼠ERG a、b波波幅,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组,NF-κB在再灌注6 h后开始表达,24 h表达强,以后逐渐下降.在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在再灌注6 h未见NF-κB的表达,再灌注12 h后开始有表达,24 h表达强,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未处理组同期NF-κB的表达.对照组中未见明显的NF-κB的表达.同时,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各时期ERG a、b波波幅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而低于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细胞受损情况明显好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游志鹏;陈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应用鼻内滴入卵白蛋白(OVA)法建立大鼠免疫耐受模型.方法 OVA免疫耐受组连续3d鼻内滴入卵白蛋白,继之致敏和激发;哮喘组直接致敏和激发.于末次激发24 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细胞总数并分类;应用ELISA检测上清中IL-4、IL-5和IFN-γ的含量;采集血清并用ELISA法检测OVA特异性IgE含量;应用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鼻内滴入OVA后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含量及BALF上清中IL-4和IL-5的含量明显降低,IFN-γ的含量明显升高,肺组织中细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和黏液的过度分泌明显减轻.结论 鼻内滴入OVA可以成功建立大鼠免疫耐受模型.
作者:薛克营;熊盛道;熊维宁;周咏明;李丹;艾星;唐滔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转染试剂jetPEITM对原代培养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 原代培养小型猪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合成双链寡核苷酸,jetPEITM与寡核苷酸按不同的氨基与磷酸基的比例(N/P)混合转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荧光扫描仪检测jetPEITM对寡核苷酸的转染效率及细胞内定位情况,MTT法检测jetPEITM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原代培养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jetPEITM转染率在N/P=10时可高达(90.89±2.23)%,转染底物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核内转染效率极低,在N/P比值在5~10之间时,细胞毒性作用不高于20.00%.结论 在原代培养的猪的血管平滑肌细胞,jetPEITM可以高效运送寡核苷酸进入细胞浆内,细胞毒性作用低.
作者:席锐;陈桢玥;周俊;吴春芳;陆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测定妊高征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及氧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其在妊高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妊高征患者(53例)及正常妊娠妇女(32例)胎盘,匀浆后提取线粒体,分别测定线粒体Ca2+-Mg2+-ATP酶、SOD的活性及MDA含量变化.结果 重度妊高征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线粒体Ca2+-Mg2+-ATP酶、SOD活性与正常孕足月胎盘相比明显降低,而MDA含量却明显升高(P<0.05);Ca2+-Mg2+-ATP酶活性与MDA含量呈负相关,而与SOD呈正相关.结论 重度妊高征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线粒体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自由基增多,提示自由基抑制ATP酶活性,促进妊高征病情进展.
作者:卢丽萍;卢杰平;潘莉莉;李强;刘长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为利用MSCs进行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马血清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 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MSCs.MSCs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9代,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衰老征象;传代培养MSCs(P3)在20%马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 采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可以获得纯度较高和活性骨髓MSC,是简便有效使用可行的方法;骨髓MSCs体外增殖和传代能力强,通过离体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MSCs实现数量扩增;
作者:赵文静;陈亚洁;刘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构建HIV-1 CN54株gagprotease基因嵌合脊髓灰质炎病毒cDNA的表达质粒,并鉴定、检测基因及其表达.方法 用PCR技术获得人免疫缺陷病毒CN54株的gagprotease基因,并使其两端带上合适的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到包含脊髓灰质炎病毒cDNA的表达质粒pSVA14中,替代其部分结构基因,构建HIV基因嵌合缺陷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的表达质粒.经筛选、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新构建的质粒转入Hela细胞内,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PCR技术扩增所得的人免疫缺陷病毒CN54株gagprotease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测序证实成功获得,未引入突变碱基,筛选、鉴定证明gagprotease基因被正确定向插入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cDNA序列之中,Western Blot检测到gagprotease基因正确表达了相关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CN54株gagprotease基因的缺陷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嵌合质粒,为利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作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的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此研究对开发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艾滋病的疫苗载体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阳德;路晓林;李年丰;赵劲风;陈伟;李亚勇;乐园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结果.方法 对37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回顾性总结.结果 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29例(34.7%),轻残81例(21.8%),重残52例(14.0%),植物生存16例(4.3%),死亡93例(25.1%).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同时是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佳选择.
作者:王韧;田恒力;胡锦;王敢;高文伟;居世明;顾奕;徐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顺铂抗卵巢癌效应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MTT法检测阿司匹林+顺铂与单纯顺铂或阿司匹林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组别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MRP、GSTπ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 单纯阿司匹林和顺铂对COC1/DDP细胞生长的影响较弱(P>0.05),阿司匹林+顺铂显著抑制COC1/DDP细胞生长(P<0.05).P-gp在COC1/DDP细胞系呈低表达状态,MRP、GSTπ表达率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顺铂组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增强顺铂的抗卵巢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核因子NF-κB的表达量降低有关.
作者:王艳;王立;王战云;计红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ACE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比较193例肝硬化患者和219例健康人D/Ⅰ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用PCR直接分型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219例健康对照中,DD型占. 21.0%,Ⅱ型占29.2%,DI型占49.8%.193例肝硬化患者中DD型占15.5%,Ⅱ型占38.3%,DI型占46.1%.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肝硬化患者中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 Ⅰ等位基因可能与肝硬化发生有关.
作者:樊文梅;魏红山;张剑平;刘霞;肖凡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克隆survivin启动子的有效片段,并检测它在人胃癌细胞株AGS和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中的转录活性,为该启动子在胃癌的靶向性基因治疗中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扩增survivin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Basic,构建pGL3-sur-pro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AGS及GES-1中,检测survivin启动子在细胞中的转录活性.同时构建含CMV启动子的pGL3-CMV-pro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CR扩增的survivin启动子片段长约440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survivin启动子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pGL3-sur-pro重组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survivin启动子片段在细胞株AGS中有较高转录活性,而在GES-1中几无转录活性.结论 本实验克隆的survivin启动子有效片段在胃癌细胞株AGS中有转录活性,在正常胃上皮细胞中无活性.其有可能作为调控元件用于胃癌的靶向性基因治疗.
作者:徐迪晖;王继德;姜泊;张以洋;智发朝;陈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VEG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结果 免疫组化:115例乳腺癌VEGF-D阳性表达率79.1%(91/115),VEGF-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3,与年龄、大小、临床分级无关,(P=0.647,P=0.694,P=0.133);VEGF-D阳性组LVD值为(17.94±5.24)明显高于VEGF-D阴性组(13.25±4.65),(P=0.018),VEGF-D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024.原位杂交:乳腺癌中VEGF-DmRNA阳性表达率为69.4%与蛋白表达一致率为78.6%.结论 VEGF-D与乳腺癌的淋巴管形成、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崔志明;李晓杰;李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结果 对27例患者均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LIMA).搭桥1~5根.患者均短期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法可行,较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有一定优点.
作者:尹键;曲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A-V综合征外斜视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分析1996~2004年15例30眼成人大斜度A-V综合征外斜视的治疗方法及1~8年的随访资料.结果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手术能获得满意的术后矫正效果.结论 水平直肌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美容效果及部分恢复双眼单视.
作者:秦维灿;余顺金;李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如何减少接产时新生儿的损伤.方法 该院2004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经阴分娩病人169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26例,对照组865例.对研究组采用旋转法接生,在胎头缓慢娩出后,让其自然复位和外旋转,轻轻下压胎头,若前肩不能娩出,随即助产人员一手五指分开,置于胎头枕颈部,慢慢旋转胎头并轻牵胎颈,旋转的方向是保证旋转后胎儿面部朝下,同时双肩内收,此时不要在宫底加压.对照组采用传统下压胎头法接生,即在胎头娩出后,下压胎头及胎颈,使前肩从耻骨弓下先娩出,再托胎颈向上使后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观察两组新生儿产伤情况.结果 研究组826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1例(发生率0.12%),臂丛神经损伤0例(发生率0);对照组865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10例(发生率1.16%),臂丛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0.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旋转法接生操作简便易行,能减少新生儿产伤和出肩困难,可作为常规接产手法使用.
作者:王翠兰;李秀锦;付金凤;张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该文分析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体会.方法 除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外,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程序,出院前采用左室射血分数、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进行评定.结果 全组病例在康复训练中及早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参加适宜的康复运动治疗能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改善心功能和恢复体力,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作者:王文宏;郝兵;李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对368例拟诊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进行UU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05例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8.5%,其中女性阳性率(34.5%)明显高于男性(21.6%)(P<0.01).UU对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强力霉素(84.8%)、阿奇霉素(81.0%)、美满霉素(75.2%)、交沙霉素(64.8%)、罗红霉素(63.8%)、白霉素(46.6%)、氧氟沙星(24.8%)、环丙沙星(17.1%).结论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较多,治疗UU感染应首选强力霉素、阿奇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或罗红霉素,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UU感染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刘开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压力装置B超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肠套叠的效果.方法 用输液架与B超诊断床的相应高度代替压力装置,用生理盐水灌肠对25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B超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肠套叠.结果 本组258例中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成功234例,24例中转手术,均治愈出院.结论 B超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易推广,应当作为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
作者:孙文丽;周薇莉;寇世和;周玉玲;马代明;张金辉;戴建东;赵小燕;李芙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效果.方法 对100例124只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行泪囊区按摩、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同时辅以局部点抗生素眼液、口服抗生素治疗.结果 100例患儿经1周~2个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对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早期治疗,采取循序渐进、系统的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林红;皇甫昌涛;刘冬梅;李家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培养、提高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的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是大家面临的主要任务,笔者通过安排学生熟练实验技术、见习新实验技术、继续医学讲座、撰写实验论文,同时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掌握前沿技术动态为更快地胜任实验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洁;刘宝松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通过对1例血友病B患者骨科手术前补充凝血因子和成份输血且术中输入冷凝集素和新鲜血液及冷冻血浆顺利完成手术来探讨血友病B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的防治经验.
作者:袁卫东;程风华;刘大基;徐继勋 刊期: 2006年第18期
临床教学在医学生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该文以教育心理学为原则,初步探讨临床学教学模式,阐述临床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建立高效临床教学的模式.期望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成长,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伟;李覃;李彤;贡凤琴 刊期: 2006年第18期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王某,女性,68岁,住院号5854××,临床诊断:快慢综合征,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
作者:胡大军;蒲晓群;李传昶;郑昭芬;杨天伦 刊期: 2006年第18期